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催化O_(2)还原合成H_(2)O_(2)的催化剂及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权 隋煜君 +2 位作者 方振宇 董凯 孙旭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2期154-165,F0002,共13页
过氧化氢(H_(2)O_(2))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化学品,具有强氧化能力,在消毒杀菌、环境处理、化学化工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目前,工业生产H_(2)O_(2)主要依靠传统工艺,受困于诸多挑战,如蒽醌法能耗高、污染大,H2/O2混合法技术风险大、易爆炸.因... 过氧化氢(H_(2)O_(2))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化学品,具有强氧化能力,在消毒杀菌、环境处理、化学化工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目前,工业生产H_(2)O_(2)主要依靠传统工艺,受困于诸多挑战,如蒽醌法能耗高、污染大,H2/O2混合法技术风险大、易爆炸.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绿色、便捷、条件温和且可分散制取的方法来合成H_(2)O_(2).二电子氧气还原反应(2e-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2e-ORR)是一种以可再生电力驱动的、在温和条件下合成H_(2)O_(2)的绿色可持续的方法.4e-路径的强烈竞争降低了H_(2)O_(2)的选择性,导致产量和法拉第效率均低.因此,设计和开发高选择性的2e-ORR催化剂,以实现专一的H_(2)O_(2)合成路径,从而实现规模应用和升级工业合成路线,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尽管现阶段发展的2e-ORR催化剂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距离规模化应用仍存在很大差距.基于此,对电催化2e-ORR合成H_(2)O_(2)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电催化合成H_(2)O_(2)的催化剂研究情况;其次,分析讨论催化机制及其影响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最后,针对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提高电催化性能的策略及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_(2)o_(2) 催化剂 o_(2)还原反应 电化学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过氧化氢(H_(2)O_(2))影响非生物胁迫下植物生长与生理代谢机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殷缘 程爽 +4 位作者 刘定豪 邓晓霞 李凯月 王竞红 蔺吉祥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 H_(2)O_(2))作为一种重要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信号分子,通过调控氧化还原反应参与细胞应答各种胁迫信号,在植物抗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适量的外源H_(2)O_(2)能够缓解非生物胁迫对... 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 H_(2)O_(2))作为一种重要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信号分子,通过调控氧化还原反应参与细胞应答各种胁迫信号,在植物抗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适量的外源H_(2)O_(2)能够缓解非生物胁迫对植物的伤害,甚至可加快其生长和发育进程,例如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等。此外,H_(2)O_(2)具有无色无毒、强光下易分解等环境友好特性。因此,深入探索其在非生物胁迫下对植物生长与生理代谢的影响尤为重要,对于未来广泛应用H_(2)O_(2)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抗逆性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基于此,本文归纳与总结了在非生物胁迫条件下外源H_(2)O_(2)调节植物生长与生理的研究进展,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以及光合作用、抗氧化防御系统的生理响应两大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明晰植物的响应机制,以期为未来H_(2)O_(2)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过氧化氢(h_(2)o_(2)) 非生物胁迫 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长 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H_(2)O_(2)体系对磺胺噻唑降解的机理与效能 被引量:1
3
作者 武玮 郑伟杰 +3 位作者 许荣刚 罗从伟 任会学 陈飞勇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95-105,共11页
以盐酸羟胺/过氧化氢(HA/H_(2)O_(2))作为研究体系,考察其对于磺胺噻唑(STZ)的降解效能。文章考察了HA初始浓度、H_(2)O_(2)初始浓度、STZ初始浓度、pH、天然有机物(NOM)、阴离子(SO_(4)^(2-)、Cl-和NO_(3)^(-))对STZ降解的影响。结果表... 以盐酸羟胺/过氧化氢(HA/H_(2)O_(2))作为研究体系,考察其对于磺胺噻唑(STZ)的降解效能。文章考察了HA初始浓度、H_(2)O_(2)初始浓度、STZ初始浓度、pH、天然有机物(NOM)、阴离子(SO_(4)^(2-)、Cl-和NO_(3)^(-))对STZ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3.0的条件下,HA/H_(2)O_(2)体系对STZ具有高效的降解效果,当HA的物质的量浓度由2 mmol/L增加到10 mmol/L时,对STZ的去除率从56.06%增加到85.26%;当H_(2)O_(2)的物质的量浓度从2 mmol/L增加到10 mmol/L时,对STZ的去除率从58.96%增加到85.26%,当STZ的物质的量浓度从2μmol/L增加到10μmol/L时,对STZ的去除率从98.72%降低到71.86%。随着pH的增大,STZ的去除率逐渐降低,在pH值>7的条件下对STZ的去除率可以忽略不计。向反应体系中分别投加5 mmol/L的SO_(4)^(2-)和5 mmol/L的NO_(3)^(-)都可以有效促进STZ的降解,而5 mmol/L的Cl^(-)则会抑制STZ的降解。当向体系中投加小于5 mg/L的NOM则对STZ的降解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测定了体系中共有17种降解产物,并推测STZ通过取代反应、羟基化反应等方式逐步被降解。通过明亮发光杆菌发光值变化分析降解过程中溶液毒性的变化,测定发现STZ降解过程中急性毒性不高。实际水体试验结果表明,HA/H_(2)O_(2)系统对二级出水中的荧光类物质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羟胺/过氧化氢(hA/h_(2)o_(2)) 磺胺噻唑(STZ) 氧化降解 产物分析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刻蚀MoS_(2)纳米片增强CO_(2)催化加氢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周维 赵世熙 +3 位作者 谢欣雨 陆诗建 倪中海 杨菲菲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79,共7页
CO_(2)催化加氢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是缓解温室效应,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二维MoS_(2)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层状结构和表面丰富可调的S缺陷位,在CO_(2)活化与转化中被广泛关注,将MoS_(2)催化剂用于CO_(2)加氢的关键在于表... CO_(2)催化加氢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是缓解温室效应,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二维MoS_(2)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层状结构和表面丰富可调的S缺陷位,在CO_(2)活化与转化中被广泛关注,将MoS_(2)催化剂用于CO_(2)加氢的关键在于表面S空位的构建。为开发高效构建S空位工艺,以MoS_(2)纳米片为基础,利用H_(2)O_(2)刻蚀法在其表面引入S空位,对比了H_(2)O_(2)刻蚀前后CO_(2)在常压和高压下的反应性能。研究表明,H_(2)O_(2)刻蚀能显著提升S空位含量,且不会改变MoS_(2)的晶相结构,也未影响S空位的化学性质,从而明显提升CO_(2)催化加氢的转化率,但不影响产物分布。在常压条件下,S空位主要催化CO_(2)解离加氢为CO,选择性达96%以上;而在高压(5 MPa)低温(180℃)条件下能以较高的选择性(79%)催化CO_(2)加氢为甲醇,升高反应温度会提升CO_(2)转化率,但甲醇的选择性会显著降低,同时伴随甲烷的生成。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高效的构造S空位的制备工艺,为MoS_(2)催化剂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_(2)纳米片 h_(2)o_(2)刻蚀 S空位 Co_(2)加氢 甲醇 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绞股蓝多糖对H_(2)O_(2)损伤小鼠卵母细胞及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5
作者 杜倩笙 刘可可 +3 位作者 唐非台 唐小川 何家康 王晓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371-5379,共9页
【目的】探究绞股蓝多糖(Gynostemma penttaphyllum polysaccharides,GPP)对过氧化氢(H_(2)O_(2))损伤小鼠卵母细胞及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用H_(2)O_(2)构建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氧化应激模型,并对GPP添加浓度进行筛选。将收集的... 【目的】探究绞股蓝多糖(Gynostemma penttaphyllum polysaccharides,GPP)对过氧化氢(H_(2)O_(2))损伤小鼠卵母细胞及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用H_(2)O_(2)构建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氧化应激模型,并对GPP添加浓度进行筛选。将收集的小鼠MⅡ期卵母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H_(2)O_(2)组(在成熟培养液中添加H_(2)O_(2))和H_(2)O_(2)+GPP组(在含H_(2)O_(2)的成熟培养液中添加GPP)。体外受精后统计卵母细胞的卵裂率、4-细胞率、8-细胞率、桑椹胚率和囊胚率;利用线粒体红色荧光探针(Mito Tracker Red CMXRos)检测小鼠卵母细胞线粒体分布及含量,采用Jc-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利用ATP检测试剂盒检测线粒体ATP含量,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卵母细胞纺锤体形态和染色体分布。【结果】H_(2)O_(2)+GPP组卵母细胞的卵裂率、4-细胞率、8-细胞率、桑椹胚率、囊胚率、线粒体含量、线粒体膜电位和ATP含量均显著高于H_(2)O_(2)组(P<0.05),纺锤体异常率和染色体异常率均显著低于H_(2)O_(2)组(P<0.05),与对照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GPP可提高H_(2)O_(2)损伤小鼠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卵裂率和囊胚率,增加卵母细胞内线粒体含量、线粒体正常分布、线粒体膜电位、ATP含量,降低纺锤体形态异常、染色体形态异常和排列紊乱,从而减少线粒体的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多糖(GPP) 过氧化氢(h_(2)o_(2)) 卵母细胞 小鼠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H_(2)O_(2)对盐胁迫下棉花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肖陈耀东 刘涛 +1 位作者 刘仕志 张淑英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101,共9页
为探明外源H_(2)O_(2)对NaCl胁迫下棉花幼苗的生理调节机制,以棉花品种新陆早48号为供试材料,使用室外盆栽法,设置盐胁迫(NaCl,浓度梯度0,100,200 mmol/L)和H_(2)O_(2)(浓度梯度0,0.005,0.010,0.020,0.050 mmol/L)两因素随机组合,探究... 为探明外源H_(2)O_(2)对NaCl胁迫下棉花幼苗的生理调节机制,以棉花品种新陆早48号为供试材料,使用室外盆栽法,设置盐胁迫(NaCl,浓度梯度0,100,200 mmol/L)和H_(2)O_(2)(浓度梯度0,0.005,0.010,0.020,0.050 mmol/L)两因素随机组合,探究棉花幼苗鲜质量、干质量、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气体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系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外源H_(2)O_(2)有效缓解盐胁迫对棉花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提高棉花幼苗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维持棉花幼苗光合作用正常运行,保证了干物质的积累;同时,外源H_(2)O_(2)提高抗氧化酶(POD、APX、CAT)活性,加速清除棉花幼苗体内ROS,降低了电解质渗出率、MDA含量及Pro、游离氨基酸、SS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提高棉苗抗盐性。其中0.020 mmol/L外源H_(2)O_(2)对棉花幼苗所受盐胁迫缓解作用最佳。综上,外源H_(2)O_(2)通过提高盐胁迫棉花幼苗光合性能,保持棉花幼苗稳定的光合作用,维持棉花幼苗体内ROS产生与消除的动态平衡,从而提高棉花幼苗对盐胁迫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幼苗 盐胁迫 外源h_(2)o_(2) 光合特性 抗氧化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改性香蕉秆生物炭的结构变化及对玉米幼苗Cr吸收的影响
7
作者 宋书会 杨爽 +7 位作者 王超 李普旺 焦静 刘思汝 何祖宇 刘运浩 周闯 杨子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2-1272,共11页
为研究过氧化氢(H_(2)O_(2))对香蕉秆生物炭的改性效果及改性后生物炭对铬(Cr)胁迫下玉米Cr吸收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H_(2)O_(2)对300℃下制备的生物炭进行改性,分析其结构特征的差异,并将改性生物炭应用于Cr胁迫下的玉米生长体系中,研... 为研究过氧化氢(H_(2)O_(2))对香蕉秆生物炭的改性效果及改性后生物炭对铬(Cr)胁迫下玉米Cr吸收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H_(2)O_(2)对300℃下制备的生物炭进行改性,分析其结构特征的差异,并将改性生物炭应用于Cr胁迫下的玉米生长体系中,研究改性生物炭对Cr胁迫下玉米植株生长及Cr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_(2)O_(2)浓度的升高,生物炭表面含氧官能团数量增多,其芳香性减弱、极性增强。改性后生物炭表面光滑,孔直径增大,其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随H_(2)O_(2)浓度的升高而减小。20%、30%H_(2)O_(2)改性生物炭主要通过官能团的吸附作用固定重金属,降低其生物活性,减少玉米对Cr的吸收积累。20%、30%H_(2)O_(2)明显改变生物炭的表面结构,有利于缓解重金属Cr对玉米植株的毒害,30%H_(2)O_(2)改性生物炭对Cr胁迫下玉米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h_(2)o_(2)) 生物炭 铬(Cr) 玉米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气泡O_(3)/H_(2)O_(2)深度处理某树脂厂二级出水效果与机制
8
作者 陈洋 倪鹏飞 +2 位作者 吴春笃 张波 征晓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8-1166,共9页
针对传统生物降解对树脂废水中苯系物、聚乙烯醇等大分子有机物降解效果不好、达不到排放标准的问题,构建微气泡O_(3)/H_(2)O_(2)体系,对某树脂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对比了微气泡O_(3)曝气与普通O_(3)曝气的化学需氧量(COD)降解效果... 针对传统生物降解对树脂废水中苯系物、聚乙烯醇等大分子有机物降解效果不好、达不到排放标准的问题,构建微气泡O_(3)/H_(2)O_(2)体系,对某树脂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对比了微气泡O_(3)曝气与普通O_(3)曝气的化学需氧量(COD)降解效果,考察了进气O_(3)浓度、H_(2)O_(2)浓度、初始pH对微气泡O_(3)/H_(2)O_(2)体系降解COD效果的影响,通过总有机碳验证体系的矿化效果,通过电子顺磁共振谱仪(EPR)检测微气泡O_(3)/H_(2)O_(2)体系中的活性物质,最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降解前后废水中主要有机物的种类,并对微气泡O_(3)/H_(2)O_(2)体系降解COD的机制与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微气泡O_(3)/H_(2)O_(2)体系中微气泡粒径主要分布在10~50μm,平均粒径为32.82μm;与普通O_(3)曝气方式进行对比,微气泡O_(3)体系对COD降解率更高,说明微气泡可以延长O_(3)气泡上升时间,增加O_(3)气泡比表面积,提高O_(3)传质系数和利用率。2)微气泡O_(3)/H_(2)O_(2)体系降解COD,当O_(3)浓度为60 mg/L、H_(2)O_(2)浓度为29.37 mmol/L、pH为7时,反应60 min后,微气泡O_(3)/H_(2)O_(2)体系对树脂厂二级出水的COD降解率为89.53%,处理后出水COD为15.05 mg/L,可达到GB 31572—2015《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3)EPR试验表明,H_(2)O_(2)可以促进微气泡O_(3)体系产生更多的超氧自由基(·O_(2)^(-))和羟基自由基(·OH),从而提高体系的氧化能力和对COD的降解效果。根据GC-MS结果推断O_(3)/H_(2)O_(2)体系降解COD的可能路径,即树脂厂二级出水以长链烷烃和环烷烃类为主的大分子物质在O_(3)的作用下断链、开环,在·OH等自由基的作用下矿化或降解为以小分子有机酸为主的小分子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泡o_(3) 过氧化氢(h_(2)o_(2)) 羟基自由基(·oh) 有机物 树脂废水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过氧化氢(O_(3)/H_(2)O_(2))降解2,4,6-三氯酚的多因素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希诚 高乃云 《净水技术》 CAS 2022年第5期30-35,共6页
采用O_(3)/H_(2)O_(2)高级氧化工艺,对2,4,6-三氯酚(2,4,6-TCP)进行降解试验。结果表明:O_(3)/H_(2)O_(2)高级氧化工艺能有效降解2,4,6-TCP,去除率与时间的关系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H_(2)O_(2)浓度、2,4,6-TCP初始浓度、pH及阴离子对2,4,... 采用O_(3)/H_(2)O_(2)高级氧化工艺,对2,4,6-三氯酚(2,4,6-TCP)进行降解试验。结果表明:O_(3)/H_(2)O_(2)高级氧化工艺能有效降解2,4,6-TCP,去除率与时间的关系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H_(2)O_(2)浓度、2,4,6-TCP初始浓度、pH及阴离子对2,4,6-TCP的降解均有影响;增加H_(2)O_(2)浓度对降解反应整体有利,但随H_(2)O_(2)浓度逐渐增大,其降解速率提高的程度越来越小;2,4,6-TCP初始浓度越低,其降解效果越好;随着pH的增加,降解速率也逐渐增加,且在酸性条件下对降解速率的影响明显比碱性条件影响大;Cl^(-)、SO_(4)^(2-)对降解反应起抑制作用,HCO_(3)^(-)、CO_(3)^(2-)、NO_(3)^(-)对降解反应起促进作用,促进反应速率常数的程度为:CO_(3)^(2-)>HCO_(3)^(-)>NO_(3)^(-)>无阴离子>SO_(4)^(2-)>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 6-三氯酚 臭氧(o_(3)) 过氧化氢(h_(2)o_(2)) Ph 阴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引发液相OH与H_(2)O_(2)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奚文灏 兰彦 +2 位作者 沈洁 韩伟 程诚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3,共11页
大气压等离子体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巨大应用前景,等离子体引发的液相OH和H_(2)O_(2)具有重要的医学效应.明确等离子体工作参数与液相OH和H_(2)O_(2)生成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液相OH和H_(2)O_(2)的调控,对于探明等离子体医学中关键作用机... 大气压等离子体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巨大应用前景,等离子体引发的液相OH和H_(2)O_(2)具有重要的医学效应.明确等离子体工作参数与液相OH和H_(2)O_(2)生成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液相OH和H_(2)O_(2)的调控,对于探明等离子体医学中关键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利用微秒脉冲直流高压等离子体射流作用去离子水,通过发射光谱研究不同工作参数(工作电压、脉冲宽度、脉冲频率以及工作气体组分)下等离子体射流关键气相激发态粒子的变化规律;采用荧光探针结合酶标仪测量了不同工作参数(工作电压、脉冲宽度、脉冲频率以及工作气体组分)下等离子体射流引发的液相OH和H_(2)O_(2)的绝对含量,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引发的液相OH可能主要是由高能粒子与水面的水分子反应生成的,气相OH溶解到水中的部分不是液相OH的主要来源;而液相H_(2)O_(2)则主要是由气相OH复合生成气相H_(2)O_(2)再溶解到水中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 羟基自由基(oh) 过氧化氢(h_(2)o_(2)) 等离子体工作参数 发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H_(2)O_(2)对盐碱胁迫下苹果矮化砧木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杜蕾 杨建宁 +4 位作者 王星星 张德 赵婷 张瑞 王延秀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00-1710,共11页
以2年生苹果矮化砧木M9-T337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法,设置浇灌清水(CK)和盐碱胁迫(0.1 mol/L NaCl+NaHCO_(3)溶液)+喷施5种浓度的H_(2)O_(2)[0(T_(1))、0.2 mmol/L(T_(2))、0.4 mmol/L(T_(3))、0.6 mmol/L(T_(4))、0.8 mmol/L(T_(5))]处... 以2年生苹果矮化砧木M9-T337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法,设置浇灌清水(CK)和盐碱胁迫(0.1 mol/L NaCl+NaHCO_(3)溶液)+喷施5种浓度的H_(2)O_(2)[0(T_(1))、0.2 mmol/L(T_(2))、0.4 mmol/L(T_(3))、0.6 mmol/L(T_(4))、0.8 mmol/L(T_(5))]处理,测定各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细胞膜透性,并利用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以探讨外源过氧化氢(H_(2)O_(2))增强其盐碱耐性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随着盐碱胁迫(T_(1))的时间延长,M9-T337幼苗叶片叶绿素a(Chl a)含量、叶绿素b(Chl b)含量、叶绿素总量(Chl t)、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可溶性蛋白(SP)含量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胞间CO_(2)浓度(Ci)、可溶性总糖(TSS)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2)与CK相比,盐碱胁迫+外源H_(2)O_(2)(T_(2)-T_(5))处理后M9-T337幼苗叶片各指标均呈现不同幅度变化,且存在明显浓度效应,并以T3(0.4 mmol/L H2O2)处理叶片的Chl a、Chl b、Chl t、SP和Gs降幅最小,Ci、REC、MDA升幅最小,TSS、Pro、APX升幅最大。(3)M9-T337幼苗叶片Pn与Tr、Gs、Chl a、Chl b、Chl t、SP、SOD、POD呈显著正相关,与Ci、MDA、CAT、APX、REC呈显著负相关。(4)综合评价表明,各处理对M9-T337幼苗叶片生理特性的效应依次为:CK>T_(3)>T_(4)>T_(2)>T_(5)>T_(1)。研究发现,叶面喷施适宜浓度H2O2可有效改善盐碱胁迫下M9-T337幼苗光合能力,显著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降低细胞膜透性,从而达到缓解盐碱胁迫的作用,并以0.4 mmol/L H_(2)O_(2)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矮化砧木 外源h_(2)o_(2) 盐碱胁迫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调控P53/P21通路对H_(2)O_(2)诱导损伤HUVEC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紫薇 吴铭杰 +3 位作者 李育 赵凤鸣 霍介格 李文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5029-5032,共4页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HUVEC)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MTT法筛选H_(2)O_(2)造模浓度及大黄素给药浓度。取HUVEC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H_(2)O_(2)模型组(终浓度100μmol/L H_(2)O_(2))和大黄素4...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HUVEC)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MTT法筛选H_(2)O_(2)造模浓度及大黄素给药浓度。取HUVEC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H_(2)O_(2)模型组(终浓度100μmol/L H_(2)O_(2))和大黄素4个不同剂量(终浓度15.0、7.5、5.0、2.5μmol/L)组,置于37℃、5%CO_(2)培养箱中培养24 h。电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Hoechst法观察细胞凋亡,化学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细胞中P5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和P2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HUVEC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下降;细胞形态与结构改变;SOD、NO、NOS含量显著降低;P53、caspase-3和P21蛋白表达显著提高;经不同剂量大黄素干预后,能明显改善和拮抗H_(2)O_(2)对HUVEC的氧化损伤。结论大黄素对H_(2)O_(2)诱导的HUVEC氧化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调控P53/P21/caspase-3通路、抑制HUVEC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P53/P21通路 过氧化氢(h_(2)o_(2)) 血管内皮细胞(hUVEC)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氢生产中新型Pd/Al_(2)O_(3)催化剂工业中试应用
13
作者 王剑辉 李明杰 +2 位作者 董继龙 安霓虹 魏建伟 《工业催化》 CAS 2024年第4期39-43,共5页
自制一种粒径为3.5 mm×3.0 mm的齿球形Al_(2)O_(3)载体,采用浸渍法负载活性组分Pd制备固定床蒽醌加氢制过氧化氢Pd/Al_(2)O_(3)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颗粒粒径与孔径大、适宜的Pd活性组分浸渍层等优点。小试和中试评价结果表明,制备... 自制一种粒径为3.5 mm×3.0 mm的齿球形Al_(2)O_(3)载体,采用浸渍法负载活性组分Pd制备固定床蒽醌加氢制过氧化氢Pd/Al_(2)O_(3)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颗粒粒径与孔径大、适宜的Pd活性组分浸渍层等优点。小试和中试评价结果表明,制备的Pd/Al_(2)O_(3)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加氢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且氢化塔的床层压力降小,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工程 过氧化氢 蒽醌加氢 Pd/Al_(2)o_(3)催化剂 中试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_(2)O_(2)的自燃离子液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越 刘龙 +2 位作者 贾永高 姚远 张延强 《化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1-13,共13页
基于H_(2)O_(2)的自燃离子液体是目前绿色自燃推进剂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对H_(2)O_(2)—离子液体的自燃体系进行了综述,富B-H类和硫氰酸阴离子类离子液体能与H_(2)O_(2)直接自燃,在加入碘铜酸盐等促进剂后达到更好的点火效果;... 基于H_(2)O_(2)的自燃离子液体是目前绿色自燃推进剂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对H_(2)O_(2)—离子液体的自燃体系进行了综述,富B-H类和硫氰酸阴离子类离子液体能与H_(2)O_(2)直接自燃,在加入碘铜酸盐等促进剂后达到更好的点火效果;此外二氰胺根阴离子类、二甲基硼磷酸根阴离子类和醋酸根阴离子类等离子液体不能与H_(2)O_(2)直接自燃,但加入促进剂后能达到良好点火效果。进一步介绍了各类自燃离子液体的合成方法和理化性质,提出基于H_(2)O_(2)—离子液体自燃推进剂的研究重点应着眼于以下三方面:更高能量密度离子液体的设计合成、高活性促进剂的研制开发以及强化点火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自燃 h_(2)o_(2) 推进剂 促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Ni共掺杂SrTi_(0.35)Fe_(0.65)O_(3-δ)对称电极用于SOEC共电解H_(2)O/CO_(2)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倩雯 张琨 +1 位作者 陈晓阳 朱腾龙 《综合智慧能源》 CAS 2022年第8期43-49,共7页
通过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电解水蒸气制氢及共电解H_(2)O/CO_(2)生产合成气是拓展可再生能源应用、促进化学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技术路线。面向SOEC对高性能、稳定电极的需求,采用La/Ni共掺杂SrTi_(0.35)Fe_(0.65)O_(3-δ)的电极策... 通过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电解水蒸气制氢及共电解H_(2)O/CO_(2)生产合成气是拓展可再生能源应用、促进化学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技术路线。面向SOEC对高性能、稳定电极的需求,采用La/Ni共掺杂SrTi_(0.35)Fe_(0.65)O_(3-δ)的电极策略,设计并制备了La_(0.1)Sr_(0.8)5Ti_(0.35)Fe_(0.6)Ni_(0.05O_(3)(LSTFN),并将其同时作为SOEC的氢电极和氧电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分散光谱(EDS)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LSTFN电极结构组成及微观形貌演化进行研究,并考察了单电池共电解H_(2)O/CO_(2)性能和可逆运行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还原气氛中,LSTFN氢电极表面原位析出了纳米Ni-Fe合金颗粒,并在含水和含碳复杂气氛中稳定存在;在800℃,10%H_(2)保护气和1.8 V的条件下(H_(2)/H_(2)O/CO_(2)=10∶45∶45),LSTFN的共电解电流达到了1.8 A/cm^(2),并在发电/电解可逆条件下稳定运行,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 Co_(2)/h_(2)o共电解 对称电极 SrTi_(0.35)Fe_(0.65)o_(3-δ) 绿色低碳转型 制氢 钙钛矿 可再生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ilding highly active hybrid double-atom sites in C_(2)N for enhanced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peroxide synthesis 被引量:3
16
作者 Yongyong Cao JinYan Zhao +5 位作者 Xing Zhong Guilin Zhuang Shengwei Deng Zhongzhe Wei Zihao Yao Jianguo Wang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SCIE CSCD 2021年第6期846-857,共12页
Two-electron(2 e^(-))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shows great promise for on-site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of hydrogen peroxide(H_(2)O_(2)).However,it is still a great challenge to design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ts ... Two-electron(2 e^(-))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shows great promise for on-site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of hydrogen peroxide(H_(2)O_(2)).However,it is still a great challenge to design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ts for H_(2)O_(2)synthesis.To address this issue,the logical design of the active site by controlling the geometric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is urgently desired.Therefore,us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computations,two kinds of hybrid double-atom supported on C_(2)N nanosheet(RuCu@C_(2)N and PdCu@C_(2)N)are screened out and their H_(2)O_(2)performances are predicted.PdCu@C_(2)N exhibits higher activity for H_(2)O_(2)synthesis with a lower overpotential of 0.12 V than RuCu@C_(2)N(0.59 V),Ru_(3)Cu(110)facet(0.60 V),and PdCu(110)facet(0.54 V).In aqueous phase,the adsorbed O_(2)is further stabilized with bulk H_(2)0 and the thermodynamic rate-determining step of 2 e^(-) ORR change.The activation barrier on PdCu@C_(2)N is 0.43 eV lower than the one on RuCu@C_(2)N with 0.68 eV.PdCu@C_(2)N is near the top of 2 e^(-) ORR volcano plot,and exhibits high selectivity of H_(2)O_(2.)This work provides guidelines for designing highly effective hybrid double-atom electrocatalysts(HDACs)for H_(2)O_(2)synth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 peroxide(h_(2)o_(2))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 hybrid double-atoms catalysts(hDACs)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 Aqueous ph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石墨与聚四氟乙烯质量比涂层对电极产H_(2)O_(2)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芳 吴勇 +3 位作者 朱兆连 吴琴琴 连洲洋 王海玲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3-528,共6页
以石墨板电极作为阴极基体,考察不同石墨与聚四氟乙烯(PTFE)质量比涂层对电极表面亲疏水性、H_(2)O_(2)产量、电流效率以及能耗的影响和电极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石墨粉和PTFE质量比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产H_(2)O_(2),电极表面疏水性越... 以石墨板电极作为阴极基体,考察不同石墨与聚四氟乙烯(PTFE)质量比涂层对电极表面亲疏水性、H_(2)O_(2)产量、电流效率以及能耗的影响和电极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石墨粉和PTFE质量比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产H_(2)O_(2),电极表面疏水性越强,产H_(2)O_(2)效果越好。当石墨粉和PTFE质量比为1∶0.23时,电极表面疏水性最强,H_(2)O_(2)产量最高,达到291.92 mg/g;该电极电流效率最高、能耗最低,反应60 min时的电流效率为28.52%,能耗为30.40 kW·h/kg。电极循环使用7次后产H_(2)O_(2)性能仅下降10%左右,显示出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过氧化氢 疏水性 氧气还原 h_(2)o_(2)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高级氧化去除饮用水中抗生素的中试试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叶辉 《净水技术》 CAS 2022年第10期43-48,106,共7页
近年来在水环境中不断检出抗生素,饮用水源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并成为供水行业关注热点。本研究选取磺胺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共4类11种原水检出频率高的抗生素为目标污染物,在水厂现有净水工艺去除效果评估基础上,开展UV... 近年来在水环境中不断检出抗生素,饮用水源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并成为供水行业关注热点。本研究选取磺胺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共4类11种原水检出频率高的抗生素为目标污染物,在水厂现有净水工艺去除效果评估基础上,开展UV/H_(2)O_(2)高级氧化中试去除目标抗生素效果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UV/H_(2)O_(2)高级氧化对目标抗生素去除率明显高于水厂现有常规和深度处理工艺;UV照射剂量对抗生素去除有一定影响,大部分目标抗生素去除率随UV剂量增加而提高,建议UV照射剂量为1400~1500 mJ/cm^(2);在H_(2)O_(2)投加量为1.5~3.0 mg/L,目标抗生素去除率随投加量增加略有提高,但H_(2)O_(2)利用率显著下降,最佳投加量为3.0 mg/L;在pH值为6~8,11种目标抗生素去除率随pH升高明显降低,表明UV/H_(2)O_(2)高级氧化在偏酸性条件下去除抗生素效率更高,具体最佳pH尚需进一步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抗生素 高级氧化 紫外线 过氧化氢 中试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ASA、H_(2)O_(2)对牡丹切花衰老过程中生理活性及细胞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邱永杰 何松林 +4 位作者 张翔宇 胡缓 史来琨 于嘉伦 贾文庆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3,共9页
为解析外源ASA、H_(2)O_(2)作用下牡丹切花衰老的细胞学和生理学机制,本试验以‘凤丹’切花为材料,研究施加不同浓度ASA、H_(2)O_(2)对‘凤丹’瓶插切花花瓣生理指标和细胞核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ASA和H_(2)O_(2)处理下,切花SOD活... 为解析外源ASA、H_(2)O_(2)作用下牡丹切花衰老的细胞学和生理学机制,本试验以‘凤丹’切花为材料,研究施加不同浓度ASA、H_(2)O_(2)对‘凤丹’瓶插切花花瓣生理指标和细胞核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ASA和H_(2)O_(2)处理下,切花SOD活性受到抑制,高浓度处理激发了POD活性,CAT活性受到明显影响且整体变化趋向于平缓,MDA含量明显下降。5 mg/L ASA和0.03 mg/L H_(2)O_(2)处理,能有效维持切花细胞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平衡,减轻活性氧对细胞膜的破坏作用;细胞核完整率较高,瓶插末期仍然维持大部分细胞核规则、明亮,能有效缓解‘凤丹’切花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也即能延缓切花衰老,有较好的保鲜效果。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揭示外源H_(2)O_(2)、ASA对牡丹切花保鲜时间的延长提供试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切花 抗坏血酸(ASA) 过氧化氢(h_(2)o_(2)) 生理指标 细胞核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l_(3)modified Pd/Al_(2)O_(3)catalyst for enhanced anthraquinone hydrogenation
20
作者 Qinqin Yuan Jingyue Liang +2 位作者 Wei Li Jinli Zhang Cuili Guo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271-280,共10页
Anthraquinone hydrogenation to produce H_(2)O_(2) is an economically interesting reaction with great industrial importance.Here,we report a series of Pd/xAl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AlCl_(3) contents by a conventional... Anthraquinone hydrogenation to produce H_(2)O_(2) is an economically interesting reaction with great industrial importance.Here,we report a series of Pd/xAl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AlCl_(3) contents by a conventional stepwise impregnation method.The optimal Pd/1.0Al catalyst exhibits a higher performance toward anthraquinone hydrogenation with 8.3 g·L^(-1)hydrogenation efficiency,99.5%selectivity and good stability,obviously superior to that of Pd/Al_(2)O_(3) catalyst(5.2 g·L^(-1)and 97.2%).Detailed characterization demonstrates that AlCl_(3) can be grafted on the γ-Al_(2)O_(3) support to obtain a modified support with abundant surface weak acid and Lewis acid,which can adsorb and activate anthraquinone.Meanwhile,its steric hindrance could isolate and disperse active metals to form more active sites.The synergies between metal sites and acid sites promotes the anthraquinone hydrogenation.Furthermore,the good stability after grafting AlCl_(3) could attribute to the enhanced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inhibiting metal particles agglomeration and leac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l_(3) Pd-based catalyst h_(2)o_(2) Weak acid hydrogen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