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2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ntify work load and muscle functional activation patterns in neck-shoulder muscles of female sewing machine operators using surface electromyogram 被引量:3
1
作者 ZHANG Fei-ruo HE Li-hua WU Shan-shan LI Jing-yun YE Kang-pin WANG Sh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2期3731-3737,共7页
Background 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WMSDs) have high prevalence in sewing machine operators employed in the garment industry. Long work duration, sustained low level work and precise hand work are the... Background 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WMSDs) have high prevalence in sewing machine operators employed in the garment industry. Long work duration, sustained low level work and precise hand work are the main risk factors of neck-shoulder disorders for sewing machine operators. Surface electromyogram (sEMG) offers a valuable tool to determine muscle activity (internal exposure) and quantify muscular load (external exposure). During sustained and/or repetitive muscle contractions, typical changes of muscle fatigue in sEMG, as an increase in amplitude or a decrease as a shift in spectrum towards lower frequencies, can be observed. In this paper, we measured and quantified the muscle load and muscular activity patterns of neck-shoulder muscles in female sewing machine operators during sustained sewing machine operating tasks using sEMG. Methods A total of 18 healthy women sewing machine operators volunteered to participate in this study. Before their daily sewing machine operating task, we measured the maximal voluntary contractions (MVC) and 20%MVC of bilateral cervical erector spinae (CES) and upper trapezius (UT) respectively, then the sEMG signals of bilateral UT and CES were monitored and recorded continuously during 200 minutes of sustained sewing machine operating simultaneously which equals to 20 time windows with 10 minutes as one time window. After 200 minutes' work, we retest 20%MVC of four neck-shoulder muscles and recorded the sEMG signals. Linear analysis, including amplitud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requency (APDF), amplitude analysis parameters such as roof mean square (RMS) and spectrum analysis parameter as median frequency (MF), were used to calculate and indicate muscle load and muscular activity of bilateral CES and UT. Results During 200 minutes of sewing machine operating, the median load for the left cervical erector spinae (LCES), right cervical erector spinae (RCES), left upper trapezius (LUT) and right upper trapezius (RUT) were 6.78%MVE, 6.94%MVE, 6.47%MVE and 5.68%MVE, respectively. Work load of right muscle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eft muscles (P〈0.05); sEMG signal analysis of isometric contractions indicated that the amplitude value before operating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after work (P 〈0.01), and the spectrum value of bilateral CES and U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after work (P 〈0.01); according to the sEMG signal data of 20 time windows, with operating time pass by, the muscle activity patterns of bilateral CES and UT showed dynamic changes, the maximal amplitude of LCES, RCES, LUT occurred at the 20th time window, RUT at 16th time window, spectrum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lower value happened at 7th, 16th, 20th time windows. Conclusions Female sewing machine operators were exposed to high sustained static load on bilateral neck-shoulder muscles; left neck and shoulder muscles were held in more static positions; the 7th, 16th, and 20th time windows were muscle fatiQue period that erQonomics intervention can protocol at these peri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ck-shoulder pain muscle activity pattern surface electromyogram occupational health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颈神经后支联合颈肩肌脉冲射频治疗颈神经后支源性颈肩痛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杨帆 石华武 +6 位作者 高嵩 周密 张炎 於辉 向景 李建军 周卫民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5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颈神经后支联合颈肩肌脉冲射频治疗颈神经后支源性颈肩痛的疗效。方法招募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武汉市汉口医院疼痛科确诊为颈神经后支源性颈肩痛的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行颈神经后...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颈神经后支联合颈肩肌脉冲射频治疗颈神经后支源性颈肩痛的疗效。方法招募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武汉市汉口医院疼痛科确诊为颈神经后支源性颈肩痛的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行颈神经后支联合颈肩肌脉冲射频治疗)和对照组(超声引导下行颈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治疗),每组36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评估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于治疗后6个月评估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出院后采取门诊复诊或电话的方式进行随访。结果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NDI低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ND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1 d、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1个月两组VAS评分、N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显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穿刺部位均无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最长随访时间为1年。末次随访时对轻度缓解和无效患者均行颈神经后支联合颈肩肌脉冲射频,单次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50%。结论超声引导下颈神经后支联合颈肩肌脉冲射频治疗颈神经后支源性颈肩痛患者的疼痛和颈椎功能改善明显,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射频 颈神经后支 颈肩痛 颈肩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CT引导下头颈肩联合腹膜固定方式在乳腺癌IMRT中的临床适用性研究
3
作者 袁维 杨泽 +2 位作者 李元龙 魏英 王纪全 《中国医疗设备》 2025年第1期47-51,64,共6页
目的基于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影像比较头颈肩联合腹膜体位固定方式和乳腺托架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研究头颈肩联合腹膜在乳腺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中体位固定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 目的基于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影像比较头颈肩联合腹膜体位固定方式和乳腺托架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研究头颈肩联合腹膜在乳腺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中体位固定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需要进行IMRT的4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头颈肩联合腹膜固定组(20例)、乳腺托架固定组(20例)。每例患者在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前行CBCT扫描,每周1次,分析2组患者在X(左右)、Y(进出)、Z(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分次间位移和摆位效率。结果头颈肩联合腹膜和托架摆位2组患者在X、Y、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1.97±0.94)和(2.11±1.55)mm、(2.54±0.57)和(2.82±1.46)mm、(1.27±0.62)和(2.28±0.96)mm(P=0.801、0.604、0.013);分次间位移分别为(0.76±0.50)和(1.24±0.52)mm、(1.34±0.15)和(2.52±1.18)mm、(0.73±0.33)和(0.88±0.53)mm(P=0.453、0.296、0.773);摆位时间分别为(6.5±1.7)和(8.7±3.1)min(P=0.485);2组X、Y、Z方向上的首次摆位通过率分别为90%和85%、80%和70%、100%和95%(P=0.632、0.464、0.235);分次间摆位通过率为92%和82%、88%和79%、94%和88%(P=0.036、0.086、0.138)。结论头颈肩联合腹膜体位固定方式简单易行,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乳腺癌患者IMRT的摆位误差和分次间位移,尤其是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提高摆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头颈肩联合腹膜 乳腺托架 摆位误差 摆位通过率 调强放射治疗(IMRT) 锥形束CT(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红外热成像评价员针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疗效
4
作者 李子勇 邓文斐 +4 位作者 蓝丹纯 余琛 罗沐霖 彭鑫 常如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288-293,共6页
目的从疼痛程度方面评价员针结合常规针刺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并借助红外热成像观察患侧颈肩温度,探讨员针治疗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将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于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60例颈肩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目的从疼痛程度方面评价员针结合常规针刺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并借助红外热成像观察患侧颈肩温度,探讨员针治疗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将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于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60例颈肩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员针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每组30例。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隔日治疗1次,共6次,其中员针治疗仅在首次使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化的McGill疼痛问卷(SF-MPQ)[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运用红外热成像测量患侧颈肩区域温度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SF-MPQ总评分及PRI、VAS、PPI评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17名患者(观察组9名、对照组8名)患侧颈肩部红外热成像温度,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两组间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疗效较好,且员针干预所病肌层,对疼痛程度的改善作用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肩肌筋膜炎 针刺 员针 红外热成像 辨病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例自体脂肪填充改善口腔癌治疗后皮肤纤维化的效果评价
5
作者 王钰 钱珍 +1 位作者 侯黎莉 王明一 《上海口腔医学》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填充用于改善口腔癌患者颈淋巴清扫(颈清)术后颈部皮肤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口腔癌切除+颈淋巴清扫术(简称颈清)的患者20例,平均年龄43岁。其中,...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填充用于改善口腔癌患者颈淋巴清扫(颈清)术后颈部皮肤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口腔癌切除+颈淋巴清扫术(简称颈清)的患者20例,平均年龄43岁。其中,7例为颈清术后行放疗的患者,13例为单纯颈清未行放疗的患者。根据患者面颈部凹陷程度、皮肤纤维化范围和颈肩功能障碍程度,给予相应体积的自体脂肪填充。填充治疗后3个月复诊,从瘢痕改善情况、肩颈功能、生存质量3方面对颈部皮肤纤维化改善效果进行评价。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口腔癌治疗后至填充治疗的时间间隔为11~72个月,脂肪填充量为15~45 mL,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局部硬结、感染、坏死等并发症。治疗后3个月,患者肩关节评分(CMS)、颈部纤维化症状(VAS)、患者及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SAS、OSAS)和FACE-Q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脂肪填充可明显改善颈清术后包括放疗后颈部皮肤纤维化,改善因手术和放疗引起的肩颈功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脂肪填充 颈淋巴清扫术 皮肤纤维化 肩颈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祖师麻膏药联合颈肩同步牵引在颈肩背痛中的疗效
6
作者 张兰芳 吴晓云 《中外医学研究》 2025年第2期63-66,共4页
目的:研究祖师麻膏药联合颈肩同步牵引在颈肩背痛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7月在武威市凉州医院进行治疗的96例颈肩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 目的:研究祖师麻膏药联合颈肩同步牵引在颈肩背痛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7月在武威市凉州医院进行治疗的96例颈肩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采取颈肩同步牵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祖师麻膏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中医症状评分、疼痛情况、关节活动度、屈伸及旋转角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麻木、颈椎疼痛、颈项活动不利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肢体麻木、颈椎疼痛、颈项活动不利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组间、时间及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组间、时间及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屈伸及旋转角度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屈伸及旋转角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祖师麻膏药联合颈肩同步牵引治疗,患者的疼痛及关节活动度得到明显的改善,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师麻膏药 颈肩同步牵引 颈肩背痛 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导航模板与个性化定制骨水泥假体治疗肱骨外科颈病理性骨折一例
7
作者 程钊才 赵羽 +1 位作者 侯光志 李进 《海南医学》 2025年第2期272-276,共5页
本文报道了一例少见的肱骨外科颈病理性骨折(Neer分型Ⅳ型)患者的治疗过程。笔者基于3D打印技术,设计并制作了肱骨近端个性化假体模型,并使用骨水泥构建假体行半肩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5年,患者疼痛显著缓解,功能恢复良好,满意度较高。... 本文报道了一例少见的肱骨外科颈病理性骨折(Neer分型Ⅳ型)患者的治疗过程。笔者基于3D打印技术,设计并制作了肱骨近端个性化假体模型,并使用骨水泥构建假体行半肩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5年,患者疼痛显著缓解,功能恢复良好,满意度较高。本病例的成功治疗表明3D打印技术结合骨水泥假体能够为复杂的外科颈骨折治疗提供有效的替代方案,尤其适用于无法通过传统内固定术重建的重度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该技术展示了在关节置换领域的重要潜力,为复杂病例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科颈 病理性骨折 3D打印 骨水泥假体 肩关节置换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式康复训练法改善颈部淋巴清扫术后患者肩综合征的效果评价
8
作者 邓益君 张廷碧 +8 位作者 古文珍 何杏芳 吴伟勤 王帅 熊才兵 赵艳琼 韦樱 邓娅东 黄秋雨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11期871-878,共8页
目的 探讨阶段式康复训练改善颈部淋巴清扫术后患者肩综合征的效果,为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提供有效方案。方法 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制定颈部淋巴清扫术后肩部阶段式康复训练计划,选取中山大学... 目的 探讨阶段式康复训练改善颈部淋巴清扫术后患者肩综合征的效果,为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提供有效方案。方法 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制定颈部淋巴清扫术后肩部阶段式康复训练计划,选取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7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术后护理,主要包括术后6周开始进行肩关节活动训练、协调性训练和颈部小范围活动训练等运动康复训练至术后12个月;试验组则在常规术后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术前、术后全麻清醒至拆线、拆线至术后6周、术后6周至12个月4个阶段渐进性开展术前熟悉手法训练、术后保护性康复训练、运动型康复训练、抗阻训练等阶段式康复训练计划。两组受试者训练频率均为至少3次/周,每次训练时长为10~15 min,锻炼强度为Borg自觉运动强度分级2~3分(即轻到中度的呼吸急促或疲劳),并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使用淋巴清扫损伤指数(neck dissection impairment index,NDⅡ)评估其肩关节功能相关生活质量,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结果 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32例完成了1年的随访。在术后3、6个月,试验组受试者的NDⅡ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试验组(93.48±9.36) vs.对照组(80.00±11.34)(P<0.001),术后6个月:试验组(98.21±4.76) vs.对照组(90.70±9.12)(P<0.001)];术后12个月,试验组受试者的NDⅡ(97.23±4.88)仍高于对照组(96.33±4.49),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8)。两组受试者在术后3、6、12个月3个时间点的组内NDⅡ得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阶段式康复训练法在颈部淋巴清扫术患者中应用具有可行性,有助于加速患者术后6个月内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淋巴清扫 肩关节 肩综合征 康复 生活质量 护理 头颈肿瘤 抗阻训练 运动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淋巴结清扫术后颈肩功能障碍患者报告结局测量工具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任晓波 许亚红 +3 位作者 田梓蓉 韩遵海 刘永玲 梁晶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3104-3109,共6页
对国内外颈淋巴结清扫术后颈肩功能障碍患者报告结局测量工具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临床护理人员选择和开发颈淋巴结清扫术后颈肩功能障碍患者报告结局测量工具提供参考。
关键词 颈淋巴清扫术 颈肩功能 患者报告结局 评估工具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砭刮痧疗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风寒湿痹型神经根型颈椎病颈肩痛
10
作者 张茹佳 段婧 +1 位作者 李艳芬 杨洁洁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10期43-48,共6页
目的:探讨铜砭刮痧疗法联合独活寄生汤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肩痛患者的疼痛症状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颈肩痛患者13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独活寄生汤... 目的:探讨铜砭刮痧疗法联合独活寄生汤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肩痛患者的疼痛症状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颈肩痛患者13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独活寄生汤和颈部保健运动康复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铜砭刮痧干预,均干预4周。比较干预3、7、14 d患者颈痛量表(NPQ)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变化情况,并在干预30 d后比较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3、7、14 d,研究组NPQ评分、VAS评分、N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01)。NPQ评分、VAS评分、NDI评分主体内效应(F_(时点)、F_(交互))、主体间效应(F_(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治疗后比较,两组PSQI入睡速度、睡眠时间、主观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助眠药物、日间活动和总分均降低(P<0.05),研究组睡眠效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干预30 d后PSQI睡眠时间、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助眠药物、日间活动、总分更低(P<0.05)。结论:铜砭刮痧疗法联合独活寄生汤可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颈肩痛患者的疼痛症状及睡眠质量,促进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肩痛 铜砭刮痧 颈部保健运动康复 疼痛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质针疗法联合中药熏蒸对颈肩腰腿痛患者疼痛程度、运动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1
作者 李娜 孙岩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S01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颈银质针疗法联合中药熏蒸对颈肩腰腿痛患者疼痛程度、运动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颈肩腰腿痛患者120例,按入院时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西医方案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颈银质针疗法联合中药熏蒸对颈肩腰腿痛患者疼痛程度、运动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颈肩腰腿痛患者120例,按入院时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西医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予银质针联合中药熏蒸方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估量表(FMA)、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电泳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质针疗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运动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质针疗法 中药熏蒸 颈肩腰腿痛 疼痛程度 运动功能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杵针加牵引结合颈肩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华宇 吴耀持 +2 位作者 李瑛 季玲琳 刘会洋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22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杵针加牵引结合颈肩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2月于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科门诊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4例,按照数字随机分成两组各42例。观察组采取杵针加颈椎牵引... 目的:观察杵针加牵引结合颈肩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2月于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科门诊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4例,按照数字随机分成两组各42例。观察组采取杵针加颈椎牵引结合颈肩操练习,对照组采取颈椎牵引结合颈肩操练习。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Northwood Park颈痛量表(NPQ)评估颈肩疼痛程度与颈部功能,以及通过神经肌电图评估神经传导速度,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NPQ评分以及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疗效为92.88%(39/42),高于对照组的76.19%(32/42,P<0.05)。结论:杵针加颈椎牵引结合颈肩操练习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佳,能更好地缓解疼痛,加快颈部功能、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杵针 牵引 颈肩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男性颈肩部轮廓量化分析与形态匹配
13
作者 张健 徐凯忆 +1 位作者 赵崧灵 顾冰菲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76,共6页
以190名青年男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照片测量法、三维人体扫描法获取人体正侧面照片及三维点云数据。基于三维点云数据,提取颈肩部轮廓曲线进行椭圆傅立叶拟合得到椭圆系数,经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青年男性颈肩部正侧面形态各分为3... 以190名青年男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照片测量法、三维人体扫描法获取人体正侧面照片及三维点云数据。基于三维点云数据,提取颈肩部轮廓曲线进行椭圆傅立叶拟合得到椭圆系数,经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青年男性颈肩部正侧面形态各分为3类。采用角度半径和欧几里得距离实现二维照片与三维点云数据之间的匹配,并验证匹配准确率。结果显示:颈肩部正面轮廓匹配验证准确率达92.5%,侧面轮廓匹配验证准确率达95.0%。该研究为基于人体照片的人体形态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肩部形态 人体轮廓 椭圆傅立叶 体型分类 青年男性 二维照片 角度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颈肩痛患者社区中医师信任度调查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亮锋 任建萍 +2 位作者 王锦晶 王文婷 梁晓雪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了解杭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颈肩痛患者对社区中医师的信任度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基线调查表、维克森林医师信任度量表中文版、自制满意度量表和长海痛尺表对杭州市3家社区中的244名慢性颈肩痛患者开展信任度调查。用t... 目的:了解杭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颈肩痛患者对社区中医师的信任度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基线调查表、维克森林医师信任度量表中文版、自制满意度量表和长海痛尺表对杭州市3家社区中的244名慢性颈肩痛患者开展信任度调查。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差异,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信任度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社区中医师平均信任度得分为(39.59±3.23)分,仁爱维度、技术能力维度得分分别为(19.32±1.96)分、(20.27±1.61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随访是否有效、文化程度、自我健康状况评分、满意度评价、中医体质以及长海痛尺评分影响对医生的信任度。结论:杭州市基层卫生机构慢性颈肩痛患者对社区中医师总体信任度处于较高水平。社区中医师要加强医学人文关怀,积极引导患者参与到诊疗过程中,重视和提高慢性病患者随访时的技术水平和关怀程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进一步完善诊后随访流程,加大慢性病中医健康管理优势的宣传,树立分级诊疗意识,完善诊疗环境建设,形成医患信任关系的良好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医患信任 慢性颈肩痛 维克森林医师信任量表 中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颈淋巴清扫术后肩臂综合征的评估与康复管理专家共识
15
作者 李家存 孙沫逸 +31 位作者 任皎洁 郭伟 李龙江 唐瞻贵 任国欣 孙志军 孟箭 尚伟 刘绍严 张杰 李吉辰 何悦 李春洁 杨凯 龚忠诚 席庆 韩冰 麦华明 陈彦平 章杰 吴亚东 李超 安常明 孙传政 袁华 杨帆 袁海光 吴丹冬 范帅 李飞 徐超 魏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7-607,共11页
颈淋巴清扫术(ND)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尽管颈清术式在不断改良,但术中因剥离、牵拉等损伤副神经、肌肉、肌膜、筋膜及韧带引起的肩臂综合征(SS),仍是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加之放疗的影响,不仅会导致患者肩颈及手臂... 颈淋巴清扫术(ND)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尽管颈清术式在不断改良,但术中因剥离、牵拉等损伤副神经、肌肉、肌膜、筋膜及韧带引起的肩臂综合征(SS),仍是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加之放疗的影响,不仅会导致患者肩颈及手臂疼痛、僵硬、麻木、活动受限等功能障碍,更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目前,国内外针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颈清术后SS的问题尚缺乏一个系统评估和康复管理方案。基于前期临床实践基础以及当前可获得的最佳证据,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邀请颌面肿瘤外科和康复领域的专家根据相关临床经验共同讨论、修改,从SS的病因、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康复策略及预防等方面达成共识,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颈淋巴清扫术 肩臂综合征 康复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系统在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中的应用对比
16
作者 陆向荣 陆大明 +2 位作者 蒋梁华 陆振良 徐雪平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9期764-767,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OBS)与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PHILOS)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HSN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HSN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30例采用OBS治疗的患者纳入OB... 目的对比分析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OBS)与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PHILOS)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HSN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HSN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30例采用OBS治疗的患者纳入OBS组,50例采用PHILOS治疗的患者纳入PHILOS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血清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CN)、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骨痂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量表(CMS)评分、Neer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OBS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PHILOS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PHILOS组(P<0.05);OBS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血清OCN、PINP、ALP水平高于PHILOS组(P<0.05);OBS组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骨痂评分高于PHILOS组(P<0.05);OBS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CMS、Neer评分高于PHILOS组(P<0.05);2组患者术后切口恢复良好,均为Ⅰ级愈合,无伤口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与PHILOS比较,应用OBS治疗老年HSNF患者的近期临床效果更佳,且能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科颈骨折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 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 肩关节功能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肩腰腿痛贴联合电针治疗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松 孟灵 +3 位作者 何道 刘芝俐 严森 蒋学余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55-159,共5页
目的 观察颈肩腰腿痛贴联合电针治疗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CR)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评价颈肩腰腿痛贴的增效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2例急性期CR气滞血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颈肩腰腿... 目的 观察颈肩腰腿痛贴联合电针治疗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CR)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评价颈肩腰腿痛贴的增效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2例急性期CR气滞血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颈肩腰腿痛贴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联合安慰贴。2组均每日1次,连续治疗5 d后休息2 d,共治疗3周,治疗后1、2周随访。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简式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及正中神经及尺神经的F波传导速度,记录2组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分别脱落5、7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0%(56/61)、愈显率为36.07%(22/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75%(50/59)、愈显率为18.65%(11/59),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及随访1、2周时SF-MPQ评分、ND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正中神经及尺神经的F波传导速度均加快(P<0.05)。2组同一时间点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1、2周时SF-MPQ评分、N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正中神经及尺神经的F波传导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颈肩腰腿痛贴联合电针可改善急性期CR气滞血瘀证临床症状,在电针治疗基础上加用颈肩腰腿痛贴可加快疾病恢复进程,具有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肩腰腿痛贴 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静 李慧敏 王勤俭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期123-128,共6页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敏灸联合针刺组和针刺组,每组47例。热敏灸联合针刺组给予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敏灸联合针刺组和针刺组,每组47例。热敏灸联合针刺组给予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P物质(substance P,SP)、6-酮前列腺素E1α(6-keto-prostaglandin E1α,6-keto-PGE1α)、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25-羟基维生素D[25-dihydroxy vitamin D,25(OH)D]含量,检测筋膜厚度、组织弹性图评分、杨氏模量值、平均振幅值及平均频率斜率,观察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GQOLI-7)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热敏灸联合针刺组治疗后IL-1β、COX-2、TNF-α含量低于针刺组,25(OH)D含量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联合针刺组治疗后6-keto-PGE1α、SP、5-HT含量低于针刺组,β-EP含量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联合针刺组筋膜厚度、组织弹性图评分、杨氏模量值低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联合针刺组治疗后平均振幅值、平均频率斜率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联合针刺组治疗后NDI评分、VAS评分低于针刺组,GQOLI-74评分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联合针刺组有效率为95.74%,针刺组有效率为82.98%,热敏灸联合针刺组有效率显著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可抑制患者炎性因子含量,降低疼痛介质指标,改善患者组织弹性、肌肉活动能力和疲劳程度,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热敏灸 针刺 炎性因子 疼痛介质 组织弹性 疲劳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价颈肩痛与斜角肌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智玲 黄学成 +2 位作者 潘敏 黄樱 吴云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65-1270,共6页
背景:在临床工作中,医疗人员主要以触诊的方法评估颈肩痛患者颈部软组织的僵硬程度,主观性强,缺乏客观依据。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是一种定量弹性超声技术,能够客观评估肌肉组织弹性值,评价肌肉状态。目的:应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颈... 背景:在临床工作中,医疗人员主要以触诊的方法评估颈肩痛患者颈部软组织的僵硬程度,主观性强,缺乏客观依据。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是一种定量弹性超声技术,能够客观评估肌肉组织弹性值,评价肌肉状态。目的:应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颈肩痛患者斜角肌的僵硬程度,观察颈肩痛患者双侧前斜角肌与中后斜角肌的肌肉硬度变化特征。方法: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招募健康者受试者(对照组)36例和颈肩痛患者(试验组)36例,在颈部中立位及侧屈位时,应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两组双侧前、中后斜角肌弹性模量平均值及横截面积。结果与结论:①在相同体位下,两组组内左侧与右侧前斜角肌的弹性模量平均值、左侧与右侧中后斜角肌的弹性模量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组内左侧与右侧前斜角肌的横截面积、左侧与右侧中后斜角肌的横截面积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组内中后斜角肌的弹性模量平均值与横截面积均高于前斜角肌(P<0.01,P<0.001);②在颈部中立位及侧屈位时,试验组前斜角肌、中后斜角肌的弹性模量平均值高于对照组(P<0.001),前斜角肌、中后斜角肌的横截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01);③结果表明,应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能直观地评价颈肩痛患者前、中后斜角肌在颈部肌肉不同状态下弹性模量的差异,颈肩痛患者的双侧斜角肌处于劳损、僵硬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肩痛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 斜角肌 不同体位 弹性模量 僵硬度 治疗方案 颈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指禅”推拿手三阳经治疗颈肩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余泽芸 付高勇 +3 位作者 张健豪 刘婷 刘庆 李明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22期90-94,共5页
目的:观察“一指禅”推拿手三阳经治疗颈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颈肩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一指禅推拿手三阳经治疗;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NDI、CROM评分、NPQ评分、UCLA... 目的:观察“一指禅”推拿手三阳经治疗颈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颈肩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一指禅推拿手三阳经治疗;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NDI、CROM评分、NPQ评分、UCLA评分和总的有效率。结果:①组内对比:治疗后两组的NDI、NPQ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ROM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②两组间对比:治疗组的NDI、NPQ评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ROM、UCLA评分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一指禅推拿手三阳经可显著减轻颈肩综合征患者的颈部疼痛,颈部压痛和上肢放射痛,改善颈椎的活动度及肩关节功能,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指禅 手三阳经 颈肩综合征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