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YOLOv9的火焰检测算法
1
作者 王盘龙 严云洋 +3 位作者 耿嘉雯 于永涛 董可 叶翔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64-72,共9页
针对火焰图像检测计算成本高和网络规模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9的火焰检测算法。采用参数量更小的Repvit网络替代YOLOv9原本的主干网络提取特征,并引入多层次特征融合(semantics and detail infusion,SDI)机制,加入Ghost卷积... 针对火焰图像检测计算成本高和网络规模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9的火焰检测算法。采用参数量更小的Repvit网络替代YOLOv9原本的主干网络提取特征,并引入多层次特征融合(semantics and detail infusion,SDI)机制,加入Ghost卷积和超轻量化上采样算子,构建GhostSDID模块进行不同尺度的特征融合;在预测部分融合LSKblock块,构建特征提取模块GELANLSK动态地调整感受野;在检测部分构建双重注意力机制模块,增强特征表达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与YOLOv9算法相比,在参数量减少32.3%、运算量降低42%的基础上,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分别提升2%和2.1%,适用于不同场景下的火焰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检测 YOLOv9 轻量化 特征融合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构因子下带连廊高层建筑外墙火竖向蔓延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宇 王馨瑶 +2 位作者 齐琳 马福生 汤维维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301,共9页
目的 研究带连廊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火焰蔓延的变化规律,为该类建筑的防火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火灾数值模拟软件FDS建立一个33层带连廊建筑模型,分别改变结构因子、窗口数量两种因素进行模拟,分析该模型在不同条件下的温度分布等温... 目的 研究带连廊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火焰蔓延的变化规律,为该类建筑的防火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火灾数值模拟软件FDS建立一个33层带连廊建筑模型,分别改变结构因子、窗口数量两种因素进行模拟,分析该模型在不同条件下的温度分布等温线和温度曲线。结果 结构因子为0.4、0.8、1.2,窗口数量为二、三、四时,达到危险温度540℃,火焰融合高度随结构因子和窗口数量增加而上升;随着结构因子的增加,火焰融合高度提高了0.25~12.5 m;随着窗口数量的增加,火焰融合高度上升了0.9~6.37 m;结论 带连廊高层建筑外墙火焰蔓延高度受结构因子和窗口数量影响;随着窗口数量增加,结构因子对火焰融合高度影响越大,结构因子越大,火焰融合高度越高;建议带连廊高层建筑连廊部分结构因子小于0.8,并选用结构因子为0.8时的火焰融合高度作为外部蔓延防火阻隔区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连廊高层建筑 结构因子 火焰融合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增强及多层次融合的火灾火焰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杰 汪洪法 吴凯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9,共7页
为提升火灾火焰识别检测方法性能,将传统图像处理与神经网络结合,提出1种基于特征增强及多层次融合的轻量级火灾火焰检测模型。模型利用多种色彩空间转换算法增强火焰特征信息,并设计双阶段多层次特征提取融合结构,配合空间注意力机制... 为提升火灾火焰识别检测方法性能,将传统图像处理与神经网络结合,提出1种基于特征增强及多层次融合的轻量级火灾火焰检测模型。模型利用多种色彩空间转换算法增强火焰特征信息,并设计双阶段多层次特征提取融合结构,配合空间注意力机制对火焰信息由粗到精进行提取;同时,针对火灾火焰特点,引入由浅到深逐步融合的自适应多尺度融合结构,提升对不同阶段火灾目标的检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可有效提升火灾火焰的检测效果,且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可准确高效地实现火灾火焰检测。研究结果可为现有火灾检测设备提供更准确的识别结果,从而更好地预防火灾事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火焰检测 神经网络 特征增强 多层次融合 自适应多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化特征融合的YOLOv8火焰检测算法
4
作者 应志磊 孟亚男 《信息与电脑》 2024年第24期10-13,共4页
及时发现野外火灾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深度学习模型常用于火焰检测,但在识别小目标时效果不佳。文章提出一种基于YOLOv8(You Only Look Once v8)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HGNet V2作为主干网络,通过优化的网络结构... 及时发现野外火灾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深度学习模型常用于火焰检测,但在识别小目标时效果不佳。文章提出一种基于YOLOv8(You Only Look Once v8)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HGNet V2作为主干网络,通过优化的网络结构,增强特征提取能力,然后,改进特征融合网络,通过加入跨层跳跃连接,提高特征融合效果。实验显示,该方法在降低计算复杂度和参数量的同时,提高了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融合 火焰检测 YOLOv8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热耦合对建筑外立面火源融合燃烧的影响
5
作者 杨宏伟 冯伟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4年第4期14-20,共7页
针对建筑外立面火源融合燃烧现象,展开了影响受体引燃过程的因素分析和环境风作用下多火源融合时热参数的演化研究,分析了燃烧过程中系统产热能力、温升和引燃时间变化,探明了风-热耦合作用下建筑外立面多火源融合燃烧行为机制。结果表... 针对建筑外立面火源融合燃烧现象,展开了影响受体引燃过程的因素分析和环境风作用下多火源融合时热参数的演化研究,分析了燃烧过程中系统产热能力、温升和引燃时间变化,探明了风-热耦合作用下建筑外立面多火源融合燃烧行为机制。结果表明,风速增大会限制火源融合后外立面火焰燃烧行为,表现在受体引燃时间变长、温度和单位温升值变小,但风速介于1~1.5 m/s时会增强EPS燃烧产热能力,风速为2 m/s左右时有利于受体内部引燃过程;相同风速环境时,对系统EPS燃烧产热能力和受体引燃时间影响为竖向三火源>竖向四火源>竖向双火源,而对单位温升影响最大的则是竖向双/三火源融合,其温度最大影响区间为融合层向上1—2层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热耦合 建筑外立面 火源融合 引燃 E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光融合的输煤明火实时检测系统 被引量:1
6
作者 雷丽君 沈思贤 +5 位作者 宋亚豪 周锋 孟祥鹏 王震 张建乐 白小虎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4年第1期10-12,共3页
输煤栈桥场景中,若产生明火则易带来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生产现场需要第一时间发现并扑灭明火,保障工业现场的安全生产。研究了通过可见光和热成像双光融合的实时视频检测方法,能及时发现明火并告警。该系统采用多元化的告警方式:机器... 输煤栈桥场景中,若产生明火则易带来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生产现场需要第一时间发现并扑灭明火,保障工业现场的安全生产。研究了通过可见光和热成像双光融合的实时视频检测方法,能及时发现明火并告警。该系统采用多元化的告警方式:机器人本体声光报警、电脑Web端弹窗和语音告警、手机APP端告警通知,使得相关人员在第一时间可知晓告警,以便及时处理。在实际项目应用中,明火检测综合准确度大于95%,保障了输煤栈桥工业现场的运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煤栈桥 双光融合 明火检测 多元化告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融合的SOFC燃烧室火焰图像增强方法
7
作者 王阳 付晓薇 李曦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24年第7期2195-2200,共6页
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因某些原因未全额功率运行时,燃烧室会进行不充分燃烧。火焰图像会具有亮度高、对比度低等特点,不利于图像特征的提取与系统分析。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融合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燃烧室火焰图像增强... 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因某些原因未全额功率运行时,燃烧室会进行不充分燃烧。火焰图像会具有亮度高、对比度低等特点,不利于图像特征的提取与系统分析。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融合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燃烧室火焰图像增强方法。首先,利用感知启发的变分框架,提升颜色混合区域的对比度,实现图像预增强;然后,利用提出的细节保持模块进行二次图像增强;最后,利用小波融合方法将已有的增强图像进行融合,获得最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方法,提出的方法不仅可有效保持图像的细节信息,而且可显著增强图像的对比度,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火焰图像 对比度增强 图像增强 小波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红石(TiO_2)单晶体的生长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毕孝国 修稚萌 +1 位作者 马伟民 孙旭东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77-979,共3页
通过对比晶体在不同气氛中生长与退火的结果,研究了焰熔法生长金红石单晶体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炉膛气氛是决定晶体能否形成的关键因素,在合适的气氛条件下,晶体易于生长,生长速度范围较宽,可以长成较大尺寸的单晶体,否则,依赖调... 通过对比晶体在不同气氛中生长与退火的结果,研究了焰熔法生长金红石单晶体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炉膛气氛是决定晶体能否形成的关键因素,在合适的气氛条件下,晶体易于生长,生长速度范围较宽,可以长成较大尺寸的单晶体,否则,依赖调整(增加或降低)生长速度,不能形成完整的晶体·炉膛气氛中的氧分压大于液固界面(即生长界面)处熔体的氧离解压是生长完整晶体的前提条件;晶体在退火过程中消除热应力,但更重要的是氧化反应,消除氧空位,在氧气氛中退火,可明显缩短退火时间,并能获得呈透明状,微有浅黄色(金红石本色)的金红石单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红石 TIO2 晶体生长 焰熔法 vemuil 摇摆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特征融合和WOA-SVM的锅炉火焰燃烧状态识别
9
作者 卞建忠 谢炳浦 +2 位作者 吴昊 邬士火 方虹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24年第9期13-18,54,共7页
针对传统火焰图像识别方法识别锅炉燃烧状态存在特征提取不充分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和鲸鱼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锅炉火焰燃烧状态识别方法。采用梯度方向直方图、局部二值模式和尺度不变特征变换描述火焰图像特点,融合提... 针对传统火焰图像识别方法识别锅炉燃烧状态存在特征提取不充分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和鲸鱼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锅炉火焰燃烧状态识别方法。采用梯度方向直方图、局部二值模式和尺度不变特征变换描述火焰图像特点,融合提取特征以提升特征表达能力。将融合特征作为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的输入,通过鲸鱼算法优化模型参数,提高分类准确率。实验证明,多特征融合显著提升分类结果准确率,经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最终准确率达96.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图像 锅炉燃烧状态识别 多特征融合 鲸鱼算法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气氛和速度在金红石(TiO_2)单晶体生长中的作用研究(英文) 被引量:11
10
作者 毕孝国 修稚萌 +5 位作者 马伟民 孙旭东 赵洪生 郭国友 付杰 丁千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57-661,共5页
本文研究了生长气氛和生长速度在焰熔法金红石单晶体生长中的作用 ,对比了晶体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退火的结果 ,测定了晶体试样的摇摆曲线和透过率。研究表明 :金红石单晶体的生长受炉膛气氛、生长界面温度和生长速度的影响 ;炉膛气氛决... 本文研究了生长气氛和生长速度在焰熔法金红石单晶体生长中的作用 ,对比了晶体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退火的结果 ,测定了晶体试样的摇摆曲线和透过率。研究表明 :金红石单晶体的生长受炉膛气氛、生长界面温度和生长速度的影响 ;炉膛气氛决定晶体能否形成 ,是关键因素 ;炉膛气氛中的氧分压大于液固界面 (即生长界面 )处熔体的氧离解压是生长完整晶体的前提条件 ;晶体在退火过程中消除热应力 ,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氧化反应消除氧空位 ,在氧气氛中退火 ,可明显缩短退火时间。在所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制备的晶体 ,完整性较好 ,透过率为 70~ 72 % ,与商用晶体的透过率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气氛 生长速度 焰熔法 金红石单晶体 TIO2 氧化钛 摇摆曲线 透过率 晶体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寸金红石(TiO_2)单晶体生长条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毕孝国 修稚萌 +4 位作者 孙旭东 赵洪生 曹忠杰 郭国有 肖继田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4-249,共6页
采用高纯(99.995%)、超细的金红石(TiO2)粉末为起始原料,用燃熔法制备了尺寸为30mm×50mm的金红石(TiO2)单晶体。讨论了生长气氛、生长速度、温度梯度在晶体生长中的作用,对比了晶体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退火的结果,测定了晶体试样... 采用高纯(99.995%)、超细的金红石(TiO2)粉末为起始原料,用燃熔法制备了尺寸为30mm×50mm的金红石(TiO2)单晶体。讨论了生长气氛、生长速度、温度梯度在晶体生长中的作用,对比了晶体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退火的结果,测定了晶体试样的摇摆曲线和透过率,并与商用晶体的透过率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生长气氛中的氧分压大于液固界面(即生长界面)处熔体的氧离解压是生长完整晶体的必要条件;在此条件下,能否生长为大尺寸晶体则取决于炉膛的轴向温度梯度;晶体在退火过程中可消除热应力,但退火更重要的作用是通过氧化反应消除氧空位,在氧气氛中退火,可明显缩短退火时间;所制备的晶体完整性较好,透过率与商用晶体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红石 TIO2 单晶体 晶体生长工艺 燃熔法 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工艺对生长室内温度分布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旭东 毕孝国 +2 位作者 唐坚 牛微 孙旭东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64,共8页
为给实验研究晶体生长工艺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以氢气和氧气的燃烧为基础,研究了焰熔法生长金红石单晶体过程中生长室内的温度分布特征,分析了H_2和O_2流量、喷嘴尺寸对温度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适合金红石单晶体生长的最佳燃烧器为内O_... 为给实验研究晶体生长工艺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以氢气和氧气的燃烧为基础,研究了焰熔法生长金红石单晶体过程中生长室内的温度分布特征,分析了H_2和O_2流量、喷嘴尺寸对温度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适合金红石单晶体生长的最佳燃烧器为内O_2、中H_2和外O_2的三管结构;随着H_2流量增加,生长室轴心线上和径向温度逐渐增大,H_2流量增加2 L/min,中心最高温度平均升高160℃,位置向下移动约2.5 mm;随着内、外O_2流量增加,生长室轴心线上和径向温度逐渐降低,与内O_2的影响相比,外O_2对中心温度影响较小,而对径向温度的影响较大;随着内O_2喷嘴孔径的增加,生长室轴心线上最高温度逐渐增大,而位置逐渐向喷嘴方向移动,而外O_2和H_2喷嘴孔径对轴心线上最高温度的影响非常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红石单晶体 焰熔法 生长室 温度分布 燃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TiO_3单晶体生长过程中的溢流问题 被引量:3
13
作者 毕孝国 黄菲 +2 位作者 何风鸣 赵洪生 孙旭东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28-331,共4页
本文以氯化锶和氯化钛为原料,采用控制水解法制备SrTiO3 原料粉末,使用焰熔法生长了SrTiO3 单晶体。晶体生长参数为:原料粉末粒度为-200+250目,炉膛气氛的氢氧比H/O为6. 00,生长速度为12mm/h,获得了直径30mm,长60mm的单晶。晶体生长过程... 本文以氯化锶和氯化钛为原料,采用控制水解法制备SrTiO3 原料粉末,使用焰熔法生长了SrTiO3 单晶体。晶体生长参数为:原料粉末粒度为-200+250目,炉膛气氛的氢氧比H/O为6. 00,生长速度为12mm/h,获得了直径30mm,长60mm的单晶。晶体生长过程中,晶体顶部熔体的溢流是妨碍获得大尺寸完整晶体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本文详细讨论了SrTiO3 单晶体生长过程中的溢流的成因和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TIO3 晶体生长 溢流 焰熔法 钙钛矿 晶胞 制备方法 折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焰熔法生长金红石单晶体生长室内温度分布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旭东 毕孝国 +2 位作者 唐坚 蔡云平 孙旭东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8-145,共8页
以氢气和氧气的燃烧为基础,研究了焰熔法生长金红石单晶体过程中生长室内的温度分布特征,分析了H_2和O_2流量对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心轴向温度随喷嘴距离的增加而升高,在距喷嘴92 mm处达到最高温度3290.3 K后开始下降;晶体熔帽... 以氢气和氧气的燃烧为基础,研究了焰熔法生长金红石单晶体过程中生长室内的温度分布特征,分析了H_2和O_2流量对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心轴向温度随喷嘴距离的增加而升高,在距喷嘴92 mm处达到最高温度3290.3 K后开始下降;晶体熔帽径向温度随直径的增加逐渐减小,熔帽边缘温度则急剧升高;随着H_2流量增加,生长室内中心轴向和径向温度逐渐增大,H_2流量增加2 L/min,中心最高温度平均升高130℃,最高温度的位置向下移3.1mm,晶体熔帽表面温度平均升高70℃;增加内O_2和外O_2流量均导致生长室内中心轴向和径向温度降低,而使晶体熔帽上的压力升高,外O_2对温度的影响较大,而内O_2对晶体熔帽压力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焰熔法 金红石单晶体 生长室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焰熔法生长钛酸锶单晶体生长室内温度分布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旭东 毕孝国 孙旭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38-143,共6页
通过研究焰熔法生长钛酸锶单晶体过程中生长室内的温度分布特征,分析了H_2和O_2流量、喷嘴孔径对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焰熔法生长SrTiO_3晶体时,晶体熔帽表面温度和压力由中心逐渐向外降低;随着H_2流量的增加,中心轴向的最高... 通过研究焰熔法生长钛酸锶单晶体过程中生长室内的温度分布特征,分析了H_2和O_2流量、喷嘴孔径对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焰熔法生长SrTiO_3晶体时,晶体熔帽表面温度和压力由中心逐渐向外降低;随着H_2流量的增加,中心轴向的最高温度的位置基本不变,晶体熔帽温度和晶体四周的最高温度逐渐升高,只是升高幅度有所减小;晶体熔帽温度、压力及晶体周围烟气温度随O_2流量增大而升高,而轴向最高温度则降低;增加喷嘴的中心孔径将使轴向最高温度、晶体熔帽温度和径向温度梯度降低,而喷嘴的H_2孔径对生长室内轴向和径向温度分布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焰熔法 钛酸锶单晶体 生长室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焰熔法单晶体生长炉炉体结构设计与计算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旭东 毕孝国 +2 位作者 唐坚 牛微 董颖男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76-180,共5页
以氢气和氧气的燃烧传热为基础,对焰熔法单晶体生长炉的结构进行了设计,计算炉膛与炉体内的温度分布,分析炉体结构参数对炉体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由于高温火焰与内壁之间的对流与辐射换热,内壁温度在观测孔下沿30 mm处达到最... 以氢气和氧气的燃烧传热为基础,对焰熔法单晶体生长炉的结构进行了设计,计算炉膛与炉体内的温度分布,分析炉体结构参数对炉体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由于高温火焰与内壁之间的对流与辐射换热,内壁温度在观测孔下沿30 mm处达到最高,为1 757 K;增大保温层厚度有利于提高炉体的保温性能和外壁温度的降低,为避免炉体内壁温度高于耐火材料的耐火度,同时需要增加耐火层的厚度;降低保温层的导热系数,耐火层温度会升高,而且径向温度梯度减小,而保温层的径向温度梯度明显增大,外壁温度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焰熔法 单晶体 结构设计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焰熔法生长单晶体燃烧室内温度分布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旭东 毕孝国 +1 位作者 唐坚 董颖男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78-381,共4页
以氢气和氧气的燃烧为基础,研究了燃烧室内温度在焰熔法生长单晶体过程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O2的质量流量在中心处和外侧分别为5.6×10-5kg/s和2.0×10-5kg/s,H2的质量流量为6.0×10-6kg/s的条件下,炉膛中心的最高温度... 以氢气和氧气的燃烧为基础,研究了燃烧室内温度在焰熔法生长单晶体过程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O2的质量流量在中心处和外侧分别为5.6×10-5kg/s和2.0×10-5kg/s,H2的质量流量为6.0×10-6kg/s的条件下,炉膛中心的最高温度为3 007 K,金红石晶体的生长位置在距喷嘴86 mm处,晶体所能生长的最大直径为10 mm。在距炉膛入口120 mm的内炉壁的最高温度可达1 540 K,需提高此区域内耐火层中刚玉粉的质量分数以提高炉壁的耐火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焰熔法 单晶体 燃烧室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钢表面CoCrW-NiP复合涂层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惠 王东亚 +2 位作者 卢顺 孙智富 詹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1-184,共4页
研究了45#钢表面火焰喷涂和电沉积CoCrW-NiP复合涂层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先火焰喷涂并熔合CoCrW,然后电沉积NiP,可在45#钢表面获得厚度为300μm的复合涂层.该复合涂层主要由含Co、Cr和W的硬质相组成,硬度高达900HV,从而使45#钢... 研究了45#钢表面火焰喷涂和电沉积CoCrW-NiP复合涂层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先火焰喷涂并熔合CoCrW,然后电沉积NiP,可在45#钢表面获得厚度为300μm的复合涂层.该复合涂层主要由含Co、Cr和W的硬质相组成,硬度高达900HV,从而使45#钢的耐磨和耐蚀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钢 CoCrW-NiP复合涂层 火焰喷涂 熔合 电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色彩和轮廓特征的火焰检测 被引量:18
19
作者 严云洋 唐岩岩 +1 位作者 郭志波 高尚兵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7-141,145,共6页
基于图像的火焰检测能适应大空间和恶劣环境火灾预防应用的需要,首先分析了火焰图像的色彩及轮廓信息等重要特征,然后提出了基于连通区域面积阈值化的单像素宽度目标轮廓特征的抽取方法,再应用所建立的火焰检测色彩模型,融合火焰色彩和... 基于图像的火焰检测能适应大空间和恶劣环境火灾预防应用的需要,首先分析了火焰图像的色彩及轮廓信息等重要特征,然后提出了基于连通区域面积阈值化的单像素宽度目标轮廓特征的抽取方法,再应用所建立的火焰检测色彩模型,融合火焰色彩和边缘轮廓动态变化等特性,实现了在视频序列图像中火焰的自动检测.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实时检测火焰,误判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抽取 火焰检测 特征融合 色彩模型 轮廓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外立面超高层建筑窗口羽流火焰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宇 邢佳 刘铁林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58-1063,共6页
目的研究室内外温差对不同外立面超高层建筑窗口羽流火焰的影响以及火焰温度的变化规律。方法对无侧墙、L型、凹型外立面超高层建筑模型在室内外温差为45℃条件下,采用火灾动态仿真模拟软件PyroSim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不同工况下窗口温... 目的研究室内外温差对不同外立面超高层建筑窗口羽流火焰的影响以及火焰温度的变化规律。方法对无侧墙、L型、凹型外立面超高层建筑模型在室内外温差为45℃条件下,采用火灾动态仿真模拟软件PyroSim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不同工况下窗口温度分布等温线和温度曲线进行分析,并引入危险温度540℃。结果超高层建筑竖向连续两窗口至四窗口,在室内外温差为45℃,达到危险温度540℃时,无侧墙外立面火焰温度的高度降低了0.05~0.17 m;L型外立面火焰温度的高度升高了0.0~0.71 m;凹型外立面火焰温度的高度升高了1.21~2.43 m。结论在达到危险温度540℃时,室内外温差为45℃对无侧墙外立面超高层建筑火焰融合高度影响较小;对L型外立面超高层建筑火焰融合高度影响较大;而对凹型外立面超高层建筑火焰融合高度大幅度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立面形式 超高层建筑 危险温度 火焰融合 室内外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