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ater and nitrogen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line interference infiltration under film hole irrigation with muddy water and fertilizer
1
作者 JIANG Ruirui FEI Liangjun KANG Shouxuan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96-503,共8页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sand content of muddy water on water and nitrogen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ngle-line interference infiltration under film hole irrigation ...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sand content of muddy water on water and nitrogen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ngle-line interference infiltration under film hole irrigation with muddy water and fertiliz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ngle-line interference infiltration parameters,the sand content,the wetting front movement distances,and the sand content were all established.The model of the cumulative infiltration volume of per unit film pore area,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wetting front movement distance of the free surface,and the wetting front movement distance of the interference center with sand content and infiltration time were proposed.Reveal the law of the change of soil water content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NO_(3)^(-)-N content based on different muddy water sand content.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t the same infiltration time,as the muddy water sand content increases,the cumulative infiltration volume per unit pore area decreases.The infiltration index of the free infiltration and the single-line interference vary little when the sand content increases,mainly are around 0.64 and 0.58.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iltration parameters a,b and the sand content is linear function.At the same location,the more the sand content,the smaller the wetting front movement distance in free surface and the single-line interference surface,the less the NO_(3)^(-)-N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lm hole irrigation single-line interference infiltration muddy water FERTILIZER sand content NO_(3)^(-)-N cont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湿润体特性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费良军 李发文 吴军虎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2-68,共7页
通过大量膜孔单向交汇入渗试验资料,分析了膜孔单向交汇入渗湿润体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了膜孔直径、间距、土壤容重、土壤质地和土壤初始含水率对膜孔单向交汇入渗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膜孔单向交汇入渗湿润体特性均有明显的影... 通过大量膜孔单向交汇入渗试验资料,分析了膜孔单向交汇入渗湿润体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了膜孔直径、间距、土壤容重、土壤质地和土壤初始含水率对膜孔单向交汇入渗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膜孔单向交汇入渗湿润体特性均有明显的影响。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膜孔单向交汇入渗规律和膜孔灌技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膜孔单向交汇入渗 湿润体 影响因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孔灌多向交汇入渗减渗特性和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费良军 朱兴华 吴军虎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试验装置进行了膜孔入渗模拟试验。根据试验资料,分析了膜孔多向交汇入渗规律,研究了膜孔交汇入渗相对于膜孔自由入渗的减渗特性,建立了膜孔多向交汇入渗的三阶段入渗模型和减渗量模型,分析了膜孔交汇入渗参数随入渗阶段... 利用自行研制的试验装置进行了膜孔入渗模拟试验。根据试验资料,分析了膜孔多向交汇入渗规律,研究了膜孔交汇入渗相对于膜孔自由入渗的减渗特性,建立了膜孔多向交汇入渗的三阶段入渗模型和减渗量模型,分析了膜孔交汇入渗参数随入渗阶段的变化规律,提出了膜孔交汇入渗减渗率的概念,并推导得到了膜孔多向交汇入渗减渗率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膜孔多向交汇入渗减渗率与入渗时间的幂函数关系,并根据试验实测资料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溉 多向交汇入渗 减渗特性 减渗率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费良军 李发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8-71,共4页
通过室内膜孔单向交汇入渗试验资料 ,分析了膜孔单向交汇入渗特性 ,在此基础上 ,根据不同的已知资料情况 ,提出了相应的 3个膜孔单向交汇入渗数学模型 ,其中模型 1是建立在膜孔单向交汇入渗相对膜孔自由入渗的减渗量参数和膜孔自由入渗... 通过室内膜孔单向交汇入渗试验资料 ,分析了膜孔单向交汇入渗特性 ,在此基础上 ,根据不同的已知资料情况 ,提出了相应的 3个膜孔单向交汇入渗数学模型 ,其中模型 1是建立在膜孔单向交汇入渗相对膜孔自由入渗的减渗量参数和膜孔自由入渗参数已知条件下的一个入渗模型 ,模型 2建立在膜孔单向交汇入渗的自由入渗阶段和交汇入渗阶段的入渗参数均为已知的基础上 ,模型 3建立在膜孔单向交汇入渗相对膜孔自由入渗减渗率和自由入渗参数为已知的基础上。经实测资料验证表明 ,3个模型均为计算膜孔单向交汇入渗量的有效模型 ,这一研究成果可为膜孔灌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溉 单向交汇入渗 数学模型 入渗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孔多向交汇入渗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李发文 费良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5-109,共5页
通过大量膜孔多向交汇入渗试验资料,分析了膜孔多向交汇入渗特性和影响因素,研究了膜孔直径、膜孔间距、土壤质地、土壤容重和土壤初始含水率等因素对膜孔多向交汇入渗的影响,提出了各影响因素与膜孔交汇入渗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膜孔... 通过大量膜孔多向交汇入渗试验资料,分析了膜孔多向交汇入渗特性和影响因素,研究了膜孔直径、膜孔间距、土壤质地、土壤容重和土壤初始含水率等因素对膜孔多向交汇入渗的影响,提出了各影响因素与膜孔交汇入渗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膜孔多向交汇入渗机理,该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膜孔交汇入渗规律和膜孔灌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多向交汇入渗特性 影响因素 机理 膜孔灌溉 土壤水分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孔多向交汇入渗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发文 张行南 费良军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4-48,共5页
通过大量膜孔多向交汇入渗试验资料 ,分析了膜孔多向交汇入渗特性和影响因素 ,研究了膜孔直径、膜孔间距、土壤质地、土壤容重和土壤初始含水率等因素对膜孔多向交汇入渗的影响 ,提出了各影响因素与膜孔交汇入渗量之间的关系 ,并分析了... 通过大量膜孔多向交汇入渗试验资料 ,分析了膜孔多向交汇入渗特性和影响因素 ,研究了膜孔直径、膜孔间距、土壤质地、土壤容重和土壤初始含水率等因素对膜孔多向交汇入渗的影响 ,提出了各影响因素与膜孔交汇入渗量之间的关系 ,并分析了膜孔多向交汇入渗机理 ,该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膜孔交汇入渗规律和膜孔灌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溉 膜孔多向交汇入渗 膜孔直径 膜孔间距 土壤质地 土壤容重 土壤初始含水率 入渗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减渗量和交汇界面面积试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程东娟 费良军 尹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5-108,共4页
通过室内膜孔单点源自由入渗和单向交汇入渗试验资料,分析了膜孔灌单点源自由入渗量和单向交汇入渗量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减渗量和交汇界面面积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基于减渗量和交汇界面面积的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量数学... 通过室内膜孔单点源自由入渗和单向交汇入渗试验资料,分析了膜孔灌单点源自由入渗量和单向交汇入渗量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减渗量和交汇界面面积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基于减渗量和交汇界面面积的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量数学模型。该模型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计算精度较高,是计算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量的有效模型。该研究为膜孔灌理论与技术要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单向交汇入渗 减渗量 交汇界面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沙粒度组成对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费良军 王锦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5-112,共8页
通过室内相同条件下清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和4种不同泥沙粒度组成的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试验,研究不同泥沙粒度组成对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特性的影响;建立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量、单向交汇时间、湿润锋运移距离与不同泥沙粒... 通过室内相同条件下清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和4种不同泥沙粒度组成的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试验,研究不同泥沙粒度组成对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特性的影响;建立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量、单向交汇时间、湿润锋运移距离与不同泥沙粒度组成的关系;提出不同泥沙粒度组成下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模型、自由面和交汇面湿润锋运移距离模型;并揭示不同泥沙粒度组成下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相对相同条件下清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的减渗特性。结果表明,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单位膜孔面积的累积入渗量随着物理性粘粒含量d0.01(粒径小于0.01 mm的颗粒含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入渗系数K随着d0.01的增大而减小,入渗指数α随着d0.01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入渗时间内,随着物理性粘粒含量d0.01的增大,自由面和交汇面垂直和水平湿润锋运移距离都逐渐减小,减渗率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粒度组成 浑水膜孔灌 单向交汇 交汇时间 减渗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孔灌充分供水点源入渗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董玉云 费良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0-203,209,共5页
膜孔入渗为充分供水条件下的空间三维入渗,可分为三种类型:膜孔自由入渗、膜孔单向交汇入渗和膜孔多向交汇入渗。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膜孔点源入渗影响因素、入渗模型特性、水分分布特征、湿润体浸润形状、湿润锋运移的规律... 膜孔入渗为充分供水条件下的空间三维入渗,可分为三种类型:膜孔自由入渗、膜孔单向交汇入渗和膜孔多向交汇入渗。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膜孔点源入渗影响因素、入渗模型特性、水分分布特征、湿润体浸润形状、湿润锋运移的规律、数学模型等,提出了膜孔灌今后应研究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点源入渗 单向 多向 交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膜孔直径的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特性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锦辉 费良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4-188,195,共6页
根据室内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试验资料,研究了不同膜孔直径的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特性;建立了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参数、单向交汇时间、湿润锋运移参数与不同膜孔直径的关系;提出了不同膜孔直径的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单位... 根据室内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试验资料,研究了不同膜孔直径的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特性;建立了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参数、单向交汇时间、湿润锋运移参数与不同膜孔直径的关系;提出了不同膜孔直径的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模型、稳定入渗率模型、自由面和交汇面湿润锋运移模型。结果表明:随着膜孔直径增大,单点膜孔累积入渗量逐渐增大,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逐渐减小;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的K值随着膜孔直径的增大而减小,α随着膜孔直径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在膜孔间距一定的情况下,入渗发生交汇的时间随着膜孔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在相同入渗时间内,随着膜孔直径的增大,自由面和交汇面垂直和水平湿润锋运移距离都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直径 浑水膜孔灌 交汇入渗 单向交汇时间 交汇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孔灌多向交汇入渗交汇界面面积特性和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呼唤 程东娟 +1 位作者 高然 费良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6-29,共4页
通过室内膜孔入渗试验资料,分析了膜孔多向交汇入渗量、减渗量和交汇界面面积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膜孔交汇入渗相对膜孔自由入渗的减渗特性,建立了膜孔多向交汇入渗减渗率与交汇界面面积的线性函数关系,由此建立了膜孔灌多向交汇入渗量的... 通过室内膜孔入渗试验资料,分析了膜孔多向交汇入渗量、减渗量和交汇界面面积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膜孔交汇入渗相对膜孔自由入渗的减渗特性,建立了膜孔多向交汇入渗减渗率与交汇界面面积的线性函数关系,由此建立了膜孔灌多向交汇入渗量的计算公式。以上研究成果为膜孔灌理论与技术要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溉 多向交汇入渗 交汇减渗特性 减渗率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孔灌多点源交汇入渗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发文 费良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6-30,共5页
通过大量膜孔多点源交汇入渗试验资料 ,分析了膜孔多点源交汇入渗特性和影响因素 ,研究了膜孔直径、膜孔间距、土壤质地、土壤容重和土壤初始含水率等因素对多点源膜孔交汇入渗的影响 ,提出了各影响因素与膜孔交汇入渗量和交汇时间的关... 通过大量膜孔多点源交汇入渗试验资料 ,分析了膜孔多点源交汇入渗特性和影响因素 ,研究了膜孔直径、膜孔间距、土壤质地、土壤容重和土壤初始含水率等因素对多点源膜孔交汇入渗的影响 ,提出了各影响因素与膜孔交汇入渗量和交汇时间的关系 ,并分析了膜孔交汇入渗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多点源交汇入渗 影响因素 膜孔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水膜孔灌多向交汇入渗及减渗特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钟韵 费良军 +1 位作者 陈琳 傅渝亮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9-273,共5页
浑水灌溉是我国黄河流域引黄灌区灌溉的主要特点,其中浑水中的泥沙含量对土壤入渗特性有较大的影响,为揭示浑水膜孔灌交汇入渗的减渗特性,通过开展浑水及清水膜孔灌入渗试验,建立了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相对于清水的减渗率及浑水膜孔灌多... 浑水灌溉是我国黄河流域引黄灌区灌溉的主要特点,其中浑水中的泥沙含量对土壤入渗特性有较大的影响,为揭示浑水膜孔灌交汇入渗的减渗特性,通过开展浑水及清水膜孔灌入渗试验,建立了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相对于清水的减渗率及浑水膜孔灌多向交汇入渗相对于自由入渗的减渗率与入渗时间之间的量化关系,提出了由清水膜孔灌自由入渗量推求浑水膜孔灌多向交汇入渗量的模型。结果表明: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较清水的减渗量随入渗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但增大幅度慢慢变小,入渗后期其减渗量基本呈线性增加,其减渗率随时间的增大先快速增大后缓慢减小,入渗后期减渗率基本稳定;当入渗产生交汇后,入渗能力明显减小,多向交汇入渗和单向交汇入渗相对自由入渗的减渗率均随入渗时间的增长而增大,多向交汇入渗相对单向交汇入渗也存在减渗作用,3条减渗率曲线的变化率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水膜孔入渗 减渗作用 多向交汇 减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液浓度对膜孔单向交汇入渗水分运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董玉云 费良军 任建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3-88,共6页
通过清水与不同肥液浓度的膜孔单向交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及土壤含水量分布。提出了土壤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距离随肥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规律;建立了不同肥液浓度膜孔入渗量和湿润... 通过清水与不同肥液浓度的膜孔单向交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及土壤含水量分布。提出了土壤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距离随肥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规律;建立了不同肥液浓度膜孔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距离经验模型。经实测资料验证,模型精度较高;肥液浓度越大,相同时间的湿润锋运移距离越大,相同深度处的土壤含水量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单向交汇入渗 肥液浓度 水分运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液浓度对膜孔单向交汇入渗NO3^--N运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董玉云 费良军 +1 位作者 穆红文 任建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42,64,共6页
通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NO3--N的分布特性。研究表明,不同肥液浓度的膜孔入渗湿润体膜孔中心和交汇界面中心垂向土壤NO3--N的浓度锋运移距离与土壤水分运动的湿润锋一致;肥液浓度越大,相同入渗时间的NO3... 通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NO3--N的分布特性。研究表明,不同肥液浓度的膜孔入渗湿润体膜孔中心和交汇界面中心垂向土壤NO3--N的浓度锋运移距离与土壤水分运动的湿润锋一致;肥液浓度越大,相同入渗时间的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越大,土壤NO3--N浓度最大值越大,相同深度处土壤NO3--N浓度也越大。建立了肥液交汇入渗湿润体膜孔中心和交汇界面中心垂向土壤NO3--N浓度分布特征与湿润体深度之间的分段函数模型,经实测资料验证表明,该模型精度较高。入渗供水过程中,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和浓度最大值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再分布过程中,NO3--N浓度前锋运移距离随时间延长而增大,而NO3--N浓度最大值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单向交汇入渗 肥液浓度 NO3^--N浓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文 曹琳 王锦辉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27-633,共7页
为了了解含沙率对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特性影响情况,对比分析了不同含沙率的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模型分析了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参数、湿润锋运移参数与含沙率的关系;提出了不同含沙率的浑水膜孔灌单向交... 为了了解含沙率对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特性影响情况,对比分析了不同含沙率的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模型分析了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参数、湿润锋运移参数与含沙率的关系;提出了不同含沙率的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模型、自由面和交汇面湿润锋运移模型;揭示出不同含沙率的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与同一条件下清水的减渗特性及其影响规律.由所得结果发现,浑水含沙率与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入渗系数与含沙率也存在同样的关系,入渗指数与含沙率的相关性为正相关;交汇时间随含沙率逐渐增大而逐渐增加;在同一入渗时间内,随浑水含沙率增大,自由面和交汇面的垂直和水平湿润锋运移距离都不断减小;各种含沙率条件下的浑水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与相同条件下的清水对比,减渗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含沙率增大的过程中,减渗率也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水膜孔灌 单向交汇 交汇时间 减渗特性 入渗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孔多点源交汇入渗湿润体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发文 费良军 吴军虎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67-70,共4页
通过大量膜孔多点源交汇入渗试验 ,研究了膜孔多点源交汇入渗湿润体形状、湿润锋运移规律、湿润体内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分的再分布规律。
关键词 膜孔多点源 交汇入渗 湿润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孔肥液多向交汇入渗湿润体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董玉云 费良军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7-91,共5页
通过室内膜孔肥液多向交汇入渗试验,研究了肥液入渗下湿润锋的运移特性,建立了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的经验模型。试验显示,交汇界面处的垂直湿润锋运移速率大于膜孔中心处垂直湿润锋运移速率;膜孔多向交汇入渗交汇界面的湿润锋形状... 通过室内膜孔肥液多向交汇入渗试验,研究了肥液入渗下湿润锋的运移特性,建立了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的经验模型。试验显示,交汇界面处的垂直湿润锋运移速率大于膜孔中心处垂直湿润锋运移速率;膜孔多向交汇入渗交汇界面的湿润锋形状近似于半椭圆型,并建立了湿润锋形状的纵剖面方程,研究了湿润体内土壤含水率的分布规律。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进行膜孔灌溉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溉 多向交汇 肥液入渗 湿润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液浓度对膜孔单向交汇入渗湿润体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董玉云 费良军 任建民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47,共4页
通过清水与不同肥液浓度的膜孔单向交汇入渗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肥液膜孔入渗湿润锋运移特性,建立了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的模型,提出了膜孔湿润锋运移距离随肥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规律;建立了由清水湿润锋运移参数和肥液浓... 通过清水与不同肥液浓度的膜孔单向交汇入渗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肥液膜孔入渗湿润锋运移特性,建立了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的模型,提出了膜孔湿润锋运移距离随肥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规律;建立了由清水湿润锋运移参数和肥液浓度推求肥液入渗膜孔中心和交汇中心垂直湿润锋运移距离的模型,经实测资料验证表明,模型精度均较高;建立了膜孔单向交汇入渗交汇时间与肥液浓度之间的指数函数模型。该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进行膜孔灌溉技术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单向交汇 肥液入渗 肥液浓度 湿润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水、氮运移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董玉云 王宝成 费良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94,共4页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土壤水分及NO-3-N的分布特性与运移规律。研究表明,供水入渗过程中,相同深度处膜孔中心垂向的土壤含水率大于交汇中心垂向的土壤含水率;土壤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和最大值随入渗时间的延长而增...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土壤水分及NO-3-N的分布特性与运移规律。研究表明,供水入渗过程中,相同深度处膜孔中心垂向的土壤含水率大于交汇中心垂向的土壤含水率;土壤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和最大值随入渗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再分布过程中,土壤剖面含水量的最大值随再分布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整个湿润土体的土壤含水率随时间的延长变得相对均匀;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继续增大,而NO-3-N浓度最大值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肥液入渗 单向交汇 水、氮运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