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宋江起义与梁山泊无关 被引量:6
1
作者 李蕊芹 许勇强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48-151,共4页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是否以山东梁山泊为根据地的问题自明代就已争论不休,上世纪50年代大多数学者都倾向于宋江起义与梁山泊无关。文章针对最近一些研究者所持"宋江起义以梁山泊为据点"的观点,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从大量文献的...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是否以山东梁山泊为根据地的问题自明代就已争论不休,上世纪50年代大多数学者都倾向于宋江起义与梁山泊无关。文章针对最近一些研究者所持"宋江起义以梁山泊为据点"的观点,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从大量文献的爬梳考辨入手,再次论证了历史上的宋江起义与梁山泊无关,并对水浒故事与梁山泊由历史到文学的演进轨迹做了简单的勾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宋江起义 水浒故事 梁山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草莽英雄到忠臣义士——试论宋江形象演变的主要过程 被引量:4
2
作者 符晓黎 《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57-59,共3页
本文论述了历史上的宋江,一个“农民起义的草莽英雄”到《水浒》中的宋江,“封建社会的忠臣义士”所经历的形象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关键词 历史 《水浒》 形象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有燉“偷儿”传奇在水浒故事流变中的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朱仰东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82-87,共6页
朱有燉系明初重要的杂剧作家,其创作的水浒戏在水浒故事流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水浒传》成书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在水浒故事思想嬗变中具有重要的过渡意义;文人参与的热情高涨,水浒戏文人化色彩渐浓;开辟了水浒故事新的传播途... 朱有燉系明初重要的杂剧作家,其创作的水浒戏在水浒故事流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水浒传》成书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在水浒故事思想嬗变中具有重要的过渡意义;文人参与的热情高涨,水浒戏文人化色彩渐浓;开辟了水浒故事新的传播途径,使得水浒戏开始走向宫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有燉 水浒戏 水浒故事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剧《红桃山》本事以及创作时间考——兼及简本《水浒传》的问题
4
作者 邓雷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25-128,193,共5页
京剧《红桃山》所演虽然是《水浒传》梁山人物之事,但是一般认为此剧与《水浒传》无关。之所以产生如此印象,是因为读者阅读中流行的是繁本《水浒传》,人们无缘得见简本《水浒传》。而《红桃山》本事正是来源于简本《水浒传》征王庆的故... 京剧《红桃山》所演虽然是《水浒传》梁山人物之事,但是一般认为此剧与《水浒传》无关。之所以产生如此印象,是因为读者阅读中流行的是繁本《水浒传》,人们无缘得见简本《水浒传》。而《红桃山》本事正是来源于简本《水浒传》征王庆的故事,当然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加工与改编。《红桃山》此剧的确切创作时间现今已很难考证,通过与诸简本《水浒传》的对比,发现其改编的底本为《汉宋奇书》,通过《汉宋奇书》的刊刻时间以及所载《红桃山》剧目时间,可以大致推知此剧创作于乾嘉年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桃山 水浒传 本事 创作时间 简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水浒传》《红楼梦》对苏轼的接受
5
作者 李新 韩松言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15-19,共5页
在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红楼梦》的文本中,作者通过书中诗词创作引用苏轼诗文语典,书中人物涉及苏轼或称引苏诗名句等多种方式,将北宋大文豪苏轼及其诗文作品巧妙融入小说创作之中,为作品增色添彩,从中也体现出了《水浒传》《红楼... 在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红楼梦》的文本中,作者通过书中诗词创作引用苏轼诗文语典,书中人物涉及苏轼或称引苏诗名句等多种方式,将北宋大文豪苏轼及其诗文作品巧妙融入小说创作之中,为作品增色添彩,从中也体现出了《水浒传》《红楼梦》作者对苏轼的推崇与接受,这客观上也对苏轼作品的传播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红楼梦》 苏轼 接受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浒传》与《聊斋志异》中复仇描写比较
6
作者 王建平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8期30-34,共5页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复仇者的属类、身份、年龄层次和复仇动机、目的、原因以及复仇方式和手段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水浒传》、《聊斋志异》在复仇描写方面的异同之处。
关键词 《水浒传》 《聊斋志异》 复仇描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水浒故事政治心态的变迁看《水浒传》的成书时间
7
作者 许勇强 邓雷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5-9,共5页
《水浒传》成书时间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而又悬而未决的问题。面对历史文献的缺失和各种研究方法的局限,本文从历代水浒故事特别是水浒戏与政治心态的演变入手,通过对比南宋末年、元代、元明之际和嘉靖以后相关的水浒故事,认为《水浒传... 《水浒传》成书时间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而又悬而未决的问题。面对历史文献的缺失和各种研究方法的局限,本文从历代水浒故事特别是水浒戏与政治心态的演变入手,通过对比南宋末年、元代、元明之际和嘉靖以后相关的水浒故事,认为《水浒传》对政权的既对抗又依附的矛盾心态正是明初水浒故事的基本特征,因此《水浒传》最后成书时间很可能在明初,近年来影响甚大的嘉靖说恐不能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故事 《水浒传》 水浒戏 政治心态 成书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的构建与个体的消解——浅析《水浒传》《儒林外史》结构模式
8
作者 熊恺妮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9-12,共4页
《水浒传》《儒林外史》在结构模式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其中关键性的因素,就是群体意识与个体观念的不同。群体意识包含了创作群体的构建与文本层次的构建;个体观念表现为消解因素,体现在文人的世界观与现实故事的重构。
关键词 《水浒传》 《儒林外史》 结构 群体构建 个体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