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muddy water irrigation with different sediment gradations on nitrogen transformation in agricultural soil of Yellow River Basin
1
作者 Li-na Chen Zi-long Zhao +4 位作者 Guo-mian Guo Jiang Li Wen-bo Wu Fang-xiu Zhang Xiang Zhang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28-236,共9页
Muddy water irrigation has been widely practiced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is an important method of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In this study,the effects of... Muddy water irrigation has been widely practiced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is an important method of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In this study,the effects of sediment gradation,sand content,and soil moisture content on nitrogen(N)transformation were studied through a series of experimental test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uddy water irriga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ed agricultural soil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as well as N transformation.Soil bulk density,total porosity,pH,and microbial enzyme activitie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N transformation as affect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ediment and soil moisture.Sediment addition generally increased the soil bulk density and reduced the soil porosity and pH significantly,and the optimum moisture for promotion of the N transformation rate was 80%of the water-filled pore space.Therefore,muddy water irrigation has a potentially long-term influence on agricultural N cycles in semi-arid regions of northwestern China.This c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use of muddy water for irr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llow River Basin muddy water irrigation Soil properties Nitrogen transformation SEDI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ater and nitrogen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line interference infiltration under film hole irrigation with muddy water and fertilizer
2
作者 JIANG Ruirui FEI Liangjun KANG Shouxuan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96-503,共8页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sand content of muddy water on water and nitrogen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ngle-line interference infiltration under film hole irrigation ...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sand content of muddy water on water and nitrogen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ngle-line interference infiltration under film hole irrigation with muddy water and fertiliz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ngle-line interference infiltration parameters,the sand content,the wetting front movement distances,and the sand content were all established.The model of the cumulative infiltration volume of per unit film pore area,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wetting front movement distance of the free surface,and the wetting front movement distance of the interference center with sand content and infiltration time were proposed.Reveal the law of the change of soil water content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NO_(3)^(-)-N content based on different muddy water sand content.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t the same infiltration time,as the muddy water sand content increases,the cumulative infiltration volume per unit pore area decreases.The infiltration index of the free infiltration and the single-line interference vary little when the sand content increases,mainly are around 0.64 and 0.58.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iltration parameters a,b and the sand content is linear function.At the same location,the more the sand content,the smaller the wetting front movement distance in free surface and the single-line interference surface,the less the NO_(3)^(-)-N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lm hole irrigation single-line interference infiltration muddy water FERTILIZER sand content NO_(3)^(-)-N cont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簸箕李灌区泥沙颗粒级配对土壤水入渗的影响
3
作者 孙蓬蓬 张玉燕 魏守民 《山东水利》 2024年第6期64-66,70,共4页
浑水灌溉有利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发展。该研究利用室内物理模型试验的方式,探讨不同土壤类型、初始含水率和浑水含沙量等试验方案下浑水泥沙颗粒级配对土壤水入渗特征的影响,并总结出相应的变化规律,可为灌区灌... 浑水灌溉有利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发展。该研究利用室内物理模型试验的方式,探讨不同土壤类型、初始含水率和浑水含沙量等试验方案下浑水泥沙颗粒级配对土壤水入渗特征的影响,并总结出相应的变化规律,可为灌区灌溉系数的确定和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簸箕李灌区 浑水灌溉 泥沙颗粒级配 土壤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田滴灌自清洗网式过滤器水头损失试验 被引量:35
4
作者 宗全利 刘飞 +1 位作者 刘焕芳 郑铁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86-92,共7页
自清洗网式过滤器是目前国内外大田滴灌应用最广泛过滤器之一,其水头损失是评价过滤器性能的关键参数。该文通过对自清洗网式过滤器清水和浑水水头损失的试验研究,重点分析了80和120目滤网对应的清水和浑水水头损失变化规律。在清水试验... 自清洗网式过滤器是目前国内外大田滴灌应用最广泛过滤器之一,其水头损失是评价过滤器性能的关键参数。该文通过对自清洗网式过滤器清水和浑水水头损失的试验研究,重点分析了80和120目滤网对应的清水和浑水水头损失变化规律。在清水试验中,得出了2种滤网目数对应过滤流量与水头损失变化关系式;在浑水试验中,分别研究了流量一定(220m3/h)和含沙量一定(0.190g/L)条件下水头损失随过滤时间变化规律,重点研究了这2种条件下浑水水头损失的计算方法,并对2种情况下水头损失进行了计算,对各种组合条件下浑水水头损失计算公式进行了拟合,分别得到流量一定条件下10种不同含沙量和含沙量一定条件下5种不同流量的水头损失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各公式拟合精度较高,决定系数均大于0.95,可以用于浑水水头损失计算,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中自清洗网式过滤器水头损失的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滤器 计算 灌溉 水头损失 清水 浑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涌灌溉的灌水质量评价及计算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文焰 汪志荣 +2 位作者 费良军 王全九 张建丰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3-58,共6页
本文通过清、浑水连续灌与波涌灌溉的大田试验,对波涌灌溉的灌水均匀度、灌水效率及储水效率进行了评价,同时在文中提出了一种无需灌后土壤水分资料即可计算灌水质量评价指标的新方法,从而为波涌灌溉技术要素优化设计的灌水质量评价。
关键词 浑水 波涌灌溉 灌水质量 评价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容重对浑水膜孔灌单点源自由入渗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钟韵 费良军 +2 位作者 傅渝亮 金世杰 王锦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8-91,96,共5页
为揭示土壤容重对浑水膜孔灌单点源自由入渗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通过开展不同土壤容重的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试验,研究了土壤容重对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能力、湿润体特征及土壤含水率分布的影响,提出了不同土壤容重的浑水膜孔... 为揭示土壤容重对浑水膜孔灌单点源自由入渗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通过开展不同土壤容重的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试验,研究了土壤容重对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能力、湿润体特征及土壤含水率分布的影响,提出了不同土壤容重的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和稳定入渗率模型;建立了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率、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土壤容重的关系。结果表明: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大,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稳定入渗率以及水平湿润锋运移距离都逐渐减小;在相同入渗时间内,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大,距膜孔中心相同位置处的土壤含水率减小。该研究成果可为更深入的研究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规律和浑水膜孔灌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水膜孔灌 土壤容重 自由入渗 入渗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水含沙率对膜孔灌肥液入渗土壤水氮运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利华 费良军 +1 位作者 陈琳 郝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0-129,共10页
为研究浑水膜孔灌条件下含沙率对膜孔灌肥液入渗土壤水氮运移特性的影响,通过室内膜孔入渗试验,设5个含沙率水平(0、3%、6%、9%、12%),观测累积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湿润体内水分以及NO-3-N和NH4+-N运移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浑水含... 为研究浑水膜孔灌条件下含沙率对膜孔灌肥液入渗土壤水氮运移特性的影响,通过室内膜孔入渗试验,设5个含沙率水平(0、3%、6%、9%、12%),观测累积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湿润体内水分以及NO-3-N和NH4+-N运移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浑水含沙率越大,湿润锋运移距离越小,相同入渗历时内湿润体体积和高含水率区域越小,湿润体内同一位置处土壤含水率越小。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与入渗时间符合Kostiakov模型(R2>0.9,P<0.01);随着浑水含沙率的逐渐增大,入渗系数逐渐减小,而入渗指数基本不变。垂直湿润锋运移距离和减渗率均与入渗时间呈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含沙率对减渗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减渗系数的影响来实现。湿润体土壤NO-3-N和NH4+-N含量随着浑水含沙率的增大而减小,且在膜孔中心附近区域其含量均较高。土壤NO-3-N主要集中分布在湿润半径10 cm范围内,湿润体水平方向及膜孔垂向土壤NO-3-N含量均随着距膜孔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降低;而土壤NH4+-N主要集中分布在湿润半径5 cm范围内,湿润半径5~10 cm范围内的土壤NH4+-N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浑水膜孔灌肥液入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沙率 浑水 膜孔灌 肥液入渗 水氮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水波涌灌溉的节水机理与效果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文焰 费良军 +1 位作者 汪志荣 张建丰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10,16,共7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 ,表明在浑水波涌灌溉条件下 ,表土致密层的形成与发展是含沙水流中泥沙逐渐“挂淤”、“落淤”与“入渗滞留”等作用的结果 .随着灌水周期的进展 ,表土致密层的糙率与入渗能力也随之减小 ,这就为以后各周期的灌溉水流...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 ,表明在浑水波涌灌溉条件下 ,表土致密层的形成与发展是含沙水流中泥沙逐渐“挂淤”、“落淤”与“入渗滞留”等作用的结果 .随着灌水周期的进展 ,表土致密层的糙率与入渗能力也随之减小 ,这就为以后各周期的灌溉水流创造了一个加速水流推进与提高减渗效果的新界面 ,从而达到节水与提高灌水质量的目的 .从 4个与浑水有关的节水率分析可见 ,浑水波涌灌溉的节水效果是泥沙与间歇共同作用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水 波涌灌 致密层 节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初始含水率对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特性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金世杰 费良军 +3 位作者 傅渝亮 王锦辉 钟韵 陈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35-239,254,共6页
为揭示土壤初始含水率对浑水膜孔灌单点源自由入渗的影响,通过开展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室内浑水膜孔灌试验,研究了土壤初始含水率对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特性、减渗特性以及土壤含水率分布的影响,并建立了基于土壤初始含水率和累积入渗时间... 为揭示土壤初始含水率对浑水膜孔灌单点源自由入渗的影响,通过开展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室内浑水膜孔灌试验,研究了土壤初始含水率对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特性、减渗特性以及土壤含水率分布的影响,并建立了基于土壤初始含水率和累积入渗时间的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模型和减渗模型。研究表明:当浑水的含沙率和膜孔的直径一定时,随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大,相同时间内的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初始含水率为4.96%,7.43%,10.07%和12.40%的分别较风干条件下的减少了19%,33%,45%和56%,减渗效果明显。通过对含水率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在靠近和远离膜孔的部位含水率变化梯度较大,平均含水率梯度达到了2%/cm,而中间部位含水率变化较小,平均含水率变化梯度仅为0.65%/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含水率 浑水膜孔灌 入渗量 减渗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水引起迷宫灌水器物理堵塞因素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李治勤 陈刚 杨晓池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95-398,共4页
对浑水通过薄壁滴灌带和模型迷宫灌水器时的流量变化过程及堵塞进行了测试,分析了泥沙颗粒粒径、浑水含沙量及迷宫灌水器进口压力等因素对迷宫式灌水器堵塞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所用灌水器的堵塞是一个很快的过程,泥沙颗粒粒径是灌水... 对浑水通过薄壁滴灌带和模型迷宫灌水器时的流量变化过程及堵塞进行了测试,分析了泥沙颗粒粒径、浑水含沙量及迷宫灌水器进口压力等因素对迷宫式灌水器堵塞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所用灌水器的堵塞是一个很快的过程,泥沙颗粒粒径是灌水器堵塞的主要因素,对灌水器的堵塞起着决定性作用;灌水器进口压力对灌水器的堵塞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浑水含沙量的高低只是在堵塞发生后,影响灌水器被堵死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带 浑水 泥沙 迷宫灌水器 物理堵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水灌溉下土壤水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曹惠提 卞艳丽 +1 位作者 张会敏 韩金旭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9,共7页
通过开展不同含沙量和粒径组成浑水测坑入渗试验,对灌水过程中(120min内)含沙量和粒径组成因素对不同土层土壤水吸力变化率及变化响应时间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认为:灌溉浑水含沙量越大,泥沙粒径组成越细,水分在土壤中的运动速度... 通过开展不同含沙量和粒径组成浑水测坑入渗试验,对灌水过程中(120min内)含沙量和粒径组成因素对不同土层土壤水吸力变化率及变化响应时间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认为:灌溉浑水含沙量越大,泥沙粒径组成越细,水分在土壤中的运动速度越缓慢;同时,泥沙粒径越细,含沙量变化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越明显,可认为,细颗粒泥沙较粗颗粒泥沙能够更有效地充填土壤孔隙,阻断土壤水下渗通道,从而减缓土壤水分运动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水灌溉 测坑 含沙量 粒径 土壤水吸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沙粒度组成对浑水间歇入渗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费良军 王文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9-143,共5页
利用大田浑水间歇入渗试验资料,探讨了浑水间歇入渗特性及其减渗效果;研究了不同泥沙粒度组成对浑水连续和间歇入渗规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泥沙粒度组成对浑水入渗的影响主要取决小于0.01mm的物理性粘粒含量。
关键词 浑水 波涌灌溉 间歇入渗 泥沙粒度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水间歇入渗模型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费良军 王文焰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9-42,共4页
本文在分析总结清水波涌灌间歇入渗数学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浑水波涌灌特点,根据不同的已知资料,提出了相应的3个浑水间歇入渗数学模型,经实测资料验证表明,这3个模型均为计算浑水间歇入渗量的有效模型,这一研究成果为浑... 本文在分析总结清水波涌灌间歇入渗数学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浑水波涌灌特点,根据不同的已知资料,提出了相应的3个浑水间歇入渗数学模型,经实测资料验证表明,这3个模型均为计算浑水间歇入渗量的有效模型,这一研究成果为浑水波涌灌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水 波涌灌 间歇入渗模型 入渗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水膜孔灌入渗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14
作者 钟韵 费良军 +2 位作者 傅渝亮 金世杰 王锦辉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8-184,共7页
为了揭示浑水入渗与清水入渗的差异,通过大量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试验资料,分析了影响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能力的因素,研究了泥沙粒度组成、膜孔直径、土壤容重和土壤初始含水量对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膜孔灌自... 为了揭示浑水入渗与清水入渗的差异,通过大量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试验资料,分析了影响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能力的因素,研究了泥沙粒度组成、膜孔直径、土壤容重和土壤初始含水量对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膜孔灌自由入渗能力均有显著的影响,提出了各影响因素与浑水膜孔灌入渗能力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泥沙粒度组成、膜孔直径、土壤容重以及土壤初始含水量的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和稳定入渗率模型,其相关系数均大于0.960 0,根据入渗时间利用这些模型可求得相应的累积入渗量、稳定入渗率,从而进一步判断浑水膜孔灌土壤的自由入渗能力.结论可为更深入地研究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规律和浑水膜孔灌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浑水入渗 泥沙粒度组成 稳定入渗率 单点源入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膜孔直径的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费良军 王锦辉 金世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178,共7页
根据室内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试验资料,对比分析了浑水与清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的区别,研究了不同膜孔直径的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特性及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与浑水垂直一维入渗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参数、湿润锋运移参数与不... 根据室内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试验资料,对比分析了浑水与清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的区别,研究了不同膜孔直径的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特性及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与浑水垂直一维入渗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参数、湿润锋运移参数与不同膜孔直径的关系;提出了不同膜孔直径的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模型、稳定入渗率模型、单位膜孔面积侧渗量模型和湿润锋运移模型。结果表明,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随着膜孔直径的增大,单点膜孔累积入渗量逐渐增大,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和单位膜孔面积侧渗量逐渐减小;不同膜孔直径的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的入渗系数K和入渗指数α都随着膜孔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单位膜孔面积侧渗量的入渗系数Kc随着膜孔直径的增大而减小,侧渗量入渗指数αc随着膜孔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入渗时间内,随着膜孔直径的增大,垂直和水平湿润锋运移距离都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直径 浑水膜孔灌 自由入渗 垂直一维入渗 侧渗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初始含水率对浑水膜孔灌肥液自由入渗水氮运移特性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陈琳 费良军 +2 位作者 刘利华 王子路 钟韵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8-66,共9页
为了探究浑水膜孔灌肥液入渗在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下水氮运移特性,通过室内肥液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6.02%,7.40%,8.23%,10.08%和13.20%)条件下入渗特性、湿润锋运移、土壤水分分布以及铵态氮和硝态氮的运移特性,建立了... 为了探究浑水膜孔灌肥液入渗在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下水氮运移特性,通过室内肥液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6.02%,7.40%,8.23%,10.08%和13.20%)条件下入渗特性、湿润锋运移、土壤水分分布以及铵态氮和硝态氮的运移特性,建立了浑水膜孔灌肥液入渗累积入渗量、各向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土壤初始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的累积入渗量以及各向湿润锋运移距离的经验模型。结果表明:累积入渗量、各向湿润锋运移距离以及湿润体内水分和氮素的分布规律均受到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影响;同一入渗时刻,累积入渗量随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而湿润锋运移距离却呈现出随时间增大的趋势;土壤初始含水率越大,湿润体体积越大,湿润体内水分、铵态氮以及硝态氮分布范围越广;土壤初始含水率越大,入渗系数K值越小,入渗指数α越大。灌水结束时,湿润体内铵态氮绝大部分分布在湿润体半径r≤5cm范围内,而湿润体半径10cm>r>5cm范围的土壤铵态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当湿润体半径r≥10cm时,铵态氮含量明显降低;硝态氮主要集中分布在由膜孔中心至半径为10cm范围内,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硝态氮含量均随着膜孔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降低,距离膜孔中心越近硝态氮含量越高;在同一位置处,铵态氮和硝态氮质量分数均随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随土壤水分再分布,湿润锋逐渐下移,湿润体内铵态氮逐渐向下运移且其含量呈现降低趋势;随时间继续运移,上层土壤硝态氮含量逐渐减小,下层新湿润体中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整个湿润体内硝态氮含量分布趋于均匀。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浑水膜孔灌肥液入渗氮素运移及转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水膜孔灌 土壤初始含水率 水分再分布 模型 氮素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泥沙级配浑水灌溉入渗量及减渗作用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卞艳丽 曹惠提 +1 位作者 张会敏 黄福贵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5-148,共4页
浑水灌溉是黄河流域普遍存在的现象,浑水中泥沙级配和浓度的大小对土壤入渗过程有很大的影响,不同泥沙级配和浓度的浑水入渗结果有显著差异。通过分析不同泥沙级配浑水灌溉入渗试验数据,并与清水灌溉入渗试验对照得出:不同泥沙级配浑水... 浑水灌溉是黄河流域普遍存在的现象,浑水中泥沙级配和浓度的大小对土壤入渗过程有很大的影响,不同泥沙级配和浓度的浑水入渗结果有显著差异。通过分析不同泥沙级配浑水灌溉入渗试验数据,并与清水灌溉入渗试验对照得出:不同泥沙级配浑水灌溉累计入渗量与时间的关系和清水相同,均为指数为正的幂函数曲线。相同含沙量、同一入渗历时,泥沙较粗的浑水始终比泥沙较细的浑水累计入渗量大。泥沙颗粒越细的浑水,其相应的累计入渗量越小,减渗量和减渗率越大;而相同累计入渗量条件下,泥沙颗粒越细,相应入渗历时越长。不同泥沙级配浑水相对于清水的时段减渗量和减渗率随时间均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均发生在前50 min,泥沙组成颗粒越细,最大值出现的时间越早,同时刻浑水的减渗作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水灌溉 泥沙级配 累计入渗量 减渗量 减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沙级配对浑水灌溉下土壤水分增长过程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卞艳丽 曹惠提 +1 位作者 张会敏 王军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3-30,35,共9页
通过在测坑中开展灌溉条件下2种含沙量4种泥沙级配组合下的浑水灌溉入渗试验,发现泥沙级配对土壤水分增长过程的影响显著:泥沙级配越细,相同灌溉入渗历时的累积入渗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增加量越小,与清水灌溉试验结果的差异性越大。同一含... 通过在测坑中开展灌溉条件下2种含沙量4种泥沙级配组合下的浑水灌溉入渗试验,发现泥沙级配对土壤水分增长过程的影响显著:泥沙级配越细,相同灌溉入渗历时的累积入渗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增加量越小,与清水灌溉试验结果的差异性越大。同一含沙量浑水灌溉,泥沙级配越细,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始变历时和增长拐点历时更长;同一泥沙级配浑水灌溉,含沙量越大,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始变历时和增长拐点历时更长。相同入渗历时,浑水灌溉下的累积入渗量和土壤含水量变化量均较清水灌溉的小,土壤水分增长较清水缓慢;由于浑水中泥沙的阻渗和减渗作用,同一含沙量条件下,泥沙级配越细,灌水后相同入渗历时的土壤含水量变化量和累积入渗量越小;同一泥沙级配浑水,含沙量越大,灌水后相同入渗历时的土壤含水量变化量和累积入渗量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水灌溉 泥沙级配 土壤含水量 累积入渗量 含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沙粒度组成对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费良军 王锦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5-112,共8页
通过室内相同条件下清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和4种不同泥沙粒度组成的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试验,研究不同泥沙粒度组成对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特性的影响;建立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量、单向交汇时间、湿润锋运移距离与不同泥沙粒... 通过室内相同条件下清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和4种不同泥沙粒度组成的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试验,研究不同泥沙粒度组成对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特性的影响;建立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量、单向交汇时间、湿润锋运移距离与不同泥沙粒度组成的关系;提出不同泥沙粒度组成下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模型、自由面和交汇面湿润锋运移距离模型;并揭示不同泥沙粒度组成下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相对相同条件下清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的减渗特性。结果表明,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单位膜孔面积的累积入渗量随着物理性粘粒含量d0.01(粒径小于0.01 mm的颗粒含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入渗系数K随着d0.01的增大而减小,入渗指数α随着d0.01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入渗时间内,随着物理性粘粒含量d0.01的增大,自由面和交汇面垂直和水平湿润锋运移距离都逐渐减小,减渗率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粒度组成 浑水膜孔灌 单向交汇 交汇时间 减渗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γ-聚谷氨酸的浑水膜孔灌单点源自由入渗特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琳 费良军 +3 位作者 王子路 郭欣 曾建 杨扬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9-535,共7页
为探究聚谷氨酸对浑水膜孔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运动和土壤改良方面的影响,基于室内浑水膜孔灌单点源自由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γ-PGA施量配比(0,0.1%,0.5%,1.0%)对水分入渗及持水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累积入渗量,与处理C相比,处... 为探究聚谷氨酸对浑水膜孔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运动和土壤改良方面的影响,基于室内浑水膜孔灌单点源自由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γ-PGA施量配比(0,0.1%,0.5%,1.0%)对水分入渗及持水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累积入渗量,与处理C相比,处理C1、处理C2、处理C3的累积入渗量分别减小了17.27%,30.91%和42.73%,稳定入渗率分别减小了17.28%,35.79%和57.32%,但土壤饱和含水率分别增加了7.38%,35.27%和39.62%;Kostiakov公式中K值从0.132 8减小到0.070 7,α值从0.774 6增大到0.812 7;γ-PGA会阻碍垂直湿润锋运移,使得土壤水分保持在土壤根系吸水层,但对水平湿润锋的运移并没有阻碍作用,并且对土壤水分的水平运动有推进作用,0.5%γ-PGA施量效果最显著;另外,γ-PGA改变了土壤剖面水分分布,在浑水膜孔灌中,可将水分集中在土壤上层,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聚谷氨酸 浑水膜孔灌 土壤持水能力 入渗特性 Kostiakov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