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30年代城市“摩登”现象及其论争
1
作者 焦婕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30-138,共9页
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主要城市生活中的“摩登”现象极为普遍,凡是城市生活中带有潮流式的东西皆可以“摩登”称之,其中许多内容反映着城市市民在生活中追逐世界潮流的步伐。官方对“摩登”现象多持否定态度,民间对“摩登”现象则是敌... 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主要城市生活中的“摩登”现象极为普遍,凡是城市生活中带有潮流式的东西皆可以“摩登”称之,其中许多内容反映着城市市民在生活中追逐世界潮流的步伐。官方对“摩登”现象多持否定态度,民间对“摩登”现象则是敌视与维护的言行并存,舆论严重撕裂,由此形成了思想舆论界的“摩登肯定派”与“摩登否定派”的论争,这是近代以来中西方文化在接触过程中产生的碰撞与摩擦的具体体现之一。由此可以了解彼时国人对于西方新奇事物的排斥、选择与扬弃。许多优秀的外来事物就是在这种博弈中逐渐被中华文化所吸收、借鉴,成为民众日益丰富的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社会则在这样的冲突、选择与认同的过程中不断演进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登现象 近现代城市生活 中西文化论争 社会文化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欧梵中国式现代性的理论资源与建构
2
作者 郭小霞 路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5-44,共10页
李欧梵从中国式现代性的实际境况出发,将西方的现代性研究作为发现和解决中国问题的工具,在与理论对话的过程中,对中国式现代性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建构。首先,他将中国式现代性与西方现代性并置,管窥中国式文化现代性的面貌。其次,他致力... 李欧梵从中国式现代性的实际境况出发,将西方的现代性研究作为发现和解决中国问题的工具,在与理论对话的过程中,对中国式现代性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建构。首先,他将中国式现代性与西方现代性并置,管窥中国式文化现代性的面貌。其次,他致力于研究中国式现代性想象的风貌,重点论述了晚清时期民族国家想象的形成过程,以及上海都市文化的想象、张爱玲作品中对日常生活的想象。另外,他在后现代性理论语境下,对中国式现代性中的历史感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欧梵 中国式现代性 民族国家的想象 都市文化的想象 日常生活的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休闲与生活世界重建——上海都市休闲现状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陆小聪 张修枫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21,共9页
在对已有的休闲研究进行梳理基础上,对上海市居民休闲状况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显示,现代都市中居民的休闲需求确实在持续提高,并不仅仅表现在对于空闲时间的需求上,而是重视休闲活动的内容和质量。但是,人们实际参与的休闲活动形式还... 在对已有的休闲研究进行梳理基础上,对上海市居民休闲状况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显示,现代都市中居民的休闲需求确实在持续提高,并不仅仅表现在对于空闲时间的需求上,而是重视休闲活动的内容和质量。但是,人们实际参与的休闲活动形式还很单一,质量不高,说明即使在上海这样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比较发达的都市中,休闲活动目前仍然还是处于一个较为初级的起步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 居民 休闲 现状 实证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实践社会学研究的发现 被引量:106
4
作者 符平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6-158,共23页
青年农民工适应城市的实践受到乡土世界、想象世界、城市世界和实践世界交互作用的影响,其形态和逻辑被四个世界型塑。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都是其实践世界之社会与人际关系结构的直接反映。他们通过实践性惯习的生产与再生产方式,来寻求... 青年农民工适应城市的实践受到乡土世界、想象世界、城市世界和实践世界交互作用的影响,其形态和逻辑被四个世界型塑。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都是其实践世界之社会与人际关系结构的直接反映。他们通过实践性惯习的生产与再生产方式,来寻求一种界定并表达自身身份的社会适应性。这足以使他们应付城市的一般生活,并不一定需要获得现代性来适应城市。乡土性在他们的生活中仍然发挥着较大的路径依赖作用,获得一些现代性特征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适应、融入城市。青年农民工实践世界里诸多冲突关系和限制因素直接导致他们难以适应和融入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农民工 城市适应 实践性 现代性 “脱根”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生命体理念的韧性城市提升路径 被引量:8
5
作者 王佃利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4-71,共8页
风险社会的外部冲击与城市发展的内生需求,不断促进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创新。如何通过韧性城市建设来应对风险挑战与城市发展,成为当下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题。基于城市治理的韧性理念,当前城市治理面临的挑战主要是理念落地困难... 风险社会的外部冲击与城市发展的内生需求,不断促进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创新。如何通过韧性城市建设来应对风险挑战与城市发展,成为当下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题。基于城市治理的韧性理念,当前城市治理面临的挑战主要是理念落地困难、治理体系衔接不畅、治理能力培育弱化等,应构建“重建联系—有机互动—韧性锤炼—稳态提升”的韧性提升路径。依据“城市生命体”理念对城市治理的引领,有助于将韧性城市建设契合于城市治理现代化要求,并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城市探索的经验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城市 治理现代化 风险社会 城市生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日常生活的神话与现代戏剧的衰微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进 张慧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共6页
中国现代戏剧在其形成期就带有一种本体性的文化品格,即生于城市、表现日常。在此后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话剧由于不断地实践着这一文化品格而能够持久不衰,并诞生了很多戏剧史上的经典剧作。然而,在进入新时期之后,由于现代历史条件与... 中国现代戏剧在其形成期就带有一种本体性的文化品格,即生于城市、表现日常。在此后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话剧由于不断地实践着这一文化品格而能够持久不衰,并诞生了很多戏剧史上的经典剧作。然而,在进入新时期之后,由于现代历史条件与剧作家对现代性的追求与理解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剧作家们在80年代有了从事种种戏剧实验的开放空间,另一方面消费社会中大众娱乐文化在90年代开始崛起并迅猛发展,而无论是远离大众日常实践的实验戏剧还是日常消费中的大众文化,都对现代话剧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并导致其走向了衰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日常生活 现代性 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城市生活史研究热点与缺陷 被引量:6
7
作者 李长莉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30,共7页
中国近代城市生活史研究经过2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成果突出、具有鲜明特色并达到较高理论高度的分支领域,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对城市生活近代化"高点低面"的极度不平衡状况关注度不够,缺乏对各城市生活变迁不同类型的相互比... 中国近代城市生活史研究经过2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成果突出、具有鲜明特色并达到较高理论高度的分支领域,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对城市生活近代化"高点低面"的极度不平衡状况关注度不够,缺乏对各城市生活变迁不同类型的相互比较、相互联系研究,缺乏对中西生活元素交汇融合的机制特别是传统生活元素的演变与作用的研究,缺乏对各种生活元素在生活变迁及社会整体变迁中的地位与影响的研究。"公共性"理论范式的应用提升了城市生活史研究的理论高度,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应用比较隔膜、生硬,与实际生活状况及中国人的生活感受和观念契合度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城市史 生活史 社会史 史学理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与近代中国城市市民生活的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扶小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60-65,共6页
电影作为近代科学技术和表演艺术相结合的新型艺术形式和文化形态,在19世纪末随“西俗东渐”之潮流传到中国,引起了近代城市人的极大好奇与兴趣,并且很快就与中国社会和文化联系在一起,成为城市人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方式之一。电影极... 电影作为近代科学技术和表演艺术相结合的新型艺术形式和文化形态,在19世纪末随“西俗东渐”之潮流传到中国,引起了近代城市人的极大好奇与兴趣,并且很快就与中国社会和文化联系在一起,成为城市人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方式之一。电影极大地影响着近代中国城市人的思想和生活,改变着他们的价值观念、文化心态和生活方式,塑造着城市现代人的性格特征,促使近代城市人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从而推动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趣 人文化 好奇 生活 文化形态 现代人 塑造 近代中国 城市人 近代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都市文明与现代科学的传播——以1900年代的中国现代大众文化为中心 被引量:4
9
作者 韩晗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17-123,共7页
1900年代,以电影、话剧、画报与科幻小说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大众文化,见证了现代科学的影响。以"私人空间"为核心的都市日常生活,通过现代科学孕育大众文化,并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结构形态,但由于当时中国并没有建立起理性、公共... 1900年代,以电影、话剧、画报与科幻小说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大众文化,见证了现代科学的影响。以"私人空间"为核心的都市日常生活,通过现代科学孕育大众文化,并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结构形态,但由于当时中国并没有建立起理性、公共性的现代社会,导致现代大众文化根本无力承担起文化启蒙的历史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都市文明 现代科学 大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新式公共空间的创建:以菜场为中心的考察(1908-1937)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卫良 王刚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3期128-136,共9页
新式菜场是近代城市的一种新物理空间,也是一个新型的社会空间,在城市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近代杭州,新式菜场的出现也是城市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结果。杭州菜场建设经过最初遭遇挫折、融入市政革新和进行规范治理这样一个过程... 新式菜场是近代城市的一种新物理空间,也是一个新型的社会空间,在城市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近代杭州,新式菜场的出现也是城市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结果。杭州菜场建设经过最初遭遇挫折、融入市政革新和进行规范治理这样一个过程,逐渐打破了原有的摊贩沿街叫卖方式,改变了原有的城市空间格局。在此过程中,呈现出公共市政菜场最终获得很大的成功,而其他形式的菜场却显得有些脆弱冷清的有趣现象。这一时期,杭州公共菜场的营造仅仅开启了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新一页,并未完成其历史使命,与西方社会公共菜场形式相比仍存在不少的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杭州 菜场 公共空间 城市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之批判:消费受控制的科层社会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进书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4-138,共5页
现代性危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之中,日常生活被消费所控制和引导,人们为商品而迷狂,为体验消费而忘记质疑和批判。消费被全面地控制掩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造就了一个恐怖主义社会,人们患上恐怖症;消费衍生出众多"... 现代性危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之中,日常生活被消费所控制和引导,人们为商品而迷狂,为体验消费而忘记质疑和批判。消费被全面地控制掩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造就了一个恐怖主义社会,人们患上恐怖症;消费衍生出众多"次体系",它们难以构成对社会的一致反抗。列斐伏尔提倡对日常生活进行一种永恒的文化革命,这种革命要继承哲学传统,要担负起确认和阐释新的日常生活的责任,其目标是要建立一种都市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消费 科层社会 日常生活 都市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生活城市化之下的垃圾问题 被引量:2
12
作者 赖立里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39-46,共8页
本文探讨在河南西南部的一个村庄("尚村")日常生活中的垃圾问题,尤其是在农村生活城市化,或者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之下伴生的日常卫生与环境的"现代化"问题。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人类学田野调查,即参与、观... 本文探讨在河南西南部的一个村庄("尚村")日常生活中的垃圾问题,尤其是在农村生活城市化,或者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之下伴生的日常卫生与环境的"现代化"问题。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人类学田野调查,即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围绕着尚村的日常生活及其变迁进行。在分析各种垃圾所带来的村庄环境改变及其原因之后,试图从"垃圾"这个特殊的角度揭示出现代化的"幽灵般的现实",即在城市清洁的表象下,城市化生活对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技术及资金的依赖。并在农村生活日益城市化的前提下,反思应如何利用农村人群比城市人群对环境更高的敏感性,及时应对农村当下日益严峻的垃圾处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日常生活 城市化 环境 垃圾 怪异的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城市生活的褶皱中寻找诗的纹路——对李心释诗集《诗目所及》的现代性阐释
13
作者 杨有庆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6-22,共7页
李心释的诗通过呈现街道、建筑与琐碎城市日常中转瞬即逝的诗意,实现了从日常生活内部对城市生活的反讽书写。他的诗集《诗目所及——李心释十年诗选》表达了对城市的不适应、悲伤和抵抗,以重新进入生活的策略实践并建构了一种日常生活... 李心释的诗通过呈现街道、建筑与琐碎城市日常中转瞬即逝的诗意,实现了从日常生活内部对城市生活的反讽书写。他的诗集《诗目所及——李心释十年诗选》表达了对城市的不适应、悲伤和抵抗,以重新进入生活的策略实践并建构了一种日常生活诗学,在反讽折射的城市生活之现代性形象中蕴含着对现代性的体验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心释 《诗目所及》 城市生活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生活”视角下的城市社会风险治理研究
14
作者 杨君 周自恒 《上海城市管理》 2021年第5期48-56,共9页
从风险社会到社会风险,再到城市社会风险治理,传统的研究视角已不能完整解释城市社会风险的生成与治理。以"系统-生活"视角为切入点,将新的理论视角与城市社会风险事件案例相结合,系统阐述城市社会风险的表现特征,探讨系统风... 从风险社会到社会风险,再到城市社会风险治理,传统的研究视角已不能完整解释城市社会风险的生成与治理。以"系统-生活"视角为切入点,将新的理论视角与城市社会风险事件案例相结合,系统阐述城市社会风险的表现特征,探讨系统风险和生活风险的发生机制和作用机制。面对系统风险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扩散性以及生活风险的群聚性、传递性和安全性等特征,提出从多方联动机制、双重预防机制、再组织化和共享现实等角度出发,分析如何提高城市社会风险治理水平,为城市社会风险防范提供行之有效的途径。系统风险与生活风险是对立统一的,在城市社会风险中系统风险占据主要地位,系统风险导致了生活风险的生成,而生活风险的扩大也会引发新的系统风险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 生活 现代性 个体化 城市风险 预防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居宜业”指明乡村振兴与现代化的根本走向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强 王翊嘉 张怀超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以宜居为特征的高品质生活功能是现代化乡村的基本功能。顺应新时代对乡村生态宜居的需求和乡村生活主体多元化的走势,从规制层面解决好流向乡村的非原住人口与原住农村居民之间在乡村生活中的关系,是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促进乡村人才人... 以宜居为特征的高品质生活功能是现代化乡村的基本功能。顺应新时代对乡村生态宜居的需求和乡村生活主体多元化的走势,从规制层面解决好流向乡村的非原住人口与原住农村居民之间在乡村生活中的关系,是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促进乡村人才人力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课题。乡村产业应以宜于在地就业为出发点,以宜居带动宜业、宜业拓展宜居,引导城镇化走向城乡居民人口双增、居业共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宜业 乡村生活功能 乡村宜居产业 城乡要素流动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活形态的手工艺设计特征研究
16
作者 王宏飞 《创意设计源》 2017年第5期31-35,共5页
在深入分析农业社会传统手工艺设计特征的基础之上对现代工业社会中的现代手工艺设计特征进行了理论性的探讨,指出工业化背景下的现代手工艺有自己的设计创作主题、设计语言、服务对象以及消费特点,在设计与创作中,现代手工艺将更注重... 在深入分析农业社会传统手工艺设计特征的基础之上对现代工业社会中的现代手工艺设计特征进行了理论性的探讨,指出工业化背景下的现代手工艺有自己的设计创作主题、设计语言、服务对象以及消费特点,在设计与创作中,现代手工艺将更注重观念的表达、个性的展示和态度的宣扬,精神消费将是现代手工艺的设计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生活 手工艺 现代性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重“生命”的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方法初探--城市生态网络的构建
17
作者 陈蕾 《城市建筑》 2014年第11期36-36,85,共2页
近年来,生态系统变得异常脆弱,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城市生态网络作为景观生态学和城市规划等学科的研究热点,已经成为促进城市回归自然、提升城市生态系统质量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生态网络 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现代苏州城市空间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18
作者 路仕忠 张笑川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76-84,共9页
城市空间是城市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现代苏州城市空间研究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近年来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城市功能的演变、商业中心的转移、租界、建筑与住宅、城市规划与建设和公共空间等问题。这些研究使我们对近现代苏州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是城市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现代苏州城市空间研究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近年来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城市功能的演变、商业中心的转移、租界、建筑与住宅、城市规划与建设和公共空间等问题。这些研究使我们对近现代苏州城市空间的物质改造过程有较清晰的认识,但城市物质空间变迁与城市居民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仍有待继续阐明。聚焦城市公共空间,开展近现代苏州城市社会生活史和大众文化史研究,是深化近现代苏州城市空间研究的一个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苏州 城市空间 城市社会生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世情的商业化书写——论周贻白的现代题材剧
19
作者 刘欣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124-128,共5页
周贻白的现代题材剧在题材意蕴、艺术风格上颇具特色,在话剧演出史上也具有特别的价值。周贻白在话剧文学上的成就虽然不及田汉、曹禺、夏衍、李健吾这些一流的剧作家,但他对都市世情的描写、启蒙精神的表达、在情节结构方面高超的戏剧... 周贻白的现代题材剧在题材意蕴、艺术风格上颇具特色,在话剧演出史上也具有特别的价值。周贻白在话剧文学上的成就虽然不及田汉、曹禺、夏衍、李健吾这些一流的剧作家,但他对都市世情的描写、启蒙精神的表达、在情节结构方面高超的戏剧技巧等,都是可称道的。周贻白的现代题材剧为商业戏剧提供了一个示范文本。他充分注意了题材选择的时尚化和娱乐性,在说一个曲折好看故事的同时,表达了影射、批判现实的主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周贻白的现代题材剧具有典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贻白 现代题材剧 都市世情 商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空间到社会:作为日常生活场所的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以上海市复兴公园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朱伟珏 郝孟琪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77,共12页
复兴公园作为上海市最早开放的公园之一,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公共空间.在时间形态上,这里保留了周围市民的集体记忆;在空间形态上,它是一个开放的城市空间,同时利用物理区隔形成了多个小尺度空间.时空的交织使得这里成为最受上海市民... 复兴公园作为上海市最早开放的公园之一,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公共空间.在时间形态上,这里保留了周围市民的集体记忆;在空间形态上,它是一个开放的城市空间,同时利用物理区隔形成了多个小尺度空间.时空的交织使得这里成为最受上海市民欢迎的公共空间之一,亲友空间、男性空间、音乐空间等不同形态的公共活动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市民生活,同时也影响了城市公共空间对于个体的意义,情感满足的价值逐渐增强,使得个体可以通过公共交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孤独感和丧失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兴公园 城市公共空间 日常公共生活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