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cing nitrate sources in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eutrophicated bays(Hangzhou Bay):insights from nitrogen and oxygen isotopes
1
作者 Zhi Yang Jianfang Chen +6 位作者 Haiyan Jin Hongliang Li Zhongqiang Ji Yangjie Li Bin Wang Zhenyi Cao Qianna Che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6期86-95,共10页
Eutrophication caused by inputs of excess nitrogen(N) has become a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 in Hangzhou Bay(China),but the sources of this nitrogen are not well understood.In this study,the August 2019 distributi... Eutrophication caused by inputs of excess nitrogen(N) has become a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 in Hangzhou Bay(China),but the sources of this nitrogen are not well understood.In this study,the August 2019 distributions of salinity,nutrients [nitrate(NO_(3)^(-)),nitrite,ammonium,and phosphate],and the stable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NO_(3)^(-)(δ^(15)N and δ^(18)O)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sources of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 to Hangzhou B ay.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nitrate,salinity,and nitrate δ^(18)O indicate that the Qiantang River,the Changjiang River,and nearshore coastal waters may all contribute nitrate to the bay.Based on the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nitrate in these potential source waters and conservative mixing of nitrate in our study area,we suggest that the NO_(3)^(- )in Hangzhou B ay was likely derived mainly from soils,synthetic N fertilizer,and manure and sewage.End-member modeling indicates that in the upper half of the bay,the Qiantang River was a very important DIN source,possibly contributing more than 50% of DIN in the bay head area.In the lower half of the bay,DIN was sourced mainly from strongly intruding coastal water.DIN coming directly from the Changjiang River made a relatively small contribution to Hangzhou Bay DIN in August 2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gen isotopes oxygen isotopes nitrogen cycle nitrate sources Hangzhou B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urces and transformations of nitrite in the Amundsen Sea in summer 2019 and 2020 as revealed by nitrogen and oxygen isotopes 被引量:3
2
作者 Yangjun Chen Jinxu Chen +4 位作者 Yi Wang You Jiang Minfang Zheng Yusheng Qiu Min Che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6-24,共9页
In this study,the nitrogen and oxygen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nitrite in the upper 150 m water column of the Amundsen Sea in the summer of 2019 and 2020 were measured to reveal the distribu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n... In this study,the nitrogen and oxygen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nitrite in the upper 150 m water column of the Amundsen Sea in the summer of 2019 and 2020 were measured to reveal the distribu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nitrite in the euphotic zone of the Southern Ocean.We found that primary nitrite maxima(PNMs)are widely present in the Amundsen Sea,where the depth of occurrence deepens from east to west and nitrite concentrations increases.Evidence from dual isotopes suggests that the formation of PNMs in all regions of the Amundsen Sea is dominated by ammonia oxidation.More importantly,the nitrogen and oxygen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nitrite in the Amundsen Sea mixed layer are abnormal,and their depth profiles are mirror symmetrical.Isotopic anomalies exhibit spatial variations,with central surface water having the lowest nitrogen isotope composition(−89.9‰±0.2‰)and western surface water having the highest oxygen isotope composition(63.3‰±0.3‰).Isotopic exchange reaction between nitrate and nitrite is responsible for these isotope anomalies,as both nitrogen and oxygen isotopes have large isotopic fractionation and opposite enrichment effects.This proves that isotopic exchange reaction operates extensively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Amundsen Sea.Our study highlights the unique role of dual isotopes of nitrite in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nitrogen cycle.Further studies on ammonia oxidation and isotopic exchange between nitrate and nitrite are warranted in the future to understand their roles in the nitrogen cycle in the Southern Oce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gen isotope oxygen isotope NITRITE Amundsen S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act of an accidental explosion in Tianjin Port on enhanced atmospheric nitrogen deposition over the Bohai Sea inferred from aerosol nitrate dual isotopes
3
作者 ZONG Zheng SUN Zeyu +3 位作者 TAN Yang TIAN Chongguo QU Lin JI Li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0年第3期195-201,共7页
In recent years,emergent pollutant’s accidents have occurred frequently in China,causing serious harm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In this study,the impact of an accidental fire and explosion at Tianjin Port in 2015... In recent years,emergent pollutant’s accidents have occurred frequently in China,causing serious harm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In this study,the impact of an accidental fire and explosion at Tianjin Port in 2015 on the atmosphere over the Bohai Sea was explored.Results showed sharp increases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several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e.g.NO3−,SO42−,NH4+,organic carbon,elemental carbon)over Beihuangcheng Island after the explosion.Among them,NO3−was most affected(about 10 days),with a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16.45μg m−3.Theδ15N-NO3−ranged from−1.58‰to+8.74‰,with an average of+2.79‰±3.32‰.Influenced by the explosion,δ15N-NO3−decreased significantly,which w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dustrial processes of explosives.Theδ18O-NO3−varied between+49.40‰and+69.52‰,and showed a marked increase(+66.62‰±3.92‰)in the explosion-affected period.Using Monte Carlo simulation,the•OH pathway for NO3−formation was 51.79%±10.94%at that time—much lower than in the regular period.The elevated dry deposition of NO3−caused by the explosion was 266.08μmol N m−2 d−1 over the Bohai Sea—again,much higher than in the regular period.With the dry nitrogen deposition of NH4+(42.41μmol N m−2 d−1),the total nitrogen deposition increased by 308.49μmol N m−2 d−1,leading to severe ecological risk.Through the inverse computation of the dry deposition flux of NO3−,the affected area over the Bohai Sea was less than 1.42×104 km2,which is about 20%of the total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ATE nitrogen/oxygen isotope explosion Bohai S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ing the dual isotopes approach to identify the nitrate sources of karst groundwater, Guiyang,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2
4
作者 Siliang LI Congqiang LIU Yunchao LANG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173-174,共2页
关键词 地下水 硝酸盐 同位素 水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trogen and oxygen isotope budget balance in tropospheric N_2O
5
作者 XU Wenbin~(1,2) and HONG Yetang~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iyang 550002, China 2.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Chemistry,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9年第S2期99-100,共2页
THK N<sub>2</sub>O is an important greenhouse gas. In the steady state the stable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nitrogenand oxygen in tropospheric N<sub>2</sub>O is balanced by isotopically light N&l... THK N<sub>2</sub>O is an important greenhouse gas. In the steady state the stable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nitrogenand oxygen in tropospheric N<sub>2</sub>O is balanced by isotopically light N<sub>2</sub>O emitted from soils and oceans andisotopically heavy N<sub>2</sub>O as return flux from the stratosphere. However, no such balance was reached incalculations given by Kim and Craig. This serious discrepancy lied in the fact that only soil and oceanic sources were considered in Kim and Craig’s calculation and N<sub>2</sub>O emission from tropical forest soil wastaken as the global soil contribution. Progress since the 1990s in identifying additional sources of atmospheric N<sub>2</sub>O as well as in the estimation from various types of soil allows us to make more realistic assessment of nitrogen and oxygen isotope balance budgets in tropospheric N<sub>2</sub>O. In this note, modification willbe proposed of atmospheric N<sub>2</sub>O nitrogen and oxygen isotope budgets to Kim and Craig’s calculation. The static balance of nitrogen and oxygen isotopes in tropospheric N<sub>2</sub>O is expre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 nitrogen STABLE isotope oxygen STABLE isotope budget balance troposphere.
原文传递
丹江口水库淅川库区大气硝酸盐干沉降特征及源解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肖春艳 孙艺萌 +3 位作者 赵同谦 陈晓舒 李朋波 陈飞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5-1525,共11页
以丹江口水库淅川库区为研究区,于2021年1~12月设置5个监测点进行干沉降样品采集,分析了样品中硝酸盐浓度、通量及其氮氧同位素,基于稳定同位素模型(SIAR)量化了硝酸盐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库区干沉降中硝酸盐月均浓度为0.16mg/L,全年... 以丹江口水库淅川库区为研究区,于2021年1~12月设置5个监测点进行干沉降样品采集,分析了样品中硝酸盐浓度、通量及其氮氧同位素,基于稳定同位素模型(SIAR)量化了硝酸盐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库区干沉降中硝酸盐月均浓度为0.16mg/L,全年硝酸盐干沉降通量为2.49kg/(hm^(2)·a),δ15N-NO_(3)^(-)和δ^(18)O-NO_(3)^(-)月均值分别为(+0.17±4.10)‰、(+56.6±9.18)‰.干沉降中硝酸盐浓度、沉降通量和氮氧同位素的季节性差异显著,秋冬季节的硝酸盐浓度和沉降通量均高于春夏季节,主要与寒冷季节化石源排放量增加、大气边界层稳定性增强以及气粒转化平衡趋于颗粒态硝酸盐生成有关;冬季最高的δ15N-NO_(3)^(-)与冬季燃煤取暖和低温导致的氮同位素平衡分馏效应增加有关,夏季最低的δ^(18)O-NO_(3)^(-)则与NO_(2)+·OH途径形成硝酸盐占主导有关.SIAR分析结果发现,库区干沉降中硝酸盐主要来自化石源(交通排放及煤燃烧),贡献率为69.3%,其中交通排放源和煤燃烧源贡献率分别为51.1%和18.2%.冬季化石源的贡献率最高(72.0%),其中70.4%来源于交通排放.进一步证实交通排放和冬季燃煤取暖是影响库区干沉降中硝酸盐的主要因素,控制交通移动源污染排放和煤燃烧是今后减少大气中硝酸盐的重要举措.此外,较为稳定的生物质燃烧源对硝酸盐的贡献率表明外源输入也是库区硝酸盐干沉降中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沉降 硝酸盐 氮氧同位素 稳定同位素模型(SIAR) 后向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靖边高铬地下水中硝酸根分布及来源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华明 尹嘉鸿 +1 位作者 严松 刘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399,共16页
天然高铬地下水通常含有较高浓度的硝酸根,然而高铬地下水中硝酸根来源及其联系却并不清楚。本文以陕北黄土高原靖边西南地区的高铬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采集了不同深度的地下水和沉积物样品,并测试了地下水样品中的溶解Cr、主要阴阳离子、... 天然高铬地下水通常含有较高浓度的硝酸根,然而高铬地下水中硝酸根来源及其联系却并不清楚。本文以陕北黄土高原靖边西南地区的高铬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采集了不同深度的地下水和沉积物样品,并测试了地下水样品中的溶解Cr、主要阴阳离子、δ^(18)O、δD、δ^(18)O-NO_(3)、δ^(15)N-NO_(3)等以及沉积物的主要组分和可溶性组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的水化学组分主要受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第四系黄土潜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Na型和HCO_(3)-Ca-Mg型;白垩系环河组、洛河组砂岩承压水水化学类型复杂,主要为HCO_(3)-SO_(4)-Cl-Na-Mg型、HCO_(3)-SO_(4)-Na-Mg型、SO_(4)-Cl-Na-Mg型,地下水处于偏碱性、氧化的环境,具有较高的可溶盐含量。潜水的水化学组分主要来自含水层中硅酸盐风化;承压水水化学组分主要来源于蒸发盐的溶解。垂向上,承压水中硝酸根的平均浓度高于潜水和地表水;地下水硝酸根浓度超标率在研究区从东北到西南呈现高-低-高的趋势;沉积物中可溶性硝酸根与地下水样品在深度上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表明地下水硝酸根主要来源于沉积物。δ^(18)O-NO_(3)和δ^(15)N-NO_(3)结果表明,硝化反应是研究区氮素循环转化的主要过程。在偏碱性氧化性地下水环境中,受溶解氧、硝酸根和硝化反应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铬趋于从岩石中氧化溶解,迁移进入地下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硝酸根 六价铬 水文地球化学 氮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驱动下大港河硝酸盐迁移转化过程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王俊 亢晓琪 +2 位作者 吴亚丽 牛远 余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8-299,共12页
为定量识别大港河流域硝酸盐来源的贡献,在降水条件下,对秋季(2020年11月)和春季(2021年3月)典型月份在大港河流从上游山林农业区到下游湖滨区共布设8个河水及沉积物监测点,其中包含地下水、生活污水及畜禽粪便、山林农业区和流域土壤... 为定量识别大港河流域硝酸盐来源的贡献,在降水条件下,对秋季(2020年11月)和春季(2021年3月)典型月份在大港河流从上游山林农业区到下游湖滨区共布设8个河水及沉积物监测点,其中包含地下水、生活污水及畜禽粪便、山林农业区和流域土壤等20个硝酸盐氮源监测点,通过大港河水体水化学分析、结合硝酸盐氮氧双同位素示踪技术和贝叶斯混合模型,探究了大港河流域水体硝酸盐来源及迁移转化过程,确定了各硝酸盐源的贡献.结果表明:(1)秋季和春季大港河流域水体中TN浓度均值分别为3.20和3.23mg/L,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NO_(3)^(-)-N是影响水体水质氮素超标的主要赋存形式;(2)降水的驱动作用影响大港河流域硝酸盐浓度的季节变化,流域氮循环过程以硝化作用为主,多种氮转化过程共同发生;(3)生活污水或畜禽粪便对流域水体的硝酸盐为主要贡献,其贡献率在秋季和春季分别为40.8%±32.8%和55.8%±27.3%,其次是地下水和流域土壤,降水对流域硝酸盐的贡献作用始终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大港河流域 氮氧双同位素 硝酸盐来源 贝叶斯混合模型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氧同位素解析堤垸地表水硝酸盐来源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忆凡 刘窑军 +3 位作者 田亮 聂小东 彭博 李忠武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6-335,共10页
堤垸是滨湖、滨江低洼地带的一种重要景观,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其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为解析堤垸地区地表水硝酸盐污染来源,以洞庭湖屈原垸平江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稳定同位素及水化学分析方法定性识别污染来源,并结合MixSIAR模型量化不... 堤垸是滨湖、滨江低洼地带的一种重要景观,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其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为解析堤垸地区地表水硝酸盐污染来源,以洞庭湖屈原垸平江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稳定同位素及水化学分析方法定性识别污染来源,并结合MixSIAR模型量化不同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①硝态氮和氨氮是屈原垸平江河段地表水无机氮的主要赋存形态,时间上,硝态氮浓度在丰、枯水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丰水期氨氮浓度平均值高于枯水期;空间上,垸内硝态氮浓度显著低于垸外(p<0.01),而氨氮浓度显著高于垸外(p<0.01).②MixSIAR模型结果表明,化肥、土壤有机氮、水产养殖废水、粪肥和污水是研究区地表水硝酸盐的主要来源,对丰水期地表水中硝酸盐的贡献率分别为33.0%、32.6%、19.4%和11.7%,对枯水期的贡献率分别为26.7%、31.2%、21.5%和16.9%,而大气沉降对地表水中硝酸盐来源贡献较小,仅为3.5%.③研究区地表水硝酸盐转化过程主要以硝化作用为主,未发生明显的反硝化过程.研究显示,研究区地表水硝酸盐污染主要受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土壤有机氮、化肥及水产养殖废水,硝酸盐污染防治应考虑化肥使用效率和水产养殖废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堤垸 氮氧同位素 硝酸盐源解析 MixSI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引调水受水流域氮时空分布特征及硝酸盐来源解析--以汾河水库上游流域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晓宇 孙晖 +4 位作者 王岩 张峰 王朝旭 柴嘉琳 郑佳效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823-3831,共9页
对万家寨引黄水受水区汾河水库上游流域氮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考察,识别了其硝酸盐来源,并针对引黄水对本流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各县四季TN浓度均值为3.67mg/L,TN中NO_(3)--N平均占比>70%;空间上,宁武县TN浓度均值最高,... 对万家寨引黄水受水区汾河水库上游流域氮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考察,识别了其硝酸盐来源,并针对引黄水对本流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各县四季TN浓度均值为3.67mg/L,TN中NO_(3)--N平均占比>70%;空间上,宁武县TN浓度均值最高,沿程逐渐降低;时间上,秋、冬季TN浓度较高,夏季较低,调水期引黄水所携带的氮是流域内氮的最主要来源.定性分析发现各污染源的混合过程是影响氮迁移的主要因素.经MixSIAR模型定量计算,各类来源对NO_(3)--N的平均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是散排及点源污水(39.3%)>牲畜粪便(18.7%)>化学肥料(18.2%)>土壤有机氮(17.7%)>大气氮沉降(6.1%).引黄水中,秋季散排及点源污水、春季化学肥料的硝酸盐贡献率明显高于本地支流,引黄水对汇入口下游干流断面硝酸盐来源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 汾河水库上游流域 氮氧同位素 引黄水 MixSIAR模型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传输对庐山雾水硝酸盐组分来源和形成机制的影响
11
作者 李翰宇 章炎麟 +5 位作者 俞浩然 赵祝钰 范美益 曹芳 张奕 吴长流 《地球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5-704,共10页
雾沉降是大气气溶胶重要的汇,近年来硝酸盐已经成为雾水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厘清雾水清除的硝酸盐来源及其形成机制显得更加重要。本研究于2016年1月使用三级分档雾水采样器对庐山冬季一次大雾过程进行雾水样品的采集,并对其水溶性离子组... 雾沉降是大气气溶胶重要的汇,近年来硝酸盐已经成为雾水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厘清雾水清除的硝酸盐来源及其形成机制显得更加重要。本研究于2016年1月使用三级分档雾水采样器对庐山冬季一次大雾过程进行雾水样品的采集,并对其水溶性离子组成和硝酸盐的氮氧同位素(δ^(15)N、Δ^(17)O)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硝酸盐是庐山雾水的关键离子组分(27.8%±3.1%),且在不同粒径雾滴中占比相似。不同粒径雾水(S1:≥22μm,S2:16~22μm,S3:4~16μm)硝酸盐的氧同位素异常值(Δ^(17)O-NO_(3)^(–))分别为27.3‰±1.4‰、27.8‰±1.2‰、27.7‰±1.5‰,氮同位素值(δ^(15)N-NO_(3)^(–))分别为1.2‰±2.3‰、−2.5‰±2.2‰、−2.8‰±2.8‰。通过结合氮氧同位素和贝叶斯混合模型,对庐山雾水中硝酸盐的来源和形成机制进行定量解析。模型计算结果揭示在雾中过程,庐山雾水硝酸盐的主要生成机制是N_(2)O_(5)水解反应(42%~46%),硝酸盐主要来源为机动车排放(56%±6%)。雾消散过程中,雾水硝酸盐Δ^(17)O和δ^(15)N呈现低值(δ^(15)N-NO_(3)^(–):−25.9‰,Δ^(17)O-NO_(3)^(–):24.9‰),表明微生物氮循环为雾水硝酸盐的主要来源(44.5%),且NO_(2)+·OH途径的占比上升至30%;后向气团轨迹表明,硝酸盐来源及生成机制的改变是颗粒物的传输由远距离输送(~80%)转变为本地生成主导(60%)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水 硝酸盐 稳定氮氧同位素示踪 区域传输
原文传递
基于氮氧同位素的北洛河流域硝酸盐来源及其空间分布解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航 樊荣 +4 位作者 李超 郭家骅 张欢 李琦 王宁练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9,共7页
北洛河流经生态脆弱的黄土高原,是该地区的重要水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和农业活动的增加,北洛河水体氮污染情况加剧,造成流域水质恶化,多个功能区不达标。因此,通过水化学方法和氮氧同位素技术,结合稳定同位素分析(SIAR)模型,对... 北洛河流经生态脆弱的黄土高原,是该地区的重要水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和农业活动的增加,北洛河水体氮污染情况加剧,造成流域水质恶化,多个功能区不达标。因此,通过水化学方法和氮氧同位素技术,结合稳定同位素分析(SIAR)模型,对北洛河流域的污染状况、硝酸盐来源及其空间分布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北洛河整体氮污染严重,总氮(TN)为1.70~43.40 mg/L,大部分采样点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Ⅴ类水标准限值(2 mg/L),无机氮以硝酸盐氮为主;水体硝酸盐迁移转化过程中氨挥发、硝化、反硝化作用均较弱,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水以及土壤侵蚀产生的氮污染是北洛河硝酸盐主要来源;不同硝酸盐来源贡献率表现为污水及粪肥(约61%)>氮肥(约15%)>土壤有机氮(约14%)>大气沉降(约9%),上游土壤有机氮贡献较大,随着城镇化率及交通排放活性氮的增加,下游大气沉降贡献相对上中游增强。研究结果为北洛河氮污染来源控制和水体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同位素 硝酸盐 北洛河流域 来源 空间分布 稳定同位素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氮氧同位素和MixSIAR模型的烟台北部地表水硝酸盐来源分析
13
作者 杨开丽 刘淑亮 +3 位作者 万惠芸 阎琨 陶昱君 王洪松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66-2076,共11页
【研究目的】地表水硝酸盐污染是全世界关注的一个环境问题,因此识别硝酸盐的来源和转化是改善水质的基础。【研究方法】为准确识别烟台北部地表水硝酸盐来源及转化过程,利用水化学方法及硝酸盐氮氧双同位素技术,对烟台北部大沽夹河、... 【研究目的】地表水硝酸盐污染是全世界关注的一个环境问题,因此识别硝酸盐的来源和转化是改善水质的基础。【研究方法】为准确识别烟台北部地表水硝酸盐来源及转化过程,利用水化学方法及硝酸盐氮氧双同位素技术,对烟台北部大沽夹河、辛安河、沁水河、汉河等不同流域地表水进行采样分析,并结合贝叶斯同位素混合模型MixSIAR对各硝酸盐来源贡献率进行计算。【研究结果】(1)研究区地表水呈弱碱性,NO_(3)^(-)-N浓度远高于NH_(4)^(+)-N和NO_(2)^(-)-N浓度,为研究区地表水主要氮素污染物,仅辛安河NO_(3)^(-)-N浓度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10 mg/L;(2)研究区地表水硝酸盐转化过程以硝化作用为主,反硝化作用不明显;(3)MixSIAR模型输出结果显示,研究区地表水各硝酸盐源的贡献率依次为污水粪肥(51.1%)>土壤有机氮(23.9%)>化肥(22.9%)>大气沉降(2.1%)。【结论】总体.上,研究区地表水硝酸盐来源以污水粪肥贡献率最大,其次是土壤有机氮和化肥。人为输入产生的污水粪肥是研究区硝酸盐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减少污水粪肥对各河流的排放是控制污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同位素 硝酸盐 地表水 MixSIAR模型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烟台北部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增城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秋冬季变化特征及来源初探
14
作者 王安侯 谢志宜 +4 位作者 陈多宏 王博瑾 杨行健 陈华杰 王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28-2837,共10页
为解析典型流域水质指标时空变化特征和污染来源,本研究以广州增城区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区为对象,于2023年10月至12月系统监测了区域出入口水质和水量。结果表明:监测区水体总氮、氨氮和总磷浓度均值呈现入口i-01>出口o-01>入口... 为解析典型流域水质指标时空变化特征和污染来源,本研究以广州增城区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区为对象,于2023年10月至12月系统监测了区域出入口水质和水量。结果表明:监测区水体总氮、氨氮和总磷浓度均值呈现入口i-01>出口o-01>入口i-02的现象,这可能与i-01、o-01周边大面积的农业活动相关。降雨时期的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浓度均值都小于非降雨时期,降雨时期的流量均值大于非降雨时期,说明降雨在一定程度上会稀释上述污染物。监测区水体的总氮与总磷、总氮与氨氮、总磷与氨氮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22~0.77),表明不同指标的污染来源相似。监测区水体的总磷与流量呈显著正相关(R^(2)=0.31),推测是降雨导致流量增大,将周边农田污染物带入水体所致。水体硝酸盐氮氧同位素初步探索结果进一步表明,监测区水体硝酸盐氮的主要来源可能为土壤氮和生活污水,贡献率分别为35.6%和30.7%,其次为土壤化肥,贡献率为2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小流域 时空变化 源解析 氮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水体中氮污染源的识别--利用硝酸根中氮和氧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19
15
作者 陈自祥 柳后起 +2 位作者 刘广 刘颖 尹雪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855-1864,共10页
氮营养盐污染在全球很多区域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尤其是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和人口密集的区域,因此,关于水体中氮污染源识别技术尤为重要.硝酸根离子中的氮、氧同位素组成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频繁地应用于识别淡水水体中氮污染源的研... 氮营养盐污染在全球很多区域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尤其是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和人口密集的区域,因此,关于水体中氮污染源识别技术尤为重要.硝酸根离子中的氮、氧同位素组成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频繁地应用于识别淡水水体中氮污染源的研究中.本文总结了已知氮污染源中氮、氧同位素组成的特征变化区间,阐述了影响氮、氧同位素组成的主要因素,描述了3种氮、氧同位素组成主流的测试方法,展望了未来定量测算各种氮污染源贡献比例的前景.在实际研究中,还将氮、氧同位素组成和水体化学特征结合,则可以有效地识别淡水水体的氮污染源.随着检测精度的不断提高,各种代表性端元污染物同位素值经验区间也变得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源 硝酸盐 氮同位素 氧同位素 地表水 同位素分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反硝化法同时分析天然水中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组成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毛绪美 罗泽娇 +2 位作者 刘存富 刘江霞 李永勇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7-100,共4页
细菌反硝化法是目前同时分析天然水中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组成的最新方法。该方法包括反硝化菌的选取与培养,利用反硝化菌将硝酸根完全转化成N2O气体以及N2O气体的提取、纯化和同位素测定。该方法采用硝酸盐标准,对测试结果需进行试剂本... 细菌反硝化法是目前同时分析天然水中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组成的最新方法。该方法包括反硝化菌的选取与培养,利用反硝化菌将硝酸根完全转化成N2O气体以及N2O气体的提取、纯化和同位素测定。该方法采用硝酸盐标准,对测试结果需进行试剂本底、同位素分馏、同位素交换校正。与传统方法相比,细菌反硝化法可同时分析低浓度微量水中硝酸盐的氮、氧同位素组成,且速度更快捷,结果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反硝化 硝酸盐 氮同位素 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氮、氧同位素技术判别常州地区地下水氮污染源 被引量:22
17
作者 吴登定 姜月华 +1 位作者 贾军远 蔡鹤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15,共5页
本文运用氮、氧同位素技术对常州地区地下水氮的污染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潜水和微承压水中NO3-含量高,平均含量为38.32 mg/L,δ15N为4.818‰~32.834‰,δ18O为12.502‰~20.757‰,反映了多数潜水和微承压水受到了厩肥和污水的污染... 本文运用氮、氧同位素技术对常州地区地下水氮的污染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潜水和微承压水中NO3-含量高,平均含量为38.32 mg/L,δ15N为4.818‰~32.834‰,δ18O为12.502‰~20.757‰,反映了多数潜水和微承压水受到了厩肥和污水的污染;中深层承压水(第1承压水、第2承压水、第3承压水)中NO3-含量低,NO3-平均含量为0.52 mg/L,未受到氮污染,δ15N为2.163‰~6.208‰,δ18O为17.051‰~23.201‰,NO3-应主要来源于早期形成时的大气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同位素 氧同位素 地下水 氮污染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转化法测定水体中硝酸盐的氮氧同位素比值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曦 曹亚澄 +4 位作者 韩勇 唐昊冶 王如海 孙晓丽 孙玉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8-566,共9页
采用化学转化法可同时测定各种水体样品中硝酸盐的氮、氧同位素比值。在弱碱性环境中,镀铜镉粒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然后在弱酸性缓冲体系中叠氮酸根将亚硝酸盐转化为氧化亚氮。通过带有预浓缩装置的同位素比值质谱计测定氧化亚氮的... 采用化学转化法可同时测定各种水体样品中硝酸盐的氮、氧同位素比值。在弱碱性环境中,镀铜镉粒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然后在弱酸性缓冲体系中叠氮酸根将亚硝酸盐转化为氧化亚氮。通过带有预浓缩装置的同位素比值质谱计测定氧化亚氮的氮、氧同位素比值,并用公式将其换算为硝酸盐的氮、氧同位素比值。通过国际标准样品和实验室标准样品的多次检测证实化学转化法具有适用范围广、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准确的特点,其转化过程仅需两步,且需样量仅为4.5μg NO3--N。δ15N和δ18O的测量精度分别为0.31‰和0.55‰,测定值与参考值的差异均小于1σ,测量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均可满足样品分析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 氧化亚氮 氮同位素比值 氧同位素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氧同位素在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9
作者 周迅 姜月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9-395,共7页
硝酸盐是地下水中难以去除的稳定污染物之一,是地下水氮(N)污染的主要形式。不同氮来源的硝酸盐氮、氧(O)同位素组成不同,可利用N、O同位素并结合其他同位素技术示踪硝酸盐污染源,识别反硝化过程,对于有效控制污染源和评估地下水对硝酸... 硝酸盐是地下水中难以去除的稳定污染物之一,是地下水氮(N)污染的主要形式。不同氮来源的硝酸盐氮、氧(O)同位素组成不同,可利用N、O同位素并结合其他同位素技术示踪硝酸盐污染源,识别反硝化过程,对于有效控制污染源和评估地下水对硝酸盐污染的恢复自净能力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N、O同位素技术在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源追踪和反硝化过程的识别方面的原理和应用以及目前发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同位素 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封期达里诺尔湖同位素与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关系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晓旭 李畅游 +4 位作者 李文宝 赵胜男 甄志磊 刘志娇 于瑞雪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59-1167,共9页
以内蒙古高原的达里诺尔湖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冰封期湖水不同相态下总氮(TN)、总磷(TP)浓度以及氢、氧同位素比值的分布特征和定量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在冰封期,达里诺尔湖水体中营养盐的平均浓度相对较高,已远超过国家Ⅴ类水... 以内蒙古高原的达里诺尔湖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冰封期湖水不同相态下总氮(TN)、总磷(TP)浓度以及氢、氧同位素比值的分布特征和定量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在冰封期,达里诺尔湖水体中营养盐的平均浓度相对较高,已远超过国家Ⅴ类水质标准.水体中TN、TP浓度均大于其在对应冰体中的浓度,均值分别是对应冰体中的9.91、3.11倍,说明低温冷冻过程对达里诺尔湖水体中的氮、磷具有浓缩效应.而通过与非冰封期的对比发现,湖冰的排氮效应强于磷.2)冰封期由于结冰过程中同位素热力学分馏明显,加之贡格尔河的入流补给,使得达里诺尔湖冰体中的氢、氧同位素比值远高于水体中的比值,同时,随冰层的加深,同位素逐渐偏重.3)冰封期达里诺尔湖水体及冰体中,同位素比值与营养盐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水体的相关性较冰体要好,在冰层中,随着冰层的加深相关性越明显.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发现同位素比值与营养盐浓度的相关关系显著,水体中最大相关系数达到0.991,冰体中达到0.988;氢同位素(D)与TN、TP浓度的关系式分别为:TN=-0.2825δD-6.0083和TP=-0.0805δD-1.2395,这为研究湖泊营养盐的时空变化规律提供新的手段和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同位素 冰封期 相关关系 达里诺尔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