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rge Aperture Mirror Surface Test
1
作者 Hui Xing Ye Zhao Junru Song 《Optics and Photonics Journal》 2021年第8期387-393,共7页
<div style="text-align:justify;"> The large aperture mirror surface test is the basis of optical processing and alignment, and is also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mote sensing device. The simulatio... <div style="text-align:justify;"> The large aperture mirror surface test is the basis of optical processing and alignment, and is also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mote sensing devic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RMS values of 1.07 m primary mirror with multi-point support and sling support are 1.86 nm and 3.28 nm respectively. Using 36 point unloading device, sponge 36 point free support and sling support to test the mirror surface, the result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RMS is better than 0.02λ (λ = 632.8 nm). </di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 Aperture mirror Surface test SUPPO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后置式投影亮分划系统的零位走动量分析
2
作者 杨海金 卞臻臻 +6 位作者 高雪军 司振龙 郝芳 袁玉芬 詹江 高赫 李娜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1,共7页
针对后置式投影亮分划光学系统在某型微光镜中应用时出现零位走动量超差问题,通过分析该类微光瞄准镜的零位稳定性机理以及开展冲击试验,发现零位走动量超差的主要原因是射击过程中光学系统组合棱镜发生转动,采取将组合棱镜外形尺寸和... 针对后置式投影亮分划光学系统在某型微光镜中应用时出现零位走动量超差问题,通过分析该类微光瞄准镜的零位稳定性机理以及开展冲击试验,发现零位走动量超差的主要原因是射击过程中光学系统组合棱镜发生转动,采取将组合棱镜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公差优化方法,使二者间隙小于0.02 mm,最终微光镜的零位走动量(Δd)小于0.26 mil,满足系统技术指标规定Δd≤0.7 mil要求。给出了同类瞄准镜在设计和生产中对零位走动量控制的关键点及问题解决方案,为提高瞄准镜零位稳定性提供了有效分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置式投影亮分划 零位走动量 冲击试验 微光瞄准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curacy verification methodology for computer-generated hologram used for testing a 3.5-meter mirror based on an equivalent element
3
作者 Kai Xu Haixiang Hu +3 位作者 Xin Zhang Hongda Wei Zhiyu Zhang Xuejun Zhang 《Light(Advanced Manufacturing)》 2024年第2期41-49,共9页
Interferometry with computer-generated holograms(CGHs)is a unique solution for the highly accurate testing of large-aperture aspheric mirrors.However,no direct testing method for quantifying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o... Interferometry with computer-generated holograms(CGHs)is a unique solution for the highly accurate testing of large-aperture aspheric mirrors.However,no direct testing method for quantifying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of CGHs has been developed.In this study,we developed a methodology for verifying CGH accuracy based on an element that is functionally equivalent to a large-aperture mirror in terms of accuracy verification.The equivalent element decreased the aperture by one or higher orders of magnitude,implying that the mirror could be replaced by a non-CGH technology in a comparison test.In this study,a 281 mm diamond-turned mirror was fabricated as the equivalent element of a 3.5 m aspheric mirror and measured using CGH and LUPHOScan profilometers.Surface error composition and root-mean-square(RMS)density analyses were performed.The methodology verification accuracy of the CGH was 4 nm(RMS)in the low-to mid-frequency bands,with a measured surface accuracy of approximately 10 nm(RMS).This methodology provides a feasible solution for CGH accuracy verification,ensuring high-accuracy and reliable testing of large-aperture aspheric mirr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uracy verification methodology Computer-generated hologram Large-aperture mirror testing Equivalent element
原文传递
Manufacturing of Lightweight Mirror 被引量:1
4
作者 XIE Jing jiang,SONG Shu mei,WU Qing wen, HE Xin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angchun 130022, China)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74-477,共4页
Fabrication of the lightweight mirror is one of the key techniques for many large optical systems. CAD,CAM and CNC technologies are adopted in designing and manufacturing such mirrors in CIOMP. Better working efficien... Fabrication of the lightweight mirror is one of the key techniques for many large optical systems. CAD,CAM and CNC technologies are adopted in designing and manufacturing such mirrors in CIOMP. Better working efficiency and higher lightweight grade have been achiev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mirrors up to 70% weight reduction and 0.02λ(rms.) surface accuracy or better can b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HTWEIGHT mirrors POLISHING OPTICAL tes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rapeutic benefit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severe mirror movements 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5
作者 Han Sun Kim Sung Ho Jang +4 位作者 Zee-Ihn Lee Mi Young Lee Yun Woo Cho Migyoung Kweon Su Min So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6期569-574,共6页
Congenital mirror movements retard typical hand functions, but no definite therapeutic modality is available to treat such movements. We report an 8-year-old boy with severe mirror movements of both hands. His mirror ... Congenital mirror movements retard typical hand functions, but no definite therapeutic modality is available to treat such movements. We report an 8-year-old boy with severe mirror movements of both hands. His mirror movements were assessed using the Woods and Teuber grading scale and his fine motor skills were also evaluated by the Purdue Pegboard Test. A 2-week regimen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produced markedly diminished mirror movement symptoms and increased the fine motor skills of both hands. Two week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regimen, mirror movement grades had improved from grade 4 to 1 in both hands and the Purdue Pegboard Test results of the right and left hands also improved from 12 to 14 or 13. These improvements were maintained for 1 month after the 2-week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egimen. After 18 months, the mirror movement grade was maintained and the Purdue Pegboard test score had improved to 15 for the right hand while the left hand score was maintained at 13. This occurred without any additional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r other treatment.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this patient had a therapeutic and long-term effect on mirror mov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NEUROREHABILITATION clinical practice mirror movements Purdue Pegboard test han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hand function cortex suppression corticospinal tract grants-supported paper NEUROREGENE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ult Waveform Regenerator and Its Digital Closed-Loop Modification Technique
6
作者 Xiaoming Sun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2019年第2期14-26,共13页
In order to provide a novel and more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the commonly used relay protection testing device that outputs only the sinusoidal testing signals, the concept of fault waveform regenerator is proposed i... In order to provide a novel and more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the commonly used relay protection testing device that outputs only the sinusoidal testing signals, the concept of fault waveform regenerator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gether with its hardware structure and software flow chart. Fault waveform regenerator mainly depends on its power amplifiers (PAs) to regenerate the fault waveforms recorded by digital fault recorder (DFR). To counteract the PA’s inherent nonlinear distortions, a digital closed-loop modification technique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e predistortion technique is conceived.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fault waveform regenerator based on the digital closed-loop modification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ult WAVEFORM REGENERATOR DIGITAL closed-loop MODIFICATION TECHNIQUE Power Amplifier Relay Protection testing Devi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电站站控系统改造镜像闭环测试技术研究
7
作者 尤小明 杨梅强 +1 位作者 周晓飞 李忠安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16期64-68,共5页
针对变电站站控系统改造停电难、停电调试验收时间短、人工验收慢且信息核对不全面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变电站站控系统改造镜像闭环测试系统。针对现场运行设备搭建镜像系统,采用横向镜像比对、纵向闭环验证的机制,以功能模块化的思路完... 针对变电站站控系统改造停电难、停电调试验收时间短、人工验收慢且信息核对不全面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变电站站控系统改造镜像闭环测试系统。针对现场运行设备搭建镜像系统,采用横向镜像比对、纵向闭环验证的机制,以功能模块化的思路完成变电站站控系统改造的自动测试,并自动生成标准化的测试结果报告。将现场人工验证环节提前移到所设计的镜像闭环测试系统中高效进行,可有效缩短现场停电时间,提前消除验证隐患,提高变电站的改造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站控系统 镜像闭环测试系统 模块化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镂空镜柄的气动声学优化及试验
8
作者 庄严 周玮玮 +3 位作者 付杰 段孟华 高磊 王庆洋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2,共7页
为了更好地体现后视镜的造型风格,某自主品牌在新车开发过程中,采用非常规的镂空镜柄设计。旨在通过仿真和风洞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后视镜镜柄的气动特性进行研究并优化,以降低车内驾驶员处的声学响应。经过仿真发现,原始镜柄造型存... 为了更好地体现后视镜的造型风格,某自主品牌在新车开发过程中,采用非常规的镂空镜柄设计。旨在通过仿真和风洞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后视镜镜柄的气动特性进行研究并优化,以降低车内驾驶员处的声学响应。经过仿真发现,原始镜柄造型存在严重的气流分离,并伴随严重的回旋涡流,对风噪非常不利,基于此提出2种优化方案,有效改善了镜柄处速度分布梯度和气流分离。试验结果表明:2种优化方案对声压级和语音清晰度有很好的改善效果,车内声压级分别降低0.21 dBA和0.18 dBA,语音清晰度均提高1.5%;与此同时,采用声学麦克风阵列成像准确定位到了啸叫所在部件和对应频段,通过改变表面粗糙度的方案,使优化方案二的贡献量进一步提升0.02 dBA和0.6%。研究结果不仅验证了该仿真方法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可信度,而且可为后视镜镂空镜柄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视镜 镂空镜柄 气动噪声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镜面面形可检测性的离轴三反光学系统设计方法
9
作者 张海鑫 孟庆宇 +2 位作者 王江南 刘美辰 李磊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3-182,共10页
光学系统镜面面形的可检测性是光学系统从设计走向应用的基本条件。目前的光学系统设计方法多侧重于约束外形尺寸、提高成像质量,光学系统设计和光学元件检测设计与评估经常是先后进行的,在系统设计时不直接得到检测性的反馈。对于高指... 光学系统镜面面形的可检测性是光学系统从设计走向应用的基本条件。目前的光学系统设计方法多侧重于约束外形尺寸、提高成像质量,光学系统设计和光学元件检测设计与评估经常是先后进行的,在系统设计时不直接得到检测性的反馈。对于高指标要求的光学系统,容易造成系统像质设计良好、但元件检测难度过大的情况,使光学系统的落地应用产生瓶颈。在光学系统优化设计过程中,融入检测的相关理论方法是解决光学元件面形可检测性的重要途经。以离轴三反光学系统设计为切入点,CGH(Computer Generated Hologram)为光学元件检测工具,推导了光学系统设计参数与CGH相关参数的数学关系,作为光学系统面形的可检测性的桥梁,建立了面向镜面面形可检测性评估的离轴三反光学系统设计方法。在设计验证环节,以焦距为800 mm、F数为4、视场为14°×2°的离轴三反系统为例进行了设计仿真,在保证系统像质(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值大于0.4@100 lp/mm)的同时,将用于检测的CGH最小条纹宽度从4.84μm提升到14.34μm,提高了非球面反射镜的可检测性。该设计方法实现了在光学设计中对检测参数的评估与控制,对降低光学元件检测难度、提高光学系统设计的可实现性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光学检测 离轴三反 计算全息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空间非球面反射镜加工与检测技术研究
10
作者 赵静 杨业 +3 位作者 薛卫涛 王鹏 于建海 秦扬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7期30-33,共4页
空间非球面反射镜在现代光学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复杂的曲率和大口径特性使得其加工和检测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该文研究当前大口径空间非球面反射镜加工与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通过对这些技术的研究,该文为提高大口径空... 空间非球面反射镜在现代光学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复杂的曲率和大口径特性使得其加工和检测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该文研究当前大口径空间非球面反射镜加工与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通过对这些技术的研究,该文为提高大口径空间非球面反射镜的加工和检测质量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径空间非球面反射镜 加工技术 检测技术 表面质量 加工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AQUS的薄膜主镜设计及压差实验研究
11
作者 付慧 胡艳凯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24年第3期112-116,共5页
高分辨率空间成像技术是航天领域中获取空间信息的重要手段,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空间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方向集中在轻量化、高刚度、高分辨率等方面。从轻量化与高刚度角度出发,进行高空薄膜主镜的结构设计,在无限接近实际的... 高分辨率空间成像技术是航天领域中获取空间信息的重要手段,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空间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方向集中在轻量化、高刚度、高分辨率等方面。从轻量化与高刚度角度出发,进行高空薄膜主镜的结构设计,在无限接近实际的工作环境下设计了更优的参数化模型;对模型进行了多场耦合力学仿真分析,并设计了薄膜主镜的力学实验,结合仿真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薄膜结构仿真数据的可靠性。该研究结果对薄膜仿真分析具有指导意义,可为高空薄膜相机的研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主镜 多场耦合 压差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窄边后视镜的自动疲劳寿命试验方法及测试系统研究
12
作者 齐玉龙 刘欢 +2 位作者 刘兴峰 鲁颖晖 周冰蕾 《环境技术》 2024年第12期27-30,共4页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后视镜作为驾驶员获取车辆周围信息的重要工具,其性能和可靠性要求日益提高[1]。尤其是窄边后视镜,以其独特的设计减少了风阻并提高了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但其机械结构和耐疲劳性能也面临新的挑战[2]。本文旨...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后视镜作为驾驶员获取车辆周围信息的重要工具,其性能和可靠性要求日益提高[1]。尤其是窄边后视镜,以其独特的设计减少了风阻并提高了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但其机械结构和耐疲劳性能也面临新的挑战[2]。本文旨在研究一种基于窄边后视镜的自动疲劳寿命试验方法及测试系统,以评估其在复杂工况下的耐久性。通过设计一套全自动、高精度的试验设备,结合先进的控制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实现对后视镜翻转和旋转性能的长期、稳定测试,为后视镜的可靠性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边后视镜 疲劳寿命试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m微晶主镜的新型支撑 被引量:9
13
作者 邵亮 赵勇志 +3 位作者 明名 吕天宇 刘昌华 王洪浩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62-2470,共9页
针对1.2m微晶主镜,提出了基于6套柔性切向杆机构的侧向支撑与基于18点半柔性Whiffletree机构的轴向支撑相结合的新型主镜支撑方案,用于保证该主镜在较大温差范围以及不同俯仰角度下始终保持良好的面形精度及较高的系统刚度。分析了该机... 针对1.2m微晶主镜,提出了基于6套柔性切向杆机构的侧向支撑与基于18点半柔性Whiffletree机构的轴向支撑相结合的新型主镜支撑方案,用于保证该主镜在较大温差范围以及不同俯仰角度下始终保持良好的面形精度及较高的系统刚度。分析了该机构的工作原理,实验测试了主镜的面形精度及支撑系统的模态。机构分析表明该支撑方式可有效保证主镜定位精度和面形精度,并具有热解耦能力;有限元分析确认系统具有良好的支撑性能;面形精度检测得出主镜光轴垂直面形精度RMS达15.25nm,光轴水平面形精度RMS为20.75nm,模态测试则获得主镜支撑系统的一阶固有频率为60.3Hz。实测结果验证了该新型主镜支撑系统具有良好的面形保持能力及支撑刚度,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度较好,主镜光轴垂直和水平状态面形精度RMS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4.0%和17.8%,一阶固有频率相对误差为10.8%。得到的结果验证了有限元建模及分析的可信性,支撑系统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及相关理论推导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主镜 主镜支撑 面形检测 模态测试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碳化硅材料凸非球面反射镜的检验 被引量:14
14
作者 薛栋林 张忠玉 +1 位作者 郑立功 张学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491-2496,共6页
为了实现某大口径碳化硅材料凸非球面反射镜检验,研究了无像差点法以及补偿检验法方案。经过比较优选,确定选用补偿检验方案并专门设计了高精度大口径非球面补偿器,设计精度为PV:0.0082λ,RMS:0.0029λ(λ=632.8nm)。采用会聚光束,使用... 为了实现某大口径碳化硅材料凸非球面反射镜检验,研究了无像差点法以及补偿检验法方案。经过比较优选,确定选用补偿检验方案并专门设计了高精度大口径非球面补偿器,设计精度为PV:0.0082λ,RMS:0.0029λ(λ=632.8nm)。采用会聚光束,使用大口径数字干涉仪进行凸非球面正面检测,最终检测结果为0.022λ(RMS)。所述补偿器的设计方法和要求具有普遍性,设计结果也可用于同类型大口径凸非球面检验用补偿器的设计。采用该方法提高了凸非球面检测精度,并且在凸非球面镜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支撑方式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优化空间,为新型光学材料在凸非球面反射镜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非球面镜 碳化硅反射镜 零位检验 补偿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7单元变形镜的性能测试及校正能力实验 被引量:38
15
作者 林旭东 刘欣悦 +2 位作者 王建立 王富国 卫沛锋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7-273,共7页
自制了一个137单元分立促动器的连续镜面式变形镜,用于自适应光学相关技术的研究。首先,利用Zygo激光干涉仪对变形镜的静态性能进行了测试,包括面形测试、单个促动器的响应测试和耦合测试;然后,针对变形镜的校正能力,分别进行了Zernike... 自制了一个137单元分立促动器的连续镜面式变形镜,用于自适应光学相关技术的研究。首先,利用Zygo激光干涉仪对变形镜的静态性能进行了测试,包括面形测试、单个促动器的响应测试和耦合测试;然后,针对变形镜的校正能力,分别进行了Zernike多项式拟合和展平测试,并利用自适应光学实验平台实验验证了变形镜的校正能力;最后,利用搭建的快速响应测量平台测试了变形镜及其驱动电路的动态响应性能。测试及实验表明,137单元变形镜静态展平后的面形RMS值优于λ/50,PV值优于0.18λ(λ=632.8nm);能够对前7阶Zernike多项式进行较好的拟合和校正;变形镜及其高压驱动器的动态响应优于1kHz;该变形镜能使系统的Strehl ratio从小于0.1提高到优于0.9,明显改善了系统的成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变形镜 性能测试 校正能力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拼接镜面微位移主动调节机构的设计和实测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杨德华 戚永军 +3 位作者 朱振东 姜方华 陈昆新 张如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1-197,共7页
设计和制造了一套微位移主动调节机构和支撑系统,用以实现拼接镜面天文光学望远镜的每块平面子镜精密地调节倾斜和轴向平移,并在典型的仰角工况下对该机构进行了实测。设计技术要求子镜主动调节行程须达±1 mm,同时分辨率须达50 nm... 设计和制造了一套微位移主动调节机构和支撑系统,用以实现拼接镜面天文光学望远镜的每块平面子镜精密地调节倾斜和轴向平移,并在典型的仰角工况下对该机构进行了实测。设计技术要求子镜主动调节行程须达±1 mm,同时分辨率须达50 nm以下。选用了工作行程为6 mm和分辨率为50 nm的位移促动器,并引入杠杆机构提高位移分辨率和抑制误差;采用平衡配重和预拉弹簧机构使工作中位移促动器上保持恒定负载,以保护位移促动器和保证其输出位移精度。依据拼接镜面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子镜微位移调节系统性能测试的数学模型,并在实验室内采用分辨率为5 nm的位移传感器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其位移分辨率可达12 nm,线性良好,与理论值相对误差为5.6%,验证了该机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在不同工作位置良好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位移 分辨率 位移测量 杠杆 位移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硅柱面反射镜的检测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培基 余景池 +2 位作者 张峰 王权陡 刘国淦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6,共1页
柱面镜的加工和检测都较球面困难 ,这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介绍了我们在加工一组单晶硅柱面镜扩束系统时针对我们所要加工的柱面镜的特点 ,采用柱面的反射光作被检光 ,使其与参考光干涉的方法检测柱线以及用检测系统来评价最后... 柱面镜的加工和检测都较球面困难 ,这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介绍了我们在加工一组单晶硅柱面镜扩束系统时针对我们所要加工的柱面镜的特点 ,采用柱面的反射光作被检光 ,使其与参考光干涉的方法检测柱线以及用检测系统来评价最后加工结果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面反射镜 检测 单晶硅 干涉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光学非球面镜先进制造技术概述 被引量:21
18
作者 刘锋伟 吴永前 +5 位作者 陈强 刘海涛 闫锋涛 张仕杨 万勇建 伍凡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3-85,共23页
在光学系统中使用非球面可以有效校正像差,改善像质,进而简化系统结构;并且增大系统口径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系统的分辨本领,因此在基础科学研究、天文学宇宙探测以及国防安全等领域都对大口径非球面镜有着迫切需求。大口径非球面的制造在... 在光学系统中使用非球面可以有效校正像差,改善像质,进而简化系统结构;并且增大系统口径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系统的分辨本领,因此在基础科学研究、天文学宇宙探测以及国防安全等领域都对大口径非球面镜有着迫切需求。大口径非球面的制造在现代光学制造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大口径非球面镜的先进制造为主题,对大口径非球面镜的光学加工技术,特别是研磨抛光技术及其过程中所采用的面形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特别总结了新一代先进光学制造的技术特征,展望了未来大口径非球面镜的制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径非球面 光学加工 光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m口径空间相机主镜组件的结构设计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李志来 徐宏 关英俊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35-1641,共7页
研究了1.5m口径空间相机反射镜组件的结构,设计了主镜组件结构系统。采用RB-SiC作为反射镜镜坯材料,分析并优化了反射镜支撑形式和镜体的结构参数,得到了重131.9kg,轻量化率达到81%的反射镜结构。在主镜基本构型确定的基础上,设计了主... 研究了1.5m口径空间相机反射镜组件的结构,设计了主镜组件结构系统。采用RB-SiC作为反射镜镜坯材料,分析并优化了反射镜支撑形式和镜体的结构参数,得到了重131.9kg,轻量化率达到81%的反射镜结构。在主镜基本构型确定的基础上,设计了主镜支撑结构,通过合理设计柔性卸载结构满足了主镜结构系统的力、热环境适应性和抗振性要求。最后,利用有限元法综合分析了主镜组件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主镜在1g重力作用下的面形精度RMS达到0.025λ(λ=632.8nm),(20±4)℃温变环境中主镜面形变化量在RMS 0.01λ范围内,主镜组件一阶固有频率为95.8Hz,有限元分析结果的误差为4%。得到的结果表明主镜组件的静态刚度、动态刚度及热环境适应性完全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相机 主镜 轻量化 支撑 振动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ldflow的汽车后视镜座注塑模具优化设计 被引量:29
20
作者 刘丹 钱应平 +2 位作者 易国锋 黄菊华 黄旭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5-97,26,共4页
以汽车后视镜座为例,利用Moldflow分析软件分析了最佳浇口位置,建立了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以体积收缩率变化为指标建立了正交试验方案,通过分析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组合。通过对模型翘曲变形的模拟分析,得出收... 以汽车后视镜座为例,利用Moldflow分析软件分析了最佳浇口位置,建立了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以体积收缩率变化为指标建立了正交试验方案,通过分析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组合。通过对模型翘曲变形的模拟分析,得出收缩不均和冷却不均是引起翘曲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及相关工艺参数的优化设计,翘曲变形量达到最小,最后得到了优化的模具结构。结果表明: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可以缩短模具设计周期,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后视镜座 MOLDFLOW 正交试验 优化设计 模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