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巨大儿与正常出生体重儿0~24月龄内超重/肥胖发生情况以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轨迹模式的差异。方法以武汉市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武汉市中心城区出生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目的比较巨大儿与正常出生体重儿0~24月龄内超重/肥胖发生情况以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轨迹模式的差异。方法以武汉市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武汉市中心城区出生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包括60548例正常出生体重儿和4515例巨大儿。通过Mann-Whitney检验比较两组儿童在各随访时点(1、3、6、8、12、18和24月龄)的体格发育状况。采用基于群组的轨迹模型拟合研究对象0~24月龄内的BMI轨迹,并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巨大儿、正常出生体重儿与不同BMI轨迹模式之间的联系。结果巨大儿在各随访时点的超重/肥胖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研究对象在0~24月龄存在3种BMI轨迹模式,即BMI增长较慢组(13513,20.8%)、BMI增长适宜组(39722,61.0%)和BMI增长较快组(11828,18.2%)。巨大儿是出现增长较快型BMI轨迹模式的危险因素(OR=2.10,95%CI:1.94~2.26)。结论应加强对巨大儿出生后的体格发育监测,并采取适宜的预防保健措施以降低巨大儿在婴幼儿期出现超重/肥胖以及增长较快型BMI轨迹的风险。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巨大儿与正常出生体重儿0~24月龄内超重/肥胖发生情况以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轨迹模式的差异。方法以武汉市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武汉市中心城区出生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包括60548例正常出生体重儿和4515例巨大儿。通过Mann-Whitney检验比较两组儿童在各随访时点(1、3、6、8、12、18和24月龄)的体格发育状况。采用基于群组的轨迹模型拟合研究对象0~24月龄内的BMI轨迹,并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巨大儿、正常出生体重儿与不同BMI轨迹模式之间的联系。结果巨大儿在各随访时点的超重/肥胖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研究对象在0~24月龄存在3种BMI轨迹模式,即BMI增长较慢组(13513,20.8%)、BMI增长适宜组(39722,61.0%)和BMI增长较快组(11828,18.2%)。巨大儿是出现增长较快型BMI轨迹模式的危险因素(OR=2.10,95%CI:1.94~2.26)。结论应加强对巨大儿出生后的体格发育监测,并采取适宜的预防保健措施以降低巨大儿在婴幼儿期出现超重/肥胖以及增长较快型BMI轨迹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