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logical Nutrient Removal in a Full Scale Anoxic/Anaerobic/Aerobic/ Pre-anoxic-MBR Plant for Low C/N Ratio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被引量:8
1
作者 胡香 谢丽 +2 位作者 SHIM Hojae 张善发 杨殿海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47-454,共8页
A novel full scale modified A2O (anoxic/anaerobic/aerobic/pre-anoxic)-membrane bioreactor (MBR) plant combined with the step feed strategy was operated to improve the biological nutrient removal (BNR) from low C... A novel full scale modified A2O (anoxic/anaerobic/aerobic/pre-anoxic)-membrane bioreactor (MBR) plant combined with the step feed strategy was operated to improve the biological nutrient removal (BNR) from low C/N ratio municipal wastewater in Southern China.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c carb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nd membrane fouling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over four months demonstrated good efficiencies for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and NH4^+-N removal, with average values higher than 84.5%and 98.1%, re-spectively. A relatively higher total nitrogen (TN) removal efficiency (52.1%) was also obtained at low C/N ratio of 3.82, contributed by the configuration modification (anoxic zone before anaerobic zone) and the step feed with a distribution ratio of 1:1. Addition of sodium acetate into the anoxic zone as the external carbon source, with a theoretical amount of 31.3 mg COD per liter in influent, enhanced denitrification and the TN removal efficiency in-creased to 74.9%. Moreover, the total phosphate (TP) removal efficiency increased by 18.0%.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external carbon source is needed to improve the BNR performance in treating low C/N ratio municipal waste-water in the modified A^2O-MBR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ical nutrient removal low c/n ratio wastewater membrane bioreactor DEnITRIFIcATIOn external carbon sour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倒置A^(2)/O耦联MBR组合工艺处理农村低C/N废水的研究
2
作者 韩卫萍 盖磊 《水处理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19,共6页
针对农村低C/N污水污染物和营养盐去除率差的问题,以倒置A^(2)/O耦联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为探究对象,通过控制进水污染物浓度,在中温条件下考察了有机负荷(OLR)对倒置A^(2)/O耦联MBR组合工艺处理农村低C/N污水的影响。结果表明,OL... 针对农村低C/N污水污染物和营养盐去除率差的问题,以倒置A^(2)/O耦联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为探究对象,通过控制进水污染物浓度,在中温条件下考察了有机负荷(OLR)对倒置A^(2)/O耦联MBR组合工艺处理农村低C/N污水的影响。结果表明,OLR由150 mg/L提高至450 mg/L时,总氮(TN)和溶解性磷酸盐(SOP)去除率分别由67.6%和86.6%提高至72.4%和94.3%,进一步提高OLR降低了组合工艺对污染物和营养盐的去除。此外,OLR能影响新工艺内污泥特征,提高OLR促进了胞外聚合物(EPS)分泌,尤其在OLR为600 mg/L组别内,EPS含量提高至139.6 mg/g。进水OLR对缺氧池内EPS的影响要大于其对厌氧池内EPS的影响。OLR能影响新工艺内污染物和营养盐去除相关关键酶的活性,当OLR为450 mg/L时,污染物和营养盐去除相关关键活性酶最强。研究结果为农村低C/N污水的高效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低c/n污水 倒置A^(2)/O MBR 胞外聚合物 关键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FAS-ESMBR一体式复合工艺处理低C/N石化废水
3
作者 赵璇 刘涛 +1 位作者 杨蒙 乔森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0,共9页
构建了悬浮生物载体生物膜-活性污泥组合工艺(IFFAS)耦合电化学强化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ESMBR)的一体式新型复合工艺(IFFAS-ESMBR),借助生物电化学系统和膜过滤作用,实现了对低C/N石化废水的高效处理。结果表明,对于低C/N实际石化废水(C... 构建了悬浮生物载体生物膜-活性污泥组合工艺(IFFAS)耦合电化学强化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ESMBR)的一体式新型复合工艺(IFFAS-ESMBR),借助生物电化学系统和膜过滤作用,实现了对低C/N石化废水的高效处理。结果表明,对于低C/N实际石化废水(COD/TN=4.3∶1,COD 1969 mg/L,TN 460 mg/L)的处理,该复合工艺在稳定运行阶段对COD、NH_(4)^(+)-N、TN的平均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8.1%、91.3%和89.1%。在-1.2 V的外加电压下,CNT-PVDF复合中空纤维膜的跨膜压差(TMP)平均增长速率最高仅为2.5 kPa/d,且膜表面污泥的PN/PS呈逐渐下降趋势,表明其不可逆膜污染程度较轻。16S rR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悬浮污泥、膜表面污泥和载体表面污泥中富集了大量的Rhodobacterales、Verrucomicrobiales、Anaerolineales、Xanthomonadales等除碳和脱氮功能菌,对于反应器有机物和氨氮的降解具有显著作用。此外,载体表面富集了大量的Nitrosomonadales、Burkholderiales等硝化和反硝化细菌,进一步印证了反应器良好的TN去除效果。以上研究结果可为C/N石化废水强化生物处理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氮比废水 悬浮生物载体生物膜-活性污泥组合工艺 电化学系统 同步硝化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hancing anoxic denitrification of low C/N ratio wastewater with novel ZVI composite carriers 被引量:3
4
作者 Yanping Shi Tao Liu +1 位作者 Hongtao Yu Xie Qu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80-191,共12页
External organic carbon sources are needed to provide electron donors for the denitrification of wastewater with a low COD/NO_(3)^(-)-N(C/N)ratio,increasing the treatment cost.The economic strategy is to enhance the b... External organic carbon sources are needed to provide electron donors for the denitrification of wastewater with a low COD/NO_(3)^(-)-N(C/N)ratio,increasing the treatment cost.The economic strategy is to enhance the bioactivity and/or biodiversity of denitrifiers to efficiently utilize organic substances in wastewater.In this study,novel zero-valent iron(ZVI)composite carriers were prepared and implemented in a suspended carrier biofilm reactor to enhance the bioactivity and/or biodiversity of denitrifiers.At the influent C/N ratio of 4(COD was 179.5±5.0 mg/L and TN was 44.2±0.8 mg/L),COD and TN removal efficiencies were 85.1%and 66.4%,respectively,in the reactors filled with 3 wt%ZVI composite carriers.In contrast,COD and TN removal efficiencies were 70.4%and 55.3%,respectively,in the reactor filled with conventional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HDPE)biofilm carriers.The biofilm formation on the 3 wt%ZVI composite carriers was optimized due to its higher roughness(surface square roughness increased from 76.0 nm to 93.8 nm)and favorable hydrophilicity(water contact angle dropped to 72.5°±1.4°from 94.3°±3.2°)compared with the HDPE biofilm carriers.In addition,heterotrophic denitrifiers,Thauera and Dechloromonas,were enriched,whereas autotrophic denitrifiers,Raoultella and Thiobacillus,exhibited high relative abundance in the biofilm of ZVI composite carriers.The coexistence of heterotrophic denitrifiers and autotrophic denitrifiers on the surface of ZVI composite carriers provided mixotrophic metabolism of denitrification(including heterotrophic and iron-based autotrophic),thereby ensuring effective denitrification for wastewater with a low C/N ratio without external organic carbon source ad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VI Biofilm carrier low c/n ratio Integrated floating fixed-film and activated sludge(IFFAS) DEnITRIFIcATIOn
原文传递
藻-菌颗粒污泥处理低C/N生活污水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夏 陈红兵 +4 位作者 胡惠秩 汪锐 陈乐言 万仁辉 徐芳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60-67,共8页
在光暗交替、零曝气条件下建立两组不同进水C/N(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total nitrogen,TN)(R_(1):10.0,R 2:5.6)的序批式反应器并运行了70 d,研究微藻-细菌颗粒污泥(microalgal-bacterial granular sludge,MBGS)在低C/N进水条件... 在光暗交替、零曝气条件下建立两组不同进水C/N(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total nitrogen,TN)(R_(1):10.0,R 2:5.6)的序批式反应器并运行了70 d,研究微藻-细菌颗粒污泥(microalgal-bacterial granular sludge,MBGS)在低C/N进水条件下的污染物去除效果、颗粒组成及稳定性的变化。研究发现,R^(1)组颗粒形态稳定,结构紧密,而R^(2)组颗粒形态出现差异化,结构略松散。R^(2)的COD去除率无显著变化,并且有更好的NH_(4)^(+)-N去除效果(94.68±7.24)%,但其PO_(4)^(3-)-P的去除效果不佳(50.69±13.64)%。通过元素分析进一步发现低C/N条件使MBGS中细菌的比例增加36%,并证明低C/N生活污水中的COD和PO_(4)^(3-)-P主要依靠MBGS的同化作用去除,NH_(4)^(+)-N主要被细菌的硝化作用转化。此外,低C/N组中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并分泌更多的松散结合EPS(loosely bound EPS,LB-EPS)来提高颗粒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菌颗粒污泥 c/n 零曝气 同化作用 硝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沸石对低C/N污水中氮的去除性能及机理
6
作者 涂勋 邓利智 +4 位作者 吴永明 李昆 邓觅 赵红 梁培瑜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117,共7页
以人造沸石为吸附剂,处理低C/N高速服务区污水。考察了沸石投加量对人造沸石去除污水中氮效果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探讨了影响人造沸石吸附污水中NH_(3)-N效果的因素,并结合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比表面积分析(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以人造沸石为吸附剂,处理低C/N高速服务区污水。考察了沸石投加量对人造沸石去除污水中氮效果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探讨了影响人造沸石吸附污水中NH_(3)-N效果的因素,并结合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比表面积分析(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探讨了人造沸石去除NH_(3)-N的机理。结果表明:人造沸石可在短时间内实现对污水中NH_(3)-N和TN的显著去除,并可有效提升污水C/N,反应24 h后,40 g/L人造沸石可使污水中NH_(3)-N和TN分别降至(13.45±0.39)、(19.23±0.21)mg/L,去除率分别达到(91.14±0.32)%和(87.12±0.10)%,C/N由1.30±0.01提升至5.47±0.07;正交实验表明各因素影响人造沸石脱氮效果的程度表现为沸石投加量>曝气量>NH_(3)-N初始浓度;人造沸石对NH_(3)-N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R^(2)=0.990),且该吸附行为是吸热过程;BET和SEM显示,人造沸石对NH_(3)-N的高效去除主要得益于其较大的比表面积(493.23 m^(2)/g)以及以介孔为主且分布范围较宽的孔道,吸附后沸石表面的颗粒变得光滑、紧密且数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沸石 c/n污水 氮去除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钛网生物膜电极反应器处理低C/N污水脱氮性能及机理研究
7
作者 于晓倩 崔申申 +2 位作者 付政 宋新山 王宇晖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5,共12页
本研究在金属钛网间填充无机纤维棉形成多层电极组件,构建了一种新型复合钛网生物膜电极反应器(Multi Titanium-mesh Biofilm Electrode Reactor,MTBER)用于低碳氮比(C/N)污水的脱氮处理,并探究了电流密度、进水C/N、总氮负荷及水力停... 本研究在金属钛网间填充无机纤维棉形成多层电极组件,构建了一种新型复合钛网生物膜电极反应器(Multi Titanium-mesh Biofilm Electrode Reactor,MTBER)用于低碳氮比(C/N)污水的脱氮处理,并探究了电流密度、进水C/N、总氮负荷及水力停留时间(HRT)对MTBER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总氮去除最佳电流密度范围为250~350 m A·m^(-2),适宜进水总氮浓度为60~75 mg·L^(-1),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12~16 h.当C/N=1,进水总氮浓度=75 mg·L^(-1),电流密度=250 m A·m^(-2),HRT=12 h时,NO_(3)^(-)-N、NH_(4)^(+)-N和TN的去除率与未通电时相比分别提高了29.67%、30.30%和26.83%.MTBER对TN的脱除机制主要是在电化学氧化还原作用条件下,体系硝化、异养及氢自养协同反硝化的共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钛网生物膜电极反应器 c/n污水 脱氮性能 氢自养反硝化 同步硝化反硝化
原文传递
磺胺甲恶唑对新型后置缺氧反硝化工艺处理低C/N废水的影响
8
作者 张翼满 韩旭 王英刚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23,共5页
磺胺甲恶唑(SMX)是废水内高频检出的新污染物,SMX的环境影响行为备受关注,然而SMX对新型后置反硝化工艺处理城镇低C/N废水的影响至今鲜有报道。本工作在中温条件下考察了SMX对新型后置缺氧反硝化工艺处理低C/N废水的影响,并通过分析SMX... 磺胺甲恶唑(SMX)是废水内高频检出的新污染物,SMX的环境影响行为备受关注,然而SMX对新型后置反硝化工艺处理城镇低C/N废水的影响至今鲜有报道。本工作在中温条件下考察了SMX对新型后置缺氧反硝化工艺处理低C/N废水的影响,并通过分析SMX暴露条件下新工艺胞内和胞外聚合物的变化规律揭示SMX对新工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低于0.5 mg/L SMX对新工艺内污染物去除影响不明显,而超过1.0 mg/L降低了新工艺脱氮除磷效率,4.0 mg/L SMX组别内,COD、总氮(TN)和磷酸盐(SOP)去除效率分别下降至71.3%~75.5%、59.6%~63.4%和71.3%~73.6%。机制分析表明高浓度SMX降低了胞内聚合物PHA的生物合成而刺激了糖原质代谢。SMX暴露浓度越高,PHA生物合成下降越显著,而糖原质代谢越强烈。研究结果为新型后置缺氧工艺处理含SMX废水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甲恶唑 后置缺氧反硝化 c/n废水 胞内聚合物 胞外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BR-AO耦合工艺处理乡镇低C/N比生活污水效果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胡艺维 何勇 +3 位作者 宋南川 牛佳伟 杨程 邱丽娜 《环境影响评价》 2024年第3期69-73,77,共6页
本研究针对村镇生活污水低碳氮比导致碳源不足、硝化-反硝化工艺动能不足、脱氮难度高导致脱氮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通过设计搭建膜曝气生物反应器(MABR)与传统AO工艺的耦合工艺系统,对村镇进水条件下的挂膜启动,处理低碳氮比(COD/TN为4、3... 本研究针对村镇生活污水低碳氮比导致碳源不足、硝化-反硝化工艺动能不足、脱氮难度高导致脱氮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通过设计搭建膜曝气生物反应器(MABR)与传统AO工艺的耦合工艺系统,对村镇进水条件下的挂膜启动,处理低碳氮比(COD/TN为4、3、2、1、0.5)污水,并对两种活性污泥的生物多样性检测分析。结果表明,MABR挂膜周期约30天,系统达到较为稳定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在低碳氮比进水条件下,MABR-AO耦合工艺比AO工艺有更好的脱氮能力,总氮(TN)平均去除率相比AO工艺提高17.9%;MABR生物膜中OUTs更高,且脱氮类微生物占比高于AO工艺活性污泥,是脱氮能力更强的主要原因。该工艺运维简单,低碳氮比条件下总氮去除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BR-AO耦合工艺 乡镇污水 低碳氮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停留时间强化复合载体基固定化藻菌系统处理低C/N废水脱氮
10
作者 吴诗淳 黄福勇 +1 位作者 何培民 邵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32-1638,共7页
为探索一种低C/N废水脱氮新技术,本研究将绿沸石和玉米芯组成复合载体,以小球藻和活性污泥为接种物,通过吸附法构建固定化藻菌系统(IABS),探究了装置的脱氮效果及水力停留时间(HRT)对脱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载体可有效改善... 为探索一种低C/N废水脱氮新技术,本研究将绿沸石和玉米芯组成复合载体,以小球藻和活性污泥为接种物,通过吸附法构建固定化藻菌系统(IABS),探究了装置的脱氮效果及水力停留时间(HRT)对脱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载体可有效改善废水的C/N,构建的固定化藻菌系统可实现低C/N废水中氮素的有效去除。装置脱氮效果随着HRT的延长而提升,当HRT达18h时,装置的总氮去除率最高可达98%;氨氮去除率可达100%。综合而言,绿沸石和玉米芯复合载体构建的固定化藻菌系统具有脱氮效率高、无需连续投加碳源、出水水质稳定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废水 固定化藻菌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C/N比高氨氮废水生物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11
作者 程盼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4期134-136,共3页
针对低C/N比高氨氮废水利用传统生物脱氮技术存在碳源不足、总氮去除率不达标、经济花费高等问题,总结了高氨氮废水处理中几种主要的生物脱氮工艺及研究动态,介绍这几类工艺在处理高氨氮废水的研究成果,同时比较分析各类工艺优缺点,指... 针对低C/N比高氨氮废水利用传统生物脱氮技术存在碳源不足、总氮去除率不达标、经济花费高等问题,总结了高氨氮废水处理中几种主要的生物脱氮工艺及研究动态,介绍这几类工艺在处理高氨氮废水的研究成果,同时比较分析各类工艺优缺点,指出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低C/N比高氨氮废水处理经济高效脱氮工艺的工程化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 高氨氮废水 脱氮工艺 研究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Ti(C,N) on Properties of Low-carbon MgO-C Bricks
12
作者 QIN Xianpeng LI Yuanbing +1 位作者 YANG Zhenghong LI Yawei 《China's Refractories》 CAS 2008年第2期16-21,共6页
The effect of Ti ( C, N) on properties of low-carbon MgO - C bricks was investigated. The phase composition and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matrix of low-carbon MgO - C brick containing Ti ( C, N) were studied by XR... The effect of Ti ( C, N) on properties of low-carbon MgO - C bricks was investigated. The phase composition and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matrix of low-carbon MgO - C brick containing Ti ( C, N) were studied by XRD and SEM analysis together with E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i ( C, N) distributed in the matrix of lowcarbon MgO - C brick uniformly after being treated at 1 600 ~C for 3 h in coke powder bed, and Ti (C, N) and MgO formed a solid solution. After the treatment at 1 600 ℃ for 3 h in coke powder bed, the bulk density and cold crushing strength of low-carbon MgO - C brick with Ti ( C, N) decreased, and the apparent porosity and linear change rate of specimens increased. The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low-carbon MgO - C brick with Ti( C, N)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low-carbon MgO - C brick with no additives, but inferior to that of low-car- bon MgO - C brick with Al powder. The slag resistance of the specimen with Ti ( C, N) was excellent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 c n low-carbon MgO - c brick Oxidation resist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制压力对纳米Ti(C,N)基金属陶瓷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贺逢源 张文科 +4 位作者 熊萧 陈鑫辉 熊健松 董定乾 李辉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6,62,共7页
采用不同的压制压力制备纳米Ti(C,N)基金属陶瓷生坯,研究低压烧结后金属陶瓷的微观组织、收缩性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压制压力过低时,粉末排列不紧密,金属陶瓷组织不均匀;当压制压力过高时,金属陶瓷组织发生分层,孔隙度和缺陷增加。... 采用不同的压制压力制备纳米Ti(C,N)基金属陶瓷生坯,研究低压烧结后金属陶瓷的微观组织、收缩性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压制压力过低时,粉末排列不紧密,金属陶瓷组织不均匀;当压制压力过高时,金属陶瓷组织发生分层,孔隙度和缺陷增加。当压制压力为180 MPa时,得到的纳米Ti(C,N)基金属陶瓷最为致密,其相对密度为97.06%,收缩系数为1.23,孔隙率最低,为A02B00C00;同时,该金属陶瓷具有最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其中维氏硬度为1680 HV_(30),抗弯强度为1650 MPa,断裂韧性为8.8 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c n)基金属陶瓷 压制压力 低压烧结 微观组织 收缩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硝化反硝化SBBR处理低C/N比生活污水的启动与稳定运行 被引量:23
14
作者 张建华 彭永臻 +3 位作者 张淼 孙雅雯 王淑莹 王聪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817-4824,共8页
以低C/N比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聚氨酯海绵填料为生物载体(填料填充率25%),采用逐步提高氮负荷的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98 d)成功启动了同步硝化反硝化(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SND)的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eq... 以低C/N比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聚氨酯海绵填料为生物载体(填料填充率25%),采用逐步提高氮负荷的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98 d)成功启动了同步硝化反硝化(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SND)的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biofilm reactor,SBBR)。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l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q PCR)结果表明系统内硝化菌得到富集。在稳定运行期间,系统对有机物及氮的去除效果良好,平均出水COD、4NH-N+、TN分别为38.28 mg·L-1、1.23 mg·L-1、8.23 mg·L-1。微生物将大部分碳源以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β-hydroxyalkanoate,PHA)的形式储存至体内,系统内3NO-N-的去除主要通过内源反硝化作用,且反硝化过程基本无2NO-N-积累,平均SND率为70.57%,TN去除率高达82.95%。由于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在同一反应器内同时进行,反硝化过程产生的碱度可补充硝化过程消耗的碱度,维持系统内p H的相对稳定。此外,可以通过DO和p H的变化判断SND的进行状态,有效地控制反应时间,节省动力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 SnD 生物膜 REAL-TIME q PcR PH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置缺氧UCT分段进水工艺处理低C/N城市污水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慰 王淑莹 +3 位作者 张琼 邢立群 鲍方博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97-2005,共9页
为处理低碳源生活污水,以内碳源反硝化途径为出发点,开发了后置缺氧UCT分段进水工艺.该工艺仅在UCT分段进水最后一好氧段末端增加了后置缺氧环节,以强化微生物内碳源储存能力.在低C/N水平(平均进水C/N=3.1±1.5)的生活污水条件下,... 为处理低碳源生活污水,以内碳源反硝化途径为出发点,开发了后置缺氧UCT分段进水工艺.该工艺仅在UCT分段进水最后一好氧段末端增加了后置缺氧环节,以强化微生物内碳源储存能力.在低C/N水平(平均进水C/N=3.1±1.5)的生活污水条件下,后置缺氧UCT分段进水工艺实现了平均75.3%的TN去除率,运行61d后同步硝化反硝化去除的氮量高达31.5%;运行40d后污泥内碳源储存水平比原工艺污泥提高12.2%,9小时比内源反硝化速率由零提高至5.56mg N/(g VSS?d),系统可通过好氧段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SNED)提高TN去除率.污泥沉降性能有明显改善:SVI值由350m L/g降至97m L/g,而原UCT分段进水工艺污泥仍然膨胀.该工艺仅在原工艺基础上增加了一后置缺氧段,无需外加碳源和额外硝化液回流设施,有利于水厂升级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cT 分段进水 后置缺氧 c/n 内碳源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MBBR与A^2O工艺处理低C/N生活污水对比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杨文焕 唐若凯 +5 位作者 肖作义 李卫平 范荣华 肖明慧 马长宝 张敬朝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1-135,共5页
结合包头市某污水厂A^2/O工艺的运行情况,对比分析多级MBBR与A^2/O工艺对低碳氮比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及污泥减量化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多级MBBR工艺处理低碳氮比生活污水时,出水COD、总氮和氨氮平均值分别为23.1、10.2、2.07 mg/L均... 结合包头市某污水厂A^2/O工艺的运行情况,对比分析多级MBBR与A^2/O工艺对低碳氮比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及污泥减量化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多级MBBR工艺处理低碳氮比生活污水时,出水COD、总氮和氨氮平均值分别为23.1、10.2、2.07 mg/L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7%、85.2%、96.7%;各项指标均优于A^2/O工艺,特别是TN能够稳定达标,解决了低碳氮比污水TN难以达标的问题。但是多级MBBR工艺除磷效果不佳,需要额外投加药剂化学除磷。多级MBBR工艺同时表明:反应器的污泥产率为0.12,约为A^2/O工艺的1/4~1/5,污泥减量效果显著。同时多级MBBR工艺为A^2/O工艺提标改造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氮比 多级MBBR A^2/O 生物脱氮 污泥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处理低C/N餐厨废水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周 赵明星 +3 位作者 阮文权 缪恒锋 任洪艳 黄振兴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165-4170,共6页
针对餐厨废水的水质特点,提出低C/N下的短程硝化反硝化餐厨废水处理组合工艺。通过控制微氧区、好氧区DO分别为0.5 mg/L和2.5 mg/L;硝化液,微氧区混合液和污泥回流比分别为200%、100%和100%,可以实现NO-2-N累积率达到90%以上,COD、氨氮... 针对餐厨废水的水质特点,提出低C/N下的短程硝化反硝化餐厨废水处理组合工艺。通过控制微氧区、好氧区DO分别为0.5 mg/L和2.5 mg/L;硝化液,微氧区混合液和污泥回流比分别为200%、100%和100%,可以实现NO-2-N累积率达到90%以上,COD、氨氮平均去除率为73.42%和98.57%。较低的C/N使得反硝化效果不佳,对反应器进水补充适量的甲醇作为碳源,在COD/TN约为4的情况下,以NO-2-N为主的反硝化可以使反应器对TN的去除率达到94%,出水各项指标符合相关排放标准,实现了餐厨废水高效和经济的生物脱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 短程硝化反硝化 餐厨废水 c/n
原文传递
A^2/O-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低C/N比生活污水脱氮除磷 被引量:63
18
作者 陈永志 彭永臻 +1 位作者 王建华 张良长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57-1963,共7页
以低C/N比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重点考查了A2/O-曝气生物滤池生化系统的脱氮除磷特性.同时,考虑到A2/O工艺的主要功能是除磷及反硝化,而曝气生物滤池则以硝化为目的.因此,通过缩短A2/O的泥龄,可将硝化过程从A2/O中分离出去,让曝气生... 以低C/N比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重点考查了A2/O-曝气生物滤池生化系统的脱氮除磷特性.同时,考虑到A2/O工艺的主要功能是除磷及反硝化,而曝气生物滤池则以硝化为目的.因此,通过缩短A2/O的泥龄,可将硝化过程从A2/O中分离出去,让曝气生物滤池完成硝化,实现硝化菌和聚磷菌的分离,并解决了硝化菌和聚磷菌泥龄之间的矛盾.试验结果表明,该生化系统可实现有机物、氮和磷的同步去除.在平均C/N比为4.2,内回流比R为250%的条件下,平均进水COD、TN、TP分别为239.9、57.3和5.1mg·L-1,平均最终出水COD、TN、TP分别为34.1、13.3和0.1mg·L-1,去除率分别为85.8%、76.9%和98.3%.曝气生物滤池对氨氮几乎保持了100%的去除率.序批试验表明,反硝化聚磷菌占聚磷菌的比例为4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曝气生物滤池工艺 脱氮除磷 泥龄 内循环回流比 c/n 反硝化除磷
原文传递
改良A^2/O对低C/N城市污水的脱氮除磷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明超 赫俊国 +2 位作者 辛晓东 胡惠秩 赵聪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4-87,共4页
针对牡丹江城市污水低C/N水质特点,依据现有污水处理厂广泛应用的A^2/O工艺,提出一种改良A^2/O工艺,并投加填料以期解决脱氮除磷过程中存在的碳源竞争、污泥龄矛盾等问题。通过控制回流至预缺氧段的污泥量,回流体积比为15%时,获得最释... 针对牡丹江城市污水低C/N水质特点,依据现有污水处理厂广泛应用的A^2/O工艺,提出一种改良A^2/O工艺,并投加填料以期解决脱氮除磷过程中存在的碳源竞争、污泥龄矛盾等问题。通过控制回流至预缺氧段的污泥量,回流体积比为15%时,获得最释磷效果,并探讨了其对除磷效果的影响作用,考察至好氧段的污泥回流量与好氧段NH_3-N去除的关系,并分析了缺氧段硝化液回流量对TN去除的影响,污泥回流体积比为50%时,达到最佳效果,硝化液回流体积比为2.5时,获得最佳处理效果;同时研究了投加填料后污泥龄的调整对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改良A^2/O工艺能够有效地解决反硝化细菌和厌氧释磷菌对有机物的竞争,通过投加填料可有效缓解脱氮与除磷之间存在的污泥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A2O c/n 填料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处理低C/N垃圾渗滤液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军 彭锋 +6 位作者 何建平 刘红 孟光辉 王磊 陈刚 杜文利 金永祥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8,共4页
针对本试验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点和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提出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新工艺。通过控制曝气池内溶解氧浓度平均在2.0 mg/L,温度(30±2)℃,实现了稳定的亚硝氮积累... 针对本试验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点和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提出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新工艺。通过控制曝气池内溶解氧浓度平均在2.0 mg/L,温度(30±2)℃,实现了稳定的亚硝氮积累和较高的氨氮去除率,亚硝化率和氨氮去除率分别维持在83%和85%左右。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相比,污泥负荷明显增加,耗氧量和反硝化所需碳源减少,反硝化效率和速率明显提高,从而总氮去除率也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 垃圾渗滤液 c/n 短程硝化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