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Guide to the Open Cities(Counties,Cities and Districts)of Sichuan Province
1
《China's Foreign Trade》 1996年第10期13-14,共2页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ChengduMunicipality:Qingyang District, Jinjiang District,Wuhou District, Chenghua District, JinniuDistrict, Longquanyi District, QingbaijiangDistrict, Jintang County, Shuangliu County,Wenjian...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ChengduMunicipality:Qingyang District, Jinjiang District,Wuhou District, Chenghua District, JinniuDistrict, Longquanyi District, QingbaijiangDistrict, Jintang County, Shuangliu County,Wenjiang County, Chongzhou City, XinduCounty, Dujiangyan City, Qionglai City,Pixian County, Pujiang County, XinjingCounty, Dayi County, Pengzho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S counties cities and Districts)of Sichuan Province A Guide to the Open cities OP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flection on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Marine Fisheries and Tourism Based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Fishery Facilities: A Case Study of Ningde City of Fujian Province, China
2
作者 ZHANG Guangying LI Meixiu LIN Cuishe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4年第3期73-79,共7页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rine fishery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in Ningde City,this paper plans a spatial pattern for the integration of marine fishery and tourism of the“one belt,three z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rine fishery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in Ningde City,this paper plans a spatial pattern for the integration of marine fishery and tourism of the“one belt,three zones,and multiple points”,designs key projects,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fishery and tourism,and proposes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ility fisheries integration of fishery and tourism Fishery and tourism projects Ningde City of Fujian Provi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网络理论视角下江南水乡公园城市建设路径探索与实践——以昆山市为例
3
作者 聂小明 程瑞霞 崔健 《园林》 2025年第4期10-17,共8页
基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双重驱动背景,以公园城市理论为指导,选取江南水乡城市典型代表、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昆山为实证案例,系统探讨县域单元公园城市建设范式。通过“理论框架—实践路径—效益评估”三个维度,... 基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双重驱动背景,以公园城市理论为指导,选取江南水乡城市典型代表、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昆山为实证案例,系统探讨县域单元公园城市建设范式。通过“理论框架—实践路径—效益评估”三个维度,以生态网络分析视角,解析昆山蓝绿织城、公园融城、场景营城、智慧理城4大核心策略的实施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江南水乡城市建设面临生态基底保护与城市发展需求、文化传承与空间更新以及县域资源有限性与全域统筹目标的三大矛盾。昆山通过构建“七横四纵”生态廊道系统(完成189 km)与489 km绿道网络,形成全域生态基底;建成446座公园绿地与410处“昆小薇”微更新项目,实现绿化废弃物100%资源化利用,打造公园融城;首创“城市管家”协同治理机制使试点区域公众满意度达93.27%,创新公园城市管理模式。揭示出“生态网络优化—空间品质提升—治理模式创新”的耦合发展路径,形成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生态筑基、文脉传承、数字赋能”公园城市建设模式,为长三角地区县域城市公园城市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样板。同时,昆山实践创新性地拓展了公园城市理论在县域尺度的应用边界,对推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生态空间协同治理具有重要示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城市 县级市 生态网络 蓝绿统筹 江南水乡 场景营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地震灾害防御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
4
作者 孙艳萍 陈文凯 +3 位作者 李大贵 马宇鹏 陆松亭 朱武军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8-457,共10页
甘肃是我国少有的地震高烈度省份之一,近年来甘肃省地震灾害防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进展,但尚未建设市县级地震灾害防御业务技术系统,存在全省资源无法有效整合、数据信息服务程度低等问题。文章在甘肃省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 甘肃是我国少有的地震高烈度省份之一,近年来甘肃省地震灾害防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进展,但尚未建设市县级地震灾害防御业务技术系统,存在全省资源无法有效整合、数据信息服务程度低等问题。文章在甘肃省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基础上,构建集地震灾害危险性、承灾体、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等成果的展示、查询与服务为一体的省、市、县三级地震灾害防御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数据互联互通和风险普查成果的统一汇聚与服务,利用网页、地图、统计图表等多种形式为全省地震灾害风险防治提供信息化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各级地震部门的业务需求,全面提升全省震害防治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防御 风险普查 服务平台 甘肃省 省-市-县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推动型城镇化改革与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来自撤县设市的经验证据
5
作者 顾爽 刘进进 《农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78,共17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目标。撤县设市作为行政区划调整和政府推动型城镇化改革的重要方式,在推动中小城市的城乡社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5—2022年全国撤县设市的面板数据,采用... 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目标。撤县设市作为行政区划调整和政府推动型城镇化改革的重要方式,在推动中小城市的城乡社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5—2022年全国撤县设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并建立PSM-DID模型检验撤县设市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撤县设市改革显著提高了县域城乡融合水平,其中经济融合效应较为显著,社会、空间和生态效应尚未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和完全达标的县域改革效果更为明显。撤县设市对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改革效应是通过县域政府发展自主权这一中介变量实现的。未来,必须发挥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实现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序社会“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推动经济、空间、社会和生态的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县设市 城乡融合发展 新型城镇化 政府推动 双重差分法
原文传递
市县级国土空间“三类”规划中城市绿地指标体系构建策略
6
作者 朱镱妮 李翅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1,共8页
城市绿地指标直接反映城市绿地的数量和质量水平,关乎城市绿地系统能否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原城乡规划体系下各类标准规范规定的城市绿地指标体系较完善,但通过对2021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城市绿地现状数据和部分城市编制的规划成果... 城市绿地指标直接反映城市绿地的数量和质量水平,关乎城市绿地系统能否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原城乡规划体系下各类标准规范规定的城市绿地指标体系较完善,但通过对2021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城市绿地现状数据和部分城市编制的规划成果进行分析,发现还存在影响规划指标科学确定的两方面不足:1)现状绿地指标由于建成区范围、人口和公园绿地等统计口径不统一,导致统计数据有偏差;2)规划绿地指标由于体系层级缺乏、部分指标采用困难等原因,导致“三类”规划成果指标体系不完整,成果质量难以保障。随着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新出台标准对中心城区边界和建成区范围划定提出了明确规定,虽然从体系层级增加、统计口径统一等方面为解决城乡规划体系中城市绿地指标存在的短板问题提供了契机,但城市绿地指标体系仍不完整。基于此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绿地指标适应性融合的研究思路,以及“统筹互补-增加层级-无缝对接-绿线划定-固化地位”的技术路径和“五方面十四条”适应性融合策略,整体构建市县级国土空间“三类”规划中的城市绿地指标体系,以期为“三类”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市县级国土空间“三类”规划 城市绿地 指标体系 适应性融合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of Huaiyang County in Henan Province 被引量:1
7
作者 范乃娟 何斌 王鹏飞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cities in Henan Province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study, with Huaiyang County as an example, guiding concepts, goals and contents of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of county-level cities in H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cities in Henan Province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study, with Huaiyang County as an example, guiding concepts, goals and contents of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of county-level cities in Henan Province were analyzed through reviewing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its green space system and the planning of green space syste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garden c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NAN PROVINCE SMALL cities Huaiyang COUNTY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思路研究
8
作者 胡剑飞 张浩 《河南科技》 2025年第3期140-144,共5页
【目的】在新的政策和技术背景下,研究县域智慧城市的建设思路。【方法】基于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和经济背景,分析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困难,研究县域智慧城市的建设思路和框架。【结果】我国县域智慧城市建设需在基础设... 【目的】在新的政策和技术背景下,研究县域智慧城市的建设思路。【方法】基于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和经济背景,分析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困难,研究县域智慧城市的建设思路和框架。【结果】我国县域智慧城市建设需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平台搭建、智慧应用场景开发、人才和资金引进等方面加大力度。推进新型基础设施、产业融合发展、智慧医共体、智慧教育等项目的建设,通过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公众参与机制,促进县域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结论】为县域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助力县域智慧城市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智慧城市 新型基础设施 产业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带电作业的变电站开关柜不停电改造实施
9
作者 毛乃强 许崇新 +3 位作者 李启江 刘波磊 王军波 于汉启 《农村电气化》 2025年第2期18-23,共6页
变电站改造施工往往涉及线路长时间、大范围停电,对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针对县域35 kV变电站开关柜退役更换施工问题,探索带电作业方式开展变电站负荷的不停电改接。以35 kV大夼变电站GG1A开关柜更换施工为例,研究带电作... 变电站改造施工往往涉及线路长时间、大范围停电,对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针对县域35 kV变电站开关柜退役更换施工问题,探索带电作业方式开展变电站负荷的不停电改接。以35 kV大夼变电站GG1A开关柜更换施工为例,研究带电作业新技术在变电站开关柜不停电改造实施中的应用,梳理作业流程,细化专业分工,以带电作业形式完成变电站出线负荷的不停电改接,实现了整站开关柜改造过程中的“客户零感知,负荷零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改造 带电作业 市县一体化 供电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以山东省为例
10
作者 刘昕哿 安国强 +7 位作者 谭绪泉 孙志远 李博文 张金芝 杨志军 秦乃花 胡超甫 李月霞 《山东国土资源》 2025年第2期58-63,共6页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部署,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后,规划数据库成为规划实施监测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山东省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建设和审查实践,采用分类统计和文献分析方法,研究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的主要内...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部署,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后,规划数据库成为规划实施监测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山东省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建设和审查实践,采用分类统计和文献分析方法,研究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和建设要点,为规划数据库科学规范高质量建设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市县级规划数据库建设内容繁杂,包含矢量数据109个图层,文本、表格、栅格图件80余项,其中核心内容包括三条控制线、规划分区、城市四线、中心城区规划用地用海等9项。规划数据库建设要点包括:成果规范性、内容合规性和衔接合理性等,在数据建设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技术问题、管理问题和规划传导问题。研究结论:高质量建设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应该系统分析规划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强化核心内容的规范性,明确建库要点,全面解决常见的数据库建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规划数据库 数字化治理体系 市县级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山区23县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水平研究
11
作者 吕海萍 化祥雨 +1 位作者 董颖 李若菲 《价值工程》 2025年第8期85-89,共5页
基于2018-2022年浙江山区23县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创新链与产业链“两链”测度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同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和马尔科夫链矩阵模型探究了浙江省山区23县两链融合水平的时空演化规律,研究发现:(1)浙江山区23县两链融合... 基于2018-2022年浙江山区23县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创新链与产业链“两链”测度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同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和马尔科夫链矩阵模型探究了浙江省山区23县两链融合水平的时空演化规律,研究发现:(1)浙江山区23县两链融合水平显现逐年提升态势,但各山区县间的融合水平差异明显;(2)浙江山区23县两链融合水平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主要以H-H与L-L的集聚类型为主;(3)浙江山区23县两链融合水平动态迁移的稳定性大于活跃性,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动态转移以向更高水平的邻接转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山区23县 创新链 产业链 融合水平 马尔科夫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ATEL-ISM-MICMAC模型的耕地撂荒致因研究——以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为例
12
作者 赵慧蓉 殷海善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16-223,231,共9页
以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为例,基于文献研究、实地调查与专家访谈方法从自然、经济、人口、生产4个方面提出了耕地撂荒的影响因素,采用DEMATEL-MICMAC-ISM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重要性、层级结构分析及驱动力-依赖性分析。结果表明,1... 以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为例,基于文献研究、实地调查与专家访谈方法从自然、经济、人口、生产4个方面提出了耕地撂荒的影响因素,采用DEMATEL-MICMAC-ISM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重要性、层级结构分析及驱动力-依赖性分析。结果表明,15个耕地撂荒影响因素划分为3个集合,共6层,分别为直接因素(L1)、中间因素(L2、L3、L4、L5)、深层因素(L6)。运用MICMAC模型计算各因素的依赖性值和驱动力值,将驱动因素分为联系型因素、独立型因素、自治型因素、依赖型因素4类。耕地撂荒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地形坡度、海拔、本底值、农林水事务支出、农业机械总动力、区位条件、耕作便捷度、水源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耕地撂荒 DEMATEL-ISM-MICMAC模型 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一体化如何影响县域企业市场势力——兼论全国统一大市场下企业竞争优势重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倪婷婷 王跃堂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8,共13页
在国内大循环发展背景下,通过区域一体化减少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撤县设区这一准自然实验为对象,基于企业成本加成率,分析区域一体化对县域企业市场势力的影响与机理。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改革降... 在国内大循环发展背景下,通过区域一体化减少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撤县设区这一准自然实验为对象,基于企业成本加成率,分析区域一体化对县域企业市场势力的影响与机理。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改革降低了被撤并县(市)企业的成本加成率,减少了县域企业的市场势力,促进了县域竞争。机制检验显示,撤县设区通过提升被撤并县(市)企业进入率和减少政府补贴提高了企业边际成本,从而降低了成本加成率。异质性检验表明,撤县设区主要降低了垄断性较强行业、非普通地级市和市县产业同构度较高的县域企业的成本加成率。另外,本文还发现撤县设区改革期间被撤并县(市)企业进行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越多,其成本加成率增加越多。本文的研究表明,在国内大循环背景下,区域一体化通过引入竞争削弱了欠发达地区企业市场势力,但域内企业可以通过增加产品、技术和服务创新重构竞争优势,进而从总体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不仅能丰富区域一体化和县域城镇化研究,也能为欠发达地区企业竞争优势重构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撤县设区改革 市场势力 成本加成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四川省中药资源调查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清茂 李青苗 +15 位作者 周毅 朱文涛 罗冰 张美 周先建 吴萍 胡平 王洪苏 彭成 裴瑾 黎跃成 张浩 庄诚 甘友清 罗明华 赵军宁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46-1958,共13页
目的通过开展为期12年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2011—2022年),获得四川省中药资源的最新本底数据,并与四川省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1983—1986年)数据比较,研究分析全省中药资源种类、分布、蕴藏量及其变化情况,为四川省中药产业发... 目的通过开展为期12年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2011—2022年),获得四川省中药资源的最新本底数据,并与四川省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1983—1986年)数据比较,研究分析全省中药资源种类、分布、蕴藏量及其变化情况,为四川省中药产业发展战略和科学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按照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GPS、数码摄影、红外摄影、智能手机终端等新技术新方法开展药用植物、动物、矿物的野外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数据录入与数据分析。结果①四川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报告中药资源最新总数为9055种,其中药用植物8272种、药用动物745种、药用矿物38种,发现植物新种8个。②药用植物是中药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药用植物以高等植物为主,药用植物物种数量排名前20的科包括菊科、蔷薇科、豆科、毛茛科等。③全省重点普查的235种野生中药材的蕴藏量为3672.27万吨,超过10万吨的蕴藏量丰富的野生中药材包括天南星、淫羊藿、升麻、石菖蒲、秦艽、何首乌等49种。④2021年四川省栽培中药材215种,包括枳壳、川芎、黄精、丹参等,在地面积817万亩,产量为126.47万吨。⑤四川省183个区县均发现了丰富的中药资源分布,其中中药资源品种数量超过800种的中药资源富集县(市)30个,峨眉山市、洪雅县、木里藏族自治县等16个县中药资源数量超过1000种。⑥与四川省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1983—1986年)结果比较,中药资源总数从4037种增加到9055种,增加116.38%;野生中药材蕴藏量从30.6万吨增加到3672.27万吨,增加119倍;中药资源超过800种的富集县(市)数量从3个增加到30个,增加10倍;发现植物新种8个,包括滨藜叶高山党参、塔公东俄芹、新龙韭等。结论四川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摸清了全省中药资源的最新本底数据,与四川省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比较,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蕴藏量与科、属、种的组成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四川省中药资源品种数、资源富集县(市)数量和重点普查药用植物品种蕴藏量均居于全国前茅,为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美誉的四川省更高质量和更高水平发展中药大健康产业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数据,也为我国制定中药产业发展战略和中药材生产规划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 四川省 中药资源种类 中药资源蕴藏量 中药资源富集县(市) 中药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商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基于耦合协调、时空演进与发展路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崇献 孙静 +1 位作者 张嘉豪 牛佳鑫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6期935-945,共11页
推动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商产业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是有效衔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构建文旅商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大运河沿线省市2012-2020年文旅商产业耦合协调度,分析空间演化特征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研究期内大运河... 推动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商产业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是有效衔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构建文旅商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大运河沿线省市2012-2020年文旅商产业耦合协调度,分析空间演化特征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研究期内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商融合水平整体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文旅商融合水平不同,且具有空间集聚性;在政策保障基础上及文旅商相关因素影响下,文旅商产业通过交叉、渗透和重组,从而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形成文旅商产业综合体。因此,应采取差异化文旅商融合发展策略,以区域协同发展为基础,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推动大运河沿线省市形成全域统筹、区域协同的文旅商融合发展格局,实现大运河沿线省市经济社会文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沿线省市 文旅商融合 耦合协调 时空演进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水网各层级协同建设思考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原园 赵钟楠 姜大川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9期31-36,共6页
推进国家骨干网和省市县各层级水网互联互通、合理衔接,对逐步形成国家水网“一张网”、更好发挥水网整体效益意义重大。推进各层级水网协同建设,应聚焦“四个坚持”原则,即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 推进国家骨干网和省市县各层级水网互联互通、合理衔接,对逐步形成国家水网“一张网”、更好发挥水网整体效益意义重大。推进各层级水网协同建设,应聚焦“四个坚持”原则,即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四水四定”;做好“五个统筹”,即统筹好水网布局、结构、功能设计方案与组网方案,统筹好不同层级水网规划布局与建设,统筹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水流调配过程,统筹好骨干工程与配套工程的关系,统筹好常态与非常态协同治理。分析了不同层级水网协同建设的总体思路,从水网规划与建设的基本单元、思路与重点等方面,研究提出了不同层级水网协同建设的侧重点。围绕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强国家骨干网和省级水网互联互通、推进省市县水网协同融合、加强战略储备水源和战略输配水通道建设,提出推进各层级水网协同建设的重点举措,从完善国家水网“一张网”顶层设计、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强化资源要素保障等方面,研究提出了不同层级水网协同建设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水网 组网方案 协同融合 骨干网 省级水网 市级水网 县级水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以江苏省镇江市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玉军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3-30,共8页
农村产业融合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选择,其赋予了农业产业新动能、激发了农村发展新活力、拓展了农民增收新空间。江苏省镇江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表明,培养壮大融合主体、优化集聚融合要素、巩固创新融合模式、稳定完善融合机... 农村产业融合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选择,其赋予了农业产业新动能、激发了农村发展新活力、拓展了农民增收新空间。江苏省镇江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表明,培养壮大融合主体、优化集聚融合要素、巩固创新融合模式、稳定完善融合机制,能够有效地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水平,针对融合层次不高、主体功能不强、要素供给不足等问题,应从创新农业经营组织方式、推动生产要素跨界流动、促进增值收益合理分配等方面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以期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全面振兴 江苏省镇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视域下的撤县(市)设区府际博弈与调适——基于Z市S区行政区划调整30年的纵向追踪
18
作者 赵聚军 章烁晨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8,共15页
撤县(市)设区不是一蹴而就的,伴随其间的府际博弈,深刻影响着调整的进程与成效。虽然已有研究比较丰富,但主要集中于事前的动因分析或事后的绩效评估,尚未有研究系统归纳贯穿撤县(市)设区不同阶段的府际博弈逻辑及其深刻影响。基于已有... 撤县(市)设区不是一蹴而就的,伴随其间的府际博弈,深刻影响着调整的进程与成效。虽然已有研究比较丰富,但主要集中于事前的动因分析或事后的绩效评估,尚未有研究系统归纳贯穿撤县(市)设区不同阶段的府际博弈逻辑及其深刻影响。基于已有研究和经验事实,以历史追踪而非点状的视角观察撤县(市)设区进程,从组织逻辑下居于主导地位的上级权威、激励逻辑下事实存在的下级弱自主性、目标逻辑下必须兼顾的稳定与发展三个层面,构建了一个理解撤县(市)设区府际博弈与调适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Z市S区30年相关行政区划调整过程的纵向追踪,发现各级政府遵循不同的博弈逻辑进行策略选择,进而形成了不同程度上的服从、合作甚至对抗模式,深刻影响着区域融合发展进程,也间接表明撤县(市)设区并不能直接推动新设区与主城区的融合发展。上述工作不仅初步打开了贯穿撤县(市)设区全过程的府际博弈“黑箱”,也拓展了基于过程视角的府际关系研究的适用场景与解释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划调整 撤县(市)设区 纵向府际关系 区域融合发展
原文传递
区域行政整合、市场扩张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19
作者 李荣林 汪泽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共17页
打破地方保护和降低市场分割是加快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中国1998—2013年撤县设区改革,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考察区域行政整合是否有利于企业发展质量提升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区域行政整合对企业全... 打破地方保护和降低市场分割是加快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中国1998—2013年撤县设区改革,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考察区域行政整合是否有利于企业发展质量提升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区域行政整合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有效提升了企业发展质量;机制检验表明,区域行政整合通过扩大企业市场规模和改善企业管理效率进而促进了企业发展质量提升;并且这种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民营企业、非出口企业和小规模企业来实现;相较于县,县级市的整合效果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证明,区域行政整合也有助于区域整体发展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行政整合 高质量发展 市场扩张 撤县设区 企业管理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河谷城镇“川—沟”融合单元发展路径研究
20
作者 田达睿 卫雨欣 +1 位作者 白钰 席佳榕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111,共8页
通过分析黄土高原河谷城镇独特的城乡关系与发展困境,认为川道与次沟空间结构一体化、功能结构差异化发展是振兴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重要突破口,由此提出“川—沟”融合单元的概念内涵与划定方法。以榆林市绥德县为例,打破镇域行政边... 通过分析黄土高原河谷城镇独特的城乡关系与发展困境,认为川道与次沟空间结构一体化、功能结构差异化发展是振兴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重要突破口,由此提出“川—沟”融合单元的概念内涵与划定方法。以榆林市绥德县为例,打破镇域行政边界和小流域镇村体系,基于川道城镇和次沟乡镇的空间关联关系划定10个融合单元,并从用地形态结构、产业经济地理、服务设施配置等方面对融合单元的空间构型、功能类型和服务水平进行剖析,探讨川道与次沟协同视角下以融合单元为抓手推动黄土高原河谷城镇高效发展和管控治理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沟”融合单元 城乡发展路径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河谷城镇 榆林市绥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