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CTION OF EB VIRUS EARLY ANTIGEN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USING A NEW MONOCLONAL ANTIBODY--BAE-5
1
作者 张昌卿 肖锡宾 +3 位作者 冯凯涛 孙韵 张锋 宗永生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1期38-45,共8页
A mouse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EB virus EA-R named BAE- 5 was prepared applying hybridoma technique by use of n-butyric add and croton oil induced Raji cells as immunogen.And then, 34 NPCs and 29 mm-NPC neoplasms... A mouse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EB virus EA-R named BAE- 5 was prepared applying hybridoma technique by use of n-butyric add and croton oil induced Raji cells as immunogen.And then, 34 NPCs and 29 mm-NPC neoplasms were detected by the BAE-5 using APAAP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metho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l of the 34 NPCs and 9 of the 29 non-NPC neoplasms could reacted with the BAE-5 in spite of the columnar epithelium reserve cells showing positivity also. It is reasonable to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most of the NPC cells can not only harbour EBV DNA but some of them be able to express EA-R. Some non-NPC neoplasms being demonstrated BAE-5 posttlvlty may be due to the presence of EBV EA- R antigenic epitope or polypeptides simulating the structure of EA-R. The authors think that these findings hav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EBV- encoded poiypeptides, especially EA complex,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NPC as well as some non- NPC neoplasms harbouring EBV-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oclonal antibody immunohistochemistry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eb vir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EB病毒抗体对鼻咽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2
作者 刘启波 梅闯闯 黎翠翠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4期104-106,110,共4页
目的分析EB病毒抗体联合检测诊断鼻咽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月就诊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的鼻咽癌患者(31例)及同期健康体检人员(96名)的临床资料。鼻咽癌患者为鼻咽癌组,健康体检人员为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均接受VCA-... 目的分析EB病毒抗体联合检测诊断鼻咽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月就诊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的鼻咽癌患者(31例)及同期健康体检人员(96名)的临床资料。鼻咽癌患者为鼻咽癌组,健康体检人员为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均接受VCA-IgA、EA-IgA、Rta-IgG、NA1-IgA检测。分析单一指标与联合指标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鼻咽癌组EB病毒的血清VCA-IgA、EA-IgA、Rta-IgG、NA1-IgA阳性检出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96.9%(123/127)、90.3%(28/31)、96.6%(28/29)、96.9%(95/98),均高于各单一指标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EB病毒抗体可以有效地筛查鼻咽癌,EB病毒抗体联合检测可以有效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V VCA-IgA抗体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前后检测的意义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邹喜 张纬建 +2 位作者 洪金省 陈金梅 刘锋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5年第6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B病毒衣壳抗原IgA(EBV VCA-IgA)抗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10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就诊的51例经病理证实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B病毒衣壳抗原IgA(EBV VCA-IgA)抗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10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就诊的51例经病理证实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探讨治疗前患者血清EBV VCA-IgA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并对患者化放疗前后的EBV VCA-IgA水平进行配对比较。结果 51例患者治疗前EBV VCA-IgA的S/CO值为3.88(2.14,6.05),EBV VCA-IgA抗体阳性率为94.1%,按不同性别、年龄、T分期、N分期、总分期、既往有无吸烟史进行分组比较,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诱导化疗2个周期后放疗前进行EBV VCA-IgA复查的患者有20例,与诱导化疗前进行配对比较,诱导化疗后EBV VCAIgA的S/CO值为3.99(2.09,5.22),低于诱导化疗前的4.09(2.16,6.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45,P=0.398);诱导化疗2个周期后放疗前EBV VCA-IgA抗体阳性率为85.0%,低于诱导化疗前的9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8,P=0.598)。诱导化疗2个周期+根治性放疗后进行了EBV VCAIgA复查的患者有31例,与治疗前进行配对比较,放疗后EBV VCA-IgA的S/CO值为2.30(1.35,5.20),低于治疗前的3.91(2.20,6.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44,P=0.081);诱导化疗2个周期+根治性放疗后EBV VCA-IgA抗体阳性率为87.1%,低于化放疗前的9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5,P=0.668)。结论 EBV VCA-IgA用于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疗效果评估参考价值有限,其治疗前水平的临床影响因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衣壳蛋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组织EB病毒膜抗原和EB病毒核酸观察
4
作者 洪苏玲 余延龄 杨治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8-300,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 EB病毒膜抗原和 EB病毒核酸的存在及其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抗 EB病毒膜抗原 ( EBV/ MA)的单克隆抗体检测 5 1例病理确诊的鼻咽癌 ( NPC)活检标本的冰冻切片 ,以 Southern杂交法检查 2 0例鼻咽癌活检组织中 EB... 目的观察分析 EB病毒膜抗原和 EB病毒核酸的存在及其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抗 EB病毒膜抗原 ( EBV/ MA)的单克隆抗体检测 5 1例病理确诊的鼻咽癌 ( NPC)活检标本的冰冻切片 ,以 Southern杂交法检查 2 0例鼻咽癌活检组织中 EB病毒核酸 ( EBV/ DNA )。结果其中 4 9例有 EBV/ MA的表达。经细胞形态学分析首次发现鼻咽癌细胞 ,增生上皮细胞以及正常鼻咽部上皮细胞都有 EBV/ MA。而 12例慢性炎症病例仅 1例阳性 ,2 0例低分化鼻咽癌中 17例存在与细胞转化有关的 K片段。证实鼻咽癌组织中不仅有 EB病毒核酸的重复序列 W片段 ,还有与细胞转化有关的 K片段的序列存在。结论进一步表明 EB病毒在鼻咽癌的发生中并非“过客”,而可能是其病原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EB病毒抗体水平与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1
5
作者 令狐颖 苗燕 +1 位作者 谢枫 胡德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7期2490-2493,共4页
目的分析治疗前EB病毒Zta-IgA与VCA-IgA抗体浓度与鼻咽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130例EB病毒Zta-IgA与VCA-IgA抗体阳性患者。根据抗体浓度分为低浓度组(1∶5~1∶20)、中浓度组(1∶40~1∶80)和高浓度组(... 目的分析治疗前EB病毒Zta-IgA与VCA-IgA抗体浓度与鼻咽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130例EB病毒Zta-IgA与VCA-IgA抗体阳性患者。根据抗体浓度分为低浓度组(1∶5~1∶20)、中浓度组(1∶40~1∶80)和高浓度组(〉1∶160)。随访36个月,计算并比较各组患者生存情况。结果不同抗体浓度组,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ta-IgA抗体低、中、高滴度组的放疗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68.57%、51.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199,P=0.003)。VCA-IgA抗体低、中、高滴度组的放疗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71.88%、4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370,P=0.000)。Zta-IgA抗体高滴度组、中滴度组、低滴度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3.78±1.10)、(27.39±2.45)、(31.11±2.1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22,P=0.047)。VCA-IgA抗体高滴度组、中滴度组、低滴度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3.62±1.48)、(26.96±2.55)、(31.54±1.96)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57,P=0.032)。结论 EB病毒Zta-IgA及VCA-IgA抗体水平与鼻咽癌患者放疗的近期疗效以及远期生存情况相关,是鼻咽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市体检人群EB病毒VCA-IgA、EA-IgA和Rta-IgG调查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郭俊英 陈艳 +3 位作者 陈燕 李筱莉 肖景荣 郑瑜宏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2期1200-1203,共4页
目的调查EB病毒VCA-IgA、EA-IgA和Rta-IgG在福州体检人群中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010年8月至2014年9月13433例体检者血清VCA-IgA、EA-IgA和Rta-IgG,统计其阳性率及不同性别、年龄组的区别,采用圆分布资料平均角假设检验分析... 目的调查EB病毒VCA-IgA、EA-IgA和Rta-IgG在福州体检人群中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010年8月至2014年9月13433例体检者血清VCA-IgA、EA-IgA和Rta-IgG,统计其阳性率及不同性别、年龄组的区别,采用圆分布资料平均角假设检验分析阳性检出集中趋势。结果福州地区体检人群血清VCA-IgA、EA-IgA和Rta-Ig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三者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阳性率及VCA-IgA临界百分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生高,>60岁年龄组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而EA-IgA临界率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VCA-IgA、EA-IgA和Rta-IgG无显著集中趋势(P>0.05)。结论中老年人应联合检测VCA-IgA、EA-IgA和Rta-IgG三项指标并定期复查,以利于鼻咽癌高危人群早期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EBV-EA(R)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肖锡宾 张昌卿 +2 位作者 冯凯涛 孙韻 陈爱楣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60-263,共4页
在用正丁酸或IudR诱导过的Raji细胞(n—Raji和IudR—Raji)内能测定到表达EB病毒早期抗原复合物(EA+)的细胞。本文以n-Raji细胞为免疫原制备出四种抗EA单抗BAE4、5、6、7,它们均属小鼠IgM。该组单抗对丙酮固定的EA(+)细胞有反应,抗体定... 在用正丁酸或IudR诱导过的Raji细胞(n—Raji和IudR—Raji)内能测定到表达EB病毒早期抗原复合物(EA+)的细胞。本文以n-Raji细胞为免疫原制备出四种抗EA单抗BAE4、5、6、7,它们均属小鼠IgM。该组单抗对丙酮固定的EA(+)细胞有反应,抗体定位于胞质,但对甲醇固定的EA(+)细胞呈阴性反应。免疫萤光染色显示,其中BAE5抗体能与检测过的15例鼻咽癌冰冻切片中的癌细胞起阳性反应。上述结果提示,该组单抗识别的抗原决定簇存在于EBV—EA(R)型抗原中,其中之一能被鼻咽癌细胞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EB-VCA-IgA、EA-D-IgA及EA-D-IgG抗体对鼻咽癌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文平 郑文龙 +2 位作者 孙广滨 裴斐 邹亚君 《癌症进展》 2016年第12期1213-1215,共3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血清EB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VCA-IgA)、EB病毒早期抗原-D-IgA抗体(EA-D-IgA)、EA-D-IgG联合检测对于鼻咽癌患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6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鼻咽癌患者(鼻咽癌组)及60例良性鼻咽疾病患者(良性组),采用...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血清EB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VCA-IgA)、EB病毒早期抗原-D-IgA抗体(EA-D-IgA)、EA-D-IgG联合检测对于鼻咽癌患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6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鼻咽癌患者(鼻咽癌组)及60例良性鼻咽疾病患者(良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VCA-IgA、EA-D-IgA、EA-D-IgG,对比两组患者的检出阳性率,并计算相关诊断学效能指标。结果鼻咽癌组血清VCA-IgA、EA-DIgA、EA-D-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1.67%、50.00%、83.33%,均显著高于良性组的10.00%、5.00%、3.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VCA-IgA鉴别诊断鼻咽癌的灵敏度为81.67%,特异度为86.67%;EA-D-IgA鉴别诊断鼻咽癌的灵敏度为48.33%,特异度为91.67%;EA-D-IgG鉴别诊断鼻咽癌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8.33%;血清VCA-IgA+EA-D-IgA+EA-D-IgG鉴别诊断鼻咽癌的灵敏度为95.00%,特异度为96.67%。结论鼻咽癌患者血清VCA-IgA+EA-D-IgA+EA-D-IgG联合检测对于提高鼻咽癌诊断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细胞EB病毒早期抗原(EA-R)的表达——采用单克隆抗体BAE-5的观察
9
作者 张昌卿 肖锡宾 +2 位作者 冯凯涛 孙韵 张锋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74-278,共5页
以正丁酸和巴豆油诱导的Raji细胞为免疫原,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一种抗EB病毒(EBV)早期R型抗原(EA-R)的鼠IgM单克隆抗体,命名为BAE-5。以BAE-5为一抗应用APAA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4例鼻咽癌和29例非鼻咽癌,结果表明,所有的鼻咽癌(34例)... 以正丁酸和巴豆油诱导的Raji细胞为免疫原,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一种抗EB病毒(EBV)早期R型抗原(EA-R)的鼠IgM单克隆抗体,命名为BAE-5。以BAE-5为一抗应用APAA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4例鼻咽癌和29例非鼻咽癌,结果表明,所有的鼻咽癌(34例)和29例非鼻咽癌肿瘤中的9例能与BAE-5显阳性反应。与已进行EB病毒DNA原位杂交的34例鼻咽癌结果对比认为:大多数鼻咽癌细胞不仅可检测出EBV-DNA,而且这些细胞中的一部分还可表达EA-R。说明这些细胞中的EBV-DNA处于激活状态。一些非鼻咽癌肿瘤能与BAE-5起阳性反应,可能是由于这些肿瘤细胞中也有EB病毒早期抗原存在或者可能存在与EA-R抗原决定簇相类似结构的多肽而引起交叉反应。作者认为这些结果对了解EB病毒有关的多肽,特别是EA复合物在鼻咽癌和一些含EBV-DNA的非鼻咽癌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具有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转化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SHM—D33细胞系融合制备人单克隆抗体 被引量:5
10
作者 崔运昌 朱勇 +3 位作者 高磊 孙忱 米力 董帮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用EB病毒转化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因克隆化不成功,分泌不稳定而失败。将转化的细胞与KR—12细胞融合,因融合率低而未成功。将转化细胞与SHM—D33细胞融合,成功地建立了3株稳定分泌人单抗的杂交瘤细胞,均产生IgMλ型抗体,30~50μg/ml上清... 用EB病毒转化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因克隆化不成功,分泌不稳定而失败。将转化的细胞与KR—12细胞融合,因融合率低而未成功。将转化细胞与SHM—D33细胞融合,成功地建立了3株稳定分泌人单抗的杂交瘤细胞,均产生IgMλ型抗体,30~50μg/ml上清。其中1株(86—2)已连续传代18个月,未经克隆化仍稳定分泌抗体,已适应低血清培养,抗体分泌量不变;可用裸鼠制腹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三种EB病毒抗体检测在鼻咽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11
作者 潘继钊 黄海深 +1 位作者 朱苑霞 张朝栋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9期225-228,共4页
目的研究探讨三种EB病毒抗体检测在鼻咽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耳鼻喉科收集的经病理诊断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合并鼻咽部症状到我院就诊的非鼻咽癌患者500例、接受健康体检的正... 目的研究探讨三种EB病毒抗体检测在鼻咽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耳鼻喉科收集的经病理诊断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合并鼻咽部症状到我院就诊的非鼻咽癌患者500例、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1000例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三组受检者的三种EB病毒抗体进行测定,比较三组受检者的检出阳性率,同时对不同EB病毒抗体单独或联合诊断鼻咽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等进行计算。结果三组不同受检者的VCA-IgA、EA-IgA以及Rta-IgG检测阳性率比较有鼻咽癌组患者〉对照Ⅰ组患者〉对照Ⅱ组正常人的情况,且鼻咽癌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与其他两组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EB病毒的检测结果比较,则有鼻咽癌组VCA-IgA和Rta-IgG显著高于EA-IgA,而对照组受检者VCAIgAG显著高于EA-IgA和Rta-IgG的情况,比较差异显著。三种EB病毒诊断鼻咽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比较均有联合诊断结果均高于每种EB病毒单独诊断时的结果,除阳性预测值略低外(但联合诊断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均达到95%以上。结论联合三种EB病毒抗体的血清学诊断有利于鼻咽癌的有效筛查,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种EB病毒抗体评估广州地区人群患鼻咽癌的危险度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勇 陈浩 +2 位作者 窦前 李玥 刘沃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2-606,612,共6页
目的 分析广州地区正常体检人群与该地区鼻咽癌患者的5种EB病毒抗体谱,并尝试建立一种简单、高效和实用性强的血清学筛查方法,适合为该地区健康人群进行鼻咽癌筛查。方法 选择收集2018—2019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门诊首诊鼻咽癌病... 目的 分析广州地区正常体检人群与该地区鼻咽癌患者的5种EB病毒抗体谱,并尝试建立一种简单、高效和实用性强的血清学筛查方法,适合为该地区健康人群进行鼻咽癌筛查。方法 选择收集2018—2019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门诊首诊鼻咽癌病例及在广州市干部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中发现的首发鼻咽癌病例共204例的血清,健康组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在广州市干部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共2 829例。通过分析5种EB病毒抗体谱在鼻咽癌患者组和正常组之间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血清指标预测鼻咽癌的统计模型。结果 VCA/IgA、NA1/IgA、Rta/IgG、EA/IgA和EA/IgG用于诊断鼻咽癌的最佳截断值分别是1.19、0.31、0.33、0.62、0.83,5种抗体阳性率在疾病与对照组内,各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联合预测鼻咽癌患病模型预测一致率分别为96.5%、96.2%,两者的阴性预测值均> 98%。结论 VCA/IgA+NA1/IgA与NA1/IgA+Rta/IgG这两种联合检测预测鼻咽癌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预测的模型对非鼻咽癌的正确判断准确率在98.8%以上,是一种实用性很强,比较准确的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行EB病毒抗体检测在诊断鼻咽癌方面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启飞 张晓琍 +2 位作者 林光华 周建林 曹颖平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20期57-59,共3页
目的 :探讨进行EB病毒核抗原1Ig A抗体(NA1-Ig A)、衣壳抗原抗体Ig A(CA-Ig A)、早期抗原Ig A抗体(EA-Ig A)、Zta蛋白Ig A抗体(Zta-Ig A)及Rta蛋白Ig A抗体(Rta-Ig A)检测在诊断鼻咽癌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4年4月-2015年1月我院... 目的 :探讨进行EB病毒核抗原1Ig A抗体(NA1-Ig A)、衣壳抗原抗体Ig A(CA-Ig A)、早期抗原Ig A抗体(EA-Ig A)、Zta蛋白Ig A抗体(Zta-Ig A)及Rta蛋白Ig A抗体(Rta-Ig A)检测在诊断鼻咽癌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4年4月-2015年1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3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113例鼻咽癌患者设为I组,将其中228例非鼻咽癌患者设为II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即ELISA)试验对两组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EB病毒抗体检测,并对比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与II组患者的血液标本相比,对I组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三种抗体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均较高,差异显著(X2NA1-Ig A=96.9,X2ZTA-Ig A=81.0,X2 CA-Ig A=110.9,P均<0.01),有统计学意义。与进行NA1-Ig A、ZTA-Ig A单项检测相比,对本研究中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CA-Ig A单项检测的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进行CA-Ig A检测相比,对本研究中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三项抗体联合检测的阳性预测值较高,对其进行三项抗体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均较低。对I组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抗体检测的五项阳性率为18.58%(21/113),五项阴性率为10.62%(12/113),四项阳性率为10.98(20/113),三项阳性率为21.2%(24/113),两项阳性率为23.0%(26/113),单项阳性率为8.9%(10/113)。与其他联合检测法相比,CA-Ig A、EA-Ig A与RTA-Ig G三项联合检测法在诊断鼻咽癌方面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较高。结论 :进行EB病毒抗体检测在对鼻咽癌进行血清学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在对鼻咽癌进行血清学诊断方面,CA-Ig A指标的敏感性较高,EA-Ig A、NA1-Ig A、Zta-Ig A、Rta-Ig A的指标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是,进行单项抗体指标的检测无法同时兼顾其特异性和敏感性,故应采用多种抗体联合检测法进行鼻咽癌筛查。CA-Ig A、EA-Ig A与RTA-Ig G联合检测法在诊断鼻咽癌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可作为筛查此病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3项抗体联合检测在鼻咽癌筛查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李辉腾 黎卓华 +2 位作者 崔敏涛 杨洁飞 陈展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A01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在鼻咽癌筛查中3项EB病毒抗体结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120例鼻咽癌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38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衣壳抗原IgA抗体(VCA-IgA)、早... 目的探讨在鼻咽癌筛查中3项EB病毒抗体结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120例鼻咽癌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38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衣壳抗原IgA抗体(VCA-IgA)、早期抗原IgG抗体(EA-IgG)、Rta蛋白抗体IgG(Rta-IgG),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VCA-IgA、EA-IgG、Rta-IgG检测阳性率分别是:92.5%、52.5%、85.83%均高于对照组,P<0.05;3项抗体中VCA-IgA灵敏度最高特异性最低,EA-IgG特异性最高灵敏度最低,Rta-IgG灵敏度及特异性均高于85%;联合检测其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均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在鼻咽癌筛查中进行VCA-IgA、EA-IgG、Rta-IgGEB病毒抗体结合检测能够提高鼻咽癌筛查率,有助于患者尽早接受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抗体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尚文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8期21-22,24,共3页
EB病毒与鼻咽癌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血清EB病毒抗体可为鼻咽癌筛查和早期诊断提供辅助性指标。近年来,各种血清EB病毒抗体检测方法相继产生,全文就EB病毒抗体诊断方法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eb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EB病毒Rta-IgG抗体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曾泽勇 区叶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9期18-19,共2页
目的探究血清EB病毒Rta-IgG抗体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2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的Rta-IgG抗体水平,观察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Rta-IgG表达水平差异及其与鼻咽癌临床分期... 目的探究血清EB病毒Rta-IgG抗体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2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的Rta-IgG抗体水平,观察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Rta-IgG表达水平差异及其与鼻咽癌临床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Rt-IgG抗体含量为(73.28±8.26)U/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8±0.82)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的鼻咽癌患者血清EB病毒Rt-IgG抗体水平,Ⅰ期(43.47±5.46)U/ml<Ⅱ期(64.73±6.26)U/ml<Ⅲ期(83.29±8.43)U/ml<Ⅳ期(96.81±8.65)U/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血清EB病毒Rta-IgG抗体水平高于健康志愿者,且病情越严重,Rta-IgG抗体水平越高,故可作为诊断鼻咽癌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eb病毒 Rta-Ig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初诊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EB病毒抗体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骆小娟 陈辉 林爱霞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22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初诊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EB病毒抗体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筛选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鼻咽癌初诊患者40例作为鼻咽癌组,收集同期在院进行体检且结果为健康者的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鼻咽... 目的:探讨鼻咽癌初诊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EB病毒抗体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筛选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鼻咽癌初诊患者40例作为鼻咽癌组,收集同期在院进行体检且结果为健康者的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鼻咽癌组和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和EB病毒抗体水平;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EB病毒抗体水平,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EB病毒抗体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对患者给予2年的定期随访,比较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入院时血清C反应蛋白和EB病毒抗体水平。结果:鼻咽癌组血清C反应蛋白和EB病毒抗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阳性转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EB病毒抗体水平分别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淋巴结阴性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EB病毒抗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和EB病毒抗体水平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但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随访期间死亡9例,存活30例,死亡患者入院时血清C反应蛋白和EB病毒抗体水平均高于存活者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咽癌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EB病毒抗体水平明显增加,与鼻咽癌的恶性程度相关,可能是鼻咽癌患者的病情和临床预后的有效评价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eb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抗体和SCCA联合检测在鼻咽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才友 张晟春 +3 位作者 谢政军 安立 赵春平 王才会 《智慧健康》 2021年第20期10-12,15,共4页
目的研究EB病毒抗体+SCCA(鳞状细胞癌抗原)检测运用于鼻咽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合肥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耳鼻咽喉科、肿瘤科门诊和住院经病理确诊未经放化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80例作为A... 目的研究EB病毒抗体+SCCA(鳞状细胞癌抗原)检测运用于鼻咽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合肥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耳鼻咽喉科、肿瘤科门诊和住院经病理确诊未经放化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80例作为A组,收集经放化疗治疗后的鼻咽癌患者42例作为B组,收集同期在遵医五院耳鼻咽喉科诊门诊就诊的慢性鼻炎、咽炎以及扁桃体炎患者60例作为C组,最后收集同期在遵医五院体检中心体检正常的对照者70例作为D组,分别实施EB病毒抗体、SCCA检测,分析其在疾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四组的SCCA、EB-VCR-IgA(EBV衣壳抗原IgA抗体)、EB-NA-IgA(EBA核抗原IgG抗体)、EA-IgA(EBV早期抗原IgA抗体)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阳性以及阴性预测值均高出单一SCCA、EB-VCR-IgA、EB-NA-IgA、EA-IgA(P<0.05)。结论EB病毒抗体+SCCA联合诊断的价值更高,不仅能够早期诊断鼻咽癌,同时可对预后进行准确评估,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例鼻咽癌患者EB病毒血清学检测
19
作者 黄添友 刘玉生 +1 位作者 胡石伟 沈惠仙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用免疫酶法测定了100例鼻咽癌(NPC)患者血清中EB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和早期抗原免疫球蛋白A抗体,其阳性率分别为93.0%和53.0%,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64和1:14。NPC患者经放疗后,两种EBV抗体呈逐年下降趋势。提示该试验对NPC的... 用免疫酶法测定了100例鼻咽癌(NPC)患者血清中EB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和早期抗原免疫球蛋白A抗体,其阳性率分别为93.0%和53.0%,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64和1:14。NPC患者经放疗后,两种EBV抗体呈逐年下降趋势。提示该试验对NPC的早期诊断,疗效分析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型人参皂甙的生物活性: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许小琴 金文杰 +5 位作者 李金贵 付本懂 王鲁 楮秀玲 郭志廷 韦旭斌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3-656,共4页
将人参总皂甙经化学转化成转化型人参皂甙后分离得8个组分,在体外细胞上进行了转化型人参皂甙8个组分对CEF细胞毒性、生长活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单克隆抗体生成以及抗IBDV、AIV(H9)、NDV、MDV病毒的活性研究。结果发现,转化... 将人参总皂甙经化学转化成转化型人参皂甙后分离得8个组分,在体外细胞上进行了转化型人参皂甙8个组分对CEF细胞毒性、生长活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单克隆抗体生成以及抗IBDV、AIV(H9)、NDV、MDV病毒的活性研究。结果发现,转化型人参皂甙各组分的细胞毒性作用在23.26~39.53mg/L之间;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生长和活性呈促进作用的工作浓度在10~20mg/L之间;转化型人参皂甙8号组分12.5mg/L诱导48h后,肝癌细胞7402株有60%的细胞凋亡,大鼠脑胶质瘤细胞C6株有35%的细胞凋亡;3、4、7号组分12.5mg/L和6.25mg/L对单克隆抗体6E6株杂交瘤细胞和单克隆抗体10B11株杂交瘤细胞的单抗生成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HI效价为2^6~7与对照组的2^5相比有明显差异,IFA效价为10^4~5与对照组的10^2相比有极显著差异;4、7、8号组分15mg/L阻斯IBDV、AIV(H9)、NDV感染CEF细胞的作用都达到了51.1%以上,抑制IBDV、AIV(H9)、NDV在CEF上增殖的作用都在30%以上;6、7号组分12.5mg/L在阻断感染、抑制增殖、直接杀灭3种方式的抗MDV—RB1B强毒株在SPF鸡CEF细胞上的空斑减数率都达了到ACV抗MDV空斑减数率的80%,其中4、6号组分对MDV—RBIB株的直接杀灭作用与ACV的杀灭作用相等。表明人参总皂甙经化学处理转变成转化型人参皂甙,可明显改变其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