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rmina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 Emissions from Cattle Feedlots Using Wind-Trax and the Flux-Gradient Technique 被引量:1
1
作者 Henry F. Bonifacio Ronaldo G. Maghirang +3 位作者 Steven L. Trabue Laura L. McConnell John H. Prueger Edna R. Bonifaci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6年第2期176-189,共14页
Large commercial cattle feedlots are significant sources of particulate matter (PM) emissions. This research compared WindTrax and the flux-gradient technique in estimating emissions of PM with aerodynamic diameter &l... Large commercial cattle feedlots are significant sources of particulate matter (PM) emissions. This research compared WindTrax and the flux-gradient technique in estimating emissions of PM with aerodynamic diameter < 10 μm (PM<sub>10</sub>) from cattle feedlots.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were measured and PM<sub>10</sub> concentrations were profiled vertically (i.e., 2.0 to 7.62 m) at a large commercial beef cattle feedlot in Kansas from May through September 2011. Results show that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evaluated, WindTrax was least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heights and number of heights used in the emission estimation, with calculated PM<sub>10</sub> emission rates varying by up to 18% only. On the other hand, PM<sub>10</sub> emission rates produced by the flux-gradient technique varied by almost 56% when changing either heights and/or number of heights in emission calculation. Both methods were sensitive to height settings, with their respective PM<sub>10</sub> emission rates higher when the lowest height setting (2.0 m) was included. Calculating PM<sub>10</sub> emission rates with the 7.62-m height led to lower estimates for the flux-gradient technique but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estimates was observed for WindTrax. As demonstrated in this study, for the flux-gradient technique, settings for the lowest and highest heights were the most critical in emission estimation;exclusion of other heights in between showed only to 2% to 6% change in calculated PM<sub>10</sub> emission rates. In general, the higher PM<sub>10</sub> emission rates were obtained with the flux-gradient technique. However, eliminating the lowest height (2.0 m) in the calcul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using a specific set of formulations for the flux-gradient technique made its calculated PM<sub>10</sub> emission rates slightly lower (but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an those from WindTra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Emission Rates Cattle Feedlots Emission Rate Estimation WindTrax flux-gradient Techniq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迎风格式伴随方程的飞行器边界特性设计方法
2
作者 邓俊 高正红 +2 位作者 黄江涛 赵轲 夏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1-292,共12页
飞行器的边界特性决定了其安全性和飞行性能,是飞行器设计的难点和重点。引入迎风格式伴随方程和不同的通量限制器处理形式,提高复杂流动问题的伴随方程求解精度、效率和鲁棒性,拓展伴随优化方法在飞行器边界特性设计的应用范围。介绍... 飞行器的边界特性决定了其安全性和飞行性能,是飞行器设计的难点和重点。引入迎风格式伴随方程和不同的通量限制器处理形式,提高复杂流动问题的伴随方程求解精度、效率和鲁棒性,拓展伴随优化方法在飞行器边界特性设计的应用范围。介绍了离散伴随求解梯度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推导了伴随方程的无黏项及其边界条件的变分形式,根据通量限制器的处理方式,形成一阶精度、二阶精度和混合精度的伴随方程。对伴随方程的边界处理措施进行了研究。通过ONERA M6机翼梯度精度和鲁棒性验证算例,对比迎风格式和中心格式的伴随方程求解性能,分析限制器和边界处理措施对伴随方程的收敛性和梯度精度的影响。通过CRM翼身组合体巡航气动优化设计和边界特性优化设计算例,验证了求解器对飞行器巡航性能设计和边界特性设计的有效性。计算和设计结果表明,建立的迎风格式伴随方程求解方法鲁棒和梯度精度高,能够适用于飞行器边界特性设计难题的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迎风格式 通量限制器 离散伴随方程 梯度计算 边界特性 气动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膜系统回收桃罐头工业碱水关键技术研究
3
作者 孔天宇 马寅斐 +5 位作者 初乐 赵岩 李根 师恩娟 赵晓丹 张莹 《山东化工》 2025年第4期15-20,共6页
研究将“絮凝+超滤+纳滤+反渗透”的梯度富集工艺应用于桃罐头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高浓碱水中,以解决碱水资源浪费以及工业废水对环境污染的问题。首先,选择聚丙烯酰胺(PAM)作为最佳絮凝剂,并得到最佳工艺参数(添加量200 mg/L,温度50℃,时... 研究将“絮凝+超滤+纳滤+反渗透”的梯度富集工艺应用于桃罐头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高浓碱水中,以解决碱水资源浪费以及工业废水对环境污染的问题。首先,选择聚丙烯酰胺(PAM)作为最佳絮凝剂,并得到最佳工艺参数(添加量200 mg/L,温度50℃,时间150 min)。絮凝处理后,碱水中COD、悬浮物(SS)及浊度值均显著降低。基于此,通过集成膜系统净化回收处理,筛选出优选了孔径10 nm的仿生流道卷式膜和截留量200~300 Da的纳滤膜,并评测了超滤膜的抗污性,实现高浓碱水的有效回收,最终碱回收率为92.6%,回收后的高浓碱液满足回用条件,可继续用于淋碱去皮工艺,实现了工业碱水的重复利用及工业废水的净化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技术 絮凝剂 通量衰减率 碱水梯度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气体辐射发光下温敏涂层热流密度辨识方法
4
作者 贾广森 金鑫 +1 位作者 姚大鹏 陈农 《气体物理》 2025年第1期68-78,共11页
为解决温敏涂层技术在高温气体辐射发光等强干扰条件下的热流密度辨识难题,基于涂层表面辐射光强的梯度变化,采用Levenberg-Marquardt优化算法,建立了气体辐射发光条件下全局最优化热流密度辨识方法。并采用平板-楔模型在高焓激波风洞... 为解决温敏涂层技术在高温气体辐射发光等强干扰条件下的热流密度辨识难题,基于涂层表面辐射光强的梯度变化,采用Levenberg-Marquardt优化算法,建立了气体辐射发光条件下全局最优化热流密度辨识方法。并采用平板-楔模型在高焓激波风洞中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来流总温分别为2816 K与4620 K。结果表明,高温气体辐射对光学测量方法有重要影响,随着来流总温的增加,气体辐射发光进一步增强。涂层表面光强梯度幅值随时间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值;在不同总温条件下,温升较小的平板区域,气体辐射光强梯度幅值在总梯度幅值中的最大占比为16.9%,在温升较大的区域占比在4.8%以下。基于梯度变化的全局最优化热流密度辨识方法在气体辐射光强梯度占比较小的条件下可有效消除高温气体辐射发光的影响,获得较为可靠的热流密度数据,在平板无干扰区及楔面热流密度峰值区域与热电偶测量结果相差在2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体辐射发光 温敏涂层技术 光强梯度 热流密度辨识 热电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芯电缆中间接头压接缺陷多物理场及温度梯度场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徐翀 王鹏博 +3 位作者 杨帆 卢旭 李星 田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69-1780,共12页
为解决传统电缆中间接头压接缺陷识别温度敏感性差、环境影响因素多、设备检测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度梯度矢量分析的电缆中间接头缺陷识别方法。通过对10 kV三芯电缆开展多场耦合计算,采用矢量分析方法获得了电缆中间接头的... 为解决传统电缆中间接头压接缺陷识别温度敏感性差、环境影响因素多、设备检测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度梯度矢量分析的电缆中间接头缺陷识别方法。通过对10 kV三芯电缆开展多场耦合计算,采用矢量分析方法获得了电缆中间接头的温度梯度场和热流密度分布矢量图,形成了电缆中间接头温度梯度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电缆中间接头表面温度梯度主要受x方向(电缆径向)温度梯度的影响;正常接头表面温度变化率不超过16.6%,其表面温度梯度变化率达49.8%;缺陷接头表面温度变化率不超过21.8%,其表面温度梯度变化率达57.8%,温度梯度场相较温度场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开展电缆中间接头温度梯度场分析研究,对电缆接头致热型缺陷运维效率提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中间接头 矢量分析 温度梯度 热流密度 运维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风降雨前后深圳地区地表通量差异分析
6
作者 卢超 高瑞泉 +2 位作者 谭明艳 杨红龙 吴启星 《广东气象》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为进一步认识夏季西南季风对深圳地区地表通量的影响,采用深圳气象梯度塔的辐射和涡动协方差系统观测资料,研究该地区季风强降水过程中地表通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季风降水期间和降水后,深圳地区近地面太阳辐射明显减弱,同时反照... 为进一步认识夏季西南季风对深圳地区地表通量的影响,采用深圳气象梯度塔的辐射和涡动协方差系统观测资料,研究该地区季风强降水过程中地表通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季风降水期间和降水后,深圳地区近地面太阳辐射明显减弱,同时反照率减小。在降水期间,深圳地区地表感热和潜热通量均明显低于降水前和降水后,而且由碳汇转为碳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地表通量 西南季风 地气交换 涡相关系统 气象梯度塔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纳米纤维膜在纯生啤酒中的除菌过滤研究
7
作者 李明月 黄朋 +5 位作者 程盼 夏明 李亚良 陈旺 李德超 刘轲 《纺织工程学报》 2024年第2期40-47,共8页
针对目前商业化纯生啤酒用除菌滤膜存在孔径分布宽、抗污性差、膜孔易堵塞、可重复使用性差等问题,利用熔融挤出相分离法制备了不同直径大小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通过将粗、细纳米纤维在上、下层的先后排列构筑了一种梯度结构纳... 针对目前商业化纯生啤酒用除菌滤膜存在孔径分布宽、抗污性差、膜孔易堵塞、可重复使用性差等问题,利用熔融挤出相分离法制备了不同直径大小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通过将粗、细纳米纤维在上、下层的先后排列构筑了一种梯度结构纳米纤维膜。通过对梯度纳米纤维膜过滤性能、抗污性及可重复使用性等进行研究,发现梯度纳米纤维膜对10 g/L的酵母浸膏发酵液重复过滤后,稳定后的通量为22660 L m^(-2)h^(-1),远高于Pall®商业膜(4840 L m^(-2)h^(-1))。经高温蒸汽灭菌处理后的梯度纳米纤维膜的稳定通量为6600 L m^(-2)h^(-1),而商业膜仅为1760 L m^(-2)h^(-1),表现出优异的耐高温水蒸气性能。此外,污染后的梯度纳米纤维膜经80℃水清洗后的通量恢复率可达43%,而商业膜的通量恢复率仅为32%,表明梯度纳米纤维膜显示了优异的可重复使用性。为纯生啤酒用除菌滤膜的国产化替代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膜 梯度结构 通量 抗污性 可重复使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四湖出湖口沉积物-水界面中营养盐分布特征分析及释放风险评估
8
作者 王津 杨丽原 +1 位作者 刘恩峰 栾日坚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为了解决南四湖出湖口沉积物-水界面中磷酸盐、氨氮和硝态氮等营养盐释放风险控制缺乏科学依据的问题,利用薄膜扩散梯度技术、高分辨率孔隙水采样技术分析南四湖出湖口沉积物-水界面中营养盐浓度的垂直剖面分布特征,并根据有效态磷、有... 为了解决南四湖出湖口沉积物-水界面中磷酸盐、氨氮和硝态氮等营养盐释放风险控制缺乏科学依据的问题,利用薄膜扩散梯度技术、高分辨率孔隙水采样技术分析南四湖出湖口沉积物-水界面中营养盐浓度的垂直剖面分布特征,并根据有效态磷、有效态氨氮和有效态硝态氮的浓度,计算三者的净扩散通量,评估三者的释放风险。结果表明:非泄洪期南四湖出湖口上覆水中的溶解态磷浓度低于孔隙水中的,表明沉积物孔隙水中的溶解态磷可能会因浓度梯度的存在而向上覆水中扩散;根据连续分级提取法,钙结合态磷是南四湖出湖口沉积物中磷元素的主要赋存形态,表层沉积物中的不稳定磷元素含量高于深层沉积物中的;有效态磷与有效态铁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南四湖出湖口沉积物-水界面中有效态磷的释放受铁氧化物还原释放影响;有效态磷、有效态氨氮和有效态硝态氮的净扩散通量分别为17.58、1.16、-40.72 ng/(cm^(2)·d),说明有效态磷和有效态氨氮有从沉积物向上覆水中释放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净扩散通量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 营养盐 沉积物-水界面 南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投影法实现永磁同步电机最优曲线跟踪
9
作者 赵昊鹏 齐亮 洪展靖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5-100,共6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在线计算复杂度高、计算负担较重的问题,提出一种高效的弱磁曲线跟踪方法,以实现永磁同步电机的运动控制,通过一种更优化的投影与迭代结合的方法实现在一定的电流、电压约束下,电机最优运行状态的在线跟踪。同...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在线计算复杂度高、计算负担较重的问题,提出一种高效的弱磁曲线跟踪方法,以实现永磁同步电机的运动控制,通过一种更优化的投影与迭代结合的方法实现在一定的电流、电压约束下,电机最优运行状态的在线跟踪。同时,提出了针对ADADELTA梯度下降法的一种简化方法,优化了梯度下降法的计算流程,减少了迭代次数,提高了运算性能。该方法避免了不同运行区域的算法切换,有效地发挥了电机潜能,保证电机高功率输出。最后通过电机对拖实验,验证了此算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投影梯度下降法 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 弱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近地面层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被引量:25
10
作者 彭艳 张宏升 +6 位作者 刘辉志 卞林根 李诗明 康凌 陈家宜 周明煜 徐祥德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0-190,共11页
利用第 2次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 (TIPEX) 1998年 5— 7月改则、当雄和昌都 3个大气边界层加强观测站获取的近地面层观测资料 ,分析了青藏高原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近地面层风速、温度和湿度的日变化特征及其廓线规律 ,给出了青藏高原... 利用第 2次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 (TIPEX) 1998年 5— 7月改则、当雄和昌都 3个大气边界层加强观测站获取的近地面层观测资料 ,分析了青藏高原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近地面层风速、温度和湿度的日变化特征及其廓线规律 ,给出了青藏高原地区地表空气动力学参数和地表温度变化规律 ,讨论了高原近地面层湍流通量特征及逆湿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要素日变化 通量-廓线关系 青藏高原 近地面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青藏高原唐古拉地区地表能量收支状况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姚济敏 赵林 +2 位作者 丁永建 谷良雷 乔永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利用青藏高原唐古拉地区2005年涡动系统和10m气象塔数据资料,计算分析了该地区地表能量收支状况.结果表明:感热与潜热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感热春季较大,夏季有下降趋势;潜热夏秋季节较大,冬春季节较小;净辐射在冬春季节主... 利用青藏高原唐古拉地区2005年涡动系统和10m气象塔数据资料,计算分析了该地区地表能量收支状况.结果表明:感热与潜热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感热春季较大,夏季有下降趋势;潜热夏秋季节较大,冬春季节较小;净辐射在冬春季节主要转化为感热,夏秋季节转化为潜热,这些主要受季风、活动层冻、融过程及净辐射变化的影响.Bowen比夏秋季节平均为0.7,冬春季节平均为3.4,变化范围为-1.0~17.9.另外,研究显示降雨对感热、潜热通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涡动相关 气象梯度法 唐古拉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废黄河口外夏季悬浮泥沙运动 被引量:14
12
作者 周良勇 陈斌 +2 位作者 刘健 胡刚 梁源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24,共8页
利用对江苏北部废黄河口水下斜坡和平坦海床上同步声学多普勒测流仪(ADP)测流和悬浮体取样数据,分析了本区近海水动力条件和泥沙运移。三站的同步调查显示,本海区潮周期悬沙净通量方向以南向为主,净通量在103~104kg/m之间。依据三站同... 利用对江苏北部废黄河口水下斜坡和平坦海床上同步声学多普勒测流仪(ADP)测流和悬浮体取样数据,分析了本区近海水动力条件和泥沙运移。三站的同步调查显示,本海区潮周期悬沙净通量方向以南向为主,净通量在103~104kg/m之间。依据三站同步资料,初步估算穿过本区的泥沙通量接近长期侵蚀输沙的平均值。潮周期内悬浮泥沙含量呈周期性变化,靠近岸边浅水区的悬浮泥沙含量变化尤其明显。流速数据和悬浮体含量数据对比显示,底层流速与悬浮体含量的关系密切。这说明悬浮体含量变化与海底沉积物的再悬浮有关。悬沙含量峰值出现在急流后,ADP测流垂向断面数据显示急流时,流速梯度高,因而,急流时有较大的剪切速度,使沉积物受到侵蚀或再悬浮,从而使悬沙含量在急流后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多普勒测流 悬沙含量 悬沙通量 流速梯度 南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和戈壁近地层大气湍流结构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霭琛 陈家宜 +1 位作者 林雪兰 崔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91-298,共8页
本文分析了临泽防护林网内40m铁塔顶端以及化音戈壁滩上78m高处的大气湍流观测资料,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对稳定度比较接近的谱曲线进行对比,绿洲上空谱曲线的低频段较之戈壁上的衰减更快些。(2)假设湍流能量方... 本文分析了临泽防护林网内40m铁塔顶端以及化音戈壁滩上78m高处的大气湍流观测资料,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对稳定度比较接近的谱曲线进行对比,绿洲上空谱曲线的低频段较之戈壁上的衰减更快些。(2)假设湍流能量方程中的压力项和扩散项忽略不计,归一化后的湍能方程符合φm-ZL=φε戈壁滩上的结果较好地符合上述关系,但林网地区的φε值在中性情况下仅等于05。通过上式计算证实其φm低于通常较光滑均一下垫面上的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戈壁滩 近地面层 大气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高炉铸钢冷却壁传热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钱中 程惠尔 《钢铁钒钛》 CAS 2005年第1期55-59,共5页
运用大型有限元通用软件ANSYS,对高炉铸钢冷却壁稳态工况进行传热学分析。同时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冷却壁在稳定工作状态下的温度、热流以及温度梯度的分布情况。通过分析可以找出冷却壁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为今后冷却壁的维护和设计... 运用大型有限元通用软件ANSYS,对高炉铸钢冷却壁稳态工况进行传热学分析。同时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冷却壁在稳定工作状态下的温度、热流以及温度梯度的分布情况。通过分析可以找出冷却壁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为今后冷却壁的维护和设计提供参考。还讨论了冷却水管水垢对高炉铸钢冷却壁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垢每增加1mm厚,会使冷却壁热面温度升高约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冷却壁 ANSYS 热流密度 温度梯度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部土壤热量的传输及其参数化方案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国平 张泽铭 刘晓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9-726,共8页
青藏高原土壤热通量虽然在热源强度或热量平衡总量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它是地面热量平衡方程闭合的一个重要因子。以1997年9月至1998年12月青藏高原西部改则和狮泉河两个自动气象站(AWS)连续观测的地下2.5 cm和7.5 cm深度的土壤热通量,分... 青藏高原土壤热通量虽然在热源强度或热量平衡总量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它是地面热量平衡方程闭合的一个重要因子。以1997年9月至1998年12月青藏高原西部改则和狮泉河两个自动气象站(AWS)连续观测的地下2.5 cm和7.5 cm深度的土壤热通量,分析了浅层土壤热通量、土壤温度梯度和土壤热储存量的月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并对一整年的这3个量进行了日变化的合成分析。进一步利用土壤热通量与同期不同深度土壤温度进行了拟合分析,得出了高原西部利用地温计算土壤热通量的参数化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西部 土壤热通量 温度梯度 土壤热储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管道内幂律流体流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克亮 崔海清 +1 位作者 吴辅兵 郑晓松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3-96,共4页
螺旋管道可作为聚合物溶液的分层配注器。根据螺旋管道内聚合物溶液的流动特征,建立了正交螺旋坐标系下Navier-Stokes方程。通过无因次分析,得到了螺旋管道内充分发展幂律流体流动的控制方程组。采用有限容积法,研究了圆截面螺旋管道内... 螺旋管道可作为聚合物溶液的分层配注器。根据螺旋管道内聚合物溶液的流动特征,建立了正交螺旋坐标系下Navier-Stokes方程。通过无因次分析,得到了螺旋管道内充分发展幂律流体流动的控制方程组。采用有限容积法,研究了圆截面螺旋管道内幂律流体的流动规律;采用三角形网格进行了数值计算。讨论了曲率和挠度对二次流动、流函数等值线和轴向速度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曲率和挠度螺旋管道内流量与压力梯度之间的关系。在相同流量下,螺旋管挠度和曲率越大,压力梯度越大;挠度和曲率相同的螺旋管流量越大,压力梯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管道 幂律流体 流体流动 有限容积法 数值计算 流量 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尘释放通量外场观测和参数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朱好 张宏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68-776,共9页
沙尘释放通量的参数化是准确模拟和预报沙尘天气的重要因素,而外场观测为参数化方案提供直接的实验验证。在对不同沙尘释放模式的物理机制、参数化方案和输入数据需求进行阐述的基础上,讨论了不同模式的异同。沙尘释放模式的验证、校准... 沙尘释放通量的参数化是准确模拟和预报沙尘天气的重要因素,而外场观测为参数化方案提供直接的实验验证。在对不同沙尘释放模式的物理机制、参数化方案和输入数据需求进行阐述的基础上,讨论了不同模式的异同。沙尘释放模式的验证、校准和改进需要外场沙尘通量的实测结果,梯度法和粒子数浓度测量是外场观测沙尘释放通量的两种常用方法。通过对模式参数化方案和外场观测结果的对比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可能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水平跃移通量 垂直释放通量 参数化 梯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季在北京城郊草地下垫面上的一次臭氧干沉降观测试验 被引量:13
18
作者 潘小乐 王自发 +3 位作者 王喜全 董华斌 谢付莹 郭宇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2007年9月23日至10月13日,在北京昌平区蟒山森林公园内,利用浓度梯度观测法研究了秋季草地下垫面上臭氧的干沉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观测期间,臭氧干沉降通量和干沉降速率平均值分别为-0.40μg.m-2.s-1(负号表示方向指向地面)和0... 2007年9月23日至10月13日,在北京昌平区蟒山森林公园内,利用浓度梯度观测法研究了秋季草地下垫面上臭氧的干沉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观测期间,臭氧干沉降通量和干沉降速率平均值分别为-0.40μg.m-2.s-1(负号表示方向指向地面)和0.55cm/s。(2)臭氧干沉降通量和干沉降速率受观测点山谷风的影响,当白天谷风主导时,臭氧的干沉降通量最大,其平均值为-0.67μg.m-2.s-1;在山风、谷风转换期间,其平均值为-0.44μg.m-2.s-1;夜间山风主导时最小,为-0.26μg.m-2.s-1。臭氧干沉降速率也呈现同样的变化规律,三种情形下的平均沉降速率分别为0.74cm/s、0.50cm/s和0.47cm/s。(3)利用阻力模型计算了臭氧的植被冠层阻力(Rc),结果表明:由于白天植被的光合作用,叶面气孔打开,冠层阻力相对较小,Rc的平均值为109.0s/m;夜间植被叶面气孔关闭,阻力有明显升高,Rc的平均值为217.7s/m;在整个观测期间,Rc的平均值为184.0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干沉降通量 沉降速率 冠层阻力 梯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流边界层湍流通量及逆梯度输送参数化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韩永翔 宋昊冬 +1 位作者 刘烽 赵天良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7-425,共9页
"K"理论是众多气象预报模式中运用最广泛的湍流参数化方案之一,但无法解释"逆梯度"的输送,必须进行修正。最具代表性的修正方案有三种:方案Ⅰ(Deardroff方案)、方案Ⅱ(Holtslag和Moeng方案)和方案Ⅲ(刘烽方案)。本... "K"理论是众多气象预报模式中运用最广泛的湍流参数化方案之一,但无法解释"逆梯度"的输送,必须进行修正。最具代表性的修正方案有三种:方案Ⅰ(Deardroff方案)、方案Ⅱ(Holtslag和Moeng方案)和方案Ⅲ(刘烽方案)。本文利用香河的边界层观测资料对上述三种方案进行验证和比较,发现方案Ⅰ的结果在整个对流边界层(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CBL)呈系统性偏低,与观测不符;方案Ⅱ在CBL中上部能够再现逆梯度输送现象,基本能给出合理的湍流通量垂直分布,但在CBL的下部和上部与观测不符;方案Ⅲ的逆梯度项与高度有关,并在CBL中部达到最大,而其他两个方案中逆梯度项随高度不变。该方案不但在CBL中上部与方案Ⅱ的结果一致,并能合理表达整个CBL内的湍流通量分布,更接近观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边界层 湍流通量 参数化 逆梯度 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锦芦苇湿地水热通量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何奇瑾 周广胜 +1 位作者 周莉 王云龙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年第4期35-41,共7页
利用2005年7月盘锦芦苇湿地生长旺季的小气候梯度系统30 min观测资料和开放式涡动相关系统10Hz原始观测资料,比较并分析了廓线法、波文比能量平衡法与涡动相关法计算的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结果表明:廓线法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计... 利用2005年7月盘锦芦苇湿地生长旺季的小气候梯度系统30 min观测资料和开放式涡动相关系统10Hz原始观测资料,比较并分析了廓线法、波文比能量平衡法与涡动相关法计算的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结果表明:廓线法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计算的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与涡动相关法得到的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是涡动相关法存在能量不平衡。分析盘锦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的日变化发现,能量平衡各分量基本上以正午为中心,呈倒“U”型分布。用波文比法计算得到的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日感热通量最大值为164.25 W.m-2,日潜热通量最大值为294.18 W.m-2。降雨之后,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都有所增加,尤其是潜热通量增加显著,且峰值出现时间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湿地 微气象 水热通量 廓线法 波文比能量平衡法 涡动相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