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biological and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s of Endangered Neurergus kaiseri Tissues Displaying Red-leg Syndrome
1
作者 Paria PARTO Zahra M.S.HAGHIGHI +1 位作者 Somaye VAISSI Mozafar SHARIFI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2014年第3期204-208,共5页
Presence of the red leg syndrome (RLS) was documented through bacterial and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s in the endangered Kaiser's mountain newt Neurergus kaiseri obtained from a pet shop. The individuals which were ... Presence of the red leg syndrome (RLS) was documented through bacterial and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s in the endangered Kaiser's mountain newt Neurergus kaiseri obtained from a pet shop. The individuals which were severely infected showed lethargy, appetite loss, weight loss, abdominal skin redness and skin ulcers on hind legs. This study reveals the presence of two bacteria causing RLS on the skin of captive AT. kaiseri including Proteus vulgaris and Bacillus cereus. Sections of skin in affected areas and internal organs were examined through standard histological procedures. Histologically, epidermal necrosis and ulcers, epidermal gland depletion, myositis and subcutaneous edema, gastric submucosal edema and hepatomegaly were seen. There were also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microbial infection and structural changes in tissues of Kaiser's mountain newt. The severity of the structural changes are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microbial infection in the target organs and could be sustained by the isolation of P. vulgaris and other pathogens. The presence of the infective bacterial population and their interaction on the skin of the newt may have changed the normal skin flora and facilitate the prevalence of other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ergus kaiseri red-leg syndrome LETHARGY abdominal skin redness skin ulc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手术加负压吸引疗法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溃疡效果观察
2
作者 袁旭松 张健 +1 位作者 徐露 林金荣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疗法(NPWT)控制慢性下肢静脉溃疡(VLU)炎症反应,为溃疡创面自体皮肤移植创造条件的机制。方法: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29例慢性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n=13)和观察组(n=16)。对照组采取常规静脉曲张手术加清创术...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疗法(NPWT)控制慢性下肢静脉溃疡(VLU)炎症反应,为溃疡创面自体皮肤移植创造条件的机制。方法: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29例慢性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n=13)和观察组(n=16)。对照组采取常规静脉曲张手术加清创术,术后溃疡创面隔日常规换药;观察组除同对照组治疗外,术后溃疡创面持续负压引流1周。采集两组患者溃疡创面组织标本行组织学观察;ELISA检测IL-1β和IL-18蛋白水平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蛋白水平变化;生存曲线分析评估溃疡创面可行植皮时间。结果:术后7 d,观察组溃疡创面组织炎症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观察组IL-1β和IL-18水平和ASC、NLRP3及Caspase-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溃疡创面可行植皮术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NPWT通过抑制慢性下肢静脉溃疡创面组织炎症反应,为短时间内行创面自体皮肤移植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溃疡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创面炎症反应 自体皮肤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技术治疗下肢慢性大面积溃疡24例机制研究 被引量:54
3
作者 孙士锦 姚元章 +3 位作者 李英才 黄显凯 麻晓林 蒋耀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4期577-578,共2页
目的:下肢慢性溃疡采用传统换药方法效果不佳,负压封闭技术(vacuumsealing,VS)治疗下肢慢性大面积溃疡的机制及疗效有待探讨。方法:24例患者接受VS治疗,清创后将Vacuseal材料覆盖在相应大小的创面上,接50~60kPa的负压,5~7d后植皮或皮... 目的:下肢慢性溃疡采用传统换药方法效果不佳,负压封闭技术(vacuumsealing,VS)治疗下肢慢性大面积溃疡的机制及疗效有待探讨。方法:24例患者接受VS治疗,清创后将Vacuseal材料覆盖在相应大小的创面上,接50~60kPa的负压,5~7d后植皮或皮瓣转移。结果:24例患者完全治愈,无一例因使用VS死亡,无全身和局部并发症发生;与传统换药方法比较,在植皮或皮瓣转移的时间、换药次数、总体治疗费用等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通过采用局部转移皮瓣关闭5个,植皮关闭19个。结论:VS能防止创面污染,充分引流和剌激创面肉芽组织快速和良好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技术 下肢慢性大面积溃疡 VS 引流 皮肤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爪皮胶原多肽对蘑菇酪氨酸酶及B16黑色素瘤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陈龙 许光治 +4 位作者 高前欣 周萌 王姝 倪勤学 张有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9-33,共5页
研究分子质量低于3 kDa鸡爪皮胶原多肽对蘑菇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及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黑色素合成的影响。以L-多巴为底物,研究胶原肽对蘑菇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及抑制动力学。然后采用B16黑色素瘤细胞验证提取鸡爪皮胶原多肽的安全性及... 研究分子质量低于3 kDa鸡爪皮胶原多肽对蘑菇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及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黑色素合成的影响。以L-多巴为底物,研究胶原肽对蘑菇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及抑制动力学。然后采用B16黑色素瘤细胞验证提取鸡爪皮胶原多肽的安全性及对黑色素合成影响的效果。结果表明,分子质量低于3 kDa的鸡爪皮胶原多肽抑制蘑菇酪氨酸酶的IC50值为0.570 mg/mL,抑制属于非竞争性抑制,米氏常数Km和抑制常数Ki分别为24.68μmol/mL和10.76 mg/mL。鸡爪皮胶原多肽在0~200μ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对细胞的增殖活性没有影响,而且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胞黑色素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爪皮胶原多肽 蘑菇酪氨酸酶 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式的小腿外侧皮瓣修复严重肢体组织缺损(附23例报告)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占辉 王振普 +3 位作者 石明国 郭荣光 陈旸 李海波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10期794-796,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方式的小腿外侧皮瓣修复严重肢体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3例严重肢体组织缺损的患者,根据不同部位、程度及缺损面积大小,分别选择应用不同方式的小腿外侧皮瓣移植技术进行修复,即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术、带血...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方式的小腿外侧皮瓣修复严重肢体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3例严重肢体组织缺损的患者,根据不同部位、程度及缺损面积大小,分别选择应用不同方式的小腿外侧皮瓣移植技术进行修复,即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术、带血管蒂的岛状皮瓣转位移植术和带血管蒂的交腿皮瓣移植术.结果 23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出现了循环危象,经积极治疗后缓解,皮瓣边缘表皮部分坏死.术后随访6个月~4年,部分病例恢复了保护性感觉.19例患者对肢体功能和外形均表示满意,4例表示能接受.结论 应用三种不同方式的小腿外侧皮瓣修复严重肢体组织缺损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大大减少了肢体的截肢率和并发症,是治疗严重肢体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外侧皮瓣 软组织缺损 治疗 交腿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外侧皮瓣在口腔内缺损修复中的应用(附9例报道) 被引量:5
6
作者 竺涵光 郑家伟 +3 位作者 马玉中 顾章愉 张志愿 邱蔚六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研究小腿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该修复方法,共进行了9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并对该皮瓣的应用解剖,制作技术及其优缺点进行了讨论。结果应用的9侧小腿外侧皮瓣均获得成功。结论小腿外... 目的研究小腿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该修复方法,共进行了9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并对该皮瓣的应用解剖,制作技术及其优缺点进行了讨论。结果应用的9侧小腿外侧皮瓣均获得成功。结论小腿外侧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内修复 小腿外侧皮瓣 口腔颌面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内侧皮瓣修复手部创伤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守正 黄文义 +1 位作者 程开样 王善良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38-39,共2页
自1983年5月至1993年5月,应用小腿内侧皮瓣,整复手部创伤47例上(48侧)。随访时间1~10年,效果满意。手术后无1例发生供瓣侧下肢功能障碍。皮瓣成活率97.9%。对小腿内侧皮瓣应用于手部创伤中的特点作了讨论。
关键词 手部 创伤 修复术 小腿内侧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体会 被引量:5
8
作者 康斌 曾晖 刘国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9期1321-1323,共3页
目的:本文介绍43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经验和一种新的暂时闭合筋膜切开减压伤口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结果:外伤后直接接受治疗的35例病人中,33例获得优良结果,无后遗症,1例因严重挫伤而截肢,1例手术后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 目的:本文介绍43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经验和一种新的暂时闭合筋膜切开减压伤口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结果:外伤后直接接受治疗的35例病人中,33例获得优良结果,无后遗症,1例因严重挫伤而截肢,1例手术后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DIC。由外院治疗后转入的8例病人中,5例出现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3例因肢体坏死而截肢。5例筋膜切开减压术后的伤口采用人工皮覆盖,二次手术伤口直接缝合。结论: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采用保守治疗对部分病人是有效的,如在治疗过程中症状、体征恶化,应尽早行筋膜室切开减压术。采用人工皮及负压吸引系统覆盖伤口能迅速降低组织压,防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筋膜室综合征 治疗 小腿 人工皮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皮瓣修复小腿感染性骨皮缺损的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贾红伟 程春生 +5 位作者 吕松峰 赵作恭 单海民 杜志军 汤金城 任飞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胫骨皮瓣在修复小腿感染性骨皮缺损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00年2月~2005年3月,收治因外伤致小腿开放性骨折68例。男47例,女21例,年龄8~59岁。按Gustilo分型均为型。其中4例一期行胫骨皮瓣游离移植术,64例急诊术后形成小腿感染... 目的探讨胫骨皮瓣在修复小腿感染性骨皮缺损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00年2月~2005年3月,收治因外伤致小腿开放性骨折68例。男47例,女21例,年龄8~59岁。按Gustilo分型均为型。其中4例一期行胫骨皮瓣游离移植术,64例急诊术后形成小腿感染性骨皮缺损。胫骨缺损长度4~18cm,皮肤缺损范围8cm×3cm^22cm×11cm,创面均有脓性渗出物。经中药薰洗湿敷后,利用胫骨皮瓣通过游离移植、交腿移位和同侧移位方法,重建患肢胫骨支架连续性并修复创面。切取皮瓣范围9cm×4cm^25cm×12cm,骨瓣长度为6~21cm。结果术后1例因血管危象经探查再吻合血管失败,改用腓骨皮瓣修复。1例切取胫骨皮瓣21cm,因近端为延长血管蒂,骨膜与骨瓣剥离过长,随访6个月近端仍延迟愈合;余患者3~5个月骨瓣与受区胫骨愈合。68例均获随访6个月~5年,43例随访2年以上者均能负重行走,步态无明显异常,能从事原工作。结论在充分抗感染的基础上,根据患肢具体情况采用胫骨皮瓣游离移植、交腿移位和同侧移位一期重建胫骨支架连续性及修复皮肤缺损创面,适用于小腿多种类型骨皮缺损创面,成功率高,能保留患肢,为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皮缺损 胫骨皮瓣 修复 小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蒂阻隔随意筋膜皮瓣修复小腿足大面积皮肤缺损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鸿 陈方海 +8 位作者 黄道海 徐巍 刘跃洪 周宇 杨乐晋 谢德 汪红 杨灵 雷达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为增大带蒂筋膜皮瓣的成活面积,设计了多蒂阻隔随意筋膜皮瓣。方法在传统阻隔式皮瓣的基础上,根据创面及邻近组织的损伤程度,设计2~4个蒂宽1.5~3.0cm相互垂直的蒂。在小腿深筋膜下游离后置入医用不锈钢薄片,阻隔3... 目的为增大带蒂筋膜皮瓣的成活面积,设计了多蒂阻隔随意筋膜皮瓣。方法在传统阻隔式皮瓣的基础上,根据创面及邻近组织的损伤程度,设计2~4个蒂宽1.5~3.0cm相互垂直的蒂。在小腿深筋膜下游离后置入医用不锈钢薄片,阻隔3~6天后断侧蒂,形成双蒂筋膜皮瓣,6~14天后断去其中1个蒂,将皮瓣旋转移位修复皮肤缺损。1991年1月~1998年9月,应用该法治疗33例。其中小腿皮肤缺损伴骨、神经及肌腱外露22例,内固定物外露伴骨髓炎5例,小腿及足贴骨瘢痕畸形6例。切取最大筋膜皮瓣25.0cm×13.0cm×2.4cm,最小6.0cm×3.5cm×1.5cm。皮瓣长与蒂宽比例达11∶1。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31例获得6个月~5年随访,无关节功能影响。皮瓣外形好,不臃肿,耐压。结论多蒂阻隔随意筋膜皮瓣修复小腿及足大面积缺损,扩大了皮瓣长宽比例及可切取的面积,随意性好,抗感染能力强,皮瓣成活面积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蒂筋膜皮瓣 小腿 皮肤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蛙腐皮-红腿病并发症致病菌研究Ⅱ.荧光假单胞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7
11
作者 舒新华 金燮理 +1 位作者 萧克宇 金宏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4-59,共6页
对牛蛙腐皮 -红腿病并发症致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人工感染试验 .从病蛙分离出 4株细菌 ,通过对健康幼蛙的人工感染试验 ,奇异变形杆菌和克氏耶尔森氏菌独立致发牛蛙腐皮病 ;嗜水气单胞菌和荧光单胞菌独立致发牛蛙红腿病 ,且都是通过... 对牛蛙腐皮 -红腿病并发症致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人工感染试验 .从病蛙分离出 4株细菌 ,通过对健康幼蛙的人工感染试验 ,奇异变形杆菌和克氏耶尔森氏菌独立致发牛蛙腐皮病 ;嗜水气单胞菌和荧光单胞菌独立致发牛蛙红腿病 ,且都是通过伤口感染 .初步认为牛蛙患腐皮—红腿病并发症 ,是由于奇异变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蛙 腐皮 红腿病 并发症 荧光假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蛙腐皮-红腿病并发症致病菌研究 Ⅰ.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力和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舒新华 金燮理 +1 位作者 肖克宇 陈可毅 《晓庄学院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7年第3期66-70,共5页
从患腐皮-红腿病并发症病蛙腐烂处深层及肝脏分离出两株致病菌,经鉴定为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mirabilis)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奇异变形杆菌致发牛蛙腐... 从患腐皮-红腿病并发症病蛙腐烂处深层及肝脏分离出两株致病菌,经鉴定为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mirabilis)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奇异变形杆菌致发牛蛙腐皮病,嗜水气单胞菌致发牛蛙红腿病,且是通过伤口感染.初步认为牛蛙因奇异变形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合并感染而致发腐皮-红腿病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蛙 腐皮 红腿病 并发症 嗜水气单胞菌 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带蒂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骨外露、骨髓炎创面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显杰 鲁开化 艾玉峰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3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目的 解决小腿外伤后皮肤缺损并骨折、骨外露、骨髓炎创面的修复问题。方法 术前行创面分泌物培养 +药敏试验 ,清创 ,去除坏死的组织及内固定 ,术后采用敏感抗生素滴注引流。感染控制后 ,应用带蒂皮瓣、肌皮瓣修复 ,并继续滴注引流 ,... 目的 解决小腿外伤后皮肤缺损并骨折、骨外露、骨髓炎创面的修复问题。方法 术前行创面分泌物培养 +药敏试验 ,清创 ,去除坏死的组织及内固定 ,术后采用敏感抗生素滴注引流。感染控制后 ,应用带蒂皮瓣、肌皮瓣修复 ,并继续滴注引流 ,至感染消失。结果 临床应用 11例 ,10例获得满意效果。结论 应用带蒂皮瓣、肌皮瓣是修复小腿皮肤缺损并骨折、骨外露、骨髓炎创面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皮瓣 肌皮瓣 创面修复 小腿 骨外露 骨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桥式皮瓣移植手术的功能康复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立 叶淦湖 +7 位作者 裴国献 顾立强 侯喜君 林昂如 陈国奋 王钢 金明新 陈滨 《中国康复》 2003年第2期97-98,共2页
目的 :介绍和探讨功能康复措施在桥式皮瓣移植修复小腿严重创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功能康复的概念应用于12例桥式皮瓣移植修复小腿严重创伤的治疗及恢复过程中。注重患者术前、术中、术后 3个不同阶段的康复治疗。结果 :12例小腿桥式皮... 目的 :介绍和探讨功能康复措施在桥式皮瓣移植修复小腿严重创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功能康复的概念应用于12例桥式皮瓣移植修复小腿严重创伤的治疗及恢复过程中。注重患者术前、术中、术后 3个不同阶段的康复治疗。结果 :12例小腿桥式皮瓣移植手术均获成功 ,术后 6~ 8周 ,平均 6 2周断蒂 ,所有皮瓣均成活。结论 :重视全程功能康复治疗可提高桥式皮瓣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促进患肢小腿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 桥式皮瓣 移植手术 功能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桥接修复小腿软组织损伤合并主要血管缺损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军 张大伟 +5 位作者 祝勇刚 柴云峰 刘彦温 吴子祥 裴国献 赵广跃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1期87-89,92,共4页
目的评价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合并主要血管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12例小腿严重软组织损伤同时合并主要血管缺损患者。3例患者行一期清创+骨折固定+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桥接血管修复软组织缺损,9... 目的评价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合并主要血管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12例小腿严重软组织损伤同时合并主要血管缺损患者。3例患者行一期清创+骨折固定+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桥接血管修复软组织缺损,9例患者行一期清创+骨折固定+负压吸引敷料覆盖、二期行游离皮瓣修复手术。结果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5~36个月。所有患者皮瓣均成活,末次随访时皮瓣血运好。术后1例出现创面感染,1例术后第1天出现血管危象,1例皮瓣边缘局部坏死,均经对症抗炎、手术探查及二期行植皮后治愈。皮瓣供区未见并发症。术后下肢Johner-Wruhs评分的优良率为10/12,LEFS评分平均为65.4分±8.5分。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桥接修复技术治疗下肢软组织损伤合并主要血管缺损患者,可在保留肢体主干血管的同时覆盖创面方法,临床疗效良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腿损伤 血管缺损 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红志 冯亚高 +1 位作者 陶忠生 吕振木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3期315-317,共3页
目的探讨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以小腿隐神经、腓肠神经和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设计并切取皮瓣,逆行转移修复20例足部皮肤缺损患者。结果 20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4年。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 目的探讨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以小腿隐神经、腓肠神经和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设计并切取皮瓣,逆行转移修复20例足部皮肤缺损患者。结果 20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4年。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局部换药愈合;18例皮瓣全部成活。6例修复神经者恢复了良好的感觉功能。皮瓣外形及功能恢复均良好,无皮肤破溃发生。结论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不牺牲主要血管,血供可靠,操作简单,成活率高,部分可恢复感觉功能,是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较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神经 小腿神经血管皮瓣 足损伤 皮肤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行血供胸脐皮瓣修复胫骨骨外露创面的护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永霞 徐永清 +4 位作者 李军 汪新民 李燕 苏丽芬 杜晶晶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919-919,共1页
目的探讨逆行血供的胸脐皮瓣移植修复胫骨骨外露创面的护理方法 ,以及逆行血供与顺行血供皮瓣移植术后的护理观察异同。方法对 16例小腿中上段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胫骨外露采取逆行血供胸脐皮瓣移植修复的病人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结果 16例... 目的探讨逆行血供的胸脐皮瓣移植修复胫骨骨外露创面的护理方法 ,以及逆行血供与顺行血供皮瓣移植术后的护理观察异同。方法对 16例小腿中上段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胫骨外露采取逆行血供胸脐皮瓣移植修复的病人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结果 16例病人移植皮瓣全部成活 ,皮瓣色泽、质地良好 ,创面完全修复 ,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术后 48h以内细致的观察能尽早发现血管危象。术后患肢不宜常规抬高 ,以减轻吻合后的皮瓣静脉逆流时静脉瓣的阻挡作用而有利于静脉回流。术后严密观察患肢远端肿胀及敷料包扎松紧情况 ,及时减张消肿 ,并辅以皮瓣由近至远端的按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小腿创面 逆行血供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蛙(Rana catesbeiana)腐皮红腿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小丽 邓永强 +3 位作者 刘艳丽 汪开毓 耿毅 杜宗君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观察牛蛙腐皮红腿症的病理学改变。【方法】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法,对发生腐皮红腿症的牛蛙自然病例进行病理形态学变化观察。【结果】剖检发现病蛙头、背部皮肤腐烂,露出肌肉,腹部及腿部皮肤出血发红;肝肿大,严重充出血,呈花... 【目的】观察牛蛙腐皮红腿症的病理学改变。【方法】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法,对发生腐皮红腿症的牛蛙自然病例进行病理形态学变化观察。【结果】剖检发现病蛙头、背部皮肤腐烂,露出肌肉,腹部及腿部皮肤出血发红;肝肿大,严重充出血,呈花瓣状;脾、肾出血肿大,颜色加深;胃肠道黏膜出血发红,内充满大量淡黄色黏液。镜检以全身多组织器官充出血、实质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以皮肤肌肉、肝、脾、肾和胃肠道的变化最为明显。胃肠道表现为严重的出血性、卡他性炎症,胃肠黏膜上皮严重坏死、脱落;肝细胞严重空泡变性,并出现大面积坏死,肝间质充满大量炎症细胞;脾脏淋巴细胞、网状内皮细胞严重坏死;肾间质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广泛坏死,肾小球毛细血管严重充血。【结论】头背部体表皮肤溃烂,腹部及四肢出血,肝、脾、肾、胃肠道等多器官组织炎性病变是本病的示病症状。机体多器官组织严重病变是引起病蛙死亡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蛙 腐皮病 红腿病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阴道成形术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卢焕霞 谢映明 《河北医学》 CAS 2002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 :比较四种阴道成形术的优缺点 ,寻找损伤小 ,疗效好的手术方式。方法 :1995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 ,对 18例先天性无阴道病人 ,分别采用胎儿皮肤、羊膜、阴股沟皮瓣、大腿皮瓣阴道成形术 ,对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供皮区切口愈合... 目的 :比较四种阴道成形术的优缺点 ,寻找损伤小 ,疗效好的手术方式。方法 :1995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 ,对 18例先天性无阴道病人 ,分别采用胎儿皮肤、羊膜、阴股沟皮瓣、大腿皮瓣阴道成形术 ,对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供皮区切口愈合和阴道湿润度及性生活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胎儿皮肤及羊膜成形术与阴股沟皮瓣及大腿皮瓣成形术相比 ,手术时间短、无损伤 ,人工阴道湿润 ,性生活满意度较高。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成形术 胎儿皮肤 羊膜 阴股沟皮瓣 大腿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吸引联合自体游离皮片移植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安冬 高涌 +1 位作者 余朝文 陈世远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1023-1026,共4页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移植与传统皮片移植在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VLU)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32例VLU病人,其中16例行VSD封闭引流联合自体游离皮片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16例采用传统皮片移植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移植与传统皮片移植在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VLU)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32例VLU病人,其中16例行VSD封闭引流联合自体游离皮片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16例采用传统皮片移植治疗(对照组),观察记录创面愈合情况、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换药次数、住院时间。结果 32例病人均溃疡愈合出院,观察组术后第7天溃疡愈合面积95%及以上者明显高于对照组(81.3%vs 43.8%,Uc=2.194,P<0.05);术后观察组皮片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 vs 25%,χ~2=4.6,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7.1±1.3)次vs(19.1±5.5)次,χ~2=12.0,P<0.05];总体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3.9±3.0)d vs(25.1±5.4)d,χ~2=10.3,P<0.05]。随访期间两组病人均无复发病例。结论 VSD联合植皮术在治疗VLU较传统植皮术具有明显优势,可明显提高溃疡面植皮愈合率,降低创面感染率,减少换药次数,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性溃疡 封闭式负压吸引 游离皮片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