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iveness of ChAdOx1 nCoV-19 coronavius vaccine in preventing severe disease and mortality during the second wave of pandemic:A case-case analysis from a tertiary care center in South India
1
作者 Priyanka Rajmohan Unnikrishnan Uttumadathil Gopinathan +3 位作者 Nada Parvin Ashraf Saudha Maria Jose Lucy Raphael Joe Thomas 《Journal of Acute Disease》 2022年第5期188-193,共6页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real-world effectiveness of the ChAdOx1 nCoV-19 coronavirus vaccine in preventing severe disease and mortality due to COVID-19.Methods:A case-case design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effect of t...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real-world effectiveness of the ChAdOx1 nCoV-19 coronavirus vaccine in preventing severe disease and mortality due to COVID-19.Methods:A case-case design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effect of the ChAdOx1 nCoV-19 coronavirus vaccine on severe SARS-CoV-2 outcomes in individuals aged 40 years and above.Cases(n=200)were COVID-19 patients admitted to intensive care unit(ICU)or who died.Controls(n=223)were those with mild COVID-19,fit for home isolation.Th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estimate adjusted vaccine effectiveness for full vaccination(two doses≥14 d)and partial vaccination status(one dose≥14 d or two doses<14 d).Results:The proportion of fully vaccinated individual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among cases(12,6.0%)compared to controls(30,13.5%).The adjusted effectiveness of a full dose of ChAdOx1 nCoV-19 coronavirus vaccine in preventing ICU admission or death was 81.9%(95%CI:61.3%-91.6%,P=0.001).Subgroup analysis restricted to age group,sex,and comorbidities found that ChAdOx1 nCoV-19 coronavirus vaccine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in all subgroups and categories.Conclusion:COVID-19 vaccination reduces ICU admissions or death.Therefore,increased vaccine uptake may reduce the severity of the pandemic,more so in the elderly and those with comorbid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ccine effectiveness ChAdOx1 ncov-19 coronavirus vaccine MORTALITY Case-case analysis PANDEM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current Coronary Artery Thrombosis on Triple Anti-Thrombotic Therapy, Is There a Possible Association with ChAdOx1 nCoV-19 Vaccination?
2
作者 Phillip Crane Voltaire Nadurata M. Asrar Ul Haq 《Case Reports in Clinical Medicine》 2022年第6期234-243,共10页
Background: Vaccines remain the only viable and safe option to control transmission and minimise disease sequelae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Whilst multiple vaccines are available, evidence has emerged regarding th... Background: Vaccines remain the only viable and safe option to control transmission and minimise disease sequelae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Whilst multiple vaccines are available, evidence has emerged regard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ChAdOx1 nCoV-19 vaccine, platelets and thrombosis, manifesting in thrombotic thrombocytopaenia. Case Summary: We report a case of recurrent coronary artery thrombosis on triple antithrombotic therapy, namely aspirin, clopidogrel, and continuous intravenous heparin, nine days after the ChAdOx1 nCoV-19 vaccine, in a 63-year-old female with no significant histor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onclusion: This case may suggest that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latelets, SARS-CoV-2, the ChAdOx1 nCoV-19 vaccine, and coronary thrombosis may remain incompletely understood and warrants further study. Clinicians should remain on high alert if presented with similar circumst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nt Thrombosis ChAdOx1 ncov-19 ASTRAZENECA COVID-19 SARS-CoV-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id progressive 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with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ChAdOx1 nCoV-19(AZD1222)vaccination:A case report
3
作者 Shin-Kuang Jiang Wei-Liang Chen +2 位作者 Chun Chien Chi-Syuan Pan Sheng-Ta Tsa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26期9462-9469,共8页
BACKGROUND 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VITT)is a rare and potentially life-threatening condition after receiving coronavirus disease vaccines.It is characterized by symptom onset at 5 to 30 d po... BACKGROUND 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VITT)is a rare and potentially life-threatening condition after receiving coronavirus disease vaccines.It is characterized by symptom onset at 5 to 30 d postvaccination,thrombocytopenia,thrombosis,high D-dimer level,and antiplatelet factor 4(anti-PF4)antibody positivity.VITT can progress very fast,requiring urgent management.Only few studies have described its detailed clinical course and imaging changes.We report a typical VITT case in a patient who underwent regular repeated brain imaging examinations.CASE SUMMARY A young woman presented with headaches at 7 d after the ChAdOx1 nCoV-19vaccine(AZD1222)injection.She then showed progressive symptoms of left upper limb clumsiness.Brain computed tomography revealed venous infarction at the right parietal lobe with a hyperacute thrombus in the cortical vein.Two hours later,bra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evealed hemorrhage at the same area.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showed an irregular contour of the right transverse sinus.Laboratory examination revealed a high D-dimer level,thrombocytopenia,and a high titer for anti-PF4 antibodies.She was treated with anticoagulants,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and steroids and analgesic agents were administered for pain control.She had a marked improvement on headaches and clumsiness after treatment along with radiological thrombus resolution.During follow-up at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her modified Rankin scale at 90 d was 1.CONCLUSION Clinicians should be alerted whenever patients present with persistent and progressive headaches or focal motor/sensory deficits postvacc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Intracranial Sinus Thrombosis ChAdOx1 ncov-19 vaccine(AZD1222) Headache Serial brain image Case repo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抗原抗体检测 被引量:13
4
作者 高原 陈川 王晶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3-517,共5页
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入侵人体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传播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新冠病毒的检测对疫病诊断尤为重要。免疫分析技术作为核酸检测的辅助手段,... 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入侵人体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传播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新冠病毒的检测对疫病诊断尤为重要。免疫分析技术作为核酸检测的辅助手段,主要用于对疑似病例和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人员的筛查。免疫诊断技术包括抗体和抗原检测,通过检测感染部位或者血液样本中是否含有病毒本身的蛋白或是由病毒引起免疫反应而产生的抗体来判断是否携带病毒。对目前用于新冠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测的免疫分析方法着重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新型冠状病毒 2019冠状病毒病 抗原 抗体 免疫分析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双黄连口服液抑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志华 闫海峰 +3 位作者 闫艳芳 王林 姬艳苏 王淑萍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332-2339,共8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双黄连口服液抑制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的分子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取双黄连口服液中金银花、连翘、黄芩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NBCI、GeneCards数据库检...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双黄连口服液抑制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的分子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取双黄连口服液中金银花、连翘、黄芩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NBCI、GeneCards数据库检索2019-nCoV靶点,将2019-nCoV靶点与双黄连口服液靶点进行Venn分析,筛选二者共同靶点,应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通过DAVID(6.8)在线分析数据工具对共同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3.5.1构建化合物-基因网络、中药-化合物-通路基因-2019-nCoV网络,预测其作用机制。结果:共筛选出双黄连59种化学成分及与抑制2019-nCoV相关的关键靶点45个,靶点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细胞增殖与凋亡、细胞因子活性、蛋白结合等生物学过程,可能通过甲型流感、乙型肝炎、T细胞受体等信号通路抑制2019-nCoV。结论:双黄连口服液中的槲皮素、黄芩素、汉黄芩素、木犀草素、山柰酚、β-谷甾醇等化学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TNF、RELA、IL6、IL1B、CXCL8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从而抑制2019-nC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新型冠状病毒 双黄连口服液 新型冠状病毒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COVID-19的肺部影像学表现及演变特点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贾翠宇 赵大伟 +3 位作者 冯骥良 李瑞利 宋文艳 李宏军 《北京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489-492,共4页
目的探讨重型COVID-19的肺部影像表现及演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2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60例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目的探讨重型COVID-19的肺部影像表现及演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2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60例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胸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表现。其中男24例、女36例,中位年龄59.5岁。分析短期动态观察中胸部HRCT的演变特点。结果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分组标准,将60例患者分为重症组(29例,48.3%)和轻症组(31例,51.7%)。轻症组的中位年龄(46岁)明显低于重症组(69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的典型HRCT表现为多个肺叶(≥3个肺叶)磨玻璃密度病灶(ground-glass opacities,GGO)48.3%,多个肺叶GGO伴实变(≥3个肺叶)51.7%。轻症组HRCT表现为单侧肺GGO(22.6%),多个肺叶GGO(≥3个肺叶)38.7%,多个肺叶GGO伴实变(≥3个肺叶)12.9%。铺路石征和支气管充气征在重症组分别为17.2%和41.4%,在轻症组为3.2%和9.7%。结论COVID-19的影像表现主要为GGO、铺路石征、GGO伴实变。铺路石和实变提示病变的不同进展状态。HRCT可以为COVID-19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高分辨率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体金法检测血清2019新型冠状病毒IgM和IgG抗体的临床应用及干扰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贾兴旺 刘青 +4 位作者 陈泽衍 张立俊 刘娇 田亚平 刘亚杰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5期845-849,共5页
目的探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IgM和IgG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COVID-19)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禾正病区收治的79例患者,包括69例疑似患者,10例康复随访患者。选29例同... 目的探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IgM和IgG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COVID-19)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禾正病区收治的79例患者,包括69例疑似患者,10例康复随访患者。选29例同期门诊普通发热患者作为对照。采用胶体金方法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血清2019-nCoV IgM和IgG抗体检测。分别观测不同程度溶血、乳糜、黄疸、类风湿因子(RF)对该检测方法的影响。结果血清2019-nCoV IgM和IgG在普通发热组的阳性检出率为0%;在疑似组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3.6%和55.0%,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为72.4%;在康复随访组的阳性检出率分别50.0%和100%,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为100%。RF>331 IU/mL时,胶体方法呈阳性。在血红蛋白<14000 mg/dL,三酰甘油<16000 mg/dL,胆红素<1000mg/dL范围内,溶血、乳糜、黄疸对检测结果无影响。结论胶体金可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筛查方法,该方法会受到血清中RF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法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19 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ID-19继发肺纤维化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探讨 被引量:11
8
作者 田淼 余思邈 +7 位作者 王仲霞 景婧 王丽苹 王立福 孙永强 许文涛 桑秀秀 王睿林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年第5期822-825,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致病力强,疾病进展迅速,部分患者常遗留有肺纤维化情况,痰瘀阻络、气阴耗伤为COVID-19继发肺纤维化的病机关键,早期介入,治疗前移,活血化痰,固护正气,改善肺泡炎和微循环障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致病力强,疾病进展迅速,部分患者常遗留有肺纤维化情况,痰瘀阻络、气阴耗伤为COVID-19继发肺纤维化的病机关键,早期介入,治疗前移,活血化痰,固护正气,改善肺泡炎和微循环障碍,减少炎性渗出,减轻肺部病灶损害,使其得到充足的供血和营养,助肺脏恢复其功能,一方面有助于COVID-19疾病尽快恢复,另一方面也可降低COVID-19继发肺纤维化的风险,加快已成肺纤维化的好转速度,对于提高COVID-19患者的疗效和治愈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肺纤维化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全血2019-nCoV IgM和IgG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陈泽衍 马雯 +6 位作者 张立俊 许玉成 申红卫 刘娇 梁琪 陈晓静 贾兴旺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84-86,93,共4页
目的探究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IgM和IgG抗体在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在隔离病区收治观察的28例留观患者作为观察组,均是首次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而第二次以后连续... 目的探究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IgM和IgG抗体在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在隔离病区收治观察的28例留观患者作为观察组,均是首次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而第二次以后连续两次核酸检测为阴性的患者,将同期发热门诊排除COVID-19的30例发热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2019-nCoV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水平,采用秩和检验对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2019-nCoV IgM和IgG的阳性检出率;计算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2019-nCoV IgM和IgG水平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观察组2019-nCoV IgM和Ig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Z=-6.412,P<0.05);观察组2019-nCoV IgM和Ig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1.4%和75.0%,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为96.4%。结论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IgM和IgG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有效筛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免疫层析法 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 COVID-19 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挑战和机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及防治思考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翠翠 王荣福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275-279,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持续爆发于2019年12月底在湖北武汉被首次报道,确诊病例每天都在增加,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超过20...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持续爆发于2019年12月底在湖北武汉被首次报道,确诊病例每天都在增加,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超过2002/2003在我国爆发的SARS病毒,成为受全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有政府和医疗机构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在此,我们根据目前掌握的数据,大体对COVID-19的基因组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 COVID-19 SARSCoV-2 临床表现 防治 公共卫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HO关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预防与控制十问十答 被引量:24
11
作者 谭彩霞(译) 吴安华(校)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6-287,共2页
1.医护人员在治疗和护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疑似或确诊患者时,是否需要穿防护靴、医用围裙或连体防护服等常规个人防护设备?不需要。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对2019-nCoV急性呼吸道疾病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医护人员的指导意见是,... 1.医护人员在治疗和护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疑似或确诊患者时,是否需要穿防护靴、医用围裙或连体防护服等常规个人防护设备?不需要。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对2019-nCoV急性呼吸道疾病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医护人员的指导意见是,除了所有医护人员对所有患者应始终采取标准防护措施之外,还建议采用接触预防和飞沫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感染防控 标准预防 2019-nCoV SARS-COV-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实施防控措施应对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内感染控制的效果 被引量:5
12
作者 何青青 张玉萍 +2 位作者 翁超 柴丽莉 高得勇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339-344,共6页
目的研究精准实施防控措施对医护人员诊治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院内感染效果的影响。方法合理布局医院内分区,对医护人员采取规范的标准预防;制订相关的院感防控制度和流程管控;加强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知识的教学培训;启用AI智能... 目的研究精准实施防控措施对医护人员诊治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院内感染效果的影响。方法合理布局医院内分区,对医护人员采取规范的标准预防;制订相关的院感防控制度和流程管控;加强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知识的教学培训;启用AI智能远程诊疗系统;加强医护人员的心理疏导及人文关怀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持续改进院内感染防控存在的问题等精准防控措施。医学观察期内对每一名队员进行体格检查。结果上海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148名队员体检COVID-19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抗COVID-19 IgM、IgG抗体检测均为阴性,胸部CT显示均正常。上海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所有医务人员“零感染”。结论非传染病医院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外防控指南,精准实施各项应对新冠肺炎院内感染的防控措施,可以预防医护人员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杜绝医患交叉感染的风险。为非传染病医院收治新冠肺炎的院内感染控制提供相关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COVID-19 院内感染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SARS到COVID-19:进化与启示 被引量:11
13
作者 韩鹏宇 郑慧芳 +1 位作者 毕秀欣 孙殿兴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03-409,共7页
继SARS疫情后,2019-2020年我国又一次发生了由冠状病毒引发的传染病暴发疫情。两次疫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有诸多相似之处。本文从SARS疫情入手,回顾SARS病毒的发现过程,系统分析了有关SARS病毒宿主来源的相关研究,对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继SARS疫情后,2019-2020年我国又一次发生了由冠状病毒引发的传染病暴发疫情。两次疫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有诸多相似之处。本文从SARS疫情入手,回顾SARS病毒的发现过程,系统分析了有关SARS病毒宿主来源的相关研究,对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最新科研进展和疫情特点,为医务人员科学做好疫情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4
作者 周娟 李丹 龙云铸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8-292,共5页
自2019年12月底,湖北武汉暴发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疫情,截至2020年2月20日全国发现感染病例累计7万余例,2019-nCoV传播速度快,影响大。为尽快了解2019-nCoV感染的发生、发展进程,本文对2019-nCoV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进一步了解... 自2019年12月底,湖北武汉暴发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疫情,截至2020年2月20日全国发现感染病例累计7万余例,2019-nCoV传播速度快,影响大。为尽快了解2019-nCoV感染的发生、发展进程,本文对2019-nCoV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进一步了解其致病机制,科学、合理的采取诊疗措施,积极预防和控制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19-nCoV COVID-19 SARS-CoV-2 冠状病毒S蛋白 ACE2 抗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8500例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勤颖 向丽 +5 位作者 黄山 刘丽 林贵州 赵强 聂杰 宋晓钰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6期1044-1047,共4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感染情况和所用试剂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检测情况。方法对五类人员(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每天发热门诊就诊的发热患者、湖北省武汉市等重点疫... 目的了解贵州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感染情况和所用试剂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检测情况。方法对五类人员(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每天发热门诊就诊的发热患者、湖北省武汉市等重点疫区返黔的居家隔离和集中隔离人员、每天由湖北省武汉市等重点疫区新的来黔返黔人员)进行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所用试剂为A和B两组,涉及样本类型有痰液、鼻拭子、咽拭子、血浆和血清。结果自2020年2月6日至2020年2月19日,完成了8500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样本检测,共检测出8例阳性标本(7例为咽拭子、1例为咽拭子及痰液标本),试剂B出现未检测出ORF 1ab基因的情况,且不管是检测N或ORF 1ab基因,试剂A的CV均较小。从扩增曲线来看,试剂A的扩增曲线较试剂B典型。在痰液和咽拭子中,ORF 1ab和N基因均呈现明显的扩增曲线,但痰液中这两个靶基因的CT值均低于咽拭子。结论通过核酸检测能及早发现2019-nCoV的感染者;部分厂家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批内重复性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核酸检测 咽拭子 痰液 试剂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性肺炎现代中医诊疗建议方案与探讨 被引量:108
16
作者 王金榜 梁保丽 孙树椿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35-46,共12页
自2019年12月以来,以我国湖北武汉地区为中心,以人群集散辐射传播为特点,全国各地病例陆续出现增加。疫情发源地罹患患者早期以身热不扬、干咳气促、身楚乏力为主要症状,以脉濡缓、舌苔厚腻、胸部X线检查显示炎性反应性改变为特征的新... 自2019年12月以来,以我国湖北武汉地区为中心,以人群集散辐射传播为特点,全国各地病例陆续出现增加。疫情发源地罹患患者早期以身热不扬、干咳气促、身楚乏力为主要症状,以脉濡缓、舌苔厚腻、胸部X线检查显示炎性反应性改变为特征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性肺炎为主的新型传染病。疫情传入地的患者早期症状由于地域的不同,有所差异。各地传统中医、现代医学先后集体或个人出台了相关诊疗方法和建议方案。作为现代中医,按照习近平主席:“遵循中医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和“中西并重”的指示精神。为规范这一新型传染病“瘟疫”的认知和诊疗,综合相关资料,根据疫情演变规律,结合个人经验与体会,特此探讨COVID-19感染性肺炎的诊疗建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湿浊瘟疫 诊断与辨证 治疗 解表化湿 宣畅气机 清热解毒 开窍醒神 醒脾化湿 新加升降散 宣白承气汤 凉开三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谭玉靓 唐标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41-50,共10页
运用生物信息学,预测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2(SARS-CoV-2/2019-nCoV)的基本理化性质、结构、功能和抗原表位等,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防治提供思路。应用ExPASy分析S蛋白的消光系数、不稳定系数和半衰期等理化性质;利用Si... 运用生物信息学,预测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2(SARS-CoV-2/2019-nCoV)的基本理化性质、结构、功能和抗原表位等,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防治提供思路。应用ExPASy分析S蛋白的消光系数、不稳定系数和半衰期等理化性质;利用SignaIP v5.0分析S蛋白的信号肽;应用TMHMM分析S蛋白的跨膜区;利用NetPhos3.1在线工具预测S蛋白的磷酸化位点;应用Pfam预测S蛋白的结构域;应用PSIPRED分析S蛋白的二级结构特征;利用SWISS-MODEL构建S蛋白的三级结构;利用BLAST分析SARS-CoV-2的S蛋白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利用MEGA软件分析2019-nCoV的S蛋白与其他物种的进化关系。S蛋白由1273个氨基酸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41178.47,等电点为6.24,含有一个跨膜区,是低亲水性分泌蛋白;S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为纤突蛋白,其二级结构中以无规则卷曲和螺旋结构为主,三级结构中纤突糖蛋白和ACE2复合体具有重要的意义;2019-nCoV与蝙蝠冠状病毒和SARS-CoV同源;S蛋白存在多个潜在的线性T细胞和B细胞表位,1202~1210位氨基酸区域的抗原性和应答频率最高。生物信息学技术有利于了解S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功能和潜在的线性T细胞表位等,可为新型冠状肺炎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S蛋白 生物信息学 新型冠状病毒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gM、IgG抗体双阴性2019冠状病毒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孟宪泽 辛志俊 +6 位作者 孙擎 林慧艳 于海涛 刘涛 楚立云 吕坤聚 李露嘉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860-864,共5页
目的分析IgM、IgG抗体双阴性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初步探讨IgM、IgG双阴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3日前出院或死亡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双抗阴性(双阴组)和双抗阳性患者(双... 目的分析IgM、IgG抗体双阴性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初步探讨IgM、IgG双阴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3日前出院或死亡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双抗阴性(双阴组)和双抗阳性患者(双阳组)的临床特征差异。结果双阴组共计纳入77例,男34例,女43例,平均年龄(62.34±19.69)岁;随机选取双阳组100例,男39例,女61例,平均年龄(59.72±15.48)岁。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阴组无明显主诉症状者多于双阳组[35.06%(27/77) vs 11.00%(11/100),P=0.000],胸部CT无炎症表现者明显多于双阳组[18.18%(14/77) vs 1.00%(1/100),P=0.000];双阴组重危症比例为16.88%(13/77),双阳组为15.00%(15/100),两组临床分型无统计学差异(P=0.447);双阴组死亡率为3.90%(3/77),双阳组为3.00%(3/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6)。双阴组从出现症状到行抗体检查的时间明显短于双阳组[(25.89±12.70) d vs (35.53±10.59) d,P=0.000]。两组间其他临床特征及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检验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抗阴性患者可能出现了免疫逃逸现象,因此临床症状及胸部影像学表现相对轻微,但抗体表达与否与COVID-19严重程度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2019冠状病毒病 抗体 IGM IG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新药的研发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奇 夏帅 姜世勃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41-245,共5页
2019年底,湖北武汉暴发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COVID-19),并快速在全国蔓延,且在多个国家发现病例。其感染病例和死亡病例在短时间内快速超过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给中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中国科研人员在短时间内,快速... 2019年底,湖北武汉暴发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COVID-19),并快速在全国蔓延,且在多个国家发现病例。其感染病例和死亡病例在短时间内快速超过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给中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中国科研人员在短时间内,快速锁定病原体为2019-nCoV(或hCoV-19或SARS-CoV-2),并且在不同层面开展了相关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工作。本文介绍了抗2019-nCoV新药研发的现状。同时,鉴于突发病原体的药物研发过程相对迟缓,我们建议对于潜在流行可能性的病原体,其药物研发要具有前瞻性,国家层面要推进广谱药物的研发和临床试验,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 hCoV-19 SARS-CoV-2 药物研发 广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热炎宁合剂抗COVID-19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梅 唐志书 +6 位作者 刘妍如 宋忠兴 周瑞 许洪波 于金高 赵梦利 周建平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4期484-491,共8页
目的:探讨热炎宁合剂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可行性,并对其中具有抗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或SARS-CoV-2)作用的活性成分进行虚拟筛选。方法:首先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B)、类药性原则(DL),对热炎宁合剂成... 目的:探讨热炎宁合剂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可行性,并对其中具有抗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或SARS-CoV-2)作用的活性成分进行虚拟筛选。方法:首先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B)、类药性原则(DL),对热炎宁合剂成分进行初步筛选,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通过靶点的相互作用、生物信息学注释对热炎宁合剂参与的代谢通路进行分析,预测其干预COVID-19的可能性。然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对2019-nCoV 3CL水解酶有抑制作用的活性成分。结果:基于成分筛选原则和方法,热炎宁合剂中有29个成分与35个冠状病毒肺炎及急性呼吸症状的靶点互作。关联网络分析结果显示,热炎宁合剂中的活性成分可通过作用于CD40配体(CD40LG)、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干扰素γ(IFNG)、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15个重要靶点,参与调控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和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半枝莲和虎杖是作用的主要中药。分子对接结果将芹菜素、白杨素甲醚和儿茶素等7个化合物作为潜在的抗2019-nCoV成分。结论:热炎宁合剂可能通过抗炎、抗病毒复制等过程发挥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热炎宁合剂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