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use Analysis of "Non-agricultural Trend" of Credit Cooperatives and Reversion Approaches
1
作者 Qingwu CUI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年第4期22-25,30,共5页
"Non-agricultural trend" of credit cooperatives is demonstrated as outflow of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 application of credit fund in "non-agricultural sectors" and downsizing outlets. As a result,... "Non-agricultural trend" of credit cooperatives is demonstrated as outflow of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 application of credit fund in "non-agricultural sectors" and downsizing outlets. As a result, rural financial exclusion and insufficient effective supply of rural finance have been aggravated, and most rural households have been excluded from the service range of credit cooperatives. Major causes for such a trend were summarized as: (a) profit-driven nature of credit cooperatives; (b) conditionality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 and peasant" economy; (c) influence of macro-environment. It is proposed that credit cooperatives would only revert their focus to "agriculture, rural area and peasant" economy only if rural financial exclusion and economic restri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redit cooperatives were removed, and the macro-environment was optim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dit cooperative "Agriculture RURAL area and P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供给侧改革下的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以四川A农商行为例
2
作者 李君 戴佳琳 《西部学刊》 2025年第4期41-44,共4页
当前,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风险仍为信用贷款风险。以四川A农商行为例,分析其近3年数据发现,其信贷结构与质量总体较好,不良贷款率逐年减少且拨备覆盖率有所上升,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与资本充足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表明其抵御风险能... 当前,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风险仍为信用贷款风险。以四川A农商行为例,分析其近3年数据发现,其信贷结构与质量总体较好,不良贷款率逐年减少且拨备覆盖率有所上升,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与资本充足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表明其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其经营主要面临银行同业竞争加剧、疫情期间的风险冲击、关于涉农产品信贷风险的处置方式单一、资本充足率加剧经营风险和贷款过度依赖担保方式等风险挑战。对策建议:(一)多参与同业交流;(二)强化政策扶持,增强农商行自身抗风险能力;(三)丰富农商行涉农信贷产品的风险处置措施;(四)完善自身制度,提高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商银行 信用风险 不良贷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碳市场不良资产的表现与法治应对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兵强 周旭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7,共12页
碳市场的不良资产代表了碳信用与交易预期落空的不良结果,存在基础不良资产、直接不良资产与进阶不良资产三种表现,拥有亏空价值虚拟性、成因复杂性等特征,对应形成干扰市场交易、阻碍低碳减排的双重危害。基于此,该研究采用规范分析、... 碳市场的不良资产代表了碳信用与交易预期落空的不良结果,存在基础不良资产、直接不良资产与进阶不良资产三种表现,拥有亏空价值虚拟性、成因复杂性等特征,对应形成干扰市场交易、阻碍低碳减排的双重危害。基于此,该研究采用规范分析、案例调研等方法,全面分析了碳市场不良资产的定性与法治约束现状,并尝试总结碳市场不良资产规制的理念要义与法治改革措施。研究发现:在不良碳资产的定性上,相应法律缺乏识别对应碳资产不良化的自觉,亦不具备界定其内容与范围的实践。在不良碳资产的预防上,已有的法治安排难以克服企业经营不当、市场环境不佳、虚假承诺与市场投机行为等导致资产不良化的负面因素。在不良碳资产的处置上,现行法律不仅在处置主体、处置内容、处置程序与处置救济领域存在规范空白,仅有的关联尝试亦未契合碳市场不良资产消化的经济规律。因此,有必要着眼于不良碳资产形成与消除的逻辑脉络:在理念层面,一是应推崇透明的竞争观,尽可能消除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非正义。二是需要破解利益博弈的“囚徒困境”,充分提振碳市场维持运行的信心、保持信息的顺畅流通、改变碳减排交易的利益总量预设,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碳市场活动。三是应尽可能缩小承诺兑现的利益差距,避免价值泡沫的形成。在实践层面,一是应在规则与实践中明晰碳市场不良资产的属性、内容与影响。二是应形成预防不良碳资产累积的全面规制体系。三是需要以一体化思维应对碳市场不良资产的处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市场 不良资产 碳排放配额 信用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学历学习成果与高职专业课程学分认定和转换探索与实践
4
作者 宁培淋 王景梅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7-82,共6页
社会人员的职业资格、培训证书与工作业绩等非学历教育的学分认定是学分银行拓展的难点,同时也是阻碍与学历教育成果互认的堵点,而课程是学历教育专业的基本单元,打通非学历成果与学历教育课程的学分认定和转换是建设学分银行和促进终... 社会人员的职业资格、培训证书与工作业绩等非学历教育的学分认定是学分银行拓展的难点,同时也是阻碍与学历教育成果互认的堵点,而课程是学历教育专业的基本单元,打通非学历成果与学历教育课程的学分认定和转换是建设学分银行和促进终身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本研究以高职建筑智慧施工技术课程为试点,通过建筑施工行业非学历成果调研,基于能力对等探索不同成果与课程转换细则,基于成果级别和内容给定课程成绩认定,系统形成课程与学历成果和非学历成果的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试点成果对其他领域各类型成果转换具有参考价值,也对终身学习微证书和学分银行建设具有推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学历成果 高职课程 学分银行 学分认定 学分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与地方性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
5
作者 袁春生 高明敏 王少华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4-93,共10页
本文使用2011—2022年中国134家地方性商业银行面板数据探究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能够显著促进银行流动性创造,该结论在考虑潜在的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 本文使用2011—2022年中国134家地方性商业银行面板数据探究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能够显著促进银行流动性创造,该结论在考虑潜在的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通过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水平、提振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促进流动性创造。从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两个维度来看,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对表外和表内流动性创造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就内部风险管理而言,当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低和资产规模较小时,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就外部风险环境而言,当银行所在地区财政压力较大和产业结构整体升级程度较低时,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论为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力金融强国建设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资产 银行流动性创造 信贷供给 信贷需求
原文传递
推进我国债务催收业规范化阳光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6
作者 韩家平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共5页
债务催收是信用服务行业的重要分支之一。21世纪以来,主要服务于消费信贷不良资产处置的债务催收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期。然而,受到传统观念和行业治理滞后的影响,债务催收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催收行为异化、竞争失序、投诉高企等... 债务催收是信用服务行业的重要分支之一。21世纪以来,主要服务于消费信贷不良资产处置的债务催收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期。然而,受到传统观念和行业治理滞后的影响,债务催收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催收行为异化、竞争失序、投诉高企等诸多乱象。基于消费信贷领域巨额的不良资产处置需求,以及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债务催收业健康发展和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方面的迫切需要,我国应借鉴境外成熟经验,从制定专门法律法规、明确监管部门、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开展行业培训、完善金融机构监管等方面入手,对债务催收行业进行系统性治理,从而推进我国债务催收业规范化、阳光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信贷 不良资产处置 信用服务 债务催收 征信 信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认知能力与山区农户信贷排斥——以浙江省公益林收益权质押贷款为例
7
作者 石道金 王晓丽 潘江灵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1-104,共14页
信贷排斥是农村金融供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降低信贷排斥对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浙江省12个县(市)农户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大五人格量表构建非认知能力指标,并采用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非认知能力对农户公益林收益权质押信... 信贷排斥是农村金融供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降低信贷排斥对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浙江省12个县(市)农户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大五人格量表构建非认知能力指标,并采用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非认知能力对农户公益林收益权质押信贷排斥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非认知能力越高,越能降低农户信贷排斥程度,经一系列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非认知能力越高,越能降低农户信贷排斥中的自我排斥程度;机制检验发现,农户非认知能力提升通过增加社会资本和增强风险偏好进而降低信贷排斥。研究结论为推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同时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山区农户共同富裕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认知能力 信贷排斥 公益林质押贷款 山区农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贸易试验区、商业信贷网络与企业出口
8
作者 王永进 燕晓娟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65,172,共19页
辐射带动非自由贸易试验区城市协同发展,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为此,本文使用2007~2016年上市公司数据和海关数据,详细考察了商业信贷网络如何影响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的溢出效应。本文首先计算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流动性冲击的... 辐射带动非自由贸易试验区城市协同发展,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为此,本文使用2007~2016年上市公司数据和海关数据,详细考察了商业信贷网络如何影响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的溢出效应。本文首先计算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流动性冲击的信贷传递率,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冲击如何通过商业信贷网络影响非自由贸易试验区企业的出口。研究发现:(1)自由贸易试验区流动性冲击会显著降低片区内企业的融资约束,增加企业为客户提供的商业信贷融资。(2)该流动性冲击通过商业信贷网络影响下游非自由贸易试验区企业出口的渠道有如下两个:一是上游供应商融资约束缓解的直接效应;二是由此带来的下游客户商业信贷约束缓解的间接效应。自由贸易试验区流动性冲击的信贷传递效应受客户议价能力的影响,议价能力越高影响越大。(3)非自由贸易试验区企业信贷约束的缓解降低了企业对外部借款的依赖,也为其下游客户提供了更多商业信贷融资。本研究揭示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内在渠道,也为科学评估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的跨区域溢出效应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商业信贷 非自由贸易试验区 企业出口
原文传递
非高管员工股权激励与公司债券信用利差——基于A股上市公司2010-2020年债券数据的经验证据
9
作者 周宏 朴妍秀 +1 位作者 陈旭辉 何剑波 《会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9-181,共13页
非高管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高管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可以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而影响公司债券的信用利差。本文检验了非高管员工股权激励的实施与公司债券信用利差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非高管员工股权激励的实施可以... 非高管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高管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可以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而影响公司债券的信用利差。本文检验了非高管员工股权激励的实施与公司债券信用利差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非高管员工股权激励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公司债券信用利差。在非高管员工股权激励中,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两种股权激励形式对公司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性,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更能有效地降低公司债券信用利差,而股票期权股权激励对公司债券信用利差没有显著影响。同时,非高管员工股权激励对公司债券信用利差的负向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并且实行多次非高管员工股权激励,更能有效地降低公司债券信用利差。进一步分析表明,较高的融资约束程度、较强的管理层权力和较高的产品市场竞争水平更有助于发挥非高管员工股权激励,尤其是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降低公司债券信用利差的作用。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建立并完善非高管员工股权激励及其相关配套制度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债券信用利差 非高管员工 股权激励 限制性股票 股票期权
原文传递
绿色信贷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测度研究
10
作者 边俊杰 林鑫 《中国商论》 2024年第22期114-118,共5页
本文以我国5家国有商业银行、5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5家城市商业银行2011—2021年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开展绿色信贷业务会显著降低商业银行整体的盈利水平,且对城市商业银行影响显著,对国有商业银行及... 本文以我国5家国有商业银行、5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5家城市商业银行2011—2021年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开展绿色信贷业务会显著降低商业银行整体的盈利水平,且对城市商业银行影响显著,对国有商业银行及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影响较小。研究表明,开展绿色信贷业务会对商业银行整体绩效水平产生影响,并且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影响不同,甚至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为了应对绿色信贷政策的调整,本文建议:政府应制定相关差异性绿色信贷激励政策并加强监管落实,银行应拓宽资金来源,调配好绿色信贷期限,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绿色信贷 金融机构 声誉效应 滞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与非金融上市企业杠杆率
11
作者 陈奉先 朱美玲 封文华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8-125,共18页
基于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季度数据,本文考察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冲击对非金融上市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突然停止”冲击使企业杠杆率增速下降99.56%,其中债权资本和股权资本流动“突然停止”均对杠杆率产生... 基于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季度数据,本文考察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冲击对非金融上市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突然停止”冲击使企业杠杆率增速下降99.56%,其中债权资本和股权资本流动“突然停止”均对杠杆率产生负向效应,且该影响存在持续性;(2)异质性分析表明,非国有、对外贸易占比高、投资周期长、依赖短期杠杆的企业杠杆率受股权和债权资本流动“突然停止”冲击的影响更加明显;(3)从作用机制来看,债权和股权资本流动“突然停止”通过缩减企业信贷、降低资产价格而降低企业杠杆率增速;(4)进一步分析发现,“突然停止”冲击通过影响企业杠杆率而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而适度实施资本管制、外汇市场“逆周期”调节、分类实施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缓解“突然停止”冲击对企业杠杆率增速的负向冲击。本文为揭示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冲击衍生的金融风险提供了企业层面的微观证据,同时为中国深化金融市场开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以及防范外部冲击风险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然停止冲击 企业杠杆率 资产价格 银行信贷 宏观审慎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清洁汽车税收抵免措施的WTO合规性:兼论新能源补贴规则改革的中国因应
12
作者 陈卫东 黄芷蕙 《经贸法律评论》 2024年第6期30-46,共17页
2024年中国就美国《通胀削减法》下清洁汽车税收抵免等措施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参照以往案例所形成的法律标准,清洁汽车税收抵免措施涉嫌违反最惠国待遇义务、国民待遇义务,同时,中国可证明争议措施构成被禁止的当地含量补贴。争议措... 2024年中国就美国《通胀削减法》下清洁汽车税收抵免等措施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参照以往案例所形成的法律标准,清洁汽车税收抵免措施涉嫌违反最惠国待遇义务、国民待遇义务,同时,中国可证明争议措施构成被禁止的当地含量补贴。争议措施不满足区域贸易协定例外、公共采购例外和国内生产者补贴例外的条件。美国难以成功援引一般例外条款免责。除非美国证明存在“国际关系中的紧急情况”,并且争议措施与保护其明确阐述的基本安全利益有关,否则美国也无法证成安全例外条款抗辩。在中国的因应策略方面,需要加强贸易合规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同时加大基础研究支持等研发补贴力度促进科技创新,一视同仁地支持各类所有制、各种规模企业,坚决防止和遏制不规范和无序的产业补贴促成产能过剩。中国还可倡议和推动恢复并完善SCM协定下的环境补贴条款,并将歧视性新能源补贴界定为禁止性补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汽车税收抵免措施 非歧视原则 SCM协定 新能源补贴 通胀削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信贷能带动金融系统“绿色化”和企业减排吗?——基于演化博弈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嘉榆 胡毅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8-299,共12页
绿色金融是实现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我国积极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当前,我国绿色金融产品以绿色信贷为主,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如何吸引更多金融主体参与到绿色金融市场中,进而丰富和创新绿... 绿色金融是实现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我国积极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当前,我国绿色金融产品以绿色信贷为主,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如何吸引更多金融主体参与到绿色金融市场中,进而丰富和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是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关键,也影响着“双碳”目标的实现。本文构建“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究绿色信贷能否带动整个金融系统的“绿色化”,从而为低碳项目提供更多绿色资金以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研究结果表明:(1)银行金融机构实施绿色信贷意愿的高低对于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存在信号效应,当银行金融机构选择实施绿色信贷的初始意愿较高时,将促进企业参与到节能减排的工作中以及吸引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到绿色金融市场;(2)当各主体参与绿色金融发展的初始意愿均较低时,通过加大金融监管部门政策激励力度以及压缩传统项目与绿色项目的收益差,依然能够使得博弈达到(实施,进入,减排)的理想均衡状态;(3)而当各主体参与绿色金融发展的初始意愿均较高时,通过市场中金融机构间协同溢价效应的增强、对金融机构造成环境污染的惩处力度的加大以及风险收益的压缩,将使得各主体能够更快收敛至理想均衡状态。基于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 银行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 企业减排 演化博弈
原文传递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澎涵 杨有振 《金融理论探索》 2024年第3期14-29,共16页
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而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是影响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金融市场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非线性关系... 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而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是影响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金融市场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随着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金融市场的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特征,即影子银行规模在适度区间内可以促进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超过适度区间后则会降低信贷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缓释了影子银行与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倒U形关系,上述倒U形关系在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样本组中更为显著。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允许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适度规模的存在,加强对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资金来源的监管,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 影子银行 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数字普惠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位似偏好、碳市场与异质性政策协调的减排效应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广程 曹建华 丁徐轶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60,共19页
中国经济绿色复苏需要正确处理好“双碳”目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现实政策背景,本文构建了包含居民消费非位似偏好和异质性生产者的环境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探讨非位似偏好下碳市场与宏观经济政策搭配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发现... 中国经济绿色复苏需要正确处理好“双碳”目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现实政策背景,本文构建了包含居民消费非位似偏好和异质性生产者的环境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探讨非位似偏好下碳市场与宏观经济政策搭配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发现:碳市场通过碳配额影响绿色部门减排约束,激励其产生相对净排放量实现碳减排,且非位似偏好提高会引起绿色消费产生“棘轮效应”。进一步研究显示,在绿色技术冲击下,碳市场与其他政策组合的影响幅度提升,政策间更具协同作用。不同政策组合受非位似偏好的影响会产生异质性效应,其中,结构性货币政策与财政绿色信贷贴息政策组合受偏好影响有限,但在引入碳市场政策后可提高降碳速度,在低非位似偏好时将碳市场政策引入该组合不会产生减排效应。福利效应分析发现,非位似偏好提高后产生的跨期替代为低碳生产赋予优势,尤其是包含碳市场的政策组合能使高非位似偏好家庭利用冲击进行跨期替代的能力增强。本文揭示了非位似偏好对政策实施效果的作用,强调了碳市场与宏观经济政策搭配的重要性,为碳市场建设与“一揽子”环境政策协调搭配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位似偏好 碳市场 结构性货币政策 财政绿色信贷贴息政策 减排效应
原文传递
数字化转型与银行系统性风险 被引量:2
16
作者 仲怀公 张思刚 牛洁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51,共8页
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结合数字经济发展背景,基于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会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这种提升作... 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结合数字经济发展背景,基于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会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这种提升作用主要通过改善非信贷融资能力和还款能力、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商业信用占用等路径实现。异质性检验发现,该提升作用在法律环境良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高、企业高管股权激励强的企业样本中更为显著。研究结果揭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内在影响机制,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为政府完善风险防控政策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银行系统性风险 非信贷融资能力 信息透明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入信用”的现实逻辑与学理基础
17
作者 周荣华 张明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20,共9页
将履行法定义务的法律行为纳入信用管理是我国社会信用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和措施选择,具有现实需求性。理论界为这种“法入信用”所进行的学理阐述主要有法律契约化和信用扩大化两条路径,但它们都未能提供令人信服的学理支撑。规... 将履行法定义务的法律行为纳入信用管理是我国社会信用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和措施选择,具有现实需求性。理论界为这种“法入信用”所进行的学理阐述主要有法律契约化和信用扩大化两条路径,但它们都未能提供令人信服的学理支撑。规则信用意义理论认为,规则拥有信用规则与非信用规则之分;信用规则具有直接的信用意义,由此规范的行为可以通过制度安排直接“入信”;非信用规则具有信用关联性,可以通过制度安排赋予其信用功能,并通过关口把控将非信用规则行为纳入信用奖惩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入信用” 信用规则 非信用规则 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持股权不得强制执行原则的规范构造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东辉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5-105,共11页
代持股权能否强制执行的核心争议是代持关系的定性。委托说与公司法相悖,导致能否强制执行股权存在评价矛盾。股权代持符合受托人为受益人的利益而持有财产权的要件,应解释为意定信托。根据信托法解释论,实际出资人在显名前不是股东或... 代持股权能否强制执行的核心争议是代持关系的定性。委托说与公司法相悖,导致能否强制执行股权存在评价矛盾。股权代持符合受托人为受益人的利益而持有财产权的要件,应解释为意定信托。根据信托法解释论,实际出资人在显名前不是股东或普通债权人,而是受益人,信托说能够融贯解释股权代持的内外部关系。比较法和利益衡量表明,实际出资人权利的优先性符合受益权的独特构造和效率标准。信赖法理和借贷经验也表明,名义股东的债权人通常不会因信赖权利外观而授信,不具备信赖推定的规范与事实基础。法院应适用《信托法》第17条明确代持股权不得强制执行的原则。该原则有两项例外:名义股东的债权人证明其因信赖权利外观而授信或受让债权;股权代持违反法律或公共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代持 意定信托 受益权 不得强制执行 授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央行征信数据运用的区域金融风险预警实证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亚东 陈世礼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6,共7页
区域金融风险预警的前提是合理选择风险预警指标。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基于央行征信数据、宏观经济数据和广东省经济风向指标数据,构建广东省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分析框架和模型,实证分析预测广东省区域金融风险演变趋势,并针对构建基于央... 区域金融风险预警的前提是合理选择风险预警指标。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基于央行征信数据、宏观经济数据和广东省经济风向指标数据,构建广东省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分析框架和模型,实证分析预测广东省区域金融风险演变趋势,并针对构建基于央行征信数据运用的区域金融风险预警体系提出建议,为运用征信数据开展区域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信数据 区域金融 金融风险预警 不良贷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为特征的废弃混凝土处置参与主体信用评价
20
作者 王振明 鲁方林 +3 位作者 马娜 于剑峰 姜山 吴波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11期101-106,共6页
针对废弃混凝土处置再生行业参与主体信用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行为特征的信用评估模型。基于所提出的动态信息上报框架获得非财务类数据;通过对上报数据进行挖掘分析获取行为特征信息,进而提取评估指标;建立信用模型,将信用评估过... 针对废弃混凝土处置再生行业参与主体信用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行为特征的信用评估模型。基于所提出的动态信息上报框架获得非财务类数据;通过对上报数据进行挖掘分析获取行为特征信息,进而提取评估指标;建立信用模型,将信用评估过程中关键信息存储到区块链。实验结果表明,该信用评估模型具有良好的评估效果,可以有效识别行业领域内的风险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混凝土 非财务指标 行为特征 信用评价 区块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