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精活物质乙卡西酮红外和拉曼光谱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1
作者 王树栋 王椰 +3 位作者 欧阳佳慧 张琳 郑璇 张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49,共7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1++G(d,p)水平对新精神活性物质乙卡西酮进行结构优化,并在相同水平计算了其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使用标准样品,实验测定了乙卡西酮的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非常吻合.势能分布(Potential e...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1++G(d,p)水平对新精神活性物质乙卡西酮进行结构优化,并在相同水平计算了其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使用标准样品,实验测定了乙卡西酮的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非常吻合.势能分布(Potential energy distribution,PED)分析对谱峰进行了归属,实验和理论研究对照表明,乙卡西酮的拉曼特征峰为1001、1599、1694、2891、2936和3071 cm-1;红外吸收特征峰为698、1694、2734和2934 cm-1.研究发现,乙卡西酮苯环结构、C=O对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影响较为明显,而拉曼光谱结合红外光谱将更加有助于卡西酮类物质的鉴定,取代基团对光谱的贡献是区分卡西酮类物质的关键.本研究提供了乙卡西酮的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并对其进行了归属,研究将对乙卡西酮及其它卡西酮类物质的光谱法快速鉴定提供重要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精活物质 乙卡西酮 拉曼光谱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毛发中2-邻氟苯基-2-乙氨基环己酮
2
作者 祁观 仇文璞 +5 位作者 柴一麟 白登文 杨淑颐 龙娇 罗莉娅 杨丽 《广东化工》 2025年第3期121-124,共4页
目的:建立在毛发样本中精准测定2-邻氟苯基-2-乙氨基环己酮的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方法:毛发样品经1 mL甲醇提取液破碎溶解,经0.22μm滤膜过滤后,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以含0.1%甲酸的... 目的:建立在毛发样本中精准测定2-邻氟苯基-2-乙氨基环己酮的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方法:毛发样品经1 mL甲醇提取液破碎溶解,经0.22μm滤膜过滤后,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以含0.1%甲酸的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质谱的检测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动态MRM的检测模式。结果:该方法实现了对2-邻氟苯基-2-乙氨基环己酮的定性、定量分析,目标物在0.1 ng/mL~100 n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大于0.997,检出限为10 pg/mL,定量限为100 pg/mL,不同浓度添加样品的提取回收率在92.31%~95.49%范围内,基质效应在106.14%~130.17%范围内,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结论: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稳定、操作简便等优势,能够满足部分胺酮类物质在毛发中定性、定量分析的要求,可以为相关案件中胺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检验鉴定提供借鉴,为推动2-邻氟苯基-2-乙氨基环己酮的列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精神活性物质 胺酮类物质 毛发检测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用于区分苯乙胺类NPS结构类似物分析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翠梅 贾薇 花镇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4,共2页
分析了42种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NPS)的红外光谱,考察了红外光谱对苯乙胺类NPS的区分能力。结果发现,红外光谱可以很好地区分卤素、甲氧基、甲基等基团在不同位置取代的同分异构体,以及相同位置不同卤素、烷基、呋喃基、2,3-二氢呋... 分析了42种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NPS)的红外光谱,考察了红外光谱对苯乙胺类NPS的区分能力。结果发现,红外光谱可以很好地区分卤素、甲氧基、甲基等基团在不同位置取代的同分异构体,以及相同位置不同卤素、烷基、呋喃基、2,3-二氢呋喃基等取代的结构类似物;红外光谱对于部分结构只相差一个甲基的同系物的谱图相似性高,但通过一些特征吸收峰也可实现区分。总之,红外光谱可实现对所有苯乙胺类NPS的区分。红外光谱法简单、快速、准确、检测成本低,采用红外光谱法分析苯乙胺类等新精神活性物质将极大提高新精神活性物质定性鉴定工作的效率、降低鉴定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新精神活性物质 苯乙胺 结构类似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合成卡西酮类物质CMMP的检验
4
作者 何思阳 邓乾亚 +5 位作者 郑水庆 倪春芳 孙文娟 曹芳琦 梁晨 龚飞君 《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0-556,共7页
目的建立基于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as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QTOF-MS)、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目的建立基于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as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QTOF-MS)、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electrostatic field orbitrap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UPLC-Q/Orbitrap HRMS)和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技术联合鉴定未知样品的方法。方法未知样品用甲醇溶解后供GC-QTOF-MS和UPLC-Q/Orbitrap HRMS检测,用氘代甲醇溶解后供NMR检测。结果未知物在GC-QTOF-MS中保留时间为9.67min的组分实测主要特征离子峰有84.0808、110.9997、128.1070(基峰)和138.9947等,UPLC-Q/Orbitrap HRMS中实测质子化分子离子m/z为268.1093。对比合成卡西酮类物质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丙-1-酮[2-methyl-1-[4-(methylthio)phenyl]-2-morpholinopropan-1-one,MTMP]的质谱信息和分子结构,推测未知物为MTMP的类似物。经NMR分析确认为新型N-吗啉取代的合成卡西酮类物质,即1-(4-氯苯基)-2-甲基-2-吗啉基丙-1-酮[1-(4-chlorophenyl)-2-methyl-2-morpholinopropan-1-one,CMMP]。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用于CMMP的结构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毒物分析 新精神活性物质 合成卡西酮类 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丙-1-酮(MTMP) 1-(4-氯苯基)-2-甲基-2-吗啉基丙-1-酮(CMMP) 高分辨质谱 N-吗啉取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在新精神活性物质检测中的应用
5
作者 陈天文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1,共7页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具有高灵敏的吸附增强效应,提供更强的拉曼信号,通过观察到的特有分子指纹信息可以对分析物做出鉴别.各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均有相应的特征拉曼信号,因此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应用于合成大麻素类、合成卡西酮类、哌...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具有高灵敏的吸附增强效应,提供更强的拉曼信号,通过观察到的特有分子指纹信息可以对分析物做出鉴别.各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均有相应的特征拉曼信号,因此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应用于合成大麻素类、合成卡西酮类、哌嗪类、色胺类、氯胺酮及苯环利定类和芬太尼类等新精神活性物质检测中.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样品处理简单和检测快速的优点,可为鉴定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结构类别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介绍近年来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在各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旨在为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筛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精神活性物质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合成大麻素类 合成卡西酮类 芬太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精神活性物质“毒品化”处理的法理不兼容性研究
6
作者 熊谋林 赵敏奇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17,共16页
新精神活性物质长期被作为毒品看待,但这与毒品犯罪的行政犯属性相矛盾。事实上,新精神活性物质与毒品的法律属性和规范属性不在同一层面,在是否应当管制,列管的方式、边界上也与毒品有重大差异。简单地将制造、贩卖、运输新精神活性物... 新精神活性物质长期被作为毒品看待,但这与毒品犯罪的行政犯属性相矛盾。事实上,新精神活性物质与毒品的法律属性和规范属性不在同一层面,在是否应当管制,列管的方式、边界上也与毒品有重大差异。简单地将制造、贩卖、运输新精神活性物质的行为直接认定为毒品犯罪,有违罪刑法定原则,甚至有可能违反宪法和立法法。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涉新精神活性物质案件定性和定罪量刑的困难和矛盾,在将其认定为毒品犯罪的同时,或采用法定最低刑处理,或认定为未遂犯和不能犯。新精神活性物质与毒品并不兼容,不能将列管不明的新精神活性物质等同于毒品,更不能将未列管的物质认定为毒品。在坚持罪刑法定原则的前提下,对新精神活性物质应当秉持理性和审慎态度,跳出固有的“毒品化”思维,使其回归其药品及化学品的本质属性,这是解决新精神活性物质定罪量刑疑难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精神活性物质 毒品 药品 化学品 行政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精神活性物质监测评估体系实践探讨及完善路径研究
7
作者 刘艳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03-115,共13页
新精神活性物质威胁着全球安全,及时准确监测并评估新发现的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潜在风险,是制定治理对策的科学依据。然而,当前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内涵及特点并不明晰,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监测评估体系亦存在诸多不足。完善新精神活性物质... 新精神活性物质威胁着全球安全,及时准确监测并评估新发现的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潜在风险,是制定治理对策的科学依据。然而,当前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内涵及特点并不明晰,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监测评估体系亦存在诸多不足。完善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监测评估体系是预防减少其危害的有效措施。对此,应当统筹多尺度监测评估指标、提升监测数据精度与广度、提升早期识别与检测能力、改进监测评估流程设定、强化国际之间信息共享并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度。如此,才能实现对新精神活性物质违法犯罪活动的精准评价与科学预警,保障我国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精神活性物质 监测评估 体系完善 指标设置 早期预警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精神活性物质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香豫 陈园园 +4 位作者 乔艳玲 李楠 许雅雯 曾宪斌 徐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0-636,共7页
新精神活性物质是近几年开始流行的新型滥用物质,比起传统毒品来说其种类更丰富、化学结构更复杂。新精神活性物质按照药理学作用可分为七大类,除了效果未知的类别,其余的兴奋剂类、合成大麻素受体激动剂类、经典致幻剂类、合成阿片类... 新精神活性物质是近几年开始流行的新型滥用物质,比起传统毒品来说其种类更丰富、化学结构更复杂。新精神活性物质按照药理学作用可分为七大类,除了效果未知的类别,其余的兴奋剂类、合成大麻素受体激动剂类、经典致幻剂类、合成阿片类、身心分离剂类和镇静催眠类都可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作用。该文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精神活性物质 兴奋剂类 合成大麻素受体激动剂类 经典致幻剂类 合成阿片类 身心分离剂类 镇静催眠类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电离质谱数据和机器学习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分类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许情 吕敏 +3 位作者 邓虹霄 胡驰 向平 陈航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0-646,共7页
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结构变化快速,给基于标准物质和质谱数据库筛选和鉴定这些新物质带来了挑战。本研究使用机器学习方法为未知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结构鉴定提供新策略。基于871个质谱数据集构建了最近邻、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人工神经网... 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结构变化快速,给基于标准物质和质谱数据库筛选和鉴定这些新物质带来了挑战。本研究使用机器学习方法为未知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结构鉴定提供新策略。基于871个质谱数据集构建了最近邻、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用于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结构分类预测,采用5倍交叉验证的网格搜索对模型的超参数进行优化,使用混淆矩阵、准确度、精密度、召回率和f-分数评估4种分类预测模型的性能。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能力最优,整体准确度可达89.27%,可以很好地对未知化合物结构类别进行预测,从而为未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电离质谱(EI-MS) 新精神活性物质 机器学习 分类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青少年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现状与干预策略
10
作者 陈天真 王韵 +1 位作者 丁蕾 吴彦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19-22,共4页
药物滥用可引发一系列的精神心理问题,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我国和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非药用毒品进行严格的管控。然而,对于部分具有精神活性作用的药物和管控物质的化学变构体仍难及时纳入管控范围,导致新精... 药物滥用可引发一系列的精神心理问题,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我国和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非药用毒品进行严格的管控。然而,对于部分具有精神活性作用的药物和管控物质的化学变构体仍难及时纳入管控范围,导致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问题此起彼伏,造成较大危害,特别是对青少年群体。本文介绍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常见种类和临床表现,以及干预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精神活性物质 青少年 干预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体内检测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晋廷 周莉英 +4 位作者 相佳宏 李子怡 谢婉婷 贠克明 施妍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6-283,共8页
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是一类具有致幻作用的化合物,通过影响单胺能神经递质的水平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滥用该类物质后,会产生刺激和致幻作用并伴头痛、头晕、焦虑、失眠、呕吐、胸痛、心动过速、高血压等不良反应,甚至可能造成心血... 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是一类具有致幻作用的化合物,通过影响单胺能神经递质的水平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滥用该类物质后,会产生刺激和致幻作用并伴头痛、头晕、焦虑、失眠、呕吐、胸痛、心动过速、高血压等不良反应,甚至可能造成心血管系统损害和多器官衰竭而死亡,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和公共安全。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其药理毒理及分析方法的研究成为法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已有的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体内过程、样品处理以及分析方法,以期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物化学 新精神活性物质 哌嗪类 体内过程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液相色谱-质谱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疑物质中2-(邻甲苯基)-2-(甲胺基)环己酮和2-(苯基)-2-(乙胺基)环己酮的检测
12
作者 蔡玉刚 吴雪梅 +3 位作者 梅毅 赵金 吴永富 王燕军 《刑事技术》 2024年第6期602-611,共10页
本文对近期禁毒部门缴获的白色晶体和无色液体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核磁共振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进行分析。对样品的主要成分检测发现,两种物质的谱图与现有的数据库没有匹配的数据,且具有高... 本文对近期禁毒部门缴获的白色晶体和无色液体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核磁共振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进行分析。对样品的主要成分检测发现,两种物质的谱图与现有的数据库没有匹配的数据,且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通过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测得它们的精确质量数相同,但两种物质具有不同的保留时间,对两种物质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进行二级质谱分析发现,白色晶体的二级质谱中有甲苯基碎片,白色液体的二级质谱中有苯基碎片和乙胺基碎片,故推断两种物质为同分异构体。利用核磁共振对两种物质的质子归属和碳的类型进行分析,利用红外光谱对羰基、胺基等官能团进行确认,白色晶体中的主要成分为2-(邻甲苯基)-2-(甲胺基)环己酮,无色液体中的主要成分为2-(苯基)-2-(乙胺基)环己酮。两种物质系目前滥用最为活跃的苯环己哌啶类新精神活性物质,但相关数据在国内文献中未见报道,缺少相关的结构数据参考。本文全面地对两种物质的结构数据进行检测,为打击新型毒品犯罪及两种物质的管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精神活性物质 2-(邻甲苯基)-2-(甲胺基)环己酮 2-(苯基)-2-(乙胺基)环己酮 气质联用仪 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 核磁共振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结构确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饮料基质中10种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洁珊 蔡杰 +4 位作者 容裕棠 翁福良 黄宇腾 徐日文 姚丽锋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4年第7期29-35,共7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饮料基质中多种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含量。样品中10种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采用乙腈提取,样品提取液经QuEChERS方法净化后,采用Shim-pack XR-ODS(100 mm×2.0 mm,3μm)色谱柱分离,以2 mmol/...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饮料基质中多种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含量。样品中10种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采用乙腈提取,样品提取液经QuEChERS方法净化后,采用Shim-pack XR-ODS(100 mm×2.0 mm,3μm)色谱柱分离,以2 mmol/L乙酸铵水溶液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外标法定量。10种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质量分数在0~500μg/kg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0.1~2μg/kg。样品在50、100、200μg/kg三个添加水平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7.9%~94.1%,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3%~11.5%(n=5)。该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度高,可满足多种饮料基质中多种卡西酮类新精神物质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饮料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茶叶中8种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
14
作者 唐庆强 王君 +4 位作者 张惠琴 王巧霞 曹晓钢 吴春灯 杨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62-267,共6页
在优化前处理条件和色谱分离的基础上,建立同时测定茶叶中常见8种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优化样品的提取、净化、色谱及质谱条件,最终选择用碱化甲醇提取,N-丙基乙二胺填料和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经DB-17MS毛... 在优化前处理条件和色谱分离的基础上,建立同时测定茶叶中常见8种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优化样品的提取、净化、色谱及质谱条件,最终选择用碱化甲醇提取,N-丙基乙二胺填料和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经DB-17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使用电子电离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进行质谱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2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8;方法的检出限(R_(SN)=3)和定量限(R_(SN)=10)分别为7、25μg/kg;在阴性样品中进行1、2、10倍定量限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实验,8种卡西酮类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为67.2%~117.6%,相对标准偏差(n=6)为4.3%~12.3%。该方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能够满足茶叶样品中卡西酮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西酮 茶叶 气相色谱-质谱 新精神活性物质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秦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及其检验方法研究进展
15
作者 沈瑞迪 钱振华 《中国司法鉴定》 2024年第4期21-28,共8页
新精神活性物质作为继传统毒品和合成毒品后的第三代毒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滥用愈发严重,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突出问题。合成阿片类物质作为其中潜在危害最大的物质,其滥用种类不断增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公共安全。尼秦类物质作为... 新精神活性物质作为继传统毒品和合成毒品后的第三代毒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滥用愈发严重,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突出问题。合成阿片类物质作为其中潜在危害最大的物质,其滥用种类不断增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公共安全。尼秦类物质作为一类新型阿片类毒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制造、走私和滥用问题越来越突出。从尼秦类物质的基本结构、滥用和管制情况及其药理和毒理学性质、代谢情况、检测方法四个方面展开综述,对尼秦类物质的检测技术发展等方面进行简要展望,以期为尼秦类物质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精神活性物质 尼秦类物质 药理和毒理学 代谢 检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结构确证及未知毒品的定性鉴定
16
作者 聂宗炀 胡伟 +3 位作者 李玲玉 章青波 黄欣 李波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0-351,共12页
目的 建立3种疑似新精神活性物质(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NPS)的结构确证方法,探索一种较为通用的定性检验方法。方法 利用红外吸收光谱、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核磁共振氢谱(^(1)H-nuclear... 目的 建立3种疑似新精神活性物质(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NPS)的结构确证方法,探索一种较为通用的定性检验方法。方法 利用红外吸收光谱、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核磁共振氢谱(^(1)H-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3)C-NMR)、核磁共振氟谱(^(19)F-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9)F-NMR)等技术对公安机关送检的5份疑似含有NPS的检材进行成分鉴定及结构确证。结果 送检的5份检材中均检出NPS,共有3种于2024年7月1日被列管的NPS,分别为甲基胺酮(又称2-MDCK)、2-乙氨基-2-(2-氟苯基)环己酮(又称2-FXE)、1-[3,4-(亚甲二氧基)苯基]-2-二甲氨基-1-戊酮(又称dipentylone),前两者属于苯环己哌啶类NPS,第三种属于合成卡西酮类NPS。结论 本研究较为系统地介绍了3种NPS的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等表征手段的区分特征,可为未知毒品的定性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毒物分析 新精神活性物质 苯环己哌啶类 合成卡西酮类 红外吸收光谱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结构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二氮卓类毒品波玛唑仑的体内外代谢产物表征
17
作者 汤以绫 赵君博 +3 位作者 张淼 钱小雨 向平 严慧 《应用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70-1779,共10页
新精神活性物质(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NPS)的滥用在世界范围内呈现显著增长的趋势,具有种类繁多、流行范围广和成瘾性强等特点。波玛唑仑是一种刚被列管的苯二氮卓类NPS,通常被用于增强阿片类药物的兴奋效果,或利用其催眠和失... 新精神活性物质(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NPS)的滥用在世界范围内呈现显著增长的趋势,具有种类繁多、流行范围广和成瘾性强等特点。波玛唑仑是一种刚被列管的苯二氮卓类NPS,通常被用于增强阿片类药物的兴奋效果,或利用其催眠和失忆的副作用实施药物性侵犯。本文构建了波玛唑仑在斑马鱼和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模型,通过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LC-HRMS)鉴定波玛唑仑的Ⅰ相和Ⅱ相代谢产物,共鉴定出7种代谢产物,其中6种为Ⅰ相代谢产物,1种为Ⅱ相代谢产物。波玛唑仑的代谢包括单羟基化(M1)、双羟基化(M2)、单羟基化+还原(M3)、脱烷基化(M4)、氧化脱氨(M5)、单羟基化+氧化脱氨(M6)和单羟基化+葡萄糖醛酸化(M7)7种途径。由于单羟基化代谢产物(M1)保留了完整的母药结构,在2个代谢模型中具有较高的响应信号,被作为波玛唑仑潜在滥用的生物标志物。本文首次研究了波玛唑仑的体内代谢,完善了波玛唑仑的代谢产物和代谢途径信息,有助于为其滥用监控提供方法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精神活性物质 波玛唑仑 代谢 斑马鱼 肝微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内尼秦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分析
18
作者 高国庆 阳硕 +2 位作者 周莉英 杜诗蓓 施妍 《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7-607,共11页
尼秦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是一类最新流行于非法物质市场的合成阿片类物质,具有效力高、安全范围窄等特点。相比于传统阿片类物质,吸食该类物质后更容易导致严重的呼吸抑制。近年来,尼秦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事件频发,已在全球范围内造成数... 尼秦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是一类最新流行于非法物质市场的合成阿片类物质,具有效力高、安全范围窄等特点。相比于传统阿片类物质,吸食该类物质后更容易导致严重的呼吸抑制。近年来,尼秦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事件频发,已在全球范围内造成数百起中毒或死亡案件,严重威胁个体健康和公共安全。随着尼秦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不断涌现,对该类物质的鉴识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常见尼秦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结构特点、体内药理学表征以及分析方法,以期为该类物质在法医毒物学中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毒物分析 新精神活性物质 尼秦类 体内 分析方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毒而战——2023年国际法医毒物学家协会(TIAFT)第60届年会会议综述
19
作者 王鑫 陈航 向平 《中国司法鉴定》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第60届国际法医毒物学家协会(TIAFT)年会于2023年8月27日至31日在意大利罗马召开。作为国际法医毒物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各国研究者就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热点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交流与研讨。会议内容显示,新精神活性... 第60届国际法医毒物学家协会(TIAFT)年会于2023年8月27日至31日在意大利罗马召开。作为国际法医毒物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各国研究者就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热点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交流与研讨。会议内容显示,新精神活性物质及滥用物质新形势、乙醇和毒(药)物与驾驶安全、反兴奋剂研究等内容是国际前沿或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会议综述,以期为我国法医毒物学研究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FT 法医毒物学 新精神活性物质 乙醇和毒(药)物与驾驶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法检测氟胺酮和N-乙基氟胺酮
20
作者 陈乐 蒙卫宁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1期56-60,共5页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建立了可疑物中2种新精神活性物质(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NPS)氟胺酮和N-乙基氟胺酮的测定方法。将可疑物检材用甲醇溶解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的全扫描模式(GC-MS/Scan)进行定性检测,用气相色...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建立了可疑物中2种新精神活性物质(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NPS)氟胺酮和N-乙基氟胺酮的测定方法。将可疑物检材用甲醇溶解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的全扫描模式(GC-MS/Scan)进行定性检测,用气相色谱-质谱仪的选择离子监测方法(GC-MS/SIM)进行定量检测,以内标法进行定量,内标物选用甲氧那明。实验结果显示,氟胺酮和N-乙基氟胺酮在2~200μg·mL^(-1)范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2种NPS的检出限(LOD)均为1μg·mL^(-1),定量限(LOQ)均为2μg·mL^(-1),准确度(n=6)在0.70%~9.50%之间,日内精密度(n=6)在0.82%~4.03%之间,日间精密度在1.61%~7.65%之间,回收率在90.11%~104.79%之间。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易于重现的优点,适用于氟胺酮和N-乙基氟胺酮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精神活性物质 氟胺酮 N-乙基氟胺酮 GC-MS 定性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