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fferent Curing Systems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with Coarse Aggregate
1
作者 赵秋 杨明 +1 位作者 庄一舟 聂宇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7年第4期492-497,共6页
High durability and high tensile strength makes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 an ideal material for bridges,while its early shrinkag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st-in-situ mass concrete leads structure crack-ea... High durability and high tensile strength makes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 an ideal material for bridges,while its early shrinkag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st-in-situ mass concrete leads structure crack-easily,which restricts the application of UHPC in deck system. Whether reasonable amount of coarse aggregate can influence the strength of UHPC and improve the shrinkage performance or reduce the cost is still in doubt. Besides,in order to improve its constructability and workability, whether autoclaved curing system of UHPC can be changed remains to be further researched. In response to these circumstances, a systematic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trength of UHPC mixed with coarse aggregate in different ratios has been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three curing systems,namely standard curing,180-200 ℃/1. 1 MPa autoclaved curing,and hot water curing were tested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HPC's properties and curing systems,and the UHPC ' s microstructure was also preliminarily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can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same mix ratio, autoclaved curing guarantees the highest compressive strength,followed by hot water curing and standard curing.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 increases with the temperature in the range of 25 to 90 ℃ hot water curing,and high temperature in precuring period can speed up the strength development of UHPC,but the sequence of precuring period does not obviously affect the results. In 90 ℃ hot water and autoclaved curing,the strength is over 150 MPa,and it has little relation with gravel ratio. While the value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in a lower temperature curing with the increasing of gravel amount,even only about 80 MPa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strength increases moderately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uring age by standard curing,especially in the initial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 coarse aggregate curing system STRENGTH MICRO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Pre-wetted Light-weight Aggregate on Internal RelativeHumidity and Autogenous Shrinkage of Concrete 被引量:3
2
作者 叶家军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06年第1期134-137,共4页
This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gradient of internal relative humidity (IRH) decreases rapidly within 7-day curing age in HPC. The amount of water imported by pre-wetted light-weight aggregate can regulate IRH of ... This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gradient of internal relative humidity (IRH) decreases rapidly within 7-day curing age in HPC. The amount of water imported by pre-wetted light-weight aggregate can regulate IRH of concrete. By importing a proper amount of water, the process of the decline of IRH can be delayed and the autogenous shrinkage can be reduce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amount of water imported by pre- wetted lightweight aggregate, IRH and AS was established. The result provides a new method of reducing early AS and enhancing early cracking resistance of H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genous shrinkage pre-wetted lightweight aggregate internal relative humidity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nd Behavior between BFRP Bars and Hybrid Fiber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after High Temperature 被引量:3
3
作者 Boheng Zhu Huaxin Liu +3 位作者 Genjin Liu Abasal Hussain Xiaofei Zhang Xuezhi Wang 《Journal of Renewable Materials》 SCIE EI 2021年第3期507-521,共15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mprove the bond performance of basalt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BFRP)bars and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RAC)after being exposed to high temperatures.The bond behavior(failure modes,bond 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mprove the bond performance of basalt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BFRP)bars and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RAC)after being exposed to high temperatures.The bond behavior(failure modes,bond strength,bond stress-slip curves)between BFRP bars and hybrid fiber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HFRAC)after being exposed to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20℃up to 500℃was studied by using pull-out tests.The effect of high temperatures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compressive strength,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and tensile strength of BFRP bars was also investigated.The bond strength decreased as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d and the drop of bond strength between RAC and BFRP bar was larger than that between HFRAC and BFRP bar.As the temperature rises,the key factor affecting the bond strength was gradually transformed from concrete strength to BFRP bar strength.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nd stress and slip in the dimensionless bond stress-slip ascending section was established,which wa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temperature BFRP bar hybrid fiber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bond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与钢筋黏结性能研究
4
作者 黄远 吴仁迪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0-179,共10页
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中加入粗骨料可以有效地解决UHPC自身收缩大、成本高等问题.为了研究弯曲应力状态下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CA)与钢筋的黏结性能,对12根UHPC-CA搭接梁式试件进行4点弯曲加载试验,并采用钢筋开槽粘贴应变片... 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中加入粗骨料可以有效地解决UHPC自身收缩大、成本高等问题.为了研究弯曲应力状态下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CA)与钢筋的黏结性能,对12根UHPC-CA搭接梁式试件进行4点弯曲加载试验,并采用钢筋开槽粘贴应变片的方式测量了沿搭接钢筋长度方向黏结应力,研究其分布规律.主要研究参数包括粗骨料粒径、粗骨料含量、搭接长度以及保护层厚度.试验结果表明,试件破坏以劈裂破坏为主.粗骨料对钢筋的黏结性能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骨料与钢筋的互锁机制能增强机械咬合力,提升黏结强度;另一方面,骨料的加入会增加材料的不均匀程度,对黏结性能产生不利影响.5~10 mm粒径的骨料对黏结性能的影响比10~15 mm粒径的骨料更显著,当骨料含量达到800 kg/m^(3)时,钢筋黏结应力沿搭接长度方向的分布变得更均匀.增大钢筋搭接长度和增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均能增强对黏结强度的保持作用,从而提高试件的峰后黏结强度.提出了考虑粗骨料特征参数的UHPC-CA劈裂黏结强度计算表达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粗骨料 黏结性能 梁式试验 搭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开挖料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和微观性能研究
5
作者 陈忠章 段木子 +2 位作者 蔡升宇 苏伟锋 李鹏飞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2,共9页
探讨了利用隧道开挖料中的岩石作为高性能混凝土粗骨料的可行性。当粗骨料对细骨料的替代率在40%以下时,高性能混凝土的流变学性能可达到规范要求,但7、28 d的抗压强度分别下降了22.2%、14.1%,抗折强度变化不大;基于试验结果,利用单纯... 探讨了利用隧道开挖料中的岩石作为高性能混凝土粗骨料的可行性。当粗骨料对细骨料的替代率在40%以下时,高性能混凝土的流变学性能可达到规范要求,但7、28 d的抗压强度分别下降了22.2%、14.1%,抗折强度变化不大;基于试验结果,利用单纯型重心设计法对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流变性能进行了评价;根据紧密堆积理论模型计算了不同粗骨料产量下的堆积密实度,发现开挖粗骨料的针片状粒型改变了材料堆积状态,降低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堆积密实度,从而降低了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分析了开挖粗骨料和天然粗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微观结构,验证了开挖粗骨料高性能混凝土强度下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工程 开挖粗骨料 高性能混凝土 紧密堆积理论 堆积密实度 界面过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面干再生细骨料对UHPC抗碳化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赵伟 胡炎通 +1 位作者 季韬 张冬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28,133,共5页
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中采用饱和面干再生细骨料(RFA),不仅可减少UHPC收缩,还能节约成本。研究了相同净水胶比下饱和面干RFA掺量(0、50%和100%)对UHPC的电通量、抗压强度和碳化深度的影响,并通过分析UHPC的水化产物和孔结构揭示其机... 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中采用饱和面干再生细骨料(RFA),不仅可减少UHPC收缩,还能节约成本。研究了相同净水胶比下饱和面干RFA掺量(0、50%和100%)对UHPC的电通量、抗压强度和碳化深度的影响,并通过分析UHPC的水化产物和孔结构揭示其机理。研究表明:随着饱和面干RFA掺量的增大,总水胶比增大,UHPC孔结构劣化,密实度降低,抗压强度降低,碳化深度增大。然而在相同碳化条件下,饱和面干RFA掺量为100%时,UHPC的碳化深度仍分别是普通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的1/37.83~1/65.61和1/11.20~1/19.92。提出并验证了掺饱和面干RFA的UHPC碳化深度模型,为再生骨料UHPC推广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面干再生细骨料 超高性能混凝土 微结构 抗碳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碎值粗细骨料高性能混凝土制备技术
7
作者 蒋睿 翁智财 +3 位作者 刘子科 成卫辉 胡建伟 李书明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38,共5页
针对高压碎值骨料自身强度较低、界面性能较差等问题,通过添加硅灰浆等高活性矿物掺和料,制备出具有良好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高性能混凝土,并探讨了硅灰浆掺量对不同岩性高压碎值骨料所制备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差异及其微观机... 针对高压碎值骨料自身强度较低、界面性能较差等问题,通过添加硅灰浆等高活性矿物掺和料,制备出具有良好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高性能混凝土,并探讨了硅灰浆掺量对不同岩性高压碎值骨料所制备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差异及其微观机理。结果表明:在骨料压碎值相等的情况下,高压碎值花岗岩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略优于高压碎值片麻岩骨料混凝土,这可能与片麻岩的层状构造有关,但加入硅灰浆可弥补骨料自身缺陷,改善混凝土内部微结构,有助于缩小这种因骨料结构差异而带来的强度及耐久性差距。在C40与C60强度等级的高压碎值骨料混凝土制备中,硅灰浆建议掺量分别为其固含量占胶凝材料质量的5.0%与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材料 制备技术 试验研究 高压碎值骨料 高性能混凝土 硅灰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M纤维体积掺量对含粗骨料UHPC性能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8
作者 胡宇锋 吴方红 +1 位作者 庄兆铨 孙永佳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5年第3期54-58,共5页
研究了共聚甲醛(POM)纤维的体积掺量(0~2.00%)对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CA-UHPC)的流动性、表观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掺POM纤维CA-UHPC的表观密度为2300~2420 kg/m^(3);随着POM纤维体积掺量的增加,CA-UHP... 研究了共聚甲醛(POM)纤维的体积掺量(0~2.00%)对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CA-UHPC)的流动性、表观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掺POM纤维CA-UHPC的表观密度为2300~2420 kg/m^(3);随着POM纤维体积掺量的增加,CA-UHPC的流动性降低,抗压强度增大,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基本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POM纤维与UHPC基体间的界面过渡区致密,基体开裂区域的POM纤维呈拔出和拉断两种破坏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CA-UHPC) 共聚甲醛纤维 流动性 力学性能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层对RAC叠合楼板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严俊 彭胜 +1 位作者 瞿聪 陈凤琪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5年第3期69-72,共4页
制备了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再生骨料混凝土(RAC)叠合楼板试件,研究了UHTCC层的厚度(0、10、20 mm)和纤维种类(PE纤维、PVA纤维、钢纤维)对RAC的约束效果,分析了浆体的流动度和试件的轴压性能,并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纤... 制备了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再生骨料混凝土(RAC)叠合楼板试件,研究了UHTCC层的厚度(0、10、20 mm)和纤维种类(PE纤维、PVA纤维、钢纤维)对RAC的约束效果,分析了浆体的流动度和试件的轴压性能,并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的掺入降低了浆体的流动度;UHTCC能有效约束RAC破坏,使RAC的破坏模式从脆性破坏转变为纵向剪切及横向屈曲联合破坏;与PE纤维和钢纤维相比,PVA纤维对试件延性的改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 再生骨料混凝土 纤维种类 轴压性能 微观劣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邓友生 李文杰 +3 位作者 孟丽青 张克钦 宋虔 马二立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0-163,共4页
为满足桥梁工程中桥面板材料轻质高强的市场需求,在活性粉末混凝土中掺入粒径不大于8 mm的粗骨料,制成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这种混凝土具有力学性能佳、材料自重轻、早期收缩小和造价较低等特点。首先阐述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的... 为满足桥梁工程中桥面板材料轻质高强的市场需求,在活性粉末混凝土中掺入粒径不大于8 mm的粗骨料,制成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这种混凝土具有力学性能佳、材料自重轻、早期收缩小和造价较低等特点。首先阐述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原理及各掺合料对其性能的影响,其次分析其力学性能、疲劳性能和高温性能,最后展示了其在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的工程应用状态,并提出了其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骨料 超高性能混凝土 力学性能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组合再生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梁抗火性能
11
作者 肖建庄 陈子璇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8,共10页
为突破单一混凝土材料在受力和抗火两方面的性能难以协同优化的难题,该文创新性地提出U型组合再生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梁(简称为RAC-HSC组合梁),系统地开展了火灾试验和常温、火后受弯试验,综合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组合梁的性能表现。研究表... 为突破单一混凝土材料在受力和抗火两方面的性能难以协同优化的难题,该文创新性地提出U型组合再生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梁(简称为RAC-HSC组合梁),系统地开展了火灾试验和常温、火后受弯试验,综合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组合梁的性能表现。研究表明:火灾下,RAC-HSC组合梁的耐火性能显著优于高强混凝土整浇梁,其梁内温度较低,跨中挠度较小,跨中未出现明显裂缝,且未观察到爆裂现象;常温及高温后的受弯试验中,RAC-HSC组合梁的屈服荷载、极限承载力及初始刚度均显著优于再生混凝土梁,基本达到或超过普通混凝土整浇梁和高强混凝土整浇梁的水平。该文所提出的U型组合再生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梁是混凝土构件“抗火-受力一体化设计”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混凝土梁 再生混凝土 高强混凝土 抗火性能 受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动力效应对粗骨料UHPC的影响
12
作者 丁庆军 周昌盛 +2 位作者 郭凯正 龚金华 雷宇翔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4-78,共5页
为解决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在桥梁工程可能遭受的桥梁动力效应问题,通过小型振动台进行模拟桥梁振动,以振动幅度和频率为振动参数,研究了桥梁振动对粗骨料UHPC的力学性能、超声波波速及粗骨料沉降系数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 为解决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在桥梁工程可能遭受的桥梁动力效应问题,通过小型振动台进行模拟桥梁振动,以振动幅度和频率为振动参数,研究了桥梁振动对粗骨料UHPC的力学性能、超声波波速及粗骨料沉降系数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 mm的振动幅度可以有效改善孔结构,对粗骨料UHPC的力学性能和超声波波速具有促进作用;当振动幅度大于1 mm时振动会引入内部缺陷,并且粗骨料离析程度增大,刚性骨架被破坏,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超声波波速降低;当振动频率增大时,能够有效改善钢纤维与基体的黏结性能,增强粗骨料UHPC的弯曲韧性;在实际粗骨料UHPC用于桥梁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桥梁振动幅度,不应超过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振动 振动参数 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 力学性能 损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片状颗粒对高强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宋少民 卢超琦 《粉煤灰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4期21-26,共6页
从粗骨料针片状颗粒角度出发,研究其含量和粒径对高强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选取掺加5%、15%和25%针片状颗粒含量的粗骨料配制混凝土,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进行试验研究;选取5~10 mm、10~16 mm和16~20 mm共三种粒径区间... 从粗骨料针片状颗粒角度出发,研究其含量和粒径对高强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选取掺加5%、15%和25%针片状颗粒含量的粗骨料配制混凝土,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进行试验研究;选取5~10 mm、10~16 mm和16~20 mm共三种粒径区间的针片状颗粒,探究粒径大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针片状颗粒含量增加,高强混凝土和易性和泵送性能变差,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混凝土收缩增大,且对高强混凝土耐久性能不利;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和扩展度、硬化混凝土各龄期抗压强度均随着粗骨料中针片状颗粒粒径增大而降低;综合考虑针片状颗粒对高强混凝土性能影响规律,建议控制针片状颗粒含量不超过5%;同时,在计算针片状颗粒含量时,需在标准计算方法基础上按不同粒径针片状颗粒分别乘以其对应的影响系数进行修正,以实现对粗骨料粒形更好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骨料 针片状颗粒 高强混凝土 性能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单轴受拉力学性能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力剑 刘素梅 +1 位作者 徐凡丁 徐礼华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3,共7页
考虑粗骨料掺量、钢纤维掺量及长径比等因素,研究了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CA)的单轴受拉力学性能,揭示了纤维增强的机理和粗骨料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粗骨料掺量的增加,UHPC-CA的单轴抗拉强度与变形性能均下降;钢纤维掺量增... 考虑粗骨料掺量、钢纤维掺量及长径比等因素,研究了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CA)的单轴受拉力学性能,揭示了纤维增强的机理和粗骨料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粗骨料掺量的增加,UHPC-CA的单轴抗拉强度与变形性能均下降;钢纤维掺量增加、长径比增大对UHPC-CA的受拉力学性能有较大的提升作用;钢纤维与基体间具有良好的握裹力,在基体内出现裂缝后,主要依靠握裹作用承受拉应力;粗骨料的掺入削弱了钢纤维空间分布的均匀性,同时引入了薄弱的粗骨料-基体界面过渡区,对UHPC-CA的受拉性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粗骨料 应力-应变关系 纤维增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骨料取代率对机制砂再生混凝土高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发静 王新杰 +1 位作者 朱平华 刘啸林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84-2092,共9页
为探究不同粗骨料取代率对机制砂再生混凝土(RCM)高温性能的影响,以不同粗骨料取代率(0%、20%、40%、60%、80%、100%,质量分数)制备RCM并研究其单面受高温后的表面形貌、质量损失率、抗压强度、荷载变形曲线及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粗骨... 为探究不同粗骨料取代率对机制砂再生混凝土(RCM)高温性能的影响,以不同粗骨料取代率(0%、20%、40%、60%、80%、100%,质量分数)制备RCM并研究其单面受高温后的表面形貌、质量损失率、抗压强度、荷载变形曲线及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粗骨料取代率在40%~60%时,在低于600℃的高温试验下RCM表现良好。当温度在200℃时,各组试块表面形貌变化不大,质量损失率较小,抗压强度略微上升;当温度在400℃时,各组试块表面开始出现裂缝,质量损失率为4.35%~6.47%,抗压强度开始下降,此时粗骨料取代率影响不大;当温度达到600℃时,表面形貌变化明显,质量损失率上升到6.42%~8.70%,抗压强度最终降低到基准强度的80%左右,此时粗骨料取代率在40%~60%的试块表现良好;当温度达到800℃时,各组试块表面形貌变化进一步加剧,粗骨料取代率大于60%的试块受影响非常明显,同时各类性能参数表明混凝土已完全丧失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再生混凝土 粗骨料取代率 高温性能 抗压强度 荷载变形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粗骨料UHPC的抗压强度预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靖宜 蔡自伟 +1 位作者 李凌志 俞可权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9,共9页
为实现对粗骨料UHPC的抗压强度的预测和配合比设计方法的优化,搜集了国内外文献中168组粗骨料UHPC配合比和标准养护28 d抗压强度实测值,给出了各材料组分和抗压强度频数分布,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各材料组分与抗压强度的关联关系... 为实现对粗骨料UHPC的抗压强度的预测和配合比设计方法的优化,搜集了国内外文献中168组粗骨料UHPC配合比和标准养护28 d抗压强度实测值,给出了各材料组分和抗压强度频数分布,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各材料组分与抗压强度的关联关系,通过神经网络参数分析,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前馈神经网络,相比普通的BP神经网络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最后基于建立的GA-BP神经网络给出了不同强度等级粗骨料UHPC配合比设计中粗骨料/胶凝材料、钢纤维体积掺量、砂胶比的建议取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抗压强度 粗骨料 前馈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粗骨料和钢纤维分布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及强度计算模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毅刚 张靖航 +4 位作者 陈火文 韩伟威 何贤良 黄敦文 彭晖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5-355,共11页
为探明粗骨料与钢纤维的相互作用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综合影响,研究了粗骨料体积掺量和钢纤维体积掺量对超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Image-Pro Plus软件对试件切面进行处理,计算粗骨料和钢纤维的均匀分布程度,从而获得粗骨料和... 为探明粗骨料与钢纤维的相互作用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综合影响,研究了粗骨料体积掺量和钢纤维体积掺量对超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Image-Pro Plus软件对试件切面进行处理,计算粗骨料和钢纤维的均匀分布程度,从而获得粗骨料和钢纤维分布情况对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钢纤维掺量一定时,粗骨料体积掺量对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具有增强效果,最高可提高15.55%,但会降低24.34%的抗折强度;粗骨料掺量一定时,在钢纤维与骨料的互锁作用下,通过发挥耦合增强作用,可以提高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但过量的钢纤维容易结团,会削弱钢纤维的桥接作用,使抗折强度先增加后下降;考虑粗骨料与钢纤维相互作用对力学性能影响的特点,建立了含粗骨料掺量和钢纤维掺量双变量因素下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计算模型,计算模型准确度较好,对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粗骨料分布 钢纤维分布 力学性能 计算模型
原文传递
粗骨料及混杂纤维对UHPC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边晨 赵长军 +3 位作者 黄卫军 郭君渊 肖建庄 叶建龙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546,共11页
为评议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CA–UHPC)的基体配合比设计方法及探究混杂纤维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修正的安德森(MAA)模型提出CA–UHPC基体配合比的两种设计思路,对不同粗骨料体积掺量(10%,12%,14%,17%)及混杂纤维形式(平直钢纤维、... 为评议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CA–UHPC)的基体配合比设计方法及探究混杂纤维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修正的安德森(MAA)模型提出CA–UHPC基体配合比的两种设计思路,对不同粗骨料体积掺量(10%,12%,14%,17%)及混杂纤维形式(平直钢纤维、端钩钢纤维、共聚甲醛(POM)纤维)的CA–UHPC开展轴拉试验、抗压强度及工作性能测试及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MAA模型计算CA–UHPC的基体配合比,不论是否将粗骨料引入计算体系,均可实现CA–UHPC的紧密堆积状态,两种思路设计的CA–UHPC中粗骨料–UHPC基体界面及纤维–UHPC基体界面的粘结强度均较高;制备的混杂纤维CA–UHPC可实现工作性能与轴拉韧性的协同提升,其中平直钢纤维与端钩钢纤维混杂的CA–UHPC具备更优异的轴拉韧性,平直钢纤维与POM纤维混杂的CA–UHPC具备更优异的工作性能;拔出的POM纤维表面存在较多的细长絮状物,说明POM纤维对CA–UHPC轴拉韧性提升的机理为优异的化学粘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配合比设计 纤维混杂增韧 轴拉试验 微观分析 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内养护轻集料复合增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收缩与抗裂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芳 马莲霞 《公路交通技术》 2024年第5期9-16,共8页
为缓解高性能混凝土的高收缩、易开裂等体积稳定性不足问题,基于纤维-内养护材料的复合作用,采用非接触式自收缩仪和平板法对不同轻集料内养护剂替代率(10%~20%)、纤维组合(钢纤维、聚丙烯纤维、混杂纤维)条件下的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缩性... 为缓解高性能混凝土的高收缩、易开裂等体积稳定性不足问题,基于纤维-内养护材料的复合作用,采用非接触式自收缩仪和平板法对不同轻集料内养护剂替代率(10%~20%)、纤维组合(钢纤维、聚丙烯纤维、混杂纤维)条件下的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缩性能和抗裂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轻集料的替代率对降低早期自收缩效果显著,可将3 d、28 d自收缩率分别降低42.8%~62.6%、14.5%~32.8%,但也会增加自收缩率在28 d后的增长速率;2)纤维与轻集料的组合作用可进一步将28 d自收缩率最大降低45.8%,且可将28 d后的自收缩增长率降低60%(1.2μm/d~1.44μm/d);3)轻集料和纤维的掺入对减少裂缝面积、裂缝条数和最大裂缝宽度、长度具有显著效果,3种纤维对裂缝面积削减效果依次为钢纤维<聚丙烯纤维<混杂纤维,且混杂纤维还可进一步减少后期裂缝面积的发展速率;4)纤维与20%轻集料替代率组合作用下,产生的相对抗裂指数为94.7%~98.7%,同时可将最大裂缝长度和宽度分别削减92.7%和90%;5)纤维-内养护材料的复合作用可显著提升高性能混凝土的收缩和抗裂性能,可在工程实践中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 内养护 轻集料 纤维 自收缩 抗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料种类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影响机理研究
20
作者 吴晓刚 杨健辉 +3 位作者 袁冬冬 田道坡 李志超 王庭辉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64-3172,共9页
骨料优选可以弥补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成本高、收缩大的缺陷。本文先以不同体积比河砂和陶砂混掺制作UHPC,并进行测试,确定陶砂替代河砂体积率为12.5%~25.0%时UHPC性能优异。然后利用石英砂、河砂和陶砂单掺及陶砂替代河砂体积率12.5%... 骨料优选可以弥补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成本高、收缩大的缺陷。本文先以不同体积比河砂和陶砂混掺制作UHPC,并进行测试,确定陶砂替代河砂体积率为12.5%~25.0%时UHPC性能优异。然后利用石英砂、河砂和陶砂单掺及陶砂替代河砂体积率12.5%混掺制备UHPC,采用宏细观测试手段分析骨料对UHPC性能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轻骨料内养护作用不仅能降低UHPC收缩,还可以显著改善界面区孔隙结构,提升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河砂骨料相比石英砂骨料主要区别在表面结构特征更粗糙和不规则,由其制备的UHPC工作性能稍差,但界面区孔隙结构更优。采用熵权法以坍落度、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56 d收缩为综合评价指标,虽然河砂骨料UHPC抗压强度高于石英砂骨料UHPC,但在其他方面存在劣势。陶砂替代河砂体积率在12.5%~50.0%时,混掺骨料UHPC综合性能高于石英砂骨料UH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料 超高性能混凝土 工作性能 收缩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