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IL-6、ET-1及sCD206对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治疗疗效的预测作用
1
作者 董倩 李娜 +2 位作者 于光志 陈娟 杨琳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5年第2期322-32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及可溶性甘露糖受体(sCD206)对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SMPP)治疗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SMPP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SMPP患儿治疗前、...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及可溶性甘露糖受体(sCD206)对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SMPP)治疗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SMPP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SMPP患儿治疗前、治疗后IL-6、ET-1、sCD206水平;统计所有患儿治疗结果;分析影响SMPP患儿治疗疗效的单因素及多因素;计算IL-6、ET-1、sCD206单独及联合对SMPP患儿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SMPP患儿治疗后的血清IL-6、ET-1、sCD20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SMPP患儿经治疗后,治疗显效41例(20.50%),治疗有效139例(69.50%),治疗无效20例(10.00%)。将治疗显效与有效纳为有效组(n=180),将治疗无效纳入为无效组(n=20)。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性别、年龄、CPIS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血清IL-6、ET-1、sCD206水平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6、ET-1、sCD206水平升高均是影响SMPP患儿治疗疗效的危险因素(P<0.05)。IL-6、ET-1、sCD206联合预测SMPP患儿治疗疗效的AUC为0.916,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00%、94.11%,高于三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IL-6、ET-1、sCD206对SMPP患儿经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6 ET-1 sCD206 重症支原体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β、IFN-γ、iNOS表达与膀胱癌术后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任小强 王鸿渊 邵长帅 《实用癌症杂志》 2025年第3期376-379,共4页
目的 分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术后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96例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依照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分为非感染组(76例)和感染组(20例)。比较两组年龄、体质... 目的 分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术后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96例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依照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分为非感染组(76例)和感染组(20例)。比较两组年龄、体质指数、性别、文化程度、肿瘤分期、吸烟、饮酒、IL-1β、IFN-γ、iNOS表达水平;分析IL-1β、IFN-γ、iNOS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术后感染的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IL-1β、IFN-γ、iNOS表达水平对膀胱癌术后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年龄、体质指数、性别、文化程度、肿瘤分期、吸烟、饮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IL-1β、IFN-γ、iNOS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78,P=0.000、t=7.633,P=0.000、t=11.749,P=0.000)。IL-1β、IFN-γ、iNOS水平与膀胱癌术后感染呈显著正相关性,P均<0.05。将膀胱癌术后感染=1,非感染=0作为因变量,IL-1β、IFN-γ、iNOS水平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并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IL-1β、IFN-γ、iNOS三者联合预测膀胱癌术后感染的预测效能相比单一指标较高,三者联合的ROC下面积(AUC)最大,为0.967,灵敏度为0.850,特异度为0.908。IL-1β、IFN-γ、iNOS的预测阈值分别为1.785 pg/ml、40.200 pg/ml、143.430 U/ml, IL-1β、IFN-γ、iNOS的AUC分别为0.938、0.889、0.908。结论 IL-1β、IFN-γ、iNOS在膀胱癌术后感染患者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L-1β、IFN-γ、iNOS与膀胱癌术后感染呈正相关关系,三者联合对于膀胱癌术后感染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上膀胱癌术后感染的评估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Β IFN-Γ INOS 膀胱癌 术后 感染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AP-1参与孕酮下调蜕膜基质细胞IL-8表达对早期自然流产的影响
3
作者 宋芳 李永红 +4 位作者 李娜 栾兆进 赵紫薇 宫晓玲 杨美霞 《解剖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2-16,33,共6页
目的:探究孕酮经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AP-1)对蜕膜基质细胞(DSCs)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迹检测流产组和对照组蜕膜组织AP-1的表达量;给予体外培养人DSCs不同浓度孕酮和AP-1抑制剂SR-11302... 目的:探究孕酮经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AP-1)对蜕膜基质细胞(DSCs)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迹检测流产组和对照组蜕膜组织AP-1的表达量;给予体外培养人DSCs不同浓度孕酮和AP-1抑制剂SR-11302处理,免疫印迹检测AP-1和p-AP-1的表达量;RT-qPCR和免疫印迹检测IL-8表达量。结果:p-AP-1在流产组蜕膜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0.1μmol/L和1μmol/L孕酮组细胞p-AP-1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孕酮组IL-8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孕酮+SR-11302组中IL-8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孕酮组;与对照组相比,孕酮组IL-8和p-AP-1蛋白表达量均降低;与孕酮组相比,孕酮+SR-11302组中IL-8和p-AP-1蛋白表达量均降低。结论:孕酮通过AP-1下调DSCs中IL-8的表达,为其用于防治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异常所致的早期自然流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蛋白1 白细胞介素-8 蜕膜基质细胞 孕酮 早期自然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IL-1β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抗炎症反应活性
4
作者 李璠 孙海凤 +5 位作者 孙萌 高雁怩 孙杨杨 张路捷 白娟 姜平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0-899,共10页
IL-1β可介导炎症病理,阻断IL-1活性具有重要抗炎治疗作用。本研究通过构建猪IL-1β原核表达质粒,进行大肠杆菌表达和蛋白纯化,制备重组蛋白。采用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获得4株稳定分泌IL-1β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1E2、2H3、5H3及7E7);... IL-1β可介导炎症病理,阻断IL-1活性具有重要抗炎治疗作用。本研究通过构建猪IL-1β原核表达质粒,进行大肠杆菌表达和蛋白纯化,制备重组蛋白。采用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获得4株稳定分泌IL-1β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1E2、2H3、5H3及7E7);4株单抗腹水ELISA效价高达1∶1024000;5H3单抗识别的抗原表位为149 DLKREVVFCM 158;1E2、2H3和7E7单抗所识别的抗原表位为202 KRYPKRD 208。脂多糖(LPS)小鼠炎症模型抗炎试验结果显示,相对LPS对照组,IL-1β单抗处理组小鼠血清NO、TNF-α、IL-6和IL-1β含量及临床症状评分显著降低,表明4株单抗均有较好抗炎效果,其中1E2单抗抗炎作用最优,为猪IL-1β阻断药物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Β 单克隆抗体 炎症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E、IL-4、IL-1β、FeNO动态水平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评估价值
5
作者 刘硕 薛萍 +2 位作者 李小琴 张美娟 王晓红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25年第2期338-340,344,共4页
目的 分析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IL)-4、IL-1β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11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后,根据疗效分为病情控制组(89例)... 目的 分析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IL)-4、IL-1β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11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后,根据疗效分为病情控制组(89例)与未控制组(29例)。比较118例患儿治疗前后以及控制组与未控制组患儿治疗后IgE、IL-4、IL-1β、FeNO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IgE、IL-4、IL-1β、FeNO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IgE、IL-4、IL-1β、FeNO对哮喘患儿的疗效评估价值。结果 治疗后,118例哮喘患儿IgE、IL-4、IL-1β、FeNO水平均降低(P<0.05)。控制组IgE、IL-4、IL-1β、FeNO水平均低于未控制组(P<0.05)。哮喘患儿IgE、IL-4、IL-1β、FeNO指标之间相互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IgE、IL-4、IL-1β、FeNO联合评估急性发作哮喘患儿临床疗效的AUC值均高于单一指标评估的AUC值(P<0.05)。结论 动态监测IgE、IL-4、IL-1β及FeNO可有效评估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联合检测较单独指标检测具有更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 IGE il-4 il-1Β FENO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F-kappaB/p65信号通路探究IL-8调控MCP-1分泌及表达影响晶状体囊袋内残留上皮细胞的迁移
6
作者 司玮 徐素 +4 位作者 张宇航 毛一 郭柯宇 胡延忠 张凤妍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4期537-543,共7页
目的:探究炎症因子白介素-8(IL-8)影响后发性白内障(PCO)细胞迁移的过程中对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分泌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大鼠晶状体囊袋模型,采用10%胎牛血清培养撕囊后的晶状体囊袋使LEC迁移至后囊30%-50... 目的:探究炎症因子白介素-8(IL-8)影响后发性白内障(PCO)细胞迁移的过程中对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分泌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大鼠晶状体囊袋模型,采用10%胎牛血清培养撕囊后的晶状体囊袋使LEC迁移至后囊30%-50%面积后,撤去血清,将囊袋分为对照组和15 ng/mL IL-8组,并在不同时间点进行拍照观察囊袋LEC迁移。ELISA法和RT-qPCR检测不同组MCP-1的分泌和信使RNA(mRNA)相对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不同组MCP-1表达水平。将SRA01/04细胞分为对照组、15 ng/mL IL-8组和15 ng/mL IL-8+200μmol/L Bindarit(BND)组,用Transwell法检测不同组迁移细胞数量。将SRA01/04细胞分为阴性对照(NC)组、NC+15 ng/mL IL-8组及15 ng/mL IL-8+p65 siRNA组,ELISA法和RT-qPCR检测不同组MCP-1的分泌和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体外培养的大鼠晶状体囊袋LEC迁移水平显示,在48、72、96 h时15 ng/mL IL-8组囊袋内细胞迁移明显增加(均P<0.05)。ELISA的结果显示,15 ng/mL IL-8组囊袋和SRA01/04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较,在12、24 h分泌的MCP-1的水平升高(均P<0.05);RT-qPCR的结果同样显示15 ng/mL IL-8组SRA01/04细胞在12、24 h分泌的MCP-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增高(均P<0.05)。免疫荧光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4 h时15 ng/mL IL-8组的囊袋上皮细胞MCP-1表达水平升高(P=0.007)。Transwell的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5 ng/mL IL-8组迁移数量增加(P=0.001);与15 ng/mL IL-8组相比,15 ng/mL IL-8+200μmol/L BND组迁移数量减少(P=0.003)。ELISA和RT-qPCR的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NC+15 ng/mL IL-8组在12、24 h时的MCP-1分泌和mRNA的相对表达增加(均P<0.01);与NC+15 ng/mL IL-8组比较,15 ng/mL IL-8+p65 siRNA组在12、24 h时的MCP-1分泌和mRNA的相对表达减少(均P<0.01)。结论:IL-8可促进囊袋内残留上皮细胞的迁移,调控晶状体上皮细胞MCP-1的分泌和表达水平,推测其作用机制与NF-κB/p65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性白内障 白介素-8(il-8) 晶状体上皮细胞 细胞迁移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 NF-κB/p65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7/Treg与IL-17在1型糖尿病中与胰岛B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殷晴晴 杨路路 +3 位作者 胡小磊 时照明 杨青青 孙卫华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1-96,共6页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及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辅助性T细胞17(Helper T cell,Th17)及细胞因子白介...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及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辅助性T细胞17(Helper T cell,Th17)及细胞因子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T1DM胰岛B细胞功能的相关性,从而探讨Th17/Treg在T1DM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1型糖尿病、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及正常健康人共78例,分为T1DM组、LADA组及NC组。ELISA法检测血清IL-17,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细胞及Treg细胞比例,比较三组之间各指标的表达差异。结果:T1DM组及LADA组的Treg细胞比例均低于NC组,且T1DM组低于LADA组(P<0.05)。T1DM组及LADA组的Th17及IL-17表达水平高于NC组(P<0.05),但T1DM组与LAD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7、Th17与FCP及2 h-CP均呈负相关(P<0.05),Treg与FCP及2 h-CP呈正相关(P<0.05);以T1DM、LADA、NC为因变量(1=T1DM,2=LADA,3=NC)进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17是T1DM及LADA的危险因素(P<0.05),Th17为T1DM的危险因素(P<0.05),Treg为T1DM及LADA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T1DM及LADA患者体内存在Th17/Treg比值的失衡,表现为Th17及IL-17的表达水平增加并伴有Treg的下降,这与胰岛B细胞功能损伤相关,可能促进T1DM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白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rleukin 1βreceptor and synaptic dysfunction in recurrent brain infection with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1
8
作者 Roberto Piacentini Claudio Grass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2期416-423,共8页
Several experimental evidence suggests a link between brain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1 infection and the occurrence of Alzheimer’s disease.However,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is association are not complet... Several experimental evidence suggests a link between brain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1 infection and the occurrence of Alzheimer’s disease.However,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is association are not completely understood.Among the molecular mediators of synaptic and cognitive dysfunction occurring after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1 infection and reactivation in the brain neu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seem to occupy a central role.Here,we specifically reviewed literature reports dealing with the impact of neuroinflammation on synaptic dysfunction observed after recurrent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1 reactivation in the brain,highlighting the role of interleukins and,in particular,interleukin 1βas a possible target against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1-induced neuronal dysfun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interleukin 1β MICROGLIA NEUROINFLAMMATION synaptic dysfun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IGF-1、IL-6、IL-18在复发性流产中的意义
9
作者 张云涛 金力荣 +1 位作者 陈丽倩 杨麦青 《贵州医药》 2025年第3期362-364,共3页
目的观察复发性流产(RSA)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白介素-6(IL-6)、白介素-18(IL-18)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RSA中的作用。方法将40例确诊为RSA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0名同期正常孕妇为对照... 目的观察复发性流产(RSA)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白介素-6(IL-6)、白介素-18(IL-18)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RSA中的作用。方法将40例确诊为RSA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0名同期正常孕妇为对照组。采用ELISA实验观察血清VEGF、IGF-1、IL-6、IL-18的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参数的关系及VEGF的表达与IGF-1、IL-6、IL-18的关系。结果VEGF、IGF-1、IL-6、IL-18在RSA患者血清中明显降低,与年龄、孕周、孕次均无明显差异(P>0.05);VEGF的低表达与IGF-1、IL-6、IL-18的表达水平相关(P<0.05),VEGF的低表达水平与IGF-1(r=0.307,P=0.027)、IL-6(r=0.464,P=0.001)、IL-18(r=0.344,P=0.015)的低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RSA患者血清中VEGF、IGF-1、IL-6、IL-18明显降低,VEGF的低表达参与了RSA的发生,且与IGF-1、IL-6、IL-18的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VEGF IGF-1 il-6 il-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TREM-1、NGAL、IL-6和CRP联合检测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焦何青 程东军 +2 位作者 李翔 翟浩源 胡敏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5期651-656,共6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 目的探讨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收治的152例C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当天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非重症组(98例)和重症组(54例),进一步根据重症组入院28 d内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39例)和死亡组(15例)。另选取同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血清sTREM-1、NGAL、IL-6和CRP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CAP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及Pearson相关分析CAP患者各项指标水平与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评分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REM-1、NGAL、IL-6和CRP对重症CAP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对照组、非重症组和重症组血清sTREM-1、NGAL、IL-6和CRP水平均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TREM-1、NGAL、IL-6和CRP水平升高是重症CAP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AP患者血清sTREM-1、NGAL、IL-6、CRP水平与PSI评分、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REM-1、NGAL、IL-6和CRP单独检测对重症CAP患者发生死亡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更佳,AUC为0.946,灵敏度为93.3%,特异度为89.7%。结论CAP患者血清sTREM-1、NGAL、IL-6和CRP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与PSI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4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CAP患者死亡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FP化疗方案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IL-6/STAT3信号通路因子的影响
11
作者 刘玲 丁洁 王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53-257,共5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5-氟尿嘧啶+顺铂(FP)方案化疗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对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传导因子及转录激活子3(STAT3)信号通路因子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5-氟尿嘧啶+顺铂(FP)方案化疗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对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传导因子及转录激活子3(STAT3)信号通路因子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诊的84例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FP化疗方案治疗,联合组采取联合PD-1抑制剂治疗。21 d为1个周期,两组均持续治疗4个周期。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IL-6/STAT3信号通路因子指标[IL-6、STAT3、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评分和生存情况。结果联合组的临床总控制率为66.67%,高于对照组(4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STAT3、IL-6、Cyclin D1、MMP-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组的STAT3、IL-6、Cyclin D1、MMP-2水平分别为(1.76±0.13)ng/L、(34.28±6.49)ng/L、(41.64±6.83)U/L、(69.85±9.97)ng/mL,均低于对照组[(2.06±0.19)ng/L、(49.52±8.61)ng/L、(48.61±8.11)U/L、(88.47±8.5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EORTC QLQ-C30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联合组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70.85±12.37)、(73.88±12.49)、(74.75±12.43)分,均高于对照组[(60.74±6.72)、(60.55±8.76)、(59.84±13.8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两组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抑制剂联合FP化疗方案对食管癌患者有一定的疗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会额外增加不良反应,其机制可能是与抑制IL-6/STAT3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1抑制剂 化疗 白细胞介素-6/信号传导因子及转录激活子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MBL、IL-1R1、Nrf2与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的患儿肺功能和预后的关系
12
作者 魏江玲 袁洁 葛胜华 《广东医学》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血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白细胞介素-1受体1型(interleukin-1 receptor type 1,IL-1R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血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白细胞介素-1受体1型(interleukin-1 receptor type 1,IL-1R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并分析血清MBL、IL-1R1、Nrf2与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126例(哮喘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健康组)及MP感染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MP感染组)各126例分别作为对照。检测血清MBL、IL-1R1、Nrf2水平及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_(1))、FEV_(1)/FVC及最大呼气峰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pred)]。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MBL、IL-1R1、Nrf2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MBL、IL-1R1、Nrf2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哮喘组血清MBL、IL-1R1水平高于MP感染组和健康组,血清Nrf2水平、FEV_(1)、FVC、FEV_(1)/FVC及PEF%pred低于MP感染组和健康组。血清Nrf2水平与FEV_(1)、FVC、FEV_(1)/FVC及PEF%pred呈正相关(r=0.484、0.521、0.569、0.481,P<0.001),血清MBL、IL-1R1与FEV_(1)、FVC、FEV_(1)/FVC及PEF%pred呈负相关(r=-0.531、-0.533,-0.611、-0.545,-0.549、-0.564,-0.574、-0.597,P<0.05)。126例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预后不良率为37.3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过敏史、血清MBL、IL-1R1高水平及血清Nrf2低水平是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MBL、IL-1R1、Nrf2联合预测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0(95%CI:0.810~0.934),高于各项单独预测的0.710、0.722、0.743。结论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血清MBL、IL-1R1水平升高,Nrf2水平降低,与肺功能及预后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血清MBL、IL-1R1、Nrf2联合检测对于预测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预后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感染 哮喘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白细胞介素-1受体1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肺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减大血藤煎剂对盆腔炎患者HMGB1、IL-2、MCP-1、SIgA水平的影响
13
作者 李格铬 王景龙 崔晓萍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4,共5页
目的探究加减大血藤煎剂对盆腔炎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 目的探究加减大血藤煎剂对盆腔炎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该院诊治的93例盆腔炎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1例。对照1组予以甲硝唑治疗,对照2组予以加减大血藤煎剂治疗,研究组予以加减大血藤煎剂联合甲硝唑治疗,连续治疗7 d。治疗后对比三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HMGB1、IL-2、MCP-1、SIgA水平及炎性包块直径及盆腔积液量,统计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77%(30/31)、83.87%(26/31)、90.32%(28/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少腹刺痛或拒按、坠胀感、腰骶酸软、低热起伏、带下淡红或色黄、胸闷纳呆、月经不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少腹刺痛或拒按、坠胀感、腰骶酸软、低热起伏、带下淡红或色黄、胸闷纳呆、月经不畅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5)。治疗前3组盆腔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盆腔疼痛程度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5)。治疗前3组炎性包块直径及盆腔积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炎性包块直径及盆腔积液量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炎性包块直径及盆腔积液量低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5)。3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对照1组出现7例复发,复发率为22.58%,对照2组及研究组均出现1例复发,复发率为3.23%,对照2组及研究组复发率高于对照1组(χ^(2)=8.857,P=0.012)。结论加减大血藤煎剂能够有效调节盆腔炎患者HMGB1、IL-2、MCP-1、SIgA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功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减大血藤煎剂 盆腔炎 HMGB1 il-2 MCP-1 SI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β促癌及抑癌的双向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14
作者 闵彦初(综述) 朱哈(审阅) 杨明金(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05,共7页
炎症反应,尤其是慢性炎症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等关系密切,是确切的驱动因素之一。IL-1β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多效应促炎性细胞因子,在机体免疫炎症、病原体或非病原体感染免疫中具有广泛的免疫反应激活、免疫效应放大的调控功能。在肿... 炎症反应,尤其是慢性炎症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等关系密切,是确切的驱动因素之一。IL-1β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多效应促炎性细胞因子,在机体免疫炎症、病原体或非病原体感染免疫中具有广泛的免疫反应激活、免疫效应放大的调控功能。在肿瘤免疫中,IL-1β由于其细胞来源、作用环境或调控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促癌或抑癌的双向调控效应其在肿瘤生长、侵袭、转移等方面表现出积极的促癌效应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其多途径的促癌效应及调控机制也得到较为充分的研究和明确,而基于促癌机制的相关靶点药物亦处于多线研发中,有的已进入临床试验期,并获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归纳总结了IL-1β的多途径促癌效应及分子调控机制,并简要讨论了其抑癌功能及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Β 炎症反应 肿瘤免疫 促癌 抑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fFN、MCP-1、IL-6与妊娠糖尿病自发性早产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
15
作者 李江丽 关娜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486-489,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介素-6(IL-6)与妊娠糖尿病自发性早产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探究血清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介素-6(IL-6)与妊娠糖尿病自发性早产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自发性的早产分为早产组(51例)和非早产组(69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孕前体重指数(BMI)、月经初潮年龄、妊娠期感染史、孕次、流产史、剖宫产史、贫血、血压等信息],采集患者的清晨空腹外周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fFN、MCP-1、IL-6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糖尿病发生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妊娠糖尿疾病者血清fFN、MCP-1、IL-6水平对发生自发性早产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前BMI、血压、月经初潮年龄、孕次、流产史、剖宫产史、贫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妊娠期感染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的血清fFN、MCP-1、IL-6水平均高于非早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妊娠期感染史和血清fFN、MCP-1、IL-6是妊娠糖尿病发生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P<0.05),有妊娠期感染的患者和血清fFN、MCP-1、IL-6水平越高的患者,其发生自发性早产的风险越大。由ROC曲线分析可得,血清fFN、MCP-1、IL-6水平预测妊娠糖尿病发生自发性流产的AUC分别为0.798、0.685、0.746,灵敏度分别为74.5%、58.8%、62.7%,特异度分别为76.8%、84.1%、85.5%;3个指标联合预测的AUC为0.889,灵敏度为86.3%,特异度为91.3%。结论妊娠糖尿病自发性早产产妇的血清fFN、MCP-1、IL-6水平均升高,妊娠期感染和高水平的血清fFN、MCP-1、IL-6是妊娠糖尿病发生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血清fFN、MCP-1、IL-6对妊娠糖尿病发生自发性早产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联合预测的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 自发性早产 胎儿纤维连接蛋白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院时血清NLRP3、HMG-1、IL-10水平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6
作者 谢彩梨 吴金海 赵菊馨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入院时血清Nod样蛋白受体蛋白3(NLRP3)、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1)、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脓毒症患者,... 目的:探讨入院时血清Nod样蛋白受体蛋白3(NLRP3)、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1)、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脓毒症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休克组。比较3组入院时血清NLRP3、HMG-1、IL-10水平及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分析入院时血清NLRP3、HMG-1、IL-10水平与APACHEⅡ、SOFA评分相关性;比较不同预后脓毒症患者入院时血清NLRP3、HMG-1、IL-10水平;分析入院时血清NLRP3、HMG-1、IL-10水平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院时3组血清NLRP3、HMG-1、IL-10水平及APACHEⅡ、SOFA评分水平比较:轻度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休克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5);入院时血清NLRP3、HMG-1、IL-10水平与APACHEⅡ、SOFA评分呈正相关(P<0.05);病死脓毒症患者入院时血清NLRP3、HMG-1、IL-10高于生存患者(P<0.05);入院时血清NLRP3、HMG-1、IL-10水平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病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8,高于上述指标的单独检测。结论:入院时血清NLRP3、HMG-1、IL-10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其早期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清Nod样蛋白受体蛋白3 高迁移率族蛋白1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信号通路介导细胞效应因子IL-10、IL-35和IL-17调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探究
17
作者 吕英 叶丽燕 +1 位作者 羊亚莉 郑秀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42-048,共7页
探讨Notch信号通路对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的调控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 2021年12月在金华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10例FGR的单胎妊娠孕妇以及10例产前检查正常的健康孕妇(control组)。采集静脉血,收集血清以及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 探讨Notch信号通路对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的调控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 2021年12月在金华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10例FGR的单胎妊娠孕妇以及10例产前检查正常的健康孕妇(control组)。采集静脉血,收集血清以及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在胎盘娩出的15分钟内收取胎盘组织。比较两组PBMCs和胎盘组织中Notch1和Jagged1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检测两组血清和胎盘组织中IL-10、IL-35和IL-17的浓度。结果 Notch1和Jagged1在FGR患者PBMCs和胎盘组织中的表达低于control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FGR患者血清中IL-10的浓度(28.66 ± 5.42)低于对照组(37.84 ± 7.73),IL-35的浓度(9.99 ± 2.50)低于对照组(17.09 ± 3.88),IL-17的浓度(150.28 ± 17.29)高于对照组(76.34 ± 10.13),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FGR患者胎盘组织中IL-10的浓度(3.03 ± 0.52)低于对照组(7.81 ± 1.75),IL-35的浓度(1.25 ± 0.29)低于对照组(2.21 ± 0.37),IL-17的浓度(15.62 ± 3.97)高于对照组(7.16 ± 1.20),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 Notch信号通路介导细胞效应因子IL-10、IL-35和IL-17调控FGR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Notch1 JAGGED1 il-10 il-17 il-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2/IL-22R1 pathway enhances cholangiocarcinoma progression via ERK1/2 activation
18
作者 Jin Zhou Jing-Rui Chen +7 位作者 Jin-Ming Li Shuang-Qing Han Xi-Yue Deng Zhong-Min Li Wen Tong Chao Wang Yi Bai Ya-Min Zh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2025年第3期246-269,共24页
BACKGROUND IL-22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processes of inflammation and tissue healing.,but its role in cholangiocarcinoma(CCA)remains unclear.our study explored the IL-22/IL-22R1 pathway and its impact on CCA prog... BACKGROUND IL-22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processes of inflammation and tissue healing.,but its role in cholangiocarcinoma(CCA)remains unclear.our study explored the IL-22/IL-22R1 pathway and its impact on CCA progression through the ERK1/2 signaling cascade.AIM To determine the mechanism of the IL-22/IL-22R1 pathway in CCA and provide new directions for its clinical treatment.METHODS IL-22R1 expression was assessed in human and rat CCA tissues utilizing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s,Western blot analysis,and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The impact of IL-22 on CCA cells was assessed in vitro via tests for proliferation,migration,invasion,and apoptosis assays.The rat models of thioacetamide-induced CCA and subcutaneous xenografts in nude mice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in vivo effects.ERK1/2 inhibitors were applied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tic role of the pathway.RESULTS IL-22R1 was overexpressed in CCA cell lines and tissues.IL-22 treatment increased the phosphorylation of ERK1/2,promoting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invasion,and resistance to apoptosis.ERK1/2 inhibition considerably reversed these effects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CONCLUSION The IL-22/IL-22R1 axis promotes CCA progression by activating ERK1/2 signaling.Targeting this pathway with ERK1/2 inhibitors offers potential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C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LANGIOCARCINOMA il-22 il-22R1 ERK1/2 Cancer progre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RP、IL-1β、IL-6表达水平与冠心病心肌缺血后心电图波形的关系
19
作者 岑华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5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与冠心病心肌缺血后心电图波形的关系。方法:将收治的66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心肌缺血进行分组,其中33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33例冠... 目的: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与冠心病心肌缺血后心电图波形的关系。方法:将收治的66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心肌缺血进行分组,其中33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33例冠心病非心肌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心电图检查和血清CRP、IL-1β、IL-6表达水平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RP、IL-1β、IL-6表达水平、心电图波形;分析血清CRP、IL-1β、IL-6表达水平与冠心病心肌缺血后心电图波形的相关性;明确CRP、IL-1β、IL-6及心电图波形异常指标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CRP、IL-1β、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两组RR间期、T波时限、PR间期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QRS时限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2.064,P=0.043);心电图波形变化指标QRS时限与CRP、IL-1β、IL-6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541,P=0.005、r=-0.614,P=0.000、r=-0.592,P=0.001);血清CRP、IL-1β、IL-6表达水平及QRS时限联合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60,灵敏度、特异度较高,分别为0.925、0.968;CRP、IL-1β、IL-6、QRS时限的预测阈值分别为65.385 mg/L、22.060 ng/L、127.620 pg/ml、110.840 ms,AUC分别为0.898、0.890、0.918、0.601。结论:血清CRP、IL-1β、IL-6表达水平与冠心病心肌缺血后心电图波形QRS时限呈负相关,CRP、IL-1β、IL-6及QRS时限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P il-1Β il-6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电图 波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探讨心脉康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焦亡的影响
20
作者 许朴丽 袁龙宇 吕洪雪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98-204,共7页
【目的】观察心脉康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法构建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及心脉康方低、高剂量组,每组8只。另设正常组(8只小鼠)... 【目的】观察心脉康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法构建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及心脉康方低、高剂量组,每组8只。另设正常组(8只小鼠)。各组给予相应干预12周后,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主动脉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含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主动脉组织中与细胞焦亡相关的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及炎症因子IL-1β、IL-18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组织中NLRP3、Caspase-1、IL-1β、IL-18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主动脉内层厚度显著增加,出现大量脂质斑块和炎症细胞浸润,血清中IL-1β、IL-18含量升高(P <0.01),主动脉组织NLRP3、Caspase-1、IL-1β、IL-18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 <0.01);心脉康方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小鼠主动脉组织中脂滴和易损斑块面积明显减少,血清中IL-1β、IL-18水平降低(P <0.01),主动脉组织NLRP3、Caspase-1、IL-1β、IL-18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 <0.01)。【结论】心脉康方可能通过调节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有效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的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和细胞焦亡,从而发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脉康方 动脉粥样硬化 NLRP3炎症小体 CASPASE-1 il-1Β 细胞焦亡 小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