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DM2的异常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以及对CD4^(+)T和CD8^(+)T细胞免疫浸润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常攀 魏娜 陈洁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543-552,共10页
目的 探讨鼠双微体同源基因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在胃癌中的表达,以及MDM2的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以及CD4^(+)T和CD8^(+)T细胞免疫浸润的影响。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提取胃癌... 目的 探讨鼠双微体同源基因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在胃癌中的表达,以及MDM2的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以及CD4^(+)T和CD8^(+)T细胞免疫浸润的影响。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提取胃癌芯片数据集GSE62254,统计分析MDM2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通过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数据库分析MDM2表达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基于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ingle-sample gene-set enrichment analysis,ssGSEA)探讨GSE62254中23种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临床样本组织中MDM2和CD4^(+)T和CD8^(+)T细胞的表达。细胞实验,分为sh组(shRNA-MDM2下调MDM2表达)和sh-NC组(shRNA-MDM2-NC无下调MDM2表达的作用),si组(siRNA-MDM2降低MDM2表达)和si-NC组(siRNA-MDM2-NC无降低MDM2表达的作用),pc组(pcDNA3.1-MDM2过表达MDM2)和pc-NC组(pcDNA3.1-MDM2-NC无过表达MDM2的作用),mimic组(MDM2 mimic上调MDM2表达)和mimic-NC组(MDM2-NC无上调MDM2表达的作用)。动物实验,分为si组(下调MDM2表达)、si-NC组(无下调MDM2表达),mimic组(升高MDM2表达)、mimic-NC组(无升高MDM2表达),每组各5只小鼠。5-乙炔基-2′-脱氧尿苷(5-ethynyl-2′-deoxyuridine,EdU)以及Transwell小室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性能。动物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体内生长与转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和小鼠瘤体组织中MDM2、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同时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 8,CCK-8)检测小鼠脾组织单细胞悬液中CD8^(+)T细胞的体外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结果 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MDM2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MDM2高表达患者相比,MDM2低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生存曲线明显升高(P<0.05);与MDM2高表达组相比,MDM2低表达组中CD4^(+)T、CD8^(+)T细胞的浸润明显升高(P<0.05);临床样本的免疫组织化学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DM2的表达与CD4^(+)T、CD8^(+)T细胞的浸润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si-NC组相比,si组PAMC-82细胞中EDU阳性细胞比例、细胞侵袭和迁移数量以及细胞中MDM2、PCNA以及Vimentin的表达明显下降,E-cadherin的表达明显升高(P均<0.05);与mimic-NC组相比,mimic组PAMC-82细胞中EDU阳性细胞比例、细胞侵袭和迁移数量以及细胞中MDM2、PCNA以及Vimentin的表达明显升高,E-cadherin表达明显下降(P均<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si-NC组相比,si组小鼠瘤体组织的质量、病灶转移比例、瘤体组织中MDM2、PCNA和Vimentin的表达明显下降,瘤体组织中E-cadherin表达、CD4^(+)T免疫组织化学评分、CD8^(+)T免疫组织化学评分明显升高(P均<0.05);与mimic-NC组相比,mimic组小鼠瘤体组织的质量、病灶转移比例、瘤体组织中MDM2、PCNA和Vimentin的表达明显升高,瘤体组织中E-cadherin表达、CD4^(+)T免疫组织化学评分、CD8^(+)T免疫组织化学评分明显下降(P均<0.05)。小鼠脾组织中CD8^(+)T细胞对各组PAMC-82细胞的体外杀伤实验结果显示,si组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与mimic-NC组相比,mimic组细胞的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结果显示,与si-NC组相比,si组细胞上清液中γ干扰素(interferon gamma,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的含量明显升高(P均<0.05),与mimic-NC组细胞相比,mimic组细胞中IFN-γ及TNF-α的含量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 在胃癌中,MDM2的表达升高,高表达的MDM2能明显促进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增强肿瘤细胞抵抗CD4^(+)T、CD8^(+)T细胞的杀伤能力,促进胃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双微体同源基因2 胃癌 增殖 侵袭 迁移 免疫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组织中IRF4、MDM2、C-myc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江汝伟 黄思宇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005-1009,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小鼠双微体基因2(MDM2)、核转录因子C-myc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安徽省颍上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5例ESCC患者癌组织标本为研究组,并收集同期30...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小鼠双微体基因2(MDM2)、核转录因子C-myc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安徽省颍上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5例ESCC患者癌组织标本为研究组,并收集同期30例食道良性病变患者食道组织标本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IRF4、MDM2、C-myc表达情况,比较不同组织间IRF4、MDM2、C-myc表达差异。并收集ESCC患者临床肿瘤特征资料,分析各指标表达与肿瘤特征的关系,比较不同IRF4、MDM2、C-myc表达水平患者的术后生存差异,分析影响ES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ESCC癌组织IRF4、MDM2、C-myc阳性表达率高于良性病变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F4阳性表达与侵犯外膜有无、TNM分期有关(P<0.05);MDM2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有无、TNM分期有关(P<0.05);C-myc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侵犯外膜有无、TNM分期有关(P<0.05)。IRF4、MDM2、C-myc阳性表达患者总生存率为47.62%(10/21)、50.00%(17/34)、58.14%(25/43),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的79.55%(35/44)、90.32%(28/31)、90.91%(20/22)(Log rankχ2=10.100、13.700、7.526,P<0.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Ⅲ+Ⅳ期)、IRF4、MDM2、C-myc阳性为影响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RF4、MDM2、C-myc在ESCC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干扰素调节因子4 小鼠双微体基因2 核转录因子C-myc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lecular docking of DS-3032B,a mouse double minute 2 enzyme antagonist with potential for oncology treatment development
3
作者 Vítor Hugo Sales da Mota Fabrício Freire de Melo +2 位作者 Breno Bittencourt de Brito Filipe Antônio França da Silva Kádima Nayara Teixeira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22年第6期496-504,共9页
BACKGROUND It is known that p53 suppression is an important marker of poor prognosis of cancers,especially in solid tumors of the breast,lung,stomach,and esophagus;liposarcomas,glioblastomas,and leukemias.Because p53 ... BACKGROUND It is known that p53 suppression is an important marker of poor prognosis of cancers,especially in solid tumors of the breast,lung,stomach,and esophagus;liposarcomas,glioblastomas,and leukemias.Because p53 has mouse double minute 2(MDM2)as its primary negative regulator,this molecular docking study seeks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hypotheses:I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S-3032B and MDM2 stable enough for this drug to be considered as a promising neoplastic inhibitor?AIM To analyze,in silico,the chemical bonds between the antagonist DS-3032B and its binding site in MDM2.METHODS For molecular docking simulations,the file containing structures of MDM2(receptor)and the drug DS-3032B(ligand)were selected.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MDM2 was obtained from Protein Data Bank,and the one for DS-3032B was obtained from PubChem database.The location and dimensions of the Grid box was determined using AutoDock Tools software.In this case,the dimensions of the Grid encompassed the entire receptor.The ligand DS-3032B interacts with the MDM2 receptor in a physiological environment with pH 7.4;thus,to simulate more reliably,its interaction was made with the calculation for the prediction of its protonation state using the MarvinSketch®software.Both ligands,with and without the protonation,were prepared for molecular docking using the AutoDock Tools software.This software detects the torsion points of the drug and calculates the angle of the torsions.Molecular docking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using the tools of the AutoDock platform connected to the Vina software.The analyses of the amino acid residues involved i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receptor and the ligand as well as the twists of the ligand,atoms involved in the interactions,and type,strength,and length of the interactions were performed using the PyMol software(pymol.org/2)and Discovery Studio from BIOVIA®.RESULTS The global alignment indicated crystal structure 5SWK was more suitable for docking simulations by presenting the p53 binding site.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5SWK for MDM2 was selected from Protein Data Bank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DS-3032B was selected from PubChem(Compound CID:73297272;Milademetan).After molecular docking simulations,the most stable conformer was selected for both protonated and non-protonated DS-3032B.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DM2 and DS-3032B occurs with high affinity;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the affinity energies between the MDM2/pronated DS-3032B(-9.9 kcal/mol)and MDM2/non-protonated DS-3032B conformers(-10.0 kcal/mol).Sixteen amino acid residues of MDM2 are involved in chemical bonds with the protonated DS-3032B;these 16 residues of MDM2 belong to the p53 biding site region and provide high affinity to interaction and stability to drugprotein complex.CONCLUSION Molecular docking indicated that DS-3032B antagonist binds to the same region of the p53 binding site in the MDM2 with high affinity and stability,and this suggests therapeutic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3032B Mouse double minute 2 antagonist Molecular docking Tumor suppressor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M2在消化系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现亮 高善玲 赵磊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2877-2882,共6页
MDM2为小鼠双微体基因,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癌基因,对细胞生长有调节作用.其生物学作用是增强细胞的生存活力,使细胞生存期延长,促进细胞增生及肿瘤的生长.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MDM2参与了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且该基因与恶性肿瘤的浸润、... MDM2为小鼠双微体基因,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癌基因,对细胞生长有调节作用.其生物学作用是增强细胞的生存活力,使细胞生存期延长,促进细胞增生及肿瘤的生长.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MDM2参与了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且该基因与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和不良预后有关,尤其与食管癌、胃癌、结肠癌和肝癌等消化系肿瘤关系密切.因此,研究MDM2与消化系肿瘤的关系在肿瘤防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就MDM2在消化系肿瘤发生发展及其转移过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m2 消化系肿瘤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细胞中MDM2基因的扩增与表达及其与p53的表达、EB病毒潜伏感染、细胞增生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罗均利 肖健云 +3 位作者 田勇泉 赵素萍 刘季威 陶正德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70-174,共5页
目的:明确鼻咽癌(NPC)细胞中小鼠双微粒体基因(MDM2)的扩增与表达情况及其作用。方法:应用斑点杂交、半定量逆转录一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分别对NPC、慢性鼻咽炎症粘膜CINE)进行MDM2基因扩增与表达的检测;运用... 目的:明确鼻咽癌(NPC)细胞中小鼠双微粒体基因(MDM2)的扩增与表达情况及其作用。方法:应用斑点杂交、半定量逆转录一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分别对NPC、慢性鼻咽炎症粘膜CINE)进行MDM2基因扩增与表达的检测;运用免疫组化、PCR分别对NPC、CINE中p53表达、PCNA和Ki67指数、EB病毒DNA进行检测;同时分析MDMZ的过表达与p53表达、PCNA和Ki67指数、EB病毒潜伏感染、NPC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3.1%的NPC有MDM2基因的扩增,30.8%有MDM2mRNA高表达,30.4%有MDM2蛋白的过表达;MDM2的过表达与p53表达(p<0.05)、NPC颈淋巴结转移相关(p<O.05),而与EBV潜伏感染,PCNA和Ki67指数、NPC的T分期、NPC病人的年龄、性别、EBVCA-IgA滴度无关。结论:MDM2基因在NPC组织中的主要活化方式是过表达而不是扩增;MDM2基因可能通过与p53相互作用而NPC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m2基因扩增 P53 鼻咽癌 EB病毒 细胞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对HepG2细胞Mdm2和Mdm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丁浩 张吉翔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人剪切修复基因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eroderma pigmentosum D,XPD)对肝癌细胞鼠双微体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和鼠双微体4(murine double minute 4,Mdm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EGFP-N2/XPD和空载... 目的:探讨人剪切修复基因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eroderma pigmentosum D,XPD)对肝癌细胞鼠双微体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和鼠双微体4(murine double minute 4,Mdm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EGFP-N2/XPD和空载质粒pEGFP-N2转染进入人肝癌细胞株HepG2,实验分为3组:(1)空白对照组;(2)pEGFP-N2组;(3)pEGFP-N2/XPD组。用MTT法观察细胞的增殖活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XPD、Mdm2、Mdm4和P53表达量的变化。结果:MTT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GFP-N2/XPD的转染抑制了肝癌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GFP-N2/XPD的转染引起了G1期细胞增加,S期减少,凋亡率增加。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重组质粒pEGFP-N2/XPD的转染使得XPD表达增高,同时使得Mdm2和Mdm4表达降低,P53表达增高。结论:XPD能下调肝癌细胞中Mdm2和Mdm4的表达,上调P53表达,并能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 HEPG2细胞 鼠双微体2 鼠双微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MDM2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田秀娟 于梦潇 +3 位作者 秦瑞 曹璐 冷维春 刘俊宝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2-905,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人的小鼠双微粒体(MDM2)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及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阐明其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其中正常卵巢组织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2... 目的:探讨人的小鼠双微粒体(MDM2)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及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阐明其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其中正常卵巢组织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20例和卵巢上皮性癌组织5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DM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DM2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P<0.05),MDM2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随手术病理分期的升高而增高,但在不同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M2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促进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其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预示着该肿瘤侵袭性高、预后差、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性癌 小鼠双微粒体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胆脂瘤上皮过度增殖与MDM2的相关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汪欣 祝威 +2 位作者 王苹 周志华 郭晓峰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43-644,共2页
目的探讨MDM2(murinedoubleminute)在中耳胆脂瘤上皮增殖机制中的作用,了解胆脂瘤的过度增殖性和生长方式。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2例中耳胆脂瘤组和10例正常对照组中MDM2的表达。结果MDM2分布于胆脂瘤上皮全层,但在基底层细胞... 目的探讨MDM2(murinedoubleminute)在中耳胆脂瘤上皮增殖机制中的作用,了解胆脂瘤的过度增殖性和生长方式。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2例中耳胆脂瘤组和10例正常对照组中MDM2的表达。结果MDM2分布于胆脂瘤上皮全层,但在基底层细胞表达最弱,棘细胞层、颗粒层和角质层依次递增,染色最强的部位是颗粒层和角质层,而正常对照组未见MDM2分布。结论p53/MDM2反馈环异常可能是胆脂瘤上皮异常增殖和凋亡的原因之一。在胆脂瘤基底层细胞表达少量的MDM2可能是维持胆脂瘤不同于恶性肿瘤组织的无限增殖和浸润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脂瘤 中耳 免疫组织化学 中耳胆脂瘤上皮 mdm2 过度增殖 正常对照组 double 恶性肿瘤组织 细胞表达 异常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m2和pAkt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吴穷 李玉梅 +5 位作者 汪蕊 谈燚 侯鑫 杨燕 赵福友 汪子书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797-799,802,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鼠双微体基因2(Mdm2)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测定70例HCC样本和40例癌旁组织样本中Mdm2和pAkt的表达,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鼠双微体基因2(Mdm2)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测定70例HCC样本和40例癌旁组织样本中Mdm2和pAkt的表达,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Mdm2在HCC中阳性率为34.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其表达在肿瘤>5 cm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HCC样本中显著增高(P<0.05)。pAkt在HCC中表达率为37.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其表达在肿瘤大小、病理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m2与pAkt表达在HCC组织中呈正相关关系(r's=0.441,P<0.01)。结论:Mdm2和pAkt与HCC进展有关,有可能作为评价HCC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鼠双微体基因2 丝氨酸 苏氨酸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BACH1调节miR-140-5p/MDM2轴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凋亡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荟敏 许旋旋 +2 位作者 王远丽 熊涛 唐元艳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70-1175,共6页
目的探讨CircBACH1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增殖、凋亡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对miR-140-5p/MDM2轴的调节机制。方法收集MM组和正常对照组骨髓浆细胞,将人MM细胞系U266细胞分为未转染(Control)组、si-NC组、si1-CircBACH1组、s... 目的探讨CircBACH1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增殖、凋亡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对miR-140-5p/MDM2轴的调节机制。方法收集MM组和正常对照组骨髓浆细胞,将人MM细胞系U266细胞分为未转染(Control)组、si-NC组、si1-CircBACH1组、si2-CircBACH1组、si-CircBACH1+anti-miR-NC组、si-CircBACH1+anti-miR-140-5p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CircBACH1、miR-140-5p、鼠双微体2(MDM2)mRNA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对硼替佐米的敏感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细胞淋巴因子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裂解的胱天蛋白酶(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CircBACH1、miR-140-5p、MDM2三者的靶向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M组的骨髓浆细胞及U266细胞中CircBACH1、MDM2 m RNA表达升高,miR-140-5p表达降低(P<0.05);与Control组和si-NC组相比,siCircBACH1组细胞中CircBACH1、MDM2的mRNA表达、细胞增殖活性、Bcl-2蛋白表达均降低,miR-140-5p的表达、细胞凋亡率、化疗敏感性及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均升高(P<0.05);而回补实验中,si-CircBACH1对MM细胞的影响被anti-miR-140-5p逆转,且MDM2的表达也升高(P<0.05)。双萤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验证了CircBACH1、MDM2均与miR-140-5p存在靶向关系。结论敲低CircBACH1能够上调miR-140-5p表达,下调MDM2的表达,抑制MM细胞的增殖,促进MM细胞凋亡,提高化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CircBACH1 miR-140-5p mdm2 化疗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M2启动子309位点多态性与稽留流产关系的研究
11
作者 吴玉英 陈昌益 +1 位作者 黄立冬 杨柳 《广西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393-395,共3页
目的探讨鼠双微体基因2(MDM2)启动子30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稽留流产的关系。方法对40例稽留流产妇女(研究组)的绒毛标本进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与40例健康早期妊娠妇女(对照组)的绒毛标本进行PCR-R... 目的探讨鼠双微体基因2(MDM2)启动子30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稽留流产的关系。方法对40例稽留流产妇女(研究组)的绒毛标本进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与40例健康早期妊娠妇女(对照组)的绒毛标本进行PCR-RFLP对照。结果根据显性基因模型计算,研究组T/T型占27.5%(11/40),T/G型+G/G型占72.5%(29/40),对照组分别为35.0%(14/40)、65.0%(26/40),两组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隐性基因模型计算,研究组G/G型占32.5%(13/40),T/T型+T/G型占67.5%(27/40),对照组分别为12.5%(5/40)、87.5%(35/40),两组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M2 SNP309 G/G基因型与稽留流产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其确切的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稽留流产 妊娠 鼠双微体基因2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MO-1、MDM2和P53对5-Fu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
12
作者 卢星榕 沈松菲 池畔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0-245,共6页
目的:探讨SUMO-1、MDM2和P53对化疗药5-Fu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5-Fu诱导HepG2细胞产生凋亡,以质粒pCMV-HDM1B(pMDM2)和pcDNA3-His6-SUMO-1(pSUMO-1)转染细胞,应用Westernblot检测经药物诱导及转染前后细胞中内源性P53蛋白的... 目的:探讨SUMO-1、MDM2和P53对化疗药5-Fu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5-Fu诱导HepG2细胞产生凋亡,以质粒pCMV-HDM1B(pMDM2)和pcDNA3-His6-SUMO-1(pSUMO-1)转染细胞,应用Westernblot检测经药物诱导及转染前后细胞中内源性P53蛋白的表达强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比例变化.结果:HepG2细胞内源性P53蛋白表达强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于1×10-3mol/L浓度处最强(90.15%±4.22%vs11.27%±1.18%,P<0.05).随5-Fu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于1×10-2mol/L浓度处凋亡率最高(33.61%±3.15%vs3.22%±0.60%,P<0.05).转染pMDM2的细胞具有明显的抗凋亡特性,与同浓度未转染细胞相比,P53蛋白表达强度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下降(51.80%±0.78%vs90.15%±4.22%;20.45%±2.23%vs33.61%±3.15%,均P<0.05).共转染pSUMO-1的细胞其浓度-蛋白表达强度-凋亡率曲线又接近未转染细胞,与单纯转染pMDM2细胞相比,P53蛋白表达强度和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85%±2.43%vs51.80%±0.78%,29.83%±0.53%vs20.45%±2.23%,均P<0.05).只转染pSUMO-1细胞的P53蛋白表达和凋亡率与未转染细胞相似,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UMO-1通过抑制MDM2对P53在胞质的降解及增强P53在细胞核内的表达,可促进化疗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在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中具有显著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泛素样修饰体-1 P53 鼠双微粒体基因2 化疗 HepG2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m2转录产物对p53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阚清鹏 王欣宇 +3 位作者 栾厦 田国梅 姜廷军 赵长久 《医学综述》 2017年第11期2090-2093,共4页
在肿瘤生物学中,p53是最重要的蛋白质之一,这种蛋白又称"基因守护者",作为一种细胞内应激反应的基础,在抑制肿瘤中有重要的作用。鼠双微体2(Mdm2)是一种肿瘤蛋白,有抑制p53肿瘤抑制因子介导的转录激活的作用,而且在肿瘤细胞... 在肿瘤生物学中,p53是最重要的蛋白质之一,这种蛋白又称"基因守护者",作为一种细胞内应激反应的基础,在抑制肿瘤中有重要的作用。鼠双微体2(Mdm2)是一种肿瘤蛋白,有抑制p53肿瘤抑制因子介导的转录激活的作用,而且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除全长Mdm2(mdm2-fl)高表达外,Mdm2其他转录产物,如Mdm2-a、Mdm2-b、Mdm2-c,在肿瘤细胞中也存在高表达。肿瘤的发生及发展与Mdm2和p53之间相互作用有关,在Mdm2与p53研究成为热点的同时,Mdm2其他转录产物对p53影响也是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双微体2 P53 转录 转录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M2、MDMX以及p53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田丽 马建华 +1 位作者 郭加友 马建新 《医学综述》 2017年第7期1338-1341,1345,共5页
肿瘤抑制基因p53在抑制肿瘤生成中起重要作用。作为p53的主要负性调节因子,鼠双微体(MDM)2能够泛素化降解p53蛋白并降低其活性,而p53则与MDM2的P2启动子序列结合,抑制其转录活性,降低其表达,两者相互作用形成负反馈环。MDMX,又称MDM4,... 肿瘤抑制基因p53在抑制肿瘤生成中起重要作用。作为p53的主要负性调节因子,鼠双微体(MDM)2能够泛素化降解p53蛋白并降低其活性,而p53则与MDM2的P2启动子序列结合,抑制其转录活性,降低其表达,两者相互作用形成负反馈环。MDMX,又称MDM4,其能够抑制p53的转录激活,调节MDM2的E3连接酶活性,且MDM2与MDMX均具有p53非依赖性致瘤作用。因此探究p53-MDM2、MDMX的相互作用及具体的作用机制可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P53 鼠双微体2 鼠双微体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M2/p53通路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羊暑艳 万沁 《医学综述》 2011年第22期3379-3381,共3页
鼠双微基因2(MDM2)是一原癌基因,因mRNA的不同剪切可形成多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异体,如p57、p64、p85、p90等。在正常细胞中,MDM2和野生型p53有着精细的平衡,其相互调节形成负反馈回路:p53诱导MDM2表达,MDM2与p53结合形成p53-MDM2复... 鼠双微基因2(MDM2)是一原癌基因,因mRNA的不同剪切可形成多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异体,如p57、p64、p85、p90等。在正常细胞中,MDM2和野生型p53有着精细的平衡,其相互调节形成负反馈回路:p53诱导MDM2表达,MDM2与p53结合形成p53-MDM2复合物,使p53泛素化而被蛋白酶降解。MDM2-p53反馈体系与其他信号转导途径一起形成调控网络,参与细胞生长抑制、凋亡、细胞周期调控等各种生物进程。现对MDM2/p53途径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双微基因2 P53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X-1通过调控MDM2/SMAD3通路对TGF-β1诱导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崴崴 刘待见 +2 位作者 张晓萍 冯青青 刘颖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2期2113-2118,共6页
目的探讨造血细胞特异性蛋白1相关蛋白X-1(HAX-1)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无处理)、TGF-β1组(用5μg·L^(-1)的TGF-β1诱导48 h)、NC si组(用阴性对照siRNA... 目的探讨造血细胞特异性蛋白1相关蛋白X-1(HAX-1)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无处理)、TGF-β1组(用5μg·L^(-1)的TGF-β1诱导48 h)、NC si组(用阴性对照siRNA转染细胞,再用5μg·L^(-1)的TGF-β1诱导48 h)、HAX-1 si组(用HAX-1 siRNA转染细胞,再用5μg·L^(-1)的TGF-β1诱导48 h)、HAX-1 si+pcDNA3.1组(用HAX-1 siRNA转染细胞,再用pcDNA3.1空质粒转染细胞,再用5μg·L^(-1)的TGF-β1诱导48 h)、HAX-1 si+MDM2组(用HAX-1 siRNA转染细胞,再用MDM2过表达质粒pcDNA3.1-MDM2转染细胞,再用5μg·L^(-1)的TGF-β1诱导48 h)、HAX-1 si+MDM2+DMSO组(用HAX-1 siRNA转染细胞,再用MDM2过表达质粒pcDNA3.1-MDM2转染细胞,向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溶剂DMSO处理细胞30 min,再用5μg·L^(-1)的TGF-β1诱导48 h)、HAX-1 si+MDM2+SIS3组(用HAX-1 siRNA转染细胞,再用MDM2过表达质粒pcDNA3.1-MDM2转染细胞,用终浓度为1μmol·L^(-1)溶于DMSO的SIS3处理细胞30 min,再用5μg·L^(-1)的TGF-β1诱导48 h)。相应处理结束后,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检测HAX-1、鼠双微体基因2(MDM2)、SMAD3、p-SMAD3、E-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型胶原α1链(COL1A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GF-β1诱导细胞后,细胞由鹅卵石形或多角形转变为梭形、纺锤形,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P<0.05),HAX-1、α-SMA和COL1A1蛋白表达升高(P<0.05)。干扰HAX-1可提高E-cadherin蛋白表达(P<0.05),抑制MDM2、p-SMAD3、α-SMA和COL1A1蛋白表达(P<0.05),并且细胞形态又转变为鹅卵石形或多角形。MDM2过表达抵消HAX-1干扰对p-SMAD3、E-cadherin、α-SMA和COL1A1蛋白表达的影响(P<0.05)。SMAD3抑制剂SIS3处理后细胞形态又转变为鹅卵石形或多角形,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0.05),α-SMA和COL1A1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HAX-1在TGF-β1诱导的A549细胞中高表达,HAX-1敲低可通过MDM2/SMAD3通路抑制TGF-β1诱导的肺泡细胞纤维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造血细胞特异性蛋白1相关蛋白X-1 转化生长因子β1 鼠双微体基因2 SMA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05-3p靶向MDM2调控乳腺癌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少丞 季晓春 +2 位作者 滕伟峰 张佳男 毛琦淇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15期1614-1618,1623,I0004,共7页
目的分析miR205-3p通过靶向鼠双微体2基因(MDM2)调控乳腺癌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探讨乳腺癌临床治疗可行的分子靶点。方法采用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皮下移植瘤组织为试验样本,通过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移植瘤组织中是否有人源性肿... 目的分析miR205-3p通过靶向鼠双微体2基因(MDM2)调控乳腺癌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探讨乳腺癌临床治疗可行的分子靶点。方法采用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皮下移植瘤组织为试验样本,通过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移植瘤组织中是否有人源性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存在,利用血管内皮细胞纯化技术得到移植瘤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即乳腺癌血管内皮细胞)。采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内皮细胞成管实验及吞噬实验,验证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检测乳腺癌血管内皮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miR205-3p的表达是否有差异,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得到miR205-3p的靶基因。通过改变miR205-3p的表达,研究靶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采用体外增殖实验及体内成瘤实验观察miR205-3p对乳腺癌血管内皮细胞及乳腺癌移植瘤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乳腺癌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内皮细胞功能。相比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miR205-3p在乳腺癌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降低(P<0.05)。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miR205-3p的靶基因为MDM2,提高miR205-3p的表达水平后可降低MDM2蛋白的表达(P<0.05),并在体内及体外水平都可影响乳腺癌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结论miR205-3p的表达水平升高可有效降低MDM2的表达,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这为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及靶向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05-3p 乳腺癌血管内皮细胞 CD105 鼠双微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砷酸钠所致L-02人肝细胞损伤与p14ARF表达下调及MDM2、 p53表达增加有关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甜 赵哲仪 +2 位作者 穆银贵 谢婷婷 罗昭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07-512,共6页
目的研究亚砷酸钠(NaAsO2)致L-02人肝细胞损伤过程中p14可变读框(p14ARF)、鼠双微基因2(MDM2)和p53的表达变化。方法用(0、5、10、15、20、25)μmol/L NaAsO2分别处理L-02细胞48 h,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异... 目的研究亚砷酸钠(NaAsO2)致L-02人肝细胞损伤过程中p14可变读框(p14ARF)、鼠双微基因2(MDM2)和p53的表达变化。方法用(0、5、10、15、20、25)μmol/L NaAsO2分别处理L-02细胞48 h,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双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p14ARF、MDM2和p53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NaAsO2浓度增加,染砷组L-02肝细胞增殖活性逐渐降低,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p14ARF mRNA及蛋白水平逐渐降低,MDM2 mRNA及蛋白水平逐渐升高,p53 mRNA水平变化不明显,p53蛋白水平逐渐升高。结论NaAsO2所致L-02肝细胞损伤可能与p14ARF表达下调及p53、MDM2表达的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钠(NaAsO2) L-02肝细胞 p14可变读框(p14ARF) 鼠双微基因2(mdm2)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MEG3调节MDM2通过P53信号通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 被引量:8
19
作者 胡雪钟 童同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386-391,共6页
目的通过调节p53信号通路来评估人类母系表达基因3(MEG3)和鼠双微体2(MDM2)对缺血性脑卒中(CIS)的作用。方法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鉴定异常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及其相关途径。进行细胞中的氧-葡萄糖剥夺/复氧(OG/R)和小鼠中脑... 目的通过调节p53信号通路来评估人类母系表达基因3(MEG3)和鼠双微体2(MDM2)对缺血性脑卒中(CIS)的作用。方法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鉴定异常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及其相关途径。进行细胞中的氧-葡萄糖剥夺/复氧(OG/R)和小鼠中脑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以模拟CIS环境。使用蛋白印迹(WB)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lncRNA表达和mRNA水平。荧光原位杂交(FISH)用于定位LncRNA和mRNA。进行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查细胞增殖和凋亡。结果对在CIS组织中表达较强的MEG3和MDM2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选择了p53通路进行进一步研究。在OGD/R细胞中,MEG3,MDM2和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均被上调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MCAO/R小鼠的MEG3,MDM2和p53途径相关蛋白也被上调(P<0.05)。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定位显示MEG3和MDM2都位于细胞核中。下调MEG3和MDM2可以增强细胞增殖能力并减少凋亡,从而导致MCAO/R脑梗死面积减小。结论MEG3/MDM2/p53信号通路轴可能为CIS患者提供更有效的临床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人类母系表达基因3 鼠双微体2 p5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iR⁃29c⁃3p、MDM2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蕊 张志勇 +1 位作者 张晋霞 任伯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95-599,606,共6页
目的分析微小RNA⁃29c⁃3p(miR⁃29c⁃3p)和鼠双微体2(MDM2)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二者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ACI患者90例为ACI组,并根据出院后3个月改良Rankin... 目的分析微小RNA⁃29c⁃3p(miR⁃29c⁃3p)和鼠双微体2(MDM2)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二者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ACI患者90例为ACI组,并根据出院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亚组55例(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亚组35例(mRS评分>2分);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9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所有受试者临床资料及血清miR⁃29c⁃3p、MDM2水平;Pearson法分析ACI患者血清miR⁃29c⁃3p和MDM2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血清miR⁃29c⁃3p、MDM2水平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CI组饮酒史比例、总胆固醇(T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MDM2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miR⁃29c⁃3p水平降低(χ^(2)/t/P=4.472/0.034、13.357/<0.001、32.246/<0.001、9.948/<0.001、9.435/<0.001、3.254/0.001、9.467/<0.001);与预后良好亚组比较,预后不良亚组血清miR⁃29c⁃3p水平降低,MDM2水平升高(t/P=9.480/<0.001、8.599/<0.001);ACI患者血清miR⁃29c⁃3p与MDM2水平呈负相关(r/P=-0.442/<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清hs⁃CRP高水平、MDM2高水平是AC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563(1.181~2.069)、3.122(1.365~7.139)],血清miR⁃29c⁃3p高水平是其保护因素[OR(95%CI)=0.735(0.569~0.950)];血清miR⁃29c⁃3p、MDM2及二者联合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5、0.831、0.909,二者联合预测价值高于单项检测(Z/P=2.222/0.026、2.063/0.039)。结论ACI患者血清miR⁃29c⁃3p呈低表达,MDM2呈高表达,且预后不良ACI患者二者水平变化更明显,二者联合对ACI患者预后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微小RNA⁃29c⁃3p 鼠双微体2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