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propionic acid on conservation characteristics,aerobic stability and in vitro gas production kinetics and digestibility of whole-crop corn based total mixed ration silage 被引量:17
1
作者 CHEN Lei YUAN Xian-jun +3 位作者 LI Jun-feng WANG Si-ran DONG Zhi-hao SHAO Tao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7期1592-1600,共9页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propionic acid on the fermentation quality, aer- obic stability and in vitro gas production kinetics and digestibility of whole-crop corn ba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propionic acid on the fermentation quality, aer- obic stability and in vitro gas production kinetics and digestibility of whole-crop corn based totalmixed ration (TMR) silage. Total mixed ration was ensiled with four treatments: (1) no additives (control); (2) an inoculant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 (3) propionicacid (P); (4) propionic acid+lactic acid bacteria (PL). All treatments were ensiled in laboratory-scale silos for 45 days, and then subjected to an aerobic stability test for12 days. Further, four TMR silages were incubated in vitro with buffered rumen fluid to study in vitro gas production kinetics and digestibilit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l TMR silages had good fer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with low pH (〈3.80) and ammonia nitrogen (NH3-N) contents, and high lactic acid contents as well as Flieg points. Addition of L further improved TMR silage quality with more lactic acid production. Addition of P and PL decreased lactic acid and NH3-N contents of TMR silage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P〈0.05). After 12 days aerobic exposure, P and PL silages remained stable, but L and the control silages deteriorated as indicated by a reduction in lactic acid and an increase in pH, and numbers of yeast.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addition of L had no effects on TMR silage in terms of 72 h cumulative gas production, in vitro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 metabolizable energy, net energy for lactation and short chain fatty acids, whereas addition of PL significantly (P〈0.05) increased them. L silage had higher (P〈0.05) in vitro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digestibility than the control silage. 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suggested that TMR silage prepared with whole-crop corn can be well preserved with or without additives. Furthermore,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propionic acid is compatible with lactic acid bacteria inoculants, and when used together, although they reduced lactic acid production of TMR silage, they improved aerobic stability and in vitro nutrients digestibility of TMR sil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tic acid bacteria propionic acid fermentation quality aerobic stability in vitro digestibility total mixed rationsil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esistance Patterns and Spread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 Related to Colonization of Patient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2
作者 Quésia Souza Damaceno Jacques Nicoli Adriana Cristina Oliveira 《Advances in Infectious Diseases》 2015年第1期14-20,共7页
Our aim was to determin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resistance patterns and the spread of Gram negative bacteria related to colonization of patients in adult Intensive Care Units. Methods: A prospective ... Our aim was to determin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resistance patterns and the spread of Gram negative bacteria related to colonization of patients in adult Intensive Care Units. Methods: A prospective cohort of patients colonized and/or infected with Gram negative bacteria was conducted at two adult ICUs from hospitals in Brazil (April 2012 to February 2013). Nasal, groin and perineum swabs were performed. Samples were incubated on MacConkey and cetrimide agar (48 h at 37℃) and identification tests (Vitek-BioMérieux), antibiogram (Bauer-Kirby method), Carba NP tes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sequencing were performed. The patterns of resistant microorganisms were compared by rep-PCR (Diversilab). Results: There were 53 cases of colonization. In these cases, we identified imi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51%), Pseudomonas aeruginosa (32%), Klebsiella pneumoniae ESBL (38%) or imipenem resistant (5.6%).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s and medical devices were related to colonization (p The resistance patterns expressed by Klebsiella pneumoniae were ESBL (CTX-M, SHV e TEM) and KPC2. A verified profile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was related to OXA-23 and OXA-253 (OXA-143 variant). The profiles ESBL and KPC2 expressed by Klebsiella pneumoniae were distributed between the both ICUs. The distribution of OXA-23 and OXA-253 was verified only in one ICU. The similarity of strains ranged from 80% to 95%, highlighting the horizontal transference of these microorg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NSIVE Care Unit bacterial DRUG-RESISTANCE gram-negative aerobic bacteria COLON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添加剂对全株玉米发酵特性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牛琼梅 初晓辉 +5 位作者 李彦飞 桂宝林 谢勇 杨双双 马向丽 单贵莲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8,共6页
试验旨在筛选适用于全株玉米青贮调制的添加剂种类及添加量,促进青贮玉米产业化开发。以蜡熟期全株玉米为原料,研究甲酸、乳酸菌和糖蜜对全株玉米发酵特性、营养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自然发酵相比,6 mL/kg甲酸可显著降... 试验旨在筛选适用于全株玉米青贮调制的添加剂种类及添加量,促进青贮玉米产业化开发。以蜡熟期全株玉米为原料,研究甲酸、乳酸菌和糖蜜对全株玉米发酵特性、营养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自然发酵相比,6 mL/kg甲酸可显著降低青贮饲料中不良微生物的数量及氨态氮(NH_(3)-N)含量(P<0.05),提高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及有氧稳定性。添加布什乳杆菌或植物乳杆菌+布什乳杆菌复合菌剂可显著增加乙酸含量(P<0.05),降低不良微生物数量及NH_(3)-N含量,提高有氧稳定性。添加糖蜜显著增加了青贮饲料中有害菌的数量及NH_(3)-N含量(P<0.05),降低了乙酸、干物质(DM)和WSC含量。研究表明,综合考虑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发酵特性、营养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生产中推荐采用6 mL/kg甲酸、单独添加布氏乳杆菌或按1∶5配比添加植物乳杆菌与布氏乳杆菌复合菌剂对全株玉米进行青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株玉米 乳酸菌 糖蜜 甲酸 发酵特性 营养成分 有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酶添加对喀斯特地区全株青贮玉米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陆龙超 莫本田 +5 位作者 周文章 秦杨 邓似辰 王清峰 徐龙鑫 武俊达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01,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菌酶对喀斯特地区全株青贮玉米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为新型青贮菌剂的应用提供参考。以真空袋法青贮全株玉米,设5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分别为添加等量纯化水(对照组)、植物乳杆菌(试验A组)、纤维素分解菌(试验B...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菌酶对喀斯特地区全株青贮玉米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为新型青贮菌剂的应用提供参考。以真空袋法青贮全株玉米,设5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分别为添加等量纯化水(对照组)、植物乳杆菌(试验A组)、纤维素分解菌(试验B组)、纤维素酶(试验C组)、植物乳杆菌+纤维素分解菌(试验AB组)、植物乳杆菌+纤维素酶(试验AC组)。其中植物乳杆菌添加1×10^(5) CFU/g;纤维素分解菌为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2∶1,添加量为3.0×10^(5)、1.5×10^(5) CFU/g,纤维素酶按0.3%添加。发酵60 d后同时采样并测定全株玉米的发酵特性、乳酸菌数量、营养成分、有氧稳定性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均有微弱香味,对照组则气味较平淡,综合评分均到达一级;试验组pH均低于4.2,达到优质青贮料标准,C、AC组pH显著低于A、B、AB组(P<0.05);A、B、C组乳酸(L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乙酸(AA)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丙酸(PA)和丁酸(BA)均未检测出;A、B、C、AB组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有氧稳定性(AS)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B组粗蛋白(CP)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试验组干物质(D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AB组粗灰分(Ash)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各组优劣排序为AC组>C组>AB组>B组>A组>对照组。说明AC、AB组可有效改善全株青贮玉米的青贮品质,提高有氧稳定性,以AC组效果最好;因此,纤维素分解菌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纤维素酶用于全株青贮玉米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纤维分解菌 纤维素酶 发酵特性 有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用油菜中优势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青贮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5
作者 郑晓凯 付彦博 +5 位作者 杨寒珺 黄星宇 张玉琳 贾春英 鲁为华 张凡凡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411-5421,共11页
本研究旨在筛选出饲用油菜(Brassica napus)青贮中天然附着的优势乳酸菌,明确其对饲用油菜青贮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为饲用油菜资源高效饲料化利用提供指导。首先利用分子生物学法(16S rDNA测序)对分离出的乳酸菌进行鉴定,鉴定... 本研究旨在筛选出饲用油菜(Brassica napus)青贮中天然附着的优势乳酸菌,明确其对饲用油菜青贮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为饲用油菜资源高效饲料化利用提供指导。首先利用分子生物学法(16S rDNA测序)对分离出的乳酸菌进行鉴定,鉴定出的乳酸菌菌株进行产酸和生长特性分析。进一步将筛选的优势乳酸菌接种至饲用油菜中青贮,采用裹包青贮法,试验设置4个处理:对照(CK)处理不接种菌株;布氏乳杆菌(LB)处理接种布氏乳杆菌,接种量为2×10^(8) CFU/g;屎肠球菌(EF)处理接种屎肠球菌,接种量为2×10^(8) CFU/g;布氏乳杆菌+屎肠球菌(LBEF)处理接种布氏乳杆菌+屎肠球菌(1∶1),接种量均为1×10^(8) CFU/g。结果表明:1)试验共计分离出26株乳酸菌,鉴定后得出25株为布氏乳杆菌,1株为屎肠球菌,其中2株表现出最强的产酸和生长特性。2)发酵60 d时,LBEF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和丙酸含量显著低于CK和EF处理(P<0.05);EF和LBEF处理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CK和LB处理(P<0.05),乳酸含量显著高于CK和LB处理(P<0.05);LB、EF和LBEF处理的pH、氨态氮含量、霉菌数量均显著低于CK处理(P<0.05)。3)开包5 d时,EF和LBEF处理的乳酸含量和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CK和LB处理(P<0.05),LBEF处理的丙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处理(P<0.05),LB和LBEF处理的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处理(P<0.05),LBEF和LB处理的酵母菌和霉菌数量显著低于CK和EF处理(P<0.05)。由此可见,在饲用油菜青贮中联合接种布氏乳杆菌和屎肠球菌,可利用底物较少的营养物质产生乳酸,以降低发酵体系pH,抑制蛋白质腐败和霉菌生长,提高饲用油菜有氧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油菜 乳酸菌 青贮 营养品质 发酵品质 有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嗜热菌对乡村有机固体废弃物发酵过程减量化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刘闯 吴志博 +4 位作者 马兴冠 姜悦 赵超越 张黎 黄殿男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3-1107,1155,共6页
传统发酵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中已经广泛应用,但是存在发酵周期长、发酵温度低、容量大、水分高、减量化效果不佳等缺陷。采用超高温好氧发酵技术对乡村有机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将超高温环境下培养出的以芽孢杆菌(Bacillus)为核心的超嗜... 传统发酵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中已经广泛应用,但是存在发酵周期长、发酵温度低、容量大、水分高、减量化效果不佳等缺陷。采用超高温好氧发酵技术对乡村有机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将超高温环境下培养出的以芽孢杆菌(Bacillus)为核心的超嗜热菌剂添加到有机固体废弃物中,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堆体不同阶段的微生物种群进行分析,同时,对堆体温度、含水率、碳氮比(C/N,质量比)、pH、种子发芽指数(GI)和电导率(EC)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堆体的最高温度为86℃,以80℃为节点,发酵超高温期占比达到2/3,含水率从44.57%下降到29.09%,总减重率和总减容率分别为85.50%、50.51%,发酵结束时C/N、pH分别为15.56、7.55,发酵结束时物料的GI和EC分别为110.24%和3.72 mS/cm,发酵过程中芽孢杆菌目(Bacillales)和放线菌目(Actinomycetales)是达到堆体减量化效果的主要菌目。综上所述,超嗜热菌对好氧堆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乡村固体废弃物减量化处理较为理想的发酵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嗜热菌 好氧发酵 乡村有机固体废弃物 减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水厂脱水污泥好氧发酵强化技术及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广平 张云 +3 位作者 李海兵 邹超 刘岩 李彭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97-104,189,共9页
以市政污水厂脱水污泥为主要原料,采用温度反馈控制的污泥好氧发酵设备,研究了翻抛模式、菌种以及活性炭辅料对污泥好氧发酵强化工艺的影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堆体翻抛模式在升温期采用时间控制,而在高温期温度控制,能缩短升温期延长... 以市政污水厂脱水污泥为主要原料,采用温度反馈控制的污泥好氧发酵设备,研究了翻抛模式、菌种以及活性炭辅料对污泥好氧发酵强化工艺的影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堆体翻抛模式在升温期采用时间控制,而在高温期温度控制,能缩短升温期延长高温期;添加耐高温菌种和活性炭能提升堆体升温速率,12 h内快速升温至60℃以上,高温期温度可提升至70℃以上,促进发酵产物快速腐熟;添加活性炭能增加堆体孔隙率,促进堆体内部充氧,提升好氧反应效率,同时实现水厂的废弃活性炭资源化利用。发酵产物参考有机肥料要求,用于种植油菜和波斯菊,通过对比试验看出,发酵产物明显增加植物生长速度,提升密度,强壮茎叶。发酵产物可用于园林绿化,提升土壤肥力,实现污泥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水污泥 好氧发酵 翻抛 耐高温菌剂 活性炭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异型乳酸菌对青贮玉米开窖后品质及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34
8
作者 王旭哲 张凡凡 +3 位作者 马春晖 苗芳 唐开婷 李菲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96-304,共9页
该研究旨在分析添加不同发酵类型的乳酸菌处理对开窖后玉米(Zea mays L.)青贮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设计4个添加乳酸菌玉米青贮处理:CK处理(不加任何菌剂);T处理(同型发酵乳酸菌):Lactobacillus ... 该研究旨在分析添加不同发酵类型的乳酸菌处理对开窖后玉米(Zea mays L.)青贮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设计4个添加乳酸菌玉米青贮处理:CK处理(不加任何菌剂);T处理(同型发酵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复合添加,添加量为1∶1,1×105 cfu/g;Y处理(异型发酵乳酸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添加量为1×105 cfu/g;TY处理(同型+异型发酵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和Lactobacillus buchneri复合添加,添加量为1∶1∶1,1×105 cfu/g。发酵期为60 d,检测开窖后各处理第0、48、96、144、192、240 h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的变化,应用隶属函数法对玉米青贮发酵品质及微生物数量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Y和TY处理的有氧稳定时间显著高于其余处理(63.87~64.67 h,P<0.05),分别达到195.58和196.21 h,且乙酸质量分数始终显著高于CK和T处理(P<0.05)。T处理pH值始终显著低于其余处理(P<0.05),且乳酸质量分数始终显著高于CK和Y处理(P<0.05)。Y处理WSC(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质量分数始终显著高于其余处理(P<0.05),霉菌数量始终显著低于其余处理(P<0.05)。CK处理的NH3-N质量分数,好氧细菌数量及CO2产量始终显著高于其余处理(P<0.05)。开窖时间与各处理的CO2产量、乳酸菌和酵母菌数量分别满足Allometric1,Exp Dec1和Logistic非线性关系,与霉菌和好氧细菌数量呈一元线性关系。综合评价排序:Y处理>TY处理>T处理>CK处理。因此,单一添加异型发酵乳酸菌的玉米青贮,开窖后在改善发酵品质、降低有害微生物数量、提高有氧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单一添加同型或复合添加乳酸菌的玉米青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品质控制 玉米青贮 乳酸菌 有氧稳定性 微生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乳酸菌添加剂对青贮黑麦草和青贮玉米发酵产物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马迪 梁慧慧 +4 位作者 邵文强 董丽娜 李顺 郑豪 李雁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65-1370,共6页
在青贮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青贮玉米(Zea mays)中添加鼠李糖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研究其对发酵产物与有氧稳定性的影响。青贮饲料贮藏时间为14,56和120d。无添加青贮黑麦草发酵产物中乙醇含量较多,在14d开封时,乙醇和2,3-丁二醇含... 在青贮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青贮玉米(Zea mays)中添加鼠李糖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研究其对发酵产物与有氧稳定性的影响。青贮饲料贮藏时间为14,56和120d。无添加青贮黑麦草发酵产物中乙醇含量较多,在14d开封时,乙醇和2,3-丁二醇含量为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总和的7倍。添加鼠李糖乳杆菌与布氏乳杆菌可以抑制乙醇型发酵,使乳酸型与乙酸型发酵占主导。无添加青贮黑麦草与添加鼠李糖乳杆菌的黑麦草发生了有氧腐败,但是添加布氏乳杆菌的黑麦草保持了有氧稳定。在青贮玉米中,添加鼠李糖乳杆菌未影响发酵品质,但添加布氏乳杆菌增加了发酵产物中乙酸含量,降低了乳酸含量。添加布氏乳杆菌的青贮玉米从56d开封开始保持了有氧稳定,其它组在120d开封时保持了有氧稳定,所有组乙酸含量都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产物 有氧稳定性 乳酸菌 青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乳酸菌制剂和丙酸对全株玉米全混合日粮青贮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3
10
作者 陈雷 原现军 +5 位作者 郭刚 闻爱友 肖慎华 巴桑 余成群 邵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4-110,共7页
为评价乳酸菌制剂和丙酸对西藏地区全株玉米全混合日粮(TMR)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乳酸菌制剂和丙酸添加组3个处理。全混合日粮青贮45d后全部开封取样,测定其发酵品质,并分别在有氧暴露第6、9和12天取样评定其有... 为评价乳酸菌制剂和丙酸对西藏地区全株玉米全混合日粮(TMR)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乳酸菌制剂和丙酸添加组3个处理。全混合日粮青贮45d后全部开封取样,测定其发酵品质,并分别在有氧暴露第6、9和12天取样评定其有氧稳定性。每个处理组每个时间点开5个青贮窖即5个重复。结果表明,全株玉米全混合日粮干物质含量适宜、乳酸菌数量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充足,因此对照组发酵品质良好,添加乳酸菌制剂进一步改善了发酵品质,虽然丙酸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乳酸发酵,但发酵品质仍属良好。在有氧暴露阶段,对照组和乳酸菌添加组乳酸含量持续下降,pH﹑氨态氮/总氮和酵母菌数量显著上升(P<0.05)。丙酸添加组乳酸含量前9d逐渐升高,之后显著下降(P<0.05),pH基本趋于稳定,12d后降至3.75,酵母菌数目显著(P<0.05)低于其他组。综合全株玉米TMR的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添加乳酸菌制剂改善了全株玉米TMR的发酵品质但没有提高其有氧稳定性,添加丙酸尽管一定程度抑制了乳酸发酵,但明显提高了发酵全混合日粮的有氧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制剂 丙酸 全株玉米全混合日粮 发酵品质 有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添加剂对王草青贮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2
11
作者 刘秦华 张建国 卢小良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1-137,共7页
为提高王草青贮发酵品质与有氧稳定性,对材料水分含量(高、中、低)和添加剂(无添加:CK;乳酸菌A:LA;乳酸菌B:LB;乳酸菌A与B混合添加:LA+LB)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的王草发酵品质都良好,中水分含量王草的发酵品质优于... 为提高王草青贮发酵品质与有氧稳定性,对材料水分含量(高、中、低)和添加剂(无添加:CK;乳酸菌A:LA;乳酸菌B:LB;乳酸菌A与B混合添加:LA+LB)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的王草发酵品质都良好,中水分含量王草的发酵品质优于高水分和低水分。LA对王草发酵品质无显著影响,但使高、中水分含量王草发酵品质达到最佳。LB与LA+LB显著增加了高、中水分含量王草的pH值(P<0.05),极显著降低了乳酸/乙酸、乳酸/总酸和乳酸含量(P<0.01),明显增加了乙酸含量。青贮开封后,LB与LA+LB处理的王草青贮料有氧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王草 青贮 发酵品质 有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分解菌与布氏乳杆菌联合接种对青贮玉米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和瘤胃降解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凡凡 张玉琳 +2 位作者 王旭哲 贾舒安 马春晖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35-1746,共12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纤维素分解菌(CDB)与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联合接种对青贮玉米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和瘤胃降解参数的影响。试验采用真空袋法调制全株玉米,共设计3个发酵处理,CK处理不添加任何菌剂;Y处理添加4.7×105 ... 本试验旨在探究纤维素分解菌(CDB)与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联合接种对青贮玉米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和瘤胃降解参数的影响。试验采用真空袋法调制全株玉米,共设计3个发酵处理,CK处理不添加任何菌剂;Y处理添加4.7×105 CFU/g Lactobacillus buchneri;YX处理添加4.7×105 CFU/g Lactobacillus buchneri和纤维素分解菌,其中纤维素分解菌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添加比例为2∶1∶1(质量比),添加量为0.3%。对3个处理发酵60 d时营养物质含量、主要微生物数量、瘤胃降解参数及开袋后第5天有氧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发酵60 d时,Y处理pH显著低于CK和YX处理(P<0.05),Y处理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P<0.05),CK处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Y和YX处理(P<0.05),YX处理乳酸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CK和Y处理(P<0.05),YX处理乙酸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P<0.05),YX处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CK和Y处理(P<0.05)。各处理间氨态氮、淀粉、粗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含量及主要微生物(好氧细菌、乳酸菌、酵母菌、霉菌)数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2)开袋第5天时,Y处理和CK处理的pH和霉菌数量显著低于YX处理(P<0.05),YX和Y处理的二氧化碳浓度显著低于CK处理(P<0.05),Y和YX处理有氧稳定性显著高于CK处理(P<0.05)。各处理间好氧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数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3)Y处理的干物质基础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P<0.05),CK处理的干物质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YX处理(P<0.05)。YX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基础含量显著低于Y和CK处理(P<0.001),YX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慢速降解部分的降解速率显著高于Y处理(P<0.05)。各处理间其余各指标降解参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合10项产生显著差异的指标进行模糊相似优先比分析综合评价,结果表明YX处理>Y处理>CK处理。由此可见,Lactobacillus buchneri单独或与纤维素分解菌联合接种可有效改善青贮玉米的发酵品质,提高青贮的有氧稳定性,纤维素分解菌和Lactobacillus buchneri联合接种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纤维素分解菌 布氏乳杆菌 发酵品质 有氧稳定性 瘤胃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对菌接种餐厨垃圾发酵产乙酸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阳 邓悦 +1 位作者 周涛 赵由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38-1843,共6页
探究了餐厨垃圾微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强化条件,即5种预处理方式(酸、碱、超声、热及热碱预处理)对餐厨垃圾接种酵母菌和醋酸菌后水解及产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均有效提高了餐厨垃圾微氧发酵产VFAs及乙酸的性能,且产... 探究了餐厨垃圾微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强化条件,即5种预处理方式(酸、碱、超声、热及热碱预处理)对餐厨垃圾接种酵母菌和醋酸菌后水解及产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均有效提高了餐厨垃圾微氧发酵产VFAs及乙酸的性能,且产物组成并未发生改变.VFAs中乙酸、丙酸及丁酸分别约占81.81%~92.35%、0.00%~7.48%及6.69%~17.36%.其中,热碱预处理效果最好,在微氧发酵7d后,其发酵液中溶解性化学需氧量、VFAs产量、乙酸产量分别达到22.04、30.08和27.78g/L,较空白实验提高了46.54%、54.34%及77.06%,极大地加快了微氧发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预处理 酵母菌 醋酸菌 微氧发酵 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废水处理技术及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景亮 焦珍 李再兴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04年第2期49-52,共4页
介绍了柠檬酸生产废水的来源及特征,并对柠檬酸废水生物处理、发酵法和光合细菌处理的技术现状及进展进行了述评。采用厌氧、好氧工艺处理柠檬酸废水,COD去除率高,可实现废水达标排放。发酵法和光合细菌(PSB)法可充分利用柠檬酸废水中... 介绍了柠檬酸生产废水的来源及特征,并对柠檬酸废水生物处理、发酵法和光合细菌处理的技术现状及进展进行了述评。采用厌氧、好氧工艺处理柠檬酸废水,COD去除率高,可实现废水达标排放。发酵法和光合细菌(PSB)法可充分利用柠檬酸废水中的有效成分,生产的单细胞蛋白(SCP)和PSB营养丰富,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促进禽畜和鱼类的生长,增强其抗病能力。发酵法和PSB法是实现柠檬酸生产废物资源化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 废水处理 厌氧处理 好氧处理 发酵法 光合细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冻融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对燕麦青贮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海萍 关皓 +6 位作者 贾志锋 刘文辉 马祥 刘勇 汪辉 马力 周青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8-170,共13页
为提高冻融条件下燕麦青贮的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利用传统的平板培养法,从青藏高原地区分离到437株乳酸菌,从中筛选出4株在反复冻融条件下(20℃/-5℃)能快速生长、高效产酸的抗冻融乳酸菌。经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和16S rRNA基因序列比... 为提高冻融条件下燕麦青贮的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利用传统的平板培养法,从青藏高原地区分离到437株乳酸菌,从中筛选出4株在反复冻融条件下(20℃/-5℃)能快速生长、高效产酸的抗冻融乳酸菌。经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和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鉴定,4株菌分别是植物乳杆菌157(LP157)、植物乳杆菌160(LP160)、短乳杆菌248(LB248)和戊糖乳杆菌260(LPE260)。为进一步评价其在冻融条件下对燕麦青贮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微生物数量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1)LP157;2)LP160;3)LB248;4)LPE260;5)LP160+鼠李糖乳杆菌753混合(MIX);6)商业菌(COM);7)等量灭菌蒸馏水(CK),在20℃恒温和20℃/-5℃每12 h交替条件(冻融)下分别青贮60 d。结果表明,无论在20℃恒温条件还是在冻融条件下,LP157、LP160、LB248和LPE260处理组青贮后的pH和干物质损失显著低于CK(P<0。05),乳酸、乙酸含量均显著高于CK(P<0。05),肠杆菌、酵母菌和霉菌等不良微生物的生长得到抑制,提高了燕麦青贮品质。有氧暴露5 d后,LP157、LP160、LB248和LPE260处理组pH和NH3-N显著(P<0。05)低于CK、MIX和COM处理组,提高了燕麦青贮的有氧稳定性,尤其LP160作用最显著(70 h VS。对照11 h)。结果表明,筛选出的4株乳酸菌均具有作为青藏高原地区冻融环境下青贮调制用乳酸菌添加剂的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冻融 发酵品质 有氧稳定性 燕麦青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游伟 赵红波 +4 位作者 陶海英 陈祥兴 万发春 王星凌 张相伦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38,共8页
研究旨在探讨乳酸菌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选取新鲜全株玉米360 kg,切短混合均匀后平均分为4组,每组6重复,每重复15 kg。对照组不添加乳酸菌制剂,试验组分别添加2、10和20 mg/kg的乳酸菌制剂,... 研究旨在探讨乳酸菌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选取新鲜全株玉米360 kg,切短混合均匀后平均分为4组,每组6重复,每重复15 kg。对照组不添加乳酸菌制剂,试验组分别添加2、10和20 mg/kg的乳酸菌制剂,密封后置于室温下避光发酵90 d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1)乳酸菌剂组的乳酸菌数量高于对照组,霉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2)乳酸菌剂组的乳酸、乙酸、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高于对照组(P<0.05);但随乳酸菌剂添加量的升高,乳酸呈一次降低,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呈一次和二次升高,丙酸呈一次升高(P<0.05)。(3)青贮的粗蛋白随乳酸菌剂添加量呈一次升高,且20 mg/kg组高于对照组(P<0.05);乳酸菌剂组氨态氮低于对照组,10 mg/kg和20 mg/kg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低于对照组(P<0.05)。(4)有氧暴露期间,第4天乳酸菌剂组内部温度低于对照组(P<0.001);第5天20 mg/kg组的pH低于对照组和2 mg/kg组(P<0.05);10 mg/kg和20 mg/kg组的霉菌数量在第7天低于对照组(P<0.05)。(5)乳酸菌剂对青贮的瘤胃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各项指标,推荐复合乳酸菌制剂在全株玉米青贮的添加量以2~10 mg/kg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全株玉米青贮 发酵品质 营养成分 有氧稳定性 瘤胃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家畜粪便有氧发酵生产有机肥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清 昝林森 +1 位作者 辛亚平 田万强 《家畜生态学报》 2008年第1期70-73,共4页
畜禽场粪便污染已日益严重,如何利用这些废弃物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以牛粪和鸡粪为主要原料,经过接种EM活性菌在有氧条件下发酵腐熟,以缩短发酵时间为目的,分别对原料的含水量、原料翻堆次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原料含水... 畜禽场粪便污染已日益严重,如何利用这些废弃物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以牛粪和鸡粪为主要原料,经过接种EM活性菌在有氧条件下发酵腐熟,以缩短发酵时间为目的,分别对原料的含水量、原料翻堆次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原料含水量在60%~65%,翻堆时间以45min/次为宜。发酵的腐熟度指标变化:(1)原料体积和重量减少1/3~1/2;(2)质感松软,颜色为暗棕黑色,无不良气味;(3)微细颗粒小于0.25mm,符合有机肥生产标准;(4)发酵自然温度稳定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 EM活性菌 有氧发酵 熟化程度 有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渣对甜高粱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平 沈益新 +4 位作者 游明鸿 张玉 鄢家俊 李达旭 白史且 《草学》 2017年第A01期40-47,共8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不同水平葡萄渣(GP:0%FM,5%FM,10%FM,15%FM)和乳酸菌(LAB)对甜高粱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小型真空袋中青贮60d后,进行青贮饲料有氧稳定性测定,指标包括化学组成、微生物组成和多酚组成。对于GP-LAB,添...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不同水平葡萄渣(GP:0%FM,5%FM,10%FM,15%FM)和乳酸菌(LAB)对甜高粱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小型真空袋中青贮60d后,进行青贮饲料有氧稳定性测定,指标包括化学组成、微生物组成和多酚组成。对于GP-LAB,添加GP降低(P<0. 05)青贮饲料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和丁酸含量。对于GP+LAB,添加GP增加(P<0. 05)青贮饲料乳酸、WSC和粗蛋白(CP)含量,降低(P<0. 05)青贮饲料pH值、NH3-N比率和丁酸含量。青贮后多酚含量显著降低(P<0. 05)。青贮饲料启封后,真菌数量、pH值和青贮体温度增加(P<0. 05),乳酸、乙酸及多酚(QGN和QGS)含量降低(P<0. 05)。GP+LAB处理后的青贮饲料有氧腐败延迟。综合发酵产物、微生物数量、化学组成和多酚化合物组成,青贮调制时使用10%GP+LAB能改善甜高粱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稳定性 发酵品质 葡萄渣 乳酸菌 青贮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好氧发酵原理及工艺合理性探讨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省 赵升吨 +1 位作者 贾良肖 段柳浠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6期186-188,共3页
简要介绍了有机肥的制备工艺,明确了工艺过程中的核心过程,阐述了有机肥好氧发酵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主要影响因素。明确了有机肥好氧发酵过程中应该控制的主要参数,及参数的最优范围和相应的控制方法,为提高有机肥好氧发酵效率和相... 简要介绍了有机肥的制备工艺,明确了工艺过程中的核心过程,阐述了有机肥好氧发酵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主要影响因素。明确了有机肥好氧发酵过程中应该控制的主要参数,及参数的最优范围和相应的控制方法,为提高有机肥好氧发酵效率和相关设备的研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好氧菌 好氧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草青贮乳酸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志飞 王青兰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70-76,共7页
青贮是新鲜牧草安全贮藏的方式之一,青贮原料附生乳酸菌和青贮料的乳酸菌的菌群结构影响青贮品质。本文综述了青贮附生乳酸菌及青贮乳酸菌的种类,并综述了乳酸菌制剂对保障青贮发酵品质、提高有氧稳定性的作用以及抑菌、消除真菌毒素等... 青贮是新鲜牧草安全贮藏的方式之一,青贮原料附生乳酸菌和青贮料的乳酸菌的菌群结构影响青贮品质。本文综述了青贮附生乳酸菌及青贮乳酸菌的种类,并综述了乳酸菌制剂对保障青贮发酵品质、提高有氧稳定性的作用以及抑菌、消除真菌毒素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 异型乳酸菌 同型乳酸菌 发酵品质 有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