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m-deprivation myopia induces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5 in guinea pig sclera 被引量:9
1
作者 Qing Wang Mei-Lan Xue +3 位作者 Gui-Qiu Zhao Mei-Guang Liu Yu-Na Ma Yan M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5年第1期39-45,共7页
AIM: To identify the presence of various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 and their receptors in normal sclera of human, rat and guinea pigs, an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ir expression changed with form-deprivation my... AIM: To identify the presence of various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 and their receptors in normal sclera of human, rat and guinea pigs, an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ir expression changed with form-deprivation myopia(FDM) in guinea pig sclera.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BMPs and BMP receptors were detected using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 and immunofluorescence. Two-week-old guinea pigs were monocularly form-deprived with a translucent lens. After fourteen days induction of FDM, total RNA was isolated and subjected to RT-PCR to examine the changes of BMPs and BMP receptors in tissues from the posterior sclera. 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ir changes in protein levels.RESULTS: Human sclera expressed m RNAs for BMP-2,-4,-5,-7,-RIA,-RIB and BMP-RII. Conversely, rat sclera only expressed m RNA for BMP-7 and BMP-RIB,while the expression of BMPs and BMP receptors in guinea pigs were similar to that of humans. Human sclera also expresses BMP-2,-4,-5,-7 in protein level.Fourteen days after the induction of myopia, significant decreased expressions for BMP-2 and BMP-5 in the posterior sclera of FDM-affected eyes(P 【0.05 vs internal control eyes).· CONCLUSION: Various BMPs were expressed in human and guinea pig sclera. In the posterior sclera,expressions of BMP-2 and BMP-5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FDM eyes. This finding indicates that various BMPs as components of the scleral cytokines regulating tissue homeostasis and provide evidence that alterations in the expression of BMP-2 and BMP-5 are associated with sclera remodeling during myopia in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m-deprivationmyopia bonemorphogenetic protein human sclera guinea pig scle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近视豚鼠眼球生物学参数及巩膜病理改变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小云 黄悦 +2 位作者 赵少贞 张未娟 张文静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465-468,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先天性近视豚鼠眼的屈光度、眼轴和巩膜病理改变,了解先天性近视豚鼠眼球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于40只3周龄英国种短毛三色豚鼠中发现先天性近视豚鼠6只,验光示12眼的屈光度为-6.00^-12.00 D,以-10.00 D为界分为高度近视组(<... 目的通过检测先天性近视豚鼠眼的屈光度、眼轴和巩膜病理改变,了解先天性近视豚鼠眼球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于40只3周龄英国种短毛三色豚鼠中发现先天性近视豚鼠6只,验光示12眼的屈光度为-6.00^-12.00 D,以-10.00 D为界分为高度近视组(<-10.00 D,7眼)和超高度近视组(≥-10.00 D,5眼),同时选用6只同批正常视力豚鼠12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均行视网膜检影测屈光度,A超测量眼球生物学参数,取眼球做病理切片并行光学显微镜检查。结果正常对照组、高度近视组和超高度近视组豚鼠眼平均屈光度分别为(+2.38±1.54)、(-7.64±1.31)和(-10.80±0.76)D,3组豚鼠眼平均屈光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6.305,P<0.05),且3组豚鼠眼平均屈光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豚鼠眼球的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112,P>0.05;F=0.100,P>0.05);高度近视组、超高度近视组豚鼠眼球的玻璃体腔长度分别为(3.75±0.09)和(3.79±0.13)mm,显著长于正常对照组的(3.41±0.07)mm(F=50.306,P<0.05),但高度近视组与超高度近视组豚鼠眼球的玻璃体腔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超高度近视组豚鼠的眼轴长度分别为(7.95±0.45)和(8.10±0.27)mm,显著长于正常对照组的(7.63±0.21)mm(F=4.924,P<0.05),但高度近视组与超高度近视组豚鼠的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豚鼠眼巩膜厚度正常,胶原纤维分布均匀,排列整齐,细胞外基质少;高度近视组豚鼠巩膜明显变薄,胶原纤维分布稀疏,排列紊乱,细胞外基质增多;超高度近视组较高度近视组以上改变更加显著。结论先天性近视豚鼠眼的屈光状态、眼轴长度及巩膜病理学改变均符合病理性近视特点,可用于近视眼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近视 高度近视 病理性近视 豚鼠 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觉剥夺性近视豚鼠巩膜形态及TGF-β_2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周凌霄 张林 +1 位作者 王理论 杨建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602-604,共3页
目的:观察形觉剥夺性近视豚鼠巩膜组织学改变和TGF-β2在巩膜中的表达。方法:用头套形觉剥夺右眼的方法诱导近视动物模型,实验前后检测豚鼠双眼屈光状态及眼轴长度。HE染色观察后极部巩膜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对TGF-β2在巩膜内的... 目的:观察形觉剥夺性近视豚鼠巩膜组织学改变和TGF-β2在巩膜中的表达。方法:用头套形觉剥夺右眼的方法诱导近视动物模型,实验前后检测豚鼠双眼屈光状态及眼轴长度。HE染色观察后极部巩膜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对TGF-β2在巩膜内的表达进行定性及半定量测定。结果:实验组巩膜变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粗细不均,纤维间隙变大,纤维走向不一,板层结构不清;巩膜TGF-β2表达明显下调。结论:形觉剥夺性近视眼的巩膜产生一系列的退行性改变,TGF-β2是形觉剥夺性近视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觉剥夺性近视 豚鼠 巩膜 TGF-Β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透镜对豚鼠眼生长及屈光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欧阳朝祜 胡文政 褚仁远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1-393,共3页
目的 研究凹透镜对豚鼠眼生长及屈光发展的影响 ,探讨豚鼠作为透镜诱导性近视研究模型动物的可行性及实验性近视的机制。方法  4周龄豚鼠 2 9只随机分为 4组 ,Ⅰ组为正常对照组 ,Ⅱ、Ⅲ和Ⅳ组分别予右眼戴 -5DS、-10DS和 -2 0DS凹透... 目的 研究凹透镜对豚鼠眼生长及屈光发展的影响 ,探讨豚鼠作为透镜诱导性近视研究模型动物的可行性及实验性近视的机制。方法  4周龄豚鼠 2 9只随机分为 4组 ,Ⅰ组为正常对照组 ,Ⅱ、Ⅲ和Ⅳ组分别予右眼戴 -5DS、-10DS和 -2 0DS凹透镜 ,饲养 11天后除去镜片 ,以屈光度、眼轴长度变化来评估透镜诱导的效应。从Ⅱ和Ⅲ组随机各抽取 3只和 4只豚鼠的 14只眼球作光镜检查 ,了解近视眼巩膜厚度改变。结果  11天后 ,与对照眼比较 ,Ⅲ和Ⅳ组分别诱导出 -3 77D和 -2 0 1D的相对近视 ,眼轴较左眼分别延长 ( 0 0 7± 0 0 2 )mm和 ( 0 0 7± 0 0 2 )mm ,Ⅰ和Ⅱ组双眼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前后变化间的差异无意义。近视眼巩膜变薄。结论 豚鼠可作为研究透镜诱导性近视的一种有效、经济的模型哺乳动物。透镜诱导性近视是视觉引导的主动正视化机制调控眼球后巩膜变薄、扩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透镜 眼生长 近视 光学去焦 巩膜 透镜诱导 动物模型 屈光不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巩膜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贾丁 周翔天 +3 位作者 吕帆 周胜杰 陈蔚 瞿佳 《眼视光学杂志》 2006年第6期360-363,共4页
目的观察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后极部巩膜组织细胞外基质的改变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lallopro-teniases,MMP-2)表达的变化,以揭示其与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后极部巩膜组织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形觉剥夺方法建立豚鼠的近视动物模型。... 目的观察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后极部巩膜组织细胞外基质的改变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lallopro-teniases,MMP-2)表达的变化,以揭示其与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后极部巩膜组织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形觉剥夺方法建立豚鼠的近视动物模型。分别测量后极部巩膜组织厚度和干重,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MMP-2在形觉剥夺8周后的豚鼠处理眼与对照眼后极部巩膜中表达的差异。结果形觉剥夺后处理眼较对侧眼及正常对照眼有明显近视形成(P<0.001),形成的近视度数分别为(-8.20±1.21)DS和(-7.00±1.03)DS;剥夺后后极部巩膜厚度明显变薄(P<0.01),剥夺前后厚度差为(13.8±8.2)μm;干重减轻(P<0.05),剥夺前后干重差为(0.13±0.07)mg。MMP-2在形觉剥夺后的豚鼠处理眼、对侧眼及正常对照眼后极部巩膜的表达定位于成纤维细胞胞浆和细胞外基质中。处理眼后极部巩膜中MMP-2表达量明显高于对侧眼及正常对照眼(P<0.001)。结论形觉剥夺眼后极部巩膜组织细胞外基质有显著降解趋势,同时MMP-2表达升高。MMP-2可能参与了形觉剥夺性近视发生过程中巩膜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觉剥夺 近视 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析 免疫组织化学 豚鼠 巩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实验性近视眼巩膜的羟脯氨酸含量改变 被引量:13
6
作者 胡文政 褚仁远 张利能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5期321-322,共2页
目的 通过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巩膜羟脯氨酸含量的检测 ,分析形觉剥夺对豚鼠巩膜不同区域胶原的影响 ,探讨胶原水平的变化在哺乳类动物近视眼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出生 3周的断乳花色雄性豚鼠 2 4只 ,单眼眼睑缝合 75 d后 ,检影 ... 目的 通过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巩膜羟脯氨酸含量的检测 ,分析形觉剥夺对豚鼠巩膜不同区域胶原的影响 ,探讨胶原水平的变化在哺乳类动物近视眼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出生 3周的断乳花色雄性豚鼠 2 4只 ,单眼眼睑缝合 75 d后 ,检影 ,测眼轴。后极和前部巩膜分别称重后 ,以蛋白酶 K消化和盐酸水解 ,氯胺 T氧化比色法测每毫克巩膜中的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豚鼠 75 d的形觉剥夺诱导了约 - 9D的相对近视和 0 .39m m的眼轴延长。剥夺眼前部巩膜和后极巩膜的羟脯氨酸含量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P <0 .0 0 1) ;对照眼前后巩膜的羟脯氨酸含量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双眼前部巩膜的羟脯氨酸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双眼后部巩膜的羟脯氨酸含量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1)。结论 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时 ,主要是后极部羟脯氨酸含量减少 ,即后极部的巩膜胶原优先受影响。由于后极部巩膜胶原减少 ,减弱了巩膜的抵抗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形觉剥夺 巩膜胶原 羟脯氨酸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近视眼巩膜TGF-β2、CTGF的表达及其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高铁瑛 王超英 王虹霞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1期825-828,共4页
目的豚鼠镜片诱导型近视眼取后极部巩膜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2,TGF-β2)、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的表达,对近视眼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方法2周龄豚鼠10只用镜片诱导方... 目的豚鼠镜片诱导型近视眼取后极部巩膜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2,TGF-β2)、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的表达,对近视眼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方法2周龄豚鼠10只用镜片诱导方法随机选取1眼制备近视动物模型,实验前后检测双眼屈光度、眼轴长度。造模45 d后,观察后极部巩膜的光镜电镜变化,并对TGF-β2、CTGF的表达进行定性及半定量分析。结果45 d镜片诱导后,实验眼形成明显近视,诱导出(-8.48±0.80)D的相对近视,眼轴相对延长(1.92±0.19)mm,实验前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光镜电镜观察实验眼发生退行性改变。TGF-β2表达实验眼多于对照眼,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8)。CTGF的表达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8)。TGF-β2与CTGF经统计学分析无相关性(r=0.130,P=0.720)。结论实验性近视眼发生的退行性改变是其发生发展的组织病理学基础;TGF-β2与实验性近视的形成有关;CTGF在实验性近视的形成中无明显作用,TGF-β2与CTGF在近视的形成中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镜片诱导 豚鼠 巩膜 转化生长因子-Β2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长单色光干预形觉剥夺性近视发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鹏飞 肖林 +2 位作者 畅立斌 褚利群 董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25-929,共5页
不同波长的光刺激对眼球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的影响,其中短波长的蓝光发挥抑制作用.研究能否用蓝光刺激来干扰近视的进展对近视的防治研究有重要意义. 目的 观察短波长蓝光照射对豚鼠单眼形觉剥夺性近视(FDM)模型眼各生物学参数变化及巩... 不同波长的光刺激对眼球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的影响,其中短波长的蓝光发挥抑制作用.研究能否用蓝光刺激来干扰近视的进展对近视的防治研究有重要意义. 目的 观察短波长蓝光照射对豚鼠单眼形觉剥夺性近视(FDM)模型眼各生物学参数变化及巩膜组织改变的作用.方法 将36只2周龄豚鼠饲养在白光环境中,右眼用面罩遮盖法建立FDM模型,然后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豚鼠分为去剥夺+蓝光照射组、单纯去剥夺组和持续剥夺组.其中去剥夺+蓝光照射组16只豚鼠每日定时右眼解除遮盖1h,去剥夺期间,给予波长430 nm蓝光照射;单纯去剥夺组12只豚鼠,每日定时右眼解除遮盖1h;持续剥夺组8只豚鼠饲养在白光环境中.实验后4周用A型超声测量各组豚鼠的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及玻璃体腔深度(VCD),在扩瞳状态下用检影法测量豚鼠眼屈光度.实验结束时各组取2只豚鼠,质量分数10%水合氯醛麻醉后摘除眼球,制作视网膜病理标本.其他豚鼠麻醉后迅速取鼻侧距视神经根部1 mm处巩膜,称量并计算巩膜干质量.结果 实验开始时3个组间豚鼠右眼的屈光度、ACD、LT及VC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4周后,去剥夺+蓝光照射组、单纯去剥夺组和持续剥夺组豚鼠右眼的屈光度分别为(+1.11±0.17)、(+0.90±0.1 5)和(-2.73±0.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445.470,P=0.000);VCD分别为(3.70±0.09)、(3.78±0.11)和(3.91±0.0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43,P<0.01);3个组豚鼠的巩膜干质量分别为(0.61±0.09)、(0.54±0.08)和(0.43±0.07)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58,P<0.01);而3个组间ACD、L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03、0.084,P>0.05).实验开始时,3个组间豚鼠左眼屈光度、ACD、LT及VC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4周后,3个组间左眼屈光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136,P=0.000),其中持续剥夺组屈光度改变更为明显,与去剥夺+蓝光照射组、单纯去剥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3个组间ACD、LT、VCD和巩膜干质量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豚鼠左眼视网膜形态正常,去剥夺+蓝光照射组豚鼠右眼视网膜结构正常,单纯去剥夺组右眼视网膜稍变薄,各层排列清晰,而持续剥夺组右眼视网膜明显变薄,光感受器外节膜盘萎缩,细胞排列紊乱.结论 在眼球发育生长期,蓝光刺激可以阻止后极部巩膜的变薄,缓解玻璃体腔延长的趋势,进而减缓FDM的进展,但不能完全抑制FDM状态,同时430 nm蓝光每天照射1h不会引起视网膜的光损伤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光 短波长 屈光不正 形觉剥夺性近视 眼球发育 巩膜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近视眼巩膜生物力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孙朝晖 王超英 +2 位作者 靳胜利 王建仓 陈维毅 《眼视光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09-213,共5页
目的利用凹透镜诱导的试验方法获得动物模型近视眼,并对获得的豚鼠近视眼模型进行生物力学研究,同时辅以组织学研究。方法选用出生后3周龄的豚鼠,实验眼眼前固定-10.0 D凹透镜,实验前后进行一系列生物力学测量,豚鼠喂养45 d后,摘除双眼... 目的利用凹透镜诱导的试验方法获得动物模型近视眼,并对获得的豚鼠近视眼模型进行生物力学研究,同时辅以组织学研究。方法选用出生后3周龄的豚鼠,实验眼眼前固定-10.0 D凹透镜,实验前后进行一系列生物力学测量,豚鼠喂养45 d后,摘除双眼球制作巩膜条带试件,在Instron-5544生物力学实验机上进行力学实验。部分样本置于4%甲醛中固定,予常规HE组织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巩膜显微结构。结果豚鼠经过45 d的凹透镜诱导,实验眼与对照眼比较,诱导出(-8.95±0.60)D的相对近视,眼轴延长了(0.60±0.12)mm,前后变化差异有显著性。病理学观察结果:实验测量试验眼后部巩膜厚度为(0.32±0.11)mm,对照眼后部巩膜厚度为(0.43±0.05)mm,对数据进行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近视眼巩膜尤其是后极部巩膜发生了退行性变化。生物力学研究结果:实验眼巩膜弹性模量小于对照眼,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眼蠕变率大于对照眼,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眼的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均小于对照眼,实验眼的最大应变均大于对照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①凹透镜诱导可以引起幼豚鼠眼轴变长,发生明显轴性近视。②通过组织学观察可见,实验性近视眼后极部巩膜变薄,胶原纤维发生退行性变化。这是近视眼巩膜弹性差、容易发生变形、具有较低的承载能力的病理基础。③通过多个生物力学指标测量说明,实验性近视眼巩膜较正常眼巩膜弹性差,具有较低的承载能力,易发生变形。④预拉伸实验对于巩膜的拉伸实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发生 形觉剥夺 凹透镜诱导 巩膜 生物力学 豚鼠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近视眼后极部巩膜胶原和蛋白多糖水平的改变 被引量:5
10
作者 谭佳 刘双珍 +2 位作者 邓志宏 魏欣 谭星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609-611,共3页
目的:研究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后极部巩膜胶原和蛋白多糖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哺乳类动物近视眼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出生2~3wk的断乳花色豚鼠20只,随机均分成2组。遮盖组右眼予不透明眼罩遮盖2wk,去遮盖组右眼遮盖2wk后去遮1wk。... 目的:研究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后极部巩膜胶原和蛋白多糖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哺乳类动物近视眼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出生2~3wk的断乳花色豚鼠20只,随机均分成2组。遮盖组右眼予不透明眼罩遮盖2wk,去遮盖组右眼遮盖2wk后去遮1wk。左眼开放为自身对照眼。于实验开始及结束时检影、测眼轴,达规定时限后处死动物,取后极部巩膜,行RT-PCR反应,检测Ⅰ型胶原和decorin核心蛋白mRNA的表达。试验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遮盖组实验眼的后极部巩膜Ⅰ型胶原和decorin核心蛋白mRNA表达水平下降(3.497±0.059→3.057±0.180,1.108±0.147→0.927±0.161,P<0.01),去遮盖组实验眼后极部巩膜Ⅰ型胶原和decorin核心蛋白mRNA表达水平升高(3.657±0.099→3.874±0.058,1.185±0.096→1.253±0.299,P<0.01),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后极部巩膜Ⅰ型胶原和decorinmRNA表达显著降低,去除遮盖后其表达上调,提示Ⅰ型胶原和decorin共同参与了形觉剥夺性近视眼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近视 胶原 DECORIN 形觉剥夺 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实验性近视眼巩膜的羟脯氨酸含量改变 被引量:19
11
作者 胡文政 褚仁远 张利能 《眼视光学杂志》 2001年第2期103-104,共2页
目的 :探讨胶原水平的变化在哺乳类动物近视眼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出生 3周的断乳花色雄性豚鼠 2 4只 ,单眼眼睑缝合 75天后 ,检影测眼轴。后极和前部巩膜分别称重后 ,以蛋白酶K消化和盐酸水解 ,用氯胺T氧化比色法测每毫克巩膜中... 目的 :探讨胶原水平的变化在哺乳类动物近视眼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出生 3周的断乳花色雄性豚鼠 2 4只 ,单眼眼睑缝合 75天后 ,检影测眼轴。后极和前部巩膜分别称重后 ,以蛋白酶K消化和盐酸水解 ,用氯胺T氧化比色法测每毫克巩膜中的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豚鼠 75天的形觉剥夺诱导了约 - 9D的相对近视和 0 .39mm的眼轴延长。剥夺眼前部巩膜和后极巩膜的羟脯氨酸含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对照眼前后巩膜的羟脯氨酸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双眼前部巩膜的羟脯氨酸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双眼后部巩膜的羟脯氨酸含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结论 :豚鼠眼形觉剥夺性近视时 ,主要是后极部羟脯氨酸含量减少 ,即后极部的巩膜胶原优先受影响。由于后极部巩膜胶原减少 ,减弱了巩膜的抵抗力 ,使眼轴易于延展而发生近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近视 形觉剥夺 巩膜 胶原 羟脯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黄酸对体外培养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勇 张金嵩 谢坤鹏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 探讨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 ,研究视黄酸 (retinoicacid ,RA)对体外培养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Guineapigscleralfibroblasts ,GSF)增生的影响 ,以期探索近视的发病机制和眼外伤并发症等与纤维增生有关眼病治疗的新途径... 目的 探讨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 ,研究视黄酸 (retinoicacid ,RA)对体外培养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Guineapigscleralfibroblasts ,GSF)增生的影响 ,以期探索近视的发病机制和眼外伤并发症等与纤维增生有关眼病治疗的新途径。方法 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 ,在 3 -6代GSF在细胞生长的各个时期加入不同浓度的RA ,用流式细胞术 (flowcy tometryFCM)测定细胞周期 ,计算出GSF不同生长时期在不同RA浓度培养时的增生率。结果 在细胞生长的各个时期中GSF的增生率随RA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P <0 .0 5 )。结论 RA对GSF的增生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酸 巩膜 成纤维细胞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核黄素交联法对豚鼠巩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吕雅平 周浩 +3 位作者 夏文涛 褚仁远 周行涛 戴锦晖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4-47,I0005,共5页
目的探索紫外光-核黄素交联法对巩膜织张力和强度的影响。方法交联组和对照组皆选右眼为实验眼,交联组采用波长为(370±5)nm、辐射强度定为3.0 mW/cm2的紫外线和0.1%核黄素为光敏剂对豚鼠赤道部巩膜面进行胶原交联,对照组不进行交... 目的探索紫外光-核黄素交联法对巩膜织张力和强度的影响。方法交联组和对照组皆选右眼为实验眼,交联组采用波长为(370±5)nm、辐射强度定为3.0 mW/cm2的紫外线和0.1%核黄素为光敏剂对豚鼠赤道部巩膜面进行胶原交联,对照组不进行交联处理。术后一个月取交联组交联区巩膜条带和对照组相应区域的巩膜条带,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并对眼球各组织进行HE染色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测。结果交联组巩膜的生物力学特性增强,赤道部交联组巩膜试件断裂时的极限应力增加了147%,弹性模量显著增加了193%,极限应变降低了21.9%;后极部交联组巩膜试件断裂时的极限应力增加了108%,弹性模量显著增加了191%,极限应变降低了40.42%。HE染色光镜检查结果显示形态学无病理改变,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交联组交联区的巩膜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结论紫外光—核黄素交联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巩膜的生物力学特性,增强巩膜组织的张力和强度,有望作为治疗高度病理性近视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核黄素交联 巩膜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P-2基因转染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抑制剂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牟丽丽 刘桂香 +2 位作者 王玲 韩明磊 高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16-1020,1024,共6页
目的观察转染基质金属蛋白酶2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TIMP-2)基因的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不同时间增生能力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TIMP-2的表达,探讨基因治疗近视的可行性... 目的观察转染基质金属蛋白酶2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TIMP-2)基因的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不同时间增生能力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TIMP-2的表达,探讨基因治疗近视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三色健康豚鼠,组织块法体外培养原代巩膜成纤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波形蛋白的鉴定,取第3~6代细胞进行实验。分子克隆构建携带TIMP-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MTT法观察转染后12h、24h、48h、3d、5d、7d细胞增生能力。提取总RNA,二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MP-2mRNA及TIMP-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原代、传代培养生长良好,波形蛋白鉴定阳性。转染3d、5d、7d TIMP-2基因转染组成纤维细胞的增生速度分别为0.6724±0.0092、0.7963±0.0060、0.8462±0.0064,明显快于正常对照组成纤维细胞(0.5810±0.0120、0.6525±0.0072、0.7129±0.0132),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转染48h MMP-2mRNA表达即开始减少,转染3d时表达明显减少,达到最低,除转染12h与24h之间外,转染组与正常对照组、各转染不同时间组间MMP-2mRNA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TIMP-2mRNA表达在转染48h时即开始增加,除12h与24h外,转染组与正常对照组、各转染不同时间组间TIMP-2mRNA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转染TIMP-2基因对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有促增生作用,TIMP-2基因转染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抑制MMP-2mRNA的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近视发展中巩膜组织的丢失与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染 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2特异性组织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眼形觉剥夺对豚鼠后极部巩膜整合素β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子诚 张金嵩 +2 位作者 柯根杰 李秀娟 籍雪颖 《眼视光学杂志》 2008年第5期328-331,共4页
目的探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中巩膜整合素β1的表达及其与形觉剥夺的关系。方法40只出生后1周花色豚鼠,右眼遮盖作为形觉剥夺组,左眼不作处理作为对照组。遮盖2、4、8周和遮盖8周去遮盖1周后测量屈光度,眼科A超测定眼轴长度;对两组... 目的探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中巩膜整合素β1的表达及其与形觉剥夺的关系。方法40只出生后1周花色豚鼠,右眼遮盖作为形觉剥夺组,左眼不作处理作为对照组。遮盖2、4、8周和遮盖8周去遮盖1周后测量屈光度,眼科A超测定眼轴长度;对两组4个时间点眼球后壁行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检测巩膜整合素β1蛋白和mRNA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形觉剥夺组4个时间点眼球后壁巩膜整合素β1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遮盖1周后,表达上调,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形觉剥夺组和对照组屈光度、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豚鼠形觉剥夺时,后极部巩膜整合素β1表达减少,去遮盖后表达上调,提示整合素β1可能参与了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发生,其影响巩膜重塑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觉剥夺性近视 巩膜 整合素Β1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近视眼巩膜整体与条带生物力学特性的对比研究
16
作者 高铁瑛 王超英 +2 位作者 陈维毅 王晓君 王虹霞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96-799,共4页
目的豚鼠镜片诱导型近视眼分别进行在体眼球及离体后极部巩膜条带生物力学实验,对近视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方法2周龄豚鼠10只镜片诱导的方法单眼制备近视模型,实验前后检测双眼屈光度、眼轴长度。造模45 d后,用Instron力学材料实验仪... 目的豚鼠镜片诱导型近视眼分别进行在体眼球及离体后极部巩膜条带生物力学实验,对近视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方法2周龄豚鼠10只镜片诱导的方法单眼制备近视模型,实验前后检测双眼屈光度、眼轴长度。造模45 d后,用Instron力学材料实验仪分别进行在体眼球及后极部巩膜条带的力学实验,对巩膜材料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45 d实验眼诱导出相对近视(-8.48±0.95)D,眼轴延长(1.90±0.14)mm,诱导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刚度系数实验眼为(2.49±0.39)mmHg/μL,对照眼为(2.98±0.40)mmHg/μL;巩膜条带的蠕变率实验眼为(28.96±5.24)%,对照眼为(15.49±6.17)%;弹性模量实验眼为(1.55±0.25)Mpa,对照眼为(2.93±0.36)M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凹透镜诱导可引起豚鼠明显轴性近视;巩膜整体与条带的力学变化相一致。豚鼠实验性近视发生中巩膜力学指标发生了变化,抗变形能力变小、变形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豚鼠 镜片诱导 巩膜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巩膜组织M4受体的表达
17
作者 高岩 曾骏文 +1 位作者 仇爱华 刘桂香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65-768,共4页
目的检测M4受体在豚鼠巩膜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方法4周龄三色豚鼠21只,取7只动物眼球制备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后极部巩膜组织M4受体的表达与分布;其余动物分别提取眼巩膜组织mRNA和蛋白,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4受体mRNA... 目的检测M4受体在豚鼠巩膜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方法4周龄三色豚鼠21只,取7只动物眼球制备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后极部巩膜组织M4受体的表达与分布;其余动物分别提取眼巩膜组织mRNA和蛋白,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4受体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豚鼠巩膜组织有M4受体表达;豚鼠巩膜组织表达M4受体mRNA,扩增产物约为221 bp,阴性对照未见扩增产物。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豚鼠巩膜组织有免疫活性的M4受体表达明显,相对分子质量为38000。阴性对照组无阳性表达条带。结论豚鼠巩膜组织有M4受体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巩膜 M4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幼龄豚鼠巩膜组织毒蕈碱受体五种亚型的表达
18
作者 刘琼 吴捷 +1 位作者 王新梅 曾骏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27-1330,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幼龄豚鼠眼巩膜组织毒蕈碱受体(M受体)五种亚型的表达。方法2周龄三色豚鼠6只,RT-PCR检测巩膜组织M受体亚型的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染色检测M受体的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豚鼠巩膜组织中有M受体五种亚型mRNA的表达,其中以M... 目的探讨正常幼龄豚鼠眼巩膜组织毒蕈碱受体(M受体)五种亚型的表达。方法2周龄三色豚鼠6只,RT-PCR检测巩膜组织M受体亚型的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染色检测M受体的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豚鼠巩膜组织中有M受体五种亚型mRNA的表达,其中以M1亚型的表达最高。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在巩膜基质中可见到M受体五种亚型的表达绿色荧光,围绕在成纤维细胞核周围。结论豚鼠巩膜组织中存在M受体五种亚型,提示M受体参与调控眼球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免疫荧光 RT-PCR 巩膜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帅 吕勇 谢坤鹏 《医药论坛杂志》 2007年第10期9-11,共3页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对体外培养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guinea pig scleral fibroblasts,GSF)增生和胶原蛋白的影响,进一步探讨IGF-Ⅰ与近视发生机制的关系。方法GSF原代培养并鉴定...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对体外培养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guinea pig scleral fibroblasts,GSF)增生和胶原蛋白的影响,进一步探讨IGF-Ⅰ与近视发生机制的关系。方法GSF原代培养并鉴定,取生长状态良好的3~6代GSF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IGF-Ⅰ(0~200ng/ml),应用MTT比色法和氯胺T法,观察GSF增生以及对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结果IGF-Ⅰ能明显促进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呈时间剂量依赖型,质量浓度为100~200ng/ml作用更明显,在浓度0~200ng/ml范围内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呈剂量依赖性。结论IGF-Ⅰ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GSF增生及胶原蛋白的合成。它的表达下调可能在近视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巩膜 成纤维细胞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巩膜组织中M受体5种亚型表达的变化
20
作者 刘琼 于健 曾骏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94-898,共5页
目的探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中,巩膜组织中M受体5种亚型的表达变化。方法1~2周龄的三色豚鼠36只,随机分为形觉剥夺性近视眼组(FDM组,21眼)、自身对照组(FC组,21只21眼)和正常组(N组,15只30眼)。FDM组制作动物模型,21d后测量3组动物... 目的探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中,巩膜组织中M受体5种亚型的表达变化。方法1~2周龄的三色豚鼠36只,随机分为形觉剥夺性近视眼组(FDM组,21眼)、自身对照组(FC组,21只21眼)和正常组(N组,15只30眼)。FDM组制作动物模型,21d后测量3组动物眼屈光度和眼轴长度。提取各组眼巩膜组织总RNA和蛋白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M受体5种亚型的表达变化。结果形觉剥夺21d后,FDM组与FC组、N组的屈光度和眼轴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DM组产生相对近视(-4.28±1.70)D,眼轴相对增长(0.27±0.17)mm。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后极部巩膜组织中,FDM组与FC组、N组相比较,M1和M4亚型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增加(均为P<0.05),而M2、M3和M5亚型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中FDM组中M1亚型的表达增加了18.67%,M4亚型增加了26.48%(均为P<0.01)。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后极部巩膜组织中,FDM组与FC组、N组相比较,M1和M4亚型蛋白表达均有显著增加(均为P<0.01),而M2、M3和M5亚型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中FDM组中M1亚型蛋白表达增加了24.65%,M4亚型蛋白增加了49.11%(均为P<0.01)。结论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形成中,后极部巩膜组织的M1和M4受体的表达显著性增加,提示在近视眼发生和发展中,巩膜组织的M受体可能参与调控眼球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受体 巩膜 形觉剥夺性近视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