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UAV Collaborative Edge Computing Algorithm for Joint Task Offloading and Channel Resource Allocation
1
作者 Yuting Wei Sheng Wu +3 位作者 Zhe Ji Zhigang Yu Chunxiao Jiang Linling Kuang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Networks》 EI CSCD 2024年第2期137-150,共14页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based edge computing is an emerging technology that provides fast task processing for a wider area. To address the issues of limited computation resource of a single UAV and finite commu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based edge computing is an emerging technology that provides fast task processing for a wider area. To address the issues of limited computation resource of a single UAV and finite communication resource in multi-UAV networks, this paper joints consideration of task offloading and wireless channel allocation on a collaborative multi-UAV computing network, where a high altitude platform station (HAPS)is adopted as the relay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UAV clusters consisting of UAV cluster heads (ch-UAVs) and mission UAVs (m-UAVs). We propose an algorithm, jointing task offloading and wireless channel allocation to maximize the average service success rate (ASSR)of a period time. In particular,the simulated annealing(SA)algorithm with random perturbations is used for optimal channel allocation,aiming to reduce interference and minimize transmission delay.A multi-agent 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 (MADDPG) is proposed to get the best task offloading strategy.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A algorithm in channel allocation. Meanwhile,when jointly considering computation and channel resources,the proposed scheme effectively enhances the ASSR in comparison to other benchmark algorith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AV-based edge computing multi-UAV collaboration joint task offloading and wireless channel allocation simulated annealing(SA)algorithm multi-agent 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MADDPG)
原文传递
Joint Coordination Organizes to Form the Task-Dependent Trajectory of the Body Center of Mass
2
作者 Yoichiro Sato Hiroshi Nagasaki Norimasa Yamada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 2016年第1期1-8,共8页
As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ontrols whole-body motion, which involves multi-joint movement, certain problems with regard to the number of variables controlled by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rise (i.e., the “degree... As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ontrols whole-body motion, which involves multi-joint movement, certain problems with regard to the number of variables controlled by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rise (i.e., the “degree of freedom problem”).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solves these problems not by controlling joint movements, but rather by controlling only the task-dependent center of mass (COM) position of the whole body. Although uncontrolled joint movement should be organized in a coordinate manner to form the task-dependent COM position, it is unclear what kind of law joint coordination is organized by. Hence,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im to clarify the shape of joint coordination by elucidating the mut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 trajectory and joint movement during whole-body motion. Downward squatting motions with five trunk angles are recorded by using a 3-D motion analysis system in 8 healthy males. The COM trajectory shows a task-dependent path in all trunk conditions. The shank angle de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trunk angle to produce the task-dependent COM trajectory, whereas the thigh showsd a constant angle.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the COM trajectory is constrained by biomechanical dynamics and minimum muscle torques, and that the joints are organized into a lawful coordinative structure to form the COM trajec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int Coordination Trajectory Formation task-Dependent Whole-Body Mo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任务联合学习的弱光场景人脸检测算法
3
作者 张霞 苏昭辉 陈路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201,共11页
弱光场景中的人脸检测指在弱光条件下使用图像处理技术检测人脸。目前,大多数弱光环境下的人脸检测算法通常先将弱光图像进行增强再进行人脸检测,忽略了人脸检测和图像增强任务之间的特征相关性,从而影响了模型泛化能力。受EnlightenGA... 弱光场景中的人脸检测指在弱光条件下使用图像处理技术检测人脸。目前,大多数弱光环境下的人脸检测算法通常先将弱光图像进行增强再进行人脸检测,忽略了人脸检测和图像增强任务之间的特征相关性,从而影响了模型泛化能力。受EnlightenGAN算法的启发,文中提出一种适用于弱光环境人脸检测的多任务联合学习算法:首先融合人脸检测和图像增强的输入层共享表示;其次将人脸注意力网络和EnlightenGAN相结合,在全局-局部判别器的基础上增加用于人脸区域判定的局部判别器;最后在自正则化注意力图的基础上增加光照权重参数,通过调节使人脸检测的精度达到最佳值。在DARK FACE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算法相比,所提算法的人脸检测精度提升了1.92%,同时能够很好地提升弱光图像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光环境 人脸检测 图像增强 多任务联合学习 局部判别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与多任务的肺部疾病诊断方法
4
作者 刘兆伟 方艳红 +1 位作者 郑明宇 锁斌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2-342,共11页
肺部疾病存在种类多、病灶区域小的特点,现有数据集也存在数据量小的问题,导致模型效果不理想。为提高诊断效果,提出一种基于多任务联合注意力机制的肺部诊断网络(ASNet)。基于U-Net构建多任务诊断网络,在原有病灶分割任务基础上加入病... 肺部疾病存在种类多、病灶区域小的特点,现有数据集也存在数据量小的问题,导致模型效果不理想。为提高诊断效果,提出一种基于多任务联合注意力机制的肺部诊断网络(ASNet)。基于U-Net构建多任务诊断网络,在原有病灶分割任务基础上加入病理分类任务,加强任务之间的联系,以分割任务为辅,提升分类任务准确率;提出多尺度挤压激励模块,加强空间和通道之间的信息融合;引入一种轴向注意力机制,强调全局上下文信息和位置信息缓解由于医疗数据匮乏引起的欠拟合问题;设计自适应多任务混合损失函数,实现分割和分类任务损失权重的均衡。在自建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网络在病灶分割任务上的Dice系数、特异性(SP)、灵敏度(SE)、HD距离和准确率的平均结果分别为81.1%、99.0%、84.1%、24.6 mm和97.5%,优于SAUNet++、SwinUnet等其他先进分割网络;在病理分类任务上比MobileNetV2网络在精确率、召回率和准确率指标上分别提升了2.0、1.8和1.7百分点,明显提升了在分类和分割上的精度,对小目标病灶分割效果更佳,其在合理的参数量下更适用于协助肺部疾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信息融合 疾病诊断 多任务联合学习 注意力机制 医学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电力物联网的低时延通信路由技术研究
5
作者 张頔 郑尚卓 +4 位作者 任立志 王伟贤 姚斌 王超 郑跃龙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25年第3期89-93,共5页
针对电力物联网通信传输时延、传输效率低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低时延通信路由优化方法。首先,以总传输时延作为优化目标,采用基于接入网与核心网带宽联合优化的低时延路由传输进行业务路由资源优化。结果表明,随着时延敏感型业务数据包... 针对电力物联网通信传输时延、传输效率低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低时延通信路由优化方法。首先,以总传输时延作为优化目标,采用基于接入网与核心网带宽联合优化的低时延路由传输进行业务路由资源优化。结果表明,随着时延敏感型业务数据包的增大,相较于均分带宽方案,提出的联合带宽优化方法的平均传输时延降低60.7%,传输效率明显更高;在不同数据包大小下,相较于单任务传输和均分任务传输策略,提出的多路径任务传输策略的时延平均降低37.18%和18.8%。由此说明,文章提出的方法可降低电力物联网传输时延时间和电网运营成本,提升电网数据传输性能和时延传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物联网 低时延 通信路由技术 联合优化 多路径任务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空间语义的自动驾驶视觉联合感知算法
6
作者 王越 曹家乐 +2 位作者 孙学斌 王建 庞彦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8-347,共10页
【目的】作为自动驾驶关键部分,视觉联合感知系统可完成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目标检测、可行驶区域分割及车道线检测等多项任务,在实际应用中需实现精度与速率的合理权衡。自动驾驶视觉联合感知框架YOLOP在实时性方面取得了优异表现,但存在... 【目的】作为自动驾驶关键部分,视觉联合感知系统可完成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目标检测、可行驶区域分割及车道线检测等多项任务,在实际应用中需实现精度与速率的合理权衡。自动驾驶视觉联合感知框架YOLOP在实时性方面取得了优异表现,但存在特征金字塔不同尺度间的特征冲突及下采样过程的纹理细节损失问题。为缓解这些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空间语义的自动驾驶视觉联合感知算法,以空间语义嵌入和融合为核心,从特征增强及特征融合两方面改进YOLOP原有语义融合网络。【方法】在特征增强方面,提出双向注意力信息增强模块,减少多尺度特征图生成过程中的空间信息损失,从水平和垂直两个正交维度对全局上下文先验及对应精确位置信息建模,将通道注意力语义信息嵌入至空间细节,有效突出关键区域,提升特征图纹理细节表征能力;在特征融合方面,设计多分支级联特征融合模块,缓解各层级特征对应空间位置的相互干扰,采用不同扩张率空洞卷积与指数加权池化增大感受野范围,级联融合空间上下文语义信息,利用动态卷积对多尺度场景特征进行自适应交互聚合,实现纹理细节与高层语义的信息互补。此外,针对模型中各子任务训练不均衡问题,引入自适应参数对损失函数加权系数进行改进,有效提升网络检测和分割性能。【结果】在BDD100K数据集的实验表明,相比于YOLOP,所构建自动驾驶视觉联合感知模型保证了网络推理实时性,在车道线检测及目标检测平均精度方面分别提升了8.9%和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视觉联合感知 语义融合 双向注意力信息增强 多任务 多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sk Co-Representation in Aging: 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Study
7
作者 Kimiko Kato Kazuhito Yoshizaki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 2020年第10期455-469,共15页
The goal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age-related changes in attentional allocation for shared task representations during joint performance;event-related potentials were recorded while participants perform... The goal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age-related changes in attentional allocation for shared task representations during joint performance;event-related potentials were recorded while participants performed a modified visual three-stimulus oddball task, both alone and together with another participant. Younger adults and older adults (14 each)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Participants were required to identify rare target stimuli while ignoring frequent standards, as well as rare non-targets assigned to a partner’s action (<i>i.e</i>., no-go stimuli for one’s own task). ERP component, nogo-P3 and P3b were measured 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ion and the attentional allocation to the partner’s stimuli. Results showed that younger adults elicited larger frontal nogo P3 and parietal P3b for non-targets in the joint than in the individual condition. Contrary to expectation, older adults induced frontal no-go P3 in the joint condition not in the individual condition. In the sharing of the task with another, the result suggested that the efficiency of matching of incoming information with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other’s task declined with age, whereas aging did not affect the suppression of incorrect preparation of motor responses instigated by this representation.</i.i.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NG joint Action Shared task Representatio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务协作表示增强的要素及关系联合抽取模型
8
作者 刘小明 王杭 +2 位作者 杨关 刘杰 曹梦远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55-1962,共8页
对文本中诸如实体与关系、事件及其论元等要素及其特定关系的联合抽取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一项关键任务.现有研究大多采用统一编码或参数共享的方式隐性处理任务间的交互,缺乏对任务之间特定关系的显式建模,从而限制模型充分利用任务间的... 对文本中诸如实体与关系、事件及其论元等要素及其特定关系的联合抽取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一项关键任务.现有研究大多采用统一编码或参数共享的方式隐性处理任务间的交互,缺乏对任务之间特定关系的显式建模,从而限制模型充分利用任务间的关联信息并影响任务间的有效协同.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任务协作表示增强的要素及关系联合抽取模型(Task-Collaboration Representation Enhanced model for joint extraction of elements and relationships,TCRE).该模型旨在从多个阶段处理任务间的特定关系,帮助子任务进行更细致的调节和优化,促进整体性能的提升.在三个关系抽取和一个事件抽取数据集上进行实验,TCRE在实体识别和关系提取任务上平均性能分别提高0.57%和0.77%,在触发词识别和论元角色分类任务上分别提高0.7%和1.4%.此外,TCRE还显示出在缓解“跷跷板现象”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表示 联合抽取 任务协作 多任务学习 跷跷板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任务联合学习的多片段机器阅读理解方法研究
9
作者 张虎 范越 李茹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9-90,共12页
片段抽取式阅读理解是机器阅读理解任务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现有的相关研究主要关注单片段抽取,然而,实际应用中很多阅读理解问题的答案由文本的多处不连续片段组成,这使得多片段抽取式阅读理解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有的多片段... 片段抽取式阅读理解是机器阅读理解任务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现有的相关研究主要关注单片段抽取,然而,实际应用中很多阅读理解问题的答案由文本的多处不连续片段组成,这使得多片段抽取式阅读理解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有的多片段抽取式阅读理解研究大都采用序列标注的方法,该方法不能有效识别多片段问题类型,常常对不同类型的问题给出多个答案片段。为此,该文提出一种结合动态预测片段数量和序列标注的多任务联合学习方法。其中,动态预测片段数量能较为准确地识别出多片段问题类型;序列标注能够实现多个答案片段的有效定位。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强现有模型的泛化能力,该文在模型训练中构造了对抗训练和两阶段训练方式。在2021中国法律智能技术评测(Challenge of AI in Law 2021,CAIL2021)数据集和QUOREF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相比基线模型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阅读理解 多片段抽取 自然语言理解 多任务联合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任务联合注意力的结肠息肉分割网络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祥振 李思潼 +3 位作者 卢锐 郭森 崔学荣 杨钢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7-336,共10页
结肠息肉具有边界不清晰且大小、颜色、形状各异的特点,使得采用深度学习方法提高其分割性能仍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为提高息肉分割的准确率,提出一种基于多任务联合注意力的结肠息肉分割网络CPMJA-Net。为改善Transformer缺乏机制... 结肠息肉具有边界不清晰且大小、颜色、形状各异的特点,使得采用深度学习方法提高其分割性能仍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为提高息肉分割的准确率,提出一种基于多任务联合注意力的结肠息肉分割网络CPMJA-Net。为改善Transformer缺乏机制来增强局部区域信息交换的问题,设计级联融合模块以增强网络的局部特征表示,有助于息肉边缘的识别和恢复。受多头Self-Attention机制的启发,构建多任务注意力模块,采用渐进式融合的方式将不同模块得到的特征图逐步进行融合,以凸显关键信息并抑制干扰信息。为更好聚合图像的高级和低级特征,设计联合注意力模块,利用高级特征的轮廓信息在低级特征中筛选出有利于边缘分割的细节特征,并将其与息肉轮廓聚合起来,得到更加精确的边缘分割结果。实验结果表明,CPMJA-Net在4个公开数据集上的性能表现均为最优,与次优的算法相比,CPMJA-Net的mDice系数分别在Kvasir、CVC-CilinicDB、CVC-ColonDB和ETIS数据集上提升0.7、0.8、0.4、0.4个百分点,平均交并比(mIoU)也分别提升1.6、1.2、0.6、0.5个百分点,其能改善过分割问题,弥补注意力机制的不足,提升解码器的细节恢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息肉检测 PVT网络 自注意力机制 多任务注意力 联合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联合情感的多任务谣言检测方法
11
作者 马儀 邵玉斌 +2 位作者 杜庆治 龙华 马迪南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2-653,共12页
情感分析在社交媒体谣言检测中有重要作用,现有的谣言检测方法侧重于使用文章的情感特征,忽略了用户评论与文章的联合情感,单任务深度学习谣言检测方法缺少足够的标签数据导致准确率难以提升.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谣言检测与联合情感检... 情感分析在社交媒体谣言检测中有重要作用,现有的谣言检测方法侧重于使用文章的情感特征,忽略了用户评论与文章的联合情感,单任务深度学习谣言检测方法缺少足够的标签数据导致准确率难以提升.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谣言检测与联合情感检测两个任务的相关性,提出了多任务联合学习的谣言检测方法,在同一模型中实现联合情感检测以及谣言检测两个任务.首先,构建编码器提取文章及对应评论的语义特征并映射到同一语义空间,并通过注意力机制加权融合语义特征;其次,通过基于公共情感分类器与情感词典共同构建的情感提取网络提取文章与对应评论的情感特征;最后,将语义特征与联合情感特征融合后输入到两个共享损失函数的分类器中,分别得到谣言检测和联合情感检测的分类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多任务模型的效果强于单任务模型,在公开的中文Weibo-16数据集、英文Twitter-15数据集上相较于对比方法中最好的方法,提出的模型在准确率上分别提升了3.5和2.9个百分点,F1值提高了3.1和3.9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谣言检测 用户评论 联合情感 多任务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务导向结合阶梯性康复锻炼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曙 刘梅 +2 位作者 裴秋萍 陈哲峰 王广玲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2期508-513,共6页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结合阶梯性康复锻炼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THA的98例老年患者,按照具体康复方案不同分为A组(任务导向结合阶梯性康复)56例和B组(常规康复)42...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结合阶梯性康复锻炼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THA的98例老年患者,按照具体康复方案不同分为A组(任务导向结合阶梯性康复)56例和B组(常规康复)42例;B组给予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肢体康复锻炼,A组给予任务导向结合阶梯性康复锻炼,均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2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起立-行走时间;比较2组干预前后Harris量表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国际跌倒效能感量表(FES-Ⅰ)评分、汉密尔顿焦虑评分表(HAMA)评分、Barthel指数和功能独立性(FIM)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起立-行走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P<0.05);与同组干预前比较,干预1周3个月,2组Harris量表评分均呈现显著升高趋势,且A组各时间点的Harris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P<0.05);干预后,A组BBS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和FIM评分均高于B组,而FES-I评分、HAMA评分低于B组(P<0.05);A组与B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5%vs 11.90%,P>0.05)。结论任务导向结合阶梯性康复锻炼可促进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 任务导向 阶梯性康复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任务辅助学习的配网低电压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李平 朱庆 +4 位作者 李黄强 杜丰夷 黄宇 刘云飞 王东娟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24年第8期125-133,共9页
当前配网低电压愈发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而维护工单反馈模糊,难以准确定位其原因。为了准确定位配网低电压的成因,提出一种基于多任务辅助学习的配网低电压成因分析模型。首先,获取低电压用户96点电流、电压等原始数据,并... 当前配网低电压愈发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而维护工单反馈模糊,难以准确定位其原因。为了准确定位配网低电压的成因,提出一种基于多任务辅助学习的配网低电压成因分析模型。首先,获取低电压用户96点电流、电压等原始数据,并实现原始数据的预处理;其次,利用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BiGRU)挖掘数据的深度特征;最后,将引发配网低电压的主成因分析设置为主任务,子成因的分析作为相关辅助任务,利用相关辅助任务强化数据中隐藏特征学习,为主任务提供额外的监督信息,并采用多任务联合训练方式训练主成因分析模型,协助模型学习到更具鲁棒性的特征表示,提高配网低电压成因分析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多任务辅助学习的配网低电压成因分析模型具有较好的分析定位能力,最终分类准确率可达95.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网低电压 双向门控神经网络 多任务学习 辅助学习 联合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伪触发词的并行预测篇章级事件抽取方法
14
作者 秦海涛 线岩团 +1 位作者 相艳 黄于欣 《电子技术应用》 2024年第4期67-74,共8页
篇章级事件抽取一般将事件抽取任务分为候选实体识别、事件检测和论元识别3个子任务,然后采用级联的方式依次进行,这样的方式会造成误差传递;另外,现有的大多数模型在解码事件时,对事件数量的预测隐含在解码过程中,且只能按照预定义的... 篇章级事件抽取一般将事件抽取任务分为候选实体识别、事件检测和论元识别3个子任务,然后采用级联的方式依次进行,这样的方式会造成误差传递;另外,现有的大多数模型在解码事件时,对事件数量的预测隐含在解码过程中,且只能按照预定义的事件顺序及预定义的角色顺序预测事件论元,使得先抽取的事件并没有考虑到后面抽取的事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多任务联合的并行预测事件抽取框架。首先,使用预训练语言模型作为文档句子的编码器,检测文档中存在的事件类型,并使用结构化自注意力机制获取伪触发词特征,预测每种事件类型的事件数量;然后将伪触发词特征与候选论元特征进行交互,并行预测每个事件对应的事件论元,在大幅缩减模型训练时间的同时获得与基线模型相比更好的性能。最终事件抽取结果F1值为78%,事件类型检测子任务F1值为98.7%,事件数量预测子任务F1值为90.1%,实体识别子任务F1值为9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篇章级事件抽取 多任务联合 预训练语言模型 结构化自注意力机制 并行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任务联合训练的机器阅读理解模型
15
作者 王勇 陈秋怡 +1 位作者 苗夺谦 杨宁创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8-1404,共7页
在机器阅读理解任务中,如何在包含不可回答问题的情况下提高答案的准确性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一项重要挑战.虽然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器阅读理解模型展现出很好的性能,但是这些模型仍然存在抽取特征冗余、语义信息不全面、问题分类任务和... 在机器阅读理解任务中,如何在包含不可回答问题的情况下提高答案的准确性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一项重要挑战.虽然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器阅读理解模型展现出很好的性能,但是这些模型仍然存在抽取特征冗余、语义信息不全面、问题分类任务和答案抽取任务耦合性不强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结合门控机制和多级残差结构的多任务联合训练模型GMRT(Gated Mechanism and Multi-level Residual Structure for Multi-task Joint Training),以提升机器阅读理解任务中答案预测的准确性.GMRT构建门控机制来筛选交互后的关联特征,从而控制信息的流动.采用多级残差结构分别连接注意力机制和门控机制,保证每个阶段都保留原始语义信息.同时,通过边缘损失函数对问题分类任务和答案抽取任务联合训练,确保预测答案过程中任务之间的强耦合性.在SQuAD2.0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GMRT模型的EM值和F1值均优于对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阅读理解 多任务联合训练 门控机制 多级残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学习透射图和去雾图的条件生成对抗网络
16
作者 万晓玲 段锦 +2 位作者 祝勇 刘举 姚安妮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600-609,共10页
针对雾霾天气拍摄的图片质量大幅下降的问题,基于经典的大气散射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多任务学习方法,以端到端的方式联合学习透射图和去雾图像。该网络框架是基于一种新的双重条件生成对抗网络,由两个改进的条件生成对抗网络(CGAN:Condit... 针对雾霾天气拍摄的图片质量大幅下降的问题,基于经典的大气散射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多任务学习方法,以端到端的方式联合学习透射图和去雾图像。该网络框架是基于一种新的双重条件生成对抗网络,由两个改进的条件生成对抗网络(CGAN:Condi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堆叠组成,即将有雾图像输入第1阶段CGAN估计透射图,然后将预测的透射图和有雾图像输入第2阶段CGAN,通过第2个生成器恢复出对应的无雾图像。为改善输出图像的颜色失真和边缘模糊问题,设计了联合损失函数,提高图像转化的质量。在合成和真实数据集上与多种去雾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实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输出的无雾图像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其结构相似性和峰值信噪比的值分别达到了0.985和32.880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雾 大气散射模型 条件生成对抗网络 多任务学习 联合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G网络任务卸载与细粒度切片资源调度联合优化算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晔 王逸飞 +3 位作者 陈康 朱晓荣 童恩 徐语菲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99,共14页
针对未来全域、全场景多样化的业务需求,6G网络需要提供场景化、个性化的服务能力。针对未来细粒度业务服务质量保障问题,提出了6G网络任务卸载与细粒度切片资源调度联合优化算法,联合考虑多MEC的计算卸载和网络切片的资源调度,在有限... 针对未来全域、全场景多样化的业务需求,6G网络需要提供场景化、个性化的服务能力。针对未来细粒度业务服务质量保障问题,提出了6G网络任务卸载与细粒度切片资源调度联合优化算法,联合考虑多MEC的计算卸载和网络切片的资源调度,在有限的资源内,最小化任务的执行时延和能耗成本,并采用异步训练的A3C强化学习算法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对比传统算法,该算法可以在满足用户业务需求的情况下降低计算成本,并且算法收敛速度快,可以实现快速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G网络 任务卸载 细粒度切片 多维资源 联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网自动化终端自适应托管式调试系统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运伟 胡波 +1 位作者 叶剑辉 王振华 《电工技术》 2024年第13期71-76,81,共7页
建立了一套基于最新计算机网络及软件技术,符合104标准通信规约,面向供电公司自动化和运检专业需求,并服务于配电自动化终端接入的自适应托管式终端联调系统。该系统将联调过程由联调系统与现场联调装置自动交互完成,既可保障联调工作... 建立了一套基于最新计算机网络及软件技术,符合104标准通信规约,面向供电公司自动化和运检专业需求,并服务于配电自动化终端接入的自适应托管式终端联调系统。该系统将联调过程由联调系统与现场联调装置自动交互完成,既可保障联调工作标准化,又能缩短联调时间,节省各项成本。该系统的搭建,对于规范自动化终端接入联调以及联调工作的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自动化 联调传动 托管式调试 联调任务单 联调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决策偏好的联合火力打击目标分配研究
19
作者 刘学 张伟 +1 位作者 蒋渝 屈星儿 《舰船电子工程》 2024年第3期28-30,36,共4页
目标分配是联合火力打击作战任务规划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在联合火力打击战役进程的不同阶段,指挥员的作战企图和作战目的不尽相同。依据联合火力打击不同作战阶段的特点,建立了基于决策偏好的联合火力打击多目标分配优化模型,采... 目标分配是联合火力打击作战任务规划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在联合火力打击战役进程的不同阶段,指挥员的作战企图和作战目的不尽相同。依据联合火力打击不同作战阶段的特点,建立了基于决策偏好的联合火力打击多目标分配优化模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全局目标优化问题,并采用离散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得到了较为合理的目标分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偏好 联合火力打击 武器目标分配 作战任务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国家实验室联合攻关重大科技任务的组织模式及启示
20
作者 李辉 西桂权 张惠娜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5-251,共7页
该文从管理方式、机构遴选、经费管理、利益分配与成果保护等维度总结了美国国家实验室联合攻关重大科技任务的组织模式与特征。结合美国国家实验室的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灵活设置联合攻关统筹管理部门、构建举国攻关任务组织模式... 该文从管理方式、机构遴选、经费管理、利益分配与成果保护等维度总结了美国国家实验室联合攻关重大科技任务的组织模式与特征。结合美国国家实验室的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灵活设置联合攻关统筹管理部门、构建举国攻关任务组织模式、保障经费持续投入、建立优势团队遴选和多路线竞争退出机制、科学统筹利益分配与妥善处理保密问题等建议,以期为我国国家实验室形成高效完成国家战略任务的新型体制机制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实验室 联合攻关 重大科技任务 组织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