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提·问题·破题:高校德育与公共人培育之耦合同构
1
作者 吕文欢 魏继才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1,共7页
高校德育与公共人培育之耦合同构命题提出的核心旨归在于扭转大学生公共向度的沦落式微之势。二者耦合同构命题的成立在逻辑理路上互构共荣,即在育人结构优化上二者延异互构,相互有效嵌入并成为对方整体结构重要组成部分;在育人功能提... 高校德育与公共人培育之耦合同构命题提出的核心旨归在于扭转大学生公共向度的沦落式微之势。二者耦合同构命题的成立在逻辑理路上互构共荣,即在育人结构优化上二者延异互构,相互有效嵌入并成为对方整体结构重要组成部分;在育人功能提升上二者属性对接,在二者基因属性互通互融互补互成中实现相互赋能进而激发功能叠加的倍增效应;在育人伦理规范上二者并非价值中立工具,而是承载着特定伦理规范、道德约束等价值负荷。后乡土社会高校德育与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工作耦合协同需要突破“群”“己”关系尺度失衡之困、“同”“异”审视偏差之困、话语权单向度之三大梗阻困顿。在厘清梗阻的基础上提出从“群”“己”极化走向“尺度平衡”、从“把握通约性”走向“尊重异质化”、从“围剿”走向“共存”的路径图景,最终期待高校德育与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工作共荣共建,产出“1+1>2”的育公共人之耦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乡土社会 高校德育 公共人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法兼治”理念融入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2
作者 郎清 《成才之路》 2025年第5期33-36,共4页
将“德法兼治”理念融入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完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也有助于高校培养崇德守法的新时代好青年。文章对“德法兼治”理念融入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进行探究,提出要将“德法兼治”理念融入高校... 将“德法兼治”理念融入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完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也有助于高校培养崇德守法的新时代好青年。文章对“德法兼治”理念融入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进行探究,提出要将“德法兼治”理念融入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从物质文化环境、教师团队、学校制度、精神文化环境、社会实践活动这五个方面入手。一要打造以崇德守法为主题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二要培养知法守法、崇德明理的教师团队;三要制定与“德法兼治”理念相适配的学校制度;四要营造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五要开展以“德法兼治”理念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兼治”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树人 物质文化环境 教师团队 学校制度 精神文化环境 社会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体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维度表征、主要问题与推进路径
3
作者 尹志华 刘皓晖 +2 位作者 万雪 郭振 刘波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8,96,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这为教师铸魂育人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时代的要求。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教师的师德师风在落实学校体育目标过程中又发挥着关...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这为教师铸魂育人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时代的要求。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教师的师德师风在落实学校体育目标过程中又发挥着关键作用。研究表明,新时代推进体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主要体现在四个维度:以德立身——体育教师应先正己;以德施教——体育教师应注重“以体育德”;以德立学——体育教师应严谨治学;以德育德——体育教师应积极化人。当前体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主要存在专业特色不够突出、失范行为红线有待廓清、落实载体虚化、评价体系有待健全等问题。未来推进体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做好体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顶层设计;开发体育教师师德师风的培训研修课程;坚持师德师风建设的底线思维与高标引领;以“课程思政”为重要载体落实体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健全科学的体育教师师德师风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师 学校体育 师德师风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尊师重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校共育视角下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实践研究——以“心行”班主任工作室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敏 《教育参考》 2024年第1期50-55,78,共7页
家校共育是近年来教育界关注和探讨的焦点话题。班主任作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桥梁,承担着推动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责任,是落实立德树人、推进学校德育工作顺利进行的核心力量。文章立足家校共育的社会大环境,通过文献... 家校共育是近年来教育界关注和探讨的焦点话题。班主任作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桥梁,承担着推动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责任,是落实立德树人、推进学校德育工作顺利进行的核心力量。文章立足家校共育的社会大环境,通过文献法、个案法、行动研究法,探索新建学校如何建立一支强有力班主任队伍并发挥其在提高家校共育质量中的作用,以期为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提供典型案例和必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室 家校共育 小学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益活动的德育价值及其实现措施——以怀化市志愿者协会公益活动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叶姝滢 李爱民 《中国校外教育》 2024年第1期99-108,共10页
儿童的道德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开展,其中公益活动能增强儿童的社会责任感,使儿童深刻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家校社德育一体化的重要途径,能极大地丰富学校思政课的社会实践资源。公益活动策划缺乏创新、忽视德育评... 儿童的道德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开展,其中公益活动能增强儿童的社会责任感,使儿童深刻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家校社德育一体化的重要途径,能极大地丰富学校思政课的社会实践资源。公益活动策划缺乏创新、忽视德育评价、活动参与各方对公益活动的价值认识不一致等问题导致公益活动的德育价值难以充分发挥。需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益活动团队的专业素质、增强区域间公益机构人员交流、建立信息化德育评价平台等措施来提升公益活动的德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活动 儿童德育 家校社 社会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伦理决策的德育意义及其培育路径——基于决策育人的视角
6
作者 赵冬冬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6期148-160,共13页
育人是教师决策成为伦理决策的关键维度,指向育人的中小学教师伦理决策关注育人成长、使人为善而使其能够关照学校德育。以决策育人的中小学教师伦理决策的发生映现学校德育理念的同时受到学校德育理念的启益、践行学校德育制度的同时... 育人是教师决策成为伦理决策的关键维度,指向育人的中小学教师伦理决策关注育人成长、使人为善而使其能够关照学校德育。以决策育人的中小学教师伦理决策的发生映现学校德育理念的同时受到学校德育理念的启益、践行学校德育制度的同时接受学校德育制度的规约、引领学校德育实践的同时附随学校德育实践的统整。以育人为导向的中小学教师伦理决策能够导引学生道德行为的培育、强化教师道德敏感的培养、推进学校道德环境的培塑。在此背景下,培育关照中小学德育的教师伦理决策要坚持育人为本的基本立场、落实教师教育的制度规范、优化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遵奉决策行动的边界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伦理决策 决策育人 学校德育 道德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欺凌频发背景下学校德育生态系统中教师的应然取向 被引量:4
7
作者 周亚文 刘济良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65-68,共4页
学校德育生态研究旨在用整体的德育生态观的关照德育中出现的问题,而在学校德育生态系统中,教师作为德育实施者,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应注意德育生态建构。基于当下校园欺凌频发的问题,教师在整个学校德育生态系统中的应然取向包括以... 学校德育生态研究旨在用整体的德育生态观的关照德育中出现的问题,而在学校德育生态系统中,教师作为德育实施者,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应注意德育生态建构。基于当下校园欺凌频发的问题,教师在整个学校德育生态系统中的应然取向包括以下四点:一是教师把自身作为学校德育生态整体性的一部分,强调"身教";二是教师对学生生命性的关注:引导学生敬畏生命;三是教师应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变化而保持德育内容的动态性;四是教师要注意营造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与相互理解和尊重的生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学校德育 德育生态系统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育人中教师角色的重塑与调适 被引量:9
8
作者 范蔚 孙榕谦 杨霞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5-22,共8页
随着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深入推进,个体行为与社会预期不一致加剧了教师的角色焦虑,应然角色与实然角色的错位加重了教师的角色负担,角色边界模糊引发了教师角色泛化。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要求教师成为联结多元... 随着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深入推进,个体行为与社会预期不一致加剧了教师的角色焦虑,应然角色与实然角色的错位加重了教师的角色负担,角色边界模糊引发了教师角色泛化。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要求教师成为联结多元育人主体的沟通者、整合协同育人力量的组织者、规划协同育人方案的领导者。对此,需要教师深化角色认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明确角色定位,学会自我“减负”。同时,建立以教师为联结的协同育人理念,创设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支持环境,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制度保障,培育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教师队伍,为教师角色的调适提供外部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协同育人 教师角色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育评价的重心转向及其合理性辩护 被引量:15
9
作者 尹伟 《晓庄学院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4-107,116,共5页
当前,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学生的"学"是德育评价的重心所在。这种评"学"取向的德育评价模式是基于对完整道德教育过程和道德教育功能认识的偏颇,遮蔽了学校和教师的道德责任。转向评"教"取向的德育评价是... 当前,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学生的"学"是德育评价的重心所在。这种评"学"取向的德育评价模式是基于对完整道德教育过程和道德教育功能认识的偏颇,遮蔽了学校和教师的道德责任。转向评"教"取向的德育评价是道德教育和德育评价的特性使然,也是学校和教师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同时,应理性考量评"教"取向的德育评价的价值和作用,避免其被过分夸大或被贬损等不良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德育 德育评价 评“教” 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威“学校即社会”思想新探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艳秋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72-74,共3页
阐述了杜威"学校即社会"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分析了其局限性,并主要论述了如何积极借鉴这一思想中的合理因素,来促进我国高校德育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 学校 社会 道德教育 杜威教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解冲突:和谐社会的德育之道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志毅 刘金睿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6-80,共5页
和谐社会的德育建设既要注重普遍性又要关注特殊性,既要重视共同性又要分清差异性。德育之道有三重含义:作为德育本质与动力的道;作为德育制度建设的道;作为德育方法与途径的道。区别于传统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和谐社会的德育之道具... 和谐社会的德育建设既要注重普遍性又要关注特殊性,既要重视共同性又要分清差异性。德育之道有三重含义:作为德育本质与动力的道;作为德育制度建设的道;作为德育方法与途径的道。区别于传统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和谐社会的德育之道具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化解冲突是其核心思想,深刻认识这一点对化解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纠纷,深化学校德育改革,推动和谐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利益集团 强势群体 弱势群体 学校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治文明视域下学校德育发展路向的调整 被引量:3
12
作者 欧阳林 黄月细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55-157,共3页
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政治民主化社会的出现,其实质是民主政治,其根基是公民社会。就中国来说,公民社会是与传统的"臣民社会"和"威权社会"不同的社会,要求培养公民的政治文化,养成政治民主精神,形成公民意... 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政治民主化社会的出现,其实质是民主政治,其根基是公民社会。就中国来说,公民社会是与传统的"臣民社会"和"威权社会"不同的社会,要求培养公民的政治文化,养成政治民主精神,形成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因此学校德育必须做出适时的调整,在不否定政治意识形态功能的同时更趋向于强化育人、协调和发展等功能;同时将形成并推崇"主体一发展性"德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明 公民社会 学校德育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医学院校师德建设和学生的医德教育 被引量:11
13
作者 章越松 王建华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0年第5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医学院校 师德建设 学生 医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德国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选择与定位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小飞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10,15,共5页
德国道德教育的发展历史表明,首先是历史促进了道德教育的传统理论或模式的不断重建、重新批评与考量,其次则是时代给予的挑战和要求。给宗教道德教育以适当的存在和定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紧密结合、于社会服务和闲暇中将道德教育... 德国道德教育的发展历史表明,首先是历史促进了道德教育的传统理论或模式的不断重建、重新批评与考量,其次则是时代给予的挑战和要求。给宗教道德教育以适当的存在和定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紧密结合、于社会服务和闲暇中将道德教育理论予以内化是对德国道德教育的社会层面选择的考察,而对德国学校道德教育具体实践特点的概括和总结则是对德国道德教育的学校层面选择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道德教育 理论 实践 社会 学校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之惑与解决之策:对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建言(3) 被引量:41
15
作者 朱斌 毛振明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6,共5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了"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的要求。基于此,就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提升进行探讨。首先,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了"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的要求。基于此,就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提升进行探讨。首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认识与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其次,辨析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内涵和外延。最后,在梳理《意见》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施策的基础上,提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教师队伍 中小学体育教师 专业素质能力 核心专业素质能力 外延专业素质能力 运动技术传授能力 锻炼学生身体能力 体育品行教化能力 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社会中的学校德育价值引导 被引量:8
16
作者 班建武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2-55,共4页
消费社会消费的目的是对商品符号价值的占有,其结果是人的异化。这种消费,颠覆了传统的幸福观、劳动观、审美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对年轻一代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学校德育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将正确的幸福观、审美观以及科学... 消费社会消费的目的是对商品符号价值的占有,其结果是人的异化。这种消费,颠覆了传统的幸福观、劳动观、审美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对年轻一代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学校德育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将正确的幸福观、审美观以及科学发展观渗透到消费教育之中,承担起对青少年学生价值引导的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符号价值 异化 学校德育 价值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理论视阈下职校德育课教师的职业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晓敏 林幸福 陈丽君 《职业教育研究》 2016年第9期54-58,共5页
职校德育课教师承担着特殊的职业使命与职责,其职业精神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本文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综合、复杂、交互的视角,从微观、中间、外层、宏观等四个由内向外延展的差序系统,分析职校德育课教师职业精神由浅入深培育的四... 职校德育课教师承担着特殊的职业使命与职责,其职业精神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本文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综合、复杂、交互的视角,从微观、中间、外层、宏观等四个由内向外延展的差序系统,分析职校德育课教师职业精神由浅入深培育的四个阶段: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和职业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培育路径,以更好地促进职校德育教师职业精神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理论 职业院校 德育课教师 职业精神 培育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