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1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N管片结构改性不锈钢网的疏水和耐高温性能
1
作者 张延乐 王红波 +1 位作者 曾德军 孙政玉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21,共9页
目的利用表面生长纳米片的BN纳米管对不锈钢网基体进行表面改性,显著提高网表面的密度,增加空气垫效应,实现疏水性和耐高温性能的结合。方法以质量比为8∶2∶1的氧化硼粉、纳米硼粉和纳米铁粉为原料,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不锈钢网表面沉... 目的利用表面生长纳米片的BN纳米管对不锈钢网基体进行表面改性,显著提高网表面的密度,增加空气垫效应,实现疏水性和耐高温性能的结合。方法以质量比为8∶2∶1的氧化硼粉、纳米硼粉和纳米铁粉为原料,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不锈钢网表面沉积BN纳米管片复合结构。利用扫描电镜、接触角测量仪和热重-差热分析仪分别对BN纳米管片结构的形貌、疏水性以及耐高温性进行表征,探讨了沉积温度对复合结构形貌的影响规律,以及形貌与材料的疏水性和耐高温性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随着沉积温度从1220℃升高到1250℃,BN纳米管的直径从50nm增加到710nm,且纳米管的数量显著增加,其表面纳米片分布越来越浓密。润湿角随着沉积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沉积温度为1230℃时,改性后的不锈钢网表现出最大润湿角151.5°,达到超疏水效果。此时的BN纳米管直径约为151 nm,且表面的BN纳米片分布浓密。当温度高于1230℃时,纳米管直径进一步粗化,润湿角也随之减小。经过700℃高温耐氧化测试发现,改性后的不锈钢网仍然保持着良好的疏水效果。结论BN纳米管片复合结构可显著提高不锈钢网的表面空气垫效应,其形貌主要受沉积温度的影响。改性后的不锈钢网在700℃以下的疏水效果远高于高分子化学改性后的不锈钢网。本工艺实现了疏水性和耐高温性的结合,为新型耐高温疏水材料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纳米管 bn纳米片 复合结构 复合材料 疏水改性 耐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DEMATEL-ISM-BN的人因视角下煤矿事故致因研究
2
作者 赵天亮 王冰山 +7 位作者 台发强 姜琦 王永杰 代宗 常金鹏 马晟翔 傅贵 姜伟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9,117,共10页
为深入探究人因视角下煤矿事故致因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作用路径,找到关键影响因素,通过文献研究、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等方法,结合人因分析和分类系统(HFACS)模型理论,构建了包含规章制度完善和实施水平、安全培训水平和安全投入... 为深入探究人因视角下煤矿事故致因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作用路径,找到关键影响因素,通过文献研究、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等方法,结合人因分析和分类系统(HFACS)模型理论,构建了包含规章制度完善和实施水平、安全培训水平和安全投入水平等14项指标的人因视角下煤矿事故影响因素体系,并运用基于灰色理论(Grey theory)和贝叶斯网络(BN)的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法与解释结构模型(DEMATEL-ISM)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各影响因素的关键程度、层次关系、作用路径和人因视角下煤矿事故最大致因链路径。结果表明:首先,利用Grey-DEMATEL法研究分析各影响因素中心度与原因度,识别出安全培训水平、员工安全意识水平、员工知识技能水平、员工安全心理水平等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利用ISM法划分影响因素间的层次关系,得到安全文化水平是本质影响因素,规章制度完善和实施水平、安全投入水平、纠正问题水平等11个因素是过渡影响因素,违章指挥、违规作业是表层影响因素;最后,运用构建的BN模型反向诊断推理得到最大致因路径。研究结果可为人因视角下煤矿事故预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事故 人因分析 灰色理论 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法(DEMATEL) 解释结构模型(ISM) 贝叶斯网络(b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改性BN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导热性能
3
作者 郭玉呈 许蒙 +2 位作者 李建保 陈拥军 骆丽杰 《合成树脂及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共8页
采用一种改进的固相反应法,结合超声剥离法得到高纵横比的BN纳米管(BNNTs)和高比表面积的BN纳米片(BNNSs),并使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BN进行氨基化改性。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基体,通过添加改性的BNNTs和BNNSs,制备高热导率的P... 采用一种改进的固相反应法,结合超声剥离法得到高纵横比的BN纳米管(BNNTs)和高比表面积的BN纳米片(BNNSs),并使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BN进行氨基化改性。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基体,通过添加改性的BNNTs和BNNSs,制备高热导率的PMMA/改性BN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制备的BN纯度高,结晶度好,改性后仍然保持高结晶度,氨基基团接枝到BN表面,有效改善了BN与PMMA的相容性。当改性BN用量为20%(w)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70 W/(m·K),较纯PMMA提高了338%。此外,改性BN的加入可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BNNTs/BNNSs良好的导热网络可以有效限制PMMA分子链的流动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交联密度,从而利于其弹性模量的提高,改性BN用量为20%(w)时,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最大,为1.2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氮化硼纳米管 氮化硼纳米片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N对低碳Al_(2)O_(3)-C耐火材料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罗益欣 王杏 +3 位作者 刘正龙 余超 邓承继 丁军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8,共6页
针对低碳Al_(2)O_(3)-C耐火材料因碳含量的降低致使材料的抗氧化性能和抗侵蚀性能恶化,难以适应冶炼技术发展等问题,以电熔白刚玉、α-Al_(2)O_(3)微粉、Al粉、Si粉和鳞片石墨为主要原料,采用h-BN为添加剂制备低碳Al_(2)O_(3)-C耐火材... 针对低碳Al_(2)O_(3)-C耐火材料因碳含量的降低致使材料的抗氧化性能和抗侵蚀性能恶化,难以适应冶炼技术发展等问题,以电熔白刚玉、α-Al_(2)O_(3)微粉、Al粉、Si粉和鳞片石墨为主要原料,采用h-BN为添加剂制备低碳Al_(2)O_(3)-C耐火材料。研究h-BN的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1%、3%、5%)对低碳Al_(2)O_(3)-C耐火材料物相组成、抗氧化性能、抗侵蚀性能等的影响,并结合热力学模拟分析揭示h-BN对Al_(2)O_(3)-C耐火材料抗侵蚀性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h-BN添加量的增加,试样经1 600℃热处理后内部陶瓷相含量增加;高温氧化环境下,h-BN促进了试样脱碳层中Al_(18)B_(4)O_(33)和Al_(6)Si_(2)O_(13)的生成,从而改善了耐火材料的抗氧化性能;h-BN通过提高熔渣黏度以及生成高熔点相来增强试样的抗侵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C耐火材料 H-bn 抗氧化性能 抗侵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N陶瓷烧结致密技术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雨洁 李俊生 +2 位作者 李晨晓 陈玉蓉 万帆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1-665,共15页
六方氮化硼(h-BN)陶瓷作为一类性能优异的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材料,在航天航空、微电子、冶金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h-BN具有特殊的层状结构与层间共价键,在烧结过程中存在难致密的问题。为了促进h-BN陶瓷烧结致密,提升材料的各... 六方氮化硼(h-BN)陶瓷作为一类性能优异的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材料,在航天航空、微电子、冶金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h-BN具有特殊的层状结构与层间共价键,在烧结过程中存在难致密的问题。为了促进h-BN陶瓷烧结致密,提升材料的各项性能,研究人员一方面在无压烧结(PLS)、热压烧结(HPS)、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反应烧结(RS)等传统烧结技术基础上提出新的策略,另一方面开发出了多种新型烧结技术,包括冷烧结(CSP)、振荡压力烧结(OPS)及交联无压焊接等。本文从传统烧结技术及新烧结技术两方面综述了h-BN陶瓷致密技术的新进展,比较各类传统烧结与新烧结技术,结合h-BN陶瓷的典型应用阐述现有烧结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旨在为h-BN陶瓷的烧结致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n陶瓷 烧结技术 致密性 传统烧结技术 新烧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Efficient Boron Source Activation Strategy for the Low‑Temperature Synthesis of Boron Nitride Nanotubes
6
作者 Ying Wang Kai Zhang +10 位作者 Liping Ding Liyun Wu Songfeng E Qian He Nanyang Wang Hui Zuo Zhengyang Zhou Feng Ding Yue Hu Jin Zhang Yagang Yao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2025年第1期548-558,共11页
Lowering the synthesis temperature of boron nitride nanotubes(BNNTs)is crucial for their development.The primary reason for adopting a high temperature is to enable the effective activation of highmelting-point solid ... Lowering the synthesis temperature of boron nitride nanotubes(BNNTs)is crucial for their development.The primary reason for adopting a high temperature is to enable the effective activation of highmelting-point solid boron.In this study,we developed a novel approach for efficiently activating boron by introducing alkali metal compounds into the conventional MgO–B system.This approach can be adopted to form various low-melting-point AM–Mg–B–O growth systems.These growth systems have improved catalytic capability and reactivity even under low-temperature conditions,facilitating the synthesis of BNNTs at temperatures as low as 850℃.In addition,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based 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theoretically demonstrate that the systems maintain a liquid state at low temperatures and interact with N atoms to form BN chains.These findings offer novel insights into the design of boron activation and are expected to facilitate research on the low-temperature synthesis of BN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on nitride nanotubes LOW-TEMPERATURE Boron activati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纳米FGP/h-BN协同阻燃EP复合材料的热降解动力学
7
作者 宋高杰 吴正环 +4 位作者 王权 王佳玲 陈卓 刘淑意 郑佳玉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6,133,共9页
通过膨胀阻燃剂(IFR)、鳞状石墨纳米片(FGN)和纳米层状六方氮化硼(BNN)的协同作用,提升环氧树脂(EP)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采用热重分析仪(TG)研究了EP、EP/IFR复合材料以及EP/IFR/FGN/BNN复合材料的热降解过程,分析了不同质量比例的... 通过膨胀阻燃剂(IFR)、鳞状石墨纳米片(FGN)和纳米层状六方氮化硼(BNN)的协同作用,提升环氧树脂(EP)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采用热重分析仪(TG)研究了EP、EP/IFR复合材料以及EP/IFR/FGN/BNN复合材料的热降解过程,分析了不同质量比例的鳞片石墨(FGP)与六方氮化硼(h-BN)微波剥离后,与IFR协同作用对EP热稳定性及热降解过程的影响。使用Zavkovic和Horowitz-Metzger两种动力学方法,计算并分析了材料的活化能。结果表明,质量比为1∶1和5∶3的FGP与h-BN微波剥离后与IFR协同阻燃EP,复合材料的最大热降解速率与EP相比分别降低了0.28%和0.26%,800℃的残炭率分别提升了11.82%和12.70%。利用Zavkovic法计算的活化能分别为158.00、149.35、136.26和136.37 kJ/mol,Horowitz-Metzger法计算的活化能分别为98.03、65.66、55.02和55.93 kJ/mol。FGN/BNN与IFR协同阻燃能够显著提升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改善其热降解行为,从而增强EP的阻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二维纳米协同阻燃 鳞状石墨 六方氮化硼 热降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N粉体的应用及市场前景分析
8
作者 段文婷 张大军 +2 位作者 张栋 周海丽 林先峰 《佛山陶瓷》 2025年第2期32-33,共2页
球形氮化硼(S-BN)是一种由氮化硼微米级单片组成的多晶球体。因其优异的各向同性、比表面积小、导热率高(可达300W/m?K)、介电常数低(3-4)、自润滑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块体氮化硼陶瓷制备、导热填料、润滑油添加剂、脱模剂等诸多领域,... 球形氮化硼(S-BN)是一种由氮化硼微米级单片组成的多晶球体。因其优异的各向同性、比表面积小、导热率高(可达300W/m?K)、介电常数低(3-4)、自润滑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块体氮化硼陶瓷制备、导热填料、润滑油添加剂、脱模剂等诸多领域,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国内该类市场90%以上被国外企业垄断,国内只有零星企业在开发该类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氮化硼(S-bn) 快速散热 高导热 市场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镍BN纳米线对Ti(C,N)基金属陶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陈利 彭锦霆 +1 位作者 易继勇 周彦君 《信息记录材料》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针对氮化硼(BN)纳米线与Ti(C,N)金属陶瓷界面润湿性差,结合强度不足等问题,本文提出了采用镀镍BN纳米线掺杂Ti(C,N)基金属陶瓷的方法。采用SEM、TEM、硬度、抗弯强度等手段研究了镀镍BN纳米线对金属陶瓷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针对氮化硼(BN)纳米线与Ti(C,N)金属陶瓷界面润湿性差,结合强度不足等问题,本文提出了采用镀镍BN纳米线掺杂Ti(C,N)基金属陶瓷的方法。采用SEM、TEM、硬度、抗弯强度等手段研究了镀镍BN纳米线对金属陶瓷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化学镀镍工艺获得的非晶镍Ni层与BN纳米线表面结合良好。镀镍BN纳米线掺杂能细化硬质相晶粒,提高金属陶瓷致密度。金属陶瓷的硬度与抗弯强度在镀镍BN纳米线含量为0.2 wt%时达到最佳,分别较未添加时提高了20.76%、30.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基金属陶瓷 镀镍bn纳米线 组织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盐雾腐蚀对Al-BN涂层可磨耗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房永超 李姝 +5 位作者 刘振 李彰 王森源 王长亮 田浩亮 韩晓涵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9,共11页
为探究酸性盐雾腐蚀对铝氮化硼(Al-BN)涂层可磨耗行为的影响,开展了酸性盐雾腐蚀192 h前后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Al-BN涂层的组织结构、表面硬度、结合强度和可磨耗性能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酸性盐雾192 h腐蚀后,Al-BN涂层表面形成了... 为探究酸性盐雾腐蚀对铝氮化硼(Al-BN)涂层可磨耗行为的影响,开展了酸性盐雾腐蚀192 h前后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Al-BN涂层的组织结构、表面硬度、结合强度和可磨耗性能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酸性盐雾192 h腐蚀后,Al-BN涂层表面形成了由Al,Al_(2)O_(3),NaCl,BN组成的厚度约为300~350μm的腐蚀致密层。相较于腐蚀前涂层,该腐蚀致密层的平均硬度与平均结合强度方差增大,在刮削过程中部分弱结合部位易发生刮离,并黏附于对偶叶片摩擦面,造成Al-BN涂层的进给深度比(incursion depth ratio,IDR)值由酸性盐雾腐蚀前的(11.43±0.46)%转变为酸性盐雾腐蚀后的(-12.02±0.38)%,导致Al-BN涂层的可磨耗刮磨机制由塑性变形、黏着磨损混合形式转变为塑性变形、黏着磨损、刮离黏附混合机制,摩擦因数由腐蚀前0.34±0.02提升至0.55±0.03。由此可知,酸性盐雾腐蚀对Al-BN涂层的可磨耗性能造成了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氮化硼涂层 酸性盐雾腐蚀 可磨耗性能 大气等离子喷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环氧基h-BN石墨共轭润滑涂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11
作者 张韵波 左寒阳 +4 位作者 肖吉源 吴桐 严红林 刘佳 卢建红 《电镀与涂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3,共8页
[目的]为克服钛合金表面硬度低、耐磨性差、粘合磨损严重等问题,研究了石墨与六方氮化硼(h-BN)在环氧树脂基涂料中共掺杂对其耐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刷涂法在TC6钛合金表面制备了不同石墨/h-BN质量比的环氧树脂基复合涂层,考... [目的]为克服钛合金表面硬度低、耐磨性差、粘合磨损严重等问题,研究了石墨与六方氮化硼(h-BN)在环氧树脂基涂料中共掺杂对其耐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刷涂法在TC6钛合金表面制备了不同石墨/h-BN质量比的环氧树脂基复合涂层,考察了涂层的附着力、铅笔硬度、摩擦因数、磨损三维形貌、磨损机制及腐蚀电化学行为。[结果]由h-BN和石墨构成的共轭润滑相能够发挥出比单一颗粒更优异的性能。石墨与h-BN的质量比1∶1时,涂层的附着力达到23.47 MPa,耐磨性和耐蚀性最佳。h-BN作为硬质相能改善涂层在高载荷和高转速下的抵抗能力,复合颗粒涂层的摩擦因数及比磨损率都低于单一颗粒涂层。涂层的磨损机制随着h-BN添加量的增大由以滑动摩擦为主导转变为以粘着磨损为主导。[结论]相较于传统的耐磨和减摩涂层,本涂层兼顾了硬度及自润滑性,同时实现了低摩擦因数和低磨损率,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石墨 六方氮化硼 复合涂层 钛合金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降雨情景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事故致因IFRAM-BN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伟 赵卓雅 +2 位作者 牛力 温道云 罗浩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4-52,共9页
强降雨事件频发造成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事故剧增,为提高强降雨情景下施工安全性,降低事故发生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功能共振分析模型(IFRAM)和贝叶斯网络(BN)相结合的事故致因分析模型。首先,从定性角度,利用IFRAM识别事故机制并深度挖... 强降雨事件频发造成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事故剧增,为提高强降雨情景下施工安全性,降低事故发生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功能共振分析模型(IFRAM)和贝叶斯网络(BN)相结合的事故致因分析模型。首先,从定性角度,利用IFRAM识别事故机制并深度挖掘系统功能共振情况;其次,将IFRAM映射至BN定量分析模型,并引入联系云优化计算各根节点的先验概率;最后,以西安“9·10”事故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结果表明:事故在安全状态为Ⅳ级时,发生的可能性最大。工人违规操作、未进行旁站等强制性监督、强降雨等是导致爬架事故的核心致因;强降雨环境→雨后架体载荷超载等致因组合是诱发爬架事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雨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事故致因 改进的功能共振分析模型(IFRAM) 贝叶斯网络(bn) 联系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血清hsTnI、Hcy及BNP检测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预后中的预测作用
13
作者 高阳 朱玉 +2 位作者 吕妍 廉洁 秦欣欣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7期1234-1237,共4页
目的 分析术前血清高敏肌钙蛋白I(hs-TnI)、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脑钠肽(BNP)检测在心脏瓣膜置换术(CVR)患者术后预后中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间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行CVR术患者132例。术后行1年随访,分析随访... 目的 分析术前血清高敏肌钙蛋白I(hs-TnI)、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脑钠肽(BNP)检测在心脏瓣膜置换术(CVR)患者术后预后中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间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行CVR术患者132例。术后行1年随访,分析随访情况并分组;比较无不良事件组、不良事件组血清hsTnI、Hcy及BNP水平;为识别影响CVR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首先筛选NYHA分级、LVEF、hsTnI、Hcy和BNP等潜在因素,并进行单因素分析。随后,采用逐步前进法的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深入探讨这些因素对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结果 132例接受CVR术治疗的患者在随访终止时,101例患者未发生不良事件(即无不良事件组),31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即不良事件组)。不良事件组中,人工瓣膜功能衰退2例、瓣周漏1例、人工瓣膜性心内膜炎1例、再次更换瓣膜1例、出血6例、血栓栓塞3例、恶性心律失常15例、出现死亡2例,共计发生率为23.48%(31/132)。不良事件组血清hsTnI、Hcy及BN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不良事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YHA分级、LVEF、hsTnI、Hcy、BNP是影响CVR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YHA分级为Ⅲ~Ⅳ级、LVEF<45%、术前血清hsTnI、Hcy及BNP水平升高是影响CVR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前血清hsTnI、Hcy及BNP检测在CVR术患者术后预后中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术前上述生物标志物水平升高可能提示患者存在较高的不良事件风险。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术前血清hsTnI、Hcy及BNP的监测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因素,从而提高CVR术后患者的预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TnI HCY bn 心脏瓣膜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N和PLS-SEM的大学生网约车忠诚度研究
14
作者 李纲 徐伟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6-63,共8页
为分析大学生网约车乘客忠诚度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将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s,BN)和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PLS-SEM)结合,以2019年大连市大学生网约车乘客为例,分析... 为分析大学生网约车乘客忠诚度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将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s,BN)和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PLS-SEM)结合,以2019年大连市大学生网约车乘客为例,分析大学生网约车乘客的负面体验、运营服务、环境满意、乘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关系。在BN中采用基于约束的自动学习方法学习因子间的作用关系,获得不同影响因素间相关关系的网络结构。通过PLS-SEM测试和分析BN结构,建立乘客忠诚度模型。结果表明:乘客满意度是影响忠诚度的最大因素,总效应为0.508;负面体验是影响忠诚度的最小因素,总效应为-0.146。乘客满意度是提高大学生网约车忠诚度的关键指标,网约车平台应通过优化车内环境、缩短出行时间、规范司机行为、升级应用软件等措施提升大学生的乘车体验,提高大学生网约车乘客的忠诚度。基于BN和PLS-SEM的大学生网约车忠诚度研究可丰富网约车乘客的决策行为机制与研究方法,为相关部门和网约车平台提供管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约车 乘客忠诚度 乘客满意度 bn PLS-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O_(2)(AlN)/h-BN复合陶瓷性能研究及超重力凝固坩埚研制
15
作者 赵建江 陈云敏 韦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07-112,共6页
凝固是制备材料很基本的成型技术之一,但超重力凝固时,高转速产生的离心力克服合金熔体在坩埚孔隙处产生的表面张力,极易在超重力凝固过程中发生熔体渗漏或坩埚破碎,导致实验失败。本工作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ZrO_(2)/h-BN和AlN/h-BN复... 凝固是制备材料很基本的成型技术之一,但超重力凝固时,高转速产生的离心力克服合金熔体在坩埚孔隙处产生的表面张力,极易在超重力凝固过程中发生熔体渗漏或坩埚破碎,导致实验失败。本工作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ZrO_(2)/h-BN和AlN/h-BN复合陶瓷,测试其物理和力学性能,择优选材加工成坩埚。结果表明,AlN/h-BN的热导率优于ZrO_(2)/h-BN,其高温压缩强度明显高于ZrO_(2)/h-BN。基于超重力凝固时坩埚损伤的力学分析,选用低密度、高热导率、高压缩强度的AlN/h-BN制备坩埚,通过50炉超重力凝固实验,验证其性能满足超重力凝固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_(2)/h-bn复合陶瓷 AlN/h-bn复合陶瓷 物理性能 压缩强度 坩埚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PA-BN的船舶航行人为风险因素分析与评估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秀芳 曲晓文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116,共7页
人为因素是引发船舶事故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船舶人为风险因素的因果关系,从中国海事局发布的船舶事故报告出发,引入系统理论过程分析-贝叶斯网络(STPA-BN)模型对船舶航行人为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采用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 人为因素是引发船舶事故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船舶人为风险因素的因果关系,从中国海事局发布的船舶事故报告出发,引入系统理论过程分析-贝叶斯网络(STPA-BN)模型对船舶航行人为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采用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方法识别出船舶航行中存在的不安全控制行为,结合事故报告内容提取出12种人为风险因素,利用风险因素的内在因果关系和结构学习功能构建贝叶斯网络拓扑结构;将事故报告量化,并对网络进行参数学习,对模型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利用贝叶斯网络(BN)的推理功能得到船舶航行中7种突出的人为风险因素和3条事故核心致因链,为保障船舶安全航行与船员培训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航行安全 人为风险因素 系统理论过程分析方法 贝叶斯网络 船舶事故报告
原文传递
掺杂BN-OH纳米片的P/PEG@BN-OH同轴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热性能
17
作者 石海峰 罗建文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为制备高效稳定的相变储热材料,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以聚丙烯腈(PAN)为鞘、聚乙二醇(PEG)与羟基化氮化硼纳米片(BN-OH)为芯的同轴纳米纤维(P/PEG@x BN-OH),并分别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红... 为制备高效稳定的相变储热材料,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以聚丙烯腈(PAN)为鞘、聚乙二醇(PEG)与羟基化氮化硼纳米片(BN-OH)为芯的同轴纳米纤维(P/PEG@x BN-OH),并分别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红外热成像仪等手段分析了掺杂不同质量BN-OH纳米片对纤维形貌、热性能、循环稳定性、热能效率及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形成了稳定且连续的鞘-芯同轴结构,平均直径介于279~335 nm,而且PEG和BN-OH被包裹在PAN纤维内部,内径大小范围为107~188 nm;P/PEG@x BN-OH纳米纤维显示了优异的相变储热焓值(75~78 J/g)和热稳定性,经100次热循环后PEG无相变渗漏现象;掺杂质量分数为10.0%的BN-OH纳米片可将纤维的热导率提高95%,而且其相变储热和释放率分别提高了67%和1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纤维 相变材料 羟基化氮化硼 热导率 相变储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N-石墨烯-BN夹层式结构的ABS基复合材料导热绝缘性能
18
作者 孙晓辉 张婧婧 朱洪雷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37,共5页
为解决石墨烯/ABS复合材料导热不绝缘,采用夹层式结构制备ABS基导热绝缘材料。通过混炼分别得到石墨烯/ABS、六方氮化硼(hBN)/ABS复合材料,再将hBN/ABS对石墨烯/ABS进行包覆,得到了hBN/ABS—石墨烯/ABS—hBN/ABS夹层式结构的导热绝缘材... 为解决石墨烯/ABS复合材料导热不绝缘,采用夹层式结构制备ABS基导热绝缘材料。通过混炼分别得到石墨烯/ABS、六方氮化硼(hBN)/ABS复合材料,再将hBN/ABS对石墨烯/ABS进行包覆,得到了hBN/ABS—石墨烯/ABS—hBN/ABS夹层式结构的导热绝缘材料。研究了石墨烯含量和夹层厚度对ABS基导热绝缘材料标准试样的热导率、电阻率的影响,发现,包覆了hBN/ABS绝缘层后的夹层式结构试样,石墨烯填料对导热性能的提升作用幅度减小,此时,材料受氮化硼/ABS绝缘层热传导的影响较大,与改性前的ABS相比,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得到较大的改善,同时,复合材料阻值达1×1010数量级,成为绝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方氮化硼(hbn) 石墨烯 ABS基复合材料 夹层式结构 导热绝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DHHFLTS-BN的海底管道泄漏失效风险定量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富鹏 杨九 +1 位作者 吴世博 徐立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70,共5页
为预防海底油气管道泄漏失效事故,提出基于自由双层次犹豫模糊语言术语集(FDHHFLTS)和贝叶斯网络(BN)的FDHHFLTS-BN风险分析方法,用于分析海底油气管道泄漏失效事故概率及事故的关键风险因素。将故障树模型转换为BN结构,由专家根据FDHHF... 为预防海底油气管道泄漏失效事故,提出基于自由双层次犹豫模糊语言术语集(FDHHFLTS)和贝叶斯网络(BN)的FDHHFLTS-BN风险分析方法,用于分析海底油气管道泄漏失效事故概率及事故的关键风险因素。将故障树模型转换为BN结构,由专家根据FDHHFLTS评估基本事件发生可能性;采用最佳最差法(BWM)确定专家权重,结合相似性聚合方法(SAM)聚合专家意见;依据构建的BN模型,正向推理得到事故发生概率,反向推理得到后验概率,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将该方法应用于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分析段海底管道泄漏事故的概率值为P=6.20×10^(-3);焊缝施工缺陷、材料施工缺陷和渔具作用等为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与传统方法对比分析结果证明,所提方法在确定海底管道风险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双层次犹豫模糊语言术语集(FDHHFLTS) 贝叶斯网络(bn) 海底管道泄漏 风险分析 相似性聚合方法(S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对混合粒径PcBN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肖长江 马金明 +8 位作者 陶宏均 张群飞 曹剑锋 李远 周世杰 唐昱霖 陈亚超 栗正新 董清妍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198,共6页
为提高高温高压制备的聚晶立方氮化硼(PcBN)复合材料的性能,以颗粒尺寸分别为0~0.5μm和0.5~1.0μm的混合粒径立方氮化硼(cBN)为原材料,Al-Ti-Al_(2)O_(3)为结合剂,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碳纳米管,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烧结制备PcBN复合材料,... 为提高高温高压制备的聚晶立方氮化硼(PcBN)复合材料的性能,以颗粒尺寸分别为0~0.5μm和0.5~1.0μm的混合粒径立方氮化硼(cBN)为原材料,Al-Ti-Al_(2)O_(3)为结合剂,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碳纳米管,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烧结制备PcBN复合材料,研究碳纳米管质量分数对PcBN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碳纳米管后,PcBN和碳纳米管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碳纳米管以增强体的形式存在于复合材料内部;复合材料较致密,碳纳米管的添加使PcBN的相对密度先增大后减小。当碳纳米管添加质量分数为1.5%时,PcBN的相对密度有最大值97.9%,同时PcBN有最大的显微硬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3892 HV和6.82 MPa·m^(1/2);当碳纳米管的添加质量分数为1.0%时,PcBN有最大的抗弯强度和磨耗比,分别为584 MPa和6873。碳纳米管拔出和桥连作用提高了PcBN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晶立方氮化硼 混合粒径 碳纳米管 高温高压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