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iderations of Area Parameter of the Deflection Basin on the Structural Evaluation of Flexible Pavements 被引量:1
1
作者 Caio Rubens Gonçalves Santos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23年第4期192-198,共7页
By using the concept of modified structural number(SNC)and deflection measurements,a simplified calculation methodology,that permits the structural condition evaluation of an existing pavement,is being proposed.The va... By using the concept of modified structural number(SNC)and deflection measurements,a simplified calculation methodology,that permits the structural condition evaluation of an existing pavement,is being proposed.The values of SNC and the curvature parameters were first determined through simulations using the ELSYM-5 software.Deflection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experimental segments of Brazilian highways.The resilient moduli of each layer were determined from backcalculation using the ELMOD program for a three-layer system.Theoretical correlation models between SNC and the basin deformation parameter were determined and later,calibrated with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al sections.Utilizing the studied models,a good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SNC,area parameter and maximum deflection,enabl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SNC through deflection measurements and assisting in the diagnostic of structural condition of asphalt pav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l evaluation SNC deflection basin FW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w progress and future exploration targets in petroleum geological research of ultra-deep clastic rocks in Kuqa Depression,Tarim Basin,NW China
2
作者 WANG Qinghua YANG Haijun YANG We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5年第1期79-94,共16页
Significant exploration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ultra-deep clastic rocks in the Kuqa Depression,Tarim Basin,over recent years.A new round of comprehensive geological research has formed four new understandings:(1)Es... Significant exploration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ultra-deep clastic rocks in the Kuqa Depression,Tarim Basin,over recent years.A new round of comprehensive geological research has formed four new understandings:(1)Establish structural model consisting of multi-detachment composite,multi-stage structural superposition and multi-layer deformation.Multi-stage structural traps are overlapped vertically,and a series of structural traps are discovered in underlying ultra-deep layers.(2)Five sets of high-quality large-scale source rocks of three types of organic phases are developed in the Triassic and Jurassic systems,and forming a good combination of source-reservoir-cap rocks in ultra-deep layers with three sets of large-scale regional reservoir and cap rocks.(3)The formation of large oil and gas fields is controlled by four factors which are source,reservoir,cap rocks and fault.Based on the spatial configuration relationship of these four factors,a new three-dimensional reservoir formation model for ultra-deep clastic rocks in the Kuqa Depression has been established.(4)The next key exploration fields for ultra-deep clastic rocks in the Kuqa Depression include conventional and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The 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fields include the deep multi-layer oil-gas accumulation zone in Kelasu,tight sandstone gas of Jurassic Ahe Formation in the northern structural zone,multi-target layer lithological oil and gas reservoirs in Zhongqiu–Dina structural zone,lithologic-stratigraphic and buried hill composite reservoirs in south slope and other favorable areas.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fields include deep coal rock gas of Jurassic Kezilenuer and Yangxia formations,Triassic Tariqike Formation and Middle-Lower Jurassic and Upper Triassic continental shale gas.The achievements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enriching the theory of ultra-deep clastic rock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guiding the futur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deploy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im basin Kuqa Depression ultra-deep layers clastic rock multi-layer structural deformation multilayered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new three-dimensional accumulation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WD弯沉盆参数的沥青路面层间接触状态识别方法及耐久性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光伟 马永磊 +3 位作者 张定一 张磊 王鸿烨 程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508-10519,共12页
层间黏结接触状态是决定沥青路面多层复合结构整体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层间状态的改变会显著的影响各结构层的力学响应。应用落锤式弯沉仪(falling weight deflectormeter,FWD)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基于弯沉盆参数的沥青路面层间接触状态识别... 层间黏结接触状态是决定沥青路面多层复合结构整体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层间状态的改变会显著的影响各结构层的力学响应。应用落锤式弯沉仪(falling weight deflectormeter,FWD)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基于弯沉盆参数的沥青路面层间接触状态识别方法。依托京沪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建立路面结构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基-面层间接触状态下各类FWD弯沉盆参数与基层、面层应力的相关性排序,构建综合反映基-面层受力特性的FWD弯沉盆指标DD_(1)/DD_(2)(DD_(1)=D_(0)-D_(20),DD_(2)=D_(20)-D_(60),其中D_(0)、D_(20)和D_(60)分别代表距离荷载中心处0、20、60 cm的弯沉值),回归分析表明:其与基-面层层间摩擦系数具有良好的乘幂关系;进而结合现场芯样的疲劳方程和有限元模拟分析结果,推导出在满足沥青面层使用期寿命的前提下层间摩擦系数的最低要求,在此基础上对既有路面耐久性进行评估,结果与实际吻合。本文方法为后续基于FWD推算层间摩擦系数、评估路面疲劳耐久性提供了新的途径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层间接触状态 有限元模型 弯沉盆参数 疲劳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荷载下道路病害的弯沉盆特性 被引量:3
4
作者 蔡迎春 谢申健 《中外公路》 2024年第3期270-281,共12页
移动荷载作用下道路弯沉盆蕴含路基、路面的病害信息,充分利用移动弯沉盆信息开展道路病害快速无损检测受到行业重要关注。该文通过分析道路病害的弯沉盆特性,为移动弯沉车开发道路病害检测方法提供技术参考。首先建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 移动荷载作用下道路弯沉盆蕴含路基、路面的病害信息,充分利用移动弯沉盆信息开展道路病害快速无损检测受到行业重要关注。该文通过分析道路病害的弯沉盆特性,为移动弯沉车开发道路病害检测方法提供技术参考。首先建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有限元模型,通过设置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病害有限元模型,分析在移动荷载作用下路表弯沉盆的连续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荷载移动到病害区域时,各病害模型中路表弯沉盆的中心弯沉值均会变大;路面结构层出现横向裂缝时,弯沉盆的形状会发生明显变化,贯通性横向裂缝对弯沉盆形状的影响最明显;基层与底基层局部松散对弯沉盆形状的影响比面层松散对弯沉盆的影响更明显;土基顶部出现空洞时,弯沉盆形状变化不明显;路基唧泥病害会严重影响路表弯沉盆形状与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病害 移动荷载 有限元 弯沉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覆CRSS快速固化淤泥硬壳层厚度对淤泥地基承载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王明明 方祥位 +3 位作者 刘汉龙 王忍 申春妮 张熙晨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8,共9页
复合型早强土壤固化剂(CRSS)具有快凝高强特性,利用自主研发的CRSS固化剂对表层淤泥快速固化并作为上覆硬壳层,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不同上覆硬壳层厚度(3、6、9、12 cm)条件下硬壳层破坏形式、p-s曲线特性、弯沉盆形状以及土压力分布规律,... 复合型早强土壤固化剂(CRSS)具有快凝高强特性,利用自主研发的CRSS固化剂对表层淤泥快速固化并作为上覆硬壳层,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不同上覆硬壳层厚度(3、6、9、12 cm)条件下硬壳层破坏形式、p-s曲线特性、弯沉盆形状以及土压力分布规律,在现有弯沉盆变形理论基础上,结合试验结果,对弯沉盆变形形状函数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随硬壳层厚度增大,硬壳层破坏形式由对折破坏过渡到冲切破坏;硬壳层厚度越大,扩散作用越明显,极限承载力越高,沉降相应增大;与荷载板中心点不同距离的沉降位移可用弯沉盆形状描述,提出了修正的对数弯沉盆假设变形计算公式,比线性弯沉盆假设变形计算公式更合理;土压力从中心向外呈下降趋势,沿深度方向逐渐减小;随硬壳层厚度增大,土压力分布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地基 复合型早强土壤固化剂 快速固化 硬壳层 承载力 弯沉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SO-XGBoost segmented regression model for asphalt pavement deflection basin area prediction 被引量:6
6
作者 LI ZhuoXuan SHI XinLi +2 位作者 CAO JinDe WANG XuDong HUANG Wei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7期1470-1481,共12页
The use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NDT) equipment, such as the falling weight deflectometer(FWD), provides important estimates of road health and helps to optimize road management regimes. However, periodic road testi... The use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NDT) equipment, such as the falling weight deflectometer(FWD), provides important estimates of road health and helps to optimize road management regimes. However, periodic road testing and post-processing of the collected data are cumbersome and require much expertise,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time, money, and other resources. This study attempts to develop a reliable prediction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deflection basin area of different asphalt pavements using road temperature, load time, and load pressure as main characteristics. The data are obtained from 19 kinds of asphalt pavements on a 2.038-km-long full-scale fleld accelerated pavement testing track named RIOHTrack(Research Institute of Highway Track) in Tongzhou, Beijing. In addition, a chaotic particle swarm algorithm(CPSO) and a segmented regression strategy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optimize the XGBoost model. The experiment result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lassical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and achieve an average of mean square error and mean absolute error respectively by 5.80 and 1.59.The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e superiority of the XGBoost algorithm over classical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in dealing with nonlinear problems in road engineering. Signiflcantly, the method can reduce the frequency of deflection tests without affecting its estimation accuracy, which is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way to facilitate the rapid assessment of pavement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WD pavement management systems RIOHTrack deflection basin area CPSO XGBoost segmented regression model
原文传递
动态弯沉盆几何特性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旭东 郭大进 邓学钧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9年第5期115-120,共6页
落锤式弯沉仪( F W D) 测定的动态弯沉盆中包含着丰富的路面结构的强度信息,本文从弯沉盆的几何特性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一方面通过几何指标来衡量路面结构的强度,另一方面通过对弯沉盆几何形状的分析为模量反算提供信息.
关键词 落锤工弯沉仪 弯沉盆 路面结构 几何特性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锤式弯沉仪(FWD)与贝克曼梁式弯沉仪(BB)的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唐伯明 邓学钧 李一鸣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7-43,共7页
本文以5条试验路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对落锤式弯沉仪(FWD)和贝克曼梁式弯沉仪(BB)两种不同性质荷载作用下的路表实测弯沉、弯沉盆进行了较系统的对比分析。结论认为,实测弯沉δ_(FWD)与δ_(BB)有一定的差异,但两者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 弯沉仪 试验 弯沉 路面 结构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弯沉盆参数的沥青路面动态弯沉综合修正系数 被引量:6
9
作者 董元帅 唐伯明 +1 位作者 刘清泉 朱洪洲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81-1085,共5页
为了建立基于沥青路面动态参数设计方法的路面质量验收标准,对弯沉综合修正系数F进行了研究.利用ABAQUS有限元程序,引入土基的非线性本构模型及其他结构层的动态模量来计算路表理论弯沉.修筑室内足尺试验路,并利用FWD测试其弯沉,根据F... 为了建立基于沥青路面动态参数设计方法的路面质量验收标准,对弯沉综合修正系数F进行了研究.利用ABAQUS有限元程序,引入土基的非线性本构模型及其他结构层的动态模量来计算路表理论弯沉.修筑室内足尺试验路,并利用FWD测试其弯沉,根据F的定义,计算试验路各结构的F值.分析《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及已有研究成果中的F修正公式,选定用于公式回归的变量,利用弯沉盆参数建立新的沥青路面弯沉综合修正系数F的计算公式,并依据此公式建立了相应的弯沉验收方法.使用室外试验路的弯沉盆数据来检验新的F修正公式的正确性.验证结果表明:回归的F公式验证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程度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动态参数 非线性 弯沉盆参数 弯沉综合修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空对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荷载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谭悦 凌建明 +1 位作者 袁捷 徐柱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2-556,568,共6页
提出了通过建立ABAQUS三维有限元模型,将计算弯沉盆与实测弯沉盆对比,得到较为精确的计算脱空参数的方法,并计算了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板底不同脱空程度对道面板荷载应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有限元软件计算道面弯沉中,以静载代替脉冲荷... 提出了通过建立ABAQUS三维有限元模型,将计算弯沉盆与实测弯沉盆对比,得到较为精确的计算脱空参数的方法,并计算了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板底不同脱空程度对道面板荷载应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有限元软件计算道面弯沉中,以静载代替脉冲荷载对计算结果影响很小;脱空区域基础与面层并非完全脱离,其反应模量较原值有一定折减;在严重脱空区域,道面荷载应力较未脱空时可增大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场道面 脱空 三维有限元 弯沉盆曲线 荷载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面结构的动荷载效应及对反分析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黄立葵 孙晓立 易志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8-81,共4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路面结构的动、静荷载作用响应,并与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分析结果比较,表明路面结构的动、静荷载反应有明显的差别.路基不同深度处存在刚性下卧层时,考虑静荷载作用的分析结果有显著的差别,而考虑动荷载作用的分析结果... 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路面结构的动、静荷载作用响应,并与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分析结果比较,表明路面结构的动、静荷载反应有明显的差别.路基不同深度处存在刚性下卧层时,考虑静荷载作用的分析结果有显著的差别,而考虑动荷载作用的分析结果差别不大.在利用动态弯沉盆数据进行路面结构模量反分析时,如忽视动荷载的影响,则反算结果误差很大,甚至不可信.如果按照动力学模型进行路面结构反分析,结果可基本不受下卧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动荷载 弯沉盆 模量反算 刚性层 路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聚物渗透注浆的半刚性基层路面承载性能恢复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复明 李文辉 +2 位作者 郭成超 方宏远 崔璨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共7页
针对长期运行的半刚性基层路面基层承载力下降的问题,选用新型非水反应类高聚物材料,进行基层注浆修复以恢复结构层性能.在落锤式弯沉仪检测的基础上,建立基层性能劣化的弯沉盆指数评价方法.基于渗透型高聚物材料,采用静压法制作不同密... 针对长期运行的半刚性基层路面基层承载力下降的问题,选用新型非水反应类高聚物材料,进行基层注浆修复以恢复结构层性能.在落锤式弯沉仪检测的基础上,建立基层性能劣化的弯沉盆指数评价方法.基于渗透型高聚物材料,采用静压法制作不同密实度的半刚性基层材料试件,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揭示渗透注浆对基层性能提升特征.通过改变注浆间距、注浆深度和注浆量等参数,现场开展高聚物渗透注浆试验,结果表明:渗透性高聚物注浆材料与半刚性基层材料结合紧密,在基层材料中渗透性好,显著提升半刚性基层的承载性能,实现基层承载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刚性基层 弯沉盆指数 渗透注浆 模型试验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锤式弯沉仪在道路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建华 乐金朝 +1 位作者 王复明 李强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47-50,共4页
落锤式弯沉仪 (FWD)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路面弯沉检测设备 ,利用FWD检测弯沉盆数据能够反算路面结构层的模量 ,进而对路面状况作出评价 .在分析了FWD与传统弯沉检测设备贝克曼梁相比所具有的优越性和二者的线性相关性的基础上 ,利用基... 落锤式弯沉仪 (FWD)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路面弯沉检测设备 ,利用FWD检测弯沉盆数据能够反算路面结构层的模量 ,进而对路面状况作出评价 .在分析了FWD与传统弯沉检测设备贝克曼梁相比所具有的优越性和二者的线性相关性的基础上 ,利用基于系统识别原理的模量反算软件SIDMOD ,结合具体工程实际 ,探讨了通过FWD弯沉检测进行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的应用技术 .实践表明 ,在道路施工期间 ,FWD弯沉检测技术结合路面结构层模量反算理论能够真实地反映道路实际施工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质量 落锤式弯沉仪 贝克曼梁 弯沉盆 模量 反算 质量控制 道路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前陆盆地底部不整合面:被动大陆边缘到前陆盆地的转换 被引量:27
14
作者 李勇 苏德辰 +3 位作者 董顺利 颜照坤 贺佩 闫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413-2422,共10页
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是在扬子板块西缘被动大陆边缘的基础上由印支造山运动而形成的,盆地中地层充填厚度巨大,包括晚三叠世卡尼期至瑞提期的马鞍塘组、小塘子组和须家河组,持续时间达20Myr,显示为1个以不整合面为界的构造层序。位于... 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是在扬子板块西缘被动大陆边缘的基础上由印支造山运动而形成的,盆地中地层充填厚度巨大,包括晚三叠世卡尼期至瑞提期的马鞍塘组、小塘子组和须家河组,持续时间达20Myr,显示为1个以不整合面为界的构造层序。位于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构造层序与下伏古生代-中三叠世被动大陆边缘构造层序之间的不整合面属于龙门山前陆盆地的底部不整合面,标志了扬子板块西缘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到前陆盆地的转换。该底部不整合面位于晚三叠世马鞍塘组与中三叠世雷口坡组之间,显示为平行不整合面或角度不整合面,在接触面上发育冲蚀坑、古喀斯特溶沟、溶洞、溶岩角砾、古风化壳的褐铁矿、黏土层及石英、燧石细砾岩等底砾岩。该不整合面向南东方向不断地切削下伏地层,且均发育岩溶风化面,上覆的晚三叠世地层沿不整合面向南东超覆,显示了从整合面到不整合面的变化过程,并随着逆冲楔的推进向南东方向迁移,其超覆线、侵蚀带和相带的走向线与龙门山冲断带的走向大致平行。底部不整合面显示为典型的前陆挠曲不整合面,标志着龙门山前陆盆地的形成和扬子板块西缘挠曲下降和淹没过程,底部为古喀斯特作用面,下部为碳酸盐缓坡和海绵礁建造,上部为进积过程中形成的三角洲沉积物,具有向上变粗的垂向结构,表明底部不整合面和前缘隆起的抬升是扬子板块西缘构造负载的挠曲变形的产物,显示了在卡尼期松潘-甘孜残留洋盆的迅速闭合和逆冲构造负载向扬子板块的推进过程。本次在对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底部不整合面的风化壳、残留厚度、地层缺失、剥蚀厚度、地层超覆等研究的基础上,计算了底部不整合面迁移速率、前缘隆起迁移速率、地层上超速率和前缘隆起的剥蚀速率,并与逆冲楔推进速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底部不整合面迁移速率、前缘隆起的迁移速率、地层上超速率均介于3~18mm.a-1之间,其与逆冲楔推进速率(5~15mm.a-1)相似,因此,可用底部不整合面迁移速率、前缘隆起的迁移速率和地层上超速率代表逆冲楔推进速率。但是前缘隆起的剥蚀速率很小,介于0.02~0.08mm.a-1之间,仅为逆冲楔推进速率的1/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底部不整合面 前缘隆起 地层上超 构造负载 挠曲变形 晚三叠世 扬子板块西缘 龙门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机场纤维格栅-水泥土基层使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军忠 翁兴中 +3 位作者 张俊 陆春奇 张建坡 杜晓鹏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43-1048,共6页
为了分析适用于简易机场快速修建工程中的合理道面结构,通过大量的室内土工试验和足尺试验研究,对纤维格栅-水泥土应用于跑道基层的使用性能进行了研究.室内土工试验研究发现:水泥质量分数为10%和12%的水泥土7d干抗压强度可达3MPa左右... 为了分析适用于简易机场快速修建工程中的合理道面结构,通过大量的室内土工试验和足尺试验研究,对纤维格栅-水泥土应用于跑道基层的使用性能进行了研究.室内土工试验研究发现:水泥质量分数为10%和12%的水泥土7d干抗压强度可达3MPa左右,饱水抗压强度可达2MPa以上,7d水稳定性系数基本达到70%左右,表明水泥土早期强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强度特性和水稳定性.足尺试验结果表明:玻璃纤维格栅的铺设提高了道面结构整体回弹模量,最大增幅可达17.5%,各龄期的回弹模量可达190.68~435.08MPa;玻璃纤维格栅可使道面结构具有更大的荷载分布能力和更好的板体作用,并能够明显减少干缩裂缝产生和有效控制裂缝发展,在一定的通行次数内道面结构弯沉值小于1mm.通过对比试验表明,玻璃纤维格栅-水泥土基层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较好的抗变形性和较高的整体性,能够满足简易机场的修建和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场工程 简易机场 纤维格栅 水泥土 整体回弹模量 弯沉盆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走滑断裂发育演化特征精细解析及其地质意义:以富满油田F_(Ⅰ)17断裂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强 张银涛 +4 位作者 陈石 宋兴国 李婷 康鹏飞 马小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3-1135,共13页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走滑断裂具有“控储、控藏、控富”的特点,但因其发育于超深层且活动强度较弱,断裂的精细解析及演化特征分析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为深化走滑断裂构造精细解析流程及探讨断裂活动的地质意义,以富满油田F_(Ⅰ)17断...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走滑断裂具有“控储、控藏、控富”的特点,但因其发育于超深层且活动强度较弱,断裂的精细解析及演化特征分析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为深化走滑断裂构造精细解析流程及探讨断裂活动的地质意义,以富满油田F_(Ⅰ)17断裂为例,基于新采集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结合相干、最大似然及储层振幅变化率等多种地震属性,分析断裂的空间展布规律、活动特征、演化过程,并结合储层发育特征初步分析断裂控储特征。通过恢复研究区前寒武纪基底结构特征,对断裂平面走向偏移的发育机制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F_(Ⅰ)17断裂平面发生多次转向,走向由南往北发生逆时针偏转;基于断裂的走向变化特征,可将断裂划分为北(NE8°)、中(NE33°)、南(NE50°)三段。断裂具有垂向分层变形的特征,依据断裂变形特征,可划分为以直立走滑为特征的深部构造变形层(TO_(3)t之下)和发育雁列式正断层的浅部构造变形层(TO_(3)t之上)。断裂在深部构造变形层中具有“分层开花”的特征,垂向上发育多个花状构造,主要分布于上寒武统底面(T∈_(3))及一间房组顶面(TO_(3)t)附近。浅部构造层垂向发育三组雁列式正断层,由下往上分布于TO_(3)t—TS、TS—TC以及TC—TT。断裂的演化具有多期性,演化过程可划分为5个阶段:加里东早期、加里东中期Ⅰ幕、加里东中期Ⅲ幕、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中—晚期。前寒武纪基底裂谷结构影响了上覆走滑断裂的发育与连接,造成断裂平面走向发生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富满油田 F_(Ⅰ)17断裂 多期演化 走向偏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6
17
作者 李勇 贺佩 +2 位作者 颜照坤 董顺利 陶晓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1-411,共11页
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是在扬子板块西缘被动大陆边缘的基础上由印支造山运动而形成的。盆地中地层充填厚度巨大,包括晚三叠世卡尼期至瑞替期的马鞍塘组、小塘子组和须家河组,持续时间达27Ma,显示为一个以不整合面为界的构造层序。该... 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是在扬子板块西缘被动大陆边缘的基础上由印支造山运动而形成的。盆地中地层充填厚度巨大,包括晚三叠世卡尼期至瑞替期的马鞍塘组、小塘子组和须家河组,持续时间达27Ma,显示为一个以不整合面为界的构造层序。该构造层序被一系列不整合面、海泛面和湖泛面分割为4个向上变粗或向上变细的层序(构造地层单元),其充填特征表现为:底部具有典型的挠曲前缘隆起不整合面,层序1的下部为碳酸盐缓坡和海绵礁的建造和淹没过程,上部为进积过程中形成的三角洲沉积物,具有向上变粗的垂向结构;层序2为进积过程中形成的三角洲相砂岩和砾岩;层序3的底部为大型湖泛面,中上部为进积过程中形成的三角洲相和湖泊相砂泥岩夹煤层,具有向上变粗的垂向结构;层序4为冲积扇、扇三角洲粗碎屑砂砾岩和湖泊相泥页岩构成具有向上变细的垂向结构,并截切下伏地层。虽然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的剖面几何形态总体上呈现为西厚东薄的楔形体,但是其内部却由次级的楔状层序和板状层序组成,其中层序1和层序3为楔状体,层序2和层序4为板状体。楔状层序显示为西厚东薄的楔形体,沉积厚度大,以纵向水系为主,具有双物源(包括来自龙门山和前缘隆起区的物源),并以点状物源为主,盆地的西部以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物为主,中部以湖泊相为主,东部发育小型三角洲或碳酸盐缓坡沉积物,处于欠补偿状态;板状层序显示为西、东厚度基本一致的板状层,沉积厚度较小,仅具有来自于龙门山的有物源,以横向水系为主,以线状物源为特征,盆地的西部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物为主,盆地的中东部为湖泊相沉积物,处于过补偿状态。对晚三叠世楔状前陆盆地进行了弹性挠曲模拟和逆冲事件标定,结果表明,盆地形成机制为构造负载,挠曲盆地的挠曲刚度为(0.5~5)×1024N.m(相当的弹性地层厚度为43~55km)。晚三叠世龙门山冲断带构造负载系统向扬子板块推进速率为5~15mm/a,由2个逆冲子事件构成,早期的推进速度较大,为15mm/a;晚期的推进速度较小,为5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状层序 板状层序 逆冲构造负载 剥蚀卸载 弹性挠曲模拟 晚三叠世 龙门山前陆盆地 青藏高原东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面层和基层结构模量的反算 被引量:21
18
作者 张小宁 孙立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386-1389,共4页
分析了路面面层刚度对路表弯沉盆形状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惰性点”理论开发了一套反算路面面层和基层模量的方法 .通过大量理论分析和数值验证发现 ,当路面面层模量较大时 ,荷载作用下路表弯沉盆较坦 ;相反 ,当面层模量较小时 ,... 分析了路面面层刚度对路表弯沉盆形状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惰性点”理论开发了一套反算路面面层和基层模量的方法 .通过大量理论分析和数值验证发现 ,当路面面层模量较大时 ,荷载作用下路表弯沉盆较坦 ;相反 ,当面层模量较小时 ,路表弯沉盆较陡 .利用这一特性 ,创造了一种新的反算路面模量的迭代方法 ,即利用惰性点方法反算得到的地基模量 ,匹配荷载中心点和附近校核点 2处的弯沉值 ,得到面层和基层的模量 .该方法过程收敛 ,且反算解唯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模量反算 惰性点 改进试算法 弯沉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路面模量反算 被引量:25
19
作者 查旭东 王秉纲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2002年第2期12-15,共4页
根据三层 BP神经网络模型和弹性层状体系理论 ,结合 JILS FWD研究了层状体系路面的模量反算。通过理论和实测弯沉盆的反算 ,比较了精确网络与噪音网络的反算能力 ,从而提出了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模量反算的关键技术。噪音网络与国内外常用... 根据三层 BP神经网络模型和弹性层状体系理论 ,结合 JILS FWD研究了层状体系路面的模量反算。通过理论和实测弯沉盆的反算 ,比较了精确网络与噪音网络的反算能力 ,从而提出了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模量反算的关键技术。噪音网络与国内外常用反算程序的比较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 模量反算 人工神经网络 弯沉盆 落狂式弯沉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沥青路面模量评估 被引量:12
20
作者 谢辉 郭忠印 丛林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44-1047,1148,共5页
介绍了利用弯沉盆参数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来处理FWD(落锤弯沉仪)的测量结果用于结构层模量的评估。在研究弯沉盆信息时,利用FORTRAN程序进行了轴对称模型的动力有限元分析.与现有的反算程序中利用迭代不断调整模量来匹配弯沉的方法不同... 介绍了利用弯沉盆参数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来处理FWD(落锤弯沉仪)的测量结果用于结构层模量的评估。在研究弯沉盆信息时,利用FORTRAN程序进行了轴对称模型的动力有限元分析.与现有的反算程序中利用迭代不断调整模量来匹配弯沉的方法不同,本方法利用基层破坏指数和形状因子两个参数来确定土基模量,并将土基模量和其他参数一起作为输入,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来预估上层模量.最后,分别利用本方法和软件ELMOD对实测FWD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落锤弯沉仪 弯沉盆参数 反算 人工神经网络 结构层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