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Q变换和MUSIC算法在ITER磁体电源信号间谐波检测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文晋 马渊明 +1 位作者 陈兴 王亚洲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2-916,共5页
随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计划的逐步开展,保证ITER磁体电源系统的稳定运行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采用将DQ变换和多信号分类(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MUSIC)算法相结合的方... 随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计划的逐步开展,保证ITER磁体电源系统的稳定运行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采用将DQ变换和多信号分类(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MUSIC)算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间谐波频率检测,信号的幅度和相位由最小二乘法来估计。DQ变换可以消除大幅度ITER基波分量,MUSIC算法可以通过矩阵特征分解检测出短数据条件下的谐波和间谐波,适用短时平稳的间谐波检测,两者相结合可以有效检测出大幅度基波附近存在小幅度间谐波。仿真实验表明,计算经DQ变换后检测出的ITER信号谐波频率时,取中间信号计算真实频谱较为正确,两侧信号则有较大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磁体电源系统 间谐波 DQ变换 最小二乘法 多信号分类(MUSIC)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热核聚变(ITER)用低温超导线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平祥 李建锋 +5 位作者 唐先德 谢惠久 冯勇 刘向宏 闫果 周廉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0-15,共6页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该计划将首次建造可实现大规模聚变反应的聚变实验室。研究解决核聚变关键技术难题,是人类实现受控热核聚变研究走向实用化关键的步骤。由低温超导线材绕制的磁体系统是...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该计划将首次建造可实现大规模聚变反应的聚变实验室。研究解决核聚变关键技术难题,是人类实现受控热核聚变研究走向实用化关键的步骤。由低温超导线材绕制的磁体系统是ITER装置的核心部件。我们通过开展Nb3Sn及NbTi超导线批量化制备技术的研究,掌握了纵向场(TF)磁体及极向场(PF)磁体用高性能Nb3Sn及NbTi超导线制备的关键技术。生产出性能达到ITER项目的设计要求的青铜法Nb3Sn超导线和内锡法Nb3Sn超导线,单根长度大于5000m,临界电流Ic(4.2K,12T)均大于190A,磁滞损耗小于500mJ/cm3(4.2K,±3T),n值大于25;制备出满足ITER项目要求芯数为2600根的NbTi超导线,单根长度大于10000m,临界电流Ic值达到360A(4.2K,5T),n值大于30,磁滞损耗值小于45mJ/cm3(4.2K,±3T)的技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核聚变 iter 低温超导线 NBTI NB3S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极向场过渡馈线结构设计及稳态热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科 蒋新鹏 +4 位作者 宋云涛 刘素梅 陆坤 陈永华 张善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658-2661,共4页
根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装置对馈线的设计要求,同时考虑过渡馈线的结构复杂性,利用三维设计软件CATIA对过渡馈线系统各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并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典型的过渡馈线有限元模型,模拟了系统所在的真空和低温... 根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装置对馈线的设计要求,同时考虑过渡馈线的结构复杂性,利用三维设计软件CATIA对过渡馈线系统各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并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典型的过渡馈线有限元模型,模拟了系统所在的真空和低温环境下馈线的稳态传热情况,得到了内部零部件的温度分布和低温管路的热负荷情况,为进一步结构优化及试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极向场 过渡馈线 结构设计 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馈线系统CTB盒冷屏多层绝热结构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素梅 宋云涛 +1 位作者 武松涛 王忠伟 《低温与超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21,50,共6页
线圈终端盒(CTB)是保证ITER装置可靠运行的关键部件之一,为磁体系统与低温车间、电源大厅、数据采集系统和低温控制元件提供4.5K的超低温工作环境。线圈终端盒(CTB)内部设有80K冷屏,以吸收室温环境对其内部工作空间带来的辐射热负荷,在... 线圈终端盒(CTB)是保证ITER装置可靠运行的关键部件之一,为磁体系统与低温车间、电源大厅、数据采集系统和低温控制元件提供4.5K的超低温工作环境。线圈终端盒(CTB)内部设有80K冷屏,以吸收室温环境对其内部工作空间带来的辐射热负荷,在杜瓦和冷屏中间,设有30mm的真空多层绝热夹层。首先采用量热法和称重法,对多层绝热试件进行了热性能测试,然后分别与理论分析和CTB原型件系统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了CTB盒中多层绝热结构的热性能参数,为下一步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绝热 传热性能 CTB盒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轴向绝缘子性能测试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吴诚 潘皖江 杨长春 《低温与超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16,共5页
对ITER高性能氦气密复合材料轴向绝缘子的性能作了全面的试验测试研究分析,并简单的介绍了一下绝缘子的结构和工艺设计。试验测试结果表明:绝缘子能够承受室温到液氮温度50次冷热循环冲击,耐电压等级56kV、耐气压4MPa、耐拉压2000N、耐... 对ITER高性能氦气密复合材料轴向绝缘子的性能作了全面的试验测试研究分析,并简单的介绍了一下绝缘子的结构和工艺设计。试验测试结果表明:绝缘子能够承受室温到液氮温度50次冷热循环冲击,耐电压等级56kV、耐气压4MPa、耐拉压2000N、耐弯矩100Nm、耐扭矩100Nm的参数要求。绝缘子在电绝缘性能、机械性能、热冲击性能和气密性方面都能满足ITER磁体系统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er(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 复合材料 轴向绝缘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中子屏蔽横块的模态分析与谱分析研究
6
作者 陈科 徐书成 殷磊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49-1152,共4页
为避免真空室屏蔽层受地震的影响,根据ITER中子屏蔽层结构对其中子屏蔽单元模块进行了单点响应谱分析,将中子屏蔽结构的模态分析结果与法国某地的加速度谱进行了模态叠加。分析发现,应力极值在许可应力范围之内。
关键词 iter中子屏蔽单元模块 模态分析 单点响应谱分析 地震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导体收缆系统速度同步控制方案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余中正 武玉 +2 位作者 夏永胜 贡马林 陶雪龙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9-711,756,共4页
文章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和变频器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简称ITER)导体收缆系统中实现对变频器、传感器、交流电机三者的协调控制,实现了收缆系统中各个电机的速度同步控制和导体... 文章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和变频器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简称ITER)导体收缆系统中实现对变频器、传感器、交流电机三者的协调控制,实现了收缆系统中各个电机的速度同步控制和导体的恒张力控制。系统不但实现了主动恒速收缆,而且还设计了弹变安全保护装置,有效地解决了刚性较大的导体的收缆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编程控制器(PLC) 变频器 iter导体收缆系统 速度同步控制 弹变安全保护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下边界局域模线圈1/4模型电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汪献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43-1147,共5页
边界局域模线圈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中用来抑制边界局域模现象的核心部件,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线圈中的电流和外部的背景场相互作用,在线圈上产生巨大的磁场和电磁力。由于边界局域模线圈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真空室内壁,在电磁载荷的冲击... 边界局域模线圈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中用来抑制边界局域模现象的核心部件,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线圈中的电流和外部的背景场相互作用,在线圈上产生巨大的磁场和电磁力。由于边界局域模线圈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真空室内壁,在电磁载荷的冲击下会在线圈的铠甲和支撑部件上产生较大的剪切应力,一旦Tresca应力超出材料的设计应力强度阈值,线圈的设计寿命和可靠运行将受到严重影响。文章根据麦克斯韦方程计算线圈上的磁场大小和电磁力分布,并将电磁力作为外部边界条件,借助有限元分析工具ANSYS提取线圈上的剪切应力,基于ASME标准,采用分析设计的方法对应力进行分类评定,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局域模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剪切应力 电磁载荷 分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linear calibration method for a wide range neutron flux monitor system in ITER 被引量:4
9
作者 LI Shiping XU Xiufeng +2 位作者 CAO Hongrui YANG Qingwei YIN Zejie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57-60,共4页
As a key part of the diagnosis system in the 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the neutron flux monitor(NFM),which measures the neutron intensity of the fusion reaction,is a Counting-Campbelling s... As a key part of the diagnosis system in the 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the neutron flux monitor(NFM),which measures the neutron intensity of the fusion reaction,is a Counting-Campbelling system with a large dynamic counting range.A dynamic linear calibr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ross-over between the different counting and Campbelling channels,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cross-calibration for long-term operation.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FM system with the dynamic linear calibration system can obtain the neutron flux of the fusion reactor in real time and realize the seamless measurement area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chann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非线性 监测系统 中子通量 校正方法 iter 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 聚变反应堆 组成部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sion Neutron Flux Monitor for ITER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进蔚 杨青巍 +3 位作者 肖功珊 张炜 宋先瑛 李旭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41-147,共7页
Neutron flux monitor (NFM) as an important diagnostic sub-system in ITER (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 provides a global neutron source intensity, fusion power and neutron flux in real time. T... Neutron flux monitor (NFM) as an important diagnostic sub-system in ITER (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 provides a global neutron source intensity, fusion power and neutron flux in real time. Three types of neutron flux monitor assemblies with different sensitivities and shielding materials have been designed. Through MCNP (Mante-Carlo neutral particle transport code) calculations, this extended system of NFM can detect the neutron flux in a range of 10^4 n/(cm^2.s) to 10^14 n/(cm^2.s). It is capable of providing accurate neutron yield measurements for all operational modes encountered in the ITER experiments including the in-situ calibration. Combining both the counting mode and Campbelling (MSV; Mean Square Voltage) mode in the signal processing unit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dynamic range (107) for these NFMs and time resolution (1 ms) can be met. Based on a uncertainty analysis, the estimated absolute measurement accuracies of the total fusion neutron yield can reach the required 10% level in both the early stage of the DD-phase and the DD-phase, the absolute measurement accuracy full power DT operation mode. In the advanced would be better than 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tron flux monitor 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 assembly of fission chamb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Prototype Neutron Flux Monitor for ITER 被引量:1
11
作者 Yang Jinwei Song Xianying +6 位作者 Zhang Wei Li Xu Lee Wenzhong Wang Shiqing Xiao Gongshan Yang Bo Lu Shuangtong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860-2862,共3页
The prototype neutron flux monitor consists of a high purity ^(235)U fission chamber detector and a'blank'detector,which is a fissile material free detector with the same dimension as the fission chamber detec... The prototype neutron flux monitor consists of a high purity ^(235)U fission chamber detector and a'blank'detector,which is a fissile material free detector with the same dimension as the fission chamber detector to identify noise issues such as noise coming from gamma rays.The main parameters of the fission chamber assembly that have been measured in the laboratory are confirmed to approach the technological level of the 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in the near future.This prototype neutron flux monitor will be further developed to become a neutron flux monitor suitable for the operation phase of D-D fusion on the I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tron flux monitor fission chamber detector 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 plateau characteristic curve discrimination thresho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and Design of ITER 1 MV Core Snubber
12
作者 王海田 李格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017-1023,共7页
The core snubber, as a passive protection device, can suppress arc current and absorb stored energy in stray capacitance during the electrical breakdown in accelerating electrodes of ITER NBI. In order to design the c... The core snubber, as a passive protection device, can suppress arc current and absorb stored energy in stray capacitance during the electrical breakdown in accelerating electrodes of ITER NBI. In order to design the core snubber of ITER, the control parameters of the arc peak current have been firstly analyzed by the Fink-Baker-Owren (FBO) method, which are used for designing the DIIID 100 kV snubber. The B-H curve can be derived from the measured voltage and current waveforms, and the hysteresis loss of the core snubber can be derived using the revised parallelogram method. The core snubber can be a simplified representation as an equivalent parallel resistance and inductance, which has been neglected by the FBO method. A simulation code including the parallel equivalent resistance and inductance has been set up.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s result in dramatically large arc shorting currents due to the parallel inductance effect. The case shows that the core snubber utilizing the FBO method gives more compact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 (iter neutral beam injector (NBI) B-H curve core snubber eddy current arc current eddy current loss hysteresislO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热核试验堆第一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3
作者 丁孝禹 李浩 +5 位作者 罗来马 黄丽枚 罗广南 昝祥 朱晓勇 吴玉程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11,共6页
受控热核聚变能是未来最有希望的能源之一,有效利用这种聚变能还有诸多技术难题,其关键问题之一是国际热核试验堆第一壁材料的选用。综述了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性能及选择,重点分析了铍、碳基材料、钨作为第一壁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 国际热核试验堆 聚变能 第一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AST复合材料轴向绝缘子性能测试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长春 潘皖江 武松涛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3-27,共5页
对EAST装置磁体系统的高性能氦气密封复合材料轴向绝缘子的性能作了全面的试验测试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室温和液氮温度下耐直流和耐交流电压都大于30 kV,低温下可大于45kV;液氦温度下承受10 MPa氦气内压漏率低于10-9Pa.m3/s;拉伸和弯... 对EAST装置磁体系统的高性能氦气密封复合材料轴向绝缘子的性能作了全面的试验测试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室温和液氮温度下耐直流和耐交流电压都大于30 kV,低温下可大于45kV;液氦温度下承受10 MPa氦气内压漏率低于10-9Pa.m3/s;拉伸和弯曲试验中在金属部分变形前机械性能良好。该绝缘子整体性能满足EAST的所有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复合材料 轴向绝缘子 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聚变——消除人类能源危机的济世良方 被引量:2
15
作者 方延平 戴革林 +1 位作者 王保成 唐卫红 《物理与工程》 2005年第2期33-35,共3页
核聚变是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本文详尽论述了核聚变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广阔前景.
关键词 核聚变 能源需求 托卡马克 国际热核反应堆 等离子体磁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_(22,6)模式—高斯波的准光模式转换器设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本田 张杨 +2 位作者 张亦弛 李志良 冯进军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2-775,共4页
准光模式转换器是高功率毫米波回旋管的重要组成部份,能够实现电磁波与电子注的分离、隔离波的反射,并实现回旋管的高斯波束输出。基于耦合波理论,分析设计出用于频率140GHz、TE_(22.6)模式回旋管的Denisov辐射器;基于几何光学理论,设... 准光模式转换器是高功率毫米波回旋管的重要组成部份,能够实现电磁波与电子注的分离、隔离波的反射,并实现回旋管的高斯波束输出。基于耦合波理论,分析设计出用于频率140GHz、TE_(22.6)模式回旋管的Denisov辐射器;基于几何光学理论,设计出准光反射镜面系统,并采用Feko软件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准光模式转换器系统的转换效率约为97.3%,波束的高斯含量约为93.3%,达到了回旋管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旋管 高斯波束 磁约束核聚变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 毫米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合金激光焊焊接接头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17
作者 徐立群 姜少宁 +1 位作者 胡心平 李殿超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3-26,31,共5页
研究了激光焊用于连接ITER包层结构候选材料钒合金的可行性。当激光功率为2000 W,焊接速度为10mm/s,光斑直径为0.3 mm时可获得焊缝结合情况良好的钒合金焊接接头,并进行了组织形貌观察及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钒合金的焊缝结合情况良... 研究了激光焊用于连接ITER包层结构候选材料钒合金的可行性。当激光功率为2000 W,焊接速度为10mm/s,光斑直径为0.3 mm时可获得焊缝结合情况良好的钒合金焊接接头,并进行了组织形貌观察及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钒合金的焊缝结合情况良好。焊缝的组织主要由焊缝中心细小的等轴晶区(尺寸约10μm)以及靠近熔合区粗大的柱状晶组成。焊缝与母材之间有明显的熔合线,由于焊缝区的碳、氧含量明显升高,出现了板条状Ti(CO)析出物。焊缝的硬度约750.6 HV,与母材相比,出现明显的硬化现象。焊接接头的拉伸强度低于母材,伸长率只有母材的1/5,断口出现在焊缝区。焊接过程中碳、氧等杂质元素含量的升高以及板条状Ti(CO)析出物的产生,使得钒合金室温拉伸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合金 激光焊 富Ti析出物 力学性能 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装置电子回旋辐射诊断强度绝对标定系统的热源设计与仿真
18
作者 周愉杰 曹吉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6515-6521,共7页
位于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9号窗口的诊断屏蔽模块由两个黑体源和两个远程可伸缩的透镜组成,该装置的作用是产生和引导黑体辐射,以校准ITER电子回旋发射诊断的径向和斜向视图。保... 位于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9号窗口的诊断屏蔽模块由两个黑体源和两个远程可伸缩的透镜组成,该装置的作用是产生和引导黑体辐射,以校准ITER电子回旋发射诊断的径向和斜向视图。保持发射极的温度稳定对于精准源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针对这个问题,对电子回旋辐射(electron cyclotron emission,ECE)系统进行初步设计,优化调整发射极和恒温热源之间的距离,通过ANSYS仿真分析,获得辐射换热条件下ECE发射极不同路径的温度分布。结果表明:在恒定加热源与发射极之间的距离为4 mm时发射极的温度稳定在693~720℃,并且表面最大温差小于10℃,满足ITER中对于校准源的要求和约束。研究结果对ECE系统在辐射换热情况下热结构分析及样机的研发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换热 电子回旋加速器 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 ANS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中国固体实验包层温度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9
作者 肖建军 周志伟 +1 位作者 杨永伟 经荥清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7-440,共4页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软件F luen t对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的中国固体实验包层模块(TBM)的第一壁B e、B e球床中子增殖区、L i4S iO4陶瓷球床氚增殖区、以及结构材料的温度场进行二维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TBM各区及冷却剂氦气流道...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软件F luen t对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的中国固体实验包层模块(TBM)的第一壁B e、B e球床中子增殖区、L i4S iO4陶瓷球床氚增殖区、以及结构材料的温度场进行二维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TBM各区及冷却剂氦气流道的温度场分布,并对二维和三维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除极小区域外,各材料层的温度均低于该材料所允许的工作温度;二维模拟结果与三维模拟结果基本符合,为了简化计算,在初步分析中可采用二维模拟。分析结果可作为ITER中国固体实验包层模块的热工水力学优化设计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动力学 国际热核实验堆 实验包层模块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与未来核聚变能源 被引量:32
20
作者 潘传红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75-378,共4页
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由于资源丰富、环境友好和零碳排放,核聚变能源是未来的理想能源.上世纪90年代以来,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以建造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为标志,聚变能源开发进入工程实施阶段,如... 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由于资源丰富、环境友好和零碳排放,核聚变能源是未来的理想能源.上世纪90年代以来,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以建造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为标志,聚变能源开发进入工程实施阶段,如果ITER计划取得预期成果,有望在本世纪中叶实现核聚变能源商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核能 核聚变能 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