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生物-肠-脑轴”探讨补肾通腑方对APP/PS1小鼠肠道菌群及LPS/TLR4/NF-κB通路的影响
1
作者 王旭 张杰 +2 位作者 赵敏 宋晓雨 段建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78,共8页
目的探讨补肾通腑方调控肠道菌群,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以APP/PS1小鼠为研究对象,给予补肾通腑方治疗8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观察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变化;16S rDNA检测小... 目的探讨补肾通腑方调控肠道菌群,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以APP/PS1小鼠为研究对象,给予补肾通腑方治疗8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观察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变化;16S rDNA检测小鼠肠道菌群丰度、多样性变化;HE染色观察海马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检测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TLR4、NF-κB、IL-6等炎症因子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补肾通腑方可以缩短AD模型小鼠逃避潜伏期、游泳路径,增加跨越平台次数(P<0.05),提升肠道菌群多样性,调节肠道菌群丰度,促进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修复,降低iNOS/Iba1共表达,提高Arg1/Iba1共表达(P<0.01),促进小胶质细胞从M1型向M2型转化,下调TLR4、NF-κB、IL-6等促炎因子的表达。结论补肾通腑方改善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介导的LPS/TLR4/NF-κB通路,从而抑制促炎型小胶质细胞活化、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改善海马区神经元细胞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补肾通腑方 肠道菌群 lps/TLR4/NF-κB通路 16S rDNA 微生物-肠-脑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对LPS诱导小鼠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2
作者 王宁 闫普普 +5 位作者 柳丹 吴利军 张付贤 汤峰 郭利伟 何斌 《中国兽药杂志》 2025年第2期32-42,共11页
旨在探究二氢杨梅素(DMY)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抗炎机理。通过LPS刺激RAW264.7细胞和Balb/c小鼠建立体内外炎症损伤模型,采用CCK-8和中性红试验测定DMY对细胞最大安全浓度、损伤保护作用及吞噬能力的影响,RT-qPC... 旨在探究二氢杨梅素(DMY)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抗炎机理。通过LPS刺激RAW264.7细胞和Balb/c小鼠建立体内外炎症损伤模型,采用CCK-8和中性红试验测定DMY对细胞最大安全浓度、损伤保护作用及吞噬能力的影响,RT-qPCR检测体内外炎症损伤模型中炎症因子iNOS、IL-1、IL-6、TNF-α和JAK1/STAT3通路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Treg平衡。体外实验结果表明,DMY对LPS诱导细胞的炎症损伤有较好保护作用,显著增强细胞的吞噬能力(P<0.05),降低NO的释放(P<0.05),降低炎症因子iNOS、IL-6、IL-10和IL-17的表达量水平(P<0.05),能够下调JAK1和STAT3的表达量(P<0.05)。体内实验结果表明,DMY各剂量组对LPS诱导的小鼠炎症损伤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恢复小鼠脾脏指数(P<0.05),降低小鼠脾脏组织中iNOS、IL-1、IL-6、TNF-α等炎症因子和JAK1/STAT3通路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P<0.05),恢复Th17/Treg细胞平衡(P<0.05)。DMY可能通过抑制JAK1/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和Th17/Treg平衡,促进巨噬细胞增殖,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恢复脾脏器官指数,从而发挥小鼠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脂多糖 炎症损伤 JAK1/STAT3信号通路 Th17/Treg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蛋白酶B/NLRP3通路对LPS诱导巨噬细胞M1/M2极化的影响
3
作者 王宜博 代玉婷 +4 位作者 蔡江晓 李忠林 秦伟伟 孙立新 韩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评价组织蛋白酶B(CTS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通路对LPS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生长状态良好的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对照组(C组)、LPS组(L组)、LPS+CA074-me... 目的:评价组织蛋白酶B(CTS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通路对LPS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生长状态良好的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对照组(C组)、LPS组(L组)、LPS+CA074-me(CTSB抑制剂)组(B组)。C组常规培养24 h,L组加入LPS浓度为1μg/ml的培养基培养24 h,B组在LPS诱导前予以CTSB抑制剂CA074-me 30μmol/L预处理1 h后在含LPS 1μg/ml的培养基中共培养24 h。24 h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通过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IL-1β、IL-18的浓度,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组织蛋白酶B前体(pro-CTSB)、成熟组织蛋白酶B(mature-CTSB)、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的表达,采用qRT-PCR法检测细胞CD3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CD206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M1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86和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206阳性表达率。结果:与C组相比,L组和B组细胞形态均改变,细胞变大并出现伪足,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18浓度均上升,pro-CTSB、mature-CTSB、NLRP3、ASC和caspase-1表达升高,CD32、iNOS mRNA表达上调,CD86阳性率、CD206阳性率均上升(P<0.01),B组Arg-1、CD206 mRNA表达上调(P<0.01);与L组相比,B组细胞伪足减少,形态更接近C组,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18浓度下降,mature-CTSB、NLRP3、ASC和caspase-1表达降低,CD32、iNOS mRNA及CD86阳性率下降,pro-CTSB表达、Arg-1、CD206 mRNA表达及CD206阳性率升高(P<0.01)。结论:抑制CTSB/NLRP3通路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减少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向M1型巨噬细胞极化,促进其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蛋白酶B NLR家族 热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 脂多糖类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UCMSCs促进VEGF分泌对LPS刺激下牙髓细胞增殖和凋亡及成牙本质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
4
作者 彭佳颖 朱晓密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3-79,共7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分泌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下牙髓细胞增殖、凋亡及成牙本质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牙髓细胞,将其分为牙髓细胞组(...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分泌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下牙髓细胞增殖、凋亡及成牙本质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牙髓细胞,将其分为牙髓细胞组(A组,常规培养)、牙髓细胞+LPS组(B组,牙髓细胞+10 mg/L LPS)、过表达VEGF牙髓细胞+LPS组(C组,牙髓细胞+转染过表达VEGF质粒+10 mg/L LPS)、hUCMSCs+牙髓细胞+LPS组(D组,牙髓细胞和hUCMSCs1∶1混合+10 mg/L LPS)及过表达VEGF牙髓细胞+hUCMSCs+LPS组(E组,转染过表达VEGF质粒的牙髓细胞和hUCMSCs1∶1混合+10 mg/L LPS);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VEGF mRNA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茜素红染色检测成牙本质细胞向分化,免疫印迹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Ⅰ)及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蛋白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E组细胞VEGF mRNA表达、凋亡率均显著升高,细胞增殖率、矿化结节、ALP、COLⅠ及DSPP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D组、E组细胞VEGF mRNA表达、增殖率、矿化结节、ALP、COLⅠ及DSPP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LPS刺激下牙髓细胞活性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且可显著促进牙髓细胞成牙本质细胞向分化,其机制可能与促VEGF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lps刺激 牙髓细胞活性 分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LPS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炎性因子的影响
5
作者 班努·库肯 徐长生 +2 位作者 徐霞 杨梦智 严金龙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2期208-214,共7页
目的:观察低剂量脂多糖(LPS)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IR)大鼠心肌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4只SD大鼠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维拉帕米干预组、0.1 mg/kg LPS干预组、0.5 mg/kg LPS干预组、1.0 mg/kg LPS干预组。... 目的:观察低剂量脂多糖(LPS)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IR)大鼠心肌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4只SD大鼠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维拉帕米干预组、0.1 mg/kg LPS干预组、0.5 mg/kg LPS干预组、1.0 mg/kg LPS干预组。假手术组前4 h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开胸处理但不进行MIR手术;模型组术前24 h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行MIR手术;维拉帕米干预组术前24 h腹腔注射维拉帕米(2 mg/mL,0.8 mL/kg);0.1 mg/kg LPS干预组(LPS 0.1 mg/kg)、0.5 mg/kg LPS干预组(LPS 0.5 mg/kg)、1.0 mg/kg LPS干预组(LPS 1.0 mg/kg)腹腔注射。注射完毕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均构建MIR模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检测动物心电图。术后72 h行心脏超声检测,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后壁收缩期厚度(LVPWs)、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变化。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量心肌梗死面积;使用Image J软件分析梗死区和非梗死区并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炎性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心脏超声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VEF、LVFS减小,提示心脏功能受损(P<0.05);与模型组比较,维拉帕米干预组和LPS各干预组大鼠LVEF、LVFS增加,提示心功能得到改善(P<0.05)。TTC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LPS各干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减小(P<0.05),其中1.0 mg/kg LPS干预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心肌细胞形态规则,横纹未见明确异常;模型组心肌纤维排列紊乱,断裂严重,可见较多出血灶,心肌细胞水肿严重,部分溶解、坏死,可见较多核固缩,间质有较多炎细胞散在或灶状浸润;与模型组比较,0.1 mg/kg LPS干预组、0.5 mg/kg LPS干预组病变改善不明显;1.0 mg/kg LPS干预组及维拉帕米干预组心肌纤维水肿、断裂、坏死及炎细胞浸润程度均稍减轻。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FN-γ、IL-6、TNF-α含量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LPS各干预组IL-6、TNF-α含量降低(P<0.05)。结论:低剂量LPS预处理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可改善MIR诱导的大鼠心肌损伤,从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 心肌损伤 脂多糖 炎性因子 大鼠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1-3p靶向调控HMGB1对LPS诱导的A549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龙光文 张谦 +2 位作者 杨秀林 孙鸿鹏 吉春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1,共7页
目的探讨miR-141-3p通过靶向调控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A549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以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来源的A549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将miR-141-3p mimics、mimics NC、HMGB1基因过表达质粒(pcDNA3.1-HMGB1)和空载质粒... 目的探讨miR-141-3p通过靶向调控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A549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以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来源的A549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将miR-141-3p mimics、mimics NC、HMGB1基因过表达质粒(pcDNA3.1-HMGB1)和空载质粒(Vector)分别或共转染至A549细胞中,再采用10μg/ml LPS处理24 h。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中白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1-3p与HMGB1之间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LPS干预后,A549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中miR-141-3p表达水平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细胞中IL-1β、IL-6、TNF-α水平及上清液中LDH活性升高(P<0.05)。过表达miR-141-3p可增强LPS处理后的A549细胞增殖活性(P<0.05),降低细胞凋亡率及细胞中IL-1β、IL-6、TNF-α水平和上清液中LDH活性(P<0.05)。然而,HMGB1基因过表达可逆转miR-141-3p对LPS诱导A549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HMGB1是miR-141-3p下游靶基因。结论miR-141-3p可抑制LPS诱导的A549细胞凋亡,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改善A549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HMGB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肺泡上皮细胞 A549 脂多糖 miR-141-3p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倒捻子素通过NF-κB途径抑制LPS/ATP诱导的小胶质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敏 陶静 朱慧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5-580,共6页
目的探究α-倒捻子素(α-mangostin)在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炎症模型中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利用脂多糖和三磷酸腺苷(LPS/ATP)联合诱导的方式建立BV-2炎症模型。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10、20、40、8... 目的探究α-倒捻子素(α-mangostin)在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炎症模型中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利用脂多糖和三磷酸腺苷(LPS/ATP)联合诱导的方式建立BV-2炎症模型。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10、20、40、80μmol/L)的α-mangostin对LPS/ATP刺激下的细胞增殖活力影响以筛选适宜的α-mangostin浓度范围;将BV-2细胞分为Ctrl组、LPS/ATP组、40μmol/Lα-mangostin组和不同浓度(10、20、40μmol/L)的α-mangostin干预组(分别记为LPS/ATP+10μmol/Lα-mangostin组、LPS/ATP+20μmol/Lα-mangostin组与LPS/ATP+40μmol/Lα-mangostin组)。ELISA实验检测各组BV-2细胞上清液中促炎因子白介素-6/1β/18(IL-6、IL-1β、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裂解型半胱氨酸蛋白酶1(cleaved caspase-1)和白介素1β(IL-1β)表达及核因子κB(NF-κB)途径中p65的磷酸化水平(p-p65/p65)和BV-2细胞核中p65的表达。结果与Ctrl组相比,LPS/ATP组细胞增殖活力明显降低(P<0.05),但低浓度(10、20、40μmol/L)的α-mangostin可显著改善LPS/ATP对小胶质细胞增殖活力的抑制作用(P<0.05),但高浓度(80μmol/L)α-mangostin可促进LPS/ATP对小胶质细胞的损伤(P<0.05)。与Ctrl组相比,40μmol/Lα-mangostin组小胶质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IL-6、IL-1β、IL-18、TNF-α含量和细胞中NLRP3、ASC、cleaved caspase-1、IL-1β和p-p65/p65比值及细胞核中p65蛋白均无明显改变(P>0.05),而LPS/ATP组均显著增加(P<0.05);与LPS/ATP组相比,不同浓度α-mangostin干预组中IL-6、IL-1β、IL-18、TNF-α含量和BV-2细胞中NLRP3、ASC、cleaved caspase-1、IL-1β和p-p65/p65比值及细胞核中p65蛋白表达随α-mangostin浓度的增加而依次降低,其中以LPS/ATP+40μmol/Lα-mangostin组的降低程度最为明显(P<0.01)。结论α-mangostin可通过NF-κB途径抑制BV-2细胞中NLRP3炎性小体活化所介导的神经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α-倒捻子素 脂多糖 小胶质细胞 NLRP3炎症小体 NF-ΚB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发酵黄芪对LPS诱导的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8
作者 王萍 王长福 +2 位作者 韩士林 匡海学 王秋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64-1471,共8页
探究益生菌发酵黄芪(fermented Astragali Radix,F-As)与黄芪(Astragali Radix,As)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肠道细胞NCM-460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利用MTT法确定了LPS、As和F-As的工作浓度;分别检测并比较了... 探究益生菌发酵黄芪(fermented Astragali Radix,F-As)与黄芪(Astragali Radix,As)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肠道细胞NCM-460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利用MTT法确定了LPS、As和F-As的工作浓度;分别检测并比较了LPS组、As+LPS组和F-As+LPS组,细胞中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抗氧化相关基因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与Con组相比,LPS组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增加(P<0.01),而细胞的存活率、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以及细胞中的抗氧化基因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而As+LPS组和F-As+LPS组,细胞中的ROS和MDA水平降低(P<0.01),细胞的存活率GSH、SOD、T-AOC以及抗氧化基因在转录和蛋白水平得到恢复(P<0.01),且与As+LPS组相比,F-As+LPS组恢复得更显著(P<0.05)。研究结果提示,As和F-As均可以通过激活抗氧化基因的表达,清除细胞内过多的ROS和MDA,从而对LPS诱导的细胞氧化损伤起到保护作用,且F-As优于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益生菌发酵 脂多糖 NCM-460细胞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素PlnJ(G5)缓解LPS诱导肠上皮细胞及小鼠肠道炎症的作用机制
9
作者 许丽惠 严梦涵 王全溪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10期36-42,共7页
为探索实验室前期改造保存的乳酸菌素PlnJ(G5)对脂多糖LPS诱导下肠上皮细胞IPECJ2与小鼠肠道炎症的作用机制。选取肠上皮细胞IPEC-J2及模式动物小鼠作为研究载体,利用LPS建立炎症模型,并通过添加PlnJ(G5)进行处理,采用cck-8检测细胞活... 为探索实验室前期改造保存的乳酸菌素PlnJ(G5)对脂多糖LPS诱导下肠上皮细胞IPECJ2与小鼠肠道炎症的作用机制。选取肠上皮细胞IPEC-J2及模式动物小鼠作为研究载体,利用LPS建立炎症模型,并通过添加PlnJ(G5)进行处理,采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5.0μg·mL^(-1)的LPS对IPEC-J2细胞活力的影响较小,且该浓度作用下IPEC-J2细胞IL-1、IL-6、TNF-α、IFN-α及IFN-β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证明LPS对IPEC-J2细胞致炎造模成功;CCK-8检测结果显示PlnJ(G5)对IPEC-J2细胞的安全添加剂量为20.0μg·mL^(-1);qPCR检测结果表明IPEC-J2细胞在经5.0μg·mL^(-1)的LPS作用4 h后,添加20.0μg·mL^(-1)未经热处理的PlnJ(G5)对IL-1、IL-6、TNF-α、IFN-α及IFN-β的mRNA表达量的抑制效果最佳;添加乳酸菌素处理对LPS诱导模式动物小鼠肠炎试验发现灌服未经热处理的PlnJ(G5),对小鼠的抗炎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素 脂多糖 诱导 肠上皮细胞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通过恢复肠道微生物群和抑制LPS-TLR4-NF-κB 轴减轻大鼠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10
作者 周伟 汪昌参 +4 位作者 张辽 刘磊 贺飞 杨影 汪富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17-522,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通过恢复肠道微生物群和抑制LPS-TLR4-NF-κB轴减轻大鼠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效果。方法从50只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40只建立RA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其中电针... 目的探讨电针通过恢复肠道微生物群和抑制LPS-TLR4-NF-κB轴减轻大鼠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效果。方法从50只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40只建立RA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其中电针组给予电针疗法治疗,正常组、模型组不作处理,记录不同时间点模型组、电针组关节肿胀度(joint swelling degree,JSD)、关节炎指数(arthritis index,AI)。实验结束后,观察各组关节超微结构变化、肠道微生物群变化、炎症因子水平及LPS-TLR4-NF-κB信号通路因子mRN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干预后,电针组JSD、AI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滑膜组织增生,细胞膜破坏严重且不完整,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电针治疗后,大鼠滑膜组织增生情况、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粗面内质网扩张情况明显改善,核膜边缘清晰;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的肠道微生物群相对丰度、炎症因子水平、LPS-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mRNA水平均有改善(P<0.05)。结论电针疗法可有效改善RA大鼠关节症状、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和抑制LPS-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动物实验 电针 肠道微生物群 lps-TLR4-NF-κB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秃疮花异紫堇碱对LPS诱导的牛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因子和TLR2/MYD88/NF-κB通路的影响
11
作者 蒙琦 常亮 +4 位作者 丁姝元 周瑶 刘盛楠 王胜明 杨明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96-101,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秃疮花异紫堇碱(ICD)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牛肺微血管内皮细胞(CPA 47)炎症因子和Toll样受体2/髓样分化因子88/核转录因子-κB(TLR2/MYD88/NF-κB)通路的影响。选取CPA 47分为5组接种于6孔板中,每组设置4孔,对照组细胞加入1... 试验旨在探究秃疮花异紫堇碱(ICD)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牛肺微血管内皮细胞(CPA 47)炎症因子和Toll样受体2/髓样分化因子88/核转录因子-κB(TLR2/MYD88/NF-κB)通路的影响。选取CPA 47分为5组接种于6孔板中,每组设置4孔,对照组细胞加入1640培养基,LPS组加入脂多糖处理建立炎症模型,ICD高剂量组细胞加入20 mg/L ICD+50μg/L LPS,ICD中剂量组细胞加入15 mg/L ICD+50μg/L LPS,ICD低剂量组细胞加入10 mg/L ICD+50μg/L LPS。分别利用ELISA检测各组的炎性因子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LR2/MYD88/NF-κB通路中关键基因的表达量,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上述通路中各蛋白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处理组和ICD低剂量组牛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TLR2、NF-κB、MYD88的mRNA表达量和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ICD高、中剂量组中IL-1β、IL-6、IL-8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TLR2、NF-κB、MYD88的mRNA表达量和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15~20 mg/L ICD可以有效缓解LPS诱导的牛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抑制LPS诱导的牛肺微血管内皮细胞TLR2/MYD88/NF-κB炎症通路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疮花异紫堇碱 牛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脂多糖 炎症因子 TLR2/NF-κB/MYD88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LPS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12
作者 廖倩 向梦玲 +4 位作者 凌洪权 董春霞 骆璐 吴胜昔 曾政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1-297,共7页
制备布鲁氏菌LPS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建立布鲁氏菌病血清学及新型免疫传感器检测方法提供有效试剂。将天然提取的布鲁氏菌LPS抗原使用长程免疫法腹腔注射BALB/c小鼠,经过5次常规免疫及1次加强免疫后,取小鼠脾脏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 制备布鲁氏菌LPS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建立布鲁氏菌病血清学及新型免疫传感器检测方法提供有效试剂。将天然提取的布鲁氏菌LPS抗原使用长程免疫法腹腔注射BALB/c小鼠,经过5次常规免疫及1次加强免疫后,取小鼠脾脏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使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并对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生物特性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3株稳定分泌单抗的阳性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4A、3-4E、5-10B;经过亚型鉴定,3-8E、2-4A为IgG1亚型,5-10B为IgG2b亚型。将5-10B细胞株使用腹腔注射法制备腹水,并通过Protein A柱纯化腹水。纯化后单抗达到了电泳纯,BCA法测定其浓度最高可达1.431 8 mg·mL^(-1), ELISA效价达到1∶512 000,间接ELISA结果显示制备的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研究制备的高特异性、高活性的单克隆抗体可为后续布鲁氏菌病特异性诊断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lps 细胞融合 单克隆抗体 生物特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多糖对LPS诱导小鼠睾丸炎的调节作用
13
作者 李美艳 邢晓莹 +3 位作者 李娜 张椰莉 乔宏萍 武晓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41-2750,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甘草多糖(glycyrrhiza polysaccharide, GPS)对LPS诱导小鼠睾丸炎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将60只8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模型组(LPS组)、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组)、GPS低中高剂量组(... 本研究旨在探讨甘草多糖(glycyrrhiza polysaccharide, GPS)对LPS诱导小鼠睾丸炎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将60只8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模型组(LPS组)、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组)、GPS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kg^(-1))。试验前20 d GPS低中高剂量组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GPS,其他组灌胃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第21天模型组腹腔注射5 mg·kg^(-1) LPS,其他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2 h后,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5 mg·kg^(-1)的地塞米松,12 h后,按照动物伦理学标准处死小鼠,收集小鼠血液及睾丸组织。运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睾丸组织结构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清中睾酮激素(testosterone, T)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水平,南京建成试剂盒检测氧化损伤指标(T-SOD、CAT、GSH)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睾丸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炎症因子(IL-18、IL-1β、IL-6、TNF-α)及细胞焦亡关键因子(caspase-1、NLRP3、GSDMD)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IL-18、IL-1β、NLRP3、GSDMD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与GPS中高剂量组可以显著缓解LPS诱导的小鼠睾丸组织结构损伤,增加血清睾酮含量,改善氧化损伤,降低促炎因子mRNA表达水平,并抑制细胞焦亡发生。综上所述,GPS可以有效缓解LPS诱导的睾丸炎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睾丸组织氧化损伤,抑制细胞焦亡,阻止炎症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多糖 lps 睾丸炎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NKL对LPS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研究
14
作者 杨慧琳 马晓聪 +1 位作者 曲波 崔英俊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5,共5页
文章研究利用LPS诱导建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模型,过表达RANKL后,采用MTT法检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模型中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力,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模型中炎症因子IL1β、IL6、i NOS、TNF-α的m RNA表达,... 文章研究利用LPS诱导建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模型,过表达RANKL后,采用MTT法检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模型中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力,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模型中炎症因子IL1β、IL6、i NOS、TNF-α的m RNA表达,探讨RANKL对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结果表明,以10μg/mL LPS处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24 h建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模型,RANKL可显著提高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模型中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力,降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模型中IL1β、IL6、i NOS的mRNA表达,同时显著降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模型中TNF-α的mRNA及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RANKL lps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P1/RIP3/MLKL介导程序性坏死通路探讨人参皂苷Rb1拮抗LPS诱导的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损伤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明春 孙丽霞 +1 位作者 李大伟 孙宪昌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6期2191-2200,共10页
目的观察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RIP3/混合激酶样蛋白(MLKL)介导的程序性坏死在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探讨人参皂苷Rb1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帕金森组、Rb1... 目的观察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RIP3/混合激酶样蛋白(MLKL)介导的程序性坏死在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探讨人参皂苷Rb1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帕金森组、Rb1+帕金森组和Nec-1+帕金森组,每组12只。对照组大鼠黑质内注射生理盐水2μL,然后连续14 d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2 mL/kg);帕金森组大鼠黑质内注射LPS 5μg(2μL),然后连续14 d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2 mL/kg);Rb1+帕金森组大鼠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b1(20 mg/kg)3 d,第4天黑质内注射5μg LPS后,再连续14 d腹腔内注射人参皂苷Rb1(20 mg/kg);Nec-1+帕金森组大鼠黑质内注射LPS 5μg,然后连续14 d腹腔内注射Nec-1(2 mg/kg)。LPS注射后14 d,皮下注射阿扑吗啡(APO)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黑质内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及小胶质细胞形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纹状体中多巴胺(DA)及其代谢物高香草酸(HVA)、二羟苯乙酸(DOPAC)的含量;RT-PCR法检测黑质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情况;化学试剂盒检测黑质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TH)、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及程序性细胞坏死相关蛋白(RIP1、RIP3、MLKL)表达情况。结果皮下注射APO后,帕金森组大鼠出现明显的旋转行为,Rb1+帕金森组和Nec-1+帕金森组大鼠旋转行为均较帕金森组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帕金森组大鼠注射侧黑质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丢失和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注射侧纹状体中DA、DOPAC及HVA含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注射侧黑质中SOD活性和TH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MDA含量和IL-1β、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及Iba-1、RIP1、RIP3、MLKL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帕金森组比较,Rb1+帕金森组和Nec-1+帕金森组大鼠注射侧黑质内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小胶质细胞激活情况均减轻;注射侧纹状体中DA、DOPAC及HVA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注射侧黑质中TH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IL-1β、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及Iba-1、RIP1、RIP3、MLKL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其中Rb1+帕金森组大鼠注射侧黑质中SOD活性明显高于帕金森组(P<0.05),MDA含量明显低于帕金森组(P<0.05),但Nec-1+帕金森组SOD活性和MDA含量与帕金森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程序性坏死参与了LPS诱导的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人参皂苷Rb1可通过抑制RIP1/RIP3/MLKL程序性坏死通路发挥抗炎及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人参皂苷RB1 脂多糖 程序性坏死 小胶质细胞 多巴胺能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碱在JNK/c-Jun信号通路中对LPS诱导的肺上皮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莉 孙颖颖 +4 位作者 白莹 胡罗文 魏庆庆 严宇鹏 王冀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1-735,共5页
目的:探究青藤碱(SIN)通过JNK/c-Jun信号通路对LPS诱导的肺上皮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培养肺上皮细胞MLE-12,通过CCK-8检测SIN的毒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检测自噬体形成数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凋亡、自噬以及J... 目的:探究青藤碱(SIN)通过JNK/c-Jun信号通路对LPS诱导的肺上皮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培养肺上皮细胞MLE-12,通过CCK-8检测SIN的毒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检测自噬体形成数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凋亡、自噬以及JNK/c-Ju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LPS造模后,细胞凋亡率和自噬体数量升高,Cleaved caspase-3、Bax和Beclin-1蛋白水平及LC3Ⅱ/LC3Ⅰ、p-JNK/JNK和p-c-Jun/c-Jun均升高(P<0.05);Bcl-2、P62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SIN处理可明显改善LPS对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以及对JNK/c-Jun信号通路的调控(P<0.05)。细胞自噬抑制剂3-MA或JNK激动剂ANISO处理均可部分逆转SIN对LPS诱导的肺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SIN可通过调控JNK/c-Ju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提高细胞自噬,保护被LPS损伤的肺上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JNK/c-Jun信号通路 lps 肺上皮细胞 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S诱导巨噬细胞M1型极化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晓环 单前前 朱军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3期54-59,共6页
目的 研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巨噬细胞M1型极化对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Renca细胞皮下建模,待肿瘤体积生长至50mm3时瘤旁注射生理盐水(100μl/只,1次/2d)或LPS(100μg/只,1次/... 目的 研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巨噬细胞M1型极化对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Renca细胞皮下建模,待肿瘤体积生长至50mm3时瘤旁注射生理盐水(100μl/只,1次/2d)或LPS(100μg/只,1次/2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1型极化水平。将小鼠肿瘤细胞系(ML-1、MC38、Renca)分成三组:空白组(完全培养基加入50%DMEM基础培养基)、对照组(完全培养基加入50%巨噬细胞培养基上清液)和实验组(完全培养基加入50%LPS预处理的巨噬细胞培养基上清液)。采用细胞计数试剂-8(cellcountingkit-8,CCK-8)实验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结果 经LPS处理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1型比例增多(P<0.001),从而增强其抗肿瘤功能;LPS诱导巨噬细胞M1型极化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Renca:P=0.023;ML-1:P=0.045);LPS诱导巨噬细胞M1型极化可引起肿瘤细胞周期G0/G1(MC38:P=0.011;ML-1:P=0.022)或S期(Renca:P=0.022)阻滞,进而抑制细胞分裂;LPS诱导巨噬细胞M1型极化可引起肿瘤细胞凋亡(Renca:P=0.04;ML-1:P=0.007)。结论 LPS可通过诱导巨噬细胞M1型极化发挥抗肿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M1型极化 脂多糖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Q的一种衍生物对LPS体外诱导的牛卵巢卵泡颗粒细胞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18
作者 杨小峰 秦小伟 吕丽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32-2041,共10页
旨在采用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提取物2-甲氧基-1,4-萘醌(MNQ)的衍生物D_(19)消除体外暴露于脂多糖(LPS)中牛卵巢卵泡颗粒细胞(GCs)的炎症反应,并缓减由LPS引起的卵泡GCs功能性紊乱。本研究采集性成熟且健康的荷斯坦牛卵巢组织... 旨在采用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提取物2-甲氧基-1,4-萘醌(MNQ)的衍生物D_(19)消除体外暴露于脂多糖(LPS)中牛卵巢卵泡颗粒细胞(GCs)的炎症反应,并缓减由LPS引起的卵泡GCs功能性紊乱。本研究采集性成熟且健康的荷斯坦牛卵巢组织,分离并培养卵泡GCs。MTT法测定D_(19)和LPS对卵泡GCs存活率的影响。试验分为3组:对照组、LPS处理组和D_(19)联合LPS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qRT-PCR测定炎性因子和类固醇合成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TEM观察D_(19)对细胞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ELISA检测培养液上清中雌二醇(E_(2))和孕酮(P_(4))的含量。结果表明,D_(19)对卵泡GCs作用12 h的最大安全浓度为64μmol·L^(-1)。LPS浓度为10μg·mL^(-1)时,作用12 h对卵泡GCs存活率影响不大,但炎性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D_(19)+L组与LPS组比较炎性因子的相对表达量却显著降低(P<0.01)。通过TEM观察表明D_(19)对LPS引起的细胞器结构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ELISA结果表明,LPS处理后培养液中E_(2)和P_(4)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qRT-PCR检测到类固醇合成相关基因CYP19A1、CYP11A1、3β-HSD和STAR的相对表达量也显著降低(P<0.01)。但D_(19)联合LPS处理后,E_(2)和P_(4)分泌量以及类固醇合成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比LPS组显著升高(P<0.01)。本研究证明MNQ的衍生物D_(19)具有消除LPS体外诱导卵泡GCs炎症反应的功能,并能一定程度缓减LPS导致的卵泡GCs功能性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Q D_(19) lps GCS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原酸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及机制探索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云鑫 刘柯 丁军颖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70-74,79,共6页
目的明确绿原酸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的抗炎作用,揭示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以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绿原酸干预后RAW264.7的细胞活性;采用LPS刺激巨噬细胞RAW264.7,预制细胞炎性状态,设置空白对... 目的明确绿原酸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的抗炎作用,揭示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以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绿原酸干预后RAW264.7的细胞活性;采用LPS刺激巨噬细胞RAW264.7,预制细胞炎性状态,设置空白对照组(K组,n=3)、模型对照组(L组,n=3)和实验组(S组,n=3)分别给药,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分别于24h及48h获取细胞沉淀及上清,以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beta,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及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的浓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法检测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及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kappaB,NF-κB)的mRNA表达。结果1μg/ml的LPS成功预制RAW264.7细胞炎性状态;12.5~200.0μg/ml的绿原酸对RAW264.7无明显毒性,50μg/ml及200μg/ml的绿原酸对RAW264.7细胞有明显的增殖作用(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上清中IL-1β蛋白含量明显降低,Arg-1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50μg/ml的绿原酸显著降低LPS诱导的炎性细胞中NF-κB、TGF-β1、PTGS2及HMGB1的mRNA表达(P<0.05)。结论绿原酸对LPS诱导的RAW264.7炎性反应有明确抑制作用,可能与调控HMGB1介导的NF-κB相关通路分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脂多糖 RAW264.7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LPS/TLR4通路探讨野菊花提取物对“过食膏粱厚味”致高尿酸血症大鼠的作用
20
作者 焦琳 庞敏霞 +5 位作者 董英杰 苏洁 俞静静 颜美秋 陈素红 吕圭源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915-928,共14页
[目的]研究野菊花提取物(Chrysanthemi Indici Flos extract,CYM.E)对“过食膏粱厚味”致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别嘌醇10 mg·kg^(-1)组,苯溴马隆5 m... [目的]研究野菊花提取物(Chrysanthemi Indici Flos extract,CYM.E)对“过食膏粱厚味”致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别嘌醇10 mg·kg^(-1)组,苯溴马隆5 mg·kg^(-1)组,CYM.E15、30、60、90 mg·kg^(-1)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灌胃脂肪乳剂,建立拟人“过食膏粱厚味”致HUA大鼠模型。实验期间测定血清尿酸(uric acid,UA)、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血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法测定小肠中TNF-α、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的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小肠中TLR4蛋白表达;应用16S rDNA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进行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分类,选择合适的OTU进行结构分析、LEfSe差异贡献分析等。[结果]CYM.E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UA、TC、LDL-c、IL-6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血浆LPS水平;同时显著下调小肠组织TNF-αmRNA、TLR4 mRNA表达和TLR4蛋白表达,改善肠道的微炎症状态;增加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丰度与种类,降低拟杆菌、大肠杆菌的丰度与种类。[结论]CYM.E具有降低血清UA水平、调节血脂、减低炎症损伤、减少LPS释放等作用,可能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脂肪乳剂 野菊花 动物模型 脂代谢 微炎症 肠道微生态 lps/TL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