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Modeling and Development of Verb-object Construction from the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to Jinwen Shangshu 被引量:1
1
作者 Ma Qinghua Li Weizheng 《宏观语言学》 2017年第2期1-37,共37页
关键词 甲骨文 动宾结构 语言学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殷商王朝上帝为百神之君的观念
2
作者 刘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61-68,共8页
殷墟卜辞所见上帝观念之研究,历经120余年,成果丰硕,如郭沫若提出上帝为至上神,胡厚宣认为帝五臣指四方与社,等等。目前,学界对上帝是否为至上神等问题及殷代神灵体系,认识上仍存在分歧。李学勤认为,研究甲骨文反映的思想文化可借鉴周... 殷墟卜辞所见上帝观念之研究,历经120余年,成果丰硕,如郭沫若提出上帝为至上神,胡厚宣认为帝五臣指四方与社,等等。目前,学界对上帝是否为至上神等问题及殷代神灵体系,认识上仍存在分歧。李学勤认为,研究甲骨文反映的思想文化可借鉴周代礼制知识。我们循此思路与方法,结合西周金文“上帝百神”“先王在帝廷陟降”“先王在帝左右”等材料,再分析卜辞内证可知,殷代上帝也是百神的君主,四方(包括四方风)、社、河、岳,以及高祖、先王、旧臣均被上帝驱使,执行上帝的意志与命令。卜辞“大甲宾于咸”,可联系《左传》诸侯死后“在先王左右”来理解,即大甲辅助大乙,共同实施帝命。孙诒让提出的“天神、地示、人鬼”说,并不能客观阐释殷代神灵体系,在殷商王朝的自然宗宙观中,上帝是百神之君,控制着天地万物运转与人间社会发展,决定了农业丰歉,都邑兴衰,其意志不可捉摸,也无法改变。四方(包括四方风)、社、河、岳,与高祖、先王、旧臣作为上帝臣僚,具体落实帝令或天命,故受殷人祭祀,以求趋福避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卜辞 上帝 金文 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作册”到“内史”--中国上古史官体制的前缘和演化
3
作者 乔治忠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17,共13页
中国上古史官职能的演变,与“作册”之关系甚大,据日本学者白川静考证,“册”,最初是养护祭祀牺牲之畜的牢圈栅栏,随后将这种养护状况向君主汇报和向神灵祝告的簿书也称为“册”。“作册”官职,源于养护牺牲兽类的人员,他们需要撰写相... 中国上古史官职能的演变,与“作册”之关系甚大,据日本学者白川静考证,“册”,最初是养护祭祀牺牲之畜的牢圈栅栏,随后将这种养护状况向君主汇报和向神灵祝告的簿书也称为“册”。“作册”官职,源于养护牺牲兽类的人员,他们需要撰写相应的文书。殷商作册的职能不断扩大,但凡祝词、檄文、册命、封赏文件,无不承担,成为商代要职。西周灭商,将作册以原职录用,而新设“内史”掺入其职能,意欲最终替代。西周晚期,作册逐渐淡出职官设置,内史垄断宫廷文字事务,随着“共和行政”时期史学的产生,内史加之大史,承当了按时间顺序记述时事的职责,这就是作为历史记载之史官的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册 内史 甲骨文 金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从甲骨文到今文尚书的动宾结构模式化及其发展 被引量:8
4
作者 马清华 李为政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8-158,共11页
甲骨文动宾结构有动宾和宾动两式,宾语后置是其基本语序倾向。卜辞宾语不同的前置方式起于不同的动因,有标记前置主要归因于强调需要,无标记前置在某种程度上归因于原始语言较低的句法模式化水平。甲骨文宾语中占最大规模的不是客体宾语... 甲骨文动宾结构有动宾和宾动两式,宾语后置是其基本语序倾向。卜辞宾语不同的前置方式起于不同的动因,有标记前置主要归因于强调需要,无标记前置在某种程度上归因于原始语言较低的句法模式化水平。甲骨文宾语中占最大规模的不是客体宾语,而是附加体宾语,这是该时期宾语的典型特征,但西周汉语里客体已取代附加体在宾语中的典型地位。不过,西周汉语和尚书语言双宾语结构的语序仍有模式化水平较低的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西周金文 今文尚书 动宾结构 模式化水平 标记化水平 非定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金文看周代媵妾婚制 被引量:13
5
作者 曹兆兰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0-107,共8页
金文中,作器者分别以7种名义为出嫁女铸媵器。有些铭文虽无“媵”字,但从内容上大致可以推定其为媵器。两女同时被媵送时,其中一女是作为异姓他国来媵的媵妾。两个出嫁女的称谓可能铸于同一媵器之中,也可能分别铸于不同的媵器之中。周... 金文中,作器者分别以7种名义为出嫁女铸媵器。有些铭文虽无“媵”字,但从内容上大致可以推定其为媵器。两女同时被媵送时,其中一女是作为异姓他国来媵的媵妾。两个出嫁女的称谓可能铸于同一媵器之中,也可能分别铸于不同的媵器之中。周代这种异姓嫡媵婚制,使周代女性地位一落千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文 周代 女性 媵器 媵妾婚制 婚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来(2001-2010)的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综述 被引量:2
6
作者 胡长春 吴劲松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7-205,288,共9页
本文系统总结近十年金文研究取得一些重要成果:如新出土青铜器铭文的著录与金文的资料整理,金文工具书的编纂和修订,金文铭文考释与研究,特别是对叔夨方鼎、豳公盨、陕西眉县发现的青铜器窖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取得阶段性成果;此外... 本文系统总结近十年金文研究取得一些重要成果:如新出土青铜器铭文的著录与金文的资料整理,金文工具书的编纂和修订,金文铭文考释与研究,特别是对叔夨方鼎、豳公盨、陕西眉县发现的青铜器窖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取得阶段性成果;此外,金文族氏铭文研究,金文语法研究,社会史研究也取得一定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周金文 铭文 整理与研究 概况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金文“孝享”释义 被引量:7
7
作者 舒大刚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5-59,共5页
《周易·苹卦·彖传》有“致孝享一语,古今学人都把“孝”宇理解为普通的孝道之孝,谓“孝享”为孝子之享。实未得古义。本文历考两周金文10余处“享孝”用例及30余例“孝”字用例,几乎无一例外都作祭祀讲。兹结合金文资料以及... 《周易·苹卦·彖传》有“致孝享一语,古今学人都把“孝”宇理解为普通的孝道之孝,谓“孝享”为孝子之享。实未得古义。本文历考两周金文10余处“享孝”用例及30余例“孝”字用例,几乎无一例外都作祭祀讲。兹结合金文资料以及先秦早期文献,对“孝享”本义作出深入细致的考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孝享 金文 萃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戴侗的《说文解字》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党怀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2-138,共7页
戴侗的《说文解字》研究在中国文字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六书故》中 ,戴侗较早地运用钟鼎文并综合文献材料指出了《说文》的许多不足。他称引大量《说文》异本资料以订正文字 ,改变了《说文》的分部 ,创立按类编排文字的新体系。... 戴侗的《说文解字》研究在中国文字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六书故》中 ,戴侗较早地运用钟鼎文并综合文献材料指出了《说文》的许多不足。他称引大量《说文》异本资料以订正文字 ,改变了《说文》的分部 ,创立按类编排文字的新体系。他还从文字实际出发 ,探讨传统“六书”理论 ,创立了新说。戴侗的《说文》研究对《说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侗 《说文解字》 六书 钟鼎文 部首 汉语 文字分类 文字编排 文字考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西周金文看西周宗庙“图室”与早期军事地图及方国疆域图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晖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38,共8页
顾炎武曾以为宗庙设立神像是战国才产生的现象,是不对的。从西周金文中看,西周时周王朝宗庙中有"图室"。这表明至少从西周开始,已经在周王宗庙中设立专门的"图室"绘制先王先公的图像来进行祭祀和悼念。商末西周初... 顾炎武曾以为宗庙设立神像是战国才产生的现象,是不对的。从西周金文中看,西周时周王朝宗庙中有"图室"。这表明至少从西周开始,已经在周王宗庙中设立专门的"图室"绘制先王先公的图像来进行祭祀和悼念。商末西周初年已有用于战争的军事地图,周初已有"东国"疆域图,也有用于土田划定的方国疆域地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金文 图室 先祖画像 军事地图 方国疆域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金文看两周婚姻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曹兆兰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108-114,共7页
从两周金文可以看出当时婚姻关系:明言婚娶,载明夫方信息,铭文本身表明夫妇关系、子母关系,器铭之间互证可明确的婚姻关系。金文结合传世文献可看出:女性称谓首字所标示的父方信息、夫方信息,判断夫妇婚姻关系,从两周金文并结合遗存看... 从两周金文可以看出当时婚姻关系:明言婚娶,载明夫方信息,铭文本身表明夫妇关系、子母关系,器铭之间互证可明确的婚姻关系。金文结合传世文献可看出:女性称谓首字所标示的父方信息、夫方信息,判断夫妇婚姻关系,从两周金文并结合遗存看婚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文 周代 婚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甲骨金文中的“宜”字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玉金 《殷都学刊》 2008年第2期7-12,共6页
甲骨金文中的"■"应该释为"宜",本义是陈肉之器。这种意义的"宜"用作动词,意思是把祭牲陈设到肉案上献给神灵,或把肉置放到肉案上献给尊贵的人。由动词的意义又引申有适宜、合适之义。它还有地名或国名... 甲骨金文中的"■"应该释为"宜",本义是陈肉之器。这种意义的"宜"用作动词,意思是把祭牲陈设到肉案上献给神灵,或把肉置放到肉案上献给尊贵的人。由动词的意义又引申有适宜、合适之义。它还有地名或国名、人名等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金文 宜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与两周金文韵文押韵方式比较 被引量:6
12
作者 罗江文 余飞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共4页
一般来说,诗歌与散文的押韵方式应该不同,但《诗经》与两周金文的押韵方式却极为相似,无论是从韵在句中的位置,或是从韵在一章中的位置,以及一章多韵来看,都大致相同。它们共同表现为韵式多种多样、用韵自由灵活,反映出了先秦时... 一般来说,诗歌与散文的押韵方式应该不同,但《诗经》与两周金文的押韵方式却极为相似,无论是从韵在句中的位置,或是从韵在一章中的位置,以及一章多韵来看,都大致相同。它们共同表现为韵式多种多样、用韵自由灵活,反映出了先秦时期诗文作品用韵的一般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押韵 金文 相同 用韵 位置 《诗经》 情况 先秦时期 诗文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金文档案的老化及其保护 被引量:1
13
作者 冷静 董婷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金文档案 老化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我”字训释考辨 被引量:3
14
作者 雷春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6-149,共4页
考诸甲骨文、金文,"我"有两源:一从手从戈,一从禾从戈,以"割手"、"割禾"为造意,以"戈"为声;"戈",方言读guó,与"割"的方言读音一致,故"我"乃"割"... 考诸甲骨文、金文,"我"有两源:一从手从戈,一从禾从戈,以"割手"、"割禾"为造意,以"戈"为声;"戈",方言读guó,与"割"的方言读音一致,故"我"乃"割"之本字,有宰割、宰杀之义,甲文里有此用例;"我"被借作自称之后,另造"割"表本义;手的古文作、禾穗作,垂的古文作,三者相近,导致混同,故有许慎这样的说法。,从爪从戈,是"我"之金文字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甲骨文 金文 方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土文献与秦文化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卫民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5-12,共8页
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秦文化的研究受到一定的影响。考古发现的秦简牍、封泥、金文、陶文等,反映了秦社会方方面面,给秦史研究工作者提供了难得的资料,极大地促进了秦文化的研究,使很多历史上难以说清的问题迎刃而解。
关键词 出土文献 秦文化 简牍 封泥 金文 陶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殷周金文中的赐予义动词 被引量:2
16
作者 武振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6-160,共5页
殷周金文因其特定内容的关系,表示赐予义的动词数量较多,计有赏、赐、贶、釐、饋、齎、贿、赠、畀、舍、授、稟、遗、降、绥、宾、令(命)、休、惠、、匄、↑诸词,构成了一个丰富的同义词系统。这些词在出现频率、出现时间、具体词义、... 殷周金文因其特定内容的关系,表示赐予义的动词数量较多,计有赏、赐、贶、釐、饋、齎、贿、赠、畀、舍、授、稟、遗、降、绥、宾、令(命)、休、惠、、匄、↑诸词,构成了一个丰富的同义词系统。这些词在出现频率、出现时间、具体词义、用法等方面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特点。对其进行全面调查探讨,对了解殷周金文乃至上古汉语同义词的应用情况将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周金文 赐予动词 同义词 词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西周金文看汉字构形方式的演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江学旺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年第2期30-33,共4页
不同时代各种结构类型字分布比例的不同,反映了文字构形方式的演化。殷商时期是以表意的构形方式为主。西周金文中,形声结构明显高于表意结构的比例,这表明西周时期汉字构形是以形声构形方式为主。如果就新增字来看,可以说西周时期形声... 不同时代各种结构类型字分布比例的不同,反映了文字构形方式的演化。殷商时期是以表意的构形方式为主。西周金文中,形声结构明显高于表意结构的比例,这表明西周时期汉字构形是以形声构形方式为主。如果就新增字来看,可以说西周时期形声构形方式几乎就是唯一能产的构形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形方式 金文 西周 汉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东周金文中的“成日” 被引量:6
18
作者 程鹏万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年第3期36-37,共2页
本文将东周金文中的“”字释为“成日”合文。并将其与战国楚简《日书》、秦简《日书》相比较,认为“成日”是好日子的一种说法。
关键词 东周 金文 成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周长铭金文事物别白初探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义海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缘于对"名"的十分重视,"别白"成为言语交际中常见的一种修辞现象。汉语早期出土文献别白修辞主要有人物别白与事物别白两类。而事物别白主要有明确所属、明确所处、明确种类、明确功用、明确来源等几类。
关键词 西周金文 别白 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櫜” 被引量:3
20
作者 程邦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7-60,共4页
本文讨论殷周金文里的“”字。过去或隶释为“”“”,或释读为“韔”。本文通过形体、文字符号系统、语境、训诂、字词关系等多方面、多角度分析,认为该字应该释为“”字。本文提出,在古文字的考释中,当一个意义(词)不止一个字与之对应... 本文讨论殷周金文里的“”字。过去或隶释为“”“”,或释读为“韔”。本文通过形体、文字符号系统、语境、训诂、字词关系等多方面、多角度分析,认为该字应该释为“”字。本文提出,在古文字的考释中,当一个意义(词)不止一个字与之对应时,要综合考虑被释字本身的形、音、义和被释字之外的文字系统、词义系统、语境等多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櫜” 殷周 金文 考释 古文字 形体 文字符号系统 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