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opf bifurcation control of a Pan-like chaotic system 被引量:1
1
作者 Liang Zhang Jia-Shi Tang Qin Han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9期374-379,共6页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Hopf bifurcation control of a modified Pan-like chaotic system. Based on the Routh-Hurwtiz theory and high-dimensional Hopf bifurcation theory, the existence and stability of the Hopf ...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Hopf bifurcation control of a modified Pan-like chaotic system. Based on the Routh-Hurwtiz theory and high-dimensional Hopf bifurcation theory, the existence and stability of the Hopf bifurcation depending on selected values of the system parameters are studied. The region of the stability for the Hopf bifurcation is investigated.By the hybrid control method, a nonlinear controller is designed for changing the Hopf bifurcation point and expanding the range of the stability. Discussions show that with the change of parameters of the controller, the Hopf bifurcation emerges at an expected location with predicted properties and the range of the Hopf bifurcation stability is expanded. Finally,numerical simulation is provided to confirm the analytic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pf bifurcation control Pan-like chaotic system Routh-Hurwtiz hybrid control method stability control high-dimensional Hopf bifur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励磁轴向磁场电机弱磁控制策略
2
作者 王家祥 《船电技术》 2025年第3期6-11,共6页
混合励磁轴向磁场(Hybrid Excitation Axial Flux Machine,简称HEAFM)电机结合了轴向永磁电机和电励磁同步电机的优点。本文以HEAFM的运行特性,建立了HEAFM的拓扑结构,并推导出数学模型,基于传统弱磁扩速控制策略,提出了一种HEAFM的转... 混合励磁轴向磁场(Hybrid Excitation Axial Flux Machine,简称HEAFM)电机结合了轴向永磁电机和电励磁同步电机的优点。本文以HEAFM的运行特性,建立了HEAFM的拓扑结构,并推导出数学模型,基于传统弱磁扩速控制策略,提出了一种HEAFM的转速、相位角及电压三闭环协同弱磁控制策略,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HEAFM与控制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三闭环协同的弱磁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提高了态响应能力,实现快速跟踪,还具有更好的宽转速运行性能;最后通过样机的实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励磁轴向磁场电机 弱磁控制策略 宽转速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旗鱼优化算法与扰动观察法复合控制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策略
3
作者 莫仕勋 蒋坤坪 +1 位作者 杨皓 梁振燊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121,共12页
针对传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方法在部分遮阴条件下陷入局部最优而失效,且常见的智能优化算法往往存在收敛精度差、收敛速度慢、系统稳定性不高等问题,提出1种基于旗鱼优化SFO(sailfish optimization)... 针对传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方法在部分遮阴条件下陷入局部最优而失效,且常见的智能优化算法往往存在收敛精度差、收敛速度慢、系统稳定性不高等问题,提出1种基于旗鱼优化SFO(sailfish optimization)算法与扰动观察P&O(perturbation and observation)法混合控制的光伏系统最大功率跟踪策略。SFO算法同时使用旗鱼(捕食者)和沙丁鱼(猎物)2个种群,可保证粒子在全局空间探索。所提混合算法先利用SFO算法快速跟踪到最大功率点附近,再利用小步长P&O法对最大功率点进行精细搜索,最后利用分段步长的方法同时兼顾MPPT搜索速度和搜索精度的要求。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混合控制策略有效提升了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及跟踪精度,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功率点跟踪 旗鱼优化算法 扰动观察法 混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布谷鸟搜索算法的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策略
4
作者 李季 周星兴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4-31,共8页
实际工程中,光伏阵列在随机变化的环境中会出现局部遮光的情况,从而导致光伏阵列的功率-电压特性曲线会呈现多峰值状态,传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追踪速度和精准度无法得到满足... 实际工程中,光伏阵列在随机变化的环境中会出现局部遮光的情况,从而导致光伏阵列的功率-电压特性曲线会呈现多峰值状态,传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追踪速度和精准度无法得到满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布谷鸟搜索算法(cuckoo search algorithm, CS)和电导增量法(conductivity increment method, CI)结合的光伏MPPT算法,在算法前期利用布谷鸟搜索算法将大步长和小步长交替使用使得全局搜索能力增强,找到全局最大功率点所处区域附近;在后期,采用步长小、控制精度高的CI进行局部寻优,快速准确地锁定到最大功率点。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并与原始布谷鸟搜索算法和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m optimization, PSO)算法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将CS与CI结合的算法使得收敛速度更快,精度更高,稳定状态时功率曲线的波动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峰现象 布谷鸟搜索算法 电导增量法 混合控制 最大功率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RT算法的图像轨迹跟踪混合控制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杜磊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2-35,共4页
当目标物体被其他物体部分或完全遮挡时,目标的有效特征点数量会逐渐减少,跟踪器无法继续准确地锁定目标,导致目标轨迹中断。为此,文中研究基于SORT算法的图像轨迹跟踪混合控制方法。选取FCOS算法,利用特征金字塔结构,依据检测头层输出... 当目标物体被其他物体部分或完全遮挡时,目标的有效特征点数量会逐渐减少,跟踪器无法继续准确地锁定目标,导致目标轨迹中断。为此,文中研究基于SORT算法的图像轨迹跟踪混合控制方法。选取FCOS算法,利用特征金字塔结构,依据检测头层输出的目标分类得分、位置回归结果以及中心度检测图像目标。将目标检测结果作为卡尔曼滤波器的输入,利用离散控制过程系统描述视频图像中的目标运动状态,预测目标轨迹。利用SORT算法控制图像目标检测结果与目标轨迹预测结果进行级联匹配与IoU匹配,输出匹配成功的目标,即图像目标轨迹跟踪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跟踪视频图像目标轨迹,未出现ID变更情况,轨迹中断占比低于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RT算法 图像轨迹跟踪 混合控制方法 FCOS算法 卡尔曼滤波器 级联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类型换流设备的受端电网耦合鲁棒阻尼控制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天一 李保宏 +3 位作者 江琴 张英敏 张敏 王腾鑫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0-216,共7页
针对混合级联直流馈入与柔性输电设备密集接入的受端电网,为增强其特定振荡模式的阻尼,利用不同换流设备控制回路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模型的耦合鲁棒阻尼控制器设计方法。根据主模比指标选取振荡抑制效果最佳... 针对混合级联直流馈入与柔性输电设备密集接入的受端电网,为增强其特定振荡模式的阻尼,利用不同换流设备控制回路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模型的耦合鲁棒阻尼控制器设计方法。根据主模比指标选取振荡抑制效果最佳的反馈信号作为控制器输入信号;利用总体最小二乘-旋转不变技术识别系统的振荡模式并辨识系统降阶模型;采用混合H_(2)/H_(∞)方法设计耦合鲁棒控制阻尼器。控制器采用平衡截断法进行降阶,兼具鲁棒性能与实际工程应用。混合级联直流与受端江苏电网互联系统的时域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超前-滞后控制器,耦合鲁棒阻尼控制器在多种扰动和故障下均能有效抑制低频振荡,使系统快速恢复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互联电网 柔性输电设备 低频振荡 混合H2/H∞方法 耦合鲁棒阻尼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型三通管路仿生降噪技术研究
7
作者 钮嘉颖 冯伟佳 +2 位作者 李宁 王献忠 庞兆铭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0-387,共8页
依据仿生学原理将生物结构进行简化后应用到T型通水管路,基于有限元方法对仿生设计前后的T型管的声学模态进行了分析;采用CFD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原管和仿生管进行流场计算;基于自主搭建的循环水管路系统噪声实验平台,测试原T型管原管... 依据仿生学原理将生物结构进行简化后应用到T型通水管路,基于有限元方法对仿生设计前后的T型管的声学模态进行了分析;采用CFD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原管和仿生管进行流场计算;基于自主搭建的循环水管路系统噪声实验平台,测试原T型管原管的流噪声,以验证数值方法的可靠性;采用边界元方法对比分析了仿生织构管路和原管的流噪声。结果表明:与原管相比,仿生织构T型管在交界处的高速区域与低速区域面积在整个流体域的占比均减少,仿生织构极大降低了附近的速度梯度,显著抑制漩涡的产生,仿生管的出流段流场也更均匀,从而揭示了T型管仿生织构的降噪机理。较低流速下,仿生管对降低流噪声的改善效果低于1 dB,对T型管流噪声的综合影响不大;较高流速下,仿生管降低流噪声接近7 dB,综合改善效果十分明显;仿生织构的应用基本不会改变T型管的声学模态,对于仿生管耦合模态的第四阶、第五阶稍有变化,但随着壁面厚度的增加变化逐渐变小;对于流激振动噪声的控制,仿生织构设计仅适用于管壁较薄的T型三通管路,对管壁较厚的T型三通管路的降噪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织构 混合计算方法 大涡模拟 流噪声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域特征波全波形反演速度建模质控方法
8
作者 李熙盛 胡光辉 《中外能源》 CAS 2024年第8期54-60,共7页
常规的速度建模方法速度模型精度低,往往不能改善断层阴影带成像质量,通过采用混合域特征波全波形反演技术能加快全波形反演运算速度和收敛。同时提出成像剖面叠合分析、收敛性分析、测井速度与全波形反演速度对比分析、实际炮集与正演... 常规的速度建模方法速度模型精度低,往往不能改善断层阴影带成像质量,通过采用混合域特征波全波形反演技术能加快全波形反演运算速度和收敛。同时提出成像剖面叠合分析、收敛性分析、测井速度与全波形反演速度对比分析、实际炮集与正演炮集波形对比分析、全波形反演模型与观测记录相似系数对比分析五步法全波形反演速度建模质控方法 ,并建立了目标泛函收敛是判断全波形反演是否收敛最直观的参数,目标函数不下降表明反演不收敛;全波形反演速度趋势与测井趋势要相吻合;正演炮集与实际炮集特征波对比越接近,目标泛函数值越小;正演炮集与实际炮集相似系数越大越一致,表明反演速度越精确等混合域特征波全波形反演速度建模质控主要标准。应用该质控方法,在较为准确的背景速度基础上应用构造约束混合域特征波全波形反演技术,引入较为准确的断层信息,建立精度更高的速度模型,提高了断层阴影带成像质量,有效改善了断层阴影带下盘构造成像畸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波形反演 混合域 速度建模 目标泛函 断层阴影 质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组网方法及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云龙 康慨 +3 位作者 唐畅 郑开琦 施念 曹传胜 《电工电气》 2024年第7期27-31,共5页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网架结构是能量管理、控制、保护和稳定的基础。根据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守恒原则及分区、分层匹配原则的组网设计流程,并给出了改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主从协调控制策略,采用一种新型主控制器,当...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网架结构是能量管理、控制、保护和稳定的基础。根据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守恒原则及分区、分层匹配原则的组网设计流程,并给出了改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主从协调控制策略,采用一种新型主控制器,当储能逆变器由PQ控制切换至V/f控制时,能够克服暂态时刻将产生较大的电压、频率和功率波动,保证微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基于某实际风光储柴微电网项目,设计拓扑结构并搭建PSCAD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组网设计和主从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为未来大规模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规划设计及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微电网 组网方法 新型主控制器 稳定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能量路由器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潮流计算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一昕 吴浩宇 +3 位作者 张志伟 宗晨曦 毕恺韬 许德智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能量路由器(energy router,ER)作为新兴电力电子设备,可以实现电能在电力系统中的灵活分配。分析ER对系统的影响,研究以ER为配电枢纽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对实现配电网的优化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首先基于改进交替迭代法建... 能量路由器(energy router,ER)作为新兴电力电子设备,可以实现电能在电力系统中的灵活分配。分析ER对系统的影响,研究以ER为配电枢纽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对实现配电网的优化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首先基于改进交替迭代法建立ER的稳态潮流模型,并对ER直流端口采用下垂控制策略,结合传统解耦法,提出一种适用于含ER的配电网交直流解耦迭代潮流计算方法。以含有多个ER的IEEE 14节点和IEEE 69节点配电系统为算例进行仿真计算,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与收敛性。为分析ER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对不同场景下IEEE 69节点测试系统进行仿真计算,证明ER在系统中可以支撑节点电压,减小系统运行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路由器(ER)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 改进交替迭代法 解耦迭代 下垂控制 潮流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链级混联式液压机械臂运动控制方法
11
作者 何嘉懿 张道德 王君明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40-1553,共14页
针对含有多个闭链结构的液压机械臂非线性强、控制精度低等特点,采用了虚拟分解控制方法消除了系统非线性引入的误差,以提高其控制精度。首先,根据驱动方式不同将整个机械臂分解为四类结构,针对每一类结构再将其虚拟分割成每一子系统,... 针对含有多个闭链结构的液压机械臂非线性强、控制精度低等特点,采用了虚拟分解控制方法消除了系统非线性引入的误差,以提高其控制精度。首先,根据驱动方式不同将整个机械臂分解为四类结构,针对每一类结构再将其虚拟分割成每一子系统,对每个子系统分别建立了刚体动力学模型、液压执行器流体动力学模型;然后,基于刚体动力学模型和流体动力学模型分别设计了刚性连杆控制律和液压执行器控制律,其前馈控制量和误差反馈量是高精度控制的基础;最后,使用Simulink的Simscape模块建立了该机械臂的多物理域混合模型,进行了轨迹跟踪效果验证,同时引入了控制性能指标,在不同机械臂的液压执行器空间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基于虚拟分解控制理论搭建的控制器控制精度提升较大,单关节平均绝对误差最大降低了88.9%,且控制效果与其他较先进液压控制器的性能指标相近。针对含复杂闭链结构的混联式液压机械臂,采用虚拟分解控制理论能有效提升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凿岩机器人 混联式机械臂 虚拟分解控制 动力学模型 控制方法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级联式模糊控制的电氢耦合直流微网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12
作者 李建林 梁策 +1 位作者 曾飞 袁晓冬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7-100,共14页
针对电氢混合储能系统在平抑直流微网中功率波动时面临的功率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级联式模糊控制的电氢耦合直流微网能量管理策略。该策略中一次模糊控制器依据储氢罐储氢状态(stateofhydrogenstorage,SOH)与锂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 针对电氢混合储能系统在平抑直流微网中功率波动时面临的功率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级联式模糊控制的电氢耦合直流微网能量管理策略。该策略中一次模糊控制器依据储氢罐储氢状态(stateofhydrogenstorage,SOH)与锂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 SOC)求解出一次功率分配因子,对直流微网净功率进行一次分配;二次模糊控制器结合一次功率分配参考值与SOH对一次功率分配因子作出校正。此外,为使氢储能系统中具有非线性工作特性的电流控制型装置(电解槽、燃料电池)能够对能量管理系统作出高效响应,采用插值法将功率分配参考值转换为电流参考值。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证明,所提能量管理策略有效缩小了氢储能系统在非合理区间的功率波动范围并提高了氢储能系统中装置的响应精度与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网 电氢耦合 混合储能系统 能量管理 级联式模糊控制 插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称分量法的混合型电力有源滤波器研究
13
作者 赵长伟 郑文兵 +3 位作者 顾丹珍 杨得博 李广敏 沈佳星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4-993,共10页
针对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非线性负载带来的谐波问题,以及大量单相非线性负载接入后的三相电力系统严重不对称情况,提出一种新型混合型滤波器主电路结构和基于应用改进的对称分量法的有源滤波器控制方法。首先,建立混合型滤波器的主电路结... 针对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非线性负载带来的谐波问题,以及大量单相非线性负载接入后的三相电力系统严重不对称情况,提出一种新型混合型滤波器主电路结构和基于应用改进的对称分量法的有源滤波器控制方法。首先,建立混合型滤波器的主电路结构,分析有源部分的拓扑结构和无源部分的工作模式及零序电抗。接着,给出该滤波器的锁相环控制电路以及整体硬件控制结构。针对三相负载严重不对称情况,采用改进对称分量法精确提取中线侧零序电流分量,实现滤波器有源部分的控制。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与现场应用,验证了该混合型滤波器及控制方法在三相负载对称和严重不对称情况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其具有明显的滤波效果及较优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滤波器 三次谐波 谐波治理 控制策略 对称分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风/光互补制储氢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
14
作者 邢小文 牟树君 +2 位作者 范玉建 孙逊 周一鹏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年第4期1-12,共12页
发展大规模风/光互补制储氢系统,对推进我国能源战略转型、实现节能减排和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当前风/光制氢相关研究以制氢技术为主,尚缺乏从核心装备、运行控制到安全保护多方位多角度的系统性梳理。首先概述了大... 发展大规模风/光互补制储氢系统,对推进我国能源战略转型、实现节能减排和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当前风/光制氢相关研究以制氢技术为主,尚缺乏从核心装备、运行控制到安全保护多方位多角度的系统性梳理。首先概述了大规模风/光互补制氢技术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其次从关键技术发展角度对风/光互补制储氢系统结构、关键设备、运行控制、保护方式及安全监控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归纳。最后,展望了大规模风/光互补制储氢关键技术未来发展趋势,总结了未来有待深入研究的技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互补制储氢系统 关键设备 运行控制 保护方式 安全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及仿真分析 被引量:28
15
作者 陈毅东 杨育林 +3 位作者 王立乔 贾志云 赵巍 万承宽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22-1326,共5页
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已用于实际变速恒频风电系统中,为更好开展此项技术的研究,对当前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进行了总结,并分为以下3类:1)已知给定法;2)黑箱法;3)混合控制法。以带齿轮箱35 kW背靠背变换... 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已用于实际变速恒频风电系统中,为更好开展此项技术的研究,对当前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进行了总结,并分为以下3类:1)已知给定法;2)黑箱法;3)混合控制法。以带齿轮箱35 kW背靠背变换器的鼠笼异步式风力发电并网系统为基础,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中,针对已知给定法、黑箱法、混合控制法,各选取了每一类方法的典型代表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针对这3类方法所适用的功率场合不同,在跟踪最大功率的快速性上存在着差异,需要根据风机特性及从实际运用角度出发来选取不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最大功率点跟踪 最优转矩给定法 最优功率给定法 定步长法 混合控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结构混合试验软件HyTest的控制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贞 王照然 +1 位作者 许国山 吴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0-227,共8页
混合试验通过模拟与试验的结合,大大降低了对设备的要求及试验成本,得到了较快发展.为了提高试验的可靠性并降低试验难度,试验的加载控制误差需要得到有效控制,并把相关方法集成到试验软件平台.本文以混合试验软件HyTest的控制方法为中... 混合试验通过模拟与试验的结合,大大降低了对设备的要求及试验成本,得到了较快发展.为了提高试验的可靠性并降低试验难度,试验的加载控制误差需要得到有效控制,并把相关方法集成到试验软件平台.本文以混合试验软件HyTest的控制方法为中心,综述了外环控制、外环位移-内环力控制、三自由度控制方法及相关试验.试验数据检验了方法的有效性,并表明不同方法的特点.多种控制策略可供选择是HyTest突出特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Test 混合试验 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有源桥变换器低平均电流的调制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飞龙 郑智文 +2 位作者 孙孝峰 齐磊 赵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4884-4891,共8页
为减小双有源桥变换器的IGBT开关通态损耗,该文提出一种降低电感平均电流的优化混合控制法,通过切换不同的控制模式保持双向变换器电感平均电流最小,以提高功率传输效率。论文通过对扩展移相控制(extended phase shift control,EPS)工... 为减小双有源桥变换器的IGBT开关通态损耗,该文提出一种降低电感平均电流的优化混合控制法,通过切换不同的控制模式保持双向变换器电感平均电流最小,以提高功率传输效率。论文通过对扩展移相控制(extended phase shift control,EPS)工作原理分析、各开关时刻电感电流及功率传输分析,建立平均电流数学模型,通过分析不同模态的平均电流确立调制方案,并通过效率分析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移相控制 IGBT 混合控制法 平均电流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性能寻优控制混合优化算法 被引量:11
18
作者 朱玉斌 樊思齐 +1 位作者 李华聪 杨垂柏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21-426,共6页
根据性能寻优控制(Perform ance Seek ing Con trol)优化模式的特点,针对某型涡扇发动机,研究了把发动机性能优化问题描述为线性规划问题。同时针对线性规划方法可能会收敛于局部极小值和非线性方法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LP(L inear... 根据性能寻优控制(Perform ance Seek ing Con trol)优化模式的特点,针对某型涡扇发动机,研究了把发动机性能优化问题描述为线性规划问题。同时针对线性规划方法可能会收敛于局部极小值和非线性方法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LP(L inear P rogramm ing)和MAPS(M odel-A ssisted Pattern Search)混合优化方法,并研究了LP和MAPS混合优化方法在航空发动机性能寻优控制中的应用,同时在最大推力控制模式和最小油耗控制模式下进行了仿真。大量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混合优化方法可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并且大大减少了计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 航天推进系统 航空发动机 性能寻优控制 混合优化算法 线性规划 模型辅助模式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法的月球软着陆轨迹优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彭坤 果琳丽 +2 位作者 向开恒 王平 徐世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10-915,共6页
利用混合法思想和人工免疫算法研究了月球软着陆轨迹优化问题.首先建立月球软着陆系统模型并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基于混合法思想利用庞特亚金(Pontryagin)极大值原理推导最优控制律,以伴随变量初值和终端时刻作为优化变量,将终端约束作... 利用混合法思想和人工免疫算法研究了月球软着陆轨迹优化问题.首先建立月球软着陆系统模型并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基于混合法思想利用庞特亚金(Pontryagin)极大值原理推导最优控制律,以伴随变量初值和终端时刻作为优化变量,将终端约束作为罚函数引入评价函数中,将月球软着陆轨迹优化问题转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NLP,Nonlinear Programming);最后应用引导人工免疫算法(GAIA,Guiding Artificial Immune Algorithm)求解该优化问题.仿真结果表明,GAIA混合算法比直接法的寻优速度快,终端误差小,且可搜索到理论最优轨迹;同时,GAIA混合算法的伴随变量初值收敛范围比间接法大,降低了最优月球软着陆轨迹的搜索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软着陆 轨迹优化 最优控制 混合法 人工免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控蘖措施对淦鑫688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彭春瑞 邱才飞 +4 位作者 谢金水 关贤交 钱银飞 涂田华 潘晓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1-427,共7页
针对双季稻区高产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无效分蘖多、成穗率低的难题,于2008-2009年以超级杂交晚稻淦鑫688为材料,开展了水控(提早晒田)、肥控(减少分蘖肥比例)、化控(喷施控蘖剂)3种不同控蘖措施及其组合措施对水稻分蘖成穗和产量影响... 针对双季稻区高产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无效分蘖多、成穗率低的难题,于2008-2009年以超级杂交晚稻淦鑫688为材料,开展了水控(提早晒田)、肥控(减少分蘖肥比例)、化控(喷施控蘖剂)3种不同控蘖措施及其组合措施对水稻分蘖成穗和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控蘖措施都能控制无效分蘖发生,促进分蘖成穗,提高成穗率,具有控蘖和促进成穗的双重功能。其中,化控效果最好,其次是肥控,水控较差;各单项措施组合后有较好的协同作用,3项措施组合的效果好于两项措施组合:不同控蘖处理都能降低无效分蘖期间的叶片含氮量和提高茎鞘可溶性糖含量,这可能是各控蘖处理控制无效分蘖发生和促进分蘖成穗的重要原因之一;各控蘖措施及其组合措施都能提高水稻产量,以3项措施组合应用的产量最高,其次是两项措施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控蘖措施 成穗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