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lk fat globule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Ⅷ(MFG-E8)sustains survival of cancer cells by prompting tumor angiogenesis and suppressing host immunities 被引量:1
1
作者 Keke Nie Shichao Liu +3 位作者 Ling Zhang Zhongfa Zhang Xiao Zou Youxin Ji 《Oncology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7年第1期31-37,共7页
Milk fat globule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VIII(MFG-E8) is a novel adhesion protein mainly produced by macrophages and dendritic cells; it is expressed in most of the human tissues and functions to prompt cancer progre... Milk fat globule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VIII(MFG-E8) is a novel adhesion protein mainly produced by macrophages and dendritic cells; it is expressed in most of the human tissues and functions to prompt cancer progression and survival. MFG-E8 contains a signal sequence for secretion, two 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like domains at the NH2 terminus and two discoidin domains with blood-clotting factor V/factor Ⅷ(C1 and C2) at the COOH terminus. The second EGF domain contains an arginine-glycine-aspartic(RGD) integrin-binding motif that engages α_vβ_5 integrins to facilitate cell adhesion and induce integrinmediated signal transduction. Integrin α_vβ_3 associates with VEGF receptor 2, engagement of integrins can promote angiogenesis, which plays key roles in growth, proliferation, and survival of cancer cells. VEGF stim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α_vβ_3 and α_vβ_5 integrins on angiogenic vasculature, thereby potentiating effects of VEGF receptor engagement. Mice expressing a mutant form of α_vβ_3 integrin are unable to undergo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confirming the important role that this integrin plays in pathological angiogenesis and providing important mechanistic insights. The C-terminus discoidin-like domains promote binding to membrane phospholipids, functioning close to VEGF like angiogenesis. MFG-E8 is an opsonin for apoptotic cells, and it acts as a bridging protein between apoptotic cells and phagocytes. It also influences cell immunities by altering CD4^+ and/or CD8^+ cells. Antibody or small peptide works with MFG-E8 at different functional sites or interacts with EGF-like domains and/or discoidin-like domain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nti-angiogenesis or immune restoration. Altering the structures and/or functions of MFG-E8 and/or its domains is promising for development of novel anti-cancer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k fat globule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MFG-E8) carcinoma target therapy ANGIOGENESIS apopto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_1-MMP和Factor Ⅷ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差异及其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钟喆 袁贤瑞 +4 位作者 何正文 任年军 高洪波 章凯 纪春晓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和FactorⅧ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和10例正常人脑组织中MT1-MMP和FactorⅧ的表达。结果正常人脑组织中无MT1-MMP表达,高级别脑胶... 目的探讨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和FactorⅧ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和10例正常人脑组织中MT1-MMP和FactorⅧ的表达。结果正常人脑组织中无MT1-MMP表达,高级别脑胶质瘤组织(Ⅲ、Ⅳ)中MT1-MMP和FactorⅧ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织(Ⅰ、Ⅱ),并且两者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MT1-MMP在高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与脑胶质瘤的进展和侵袭密切相关,可作为脑胶质瘤恶性表型的有用指标。MT1-MMP可能在脑胶质瘤的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 factorⅷ 侵袭性 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67和Factor Ⅷ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的相互关系及意义
3
作者 钟喆 袁贤瑞 +3 位作者 何正文 任年军 高洪波 章凯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Ki-67和FactorⅧ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8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和7例正常人脑组织中Ki-67和FactorⅧ的表达。结果正常人脑组织中无Ki-67表达,高度恶性胶质瘤(Ⅲ~Ⅳ级)中Ki-67和Facto... 目的探讨Ki-67和FactorⅧ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8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和7例正常人脑组织中Ki-67和FactorⅧ的表达。结果正常人脑组织中无Ki-67表达,高度恶性胶质瘤(Ⅲ~Ⅳ级)中Ki-67和FactorⅧ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织(I~Ⅱ级),并且两者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Ki-67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与胶质瘤的进展和侵袭密切相关,可作为胶质瘤恶性表型的有用指标。Ki-67可能在胶质瘤的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KI-67 factorⅷ 侵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重型血友病A患者凝血因子Ⅷ药代动力学研究
4
作者 张颖 郭志芳 +10 位作者 王晶晶 卢文亮 郝瑾瑜 王欣 潘芝娟 郭艳茹 郭新蕾 孙佳佳 姜波 李治 郭志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9-1517,共9页
目的:检测成人重型血友病A患者的凝血因子Ⅷ(FⅧ)药代动力学(PK)参数,对PK参数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研究,并对患者进行PK指导下的个体化预防治疗。方法:对23例FⅧ抑制物阴性的成人重型血友病A患者的FⅧPK参数进行检测,分析患者年龄... 目的:检测成人重型血友病A患者的凝血因子Ⅷ(FⅧ)药代动力学(PK)参数,对PK参数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研究,并对患者进行PK指导下的个体化预防治疗。方法:对23例FⅧ抑制物阴性的成人重型血友病A患者的FⅧPK参数进行检测,分析患者年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水平、血型、体重和体重指数(BMI)、FⅧ基因突变对于FⅧPK参数的影响,并根据PK参数推荐个体化预防方案。结果:FⅧ平均半衰期(t_(1/2))为20.6±9.3(11.47-30.12)h。t_(1/2)随着年龄增长(r=0.580)和vWF:Ag水平升高(r=0.814)呈延长趋势。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913±399(328-1878)IU·h/dl,与年龄(r=0.557)和vWF:Ag水平(r=0.784)呈正相关。平均驻留时间(MRT)为24.7±12.4(13.2-62.2)h,与年龄(r=0.664)和vWF:Ag水平(r=0.868)呈正相关。FⅧ平均回收率(IVR)为2.59±0.888(1.5-4.29)(IU/dl)/(IU/kg),平均清除率(CL)为3±1.58(0.97-7.18)ml/(kg·h),IVR和CL与年龄及vWF:Ag均无明显相关性。PK指导的个体化给药模式下,15例患者为超低剂量、6例为小剂量、2例为中剂量预防方案。结论:成人重型血友病A患者FⅧ半衰期个体差异较大,患者年龄越大,vWF:Ag水平越高,FⅧ半衰期越长。需要根据FⅧPK参数进行个体化给药,以优化预防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血友病A 凝血因子 成人 药代动力学 半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Ⅷ探讨不同脱盐方式的效果及对其成分的影响
5
作者 裴仁俊 杜晞 +5 位作者 孙盼 黎小月 蒋鹏 李长清 林方昭 曹海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04-311,共8页
目的基于人凝血因子Ⅷ(human coagulation factorⅧ,FⅧ)比较5种脱盐方法的脱盐效果及对FⅧ成分的影响,为蛋白脱盐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Sephadex G-25 Medium凝胶、Fractogel EMD BioSEC凝胶、超滤、室温透析和4℃透析5种方法对人F... 目的基于人凝血因子Ⅷ(human coagulation factorⅧ,FⅧ)比较5种脱盐方法的脱盐效果及对FⅧ成分的影响,为蛋白脱盐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Sephadex G-25 Medium凝胶、Fractogel EMD BioSEC凝胶、超滤、室温透析和4℃透析5种方法对人FⅧ进行脱盐处理。通过Na^(+)、柠檬酸根离子、甘氨酸去除率评估脱盐效果。通过脱盐前后FⅧ蛋白回收率、FⅧ活性(coagulation factorⅧactivity,FⅧ∶C)、VWF抗原(VWF antigen,VWF∶Ag)、VWF活性(VWF activity,VWF∶Ac)、VWF多聚体及SDS-PAGE分析,评估其对FⅧ成分的影响。结果在脱盐效果方面:Na+在超滤脱盐时去除率最低,为(97.90±0.06)%,Fractogel EMD BioSEC凝胶脱盐去除率最高,为(99.82±0.07)%。除Sephadex G-25 Medium凝胶脱盐与Fractoge EMD BioSEC凝胶脱盐间Na^(+)去除率无统计学意义(P=0.90)外,其他4种方法间Na+去除率存在统计学意义。甘氨酸在超滤脱盐时去除率最低,为(95.78±0.42)%,Fractogel EMD BioSEC凝胶脱盐去除率最高,为(99.81±0.08)%。除超滤脱盐外,其他4种脱盐方法间甘氨酸去除率无统计学意义。柠檬酸根离子在5种方法间去除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85)。对于FⅧ成分的影响方面:超滤脱盐FⅧ∶C、VWF∶Ag、VWF∶Ac及蛋白回收率最高,分别为(18.34±1.99)IU/mL、(11.81±0.33)IU/mL、(12.26±0.58)IU/mL、(97.13±1.37)%。5种方法脱盐前后VWF∶Ac/VWF∶Ag无明显变化。SDS-PAGE及VWF多聚体分析表明,不同脱盐方法对蛋白组成种类影响不明显。结论尽管不同方式脱盐对FⅧ蛋白组成种类无明显影响,但脱盐效果存在差异,不同方式脱盐对蛋白回收率、FⅧ∶C、VWF∶Ag及VWF∶Ac影响显著。蛋白处理过程中,对于脱盐方式的选择应给予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凝血因子 脱盐 凝胶层析 超滤 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制品中凝血因子Ⅷ含量及抽检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郝梦玲 汤龙海 +2 位作者 金一鸣 肖琦 方敏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5期630-637,共8页
目的探讨献血者的血型、性别、年龄及其交互作用如何影响冷沉淀和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Ⅷ(FⅧ)的含量及其质量抽检结果,以期为血液制品质量控制和临床输血策略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023年间本站对456袋冷沉淀和... 目的探讨献血者的血型、性别、年龄及其交互作用如何影响冷沉淀和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Ⅷ(FⅧ)的含量及其质量抽检结果,以期为血液制品质量控制和临床输血策略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023年间本站对456袋冷沉淀和128袋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监测数据,并利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ANOVA、LSD检验以及多元线性和二元logistic回归等方法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冷沉淀与新鲜冰冻血浆中FⅧ的不合格率显著高于其他质控项目。冷沉淀中AB型的FⅧ含量最高,O型最低;新鲜冰冻血浆中O型FⅧ含量同样最低。冷沉淀中青年组的FⅧ含量最低,中老年组最高;新鲜冰冻血浆中青年组的FⅧ含量显著低于中年组与中老年组。血型与年龄均独立影响冷沉淀及新鲜冰冻血浆中FⅧ含量,血型、性别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均未对其产生显著影响。冷沉淀中AB型及年龄的增长是FⅧ含量的正向影响因素,而O型为负向影响因素;新鲜血浆中O型同样表现为负向影响,中年及老年组为正影响因素。此外,O型血与冷沉淀和新鲜冰冻血浆的不合格风险显著相关。结论FⅧ含量的不合格率在冷沉淀及新鲜冰冻血浆质量控制项目中最高,血型和年龄是影响FⅧ含量的关键因素,其中O型血显著增加了冷沉淀及新鲜冰冻血浆FⅧ不合格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沉淀 新鲜冰冻血浆 凝血因子 质量控制 献血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nge of Coagulation Factor Ⅷ and Antithrombin Ⅲ Activity in Bank-Stored Blood
7
作者 胡丽华 余忠清 张清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0年第3期263-264,共2页
Coagulation factor Ⅷ and antithrombin Ⅲ activity were detected in 15 health donors. It was found that antithrombin Ⅲ activity decreased obviously 12 h after blood drawing. It lost 56 % of the activity at the 3rd ... Coagulation factor Ⅷ and antithrombin Ⅲ activity were detected in 15 health donors. It was found that antithrombin Ⅲ activity decreased obviously 12 h after blood drawing. It lost 56 % of the activity at the 3rd day, and 70 % of the activity at the 7th day. FⅧ:c showed no obvious change after 24 h, until the 3rd day. It lost 40 %-60 % of the activity after 36 h and was reduced to the 30 % of the original activity at the 5th day.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t the 3rd day coagulation factor Ⅷ of bank stored blood can be used to replenish antithrombin Ⅲ, while bank stored blood in one day can be used to replenish F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 storage antithrombin coagulation fac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重组人凝血因子Ⅷ药物评价与遴选专家共识
8
作者 广东省药学会药物警戒专业委员会 陈娟 郑萍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4期385-389,395,共6页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为众多权威指南推荐的血友病A首选替代治疗药物。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各品种能够暂时替代患者体内缺失的凝血因子Ⅷ,具有相同的药物作用机制,但在经济性、药学特性及其他属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为此,广东省药学会药物警戒专...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为众多权威指南推荐的血友病A首选替代治疗药物。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各品种能够暂时替代患者体内缺失的凝血因子Ⅷ,具有相同的药物作用机制,但在经济性、药学特性及其他属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为此,广东省药学会药物警戒专业委员会组织药学与临床专家共同制定了《广东省重组人凝血因子Ⅷ药物评价与遴选专家共识》,对我国已上市的6种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从药学特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及其他属性等五大方面进行多维度评价,为医疗机构药品遴选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重组人凝血因子 药物评价 遴选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凝血因子Ⅷ生产场地变更的质量可比性分析
9
作者 田天丽 王菡钰 +7 位作者 马异云 薛魏 张胜潮 张耀尹 周顺波 邹玲玲 陈川 丁亚凌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152-1157,1200,共7页
目的对生产场地变更前后生产的人凝血因子Ⅷ(factorⅧ,FⅧ)开展质量可比性研究。方法对生产场地变更前后生产的FⅧ定量质量指标、相关杂质和稳定性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场地变更前后生产的FⅧ定量质量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有关杂质包... 目的对生产场地变更前后生产的人凝血因子Ⅷ(factorⅧ,FⅧ)开展质量可比性研究。方法对生产场地变更前后生产的FⅧ定量质量指标、相关杂质和稳定性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场地变更前后生产的FⅧ定量质量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有关杂质包括铝残留量、磷酸三丁酯残留量、聚山梨酯80残留量、聚乙二醇(PEG)残留量均符合标准要求,其他杂质包括人纤维蛋白原、纤维结合蛋白、纤溶酶原、IgA、IgM、IgG含量均极低且质量相当,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场地变更前后含量无明显变化,但明显高于国内其他厂家市售产品。加速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FⅧ效价在方法学误差范围内存在波动,结果均符合标准要求。结论FⅧ生产场地变更未对其制品质量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 生产场地变更 质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猪凝血因子Ⅷ的功能鉴定及潜在治疗作用的研究
10
作者 王志军 刘旭 +4 位作者 李倩卉 王京 路中枢 龙捷 李齐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4年第5期218-226,共9页
目的评估重组猪凝血因子Ⅷ(recombinant porcine factorⅧ,rpFⅧ)对血友病A型(hemophilia A,HA)伴抑制物患者的潜在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凝血酶酶切、rpFⅧ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亲和力、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目的评估重组猪凝血因子Ⅷ(recombinant porcine factorⅧ,rpFⅧ)对血友病A型(hemophilia A,HA)伴抑制物患者的潜在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凝血酶酶切、rpFⅧ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亲和力、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血栓弹力图等方法对rpFⅧ进行了体外活性分析。并对rpFVIII在动物体内外的药效及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了评估。结果rpFⅧ可被凝血酶激活。在APTT检测中,相比阴性对照组(105.2 s),rpFⅧ组的凝血时间显著缩短(43.3 s,P<0.05)。在动物实验中,相比模型对照组(43.1 s),rpFⅧ给药组小鼠的血浆在APTT检测中的凝血时间显著缩短(28.8 s,P<0.05);且rpFⅧ与市售药Xyntha(重组人FⅧ)在小鼠体内的血药代谢趋势相似,两者间的各项药代动力学参数相近。在含有FⅧ抑制物的体外药效评价模型中,当以猴血浆(含有抗人FⅧ抗体)作为研究对象时,在各实验条件下,相比Xyntha组,rpFⅧ组的凝血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在血栓弹力图实验中,相比阴性对照组与Xyntha组,rpFⅧ组的凝血时间明显缩短(P<0.05);当以HA患者血浆(含有抗人FⅧ抗体)作为研究对象时,相比阴性对照组(患者1血浆:99.2 s,患者2血浆:97.7 s),rpFⅧ组的凝血时间显著缩短(患者1血浆:55.8 s,患者2血浆:43.6 s,P<0.05)。结论rpFⅧ具备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在动物及体外实验中均展示出了对伴抑制物HA患者的潜在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猪重组凝血因子 F抑制物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干保护剂含量对人凝血因子Ⅷ产品质量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黄璠 张丽铃 +2 位作者 邓志华 黄燚 范佳逑 《生物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116-118,123,共4页
目的:考察冻干保护剂(甘氨酸)含量对人凝血因子Ⅷ产品质量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甘氨酸含量分别调整至2~20 g/L,参考相关标准对产品外观、效价、比活性等指标进行比较,筛选合适的冻干保护剂添加量;对按照优选处方生产的人凝血因子Ⅷ... 目的:考察冻干保护剂(甘氨酸)含量对人凝血因子Ⅷ产品质量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甘氨酸含量分别调整至2~20 g/L,参考相关标准对产品外观、效价、比活性等指标进行比较,筛选合适的冻干保护剂添加量;对按照优选处方生产的人凝血因子Ⅷ开展长期稳定性试验(2~8℃,3年),按照相关标准检测产品稳定性。结果:确定冻干人凝血因子Ⅷ的冻干保护剂(甘氨酸)含量为12 g/L,通过长期稳定性试验,3年后产品各项指标(外观、可见异物、真空度、水分含量、pH值、人凝血因子Ⅷ效价、比活性等)符合质量标准,产品稳定。结论:确定的冻干处方下,产品质量良好,且人凝血因子Ⅷ稳定性良好,可用于大批量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凝血因子 冻干保护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llous pemphigoid associated with acquired hemophilia A: A case report
12
作者 Su-Ye Hu Meng-Can Li +7 位作者 Zi-Jia Hao Xu-Ya Chai Pei-Sai Li Yang Liu Li-Xia Liu Ying Xu Pan-Pan Yang Ling-E L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5年第4期28-33,共6页
BACKGROUND Acquired hemophilia A (AHA) is a rare and potentially severe bleeding disordercaused by circulating autoantibodies against factor Ⅷ (FⅧ). In approximately50% of the patients, the condition is associated w... BACKGROUND Acquired hemophilia A (AHA) is a rare and potentially severe bleeding disordercaused by circulating autoantibodies against factor Ⅷ (FⅧ). In approximately50% of the patients, the condi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utoimmune diseases,cancers, medication use, pregnancy, and the post-partum period. Bullous pemphigoid(BP) is a chronic autoimmune subepidermal blistering disease associatedwith tissue-bound and circulating autoantibodies against BP antigens 180 (BP180)and 230 (BP230). AHA-associated BP has a high mortality rate;hence, the understandingof this disease must improve.CASE SUMMARY A 69-year-old man presented with erythema, blisters, blood blisters, and crustsaccompanied by severe pruritus for more than 20 days, and ecchymosis andswelling on his left upper arm for 3 days.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asubepidermal blister that contained eosinophils. Laboratory tests showed that theBP180 autoantibody levels had increased, isolate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time was notably prolonged (115.6 s), and coagulation FⅧ activity wasextremely low (< 1.0%). Furthermore, the FⅧ inhibitor titer had greatlyincreased (59.2 Bethesda units). Therefore, the patient was diagnosed as having BP associated with AHA, prescribed 0.05% topical halometasone cream, and transferred to a higher-level hospitalfor effective treatment;however, he died after 2 days.CONCLUSION AHA associated BP is rare, dangerous, and has a high mortality rate. Therefore, its timely diagnosis and effectivetreatment are necess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llous pemphigoid Acquired hemophilia A Acquired hemophilia A factorⅷ Case repo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区3融合重链促进基于蛋白质内含子的双载体B域缺失型凝血因子Ⅷ转基因表达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甫祥 杨树德 +3 位作者 刘泽隆 缪静 屈慧鸽 迟晓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25-1231,共7页
最近的研究表明,蛋白质内含子(intein)介导的B区缺失型凝血因子Ⅷ(BDD-FⅧ)的轻链和重链剪接可顺式促进后者的分泌,而且剪接反应在细胞内、外均可发生.为进一步提高基于蛋白质内含子的双载体转BDD-FⅧ基因的功效,将具有促进重链分泌作... 最近的研究表明,蛋白质内含子(intein)介导的B区缺失型凝血因子Ⅷ(BDD-FⅧ)的轻链和重链剪接可顺式促进后者的分泌,而且剪接反应在细胞内、外均可发生.为进一步提高基于蛋白质内含子的双载体转BDD-FⅧ基因的功效,将具有促进重链分泌作用的位于Pro1640~Ser1690的酸性区3(acidic region-3,AR-3)引入重链,检验对蛋白质内含子剪接的BDD-FⅧ蛋白分泌和活性的影响.用融合蛋白内含子的附加ar-3重链(HCAR3IntN)基因和轻链(IntCLC)基因共转染培养的HEK293细胞,分别用ELISA和Coatest法定量分析分泌至培养上清中剪接BDD-FⅧ蛋白量和生物活性,并用免疫印迹观察了细胞内的BDD-FⅧ剪接.结果显示,共转HCAR3IntN和IntCLC基因细胞,分泌至上清的剪接BDD-FⅧ蛋白量和活性分别为(173±26)μg/L和(1.31±0.15)U/ml,明显高于未添加ar-3的蛋白质内含子融合重链(HCIntN)与轻链(IntCLC)基因共转染细胞[(102±12)μg/L和(0.79±0.09)U/ml],提示AR-3对蛋白质内含子剪接的BDD-FⅧ蛋白分泌和活性有明显改善作用.而且,分别转HCAR3IntN和IntCLC基因细胞混合培养后的上清中,亦检测到剪接的BDD-FⅧ蛋白和活性[(35±7)μg/L和(0.28±0.08)U/ml],表明蛋白质内含子可进行不依赖细胞机制的蛋白质剪接.另外,转基因细胞总蛋白呈现明显的可与FⅧ多克隆抗体进行反应的剪接BDD-FⅧ蛋白条带,直观地反映细胞内BDD-FⅧ的剪接.为动物模体内运用蛋白质反式剪接技术的双腺相关病毒载体(AAV)转BDD-FⅧ基因实验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 酸性区3 分泌 蛋白质内含子 蛋白质反式剪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PCR技术检测重型血友病甲Ⅷ因子基因倒位的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燕 刘敬忠 +5 位作者 肖白 季林祥 张跃进 赵翠兰 王勇 林雯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9年第9期42-45,共4页
将已研究成功的长距离PCR(LDPCR) 技术[3]在热循环条件、模板DNA用量及dNTP用量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和探索。应用优化后的LDPCR技术检测了来自天津、江苏、北京、湖北、四川等省市108个重型血友病... 将已研究成功的长距离PCR(LDPCR) 技术[3]在热循环条件、模板DNA用量及dNTP用量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和探索。应用优化后的LDPCR技术检测了来自天津、江苏、北京、湖北、四川等省市108个重型血友病甲家系共157 份DNA(患者105人, 家属52人), 发现47例患者(或家系) 有凝血因子Ⅷ(FⅧ) 基因倒位, 占重型患者的44% ; 查出基因倒位携带者30 余名。用LDPCR检测FⅧ基因倒位的技术可以准确、简便、快速地直接进行重型血友病甲的基因诊断、携带者检测及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PCR 血友病甲 因子 基因倒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栓凝血因子FⅧ增高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爱农 汲淼 +1 位作者 梁彬 陈景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3,56,共3页
目的: 研究病毒感染对凝血因子Ⅷ(FⅧ)增高的脑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用凝固法对 83例脑血栓患者的血浆FⅧ活性(FⅧ∶C)进行测定,同时检测其C 反应蛋白 (CRP)浓度。ELISA法测定巨细胞病毒等的抗体IgM。结果: 83例脑血栓患者标本中 63... 目的: 研究病毒感染对凝血因子Ⅷ(FⅧ)增高的脑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用凝固法对 83例脑血栓患者的血浆FⅧ活性(FⅧ∶C)进行测定,同时检测其C 反应蛋白 (CRP)浓度。ELISA法测定巨细胞病毒等的抗体IgM。结果: 83例脑血栓患者标本中 63例FⅧ∶C水平升高,其中CRP水平正常者 44例,FⅧ∶C水平与CRP水平无明显相关; 44例FⅧ∶C增高而CRP水平正常的患者组中,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FⅧ水平增高与巨细胞病毒感染关系密切;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通过促进FⅧ合成和分泌增加,进而影响脑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 巨细胞病毒 脑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组织块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及鉴定
16
作者 张帆 李柏霖 +2 位作者 池茗 刘海琴 唐元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究脑微血管组织块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脑皮层,经过筛网、预消化、微血管组织块固化处理后,置于CO_(2)培养箱中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 目的探究脑微血管组织块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脑皮层,经过筛网、预消化、微血管组织块固化处理后,置于CO_(2)培养箱中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所培养的目的细胞。结果体外培养48 h后短梭形细胞从脑微血管段周围爬出;72 h后岛屿状的细胞团簇形成;96 h后团簇融合,细胞呈典型的单层铺路石样镶嵌式排列生长。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显示,细胞胞质呈棕红色,表达为阳性,细胞核被苏木精衬染成蓝黑色。结论脑微血管组织块培养法能够成功提取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脑微血管组织块培养法 因子相关抗原 大鼠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因子Ⅷ抑制物阳性血友病患者APTT纠正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丽华 谢智强 +2 位作者 庄和 王梅华 曹颖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91-1796,共6页
目的:分析凝血因子Ⅷ抑制物阳性血友病患者APTT纠正试验结果,提高APTT纠正试验在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筛查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并稀释制备不同滴度凝血因子Ⅷ抑制物血浆80份进行常规的即刻及37℃孵育2 h APTT纠正试验,选取15份样本进行即刻... 目的:分析凝血因子Ⅷ抑制物阳性血友病患者APTT纠正试验结果,提高APTT纠正试验在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筛查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并稀释制备不同滴度凝血因子Ⅷ抑制物血浆80份进行常规的即刻及37℃孵育2 h APTT纠正试验,选取15份样本进行即刻和常温孵育15 min、30 min、1和2 h及37℃孵育30 min、1和2 h APTT纠正试验。结果:APTT纠正试验结果与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滴度呈明显的相关性,ROC曲线下37℃孵育2 h APTT纠正试验判断有无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最佳诊断界点是43.8 s(敏感度85.90%,特异度100%),区分高滴度与低滴度Ⅷ抑制物的最佳诊断界点为52.4 s(敏感度98.18%,特异度95.65%)。即刻APTT无法纠正的临界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滴度为5.14 BU/ml,37℃孵育2 h APTT不能纠正对应的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的滴度为1.31 BU/ml。对不同时间和温度下APTT纠正试验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TT纠正试验结果可作为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的筛查指标,较低Ⅷ抑制物滴度时呈明显的对温度-时间的依赖性,血友病患者即刻APTT无法纠正则应警惕较高滴度凝血因子Ⅷ抑制物存在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纠正试验 凝血因子 抑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在体内外的高效转移和表达 被引量:3
18
作者 姜志龙 卢健 陈诗书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6-41,共6页
为了构建含人凝血因子Ⅷ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系统,首先构建了含FⅧ(B结构域缺失型)的载体质粒pAd-hFⅧ和插入内含子结构的pAdI-hFⅧ,经脂质体介导,证明两质粒的目的基因均能在COS-7细胞中表达有凝血活性的F... 为了构建含人凝血因子Ⅷ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系统,首先构建了含FⅧ(B结构域缺失型)的载体质粒pAd-hFⅧ和插入内含子结构的pAdI-hFⅧ,经脂质体介导,证明两质粒的目的基因均能在COS-7细胞中表达有凝血活性的FⅧ因子,其中经纯化的载体质粒pAd-hFⅧ与pBHG10经脂质体介导,共转染至293包装细胞,经同源重组和E1蛋白反式互补,形成E1/E3缺失型重组腺病毒载体颗粒Ad-hFⅧ.PCR检则到病理293培养液上清的病毒DNA中具有目的基因扩增片段,证明病毒DNA含有FⅧ基因.经扩增、纯化、滴度测定,用于感染离体细胞COS-7、A549、L929、293.证实该病毒能在上述细胞中高效转移和表达目的基因,其表达量具有一定范围内的剂量依赖性.COS-7细胞中,MOI>1000时,有细胞毒效应,表达量反而下降.经耳缘静脉注射Ad-hFⅧ至家兔后,1~4周能测到一定水平的FⅧ蛋白,1周内升至最高峰.免疫组化研究表明感染的离体细胞和家兔肝等组织均有FⅧ表达,其中肝脏表达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载体 人凝血因子 基因治疗 甲型血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预防治疗中间型和重型血友病A患儿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雪莲 王西阁 +3 位作者 宋丽丽 梁宇 李四保 臧文涛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17期2487-2490,共4页
目的探讨第三代全长链重组凝血因子Ⅷ(third-generation full length recombinant human coagulation factorⅧ,fLFⅧ)预防治疗中间型、重型血友病A对患儿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中间型、重型血友病A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 目的探讨第三代全长链重组凝血因子Ⅷ(third-generation full length recombinant human coagulation factorⅧ,fLFⅧ)预防治疗中间型、重型血友病A对患儿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中间型、重型血友病A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fLFⅧ进行预防治疗,统计预防治疗12个月后的中间型、重型血友病A患儿年出血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友病关节健康评分(HJHS)总分、血友病功能独立性评分量表(FISH)总分、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的出现情况及fLF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应用fLFⅧ25 U/kg、每周3次进行预防治疗1年,中间型重型血友病A的年出血次数均较预防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治疗后中间型、重型血友病A患儿APTT水平均较预防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治疗12个月后中间型、重型血友病A患儿HJHS评分较预防治疗前显著下降,FISH评分较预防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78例患儿中1例患儿报告了抑制物产生,分析其原因为患儿在治疗中使用了极少的其他凝血因子药物,全部病例未见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 fLFⅧ预防治疗中间型、重型血友病A可有效减少患儿年出血次数及APTT水平,改善患儿关节功能,安全性好,抑制物产生率低,长期用药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全长链重组凝血因子 预防治疗 中间型重型血友病A 出血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在重型血友病A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传明 黄走方 +4 位作者 辛柳燕 李林 杨翔 李婷 陈懿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87-1790,共4页
目的:应用myPKFiT计算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在重型血友病A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血友病A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纳入自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42名应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进行预防治疗的重型血友病A患者,采用myPKFiT计算FⅧ药代... 目的:应用myPKFiT计算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在重型血友病A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血友病A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纳入自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42名应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进行预防治疗的重型血友病A患者,采用myPKFiT计算FⅧ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制定血友病A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42例重型血友病A患者中位年龄31(16-50)岁,平均体重为54.0±9.9 kg,FⅧ的半衰期为12.05±1.6 h,FⅧ活性至基线1%以上的时间为62.3±15.3 h,应用myPKFiT指导后0出血率由39%显著提高至49%,年出血率由3.6±2.5降低至2.1±2.0,年关节出血率由3.2±2.2降低至1.9±0.9,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型血友病A患者通过myPKFiT测定药代动力学参数指导个体化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年出血率和年关节出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血友病A 重组人凝血因子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