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 Immobilization on Nano-Gold 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被引量:7
1
作者 Xiang Qin LIN Qian MIAO Bao Kang JIN(Department of Chemistr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39)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57-160,共4页
CT-DNA were electrochemically immobilized on the surfaces of both nano-gold 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and bare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The cyclic voltammetric behavior of Co (phen)(3)(3+) adsorbed on the immob... CT-DNA were electrochemically immobilized on the surfaces of both nano-gold 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and bare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The cyclic voltammetric behavior of Co (phen)(3)(3+) adsorbed on the immobilized DNA was studied. Increase in the peak current of Co (phen)(3)(3+) redox reaction was obtained on nano-gold 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The result suggests that more DNA molecules were immobilized on this electrode and nano-gold modification can enhance the heterogeneous electron transfer rate constant of the Co (phen)(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nano-gold glassy carbon cyclic voltammet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clic Voltammetry Determination of Epinephrine with a Nano-gold 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in the Presence of High Concentration Ascorbic Acid 被引量:1
2
作者 HongZHANG XueQinGUI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53-156,共4页
Nano-gold (NG) 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s (GCEs) were used for determination of epinephrine (EP) in the presence of high concentration ascorbic acid (AA) by cyclic voltammetry (CV). This modified electrode can... Nano-gold (NG) 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s (GCEs) were used for determination of epinephrine (EP) in the presence of high concentration ascorbic acid (AA) by cyclic voltammetry (CV). This modified electrode can not only catalytically oxidize EP and AA, but also separate the catalytic peak potentials of EP and AA by about 183.5 mV. In pH = 7.0 ogisogate byffer solution, the linear range of epinephrine was 5 106 ~ 1 ?10-4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gol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EPINEPHRINE ascorbic acid cyclic voltammet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Study of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Dopamine at Nano-gold Modified Carbon Fiber Electrode 被引量:1
3
作者 HongZHANG BaoKangJIN XiaoYanJI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7期737-739,共3页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cyclic voltammetry, CV and different pulse voltammetry, DPV) of dopamine (DA)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oxidation of dopamine was controlled by diffusion...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cyclic voltammetry, CV and different pulse voltammetry, DPV) of dopamine (DA)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oxidation of dopamine was controlled by diffusion and adsorption simultaneously at nano-gold (NG) modified carbon fiber electrode (CFE). This modified electrode can separate the peak potentials of dopamine and ascorbic acid (AA). The peak current of DA in DPV curve was found to be linearly proportional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DA at range of 2.0?0-6~1.5?0-5mol/L and 1.0?0-5~5.0?0-4mol/L,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gold carbon fiber electrode dopam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sembling Tunable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Layer onto Nano-Gold
4
作者 贺全国 张永强 聂立波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2-157,共6页
The assembling of a coating of time-resolved fluorescent chelator BSPDA ( abbreviated for 4, 7-bis ( sulfhydrylphenyl)-1, 10-phenanthroline-2, 9-dicarboxylic acid) onto a nano-gold layer was demonstrated. First, B... The assembling of a coating of time-resolved fluorescent chelator BSPDA ( abbreviated for 4, 7-bis ( sulfhydrylphenyl)-1, 10-phenanthroline-2, 9-dicarboxylic acid) onto a nano-gold layer was demonstrated. First, BSPDA was synthesized by simple procedures, and then an approach was developed to immobilize BSPDA onto the nano-gold layer deposited on a silane modified glass substrate, whereby europium ion (Ⅲ, Eu^3+ ) was captured and released owing to the interactive process of complexation and dissociation between BSPDA functionalized coating and Eu^3+ solution. The fluorescence spectra and related lifetimes were determined. Also, the BSPDA functionalized coating's specific complexation with Eu^3+ on the BSPDA assembly layer and the nonspecific adsorption of Eu^3+ on the nano-gold layer were compared. These results allowed a selective complexation of Eu^3+ by assembling a BSPDA chelating layer on the nano-gold layer; thus, a tunable time-resolved fluorescent layer was covalently attached, The results of the nanoparticle assembling and probing (or labeling) processes to specific bio-systems were very interesting and had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to time-resolved-fluorescence-based detection on biosensor surfaces such as DNA chip and to arrayed light display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sembly 4 7-bis sulfhydrylphenyl )-1 10-phenanthroline-2 9-dicarboxylic acid (BSPDA) EUROPIUM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nano-gold comolex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A介导的固定化纳米酶制备及其在蛋白质快速酶解分析中的应用
5
作者 杨星杰 肖鹏 +1 位作者 杨丹妮 刘思瑶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3,共7页
以修饰了单链DNA的金纳米粒子(AuNPs)为载体,通过DNA介导的固定化策略(DDI)制备系列固定化纳米酶,用于蛋白质样品的快速酶解分析。所制备的固定化纳米酶具有纳米级尺寸,可以较好分散在溶液中进行酶解反应,减小固液界面的传质阻力,使酶... 以修饰了单链DNA的金纳米粒子(AuNPs)为载体,通过DNA介导的固定化策略(DDI)制备系列固定化纳米酶,用于蛋白质样品的快速酶解分析。所制备的固定化纳米酶具有纳米级尺寸,可以较好分散在溶液中进行酶解反应,减小固液界面的传质阻力,使酶与底物蛋白质较好地结合。因此该纳米酶具备分散性好,催化效率高的特点。系统研究了酶解反应温度与pH值对固定化纳米酶解活性的影响。性能考察结果表明,固定化纳米酶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与重复性。固定化纳米酶可有效水解牛血清蛋白(BSA),酶解时间仅需30 min即可获得91%的氨基酸序列覆盖率,酶解效率明显高于溶液酶。进一步将其应用于Hela细胞总蛋白质组的快速分析,得到了良好的酶解效果,展现了该固定化纳米酶在复杂蛋白质样品分析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固定化纳米酶 蛋白质 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颗粒@介孔二氧化硅修饰钛种植体促进高糖条件下的成骨分化
6
作者 邓云艺 陈世超 +4 位作者 罗明东 李若彤 兰小蓉 余科 李广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4694-4701,共8页
背景:微纳米结构改性是钛种植体表面处理的热点研究领域。糖尿病高血糖环境会影响钛种植体与骨组织形成稳定的结合,探索通过表面微纳结构改性来提高钛种植体在高糖环境下的成骨活性是有必要的。目的:观察钛表面纳米金颗粒@介孔二氧化硅... 背景:微纳米结构改性是钛种植体表面处理的热点研究领域。糖尿病高血糖环境会影响钛种植体与骨组织形成稳定的结合,探索通过表面微纳结构改性来提高钛种植体在高糖环境下的成骨活性是有必要的。目的:观察钛表面纳米金颗粒@介孔二氧化硅涂层对体外高糖条件下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制备纳米金颗粒悬浮液与介孔二氧化硅,将二者按一定比例混合在去离子水中,制备纳米金颗粒@介孔二氧化硅悬浮液。取钛片,分3组处理:光滑组经过水砂纸打磨处理,纳米管组经过水砂纸打磨处理后采用阳极氧化技术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管涂层,实验组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管涂层后浸泡于纳米金颗粒@介孔二氧化硅悬浮液中,制备纳米金颗粒@介孔二氧化硅涂层,表征3组钛片表面的微观形貌、亲水性。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3组钛片表面,通过细胞活/死荧光染色及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DAPI/鬼笔环肽染色检测细胞黏附。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3组钛片表面,加入高糖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通过碱性磷酸酶与茜素红S染色检测成骨分化。结果与结论:(1)扫描电镜下可见光滑组钛片表面均匀平坦,纳米管组钛片表面排列紧密的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实验组钛片在二氧化钛纳米管表面及内部均负载纳米金颗粒@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管组、实验组钛片亲水性均优于光滑组。(2)细胞活/死荧光染色结果显示,3组钛片表面的细胞活力均高于90%;CCK-8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增殖率高于光滑组、纳米管组;DAPI/鬼笔环肽染色结果显示,二氧化钛纳米管涂层、纳米金颗粒@介孔二氧化硅涂层更有利于细胞黏附。(3)碱性磷酸酶与茜素红S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钛片表面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与细胞外基质矿化程度均高于光滑组、纳米管组。(4)结果表明,纳米金颗粒@介孔二氧化硅涂层可增强钛表面生物活性,促进高糖环境下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颗粒 介孔二氧化硅 钛表面改性 微纳结构 高糖条件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GO-AuNPS修饰丝网印刷电极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甲基对硫磷 被引量:2
7
作者 耿俊豪 李雪芝 +1 位作者 周建平 陈昌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4,共8页
目的:实现对甲基对硫磷的快速检测。方法:基于金纳米颗粒和还原氧化石墨烯制备了用于对甲基对硫磷进行定量检测的乙酰胆碱酯酶传感器。采用层层组装方法,将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颗粒、乙酰胆碱酯酶依次修饰在丝网印刷电极表面。对传... 目的:实现对甲基对硫磷的快速检测。方法:基于金纳米颗粒和还原氧化石墨烯制备了用于对甲基对硫磷进行定量检测的乙酰胆碱酯酶传感器。采用层层组装方法,将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颗粒、乙酰胆碱酯酶依次修饰在丝网印刷电极表面。对传感器的催化活性、阻抗特性、传感器的抑制率与甲基对硫磷浓度的关系、实际样品检测进行了评估。结果:制备的乙酰胆碱酯酶生物传感器对乙酰硫代胆碱氯化物表现出优异的亲和力,米氏常数为2.76 mmol/L。在最佳条件下,可以有效检测甲基对硫磷,线性范围为5~500 ng/mL,检出限为0.692 ng/m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稳定性好,适用于有机磷类农药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丝网印刷电极 甲基对硫磷 还原氧化石墨烯 纳米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NEPIG镀层的无压纳米银膏烧结失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徐达 戎子龙 +2 位作者 杨彦锋 魏少伟 马紫成 《电子与封装》 2024年第4期20-24,共5页
总结了在化学镍钯浸金(ENEPIG)镀层上采用纳米银膏进行无压烧结时出现的失效模式。通过分析烧结镀层的微观形貌及力学性能,确认界面污染、烧结不充分及镀层缺陷是导致烧结失效的主要原因。应特别关注镍原子向镀层表面扩散导致的烧结失... 总结了在化学镍钯浸金(ENEPIG)镀层上采用纳米银膏进行无压烧结时出现的失效模式。通过分析烧结镀层的微观形貌及力学性能,确认界面污染、烧结不充分及镀层缺陷是导致烧结失效的主要原因。应特别关注镍原子向镀层表面扩散导致的烧结失效风险。为保证烧结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充分重视界面的洁净度,对芯片、基板的存储条件和存储寿命实施严格管控,还需要优化烧结曲线,充分考虑溶剂释出所需时间、烧结峰值温度及其停留时间、降温速率等因素。研究结果为纳米银膏的无压烧结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装可靠性 烧结失效 纳米银膏 化学镍钯浸金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检测砷(Ⅲ)的适配体试纸条
9
作者 杨晔 张琴琴 +4 位作者 徐斐 黄海轩 王雨萱 叶煜玮 袁敏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9-205,共7页
利用三明治夹心法构建基于适配体胶体金的试纸条,目的在于开发切实可行的As(Ⅲ)检测应用装置。通过As(Ⅲ)与金标适配体的特异性结合,将其截留在试纸条检测线处。纳米金作为显色材料,其颗粒直径为(13±1)nm。经过优化反应条件,选择Sa... 利用三明治夹心法构建基于适配体胶体金的试纸条,目的在于开发切实可行的As(Ⅲ)检测应用装置。通过As(Ⅲ)与金标适配体的特异性结合,将其截留在试纸条检测线处。纳米金作为显色材料,其颗粒直径为(13±1)nm。经过优化反应条件,选择Satorius CN 140作为硝酸纤维素膜,控制线上捕获探针链霉亲和素与生物素的最佳比例为1∶4,对应的划线浓度为10μmol/L。检测线上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最优比例为1∶3,金标适配体最优浓度为0.5μmol/L。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观察试纸条的显色结果,颜色响应信号与砷浓度形成很好的梯度关系,检测限为0.1μmol/L。本试纸条对As(Ⅲ)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并且稳定性良好。其检测成本不足1元,可满足低收入地区普通人群实时检测As(Ⅲ)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纸条 纳米金 适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量子点/纳米金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特异性检测
10
作者 林志诚 纪林彤 +5 位作者 蒋力豪 胡娟 林建原 陈亮 白春节 董文洁 《印染助剂》 CAS 2024年第11期21-25,共5页
碳量子点/纳米金复合物用于检测印染废水中的铅离子。碳量子点/纳米金优化合成条件为:温度180℃,时间6 h。对合成的碳量子点/纳米金复合物进行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构表征。加入谷胱甘肽后,碳点会发生红色-蓝色-红色... 碳量子点/纳米金复合物用于检测印染废水中的铅离子。碳量子点/纳米金优化合成条件为:温度180℃,时间6 h。对合成的碳量子点/纳米金复合物进行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构表征。加入谷胱甘肽后,碳点会发生红色-蓝色-红色的颜色变化,可用于铅离子(Pb^(2+))的可视分析。铅离子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42.07x+302.43,R^(2)=0.9941,检出限为0.19μg/L。将该碳量子点/纳米金复合物用于印染废水中Pb^(2+)的快速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5.5%~101.6%,方法简便、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纳米金 谷胱甘肽 P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粒子-纳米氧化铈-石墨烯复合物修饰电极对环境水体中As(Ⅲ)的检测
11
作者 白雪华 孟佩俊 +2 位作者 李淑荣 刘燕茹 罗利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1-256,共6页
先通过滴涂法制备纳米氧化铈-石墨烯(CeO_(2)-Gr)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GCE),再在含氯金酸(HAuCl_(4))的缓冲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将Au(Ⅲ)还原到CeO_(2)-Gr表面,从而制得AuNPs/CeO_(2)/Gr/GCE。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法(EIS)对修饰电极进行... 先通过滴涂法制备纳米氧化铈-石墨烯(CeO_(2)-Gr)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GCE),再在含氯金酸(HAuCl_(4))的缓冲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将Au(Ⅲ)还原到CeO_(2)-Gr表面,从而制得AuNPs/CeO_(2)/Gr/GCE。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法(EIS)对修饰电极进行电化学特性表征。研究了AuNPs/CeO_(2)/Gr/GCE快速、准确测定水环境中As(Ⅲ),采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探讨了氧化铈与石墨烯质量比、金纳米粒子沉积圈数、沉积时间和沉积电位及干扰离子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确定检测As(Ⅲ)的优化实验条件。在最优条件下,该电化学传感器对As(Ⅲ)具有良好的电流响应,其溶出伏安峰电流与As(Ⅲ)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3.35~387.15μmol/L,检出限为4.74μmol/L。在不同干扰离子存在的情况下,传感器对As(Ⅲ)的选择性较好。为了评估传感器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实验室自来水为样本进行As(Ⅲ)加标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0.5%~99.2%,表明该电化学传感器具有监测As(Ⅲ)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石墨烯 纳米氧化铈 金纳米粒子 As(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金颗粒对卡林型金矿成矿的指示
12
作者 冯宏业 琚宜文 +6 位作者 方维萱 朱洪建 余坤 陈博 乔鹏 肖蕾 陶丽茹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5-66,共2页
卡林型金矿中金的赋存状态一直是矿物学和矿床学的研究重点之一。我国右江盆地卡林型金矿中金的赋存状态长期存在纳米金颗粒(包裹体金)和晶格金之争(Feng Hongye et al.,2021)。黄铁矿在金矿床中通常作为主要载金矿物出现,其晶体内部结... 卡林型金矿中金的赋存状态一直是矿物学和矿床学的研究重点之一。我国右江盆地卡林型金矿中金的赋存状态长期存在纳米金颗粒(包裹体金)和晶格金之争(Feng Hongye et al.,2021)。黄铁矿在金矿床中通常作为主要载金矿物出现,其晶体内部结构及微量元素组份特征可以用来限定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与演化规律、反映成矿过程、约束矿床成因等,离散不可见金的形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型金矿 微纳米金颗粒 热液流体 成矿作用 生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凝胶聚合物波导传感器检测盐酸吖啶黄
13
作者 倪天成 蔡斌 《光学仪器》 2024年第2期20-27,共8页
多功能化是光纤化学传感器的重要发展方向。为实现该目标,首先通过激光诱导波导自形成技术制备了一种光纤–水凝胶聚合物波导–光纤传感结构,并在水凝胶聚合物波导探针中成功地掺杂了纳米金颗粒。在该结构中,波导与光纤同轴无缝相连,保... 多功能化是光纤化学传感器的重要发展方向。为实现该目标,首先通过激光诱导波导自形成技术制备了一种光纤–水凝胶聚合物波导–光纤传感结构,并在水凝胶聚合物波导探针中成功地掺杂了纳米金颗粒。在该结构中,波导与光纤同轴无缝相连,保证了探测光和信号光的高效利用。掺金后的聚合物波导具有丰富的光谱探测能力,利用该波导探针成功实现了对盐酸吖啶黄的吸收、荧光以及拉曼光谱的检测,扩大了波导传感器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波导传感器 盐酸吖啶黄 纳米金颗粒 β–环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金纳米花表面凸起的策略及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
14
作者 冯瑞沁 樊晔 +1 位作者 方云 夏咏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4-192,共9页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通过阳离子架桥形成的拟聚阴离子为软模板,通过改变PVP、SDS和纳米材料前驱体氯金酸(HAu Cl_(4))浓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调控还原产物金纳米花形貌及粒径。表面张力、电导率、毛细管电泳及Z...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通过阳离子架桥形成的拟聚阴离子为软模板,通过改变PVP、SDS和纳米材料前驱体氯金酸(HAu Cl_(4))浓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调控还原产物金纳米花形貌及粒径。表面张力、电导率、毛细管电泳及Zeta电位等实验结果表明PVP-SDS-HAu Cl_(4)形成新的拟聚阴离子,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SDS、PVP和HAu Cl_(4)的较低浓度组合更易获得表面凸起丰富的金纳米花。PVP-SDS拟聚阴离子发挥了二级软模板作用,在PVP(50 g·L^(-1))-SDS(2 mmol·L^(-1))-HAu Cl_(4)(0.25 mmol·L^(-1))溶液中调控合成的金纳米花为{111}晶面为主的面心立方结构,其平均等效粒径为108 nm,且表面上密集分布约16.5 nm的凸起。该金纳米花有较强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探针分子罗丹明6G的SERS信号强度依赖于金纳米花的表面凸起形貌。该研究中金纳米花的SERS增强因子最高达6.71×10^(7),优于同类金纳米花的文献报道水平(106);尽管低于石墨负载的金纳米粒子(1×108)或阳离子软模板合成的金纳米棒(5×109),但成功避免了基质干扰或阳离子强吸附使应用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花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纳米凸起 拟聚阴离子 软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s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solvent-free toluene oxidation over Au /γ-MnO_2 catalyst
15
作者 姜枫 肖国民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4年第3期387-390,共4页
γ-MnO2 nanorobs and Au/γ-MnO2 catalysts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the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RD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 The characterizations sh... γ-MnO2 nanorobs and Au/γ-MnO2 catalysts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the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RD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 The characterizations show that Au particles are well dispersed on the surface of γ-MnO2 nanorobs with a particle size of about 10 nm.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is evaluated in solvent-free toluene oxidation with oxygen. The influences of several process parameters such as reaction time reaction temperature initial oxygen pressure and catalyst amounts on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are studied.Catalytic results reveal that Au/γ-MnO2 catalyst has a unique selectivity to benzaldehyde and all these factors greatly influence the conversion of toluene and selectivity of bezaldehyde benzoic acid and benzyl benzoate.However these factors have slight influence on the selectivity of benzyl alcoh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gold manganese dioxide toluene oxidation SOLVENT-FR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壳聚糖-纳米金/纳米普鲁士蓝/L-半胱氨酸修饰的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付萍 袁若 +4 位作者 柴雅琴 殷冰 曹淑瑞 陈时洪 李宛洋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796-1802,共7页
在金电极表面修饰带正电荷的L-半胱氨酸,再利用静电吸附作用固定纳米普鲁士蓝(nano-PB),然后利用壳聚糖-纳米金复合膜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固定于修饰电极表面,制成新型的葡萄糖传感器.通过交流阻抗技术,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考察了电... 在金电极表面修饰带正电荷的L-半胱氨酸,再利用静电吸附作用固定纳米普鲁士蓝(nano-PB),然后利用壳聚糖-纳米金复合膜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固定于修饰电极表面,制成新型的葡萄糖传感器.通过交流阻抗技术,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考察了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在葡萄糖浓度为3.0×10-6~1.0×10-3mol/L范围内有线性响应,检测下限为1.6×10-6mol/L.此外该传感器具有响应快、稳定性好和选择性良好的特点,能有效排除常见干扰物质如抗坏血酸、尿酸等对测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半胱氨酸 纳米普鲁士蓝 葡萄糖传感器 纳米金 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用于水中甲醛的测定 被引量:18
17
作者 周忠亮 郭秀锐 +3 位作者 鲁理平 康天放 程水源 李珊曼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7-700,共4页
利用纳米金的生物共容性和高电荷传递性能在玻碳电极表面构建纳米粒子生物活性界面,研究了DNA在其界面上对甲醛的电催化作用。通过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了DNA-纳米金修饰的玻碳电极,并对该电极进行了形貌表征,发现平均直径为100nm的多... 利用纳米金的生物共容性和高电荷传递性能在玻碳电极表面构建纳米粒子生物活性界面,研究了DNA在其界面上对甲醛的电催化作用。通过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了DNA-纳米金修饰的玻碳电极,并对该电极进行了形貌表征,发现平均直径为100nm的多面体纳米金均匀分布在电极表面。利用微分脉冲伏安法和安培法对甲醛进行了检测,优化了实验参数。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实现了对甲醛的灵敏测定,线性范围为1×10^-5~1×10^-3mol/L,检出限为1.0μmol/L。该电极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对实际水样的测定回收率为95%~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甲醛 纳米金 脱氧核糖核酸(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免疫传感器法检测蓖麻毒素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冰 童朝阳 +2 位作者 田艳慧 郝兰群 穆晞惠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79-1782,共4页
利用纳米金对石英晶体微天平(QCM)的表面修饰和质量扩增效应,建立了一种压电免疫传感器检测蓖麻毒素的新方法。首先在石英晶体的金电极上依次自组装1,6-己二硫醇和纳米金进行表面修饰,然后通过蛋白A定向固定蓖麻毒素多抗来制备敏... 利用纳米金对石英晶体微天平(QCM)的表面修饰和质量扩增效应,建立了一种压电免疫传感器检测蓖麻毒素的新方法。首先在石英晶体的金电极上依次自组装1,6-己二硫醇和纳米金进行表面修饰,然后通过蛋白A定向固定蓖麻毒素多抗来制备敏感膜。利用纳米金的质量扩增效应设计了一种“毒素-单抗-蛋白A-纳米金”复合物,成功实现了对蓖麻毒素的检测,提高了传感器灵敏度和特异性。该传感器对蓖麻毒素响应的线性范围为0.50—10mg/L,回归方程为△F=45.81 Cricin+48.48(R=0.9986,N=10,P〈0.01);检测灵敏度为45.81Hz/(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免疫传感器 纳米金 表面修饰 质量扩增效应 蓖麻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测定对苯二酚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英 袁若 +2 位作者 柴雅琴 卓颖 傅英姿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6-90,共5页
采用恒电位沉积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将氯金酸直接还原,制备对对苯二酚具有电催化氧化作用的纳米金修饰电极.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对苯二酚在该修饰电极上发生一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电位大大降低,峰电流显著增大,氧化峰电流与... 采用恒电位沉积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将氯金酸直接还原,制备对对苯二酚具有电催化氧化作用的纳米金修饰电极.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对苯二酚在该修饰电极上发生一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电位大大降低,峰电流显著增大,氧化峰电流与对苯二酚浓度在4.0×10^-6-3.2×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i=11.398c+7.5873,相关系数为r=0.997,检出限(3σ)为1.02×10mol/L.该电极制备简单,响应快,使用方便,并可用于对苯二酚的样品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电沉积 对苯二酚 电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金/功能化壳聚糖生物复合膜修饰的癌胚抗原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霞 袁若 +3 位作者 柴雅琴 卓颖 石银涛 贺秀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6-61,共6页
以玻碳电极(GCE)为基底电极,采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HCI)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为偶联剂将半胱氨酸(Cys)与壳聚糖(Chi)交联,形成带有巯基和氨基官能团的功能化天然高分子生物膜。再利用Chi... 以玻碳电极(GCE)为基底电极,采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HCI)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为偶联剂将半胱氨酸(Cys)与壳聚糖(Chi)交联,形成带有巯基和氨基官能团的功能化天然高分子生物膜。再利用Chi-Cys复合膜的活性基团将纳米金颗粒吸附到电极表面,最后利用形成的纳米金层吸附癌胚抗体(anti-CEA),制得癌胚抗原免疫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以铁氰化钾为氧化还原探针,该传感器对癌胚抗原(CEA)具有良好的电流响应。该传感器的线形范围为0.2~10.0ng/mL和10.0~80.0ng/mL,检出限(3σ)为0.08ng/mL。此外,采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技术对电极的制备过程进行了研究。该实验方法中电极制备简单,操作简便,有较高的灵敏度,实现了对CEA的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半胱氨酸 纳米金 癌胚抗原免疫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