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电针神庭、百会穴对MCAO/R大鼠γ-氨基丁酸受体Gabbr1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刘庆臻
罗来
+4 位作者
易婉莎
张叶
刘淑如
许金森
潘晓华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05-109,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神庭、百会穴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and reperfusion,MCAO/R)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海马区γ-氨基丁酸B受体gabbr1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MCAO/R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可能机制。方法2...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神庭、百会穴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and reperfusion,MCAO/R)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海马区γ-氨基丁酸B受体gabbr1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MCAO/R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可能机制。方法27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longa线栓法制备MCAO/R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颈总、颈内及颈外动脉,不插入线栓,造模后通过longa五分法验证模型。电针组取神庭、百会穴在造模后24 h进行干预,治疗7 d;干预第3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为期4 d;干预第7 d断头取大鼠完整海马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abbr1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水迷宫实验的第三象限距离比显著减小(P<0.05),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经治疗后第三象限距离比扩大(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海马区gabbr1 mRNA表达量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海马区gabbr1 m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电针神庭、百会穴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gabbr1 mRNA在海马中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AO/R
学习记忆能力
电针
神庭
百会
gabbr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单纯性热性惊厥与gabbr1基因和gabbr2基因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玉杰
马祎楠
+2 位作者
戚豫
王俊怡
邹丽萍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91-894,共4页
目的通过突变筛查探讨代谢型γ-氨基丁酸(GABAB)受体基因(gabbH基因和gabbr2基因)是否为单纯性热性惊厥(sFS)的致病基因,并通过相关研究证实这2个基因是否可能为热性惊厥(FS)的易感基因。方法选择60例北方汉族家族性sFS患儿为...
目的通过突变筛查探讨代谢型γ-氨基丁酸(GABAB)受体基因(gabbH基因和gabbr2基因)是否为单纯性热性惊厥(sFS)的致病基因,并通过相关研究证实这2个基因是否可能为热性惊厥(FS)的易感基因。方法选择60例北方汉族家族性sFS患儿为病例组,对gabbr1基因和gabbr2基因的外显子和近端内含子区域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纯化后进行测序用以寻找可能的突变。加入101例来自同地区汉族的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2组gabbr1基因中(rs9220、rs29230、rs29267)和gabbr2基因中(rs1000440、rs3205936、rs2304391)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的基因型,使用EH1.20程序计算单体型频率,并以单体型为遗传标记进行2组相关分析。结果在60例患儿中,未发现与sFS相关的基因突变,在基因扩增区域共发现23个SNPs位点,其中6个SNPs位于gabbr1基因,17个SNPs位点位于gabbr2基因。6个SNPs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60例)和健康对照组(101例)之间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6个SNPs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2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bbr1基因3个SNPs位点构建的单体型频率和gabbr2基因3个SNPs位点构建的单体型频率在2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BAB受体基因(gabbr1基因和gabbr2基因)中未发现与sFS有关的突变,GABAB受体基因与FS也不具有相关性,GABAB受体基因可能不是中国北方汉族人群sFS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bbr1
基因
gabbr2基因
热性惊厥
单体型
原文传递
羚珠散对小鼠癫痫发作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
1
3
作者
陆炜晟
王成稷
+2 位作者
王海杰
谢淑武
沈如凌
《湖南中医杂志》
2023年第3期167-171,共5页
目的:评价羚珠散治疗小鼠癫痫发作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3组,其中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5只。采用腹腔注射戊四氮的方法制备癫痫模型,给药组每次造模前30 min灌胃羚珠散(剂量:1500 mg/kg)进行预...
目的:评价羚珠散治疗小鼠癫痫发作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3组,其中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5只。采用腹腔注射戊四氮的方法制备癫痫模型,给药组每次造模前30 min灌胃羚珠散(剂量:1500 mg/kg)进行预防给药,每2 d重复一次造模和给药,共进行3次;正常组给予同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通过Racine评分评价造模后小鼠癫痫发作情况,于末次注射24h后分离各组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通过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小鼠Gabbr1和Kcnt1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Racine评分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01),给药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001);HE染色切片显示,药物作用后可以有效减少海马体组织细胞的损伤,与正常组接近;给药组海马组织中Gabbr1基因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335),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cnt1基因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39)与正常组(P=0.006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给药组中,小鼠海马组织Gabbr1和Kcnt1蛋白表达程度高于模型组(PGabbr1=0.0194,PKcnt1=0.0037)与正常组(PGabbr1=0.0094,PKcnt1=0.0255)。结论:羚珠散具有预防和抗小鼠癫痫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钾离子通道KCNT1介导的抑制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羚珠散
PTZ
gabbr1
Kcnt1
原文传递
羚珠散对幼鼠反复热惊厥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
4
作者
王海杰
王成稷
+2 位作者
陆炜晟
谢淑武
沈如凌
《湖南中医杂志》
2023年第11期180-184,210,共6页
目的:通过评价羚珠散对C57BL/6幼鼠反复热惊厥的减轻作用,探讨其防治热惊厥的药效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7 d龄C57BL/6幼鼠3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只。采用热水浴法干预模型对照组与治疗组,生成惊厥模型,每...
目的:通过评价羚珠散对C57BL/6幼鼠反复热惊厥的减轻作用,探讨其防治热惊厥的药效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7 d龄C57BL/6幼鼠3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只。采用热水浴法干预模型对照组与治疗组,生成惊厥模型,每次诱导前30 min治疗组灌胃给药羚珠散(1.5 g/kg),模型对照组灌胃同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幼鼠的惊厥潜伏期和惊厥持续时间的差异,通过HE染色比较各组间幼鼠海马体病理组织学差异,通过Real-time PCR与IHC分析比较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治疗组幼鼠海马体中Gabbr1和Kcnt1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经7次热水浴后,模型对照组幼鼠的惊厥潜伏时间为(32.80±3.27)s,治疗组幼鼠的惊厥潜伏时间为(50.90±6.88)s,治疗组的惊厥潜伏时间长于模型对照组(P<0.05);模型对照组幼鼠的惊厥持续时间为(104.40±14.37)s,治疗组幼鼠的惊厥持续时间为(45.40±7.10)s,治疗组的惊厥持续时间显著短于模型对照组(P<0.01);HE染色显示热惊厥状态对模型对照组幼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明显,细胞肿胀、核皱缩,出现空泡现象,治疗组幼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减轻,细胞水肿及空泡等现象减轻;治疗组幼鼠中Gabbr1和Kcnt1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对照组幼鼠(P<0.05);免疫组化检测幼鼠海马区中Gabbr1和Kcnt1的阳性细胞比例治疗组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结论:羚珠散具有显著防治幼鼠热惊厥发作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显著提高Gabbr1与Kcnt1表达,增强GABA抑制神经兴奋作用,减轻海马区神经元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羚珠散
gabbr1
Kcnt1
动物实验
幼鼠
原文传递
GABA_B受体基因突变和神经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5
作者
刘磊
许婵娟
+2 位作者
范治然
侯国飞
刘剑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6期1172-1175,共4页
γ-氨基丁酸B型(GABA_B)受体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代谢型受体,由GABBR1和GABBR2两个基因共同编码,属于C族G蛋白偶联受体,其介导GABA系统的功能紊乱与许多神经疾病有关,如焦虑、抑郁、癫痫、自闭症、药物成瘾和精神分...
γ-氨基丁酸B型(GABA_B)受体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代谢型受体,由GABBR1和GABBR2两个基因共同编码,属于C族G蛋白偶联受体,其介导GABA系统的功能紊乱与许多神经疾病有关,如焦虑、抑郁、癫痫、自闭症、药物成瘾和精神分裂症等。GABA_B受体相关基因及其多态性变异体参与了多种疾病的病因学过程,受体基因突变和疾病关联性研究为疾病的理解提供了新途径,也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潜在新靶标。本文重点对GABA_B受体编码基因相关突变和神经类疾病的关联性分析研究、不同突变和疾病具体表型的关联研究以及受体突变如何影响受体功能等方面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同时,对受体突变的可能致病机制提出了初步设想,并有针对性地指出了受体变构调节剂在相关疾病治疗领域的潜在应用,以期为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B型受体
gabbr1
基因
GABBR2基因
神经疾病
变构调节剂
原文传递
题名
电针神庭、百会穴对MCAO/R大鼠γ-氨基丁酸受体Gabbr1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刘庆臻
罗来
易婉莎
张叶
刘淑如
许金森
潘晓华
机构
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福建省中医药科学院
福建省经络感传重点实验室
出处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05-109,共5页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2J01355)
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21R1003008,2022R1003009)
福建省卫健委科技计划项目(2021zyjc18)。
文摘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神庭、百会穴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and reperfusion,MCAO/R)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海马区γ-氨基丁酸B受体gabbr1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MCAO/R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可能机制。方法27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longa线栓法制备MCAO/R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颈总、颈内及颈外动脉,不插入线栓,造模后通过longa五分法验证模型。电针组取神庭、百会穴在造模后24 h进行干预,治疗7 d;干预第3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为期4 d;干预第7 d断头取大鼠完整海马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abbr1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水迷宫实验的第三象限距离比显著减小(P<0.05),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经治疗后第三象限距离比扩大(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海马区gabbr1 mRNA表达量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海马区gabbr1 m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电针神庭、百会穴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gabbr1 mRNA在海马中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
MCAO/R
学习记忆能力
电针
神庭
百会
gabbr1
分类号
R245.97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纯性热性惊厥与gabbr1基因和gabbr2基因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玉杰
马祎楠
戚豫
王俊怡
邹丽萍
机构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儿科
出处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91-894,共4页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051005)
文摘
目的通过突变筛查探讨代谢型γ-氨基丁酸(GABAB)受体基因(gabbH基因和gabbr2基因)是否为单纯性热性惊厥(sFS)的致病基因,并通过相关研究证实这2个基因是否可能为热性惊厥(FS)的易感基因。方法选择60例北方汉族家族性sFS患儿为病例组,对gabbr1基因和gabbr2基因的外显子和近端内含子区域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纯化后进行测序用以寻找可能的突变。加入101例来自同地区汉族的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2组gabbr1基因中(rs9220、rs29230、rs29267)和gabbr2基因中(rs1000440、rs3205936、rs2304391)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的基因型,使用EH1.20程序计算单体型频率,并以单体型为遗传标记进行2组相关分析。结果在60例患儿中,未发现与sFS相关的基因突变,在基因扩增区域共发现23个SNPs位点,其中6个SNPs位于gabbr1基因,17个SNPs位点位于gabbr2基因。6个SNPs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60例)和健康对照组(101例)之间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6个SNPs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2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bbr1基因3个SNPs位点构建的单体型频率和gabbr2基因3个SNPs位点构建的单体型频率在2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BAB受体基因(gabbr1基因和gabbr2基因)中未发现与sFS有关的突变,GABAB受体基因与FS也不具有相关性,GABAB受体基因可能不是中国北方汉族人群sFS的易感基因。
关键词
gabbr1
基因
gabbr2基因
热性惊厥
单体型
Keywords
gabbr1
gene
gabbr2 gene
Febrile seizures
Haplotype
分类号
R720.597 [医药卫生—急诊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羚珠散对小鼠癫痫发作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
1
3
作者
陆炜晟
王成稷
王海杰
谢淑武
沈如凌
机构
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出处
《湖南中医杂志》
2023年第3期167-171,共5页
文摘
目的:评价羚珠散治疗小鼠癫痫发作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3组,其中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5只。采用腹腔注射戊四氮的方法制备癫痫模型,给药组每次造模前30 min灌胃羚珠散(剂量:1500 mg/kg)进行预防给药,每2 d重复一次造模和给药,共进行3次;正常组给予同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通过Racine评分评价造模后小鼠癫痫发作情况,于末次注射24h后分离各组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通过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小鼠Gabbr1和Kcnt1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Racine评分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01),给药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001);HE染色切片显示,药物作用后可以有效减少海马体组织细胞的损伤,与正常组接近;给药组海马组织中Gabbr1基因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335),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cnt1基因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39)与正常组(P=0.006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给药组中,小鼠海马组织Gabbr1和Kcnt1蛋白表达程度高于模型组(PGabbr1=0.0194,PKcnt1=0.0037)与正常组(PGabbr1=0.0094,PKcnt1=0.0255)。结论:羚珠散具有预防和抗小鼠癫痫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钾离子通道KCNT1介导的抑制作用有关。
关键词
癫痫
羚珠散
PTZ
gabbr1
Kcnt1
Keywords
epilepsy
Lingzhu powder pentetrazol
gabbr1
Kcnt1
分类号
R282.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羚珠散对幼鼠反复热惊厥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
4
作者
王海杰
王成稷
陆炜晟
谢淑武
沈如凌
机构
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出处
《湖南中医杂志》
2023年第11期180-184,210,共6页
基金
上海市科委资助项目(22140900102)。
文摘
目的:通过评价羚珠散对C57BL/6幼鼠反复热惊厥的减轻作用,探讨其防治热惊厥的药效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7 d龄C57BL/6幼鼠3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只。采用热水浴法干预模型对照组与治疗组,生成惊厥模型,每次诱导前30 min治疗组灌胃给药羚珠散(1.5 g/kg),模型对照组灌胃同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幼鼠的惊厥潜伏期和惊厥持续时间的差异,通过HE染色比较各组间幼鼠海马体病理组织学差异,通过Real-time PCR与IHC分析比较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治疗组幼鼠海马体中Gabbr1和Kcnt1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经7次热水浴后,模型对照组幼鼠的惊厥潜伏时间为(32.80±3.27)s,治疗组幼鼠的惊厥潜伏时间为(50.90±6.88)s,治疗组的惊厥潜伏时间长于模型对照组(P<0.05);模型对照组幼鼠的惊厥持续时间为(104.40±14.37)s,治疗组幼鼠的惊厥持续时间为(45.40±7.10)s,治疗组的惊厥持续时间显著短于模型对照组(P<0.01);HE染色显示热惊厥状态对模型对照组幼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明显,细胞肿胀、核皱缩,出现空泡现象,治疗组幼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减轻,细胞水肿及空泡等现象减轻;治疗组幼鼠中Gabbr1和Kcnt1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对照组幼鼠(P<0.05);免疫组化检测幼鼠海马区中Gabbr1和Kcnt1的阳性细胞比例治疗组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结论:羚珠散具有显著防治幼鼠热惊厥发作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显著提高Gabbr1与Kcnt1表达,增强GABA抑制神经兴奋作用,减轻海马区神经元损伤有关。
关键词
惊厥
羚珠散
gabbr1
Kcnt1
动物实验
幼鼠
Keywords
convulsion
Lingzhu powder
gabbr1
Kcnt1
animal experiment
young mice
分类号
R272.3 [医药卫生—中医儿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GABA_B受体基因突变和神经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5
作者
刘磊
许婵娟
范治然
侯国飞
刘剑峰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分子生物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6期1172-1175,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11530146
31511130131
31301163)
文摘
γ-氨基丁酸B型(GABA_B)受体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代谢型受体,由GABBR1和GABBR2两个基因共同编码,属于C族G蛋白偶联受体,其介导GABA系统的功能紊乱与许多神经疾病有关,如焦虑、抑郁、癫痫、自闭症、药物成瘾和精神分裂症等。GABA_B受体相关基因及其多态性变异体参与了多种疾病的病因学过程,受体基因突变和疾病关联性研究为疾病的理解提供了新途径,也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潜在新靶标。本文重点对GABA_B受体编码基因相关突变和神经类疾病的关联性分析研究、不同突变和疾病具体表型的关联研究以及受体突变如何影响受体功能等方面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同时,对受体突变的可能致病机制提出了初步设想,并有针对性地指出了受体变构调节剂在相关疾病治疗领域的潜在应用,以期为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B型受体
gabbr1
基因
GABBR2基因
神经疾病
变构调节剂
Keywords
GABAB receptor
gabbr1
GABBR2
Neurological diseases
Allosteric modulators
分类号
Q26 [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Q593.2 [生物学—生物化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电针神庭、百会穴对MCAO/R大鼠γ-氨基丁酸受体Gabbr1表达的影响
刘庆臻
罗来
易婉莎
张叶
刘淑如
许金森
潘晓华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单纯性热性惊厥与gabbr1基因和gabbr2基因的相关研究
李玉杰
马祎楠
戚豫
王俊怡
邹丽萍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
原文传递
3
羚珠散对小鼠癫痫发作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探讨
陆炜晟
王成稷
王海杰
谢淑武
沈如凌
《湖南中医杂志》
2023
1
原文传递
4
羚珠散对幼鼠反复热惊厥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
王海杰
王成稷
陆炜晟
谢淑武
沈如凌
《湖南中医杂志》
2023
0
原文传递
5
GABA_B受体基因突变和神经疾病研究进展
刘磊
许婵娟
范治然
侯国飞
刘剑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