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使用降钙素原轨迹识别脓毒症亚表型及风险分层研究
1
作者 张少通 王博 +2 位作者 张明瑞 马桂燕 柳少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4-600,共7页
背景脓毒症是一种异质性疾病,识别脓毒症亚表型有助于优化脓毒症管理。目的利用降钙素原(PCT)轨迹识别脓毒症亚表型并进行风险分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01至2023-08-01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住的800例及甘肃省人民医院收住的202例成... 背景脓毒症是一种异质性疾病,识别脓毒症亚表型有助于优化脓毒症管理。目的利用降钙素原(PCT)轨迹识别脓毒症亚表型并进行风险分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01至2023-08-01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住的800例及甘肃省人民医院收住的202例成年脓毒症患者(年龄>18岁),随机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其中597例患者纳入开发队列(60%),另外203例及甘肃省人民医院202例共405例患者纳入验证队列(40%)。首先根据患者28 d生存情况,将开发队列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分析不同时间PCT测量值(PCT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分别标记为PCT d1、PCT d3、PCT d5、PCT d7)对脓毒症的预后价值,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效能;然后,基于PCT重复测量进行组基轨迹建模以识别脓毒症亚表型,根据PCT变化趋势及临床特征对亚表型进行特征分析,并进行生存分析与风险分层;最后,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开发队列中512例存活、85例死亡,总体28 d死亡率为14.2%;验证队列中341例存活、64例死亡,总体28 d死亡率为16.3%。开发队列中死亡组PCT d3、PCT d5、PCT d7高于存活组(P<0.01);ROC曲线结果显示,PCT d7预测效能较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833。开发队列组基轨迹建模确定了4种脓毒症亚表型:“中起点快速上升型”的特征是呼吸功能障碍;“低起点缓慢下降型”的特征是并发症及危重症评分均较低,视为基线组;“高起点快速下降型”的特征是合并症及危重症评分均较高;“高起点缓慢下降型”的特征是多器官功能障碍,危重症评分较高,视为入院时最严重组。通过对4种亚表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中起点快速上升型”死亡率最高,定义为高危组;其次为“高起点缓慢下降型”,定义为中危组;“低起点缓慢下降型”和“高起点快速下降型”死亡率较低,定义为低危组。验证队列与开发队列PCT轨迹和合并症的相对分布基本一致。结论利用PCT轨迹可以识别脓毒症亚表型,结合PCT数值与变化轨迹可以实现对脓毒症的风险分层,为临床医师利用PCT变化轨迹评估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降钙素原 亚表型 组基轨迹建模 预后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变化轨迹对初诊AML患者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诱导治疗的疗效预测
2
作者 马倩英 景小蕊 +2 位作者 王晗纯 吴惠蓉 成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1-338,共8页
目的:构建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VA)首次诱导化疗后血小板(PLT)变化轨迹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50例接受VA治疗的初诊AML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群... 目的:构建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VA)首次诱导化疗后血小板(PLT)变化轨迹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50例接受VA治疗的初诊AML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群组化轨迹建模构建诱导化疗后PLT变化轨迹并比较其复合完全缓解(CCR)率、总反应率(ORR)、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率及总生存(OS)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PLT轨迹和OS之间的关系,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个体特征对患者PLT轨迹的影响。结果:基于轨迹模型确定两种PLT变化轨迹,分别是PLT缓慢升高组(31例,62.0%)和PLT快速升高组(19例,38.0%)。两组CCR率、ORR率和OS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回归结果显示,与PLT缓慢升高组相比,PLT快速升高组与死亡风险降低有关(HR=0.153,95%CI:0.045-0.527,P=0.003)。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IDH1/2突变(OR=3.908,95%CI:1.023-14.923,P=0.046)和PLT输注(OR=0.771,95%CI:0.620-0.959,P=0.020)是PLT变化轨迹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初诊AML患者VA诱导治疗后PLT变化轨迹可以作为观察疗效及预后的指标。PLT快速升高是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IDH1/2突变和PLT输注是PLT变化轨迹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维奈克拉 阿扎胞苷 血小板 群组化轨迹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轨迹模型的全球艾滋病疾病负担变化模式研究
3
作者 蒙镜羽 蒋炬希 +5 位作者 蒋昊林 杨青龙 曾子倩 曾亚莉 陈卫中 何芳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49-153,共5页
目的基于组轨迹模型分析全球与中国1990-2021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感染者的疾病负担现状及趋势变化情况,为我国艾滋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由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21)数据获得1990-2021年HIV/AIDS感... 目的基于组轨迹模型分析全球与中国1990-2021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感染者的疾病负担现状及趋势变化情况,为我国艾滋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由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21)数据获得1990-2021年HIV/AIDS感染者的疾病指标,利用Joinpoint模型描述全球及中国1990-2021年HIV/AIDS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探索潜在转折点并拟合基于疾病负担指标的单组轨迹模型。结果Joinpoint回归趋势分析显示,1990-2021年全球和中国标准化发病率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全球伤残调整寿命年率(DALYs)与标准化死亡率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而中国标准化死亡率与DALYs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组轨迹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可分为低水平上升组、中水平上升组和高水平下降组3组轨迹,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与DALYs可分为低水平上升组、中水平上升后下降组和高水平上升后下降组3组轨迹。结论HIV/AIDS的疾病负担整体趋势在地区间存在差异。针对低水平上升组,可通过加强预防教育,增加检测机会,确保感染者得到尽早管理;针对中水平上升后下降组,可通过定期评估现行防控措施,确保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干预效果;针对高水平下降组,应推动加强基础教育,推广安全套使用,减少新发感染人数,以期降低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疾病负担 组轨迹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基轨迹模型的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心理弹性轨迹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吕静 苏晴晴 +3 位作者 李琪 张瑶瑶 李亚可 李海燕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648-2654,共7页
目的:追踪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心理弹性的动态变化,并探究轨迹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2月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关节外科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在病人入院当天、术后3 d、术后2周拆线当日、术后1个... 目的:追踪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心理弹性的动态变化,并探究轨迹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2月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关节外科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在病人入院当天、术后3 d、术后2周拆线当日、术后1个月复诊当日、术后3个月复诊时调查病人的心理弹性水平,使用组基轨迹模型识别心理弹性变化轨迹及轨迹类别,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轨迹的影响因素。结果:经模型拟合,最后得出4条不同的心理弹性轨迹,分别为低心理弹性平稳组、中心理弹性平稳组、低心理弹性下降组、高心理弹性上升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领悟社会支持、正负性情绪为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心理弹性轨迹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心理弹性存在4个异质性轨迹亚组,且随时间而发生变化,但大多数病人在术后可以保持平稳水平。文化程度、领悟社会支持、正负性情绪为病人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心理弹性 影响因素 组基轨迹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闵行区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就医轨迹变化与血糖控制水平的研究
5
作者 何丹丹 周毅彬 +7 位作者 许慧琳 梁彤彤 蔡逸舟 俞丹丹 徐晓莉 董琳娟 刘念 刘小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989,共9页
目的构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社区就医轨迹模型,分析不同轨迹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不同就诊轨迹下的血糖控制水平。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纵向研究方法,纳入18088例于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闵行区各社区卫生... 目的构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社区就医轨迹模型,分析不同轨迹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不同就诊轨迹下的血糖控制水平。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纵向研究方法,纳入18088例于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闵行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建卡纳入社区随访管理的T2DM患者,在2010年1月1日开始随访,2019年12月31日随访终止,随访信息完整。基于群体的组基轨迹模型(group-based trajectorymodelling,GBTM)来识别、构建糖尿病患者的社区就诊轨迹。利用贝叶斯信息准则(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BIC)、平均验后分组概率(average posterior probability,AvePP)等评价指标选择最佳亚组数的轨迹,比较不同类别轨迹在人口学特征、家族史、居住地、空腹血糖、BMI等方面差异,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就诊轨迹的影响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T2DM不同社区就医轨迹与血糖控制水平的关系。结果运用GBTM分析,构建最优模型Model 4,将社区建卡的18088名T2DM患者分为5个不同轨迹亚组,分别为持续不就诊组(22.29%)、低水平上升组(15.09%)、高水平缓慢下降组(14.18%)、高水平快速下降组(14.90%)、持续规律就诊组(33.54%)。以持续规律就诊组作为对照,性别、年龄、居住地、基线合并高血压、基线空腹血糖水平、BMI对T2DM患者社区就诊轨迹均有影响(P<0.05)。校正了混杂因素后,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持续不就诊组,低水平上升组、高水平缓慢下降组和持续规律就诊组血糖控制水平较好,HR分别为0.37(95%CI:0.34~0.39)、0.72(95%CI:0.67~0.78)、0.78(95%CI:0.73~0.84);高水平快速下降组血糖控制水平相当,HR为1.06(95%CI:0.99~1.12)。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在最优模型下社区就医轨迹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特征;性别、居住地、合并高血压、消瘦影响患者出现不同就医轨迹。定期社区门诊就诊随访可能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社区卫生服务 就医轨迹 组基轨迹模型(GBTM)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轨迹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俊杰 陈依娜 +2 位作者 陆梦依 尤东方 赵杨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1-338,共8页
目的介绍几种常见的轨迹分析方法,并对其使用效果和适用条件进行比较。方法在模拟实验中对不同轨迹分析方法在各种情境下的效果以及适用条件进行比较研究,并在实例分析中进行验证。结果增长混合模型(growth mixture modeling,GMM)在单... 目的介绍几种常见的轨迹分析方法,并对其使用效果和适用条件进行比较。方法在模拟实验中对不同轨迹分析方法在各种情境下的效果以及适用条件进行比较研究,并在实例分析中进行验证。结果增长混合模型(growth mixture modeling,GMM)在单轨迹分析中表现最好,基于群体的轨迹模型(group-based trajectory modeling,GBTM)总体表现较好且可以拓展对多轨迹进行研究,聚类分析表现尚可且能分析多轨迹,但对随访数据质量要求较高。结论三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可根据分析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分析 基于群体的轨迹模型 增长混合模型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老年人社会参与对虚弱轨迹变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卓力 秦慧 陈娜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580,共5页
目的:探究我国老年人社会参与对虚弱轨迹的影响,为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和健康福祉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2002-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调查数据,选取7488名老年人(65+),应用组基轨迹模型构建虚弱轨迹,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会参与与... 目的:探究我国老年人社会参与对虚弱轨迹的影响,为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和健康福祉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2002-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调查数据,选取7488名老年人(65+),应用组基轨迹模型构建虚弱轨迹,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会参与与虚弱轨迹的关系。结果:本研究识别出3组虚弱轨迹:“持续健康组(62.22%)”“虚弱发生组(25.55%)”和“持续虚弱组(12.20%)”。在控制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健康相关行为后,发现老年人社会参与得分越高,其轨迹归属越倾向于“持续健康组”,说明社会参与对老年人虚弱具有保护作用。通过年龄和居住地的分层分析发现,相较于低龄老人和城镇老人,高龄老人和农村老人进行社会参与更有利于延缓虚弱状况恶化。结论:老年人虚弱轨迹存在异质性,制定干预措施时应针对不同轨迹及各亚组特点。社会参与影响虚弱轨迹归属,提升社会参与是老年人虚弱行之有效的干预手段,且应重点关注高龄老人和农村老人的社会参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参与 虚弱 组基轨迹模型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组轨迹模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队列中的应用
8
作者 邹楷雯 王艳红 王丽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1-136,共6页
临床队列的纵向数据中,采用群组轨迹模型(group-based trajectory model,GBTM)可识别具有相似发展轨迹的个体,将其划分为不同轨迹组,揭示患者群体内部的异质性。本研究详细阐述GBTM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步骤,以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 临床队列的纵向数据中,采用群组轨迹模型(group-based trajectory model,GBTM)可识别具有相似发展轨迹的个体,将其划分为不同轨迹组,揭示患者群体内部的异质性。本研究详细阐述GBTM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步骤,以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多中心注册队列(CSTAR)数据为实例,采用GBTM方法识别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2年随访期内SLEDAI-2K指标的不同发展轨迹,以期为临床队列预后研究中应用GBTM方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组轨迹模型 临床队列研究 预后研究 纵向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新发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轨迹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路胜男 李玲 +1 位作者 王甜甜 王金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39,共5页
目的探究门诊新发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337例门诊新确诊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于确诊后4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4次调查,采... 目的探究门诊新发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337例门诊新确诊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于确诊后4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4次调查,采用群组化轨迹模型分析患者服药依从性变化轨迹,并通过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在4个时间点的服药依从性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依从性轨迹分为持续高依从性组(52.82%)、中等波动组(37.09%)及持续低依从性组(10.09%)3类。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持续高依从组相比,年龄51~60岁、服药种类≥3种更易进入中等波动组(均P<0.05),年龄36~50岁、文化程度大专、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更易进入持续低依从性组,社会支持有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均P<0.05)。结论门诊新发高血压患者在确诊12个月内服药依从性轨迹呈现相对稳定性特征,但存在显著的群体异质性。医护人员应特别关注持续低服药依从性及依从性波动变化的患者,根据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诊 服药依从性 纵向研究 轨迹 群组化轨迹模型 社会支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血清铁蛋白动态变化及其与分娩结局的相关性
10
作者 程颖 孙美果 +4 位作者 张儒君 杜斌斌 钟琦 江敏敏 沈彤 《安徽医学》 2024年第4期414-419,共6页
目的分析孕期血清铁蛋白(SF)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不同孕周SF水平与分娩结局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城院区规律产检且连续3次SF检测的孕妇665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孕期SF的动态变化... 目的分析孕期血清铁蛋白(SF)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不同孕周SF水平与分娩结局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城院区规律产检且连续3次SF检测的孕妇665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孕期SF的动态变化,用线性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不同孕周SF与分娩结局间的相关性,并构建SF动态变化与分娩结局的群组轨迹模型。结果随着孕周增加,SF水平下降,铁缺乏率增加。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孕8~16周、孕16~24周SF与分娩结局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24-32周SF水平与新生儿身长(β:−0.009,95%CI:−0.015~−0.003)、新生儿体质量(β:−3.331,95%CI:−5.201~−1.461)及分娩孕周(β:−0.013,95%CI:−0.019~−0.008)呈负相关。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拟合显示,孕8~16周SF、孕16~24周SF与分娩结局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整体>0.05),孕24~32周SF与分娩孕周和新生儿身长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整体<0.05,P非线性>0.05),与新生儿体质量呈非线性相关关系(P整体<0.05,P非线性<0.05)。群组轨迹模型显示,SF浓度下降较快组早产率高于SF浓度下降中等组和较慢组(P<0.01),SF不同变化轨迹类型与新生儿体重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24~32周SF水平升高与分娩孕周、新生儿身长和体质量相关,孕期SF持续下降与早产发生风险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铁蛋白 分娩结局 线性回归 限制性立方样条 群组轨迹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21年四川省叙永县健康体检居民血脂异常轨迹及风险因素分析
11
作者 马霁 李正业 +4 位作者 李爱玲 陈润 李梦洁 丁名哲 范颂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6期41-45,共5页
目的:收集2017—2021年泸州市叙永县连续5年参与全民预防保健项目的居民体检数据,为血脂异常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建立组基轨迹模型探索体检人群中血脂异常变化趋势的异质性,对各轨迹组内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特征进行比较,采用广义估计... 目的:收集2017—2021年泸州市叙永县连续5年参与全民预防保健项目的居民体检数据,为血脂异常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建立组基轨迹模型探索体检人群中血脂异常变化趋势的异质性,对各轨迹组内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特征进行比较,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探索不同轨迹分组的风险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30 549人,5年血脂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5.04%、60.34%、61.39%、62.71%、63.94%,整体呈上升趋势。居民血脂情况可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两条异质性发展轨迹。以低风险组为参照组,广义估计方程模型拟合结果显示,高风险组的风险特征有女性(OR=1.953)、血压异常(OR=1.237)、超重(OR=1.731)、肥胖(OR=2.078)、中心性肥胖(OR=1.419)、血糖异常(OR=1.135)、吸烟(OR=1.147)、偶尔饮酒(OR=1.037)、每天饮酒(OR=1.090)、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OR=1.366)、血清肌酐异常(OR=1.168)。结论:叙永县体检居民血脂异常率较高,可以结合体检指标对被归于高风险组人群的血脂异常进行预测及干预,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加大督促居民养成良好健康行为的力度,降低血脂异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全民预防保健 组基轨迹模型 广义估计模型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临终前生活自理能力的衰退轨迹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文娟 王东京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0-84,共15页
本文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以基本生活自理能力(ADL)为测量指标,使用"中国老年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分析在1998-2014年期间去世的老年人群临终前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轨迹。作者利用组基轨迹模型对男性和女性... 本文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以基本生活自理能力(ADL)为测量指标,使用"中国老年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分析在1998-2014年期间去世的老年人群临终前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轨迹。作者利用组基轨迹模型对男性和女性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变化过程分别进行拟合,发现老年人在临终前的生活自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并归纳出三种变化轨迹:生活自理能力完好型、快速发展型和缓慢下降型。研究发现生命历程早期阶段的经历、所处的社会经济状况、年龄效应和队列效应都会对生活自理能力的衰退轨迹产生显著影响。增龄带来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使老年人临终前的失能风险及其持续时间增加,而较晚的出生队列在临终前出现长时间失能的可能性较低。在三类轨迹中,自理能力缓慢下降型轨迹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而该类型的出现概率是影响失能老年人照料负担的主要因素,由此也证明了除去年龄效应与性别差异之外,由社会经济状况、健康行为习惯、生活环境等因素合力产生的健康保护作用将会在失能老年人照料负担增长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研究还发现老年女性在临终前会面临更高的失能风险和更长时间的失能存活期,其生活自理能力变化过程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自理能力 老年人 失能 组基轨迹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亚组的准参数模型简介及SAS程序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49-53,共5页
在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常常关注个体某一行为或心理特质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笔者介绍了一种新的用于处理纵向数据的统计模型——基于亚组的准参数模型,该模型可以很好的拟合总体中存在不同发展轨迹亚组的数据.本研究结合实例,介绍了... 在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常常关注个体某一行为或心理特质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笔者介绍了一种新的用于处理纵向数据的统计模型——基于亚组的准参数模型,该模型可以很好的拟合总体中存在不同发展轨迹亚组的数据.本研究结合实例,介绍了如何通过SAS软件PROC TRAJ程序来进行实际操作,并对模型的选择和拟合指标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亚组的准参数模型 发展轨迹 异质性 亚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大学生体质发展轨迹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斌原 王碧瑶 汤哲 《广州职业教育论坛》 2016年第3期41-46,共6页
采用基于亚组轨迹模型的追踪数据处理方法对1215名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体质发展测试及心理健康测试数据进行研究,对女大学生体质的发展轨迹及其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轨迹存在异质性;(2)不同体质... 采用基于亚组轨迹模型的追踪数据处理方法对1215名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体质发展测试及心理健康测试数据进行研究,对女大学生体质的发展轨迹及其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轨迹存在异质性;(2)不同体质健康发展轨迹的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耐力上升组的焦虑、抑郁和偏执水平均显著高于持续高耐力组的女大学生。研究基于具身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对大学生体质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做了论述,建议高校开展心理健康课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体验性;具体应加强耐力类项目锻炼,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增强对应激压力的承受力,可望达到提升心理素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健康 心理健康 女大学生 亚组轨迹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波动轨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许月瑶 焦惠艳 +8 位作者 聂朦 袁志权 邬娜 李成英 吴龙 伍永红 钟理 李亚斐 杨敬源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86-793,共8页
目的构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波动的轨迹模型,并分析不同类别血糖波动轨迹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769例于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双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加入社区随访... 目的构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波动的轨迹模型,并分析不同类别血糖波动轨迹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769例于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双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加入社区随访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基于群体的轨迹模型(group-based trajectory modelling,GBTM)来识别、构建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波动轨迹,利用贝叶斯信息准则(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BIC)、平均验后分组概率(average posterior probability,AvePP)等评价指标选择最佳亚组数的轨迹,比较不同类别轨迹在人口学特征、个人健康状况、疾病史、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等方面的差异,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波动轨迹的影响因素。结果运用GBTM分析,将社区769名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个不同波动轨迹亚组,分别为“低水平平稳组”、“高水平下降组”和“中水平上升组”。以低水平平稳组为对照,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高血压病史、未服药患者被归为“高水平下降组”的可能性较低,即这些患者的血糖从高水平逐渐下降的可能性较低(OR=0.50,95%CI:0.28~0.90,P=0.021;OR=0.13,95%CI:0.03~0.56,P=0.006)。但是偶尔或不锻炼、饮酒或已戒酒的患者更倾向于被归为“高水平下降组”(OR=2.02,95%CI:1.15~3.55,P=0.014;OR=2.32,95%CI:1.16~4.63,P=0.017)。与规律服药的糖尿病患者相比,间断服药的糖尿病患者更倾向于被归为“中水平上升组”(OR=6.02,95%CI:2.86~12.66,P<0.001)。结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轨迹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特征;高血压史、服药依从性、锻炼频率和饮酒可能影响患者出现不同血糖波动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人群 2型糖尿病 血糖波动 组基轨迹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男男性行为人群自杀意念及相关因素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蒋清青 田家玮 +5 位作者 翟萌曦 魏礼清 肖琛嫦 尹晓红 俞斌 燕虹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37-943,共7页
目的:了解年轻男男性行为人群(YMSM)自杀意念的发展轨迹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于2017年9月-2018年1月招募YMSM515例,分别于2018年7-9月、2019年6-7月、2020年10-12月完成随访调查。采用歧视感知量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10)和领悟... 目的:了解年轻男男性行为人群(YMSM)自杀意念的发展轨迹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于2017年9月-2018年1月招募YMSM515例,分别于2018年7-9月、2019年6-7月、2020年10-12月完成随访调查。采用歧视感知量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10)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分别测量因性取向而感受到的歧视、心理韧性和社会支持水平。本次纳入分析的YMSM有448例,采用轨迹分析模型(GBTM)分析自杀意念发展轨迹的异质性。结果:三次随访显示,分别有16.7%、20.3%、15.6%的YMSM在过去6个月内曾有过自杀意念。GBTM模型将样本分为持续性低自杀意念风险组(86.4%)和持续性高自杀意念风险组(13.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认同自身生理性别(OR=4.69)、向同性恋朋友出柜(OR=2.89)、歧视感知程度高(OR=3.30)的YMSM更可能表现为持续性高自杀意念。年龄更大(OR=0.84)、心理韧性(OR=0.24)及社会支持(OR=0.16)等级高的YMSM较小可能表现为持续性高自杀意念。结论:YMSM年轻男男性行为人群自杀意念存在不同的发展轨迹,较低年龄、具有性别认同问题、向同性恋朋友出柜、歧视感知程度高易出现持续性高自杀意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男男性行为人群 自杀意念 轨迹分析模型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失能轨迹的性别、城乡及队列差异 被引量:32
17
作者 魏蒙 王红漫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4-81,98,共9页
采用2005、2008、2011年的《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项目,运用组基轨迹模型考察了存活、死亡、失访老年人的失能轨迹以及总体老年人的失能轨迹的性别、城乡、队列差异。存活、死亡、失访老人的失能轨迹存在明显的差异,死亡老人... 采用2005、2008、2011年的《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项目,运用组基轨迹模型考察了存活、死亡、失访老年人的失能轨迹以及总体老年人的失能轨迹的性别、城乡、队列差异。存活、死亡、失访老人的失能轨迹存在明显的差异,死亡老人起点更高、发展更迅速;女性老人、城市老人更倾向于走上自理能力不健全的轨迹;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的自理状况是完善的,但失能的老年人其自理状况较之前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城乡 队列 失能轨迹 组基轨迹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群组轨迹模型的0~3岁婴幼儿体格发育轨迹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君婷 黄爱群 陈大方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年第1期25-34,共10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格发育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基于方便抽样于2015年9月—2019年6月在河北正定县、辽宁立山区、湖南岳阳县、厦门市海沧区和集美区5个区/县构建母婴健康动态...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格发育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基于方便抽样于2015年9月—2019年6月在河北正定县、辽宁立山区、湖南岳阳县、厦门市海沧区和集美区5个区/县构建母婴健康动态监测队列,招募符合要求的孕晚期孕妇并随访其子代至3岁。采用基于群组轨迹模型(GBTM)分析0~3岁婴幼儿体格发育轨迹,应用Group Lasso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的初步筛选,进一步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体格发育轨迹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30名婴幼儿。基于贝叶斯信息准则等原则,采用GBTM将婴幼儿体格发育轨迹分为缓慢生长、追赶生长、中速生长和加速生长组(占比分别为25.4%、18.8%、38.4%和17.4%)。以中速生长组作为参考,经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父亲消瘦(OR=1.80,95%CI:1.08~3.01)、母亲孕前消瘦(OR=1.61,95%CI:1.23~2.11)、母亲孕晚期户外运动时长小于1 h(OR=1.30,95%CI:1.04~1.63)、孕期未服用铁剂(OR=1.47,95%CI:1.17~1.85)、6月龄室外活动时长<3 h(OR=1.36,95%CI:1.06~1.75)可显著增加缓慢生长模式发生的风险(P<0.05);1月龄时睡眠质量好(OR=0.74,95%CI:0.58~0.94)可显著降低缓慢生长模式的发生风险(P<0.05);母亲孕前肥胖(OR=1.69,95%CI:1.07~2.66)、分娩方式为剖宫产(OR=1.43,95%CI:1.12~1.83)、纯母乳喂养时长<6个月(OR=1.39,95%CI:1.07~1.79)可显著增加加速生长模式的发生风险(P<0.05)。结论婴幼儿体格发育轨迹存在异质性。与中速生长组的婴幼儿相比,父亲消瘦、母亲孕前消瘦、母亲孕晚期户外运动时长小于1 h、孕期未补充铁剂、6月龄室外活动时长<3 h的婴幼儿更易出现缓慢生长;母亲孕前肥胖、剖宫产、纯母乳喂养时长小于6个月婴幼儿更易表现为加速生长。本研究结果为科学、合理指导婴幼儿生长发育提供了科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发育轨迹 基于群组轨迹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逆境对中老年人失能轨迹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瑞平 李建新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8-80,共13页
童年是个体生理功能发育的敏感期和关键期,这一时期所经历的风险环境暴露可能会导致后续生命阶段的一系列不良后果,从而产生风险连锁反应,对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这被称为“童年的长臂”。文章基于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 童年是个体生理功能发育的敏感期和关键期,这一时期所经历的风险环境暴露可能会导致后续生命阶段的一系列不良后果,从而产生风险连锁反应,对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这被称为“童年的长臂”。文章基于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四期数据以及2014年的生命历程调查数据,采用组基轨迹模型估计中老年人随年龄增长的失能变化轨迹,发现我国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受损轨迹遵循“低起点缓慢上升型”和“高起点快速上升型”两种类型;其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受损轨迹呈现出“低起点缓慢上升型”“中起点快速上升型”和“高起点加速上升型”三种类型。通过使用Heckman两阶段估计方法对死亡选择性进行控制,探讨童年逆境与中老年人失能轨迹之间的关系。童年时期经历父母长期卧病在床、健康状况较差等逆境与晚年更不利的失能轨迹相关;童年逆境累积数量对中老年人失能轨迹具有显著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经历童年逆境数量越多,中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受损概率起点更高、恶化速度更快;社会经济地位和成年期健康状况在二者关系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潜伏期模型”和“路径模型”共同解释了童年逆境对我国中老年人失能轨迹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逆境 中老年人 失能轨迹 组基轨迹模型 死亡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儿与正常出生体重儿0~24月龄BMI轨迹模式比较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熊超 陈凯 +2 位作者 章一鸣 刘建军 周爱芬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45-650,共6页
目的比较巨大儿与正常出生体重儿0~24月龄内超重/肥胖发生情况以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轨迹模式的差异。方法以武汉市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武汉市中心城区出生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包括... 目的比较巨大儿与正常出生体重儿0~24月龄内超重/肥胖发生情况以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轨迹模式的差异。方法以武汉市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武汉市中心城区出生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包括60548例正常出生体重儿和4515例巨大儿。通过Mann-Whitney检验比较两组儿童在各随访时点(1、3、6、8、12、18和24月龄)的体格发育状况。采用基于群组的轨迹模型拟合研究对象0~24月龄内的BMI轨迹,并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巨大儿、正常出生体重儿与不同BMI轨迹模式之间的联系。结果巨大儿在各随访时点的超重/肥胖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研究对象在0~24月龄存在3种BMI轨迹模式,即BMI增长较慢组(13513,20.8%)、BMI增长适宜组(39722,61.0%)和BMI增长较快组(11828,18.2%)。巨大儿是出现增长较快型BMI轨迹模式的危险因素(OR=2.10,95%CI:1.94~2.26)。结论应加强对巨大儿出生后的体格发育监测,并采取适宜的预防保健措施以降低巨大儿在婴幼儿期出现超重/肥胖以及增长较快型BMI轨迹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儿 体质量指数 基于群组的轨迹模型 纵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