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n Genetic Diversity of 40 Flowering Cherry Cultivars and Construction of Molecular ID Based on SSR Markers
1
作者 Chaoren Nie Xiaoguo Xu +3 位作者 Xiaoqin Zhang Hongbing Sun Jingya Yu Wensheng Xia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4年第2期256-273,共18页
Studying on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flowering cherry cultivars is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germplasm conservation, cultivar identification and breeding. Flowering cherry is widely cultivated a... Studying on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flowering cherry cultivars is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germplasm conservation, cultivar identification and breeding. Flowering cherry is widely cultivated as an important woody ornamental plant in worldwide, especially Japan, China. However, owning to the morphological similarity, many cultivars are distinguished hardly in non-flowering season. Here, we evaluated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40 flowering cherry cultivars, which are mainly cultivated in China. We selected 13 polymorphicprimers to amplify to allele fragments with fluorescent-labeled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technology.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cultivars could be divided into 4 subpopulations. At the population level, N<sub>a</sub> and N<sub>e</sub> were 6.062, 4.326, respectively. H<sub>o</sub> and H<sub>e</sub> were 0.458 and 0.670, respectively. The Shannon’s information index (I) was 1.417. The Pop3, which originated from P. serrulata, had the highest H<sub>o</sub>, H<sub>e</sub>, and I among the 4 subpopulations. AMOVA showed that only 4% of genetic variation came from populations, the 39% variation came from individuals and 57% (p < 0.05) came from intra-individuals. 5 polymorphic SSR primers were selected to construct molecular ID code system of these cultivars. This analysis on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relationship of the 40 flowering cherry cultivars will help to insight into the genetic background, relationship of these flowering cherry cultivars and promote to identify similar cultiv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ering Cherry SSR Genetic Relationship molecular id identifying Cultiva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eening of SSR Core Primers and Construction of Molecular ID for Flue-cured Tobacco Germplasm Resources in Hunan
2
作者 Hui LI Yinghong TANG +2 位作者 Shipeng XIANG Guang HUO Chutian HUA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2年第4期1-6,45,共7页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stablish a reliable and unique molecular ID for flue-cured tobacco germplasm resources in Hunan Province,furthe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germplasm collection and identifica...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stablish a reliable and unique molecular ID for flue-cured tobacco germplasm resources in Hunan Province,furthe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germplasm coll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and laying a solid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flue-cured tobacco breeding.[Methods]Twelve pairs of SSR primers with stable amplification and rich polymorphism were screened out from 816 pairs of SSR primers by a step-by-step screening method.As core primers of the SSR core primer library,the polymorphism of SSR primers was analyzed,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162 flue-cured tobacco germplasm resources was identified,and the molecular ID cards were constructed.[Results]The result of SSR primer polymorphism analysis showed that a total of 57 alleles were detected by 12 pairs of SSR primers in 165 tobacco germplasm resources,with an average of 4.75 alleles per pair of primers;the average diversity of SSR primers was 0.649;and the average value of Shannon's index was 1.235.The results of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162 flue-cured tobacco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The members of each group were divided based on genome information,which had nothing to do with their geographical origin.Meanwhile,12 pairs of SSR primers gave each flue-cured tobacco germplasm resource a unique molecular ID code.[Conclusions]From the above results,we can see that the 12 pairs of SSR primers obtained by screening have stabl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and can serve as the primers of the core primer library,and can be used to construct the unique molecular ID of flue-cured tobacco germplasm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BACCO SSR primer molecular 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sessing the numbers of SNPs needed to establish molecular IDs and characterize the genetic diversityof soybean cultivars derived from Tokachi nagaha 被引量:12
3
作者 Zhangxiong Liu Jun Li +11 位作者 Xuhong Fan Nang Myint Phyu Sin Htwe Shuming Wang Wen Huang Jiyu Yang Lili Xing Lijun Chen Yinghui Li Rongxia Guan Ruzhen Chang Dechun Wang Lijuan Qiu 《The Crop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26-336,共11页
The development of a core set of SNP molecular markers that could be widely used in soybean genetic research would greatly facilitate research into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soybean.We conducted an analysis of Tokachi ... The development of a core set of SNP molecular markers that could be widely used in soybean genetic research would greatly facilitate research into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soybean.We conducted an analysis of Tokachi nagaha and 137 of its descendant soybean cultivars using 4044 SNP markers with the goal of determining the appropriate number of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needed to construct unambiguous molecular IDs and characterize genetic diversity based on a genetic distance matrix correlation method.When the number of SNPs was held constant,the number of accession pairs that could be distinguished increased as the polymorphism informative content(PIC)value of the SNPs increased.A core panel of 20 selected SNPs from 11 linkage groups with a mean PIC value of 0.3703 and a range of 0.3640–0.3749 was able to identify almost all of the accession pairs in our study[9445 pairs(99.92%)].The eight accession pairs that could not be identified with this core SNP set all originated from the same province and some of them had the same parental cultivars.The molecular IDs of the 138 accessions were constructed using the core 20 SNPs.It is known that both the number of SNPs and PIC values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SNPs are selected for use in the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In this study,when the PIC value was 0.3460,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genetic distance matrices associated with a panel of 200 SNPs and the total population was>0.800,indicating satisfactory correlation.Our high-accuracy,high-resolution core SNP panel for germplasm fingerprinting and our findings about assessing genetic diversity will likely markedly improve the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soybean germplasm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 SNP GENETIC diversity GENETIC distance molecular 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皱纹盘鲍摄食不同藻类的转录组响应及相关硫酸酯酶基因ids-1功能分析
4
作者 胡涛泽 谢玉素 +3 位作者 李超 姚奕冰 刘晓 许飞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5-925,共11页
为解析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对其摄食藻类的分解与适应机制,采用转录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克隆、荧光定量PCR、原核表达、蛋白纯化及酶活检测等方法,进行了3种藻类[海带(Laminaria japonica)、龙须菜(Gracilaria le... 为解析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对其摄食藻类的分解与适应机制,采用转录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克隆、荧光定量PCR、原核表达、蛋白纯化及酶活检测等方法,进行了3种藻类[海带(Laminaria japonica)、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和孔石莼(Ulva pertusa)]喂养条件下内脏团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进一步选取饵料适应相关的硫酸酯酶ids-1基因,进行了基因克隆和初步的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在龙须菜和海带对比组(Long vSHai)中共鉴定到上调差异基因104个,下调差异基因118个;孔石莼和海带对比组(Shi vSHai)中筛选出上调基因80个,下调基因93个;孔石莼和龙须菜对比组(Shi vSLong)中,上调基因与下调基因个数分别为77、72个;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富集到的条目多与物质代谢,尤其是硫酸化物质的合成、分解及代谢有关,其中在GO:0006027(glycosaminoglycan catabolic process)鉴定到多个出现表达差异的硫酸酯酶基因;克隆了皱纹盘鲍硫酸酯酶ids-1基因,其开放阅读框为1767 bp,可编码588个氨基酸,包含N端信号肽结构(1~23 aa)、硫酸酯酶的保守结构域(28~376 aa)及9个糖基化位点;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皱纹盘鲍IDS-1与红鲍及黑唇鲍IDS的同源性最高;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皱纹盘鲍IDS-1既具有硫酸酯酶家族典型的五肽基序“CXPXR”,也含有IDS亚家族高度保守的活性位点;然而,利用大肠杆菌体外表达系统获得的IDS-1重组蛋白并未显示硫酸酯酶的活性;qPCR结果显示,ids-1在皱纹盘鲍消化腺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鳃和外套膜,上足触手组织表达量较低;ids-1的表达还具有发育阶段特异性,在受精卵至浮游幼虫阶段表达量低,自匍匐幼虫开始升高,至成体时表达水平最高;在不同藻类喂养条件下的ids-1表达差异显著,海带喂养组表达量显著高于龙须菜和孔石莼喂养组,孔石莼组表达量最低。研究表明,ids-1与鲍个体发育过程中的营养模式及食性转换密切相关,其表达量可能受到摄食偏好性及摄食量差异的直接影响,本研究为深入解析皱纹盘鲍的饵料适应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 转录组学 硫酸酯酶 idS 分子特征 饵料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三个离褶伞属菌株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子身份证构建
5
作者 刘娜 宋莹 +3 位作者 张敏 吕立涛 李跃 黄磊 《北方园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4,共7页
以23个离褶伞属菌株为试材,采用菌丝生长形态分析和SSR分子标记技术方法,研究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分子身份证的构建,以期为离褶伞属种质资源鉴定和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3个菌株在PDA综合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有明显差异,... 以23个离褶伞属菌株为试材,采用菌丝生长形态分析和SSR分子标记技术方法,研究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分子身份证的构建,以期为离褶伞属种质资源鉴定和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3个菌株在PDA综合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有明显差异,为1.138~2.577 mm·d^(-1),大部分菌株菌丝呈放射状,边缘较淡。多态性位点丰富,10对SSR引物在23个离褶属菌株中扩增得到39个多态性位点,每对引物扩增出的多态性位点数为2~7个。供试菌株遗传相异系数在0.14~0.82,相异系数在0.54时可将菌株分为六大类群。基于10对SSR引物组合扩增出的清晰条带,构建了23个离褶伞属菌株的二维码分子身份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褶伞属 遗传多样性 SSR分子标记 DNA分子身份证
原文传递
黑龙江部分大豆品种分子ID的构建 被引量:60
6
作者 高运来 朱荣胜 +6 位作者 刘春燕 李文福 蒋洪蔚 李灿东 姚丙晨 胡国华 陈庆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1-218,共8页
以黑龙江13个育种单位6个积温带的83份大豆品种为材料,选择分布在大豆基因组19个连锁群的43对SSR引物进行检测,共检测出等位变异157个,每个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变化范围为2~7个,平均为3.65个。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得到的谱带统计... 以黑龙江13个育种单位6个积温带的83份大豆品种为材料,选择分布在大豆基因组19个连锁群的43对SSR引物进行检测,共检测出等位变异157个,每个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变化范围为2~7个,平均为3.65个。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得到的谱带统计结果根据等位变异的片段大小数字化,用自行编制的ID Analysis 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仅需9对引物(Satt100、Sat_218、Satt514、Satt551、Satt380、Satt193、Satt191、Satt442、Sat_084)可将83份参试大豆品种完全区分开。构建了一套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的分子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SSR 分子身份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北方春大豆国家区试大豆品种纯度鉴定、分子ID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何琳 何艳琴 +4 位作者 刘业丽 邱强 栾怀海 韩雪 胡国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8期277-282,共6页
为了鉴定北方春大豆组国家区域试验大豆品种的纯度、构建参试大豆品种的分子ID及品种间遗传关系分析,从而有效地指导中国北方春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通过对参加2012年北方春大豆国家区试的94份大豆材料用分布在大豆基因组8个连锁群... 为了鉴定北方春大豆组国家区域试验大豆品种的纯度、构建参试大豆品种的分子ID及品种间遗传关系分析,从而有效地指导中国北方春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通过对参加2012年北方春大豆国家区试的94份大豆材料用分布在大豆基因组8个连锁群的13对SSR标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4份参试大豆品种纯度分布范围为53.85%-100%,平均纯度为99.02%;利用Satt231、Satt288、Satt160、Satt193和Sat-092这5对引物可以将94份参试大豆品种区分开,并获得唯一的分子ID;94个参试大豆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0.846,平均相似系数为0.2783,说明参试大豆品种间遗传差异性较大。通过SSR标记分析,可以有效地鉴定参试大豆品种的纯度、建立参试大豆品种的分子ID及实现品种间遗传关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纯度鉴定 分子id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黑龙江垦区大豆参试品系纯度鉴定、分子ID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何琳 刘业丽 +5 位作者 裴宇峰 刘春燕 韩雪 蒋洪蔚 陈庆山 胡国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1-595,共5页
以2012年黑龙江垦区区域试验的121份大豆品系为材料,选择分布在大豆基因组8个连锁群的13对SSR标记进行纯度分析、分子ID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21份参试大豆品系纯度分布范围为84.62%~100%,平均纯度为99.24%;利用Sa... 以2012年黑龙江垦区区域试验的121份大豆品系为材料,选择分布在大豆基因组8个连锁群的13对SSR标记进行纯度分析、分子ID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21份参试大豆品系纯度分布范围为84.62%~100%,平均纯度为99.24%;利用Sat-092等10对引物可以将121个参试大豆品系区分开,并获得唯一的分子ID;品系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1.00,平均相似系数为0.3402。结果说明黑龙江垦区2012年参试大豆品系遗传同源性较小,差异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纯度鉴定 分子id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片国家区试大豆品种分子ID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何琳 何艳琴 +6 位作者 刘业丽 杨中路 栾怀海 韩雪 蒋洪蔚 刘春燕 胡国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5-9,共5页
以长江流域片国家区域试验的45份大豆品种为材料,选择分布在大豆基因组8个连锁群的13对SSR标记进行分子ID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Satt138、Satt514、Satt231、Satt380、Satt442和Satt369这6对引物可以将45个参试大豆品... 以长江流域片国家区域试验的45份大豆品种为材料,选择分布在大豆基因组8个连锁群的13对SSR标记进行分子ID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Satt138、Satt514、Satt231、Satt380、Satt442和Satt369这6对引物可以将45个参试大豆品种区分开,并获得唯一的分子ID;参试大豆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1.00,平均相似系数为0.4424,结果说明长江流域片国家区试大豆品种间遗传同源性较小,差异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分子id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SSR指纹图谱身份证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10
作者 曹军 王茂森 +7 位作者 王国铸 赵杰 王建明 郑思思 陶弢 赵怡宁 张才喜 纠松涛 《中国农学通报》 2025年第4期25-30,共6页
为更加科学、快捷、精准地开展梨品种资源鉴定工作,文章综述了SSR指纹图谱身份证技术,回顾了该项技术在梨品种鉴定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详细分析了当前这项技术在简便性、可扩充性、标记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上... 为更加科学、快捷、精准地开展梨品种资源鉴定工作,文章综述了SSR指纹图谱身份证技术,回顾了该项技术在梨品种鉴定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详细分析了当前这项技术在简便性、可扩充性、标记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介绍了采用更高效的编码方法、进行数据扩充、使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等改进的方向,并对今后SSR指纹图谱身份证技术结合新一代测序技术,实现更加快速、准确、高效的梨品种鉴定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标记 指纹图谱 分子身份证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为“金标准”评估Rapid ID Yeast Plus及API20C AUX对酵母样真菌的鉴定效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范欣 王贺 +8 位作者 苏霄翔 肖盟 马雪菲 马超越 刘旭光 马然 吴玥 陈艳钊 徐英春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5期274-280,共7页
目的以分子生物学方法为"金标准"对两种商品化酵母样真菌鉴定产品Rapid ID Yeast Plus(简称RapID YST)及API20C AUX(简称API20C)的鉴定效能进行评估。方法从2010年中国医院侵袭性真菌感染监测网菌株库中筛选酵母样真菌25种,共... 目的以分子生物学方法为"金标准"对两种商品化酵母样真菌鉴定产品Rapid ID Yeast Plus(简称RapID YST)及API20C AUX(简称API20C)的鉴定效能进行评估。方法从2010年中国医院侵袭性真菌感染监测网菌株库中筛选酵母样真菌25种,共计194株。其中,包含临床最常见的5种酵母样真菌(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共130株,占研究总菌株数的67.0%。所有菌株已经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准确鉴定至种水平。菌株复苏分纯后,严格按照产品操作指南,平行进行RapID YST和API20C鉴定。结果所研究菌株中,有181株(18种)在RapID YST鉴定菌种数据库中,所有在库菌株种及复合体鉴定正确率为87.8%(159/181)。相比,API鉴定菌种库包含菌株174株(18种),在库菌株种及复合体鉴定正确率为92.0%(160/174)。RapID YST与API20C对于5种临床常见的酵母样真菌的种鉴定正确率分别为93.1%和97.1%。对于库外菌株,RapID YST的鉴定错误率分别为23.1%(3/13),相比API20C的鉴定错误率为60.0%(12/20)。综合此次评估结果,二者对酵母样真菌的鉴定效能无显著差异(McNemar检验,P>0.05)。结论两种商品化产品对酵母样真菌的鉴定效能基本一致;相较而言,RapID YST在操作便捷性、检测时间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酵母样真菌 RAPid id YEAST PLUS API20C AUX 分子生物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部分野生黑木耳菌株的分子ID构建 被引量:6
12
作者 于潇 许修宏 刘华晶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3期171-175,共5页
为分析黑龙江地区28株野生黑木耳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种质分子身份证。利用SSR分子标记对供试菌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并用IDAnalysis1.0软件种质分子身份证。结果表明:7对引物共检测到131个多态性片段,品... 为分析黑龙江地区28株野生黑木耳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种质分子身份证。利用SSR分子标记对供试菌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并用IDAnalysis1.0软件种质分子身份证。结果表明:7对引物共检测到131个多态性片段,品种间特异性指数介于23.015~53.827之间,平均为30.00;在相似水平在0.58时,28个供试黑木耳菌株被分为3个组群。结果仅需5对引物即可将28份参试菌株完全区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SSR 分子身份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玉米种质资源SSR和SNP分子身份证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茗起 王蕊 +16 位作者 张春宵 孙擘 任洁 李淑芳 王璐 朱少喜 张江斌 施昕晨 王海杰 张云龙 田红丽 赵怡锟 匡猛 王元东 易红梅 李晓辉 王凤格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9,I0001,I0002,共16页
【目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吉林省玉米种质资源库主要存储具有北方春玉米区特色的种质资源。鉴于在传统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过程中难以获取真实身份信息的现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构建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可以有效鉴定种... 【目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吉林省玉米种质资源库主要存储具有北方春玉米区特色的种质资源。鉴于在传统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过程中难以获取真实身份信息的现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构建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可以有效鉴定种质资源真实身份,强化种质资源的分类管理。通过深度发掘吉林省玉米种质资源库的优异资源,推动共享利用。【方法】以吉林省玉米种质资源库中的2918份玉米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玉米品种鉴定检测标准中推荐的40对SSR标记,以及61214个SNP标记来构建其分子身份证。根据获得的分子身份证信息将种质资源划分为核心、同近源、异质和群体等类进行管理,并进一步针对核心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为2918份种质资源构建了SSR分子身份证,为除异质性种质外的2502份种质资源构建了SNP分子身份证。分别制定了玉米种质资源SSR和SNP分子身份证的建设规范。其中,SSR分子身份证由40个SSR位点指纹转化为三位数字和一位字母的编码组合构成,并以二维码形式存储;SNP分子身份证由61214个SNP位点指纹转化为可视化的条形码。根据样品纯合度和指纹特异性等特征,将样品划分为1561份核心类、705份同近源类、416份异质类及236份群体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以旅大红骨群、黄改群为代表的国内种质资源是该库的主要种质资源,占全部核心种质资源的64.38%。【结论】提出了玉米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构建流程,为吉林省玉米种质资源库2918份种质资源构建了全部的SSR分子身份证和2502份SNP分子身份证;建立了核心、同近源、异质、群体四类种质资源筛选方案,实现了种质资源的分类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资源 吉林 SSR SNP 分子身份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SSR的宁夏糜子DNA分子身份证的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越 张立媛 +8 位作者 辛旭霞 冯智尊 郭娟 王晓丹 曹晓宁 SANTRA Dipak K 陈凌 乔治军 王瑞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99-2711,共13页
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种质资源丰富,在干旱环境中具生产优势,基于荧光SSR标记构建其DNA分子身份证可为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分子检测工具。本文以274份宁夏糜子核心种质为试验材料,对山西农业大学前期开发的糜子特异性... 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种质资源丰富,在干旱环境中具生产优势,基于荧光SSR标记构建其DNA分子身份证可为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分子检测工具。本文以274份宁夏糜子核心种质为试验材料,对山西农业大学前期开发的糜子特异性SSR标记进行多次PCR筛选和优化后获取核心引物。基于糜子参考基因组信息,经过BLAST序列比对后将核心标记进行染色体定位。在SSR引物的5′端标注荧光(FAM/HEX),利用毛细管电泳给出材料的基因型,采用“0,1”二进制编码方式记录扩增条带的有无,使用IDAnalysis 4.0检测材料的区分程度。采用十进制(0~9)统计扩增片段大小以获得材料的字符串分子身份证。使用Popgene、Powermarker、MEGA、NTSYS进行遗传多样性、遗传聚类和主成分分析。利用二维码在线软件(https://cli.im/)给出材料的二维码DNA分子身份证。PCR扩增结果发现,10个荧光SSR(RYW6、RYW125、RYW43、RYW3、RYW40、RYW37、RYW42、RYW8、RYW28和RYW124)组合在一起可以将274份材料全部区分开。BLAST结果表明,RYW124分布在12号染色体上,位于7.8 cM处;RYW40分布在4号染色体上,位于42.64 cM处;RYW42分布在13号染色体上,位于34.63 cM处,RYW28分布在16号染色体上,位于2.34 cM处,RYW8分布在3号染色体上,位于9.90 cM处。274份材料在10个位点共检出12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为12.5个,变幅为5.0000(RYW3)~25.0000(RYW6);检出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1.2458(RYW3)~2.6568(RYW6),平均为1.8532;观测杂合度(Ho)为0.5185(RYW40)~0.9964(RYW124),平均为0.8674;期望观测杂合度(He)为0.5724(RYW40)~0.9108(RYW42),平均为0.778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Nei)为0.5711(RYW40)~0.9091(RYW42),平均为0.7767;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6563(RYW3)~0.9602(RYW42),平均为0.8399。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将材料划归4个类群。将电泳条带进行数字编码,利用10个标记组合,构建了全部材料的字符串和二维码DNA分子身份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宁夏 毛细管电泳 荧光SSR DNA分子身份证 染色体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春播区糜子核心种质的荧光微卫星标记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艺冰 辛旭霞 +9 位作者 冯智尊 郭娟 曹越 陈喜明 王晓丹 曹晓宁 SANTRA Dipak K 陈凌 乔治军 王瑞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28-1739,共12页
优异种质资源是糜子新品种选育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本研究以190份东北春播区糜子核心种质为材料,利用前期构建的SSR标记在5'端标注荧光,进行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根据毛细管电泳检测的片段有无采用“0/1”表示,利用ID Analysis4.0... 优异种质资源是糜子新品种选育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本研究以190份东北春播区糜子核心种质为材料,利用前期构建的SSR标记在5'端标注荧光,进行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根据毛细管电泳检测的片段有无采用“0/1”表示,利用ID Analysis4.0进行区分,使用PopGene、PowerMarker、MEGA、Structure、NTSYS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3个荧光SSR标记组合(RYW3+RYW6+RYW28)可区分190份材料,共检测出等位变异73个,平均为24.3333;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5.4728(RYW3)~15.8922(RYW6),平均为9.6496;检出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2.0851(RYW3)~2.9457(RYW6),平均为2.4896;观测杂合度(Ho)为0.7529(RYW6)~0.9574(RYW28),平均为0.8876;期望观测杂合度(He)为0.8194(RYW3)~0.9398(RYW6),平均为0.876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Nei)为0.8173(RYW3)~0.9371(RYW6),平均为0.8741;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8656(RYW3)~0.9722(RYW6),平均为0.9198。基于UPGMA将190份资源划分为3个群组。基于Structure的遗传结构分析(K=3)将糜子核心种质分为3个类群,来源于东北地区的4个基因库(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的一部分)。基于主成分分析将材料分为4个类群,与地理来源一致。利用在线二维码技术(https://cli.im/)构建了190份东北糜子核心种质的DNA分子身份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东北春播区 荧光微卫星标记 毛细管电泳 DNA分子身份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豆EST-SSR分子标记开发及部分种质分子身份证构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付阳云 文晓鹏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73,共11页
为开发菜豆高效新型分子标记,从分子水平解析菜豆重要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基于菜豆转录组数据,设计EST-SSR引物,建立EST-SSR标记系统.利用PCR筛选出多态性引物,结合毛细管电泳,分析81份菜豆种质的亲缘关系,并构建分子身份证.通... 为开发菜豆高效新型分子标记,从分子水平解析菜豆重要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基于菜豆转录组数据,设计EST-SSR引物,建立EST-SSR标记系统.利用PCR筛选出多态性引物,结合毛细管电泳,分析81份菜豆种质的亲缘关系,并构建分子身份证.通过MISA软件,在菜豆转录组数据85276条非冗余序列中,共挖掘出11649个EST-SSR位点.菜豆转录组SSR标记主要重复单元为1~3个碱基,其中单碱基为主要类型,占总量的56.7%;其次是三碱基重复,占总量的21.1%.从128对EST-SSR引物中筛选出18对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进行PCR扩增.供试种质的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50~0.95,平均为0.88;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15~0.65,以0.35为阈值可将81份种质分为3大类,其中贵州种质主要分布于第Ⅰ,Ⅲ类,而省外品种仅分布在第Ⅱ类.利用核心引物TDc9和TDc66可以有效区分81份菜豆种质,并构建其分子身份证.研究开发的EST-SSR标记系统,可用于菜豆种质的鉴定及亲缘关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 转录组 分子标记开发 EST-SSR标记 分子身份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春播区糜子核心种质及其DNA分子身份证构建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艺冰 辛旭霞 +5 位作者 冯智尊 曹越 郭娟 Dipak K SANTRA 王瑞云 陈喜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1-1192,共12页
本研究以500份东北春播区糜子资源为材料,利用169个SSR标记,采用UPGMA聚类分组,进行分层抽样,构建核心种质,同时应用ID Analysis 4.0软件构建分子身份证。利用等位基因数(Na)等遗传多样性衡量指标评估核心种质的遗传差异,并利用PCOA分... 本研究以500份东北春播区糜子资源为材料,利用169个SSR标记,采用UPGMA聚类分组,进行分层抽样,构建核心种质,同时应用ID Analysis 4.0软件构建分子身份证。利用等位基因数(Na)等遗传多样性衡量指标评估核心种质的遗传差异,并利用PCOA分析核心种质。结果表明,对169对SSR引物进行筛选,发现30对多态性好,利用30对SSR引物构建的糜子核心种质包含190份材料,占全部种质的38%,全部种质与核心种质的均检测出91个等位变异,保留了100%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2977~2.9975和2.2872~3.0173,平均值分别为2.8198和2.8297;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9532~1.0990和0.9535~1.1162,平均值为1.0645和1.0667;观测杂合度为0.3434~0.8037和0.3162~0.7849,平均值为0.5399和0.5359;期望杂合度为0.5654~0.6672和0.5645~0.6707,平均值为0.6448和0.647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5648~0.6664和0.5628~0.6686,平均值为0.6441和0.6452;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6657~0.8356和0.6493~0.8340,平均值为0.7974和0.7944。全部种质与核心种质的分子标记的相关指标进行t检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且PCOA分析表明核心种质与全部种质具有相似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同时发现8个SSR标记(RYW5、RYW8、RYW16、RYW28、RYW40、RYW53、RYW62和RYW67)可区分190份核心种质,构建了东北糜子核心种质的分子身份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东北春播区 SSR 核心种质 DNA分子身份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荞麦重要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子身份证构建 被引量:2
18
作者 冷宇鑫 闵义 +3 位作者 付阳云 周奎 何颖 文晓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8-157,共10页
为精准鉴定贵州荞麦种质资源,采用SSR分子标记对60份荞麦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DNA分子身份证数据库。结果显示,从1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6对稳定性好、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在60份供试种质中共扩增出174个多态性条带;Shannon’s信息... 为精准鉴定贵州荞麦种质资源,采用SSR分子标记对60份荞麦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DNA分子身份证数据库。结果显示,从1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6对稳定性好、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在60份供试种质中共扩增出174个多态性条带;Shannon’s信息指数、Nei’s多样性指数、多态信息指数均值分别为0.337、0.206、0.693,引物的多态性较好,能有效揭示60份荞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在Dice遗传相似系数为0.374时,所有供试材料可聚为A、B、C三组;当Dice遗传相似系数为0.484时,将苦荞组(A组)更细分为A1、A2两个小组。采用毛细管电泳及8%的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对SSR标记扩增产物进行双验证,2种方法的聚类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本研究开发的高效性SSR分子标记能够有效地鉴定贵州荞麦重要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且用于构建分子身份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SSR标记 毛细管电泳 遗传多样性 DNA分子身份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TR荧光标记分析烟台地区菊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19
作者 朱胜波 李恺睿 +2 位作者 樊铭玺 焦睿 陈晓峰 《贵州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探明烟台地区菊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烟台地区菊花种质的分类鉴别、资源保护及品种培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荧光STR分子标记和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分析烟台地区非洲菊、秋菊、洋甘菊等12份菊花种质,结合主要表型性状观... 【目的】探明烟台地区菊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烟台地区菊花种质的分类鉴别、资源保护及品种培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荧光STR分子标记和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分析烟台地区非洲菊、秋菊、洋甘菊等12份菊花种质,结合主要表型性状观察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分子身份证。【结果】10对引物共检测到103个STR等位基因位点,平均每对引物的位点数10.3个,扩增片段长度在118~376 bp之间,引物多态性信息(PIC)平均0.795 8。聚类分析依照遗传相似系数将12份菊花种质分为四大类,其中,Ⅰ类群包括秋菊、雏菊、野菊(1)、杭菊(白)、杭菊(黄)、翠菊、野菊(2)共7份种质,占总数的58.3%,含大菊1份、小菊6份,平瓣2份、匙瓣3份、管瓣2份;Ⅱ类群包括非洲菊、洋甘菊2份种质,占总数的16.7%,花瓣类型均为平瓣;Ⅲ类群仅杭菊(紫)1份种质,占总数的8.3%;Ⅳ类群包括一年蓬、野菊(3)2份种质,占总数的16.7%,均为小菊、平瓣花。不同花色、花序大小、花瓣类型的种质存在交叉聚集现象。【结论】烟台地区菊花种质具有较好的遗传多样性,STR荧光标记可有效分析该类种质资源,基于STR分子手段构建了12份菊花种质资源的分子身份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荧光标记 菊花 遗传多样性 种质资源 分子身份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喙兰属种质资源鉴评与分子身份证构建
20
作者 肖文芳 李佐 +1 位作者 陈和明 吕复兵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59-1366,共8页
钻喙兰属为兰科的一类附生型兰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本研究基于前期收集的钻喙兰属3个常见种的10份不同种质资源,采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进行等位变异检测,筛选出21对SSR多态性引物,其中13对引物位点呈高多态性,共扩增出4... 钻喙兰属为兰科的一类附生型兰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本研究基于前期收集的钻喙兰属3个常见种的10份不同种质资源,采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进行等位变异检测,筛选出21对SSR多态性引物,其中13对引物位点呈高多态性,共扩增出47个等位基因,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N_(a))为2.238,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为1.860。21个位点的观测杂合度(H_(o))为0~0.778,均值为0.421,期望杂合度(H_(e))为0.148~0.574,均值仅0.340,Shannon指数(I)为0.096~0.987,均值为0.567。10份种质的聚类结果和PCoA分析与传统植物学分类一致,可将10份种质按种划分成3个类群。在此基础上筛选出4对核心引物构建每份种质的分子身份证。本研究为后续钻喙兰属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评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喙兰属 SSR 分子身份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