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Situ High Pressure Studies on Nanocrystalline Mercury Sulphide
1
作者 K. M. Freny Joy N. Victor Jaya 《Journal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6年第4期59-63,共5页
Nanocrystalline β-HgS has many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and prepared by novel microwave assisted method. The structural stability was studied by in situ high pressure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measurements. No struc... Nanocrystalline β-HgS has many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and prepared by novel microwave assisted method. The structural stability was studied by in situ high pressure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measurements. No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was observed in nano-HgS upto 15 GPa. There is a shift in transition pressure towards the higher side when compared with the bulk materials. The volume de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of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wave heating mercury sulphide phase transition high pressure X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压汞灯荧光显微观测的剩余油定量分析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忠诚 鲍志东 +1 位作者 王洪学 张栋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17,共6页
为明确不同驱油阶段微观剩余油的分布状态,指导老油田在注水开发后期的剩余油挖潜,选取典型区块不同渗透率级别的岩心进行了驱油试验,采用液氮冷冻技术制作岩心薄片并利用高压汞灯荧光显微镜,分析了饱和油阶段、水驱至模型初见水阶段和... 为明确不同驱油阶段微观剩余油的分布状态,指导老油田在注水开发后期的剩余油挖潜,选取典型区块不同渗透率级别的岩心进行了驱油试验,采用液氮冷冻技术制作岩心薄片并利用高压汞灯荧光显微镜,分析了饱和油阶段、水驱至模型初见水阶段和水驱结束后阶段的微观剩余油赋存状态。经过图像处理,细分了剩余油赋存状态,并计算了不同状态剩余油的赋存比例。研究表明,中渗透率岩心水驱主要动用了自由态剩余油,水驱后残存的自由态剩余油较多,可作为继续挖潜对象;低渗透率岩心水驱过程中自由态微观剩余油含量进一步减少,水驱后束缚态的膜状剩余油及半束缚态的喉道状剩余油可作为接替开发对象。高压汞灯荧光显微观测法为剩余油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量化方法,可以为老油田的剩余油挖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汞灯荧光 微观剩余油 定量化分析 赋存规律 水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多尺度联合表征 被引量:2
3
作者 甯波 任大忠 +6 位作者 王虎 张瀚澎 郭建林 付宁海 李俊键 李天 李启晖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1,共8页
致密砂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对气藏的开发至关重要。文中以临兴地区下石盒子组盒8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实验方法对致密砂岩孔隙结构进行精确表征。研究结果显示:致密砂岩主要孔隙类型为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其次为粒间孔、晶间孔和微裂隙;... 致密砂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对气藏的开发至关重要。文中以临兴地区下石盒子组盒8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实验方法对致密砂岩孔隙结构进行精确表征。研究结果显示:致密砂岩主要孔隙类型为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其次为粒间孔、晶间孔和微裂隙;高压压汞、CO_(2)吸附、N_(2)吸附以及渗吸-核磁等实验结果均反映了研究区致密砂岩孔隙结构具有较好的连通性;多尺度联合法表征的致密砂岩孔径分布以微孔为主,介孔次之,大孔最少;微孔的大量分布为比表面积做出主要贡献,介孔、大孔贡献较少,孔容主要由微孔、介孔贡献,大孔贡献较少;核磁共振计算的孔径分布比例与多尺度联合法的计算值在介孔、大孔阶段具有较好一致性,在微孔阶段,多尺度联合法的计算值大于核磁共振法,表明微孔为气藏的主要气体储集空间,而介孔和大孔为气体运移的主要通道,多尺度联合法在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精细表征方面更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气体吸附 高压压汞 核磁共振 孔隙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湖凹陷玛页1井风城组页岩油地质甜点优选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娜 李卉 +3 位作者 刘鸿 陈方文 杨森 邹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1-278,共8页
玛湖凹陷风城组属于具有物源多、岩性复杂、整体含油、甜点分散等特征的混积型碱湖沉积,为了对页岩油进行高效勘探和开发,需要对页岩油地质甜点优选。以高压压汞、岩石热解等实验结果为基础,对玛页1井风城组储集层及其页岩油可动性等进... 玛湖凹陷风城组属于具有物源多、岩性复杂、整体含油、甜点分散等特征的混积型碱湖沉积,为了对页岩油进行高效勘探和开发,需要对页岩油地质甜点优选。以高压压汞、岩石热解等实验结果为基础,对玛页1井风城组储集层及其页岩油可动性等进行评价,构建页岩油地质甜点优选模型,评价页岩油地质甜点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孔隙度、总有机碳含量、脆性矿物含量和游离烃含量与100倍总有机碳含量之差分别是评价风城组储集层储集性能、含油性、脆性和页岩油可动性的参数;利用4个参数构建页岩油地质甜点优选模型,玛页1井风城组一类、二类和三类页岩油地质甜点的页岩油甜点因子分别为大于0.2823、0.0111~0.2823和小于0.0111;玛页1井风城组一类页岩油地质甜点主要分布在风二段上部和风三段,岩性以泥岩和白云质泥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玛页1井 风城组 页岩油 地质甜点 高压压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压汞-恒速压汞联合曲线构型模式及其指示意义
5
作者 代金友 雷禧桢 +2 位作者 皮莎 沈小述 陈代欣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5-741,共7页
利用构型理论和层次分析方法,对常规压汞-恒速压汞联合曲线构型形貌进行划分,建立具有普遍意义的常规压汞-恒速压汞联合曲线三段式构型模式,探讨了该模式对岩石孔喉体系及其润湿滞后特性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常规压汞-恒速压汞联合曲线... 利用构型理论和层次分析方法,对常规压汞-恒速压汞联合曲线构型形貌进行划分,建立具有普遍意义的常规压汞-恒速压汞联合曲线三段式构型模式,探讨了该模式对岩石孔喉体系及其润湿滞后特性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常规压汞-恒速压汞联合曲线由a、b和c构型段组成,各构型段相互衔接,形貌各异;a构型段呈重叠形貌,指示了大孔喉体系,常规压汞-恒速压汞联合曲线无润湿滞后特性;b构型段呈分离形貌,可细分为b_(1)和b_(2)构型亚段,b_(1)构型亚段指示了中孔喉体系,恒速压汞曲线无润湿滞后特性,常规压汞曲线有润湿滞后特性,b_(2)构型亚段指示了中孔喉体系,常规压汞-恒速压汞联合曲线关联润湿滞后特性;c构型段呈重叠形貌,指示了小孔喉体系,常规压汞-恒速压汞联合曲线具有同等润湿滞后特性;常规压汞汞弯液面变形集中于b—c构型段,恒速压汞汞弯液面变形集中于b_(2)构型亚段—c构型段;常规压汞曲线和恒速压汞曲线的b_(1)构型亚段可用于接触角校正。常规压汞-恒速压汞联合曲线的三段式构型模式,对分段接触角校正及表征岩石孔喉分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压汞 恒速压汞 毛细管压力曲线 构型模式 孔喉体系 润湿滞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页岩油藏可动油特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千慧 李海波 +5 位作者 邢济麟 杨正明 薛伟 姚兰兰 杜猛 孟焕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42-4951,共10页
针对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一段页岩油藏19块岩样,开展高速离心和核磁共振实验,建立储层可动油评价方法,揭示目标页岩油藏可动油特征;结合高压压汞实验和扫描电镜实验,从孔隙结构角度分析目标油藏可动油特征的原因。结果表明:随着渗透率降低... 针对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一段页岩油藏19块岩样,开展高速离心和核磁共振实验,建立储层可动油评价方法,揭示目标页岩油藏可动油特征;结合高压压汞实验和扫描电镜实验,从孔隙结构角度分析目标油藏可动油特征的原因。结果表明:随着渗透率降低,实验岩心T 2谱右峰比例减少,可动油变少。区块一岩心可动油百分数平均17.88%,区块二岩心可动油百分数平均14.56%;不同渗透率岩心均含有一定量微米级渗流通道,两区块岩心中微米喉/缝控制的可动油分别为9.34%和5.7%;0.10~1.0μm喉道控制的可动油比例较低,区块一平均为4.05%,区块二平均为3.22%;小于0.1μm喉道控制的可动油比例区块一为4.49%,区块二为5.64%。区块一大于1.0μm喉道控制的可动油比区块二更高,区块二小于0.1μm喉道控制的可动油比例较高。高压压汞表明,目标页岩油储层有一定比例较大喉道发育,但基质喉道总体非常小,主要喉道分布在5~30 nm,6块岩心平均喉道半径为30 nm,储层喉道分布和可动油分布有很好的一致性,喉道分布特征决定了可动油的分布特征。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目标页岩油藏基质致密、喉道小,多数孔隙呈孤立状,部分储层发育裂缝隙、间裂缝等微裂缝,非均质性强;储层发育一定比例微裂缝,因此离心力较小时能驱出一定量的原油,但储层基质整体致密,喉道小,导致其总可动油比例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藏 高速离心 核磁共振 高压压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分形与分级评价——以莺歌海盆地乐东区黄流组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赵静 黄志龙 +2 位作者 张景缘 邓广君 许马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5-308,共14页
[目的]明确致密砂岩储层孔喉微观形态,划分储层孔隙结构级次,多角度半定量评价储层的储集特征和渗流能力,有助于明确具有高效产能潜力的储层类型。[方法]以莺歌海盆乐东区黄流组致密砂岩为例,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实验手... [目的]明确致密砂岩储层孔喉微观形态,划分储层孔隙结构级次,多角度半定量评价储层的储集特征和渗流能力,有助于明确具有高效产能潜力的储层类型。[方法]以莺歌海盆乐东区黄流组致密砂岩为例,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实验手段,开展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维数计算与分级评价的研究。[结果]致密砂岩储层质量的影响因素之一是大孔喉孔隙结构;分形维数越接近3,孔隙结构越复杂,连通的大孔喉越少。依据孔喉分级特征、成岩相、孔隙结构复杂程度,建立了孔隙结构分级评价的四类模型:类型Ⅰ为小孔喉优势型储层,强胶结成岩相,大孔喉孔隙度占比小于45%,D_(max)值为2.75~2.90,致密储层;类型Ⅱ为大—小孔喉连续型储层,弱胶结—弱溶蚀成岩相,大孔喉孔隙度占比45%~70%,D_(max)值为2.70~2.85,低渗储层;类型Ⅲ为大孔喉优势型储层,强溶蚀成岩相,大孔喉孔隙度占比大于70%,D_(max)值为2.55~2.65,优质储层;类型Ⅳ为大孔喉单峰型储层,强压实成岩相,大孔喉孔隙度占比50%~60%,D_(max)值为2.65~2.75,低渗储层。通过Fisher判别方法,建立储层类型测井预测模型,对比储层类型与气测响应和储层含气饱和度,发现Ⅲ类储层的产气效能高,具有勘探价值。[结论]研究成果为致密砂岩储层评价与分类提供了新思路,明确了储层孔隙结构对气水分布存在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致密砂岩储层 高压压汞 孔隙结构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及其分形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硕 王飞 +3 位作者 于瑞 高建星 师昊 朱玉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7,共12页
孔喉微观结构定量评价一直是致密砂岩储层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以分形维数为突破口,在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不同井中采集了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12个岩心样品,通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等实验方法以及分形理论对致密砂岩样品的孔... 孔喉微观结构定量评价一直是致密砂岩储层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以分形维数为突破口,在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不同井中采集了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12个岩心样品,通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等实验方法以及分形理论对致密砂岩样品的孔喉结构及其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由剩余粒间孔、溶孔和晶间孔组成。总分形维数与孔隙度和渗透率存在良好的负相关性,表明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的复杂程度和非均质性对物性具有一定的影响。中孔的分形维数与孔喉结构参数的相关性更好,表明中孔的非均质性和表面粗糙度主要影响储集空间和渗流性质。致密砂岩储层的品质与分形维数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越有利于油气富集的储层,其分形维数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致密砂岩 高压压汞 孔喉结构 分形特征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汞法和液氮吸附法在高阶煤孔隙结构表征中的适用性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睿 冯宏飞 柳长峰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8,共7页
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是中国典型的高阶煤储层,也是我国煤层气开采的重要基地,其煤孔隙结构表征对煤层气开采、CO_(2)封存及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等至关重要。选取沁水盆地样品,采用压汞法和液氮吸附法分别对煤样孔径分布和孔隙形态进行了... 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是中国典型的高阶煤储层,也是我国煤层气开采的重要基地,其煤孔隙结构表征对煤层气开采、CO_(2)封存及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等至关重要。选取沁水盆地样品,采用压汞法和液氮吸附法分别对煤样孔径分布和孔隙形态进行了测试计算。结果表明:相比压汞法,氮气吸附法所测孔体积随孔径的变化率随孔径增加而缓慢上升,孔径所对应的dV/dlgD-D值低,其结果更符合高阶煤微小孔径特征;对比采用压汞法和液氮吸附法所测试的孔隙形态,并结合测量孔径值和典型矿区高阶煤孔隙特点,发现采用液氮吸附法所测得的孔隙形状可以更好地表征高阶煤微小孔径特点。因此,高阶煤孔径5~50 nm孔隙结构表征宜采用液氮吸附法。该研究结果为沁南盆地南部高煤阶孔隙结构精细表征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汞法 液氮吸附法 孔隙形态 高阶煤 孔隙结构 孔径分布 表征 沁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特征及流体可动性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康小斌 闫钰琦 +1 位作者 屈亚宁 刘松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88,共10页
为了明确核磁共振T2谱与孔喉半径的转换及优选评价储层流体可动性参数,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段14块致密砂岩样品,开展了储层物性、高压压汞及核磁共振等实验,分析储层孔喉结构特征及其对流体可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 为了明确核磁共振T2谱与孔喉半径的转换及优选评价储层流体可动性参数,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段14块致密砂岩样品,开展了储层物性、高压压汞及核磁共振等实验,分析储层孔喉结构特征及其对流体可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可划分为Ⅰ类、Ⅱ类、Ⅲ类和Ⅳ类,对应的平均孔喉半径逐渐减小,且储层物性和流体可动性依次变差;通过高压压汞来转换核磁共振可动流体T2谱可以精确表征半径为0.001~4μm的全孔径孔喉大小分布以及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可动流体有效孔隙度可定量表示可动流体占据岩样内有效孔隙空间的大小,能够有效评价储层流体的可动性;致密砂岩储层流体可动性主要受控于孔喉结构参数,且受储层物性和黏土矿物含量的综合影响。研究成果可为致密砂岩储层质量评价和开发潜力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喉结构 流体可动性 核磁共振 高压压汞 可动流体T2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分类评价
11
作者 王力 刘岩 +3 位作者 曹茜 邓虎成 王亮 陈婷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53,I0003,I0004,共15页
致密砂岩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强、孔喉关系复杂和孔渗相关关系差等特点。以四川盆地中部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法表征全孔径分布,建立全尺度的毛细管压力曲线,明确不同孔喉结构特征参数与储层宏观物性的关... 致密砂岩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强、孔喉关系复杂和孔渗相关关系差等特点。以四川盆地中部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法表征全孔径分布,建立全尺度的毛细管压力曲线,明确不同孔喉结构特征参数与储层宏观物性的关系,进行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分类评价。结果表明:高压压汞实验中大孔(孔径≥50 nm)标定的核磁孔径分布可准确表征全孔径分布;全孔径分布谱图计算的峰度参数与孔隙度相关关系好,可评价储层宏观储集能力;伪毛细管压力曲线计算的相关因数和分形维数参数与渗透率相关关系好,可评价储层宏观渗流能力;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分为3类,由Ⅰ类到Ⅲ类,储集空间类型由残余粒间孔占优势向粒内溶孔占优势变化,峰度逐渐变小,分形维数变大,储集能力和渗流能力下降。该结果为提高致密砂岩气藏勘探与开发效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中部 须家河组 致密砂岩储层 高压压汞法 核磁共振法 孔喉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扫描的煤岩孔隙结构全孔径表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文涛 李小刚 +5 位作者 任勇 师斌斌 戴瑞瑞 洪星 杨潇 陈国辉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80,共10页
为探究深层、超深层煤岩孔隙结构,在鄂尔多斯盆地DJ区块本溪组X号煤岩采集了12块样品,基于数字岩心CT扫描三维重构技术,联合高压压汞、液氮吸附、二氧化碳吸附测试,应用多实验拼接方法,表征了X号煤岩孔隙的全孔径分布特征,并对比分析深... 为探究深层、超深层煤岩孔隙结构,在鄂尔多斯盆地DJ区块本溪组X号煤岩采集了12块样品,基于数字岩心CT扫描三维重构技术,联合高压压汞、液氮吸附、二氧化碳吸附测试,应用多实验拼接方法,表征了X号煤岩孔隙的全孔径分布特征,并对比分析深层及中浅层煤岩的微孔、介孔、大孔的分布差异及其对吸附作用、渗透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煤岩储层的储集空间以微孔及大孔为主,介孔发育较少;深层X号煤岩微孔平均占比为44.1%,大孔平均占比为53.9%,中浅层X号煤岩中微孔平均占比为34.8%,大孔平均占比为64.1%;深层煤岩中起吸附作用的纳米孔更发育,但在中浅层煤岩中微米级裂缝发育程度优于深层煤;通过全孔径分布特征分析认为,中浅层X号煤岩大孔孔容占比更高,渗透率比深层X煤岩高出1个数量级,而深层X号煤岩微孔孔容占比更高,吸附性更强。该研究通过全孔径定量表征,明确储层各级孔隙分布特征,为煤层气赋存状态及产出机理提供了数据及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 全孔径拼接 微米CT扫描 高压压汞 液氮吸附 二氧化碳吸附 鄂东缘DJ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及可动流体分布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神木地区盒8段储层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夏玉磊 兰建平 姚伟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1,共11页
致密砂岩复杂的孔喉结构导致多变的可动流体分布,而微观孔隙结构和可动流体分布又是研究致密砂岩储层的重点。基于核磁共振可动流体测试原理,采用离心试验、高压压汞、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铸体薄片等方法,建立了神木地区盒8段储层孔... 致密砂岩复杂的孔喉结构导致多变的可动流体分布,而微观孔隙结构和可动流体分布又是研究致密砂岩储层的重点。基于核磁共振可动流体测试原理,采用离心试验、高压压汞、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铸体薄片等方法,建立了神木地区盒8段储层孔隙结构分类标准,明确了3类岩石孔隙结构参数及孔隙、喉道类型,提出了适用于目标储层转换系数的新方法,并定量评价了3类岩石可动流体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目标储层中Ⅰ、Ⅱ类岩石孔隙以孔径大于10μm的残余粒间孔和孔径大于1μm的溶蚀孔为主,喉道以缩小型和弯片状喉道为主,孔隙结构参数较好,大孔隙发育程度高、孔喉间连通性好、可动流体赋存量大,大部分可动流体赋存于T_(2)谱右峰对应的大孔隙中,而左峰对应的小孔隙中可动流体含量低。Ⅲ类岩石孔隙结构参数差、可动流体百分比低、孔喉以晶间孔和管束状喉道为主。目标储层平均转换系数为0.029μm/ms,但Ⅰ、Ⅱ类岩石转换系数小于Ⅲ类,转换后的Ⅰ、Ⅱ类岩石T_(2)谱的右峰与压汞孔隙半径分布的主峰相对应,而Ⅲ类岩石T_(2)谱的左峰与压汞孔隙半径分布的主峰相对应。Ⅰ、Ⅱ类岩石孔径大于1μm的孔隙中可动流体百分比高,是未来勘探开发的主要方向。研究成果为提高致密油藏采收率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储层 高压压汞 核磁共振 可动流体 微观孔喉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储层孔隙连通性表征方法研究进展
14
作者 董庆浩 熊生春 +6 位作者 赵庆 沈瑞 孙文臣 徐蕾 杨航 王果 苏合英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40-2745,2751,共7页
页岩油气储层通常具有复杂的孔隙网络系统,其孔隙连通性对于油气的流动起着重要作用。储层的孔隙连通性可与渗透率、孔隙度、可动流体百分数等参数共同作为储层评价的重要参数。介绍了4种表征储层孔隙连通性的方法:重复高压压汞实验、... 页岩油气储层通常具有复杂的孔隙网络系统,其孔隙连通性对于油气的流动起着重要作用。储层的孔隙连通性可与渗透率、孔隙度、可动流体百分数等参数共同作为储层评价的重要参数。介绍了4种表征储层孔隙连通性的方法:重复高压压汞实验、高压伍德合金注入实验、对比匹配小角中子散射实验以及核磁共振-自发渗吸实验。此外调研了几种方法的应用现状,有助于了解不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势,为页岩油气储层的微观孔隙表征提供参考,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页岩油气储层的孔隙连通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连通性 重复高压压汞 核磁共振实验 渗吸实验 高压伍德合金注入实验 对比匹配小角中子散射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侏罗系延安组煤层孔隙结构及可动流体饱和度影响因素
15
作者 阎珍 任大忠 +4 位作者 王虎 孙振 万慈眩 李启晖 李天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5期122-131,共10页
为研究神木地区侏罗系延安组煤层可动流体饱和度影响因素,针对煤层孔隙小、油水渗流机理复杂及开发矛盾突出等问题,通过开展铸体薄片、X-衍射和扫描电镜等实验,分析煤层孔隙结构特征,利用核磁共振及高压压汞实验,对研究区可动流体赋存... 为研究神木地区侏罗系延安组煤层可动流体饱和度影响因素,针对煤层孔隙小、油水渗流机理复杂及开发矛盾突出等问题,通过开展铸体薄片、X-衍射和扫描电镜等实验,分析煤层孔隙结构特征,利用核磁共振及高压压汞实验,对研究区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煤层样品核磁孔隙度为0.389%~10.137%,渗透率为2.395~6.278 mD,可动流体饱和度为30.23%~66.31%;2)核磁共振T2谱分布图具有典型的双峰及单峰式特征,煤层孔隙以介孔为主,微孔次之,大孔最少;3)压汞结果显示样品排驱压力低,为0.041~1.502 MPa,平均值为0.716 MPa;最大进汞饱和度高,为13.06%~88.31%,平均值为65.59%;退汞效率为0.84%~47.28%,平均值为28.02%;4)可动流体饱和度主要受到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及矿物组分的影响。渗透率与可动流体饱和度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而孔隙度与其相关性较弱。喉道半径越大,连通性越好,可动流体饱和度越大。黏土矿物通过占据、堵塞孔隙使可动流体饱和度降低。以上成果认识,对预测煤层开发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木地区 孔隙结构 核磁共振 高压压汞 可动流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南地区青山口组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16
作者 刘佳薇 汤济广 +3 位作者 王建伟 刘笑楠 佟歆瑶 黄浩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4年第6期647-657,共11页
储层孔喉结构是陆相页岩油研究的重点,其决定了储层物性特征。以松南地区青山口组页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高压压汞、恒速压汞和CT扫描实验,联合表征青一段、青二段和青三段页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孔喉半径分布、连通性等。结果表明,... 储层孔喉结构是陆相页岩油研究的重点,其决定了储层物性特征。以松南地区青山口组页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高压压汞、恒速压汞和CT扫描实验,联合表征青一段、青二段和青三段页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孔喉半径分布、连通性等。结果表明,松南地区青一段和青三段孔隙连通性较好,青二段孔隙连通性较差,其中青一段页岩的孔隙度为5.0%~18.9%,渗透率为0.025~0.886 mD,平均孔喉半径为47.8~235.4 nm,中值孔喉半径为4.4~254.5 nm;青二段页岩的孔隙度为2.4%~5.3%,渗透率为0.022~1.550 mD,平均孔喉半径为10.8~26.4 nm,中值孔喉半径为4.7~5.1 nm;青三段页岩的孔隙度为8.1%~12.9%,渗透率为0.076~0.347 mD,平均孔喉半径为107.7~233.4 nm,中值孔喉半径为105.5~308.0 nm。对青山口组储层物性进行分级评价,可知大安地区青一段主要发育Ⅱ级、Ⅲ级储层和中孔喉,储层物性较好;塔虎城地区青二段主要发育Ⅲ级储层和小孔喉,储层物性差;新北地区青三段主要发育Ⅰ级、Ⅱ级储层和中孔喉,储层物性好。研究结果可用于评价青山口组页岩油气藏资源潜力,为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及类似地区页岩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和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青山口组 孔隙结构 CT扫描 高压压汞 恒速压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A区块储层基础物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万慈昡 胡维首 +2 位作者 沈雅斐 刘志凯 祝瑶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2期14-19,共6页
储层基础物性分析对了解气藏、制定气田开发方案及研究气井合理生产制度都至关重要。以苏里格气田A区块实物岩心为基础,依次开展基础孔渗、矿物成分、扫描电镜和高压压汞实验分析,分析储层的微观结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1)目标区域属于... 储层基础物性分析对了解气藏、制定气田开发方案及研究气井合理生产制度都至关重要。以苏里格气田A区块实物岩心为基础,依次开展基础孔渗、矿物成分、扫描电镜和高压压汞实验分析,分析储层的微观结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1)目标区域属于低孔低渗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2)岩石以脆性矿物为主,黏土矿物质量分数极小(大部分岩石中黏土矿物质量分数小于2.0%);3)孔隙以粒间孔为主,孔隙形态多样,纳米级微裂缝少见,填充度不高,缝洞呈现几何式特征;4)最大进汞饱和度差异大,孔喉结构不均匀,分选性差,孔喉半径小且分布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物性 高压压汞 扫描电镜 矿物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的CO 2驱喉道动用界限——以朝阳沟油田为例
18
作者 白振强 皮彦夫 +2 位作者 王清华 宋文波 朱琦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4期90-94,100,共6页
依据核磁共振基本原理,通过孔隙的简化,推导出核磁共振T_(2)驰豫时间与孔隙喉道半径关系,利用数值差值和最小二乘基本方法,结合高压压汞岩心孔喉分布,将核磁共振T_(2)图谱转换为岩心孔喉半径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岩心驱替过程中含油饱... 依据核磁共振基本原理,通过孔隙的简化,推导出核磁共振T_(2)驰豫时间与孔隙喉道半径关系,利用数值差值和最小二乘基本方法,结合高压压汞岩心孔喉分布,将核磁共振T_(2)图谱转换为岩心孔喉半径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岩心驱替过程中含油饱和度的变化,信号幅度同步变化的基本规律,分析水驱和CO_(2)驱不同孔喉半径的信号幅度变化曲线,判断出不同开发方式下的最小孔喉动用界限。研究表明,朝阳沟油田特低渗透区块为亲水特性,低压水驱岩样采出程度28.0%,高压水驱岩样采出程度30.0%,非混相气驱岩样的采出程度为48%,混相气驱岩样的采出程度为64%;水驱主要动用孔隙中喉半径大于1.00μm孔的可动油,非混相驱替不可动用的最小孔喉半径为0.15μm,混相驱没有提高喉道动用界限,但是驱替效率却大幅度提高;CO_(2)驱替出原油中的轻质组分,残余油黏度变大,不可动流体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1/3~3/4,核磁共振图谱发生左移现象。研究结论为CO_(2)驱开发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核磁共振 高压压汞 喉道半径 动用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宁-吉县地区山西段致密气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及分级评价
19
作者 孙和美 刘之的 +5 位作者 邢雪杰 刘琦 邓琳 张正朝 杨宏涛 张雷曌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0-67,共8页
基于铸体薄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物性、核磁共振和高压压汞等实验测试资料,利用分形几何原理和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区块山西段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行分形维数计算,并研究其与储层物性、孔隙结构等参数的相关性,以... 基于铸体薄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物性、核磁共振和高压压汞等实验测试资料,利用分形几何原理和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区块山西段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行分形维数计算,并研究其与储层物性、孔隙结构等参数的相关性,以进一步对致密储层孔隙结构进行分级评价研究.研究表明:山西段平均孔隙度、渗透率为5.05%、0.15 mD,储集空间的类型主要有粒间溶孔、晶间溶孔以及剩余粒间孔.汞饱和度法计算的分形维数与孔渗、孔隙结构参数之间相关性较好,其范围在2.11至2.87之间,平均值为2.5.通过汞饱和度法将储层孔隙结构分为三类:Ⅰ类、Ⅱ类、Ⅲ类.研究区的孔隙结构类型主要为Ⅱ、Ⅲ类.通过孔隙结构分级评价定量反映致密砂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复杂程度,为有利储层、致密气的规模勘探开发提供有效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分形特征 致密储层 汞饱和度法 高压压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目标检测的压裂井场全覆盖监控系统
20
作者 张钊 左威 +4 位作者 景江 姜一博 李诚 马涛 陈亮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7期146-149,共4页
针对压裂井场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作业时闯入高压区、不佩戴安全帽、吸烟、接打电话和不穿着工服作业,使用图像识别目标检测技术,构建井场安全隐患识别算法模型,开发井场全覆盖监控系统。通过采集井场监控画面视频,制作目标检测图... 针对压裂井场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作业时闯入高压区、不佩戴安全帽、吸烟、接打电话和不穿着工服作业,使用图像识别目标检测技术,构建井场安全隐患识别算法模型,开发井场全覆盖监控系统。通过采集井场监控画面视频,制作目标检测图像数据集,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实现高压区域入侵监测及人的不安全行为提示。采用画面加声音提醒的报警方式,将所有分析结果反馈到仪表橇内。系统使用效果满足当前井场安全监控需求,助力实现井场安全生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井场 目标检测 全覆盖监控系统 高压区域入侵监测 不安全行为提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