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分布宽度联合正常RR间期标准差对心房颤动患者血压测量波动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崔金秋 罗潇 +2 位作者 陈玲 曹川 朱惠芬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603-608,共6页
目的:探索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联合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对心房颤动患者血压测量波动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241例持续性非瓣膜性心心房颤动动患者,计算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疾... 目的:探索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联合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对心房颤动患者血压测量波动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241例持续性非瓣膜性心心房颤动动患者,计算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吸烟、PDW是否升高、SDNN是否降低等参数在内的各项因素和心房颤动患者血压测量波动性的相关性。结果:PDW的升高、SDNN的降低是心房颤动患者血压测量波动性大的影响因素,PDW升高、SDNN降低时心房颤动患者的血压测量波动性较大的发生率更高,使用PDW、SDNN、PDW联合SDNN共同绘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三者的曲线下面积和95%CI依次为0.755(0.678~0.831)、0.827(0.770~0.884)、0.862(0.811~0.913)。结论:PDW升高、SDNN降低会影响心房颤动患者血压测量的波动性,PDW联合SDNN对于心房颤动患者的血压测量波动变化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分布宽度 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 心房颤动 血压测量 波动性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部正常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联合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对心功能不全患者呼吸机撤离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郭敏 李炬带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726-729,共4页
目的探讨自主呼吸试验(SBT)期间全部正常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联合SBT前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预测心功能不全患者呼吸机撤离(简称撤机)结局的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入住我科需行机械通气的心功能不全患者... 目的探讨自主呼吸试验(SBT)期间全部正常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联合SBT前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预测心功能不全患者呼吸机撤离(简称撤机)结局的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入住我科需行机械通气的心功能不全患者,按常规撤机方法撤机拔管,在SBT前检测NT-proBNP水平,在SBT期间监测SDNN。依据撤机结局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SBT期间SDNN和SBT前NT-proBN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BT期间SDNN、SBT前NT-proBNP及二者联合后预测心功能不全患者撤机失败的价值。结果115例心功能不全患者中有36例撤机失败,撤机失败率为31.3%。撤机失败组患者SBT前NT-proBNP水平高于撤机成功组,SBT期间SDNN低于撤机成功组(P均<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BT期间SDNN、SBT前NT-proBNP联合预测心功能不全患者撤机失败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SBT期间SDNN是预测心功能不全患者撤机结局的敏感指标,其与SBT前NT-proBNP联合后可进一步提高预测心功能不全患者撤机结局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部正常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心功能不全 呼吸机撤离
原文传递
全科医学理念指导下的无创冠心病诊断方法LVDd联合SDNN新探索
3
作者 余彬 袁明清 +3 位作者 罗潇 曹俊达 徐劲松 李菊香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2638-2642,共5页
目的:探索左室舒张末径(LVDd)联合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作为无创预测方案用于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为基层医疗单位进行无创冠心病的诊断筛查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20~2022年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并进行冠... 目的:探索左室舒张末径(LVDd)联合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作为无创预测方案用于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为基层医疗单位进行无创冠心病的诊断筛查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20~2022年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并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明确冠心病诊断且完善动态心电图检查的32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包括病史、血液学检查、彩超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等相关参数在内的一般资料情况。设置是否罹患冠心病作为目标观察事件,对比分析各项参数是否为冠心病诊断的影响因素;进而就相关影响因素的疾病诊断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VDd、SDNN是冠心病诊断结果的影响因素。LVDd评价冠心病诊断结果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581(95%CI=0.520~0.643),最佳截断值为51.25,灵敏度为0.332,特异度为0.850;SDNN评价冠心病诊断结果的ROC曲线下AUC为0.740(95%CI=0.684~0.795),最佳截断值为100.5,灵敏度为0.821,特异度为0.609;LVDd联合SDNN评价冠心病诊断结果的ROC曲线下AUC为0.762(95%CI=0.708~0.815),最佳截断值为0.459,灵敏度为0.853,特异度为0.541。结论:LVDd联合SDNN对于冠心病的预测诊断价值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舒张末径 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 冠心病 预测价值 无创诊断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窦性心率震荡及心率变异性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袁敏杰 李京波 +3 位作者 魏盟 胡伟国 陆志刚 张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7-510,共4页
目的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围术期窦性心率震荡(HRT)及心率变异性(HRV)的检测及随访,观察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探讨HRT和HRV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入组确诊为ACS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围术期窦性心率震荡(HRT)及心率变异性(HRV)的检测及随访,观察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探讨HRT和HRV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入组确诊为ACS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167例,于发病2~4周内采用美国Delmar动态心电检测系统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评价HRT,以连续24h内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评价HRV。随访时间≥5个月,观察患者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HRT异常组51例,发生MACE7例(13.73%);HRT正常组59例,发生MACE7例(11.85%);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T预测ACS患者MACE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0%和54.2%,准确度为53.6%;HRV预测ACS患者发生MACE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和92.4%,SDNN降低与ACS患者发生MACE有关(P〈0.05)。结论围术期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十分必要,HRV的降低对ACS患者预后有重要预测价值,而HRT的预测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窦性心率震荡 震荡初始 震荡斜率 心率变异性 连续24 h内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心医学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晓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32期71-74,共4页
目的 探讨双心医学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纸片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医学模式)56例和观察组(双心医学模式)64... 目的 探讨双心医学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纸片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医学模式)56例和观察组(双心医学模式)64例。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的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 min窦性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24 h正常的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的差值(r MSSD)、左室射血分数、心排出量、每搏输出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SDANN、SDNN、r MSSD、左室射血分数、心排出量、每搏输出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干预后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SDANN、SDNN、rMSSD均明显快于干预前,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干预前,心排出量、每搏输出量均明显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DANN、SDNN、rMSSD均快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心排出量、每搏输出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双心医学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可改善不良情绪,降低心率变异性,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医学模式 慢性心力衰竭 ZUNG焦虑自评量表 ZUNG抑郁自评量表 5 min窦性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 24h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 相邻rr间期的差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炙甘草汤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室性早搏临床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孙俊波 郑毅敏 +2 位作者 王燕华 周巍 吴峰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3期6-9,共4页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室性早搏患者,共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室性早搏患者,共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炙甘草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评价疗效。比较2组心率变异性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24 h室性早搏总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SDNN、SDANN、RMSSD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SDNN、SDANN、RMSS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24 h室性早搏总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24 h室性早搏总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室性早搏次数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室性早搏分级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炙甘草汤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室性早搏能改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减少室性早搏发作频次,降低室性早搏等级,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 炙甘草汤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 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 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 24h室性早搏总数 室性早搏分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