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世纪30年代城市“摩登”现象及其论争 |
焦婕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4 |
0 |
|
2
|
李欧梵中国式现代性的理论资源与建构 |
郭小霞
路遥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3
|
休闲与生活世界重建——上海都市休闲现状的实证研究 |
陆小聪
张修枫
|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4
|
青年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实践社会学研究的发现 |
符平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06
|
|
5
|
基于城市生命体理念的韧性城市提升路径 |
王佃利
|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8
|
|
6
|
城市日常生活的神话与现代戏剧的衰微 |
张进
张慧敏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7
|
中国近代城市生活史研究热点与缺陷 |
李长莉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8
|
电影与近代中国城市市民生活的变化 |
扶小兰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4
|
|
9
|
日常生活、都市文明与现代科学的传播——以1900年代的中国现代大众文化为中心 |
韩晗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4
|
|
10
|
杭州新式公共空间的创建:以菜场为中心的考察(1908-1937) |
张卫良
王刚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9 |
2
|
|
11
|
现代性之批判:消费受控制的科层社会 |
李进书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2
|
农村生活城市化之下的垃圾问题 |
赖立里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2
|
|
13
|
在城市生活的褶皱中寻找诗的纹路——对李心释诗集《诗目所及》的现代性阐释 |
杨有庆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14
|
“系统-生活”视角下的城市社会风险治理研究 |
杨君
周自恒
|
《上海城市管理》
|
2021 |
0 |
|
15
|
“宜居宜业”指明乡村振兴与现代化的根本走向 |
张强
王翊嘉
张怀超
|
《经济与管理》
CSSCI
|
2023 |
5
|
|
16
|
城市生活形态的手工艺设计特征研究 |
王宏飞
|
《创意设计源》
|
2017 |
0 |
|
17
|
注重“生命”的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方法初探--城市生态网络的构建 |
陈蕾
|
《城市建筑》
|
2014 |
0 |
|
18
|
近现代苏州城市空间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路仕忠
张笑川
|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2
|
|
19
|
都市世情的商业化书写——论周贻白的现代题材剧 |
刘欣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5 |
0 |
|
20
|
从空间到社会:作为日常生活场所的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以上海市复兴公园为例 |
朱伟珏
郝孟琪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