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不同时间血清miR-93-5p、IL-25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ISR的关系
1
作者 张立杰 王晓玲 +3 位作者 宋巧凤 贾洪娟 张振飞 周文华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不同时间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93-5p、血清白细胞介素(IL)-25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取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22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不同时间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93-5p、血清白细胞介素(IL)-25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取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22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ISR组30例和非ISR组192例,检测所有患者术前1天和术后24 h、7天、6个月的血清miR-93-5p、IL-25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ISR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术后7天ISR组的IL-25水平高于非ISR组(P<0.05)。ISR组术后24 h、7天IL-25水平较术前1天升高(P<0.05);非ISR组术后24 h IL-25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7天ISR组的血清miR-93-5p水平低于非ISR组(P<0.05)。ISR组术后24 h、7天血清miR-93-5p水平较术前1天降低(P<0.05);非ISR组术后24 h血清miR-93-5p水平较术前1天降低(P<0.05)。术后24 h及术后7天的IL-25水平是ISR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后24 h及术后7天的miR-93-5p水平是ISR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miR-93-5p、IL-25水平可作为预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93-5p 白细胞介素-2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铁蛋白和25-羟维生素D与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及心脏代谢指数的相关性
2
作者 雷蕾 胡韵 +2 位作者 张笛 黄鑫宇 彭羽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铁蛋白(SF)、25-羟维生素D[25-(OH)D]与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及心脏代谢指数(CM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128例老年NAFLD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80例健康体检者资料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及... 目的探究血清铁蛋白(SF)、25-羟维生素D[25-(OH)D]与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及心脏代谢指数(CM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128例老年NAFLD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80例健康体检者资料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及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血清Ferritin、25-(OH)D水平。根据是否形成颈动脉血管斑块将患者分为斑块组(n=36)和非斑块组(n=92)。比较两组临床资料,SF、25-(OH)D、CMI水平,分析影响老年NAFLD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形成的多因素及血清Ferritin、25-(OH)D水平与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及CMI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S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F水平:脂肪肝组<脂肪性肝炎组<肝硬化组(P<0.05),25-(OH)D水平:脂肪肝组>脂肪性肝炎组>肝硬化组(P<0.05);斑块组BMI、合并糖尿病、高血脂、血清ALT、AST、LDL-C、SF、水平、FPG、FINS、HOMA-IR、CMI、NFS值显著高于非斑块组(P<0.05),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非斑块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血清LDL-C、SF水平、CMI、NFS值升高是影响老年NAFLD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25-(OH)D水平升高为保护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F与NAFLD患者颈动脉斑块及CMI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25-(OH)D水平与NAFLD患者颈动脉斑块及CMI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SF、25-(OH)D与NAFLD病情进展相关,且可能影响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及心脏代谢,可作为NAFLD患者血管病变的诊治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蛋白 25-羟维生素D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颈部血管斑块 心脏代谢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5、基质金属蛋白酶-8、壳三糖苷酶检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李宁 张芸海 +2 位作者 冉涛 彭建华 曾惜 《陕西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84-388,393,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5(USP25)、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壳三糖苷酶(CHIT1)检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SAP患者150例,检测血清USP25、MMP-8、CHIT1水平,收集Ranson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 目的:探讨血清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5(USP25)、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壳三糖苷酶(CHIT1)检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SAP患者150例,检测血清USP25、MMP-8、CHIT1水平,收集Ranson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等资料,统计院内存活情况并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Pearson法分析USP25、MMP-8、CHIT1与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三者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50例患者中,病死42例,存活108例。病死组血清USP25、MMP-8、CHIT1水平高于存活组(均P<0.05)。SAP患者血清USP25、MMP-8、CHIT1水平与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高Ranson评分、高水平USP25、高水平MMP-8和高水平CHIT1是SAP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USP25、MMP-8、CHIT1联合预测SAP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单项预测(均P<0.05)。结论:SAP患者血清USP25、MMP-8、CHIT1水平升高,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5 基质金属蛋白酶-8 壳三糖苷酶 预后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25羟维生素D_(3)和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凡豪杰 刘乐伟 +8 位作者 夏磊 田英汉 杨铖 郝明茹 赵鑫 申晴晴 莫大明 耿峰 刘寰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2-618,共7页
背景抑郁障碍(MDD)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也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D和血脂水平与MDD有关,但是其是否与NSSI有关尚不明确。目的比较伴或不伴有NSSI行为青少年MDD患者的25羟维生素D_(... 背景抑郁障碍(MDD)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也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D和血脂水平与MDD有关,但是其是否与NSSI有关尚不明确。目的比较伴或不伴有NSSI行为青少年MDD患者的25羟维生素D_(3)[25(OH)D_(3)]和血脂水平,并探索其对NSS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精神科和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青少年MDD患者129例,参考《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中NSSI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NSSI组(77例)和非NSSI组(52例)。采用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PANSI)、失眠严重指数(ISI)、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样本中25(OH)D_(3)和血脂水平,并进行两两比较。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青少年MDD患者发生NSSI行为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25(OH)D_(3)和血脂水平对NSSI行为的诊断价值。结果NSSI组的年龄低于非NSSI组,而PANSI总分、ISI总分、CES-D总分高于非NSSI组(P<0.05)。NSSI组25(OH)D_(3)水平低于非NSSI组,而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非NSS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OR=5.695,95%CI=2.422~13.388,P<0.001)和25(OH)D_(3)(OR=0.871,95%CI=0.768~0.987,P<0.05)是青少年MDD患者伴有NSSI行为的影响因素。LDL-C和25(OH)D_(3)评估青少年MDD患者NSSI行为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95%CI=0.65~0.82,P<0.001)、0.62(95%CI=0.52~0.72,P=0.023),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89 mmol/L、19.15μg/L;LDL-C联合25(OH)D_(3)水平[ln(p/1-p)=1.364X1-0.143X2-0.161,其中X1、X2分别为LDL-C、25(OH)D_(3)]预测青少年MDD患者NSSI行为的AUC为0.77(95%CI=0.69~0.85,P<0.001),灵敏度为77.92%、特异度为67.31%。结论伴有NSSI行为的青少年MDD患者存在一定水平的25(OH)D_(3)和血脂水平紊乱,且LDL-C联合25(OH)D_(3)水平对评估青少年MDD患者NSSI行为的发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临床应定期检测其动态变化并对症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抑郁障碍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25羟维生素D_(3) 血脂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25-羟维生素D、壳多糖酶-3-样蛋白1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肌少症的相关性
5
作者 杨令芝 王焱 +5 位作者 王烤 黄茂 师权 黄文彬 刘琳丰 李杨梅 《河北医药》 2025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肌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193例老年T2DM患者,按照肌少症标准分为肌少症组67例和非肌少症126例。化学发光法...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肌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193例老年T2DM患者,按照肌少症标准分为肌少症组67例和非肌少症126例。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25(OH)D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CHI3L1水平。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根据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患者血清25(OH)D、CHI3L1水平预测发生肌少症的诊断效能。结果 患者年龄、血清25(OH)D水平、血清CHI3L1水平为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患者ASMI值呈正相关(P<0.05),年龄、患者血清CHI3L1水平呈负相关(P<0.05)。患者血清CHI3L1水平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年龄(Z=4.136,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患者血清25(OH)D水平、CHI3L1水平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年龄、血清25(OH)D水平、CHI3L1水平(Z=4.989、5.899、2.609,P<0.05)。结论 对于老年T2DM患者,血清25(OH)D水平、CHI3L1水平可有效预测患者是否发生肌少症,可以作为早期肌少症诊断的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肌少症 血清25-羟维生素D 壳多糖酶-3-样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物对Sr_(4)Al_(14)O_(25):Mn^(4+)红色荧光粉的发光影响作用研究
6
作者 万嘉文 张涛 +1 位作者 吴晨刚 夏李斌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9-2104,共6页
氟化物添加能有效提升Sr_(4)Al_(14)O_(25):Mn^(4+)的发光强度。然而,该粉体中F离子是否进入晶格以及其对发光性能的影响作用机理尚不清晰,阻碍了该荧光粉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系列Sr_(4)Al_(14)O_(25):Mn^(4+)红... 氟化物添加能有效提升Sr_(4)Al_(14)O_(25):Mn^(4+)的发光强度。然而,该粉体中F离子是否进入晶格以及其对发光性能的影响作用机理尚不清晰,阻碍了该荧光粉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系列Sr_(4)Al_(14)O_(25):Mn^(4+)红色荧光粉,研究了加入H_(3)BO_(3)、SrF_(2)、AlF_(3)时,荧光粉的结构、形貌、发光性能等变化规律,阐明了氟化物添加对发光性能的影响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H_(3)BO_(3)时生成了Sr_(4)Al_(14)O_(25)纯相,样品的表面光滑,颗粒分布均匀;而掺杂SrF_(2)、AlF_(3)和不添加任何助溶剂时的主相为SrAl_(2)O_(4),含有少量Sr_(4)Al_(14)O_(25)杂相,颗粒分布不一,表面粗糙。掺杂SrF_(2)和AlF_(3)后,F离子并未进入基质晶格,仅充当助溶剂作用。H_(3)BO_(3)和SrF_(2)、AlF_(3)的添加/掺杂量分别为0.8 mol,0.6 mol和0.4 mol时,荧光粉具有最优发光强度,添加H_(3)BO_(3)时的样品最优强度明显高于其他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_(4)Al_(14)O_(25) 氟化物 Mn^(4+) 助溶剂 红色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SARS-CoV-2感染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陈玉华 徐健 +3 位作者 朱博钰 李楠 贾佳 戴芳芳 《现代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293-296,302,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后25-羟维生素D[25(OH)D]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T2DM合并SARS-CoV-2感染的住院患者892例,根据25(OH)D四分位数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后25-羟维生素D[25(OH)D]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T2DM合并SARS-CoV-2感染的住院患者892例,根据25(OH)D四分位数水平将其分为D1组(≤12 ng/mL)、D2组(13~16 ng/mL)、D3组(17~20 ng/mL)和D4组(≥21 ng/mL),每组223例。比较各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 h尿蛋白定量(24 hUTP)、空腹胰岛素(FINS)等]。分析稳态模型IR指数(HOMA-IR)的影响因素,以及25(OH)D水平与IR关系。结果D2、D3、D4组患者年龄、HOMA-IR及TC、FPG、FINS、HbA1c、LDL-C、24 hUTP水平低于D1组,而HDL-C水平高于D1组;D4组患者TC、FPG水平低于D2、D3组,HOMA-IR低于D2组,而HOMA-IR及UA、HDL-C、LDL-C水平高于D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水平与年龄、UA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HbA1c、FPG、HOMA-IR、FINS、24 hUTP水平呈负相关(P<0.05)。HbA1c、TG、HDL-C、24 hUTP、25(OH)D水平与HOMA-IR独立相关(P<0.05)。D2、D3、D4组发生IR的风险分别是D1组的0.948(P=0.032)、0.941(P=0.025)、0.854(P=0.001)。结论感染SARS-CoV-2后,T2DM患者25(OH)D水平与IR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25-羟维生素D 胰岛素抵抗 新型冠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25(OH)D水平与血糖、胰岛功能、季节及节气的关系
8
作者 瞿佳嫣 陆静波 +1 位作者 孟彩萍 荣丽媛 《广东医学》 2025年第1期138-144,共7页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的影响因素,分析25(OH)D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2-β)、胰岛素敏感性(HOMA2-IS)、发病季节及节气的关系。方法选取...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的影响因素,分析25(OH)D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2-β)、胰岛素敏感性(HOMA2-IS)、发病季节及节气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T2DM住院患者871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病程、发病季节及节气。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餐后1 h、餐后2 h的血糖,C肽及胰岛素等实验室指标。采用改良HOMA公式计算HOMA2-IR、HOMA2-β及HOMA2-IS。将T2DM患者根据25羟维生素D水平分为维生素D充足组(>75 nmol/L)、维生素D不足组(50~75 nmol/L)、维生素D缺乏组(25~<50 nmol/L)、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25 nmol/L)。结果BMI、糖化血红蛋白值、餐后1 h血糖值、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HOMA2-IR值与25(OH)D水平呈负相关,HOMA2-β、HOMA2-IS与25(OH)D水平呈正相关;不同年龄段男性患者、不同BMI女性血清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及女性血清25(OH)D水平在春季均最低;男性患者在白露时血清25(OH)D水平最高,在小寒时血清25(OH)D水平最低;女性患者在立冬时血清25(OH)D水平最高,在大雪时血清25(OH)D水平最低。结论高血糖、低胰岛功能、不同年龄、性别、BMI、季节、节气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25(OH)D水平的因素,为今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防治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25羟维生素D 血糖 胰岛功能 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9
作者 王晓丽 于法常 +2 位作者 马洪伟 王远方 徐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5年第3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D]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山东大学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112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为观察组,61例血糖正常的内分泌科门诊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25(OH)D...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D]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山东大学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112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为观察组,61例血糖正常的内分泌科门诊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25(OH)D、血糖水平、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稳态模型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β-cell function,HOMA-β)、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糖尿病相关抗体[抗胰岛素抗体(insulin autoantibodies,IAA)、抗胰岛细胞抗体(islet cell antibody,ICA)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antibody,GAD)]等指标,并对血糖、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糖尿病相关抗体及胰腺功能等指标与25(OH)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糖化血红蛋白、IAA、GAD、ICA、HOMA-IR等均呈负相关(P<0.01),血清25(OH)D水平与性别、HOMA-β均呈正相关(P<0.01);观察组患者的25(OH)D水平与HOMA-IR呈负相关(P<0.01),与HOMA-β呈正相关(P<0.01)。结论胰岛素抵抗、免疫损伤可能与体内血清25(OH)D水平不足有关,建议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高危人群在早期适当补充维生素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 胰岛素抵抗 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 稳态模型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体内25-羟维生素D水平分析
10
作者 彭英明 郑贺 +5 位作者 袁丽杰 张颖根 孔稳 田家悦 常延河 吴云涛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1期2-8,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体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0至2022年10月,在...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体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0至2022年10月,在开滦总医院心内科进行PCI治疗的首次确诊急性STEMI的患者,按照其在PCI治疗后是否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分为无心力衰竭组和心力衰竭组,记录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PCI治疗后首次检测的实验室指标包括心肌酶谱、cTnI-I、NTproBNP、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血脂、血糖、血清钙离子、血清磷离子、hs-CRP、Hcy、甲状旁腺素、25(OH)D。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的影响因素,同时利用ROC曲线分析血清25(OH)D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心力衰竭组25(OH)D水平(22.7±13.3) nmol/L显著低于无心力衰竭组(43.9±17.0)nmol/L (P <0.01)。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25(OH)D水平是急性STEMI的患者PCI治疗后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保护因素(OR=0.685, 95%CI:0.528~0.779,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25(OH)D水平预测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治疗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为0.78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18%、78.46%,最佳诊断截点为<23.3nmol/L。结论:急性STEMI患者体内25(OH)D处于缺乏水平并且其缺乏程度可作为PCI治疗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力衰竭 25-羟维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充市妊娠早期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及其影响因素
11
作者 范金银 甘艳琼 +2 位作者 张又文 李秋霞 范波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南充市妊娠早期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98例居住于南充市各地区的妊娠早期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分析25-羟维生素D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 目的:探讨南充市妊娠早期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98例居住于南充市各地区的妊娠早期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分析25-羟维生素D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南充市妊娠早期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为(43.24±20.53)nmol/L,缺乏率为67.85%。随着年龄增加,25-羟维生素D浓度逐渐升高,最高为≥35岁组。与无合并症妊娠早期孕妇相比,试管婴儿(IVF-ET)术后、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或免疫系统疾病的孕妇妊娠早期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均较高(P<0.05)。体质量指数(BMI)增加及血清维生素A浓度降低是妊娠早期孕妇发生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南充市妊娠早期孕妇维生素异常情况主要表现为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缺乏,且不同年龄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存在统计学差异,产检时可为不同孕妇制定个体化的维生素补充方案;维持血清维生素A浓度的适宜水平可减少发生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早期 25-羟维生素D 年龄 季节 维生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清25(OH)D水平构建2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12
作者 周晶晶 李东风 +4 位作者 李时慧 郑丽丽 刘桂 丁丞章 袁幸运 《安徽医学》 2025年第2期141-147,共7页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探讨T2DM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T2DM并发尿路感染的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在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607例T2DM...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探讨T2DM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T2DM并发尿路感染的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在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607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对尿路感染患者完善中段尿培养检查并收集培养结果。将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时间,按照7∶3比例分为建模组(n=425)及验证组(n=182)。建模组采用logistic回归明确T2DM患者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T2DM并发尿路感染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应用内部(建模组)及外部(验证组)验证来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607例T2DM患者中,共有99例(16.31%)发生尿路感染,检出病原菌70株,其中以革兰阴性菌(64.29%)为主,尿路感染患者25(OH)D水平明显低于非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病程长、清蛋白偏低、高C反应蛋白(CRP)及低25(OH)D水平是建模组T2DM并发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所筛选的危险因素构建T2DM并发尿路感染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内部验证的校正曲线显示观察值与预测值基本一致,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拟合度良好(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09(95%CI:0.875~0.943),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当患者的阈值概率在10%~75%时,使用列线图预测尿路感染风险的净获益率更高。对验证组进行外部验证,结果与内部验证结果相一致。结论 T2DM合并尿路感染患者血清25(OH)D水平减低,基于25(OH)D及其它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为T2DM患者尿路感染甄别及早期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25羟维生素D 尿路感染 危险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rleukin-6 in epilepsy and its neuropsychiatric comorbidities: How to bridge the gap
13
作者 Xiao-Man Chen Shuo Zhang +1 位作者 Shi-Qi Gao Michael Xu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SCIE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There is growing evidence that interleukin(IL)-6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eurological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This editorial comments on the study published in the recent issue of the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There is growing evidence that interleukin(IL)-6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eurological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This editorial comments on the study published in the recent issue of the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which employed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to identify a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L-6 receptor blockade and decreased epilepsy incidence.The purpose of this editorial is to highlight the dual effects of IL-6 in epilepsy and its related neuropsychiatric comorbidities.IL-6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facilitation of epileptogenesis and maintenance of epileptic seizures and is implicated in neuroinflammatory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epilepsy.Furthermore,IL-6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mood regulation and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epilepsy,highlighting its involvement in neuropsychiatric comorbidities.In summary,IL-6 is not only a pivotal factor in the pathogenesis of epilepsy but also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s to the emergence of epilepsy-related neuropsychiatric complications.Future resear-ch should prioritize elucidating the specific mechanisms by which IL-6 operates across different subtypes,stages and neuropsychiatric comorbidities of epilepsy,with the aim of developing more precise and effective interventions.Furthermore,the potential of IL-6 as a biomarker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epile-psy warrants further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LEPSY interleukin-6 Neuropsychiatric comorbidities Depression Tocilizu-mab NEUROINFLAMMATION interleukin-6 receptor blocka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rleukin-17A facilitates tumor progression via upregulating programmed death ligand-1 express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14
作者 Zhong-Xia Yang Li-Ting Zhang +2 位作者 Xiao-Jun Liu Xue-Bin Peng Xiao-Rong Ma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SCIE 2025年第1期176-198,共23页
BACKGROU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is an inflammation-associated tumor with a dismal prognosis.Immunotherap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reatment strategy for HCC,as immun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inflammation in th... BACKGROU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is an inflammation-associated tumor with a dismal prognosis.Immunotherap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reatment strategy for HCC,as immun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inflammation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Inflammation 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in the immunosuppressiv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nd affects im-munotherapy efficacy.Interleukin-17A(IL-17A)is involved in the remodeling of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nd plays a protumor or antitumor role in different tumors.We hypothesized that IL-17A participates in tumor progression by affe-cting the level of immune checkpoint molecules in HCC.The upregulation of PD-L1 expression in HCC cells by IL-17A was assessed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western blotting,and flow cytometry.Mechanistic studies were conducted with gene knockout models and pathway inhibitors.The function of IL-17A in immune evasion was explored through coculture of T cells and HCC cells.The effects of IL-17A on the malignant biological behaviors of HCC cells were evaluated in vitro,and the antitumor effects of an IL-17A inhibitor and its synergistic effects with a PD-L1 inhibitor were studied in vivo.RESULTS IL-17A upregulated PD-L1 expression in HCC cell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whereas IL-17A receptor knockout or treatment with a small 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 2 inhibitor diminished the PD-L1 expression induced by IL-17A.IL-17A enhanced the survival of HCC cells in the coculture system.IL-17A increased the viability,G2/M ratio,and migration of HCC cells and decreased the apoptotic index.Cyclin D1,VEGF,MMP9,and Bcl-1 expression increased after IL-17A treatment,whereas BAX expression decreased.The combination of IL-17A and PD-L1 inhibitors showed synergistic antitumor efficacy and increased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T lymphocyte infiltration in an HCC mouse model.CONCLUSION IL-17A upregulates PD-L1 expression via the IL-17A receptor/phosphorylation-small 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 2 signaling pathway in HCC cells.Blocking IL-17A enhances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PD-L1 antibodies in HCC in viv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leukin-17A Programmed death ligand-1 interleukin-17A receptor Small 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 2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MMUNOTHERA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羟维生素D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酮症的影响
15
作者 冯艳伟 袁同勤 +2 位作者 潘静静 杨晨 申金付 《安徽医学》 2025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酮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在临泉县人民医院内分泌二科住院的229例初诊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合并酮症,分为酮症组(n=53)、非酮症组(n=176),... 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酮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在临泉县人民医院内分泌二科住院的229例初诊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合并酮症,分为酮症组(n=53)、非酮症组(n=176),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25(OH)D水平。按照血清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n=94)、维生素D不足组(n=87)和维生素D充足组(n=48),比较不同组间酮症发生率及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异。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25(OH)D与酮症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酮症组血清25(OH)D低于非酮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维生素D充足组酮症发生率低于维生素D不足组及维生素D缺乏组,维生素D不足组酮症发生率低于维生素D缺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初诊T2DM患者酮症的患病风险与25(OH)D水平呈负相关(OR=0.828,95%CI:0.784~0.947,P=0.003)。从维生素D充足组至维生素D缺乏组酮症患病风险呈递增趋势,校正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影响因素后,与维生素D充足组相比,维生素D不足组酮症患病风险增加2.310倍(OR=2.310,95%CI:0.734~7.270),维生素D缺乏组酮症患病风险增加4.119倍(OR=4.119,95%CI:1.351~12.599)。结论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25(OH)D水平与酮症患病风险呈负相关,为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 2型糖尿病 酮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时效对Sanicro25钢/P92钢异种钢焊接接头组织及元素迁移的影响
16
作者 赵志航 申俊杰 +1 位作者 李博 阮涛涛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异种焊焊接部长期服役下的组织演变及元素迁移会对其服役安全性产生影响。文中采用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对Sanicro25/P92钢进行焊接,焊丝选用ERNiCrMo-3。将焊接接头在650℃下时效0,500,2 000 h后,观察热时效对焊接接头组织演变和元素迁... 异种焊焊接部长期服役下的组织演变及元素迁移会对其服役安全性产生影响。文中采用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对Sanicro25/P92钢进行焊接,焊丝选用ERNiCrMo-3。将焊接接头在650℃下时效0,500,2 000 h后,观察热时效对焊接接头组织演变和元素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部中不同区域的微观组织存在较大差异。P92钢的组织分为P92钢热影响区(heat affected zone, HAZ)和P92钢非热影响区(non-heat affected zone, Non-HAZ),时效后组织中的晶粒尺寸增大,Laves相的数量增多,Laves相主要分布在晶界上;在焊接部P92钢粗晶热影响区(coarse grained heat affected zone, CGHAZ)中观察到δ铁素体,时效后δ铁素体数量逐渐增多形成δ铁素体带。Sanicro25钢和焊缝的组织分别是奥氏体晶粒和树枝状结构,热时效后Sanicro25钢的组织变化不明显,焊缝中的枝状结构更加清晰。在P92钢和焊缝的交界处出现元素迁移,时效2 000 h后元素迁移趋于稳定。时效后,焊接部P92钢CGHAZ的硬度值下降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icro25 P92钢 异种焊 微观组织 元素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溶质转运蛋白家族MdSLC25A44-like基因特征和表达分析
17
作者 申亚楠 张雪珂 +4 位作者 孙晓慧 秦鑫蓉 赵玲玲 宋来庆 刘学卿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25年第1期47-54,共8页
为研究苹果溶质转运蛋白家族基因MdSLC25A44-like的序列和表达模式,利用荧光定量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该基因序列特征及在不同类型苹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结果显示,MdSLC25A44-like蛋白序列与白梨PbSLC25A44-like同源性最高;通过构... 为研究苹果溶质转运蛋白家族基因MdSLC25A44-like的序列和表达模式,利用荧光定量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该基因序列特征及在不同类型苹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结果显示,MdSLC25A44-like蛋白序列与白梨PbSLC25A44-like同源性最高;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得出,MdSLC25A44-like与白梨、秋子梨×西洋梨亲缘关系最近;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示MdSLC25A44-like蛋白是一个α螺旋转运蛋白、稳定性蛋白并具有疏水性,定位于线粒体;花青苷测定结果表示,苹果红色果皮和红色果肉中的花青苷含量明显高于绿色果皮和白色果肉;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在苹果红色果皮和红色果肉中MdSLC25A44-like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绿色果皮和白色果肉。MdSLC25A44-like基因可能参与了花青苷积累过程,基因的表达与花青苷积累量呈正相关关系,本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苹果果实花青苷积累与转运以及提高果实果色品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MdSLC25A44-like基因 序列特征 表达分析 花青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25H和25-HC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18
作者 张姿霄 张爱文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1040-1045,共6页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显著影响着我国居民的健康,也给全球医疗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CAD的病理基础。胆固醇-25-羟化酶(cholesterol 25-hydroxylase, CH25H)是一种参与脂...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显著影响着我国居民的健康,也给全球医疗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CAD的病理基础。胆固醇-25-羟化酶(cholesterol 25-hydroxylase, CH25H)是一种参与脂质代谢的酶,它可以将胆固醇催化生成25-羟基胆固醇(25-hydroxycholesterol, 25-HC),而25-HC是众所周知的胆固醇的氧化产物,即氧甾醇。既往的研究表明CH25H和25-HC在调节胆固醇的代谢、炎症反应、AS以及免疫反应和抗病毒感染等方面发挥多种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CH25H和25-HC与AS和CAD的相关性。因此本文就CH25H和25-HC在AS和CAD中已知的作用机制简单作一综述。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health of Chinese residents and imposes a huge economic burden on global healthcare. Atherosclerosis (AS) is the pathological basis of CAD. Cholesterol 25 hydroxylase (CH25H) is an enzyme involved in lipid metabolism. It catalyzes the conversion of cholesterol into 25-hydroxycholesterol (25-HC), which is a well-known oxidation product of cholesterol.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H25H and 25-HC play multiple roles in regulating cholesterol metabolism, inflammatory response, AS, immune response, and antiviral infection.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H25H and 25-HC with AS and CAD. Therefore,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known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CH25H and 25-HC in AS and C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25-羟化酶 25-羟基胆固醇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sociation of interleukin-6 with acute lung injury risk and disease severity in sepsis
19
作者 Imshaal Musharaf Abdulqadir J Nashwa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5年第8期49-52,共4页
Sepsis is a life-threatening condition caused by a dysregulated response of the body in response to an infection that harms its tissues and organs.Interleukin-6(IL-6)is a significant component of the inflammatory resp... Sepsis is a life-threatening condition caused by a dysregulated response of the body in response to an infection that harms its tissues and organs.Interleukin-6(IL-6)is a significant component of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s part of the pa-thogenesis of sepsis.It ai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cute lung injury and,subse-quently,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This letter probes into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lasma IL-6 levels and the risk of developing acute lung injury and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sepsis.While it shows promising results,limitations like its observational study design,a limited sample size,a single center involvement,single-time-point measurement,and a lack of a control group restrain its cogency.The study is a big step in identifying IL-6 as a biomarker to improve patient c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PSIS Acute lung injury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interleukin-6 BIOMARKER Critical ill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IL-10、IL-17检测价值及其关联性研究
20
作者 张艾丽 颜廷凯 +4 位作者 王娟 徐妠 李乾艳 胡德星 方杰 《合肥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探讨维生素D、IL-10及IL-17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关系及其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取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47例作为病例组... 目的分析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探讨维生素D、IL-10及IL-17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关系及其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取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47例作为病例组,对照组为同期体检的37例健康志愿者。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25(OH)D、IL-10、IL-17水平,分析CSU患者活动性评分与血清25(OH)D、IL-10、IL-17的相关性。结果CSU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的25(OH)D水平均低于正常值,CSU组外周血中25(OH)D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外周血IL-1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10表达水平相对对照组降低(P<0.01)。病例组血清25(OH)D与IL-10、IL-17水平之间均无相关性,而IL-10与IL-17水平呈负相关(r=-0.377,P<0.05)。病例组患者血清25(OH)D(r=-0.313,P<0.05)、IL-10(r=-0.459,P<0.01)水平与活动性评分呈负相关,而IL-17水平与活动性评分呈正相关(r=0.749,P<0.01)。结论CSU患者外周血IL-10、IL-17水平与病情进展相关,IL-10、IL-17可作为判断CSU发生发展的辅助指标;25(OH)D可能参与了CSU发生发展,但在本地区CSU患者中外周血25(OH)D的临床检测意义可能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25-羟基维生素D 白介素-10 白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