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1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oes labor off-farm employment inevitably lead to land rent out?Evidence from China
1
作者 DENG Xin XU Ding-de +1 位作者 ZENG Miao QI Yan-bi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3期689-700,共12页
The focus of land economics is on how to decrease the mis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o achieve an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Both the theories of new economics of labor migration(NELM) and the conclusions of empiri... The focus of land economics is on how to decrease the mis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o achieve an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Both the theories of new economics of labor migration(NELM) and the conclusions of empirical studies reveal that land resources will inevitably be reallocated(e.g., rented out) if the resources of family labor are reallocated(e.g., off-farm employment). However, this study reveals that off-farm employment does not inevitably lead to land rent out. More precisely, this study uses survey data on 8031 peasant households from 27 provinces in China and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ff-farm employment and land rent out by describing spatial features and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e.g., IV-Probit model and IV-Tobit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 1) There is an in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off-farm employment and land rent out regarding spatial area aggregation, i.e., regions with a higher ratio of off-farm employment also have a lower area of land rent out. 2) Off-farm employment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behavior of land rent out, but its square i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behavior, i.e., there is an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off-farm employment and the behavior of land rent out, with the turning point being 55.55% offfarm employment. 3) Off-farm employment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rea of land rent out, but its square i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rea, i.e., there is an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off-farm employment and the area of land rent out, with the turning point being 56.22% off-farm employment. This study helps explain why China has a high ratio of off-farm employment but a lower rate of land rent o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LABOR Off-farm EMPLOYMENT land rent OUT rent OUT area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cological land rent among provinces in 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LONG Kaisheng ZHAO Yali +3 位作者 ZHANG Honghui CHEN Ligen LU Fangfang GU Yuanyua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3年第3期387-403,共17页
Ecological land rent is the excess profit produced by resource scarcity, 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measuring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effects of resource scarcity. This paper, by calculating the respective... Ecological land rent is the excess profit produced by resource scarcity, 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measuring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effects of resource scarcity. This paper, by calculating the respective ecological land rents of all the provinces in China for the years 2002 and 2007, an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the software programs ArcGIS and GeoDA, analyzes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land rent; the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cological land rent differentiation among the provinces are examined using the methods of traditional regression and spa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First, ecological land rent per unit of output in China shows stable dis- 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eing low in the southwestern and northeastern provinces, and high in Hebei and Henan provinces. There is also an increasing tendency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provinces, and a decreasing one in the eastern provinces. In general,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ological land rent per unit of output in China is quite scattered. Second, the total ecological land rent shows significant spatial aggreg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particular the provinces in China possessing high total amounts of ecological land rent tend to be adjacent to one another, as do those with low total amounts, and the spatial diffe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provinces are distinguished. The Bohai Rim,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Pearl River Delta are shown to be highly clustering regions of total ecological land rent, while the western provinces have very low ecological land rent in terms of total amount. Third,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economic level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were all im- 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s influencing ecological land rent differentiation among provinces in China. Furthermore, population density, urbanization level, economic density, per capita consumption level and GDP per capita were all shown to be positively related to total eco- logical land rent, which indicates that spatial clustering exists between ecological land rent and these factors. However, there was also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cological land rent and agricultural output percentage, indicating that spatial scattering exists between ecological land rent and agricultural output percen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land rent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Global Moran's 1 China
原文传递
Marx's Ground Rent Theory and Innovation of China's Urban Land System
3
作者 Jiefang ZH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5年第1期74-76 86,86,共4页
China's traditional urban land system is established in highly centralized planned economy. This system negates functions of value law and economic law fundamentally,so it is not favorable for establishment of mar... China's traditional urban land system is established in highly centralized planned economy. This system negates functions of value law and economic law fundamentally,so it is not favorable for establishment of market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This study took Marx's ground rent theory as guidance,combined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a's land use system,and made analysis on innovation of China's urban land system from property right system,land market and land p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x’s GROUND rent theory URBAN land SYSTEM Innov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rx's Theory of Ground Rent and Nationalization of Land in China
4
作者 Jiefang ZH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7年第10期37-38,44,共3页
Marx's theory of ground rent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Marx's economic theory. It is essential to grasp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Marx's theory of ground rent,and actively explore and study theories and ... Marx's theory of ground rent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Marx's economic theory. It is essential to grasp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Marx's theory of ground rent,and actively explore and study theories and policies of socialist ground rent and nationalization of land through combining the certainty of existence of ground rent and actual situations of nationalization of land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x’s theory of ground rent Socialist ground rent Nationalization of la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润·地租·价值:平台资本主义研究的进阶逻辑论析
5
作者 李弦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4,157,共11页
平台资本主义已经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一种新形态,呈现出整体的新异性,具有较高话语热度。当前国内外学界对平台资本主义的理论研究主要呈现为三重逻辑,即利润、地租和价值的逻辑。但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来看,这三重逻辑并... 平台资本主义已经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一种新形态,呈现出整体的新异性,具有较高话语热度。当前国内外学界对平台资本主义的理论研究主要呈现为三重逻辑,即利润、地租和价值的逻辑。但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来看,这三重逻辑并非并列式逻辑,而是一种进阶式逻辑。从广告收入、品牌价值和金融租金角度来理解数字化平台的利润来源,构成理解平台资本主义的初阶逻辑,这种理解只是在探讨资本运动过程的表层逻辑,并没有深入问题的实质。从数字地租和技术封建主义批判理论来阐释数字化平台所获取的租金,能够有效揭示数字化平台技术寻租和数字圈地运动的本质,但这种探讨进路又忽视了传统地租与数字地租的质性差异。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理论视域来看,生产性劳动和价值才构成解析平台资本主义的高阶逻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的科学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资本主义 利润 地租 价值 生产性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租:基于时空关系的政治经济学解读
6
作者 董坤 《城市学刊》 2025年第1期30-37,共8页
地租向来被视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概念,而自资本主义生产“空间转向”以来,城市地租日渐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关注重点。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与次级循环、哈维的时空修复与三级循环,实在地表明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一问题的研... 地租向来被视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概念,而自资本主义生产“空间转向”以来,城市地租日渐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关注重点。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与次级循环、哈维的时空修复与三级循环,实在地表明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兴趣。透视列斐伏尔等人的研究,不难发现时间与空间是他们隐藏在理论深处的核心内容,对城市地租来源、构成、定量等的分析根本上离不开时空关系,资本主义城市地租的变化与波动也无法脱离时空辩证法的影响,特别是资本主义通过抽象化、虚拟化、符码化重新塑造的时空关系,深刻影响了资本主义城市地租的全部面貌。对这一理论状况的界定、分析与运用,同样有益于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研究,进而推动合理时空关系下的社会主义城市地租更好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租 时间 空间 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级差地租的生态批判及其现实意义
7
作者 丁一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73-81,共9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级差地租理论,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土地使用中的经济逻辑,还内蕴着资本主义掠夺自然力的生态批判逻辑。资本主义级差地租的形成根源于土地生产力的差异,本质上是资本主义为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而无节制地剥削...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级差地租理论,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土地使用中的经济逻辑,还内蕴着资本主义掠夺自然力的生态批判逻辑。资本主义级差地租的形成根源于土地生产力的差异,本质上是资本主义为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而无节制地剥削自然力所得到的超额利润的转化。资本主义级差地租的存在反映了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与资本积累的无限扩张之间的矛盾,也导致了自然环境的恶化、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人类自然力的倒退等反生态后果。从生态角度重新审视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当下资本主义对环境的系统性破坏,也对我国推动绿色生产力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 生态批判 土地自然力 人类自然力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租金销蚀了粮食补贴的“稳粮”效果吗? 被引量:2
8
作者 钟钰 陈希 普蓂喆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30,共13页
尽管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粮食补贴力度,但种粮成本不断攀升,尤其土地流转租金明显跟涨,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农业补贴存在资本化为地租的倾向可能是推动土地成本上升的原因之一。鉴于此,基于2010-2020年玉米生产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事件研... 尽管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粮食补贴力度,但种粮成本不断攀升,尤其土地流转租金明显跟涨,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农业补贴存在资本化为地租的倾向可能是推动土地成本上升的原因之一。鉴于此,基于2010-2020年玉米生产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玉米生产者补贴的动态效应,以明晰粮食补贴的资本化效应对补贴“稳粮”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生产者补贴导致下年土地流转租金增加了5.7元/亩,并进一步证实了补贴资本化为地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生产者补贴应有的政策效果。若切断粮食补贴与土地流转租金之间的联动关系,生产者补贴稳定种粮面积的正向效果将进一步增强,其削减生产投入的负向影响将进一步减弱。由此提出未来粮食支持政策应进一步优化增量补贴方式,规避其与地租的联动关系,从生产技术模式结合、新型经营体系对接的角度,提高补贴精度和支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者补贴 土地租金 资本化效应 补贴悖论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生产大幅波动的原因探究——基于199份农户调查问卷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晓雪 蒙威宇 谢由之 《中国糖料》 2024年第2期92-102,共11页
2022/2023年榨季我国甜菜糖产量108万t,约占食糖产量的12%,比上年增长25%。甜菜作为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近几年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大幅波动非常引人瞩目。为此,基于199份甜菜农户的调查问卷,探究甜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影响因素就尤为重要,... 2022/2023年榨季我国甜菜糖产量108万t,约占食糖产量的12%,比上年增长25%。甜菜作为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近几年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大幅波动非常引人瞩目。为此,基于199份甜菜农户的调查问卷,探究甜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影响因素就尤为重要,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2022年受甜菜价格上涨提振,甜菜种植面积增加明显。其中,内蒙古受到轮作土地和成本限制,种植积极性不如新疆地区。2023年因缺乏轮作土地和成本上涨,甜菜扩种热情削减。从区域异质性来看,内蒙古受政策和轮作土地影响较大,新疆受成本和作物竞争影响较大。(2)甜菜收购价格是影响种植面积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甜菜单产,甜菜成本变动对种植面积也产生较大影响。(3)影响甜菜成本的主要因素是地租和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成本主要受化肥和农药价格变动的影响。(4)竞争作物和粮食补贴对甜菜种植面积也带来明显影响。(5)甜菜单产主要受甜菜品种、化肥施用、轮作倒茬的影响。(6)从现存的问题来看,生产成本上涨过快最受关注,作物竞争和气候异常的影响也比较严峻。此外,甜菜户均生产规模明显提升,2022年户均甜菜规模41.67 hm2,较2018—2020年提升128.08%;机械化程度总体较高,仅育苗移栽机械化程度略低。规模经营提升和机械化程度较高使得甜菜农户种植行为更为理性,对甜菜比较收益的反应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糖 甜菜 产量 种植面积 成本 地租 竞争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TUDY ON REGIONAL DIFFERENCE OF CHINA'S PAID URBAN LANDUSE SYSTEM AND GRADING
10
作者 董黎明 李向明 冯长春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4年第3期193-203,共11页
At present, paid urban landuse syste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 In the other words, landuse right can be transferred and land users must pay the rent to the state according to the quality ... At present, paid urban landuse syste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 In the other words, landuse right can be transferred and land users must pay the rent to the state according to the quality of land. It is necessary toapply the theory of rent and location to the economic appraisal of urban land. China is vast in territory. Is's geographical condi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vary from place to place, so does the urban land value. In order to reveal the difference of land value between different cities, the following method is used. (1) Analysing the factors and elements that affect the quality of urban land. Six factors including 17 elements were selected in this paper: macrolocation of a city, benefit of urban aggregatio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output value of urban land, potential of urban land, and investment intensity. (2) Deciding the weight andvalue of each factor. (3) Appraising each element separately. (4) Accountingthe value of all factors and getting the total appraisal score of each city. (5) Grouping the 430 Chinese cities into seven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 appraisal values.The result shows that all the cities in the category with the highest land output values are in the coast belt, whereas most cities in the inland and outlying areas are belong to the category with low rank. For example, 87% of the cities in the outlying regions are belong to the lowest rank.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ze of cities and urban land rank, generally speaking, the larger the city, the higher the urban land rank. In fact, the locational condi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which influences the rank of urban 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ID URBAN landUSE SYSTEM differential rent URBAN location: differentcities’ land GRA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产业振兴视域下农地集中流转与地租上涨——基于地租理论的分析
11
作者 刘进 饶清玲 《世界农业》 CSSCI 2024年第12期86-96,共11页
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阶段,有效推动农地流转成为乡村产业转型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在以集体或基层政府为主导的集中流转模式下,地租有所上涨。本文借助地租理论尝试分析集中流转模式下地租上涨机理及其影响效应。研... 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阶段,有效推动农地流转成为乡村产业转型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在以集体或基层政府为主导的集中流转模式下,地租有所上涨。本文借助地租理论尝试分析集中流转模式下地租上涨机理及其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集中流转模式下集体的介入不仅催生了农地转出方对地租的高价诉求,而且诱发了集体在绝对地租层面的第二重地租诉求,造成地租上涨。进一步来看,这部分地租增量既是对土地财产价值的体现和保护,也有助于重塑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地位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但要注意到,这会使经营方收益权能受损,影响乡村产业发展。未来应优化农地市场交易环境,完善农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农地集中流转对乡村产业的助推作用,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流转 地租上涨 地租理论 乡村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投资与土地流转价格--基于地租理论视角
12
作者 许庆 杨青 张霄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4-116,共13页
在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的制度安排下,土地流转价格成为全新的地租范畴。本文基于地租理论,以粮食规模经营主体为例审视了农业投资与土地流转价格的关系,并利用2017年与2019年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RHPS)进行实证检... 在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的制度安排下,土地流转价格成为全新的地租范畴。本文基于地租理论,以粮食规模经营主体为例审视了农业投资与土地流转价格的关系,并利用2017年与2019年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RHPS)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粮食规模经营主体的农业投资提高了土地流转价格;相比于一般性投资,专用性投资的影响效果更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粮食规模经营主体通过农业投资增加了粮食收入,部分收入以级差地租的形式转化为土地流转价格。进一步地,本文还发现农业投资尤其是一般性投资提高了地租率,表明该投资带来的边际收益更多地被转出方获得。这种利益分配不利于粮食规模经营主体等转入方,可能影响其投资的积极性;相比而言,专用性投资具有长期改良土地、降低土地经营权转出风险的作用,从而使得地租率出现明显下降。本文对于在地租理论框架下调节土地流转价格,实现土地流转的帕累托改进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投资 土地流转价格 地租理论 三权分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克思主义级差地租理论的粮食产销区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理论分析、补偿设计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晋 丁华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共14页
为激励粮食主产区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加快形成“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的粮食安全格局,亟须构建粮食产销区横向利益补偿机制。以级差地租理论为基础,从膳食结构出发,通过计算各省份虚拟耕地净流量和补偿标准,构建特定膳食结构下的粮食... 为激励粮食主产区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加快形成“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的粮食安全格局,亟须构建粮食产销区横向利益补偿机制。以级差地租理论为基础,从膳食结构出发,通过计算各省份虚拟耕地净流量和补偿标准,构建特定膳食结构下的粮食产销区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研究发现,在设定的中等膳食标准下,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和新疆等20个地区为受偿区域;广东、浙江和北京等11个地区为补偿区域。从受偿标准来看,受偿区的总补偿标准达到117.01亿元。其中,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和新疆的受偿标准较高,分别为27.98亿、14.62亿、11.96亿和8.98亿元;重庆和贵州的受偿标准相对较低,分别为0.47亿和0.56亿元。从补偿标准来看,广东的补偿标准最高,为12.03亿元;西藏的补偿标准最低,为0.20亿元。从法规与监管体系、利益补偿方式以及补偿资金来源等方面探讨粮食产销区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的路径选择,以期为构建和优化粮食产销区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差地租 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虚拟耕地 膳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陆海统筹战略的吉林省借港出海片区规划价值与路径思考
14
作者 赵宏宇 刘岩 李宇航 《城市学报》 2024年第3期73-79,共7页
陆海统筹是新时期沿海地区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原则。由于中国北部缺乏广泛的陆海统筹价值认同,其陆海发展始终滞后于南部沿海地区。吉林省作为我国从水路到达朝鲜、韩国东海岸、日本西海岸,以及北美、北欧的最近地,应积极发挥冷水... 陆海统筹是新时期沿海地区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原则。由于中国北部缺乏广泛的陆海统筹价值认同,其陆海发展始终滞后于南部沿海地区。吉林省作为我国从水路到达朝鲜、韩国东海岸、日本西海岸,以及北美、北欧的最近地,应积极发挥冷水海域资源优势和远洋贸易地域优势,依托珲春陆海联运通道向海发展。文章提出吉林省应依托长白山,打造通山达海廊道,构建陆海空间生态互动交流机制,形成十字形陆海经济发展格局;基于传统生态智慧,拓展朝鲜族和满族等少数民族特色,构建东北边境民族文化对外窗口。建议吉林省通过打造中国北部陆海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支点,形成城乡发展示范,为高纬度寒冷地区借港出海片区的高品质发展提供规划路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统筹 借港出海 海洋国际合作 珲春 城乡统筹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土地租金合理形成机制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培芳 徐雪高 +1 位作者 张昭 王卫 《农业展望》 2024年第5期3-9,共7页
合理的土地租金定价机制不仅能够确保粮食规模经营主体的农业经营利润,同时也不损害土地转出方的财产性收益。近年来江苏省土地租金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主要原因归结为4方面,分别为耕地的稀缺性和保障性导致土地租赁市场有效供给不足、... 合理的土地租金定价机制不仅能够确保粮食规模经营主体的农业经营利润,同时也不损害土地转出方的财产性收益。近年来江苏省土地租金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主要原因归结为4方面,分别为耕地的稀缺性和保障性导致土地租赁市场有效供给不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导致土地租赁市场需求旺盛、政府过度干预对土地租赁市场形成较强冲击以及土地租赁市场的中介组织和服务体系的不健全。江苏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近年来针对种粮土地租金上涨问题,不断尝试探索土地租金的合理形成机制,如以海门为代表的政府指导参考定价机制、以射阳和姜堰为代表的土地流转价格熔断机制等,这些做法对稳定区域性粮食规模经营土地租金具有显著效果。此外,通过分析法国和日本的土地租金定价做法,进一步提出构建江苏省土地租金合理形成机制的对策建议,即通过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冲土地租金成本;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保护农户财产权益;培育中介服务组织机构,提高市场交易效率;构建完善的租金指导价形成机制,保证流转双方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租金 政府指导参考定价 熔断机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土地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商品价格到异化劳动的认知转向——从《巴黎手稿》对劳动者地位的三重分析入手
16
作者 孙武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5期38-43,共6页
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如何获得贯通性理解为问题线索,经由对其中《第一手稿》的思路重构表明,马克思在通过商品价格三要素即工资、资本利润、地租的分析中,意识到社会总体走向劳动者阶级与资本家阶级对立的现实必然性,并在... 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如何获得贯通性理解为问题线索,经由对其中《第一手稿》的思路重构表明,马克思在通过商品价格三要素即工资、资本利润、地租的分析中,意识到社会总体走向劳动者阶级与资本家阶级对立的现实必然性,并在劳动者阶级的受奴役地位中看到劳动异化的人的本质性存在处境,并借由异化劳动的第四个规定——劳动者与他人关系的异化,接通了哲学在经济学上的关联点,也即所有制关系问题,并以此找到了通向其后期思想的破题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价格 异化劳动 工资 资本利润 地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租金预期、土地流出阻滞与政策目标反噬——论需求拉动型农业规模经营政策退出的必要性
17
作者 王士海 范超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2-54,共13页
随着政府农业规模经营工作的推进,地租在过去十年间持续上涨。这让农民形成地租持续上涨预期,对土地流转行为产生影响。建立一个农民预期流转模型,并利用山东和安徽两省四年的农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农业经营者地租上涨预期对其土地流出... 随着政府农业规模经营工作的推进,地租在过去十年间持续上涨。这让农民形成地租持续上涨预期,对土地流转行为产生影响。建立一个农民预期流转模型,并利用山东和安徽两省四年的农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农业经营者地租上涨预期对其土地流出行为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讨论需求拉动型规模经营政策退出的必要性。研究显示,土地上涨预期对农业经营者的土地流出行为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且这种影响有着模型设定上的稳健性。土地经营规模较大农户、高龄农民和青年农民等供给弹性相对较小的个体更不容易受到地租预期的影响。农业经营者土地上涨预期是一系列与土地流转相关的政策变量和经济变量作用的结果,其中村民获得规模经营奖励和最高地租,即当地标志性的农业流转项目应该是最核心的变量。由于工农产业关联,需求拉动型农业规模经营政策会导致农业和工业竞争力的持续衰退。因此,首先,应重新审视农业补贴方式,从价格支持转变为直接补贴;其次,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从而稳定地租市场预期;再次,避免实施超大规模的土地流转项目,坚持农业经营模式的内生性发展路径,构建内生性核心农户培育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租上涨预期 土地流出 规模经营奖补 需求拉动型农业规模经营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资本主义数字平台租金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与批判——以马克思地租理论为中心视角
18
作者 原野 孙洲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7-25,共9页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不仅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分析数字平台租金的重要理论工具。马克思将土地所有权法律—经济运动转化理解为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的历史叙事。以土地所有权的形式化运动为起点,土地平台租金实现了资本...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不仅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分析数字平台租金的重要理论工具。马克思将土地所有权法律—经济运动转化理解为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的历史叙事。以土地所有权的形式化运动为起点,土地平台租金实现了资本对农业工人的统治与剥削,并书写了“平台租金一般”的理论构架。数字平台租金是平台租金的当代资本主义表现形式,并未脱离“平台租金一般”的基本规定,同时在当今又表现出了不同于土地平台租金的三种特性。然而,数字平台租金垄断化发展的背后却是二重性的剩余价值生产逻辑,最终指向的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践性支配的回归。在这个意义上,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对其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不仅有助于在学理层面上深化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而且可以预防数字中国建设中可能发生的疑难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地租理论 平台租金一般 数字平台租金 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互换对村庄土地流转租金的影响
19
作者 蒋海燕 王士海 《新疆农垦经济》 2024年第7期16-25,共10页
土地互换是促进地块规模与经营规模同步增长的有效举措,对当地土地流转市场的影响值得探究。文章基于山东和安徽两省232个村庄层面的调查数据样本,以村庄土地租金为切入点分析了土地互换对土地流转租金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互换显著推... 土地互换是促进地块规模与经营规模同步增长的有效举措,对当地土地流转市场的影响值得探究。文章基于山东和安徽两省232个村庄层面的调查数据样本,以村庄土地租金为切入点分析了土地互换对土地流转租金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互换显著推动了村庄平均土地流转租金的上涨,其机理在于土地互换增加农户土地转入需求,同时降低农户土地转出概率,进而改变了村庄土地流转市场的供求关系。异质性分析显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村庄、存在撂荒土地的村庄以及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的村庄,土地互换对土地流转租金的提升作用尤为显著。文章讨论了土地互换对土地流转市场和适度规模经营政策的影响,对深化农业经营制度认识和完善“小田并大田”等细碎化治理改革试点工作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互换 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租金 逆概率加权法 机制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垄断地租与都市空间的生产——对列斐伏尔资本主义城市地租理论的批判性考察
20
作者 陈俊昆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24年第2期169-187,共19页
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地租理论偏重于农业地租领域,没有对城市地租问题进行主题化。通过对空间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列斐伏尔指认垄断地租是现代城市地租的主要形式。对于马克思而言,城市空间是作为劳动资料而存在的,而列斐伏尔则反... 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地租理论偏重于农业地租领域,没有对城市地租问题进行主题化。通过对空间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列斐伏尔指认垄断地租是现代城市地租的主要形式。对于马克思而言,城市空间是作为劳动资料而存在的,而列斐伏尔则反过来将之视作劳动对象。列斐伏尔敏锐地把握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最为鲜明的特征便是从“空间中的生产”走向“空间的生产”,城市空间不再只是生产活动发生于其中的“容器”,其本身就是劳动对象。然而,列斐伏尔资本主义城市地租理论的主要问题在于,它没有厘清生产性与竞争性这两种资本主义城市地租形成机制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城市地租 垄断地租 空间的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