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engthen Exchanges and Mutual Learning among Civilizations,Join Hands to Create a Better Future:Keynote speech of H.E.Ji Bingxuan on the Dialogue on Exchanges and Mutual Learning among Civilizations
1
作者 Shen Yiqian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2019年第3期20-25,共6页
On November 28,the First Dialogue on Exchanges and Mutual Learning among Civilizations organized by the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was staged in the Forbidden City.Some 100 participants from a... On November 28,the First Dialogue on Exchanges and Mutual Learning among Civilizations organized by the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was staged in the Forbidden City.Some 100 participan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were present at the Dialogue.Participants made discussions themed on"building a world featuring mutual learning and harmonious coexistence among different civilizations".Ji Bingxuan,Vice Chairman of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nd President of the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attended the opening ceremony and delivered a keynote spee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NGTHEN exchanges mutual learning among civilizations Join HandS Keynote speech of H.E.Ji Bingxu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tual Learning among Civilizations
2
作者 Ji Feng Shen Wangbi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01-208,共8页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proposed the new civilization concept of civilization exchange and mutual learning,and the high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lies in deep civilization exchange and mutual learning.Chinese ...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proposed the new civilization concept of civilization exchange and mutual learning,and the high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lies in deep civilization exchange and mutual learning.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country and nation at the cultural and spiritual level.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ivilization mutual learming,it should cultivate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focus on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media,build a bridge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untries,and finally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and cultural community of“beauty representing itself with diversity and integri-ty”betwee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other cul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vilization mutual learn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moting Mutual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Through Exchanges——Notes on the Visit of the European-American Young Leaders Delegation to China
3
作者 Xiao Lan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2016年第4期28-31,共4页
At the invitation of CAFIU,an 11-member European-American young leaders delegation composed of politicians,think tank researchers and media workers from France,Germany,Italy,UK and US headed by Mr.Manlio di Stefano,Me... At the invitation of CAFIU,an 11-member European-American young leaders delegation composed of politicians,think tank researchers and media workers from France,Germany,Italy,UK and US headed by Mr.Manlio di Stefano,Member of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of Italy and Chairman of the Five-St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es on the Visit of the European-American Young Leaders Delegation to China Promoting mutual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Through exchang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互鉴与器乐转译——以戏曲元素在钢琴音乐中的转译为例
4
作者 王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5-225,240,共12页
在西方音乐本土化和中国传统音乐世界化的过程中,乐器是中、西方音乐突破语言障碍,进行交流融合、突破创新的重要载体。如何运用西方乐器进行中国化表达,也是中国音乐探索发展的重要路径。中国本土作曲家有意识地在钢琴创作中引入戏曲... 在西方音乐本土化和中国传统音乐世界化的过程中,乐器是中、西方音乐突破语言障碍,进行交流融合、突破创新的重要载体。如何运用西方乐器进行中国化表达,也是中国音乐探索发展的重要路径。中国本土作曲家有意识地在钢琴创作中引入戏曲音乐元素,从而产生中西不同艺术领域、形式、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并在彼此音乐语言的借鉴与表达中产生转译。这一路径不仅可以重新激发传统戏曲的艺术活力,还可以促进两类艺术形式的优势互补以及中西文化的审美交流与文明互鉴,推动现代音乐的多样化、民族化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互鉴 中国钢琴音乐 戏曲 民族化 转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文明倡议的价值渊源、实践困境与践行机制
5
作者 陈联俊 郑维 《岭南学刊》 2025年第1期76-87,共12页
全面理解建设全球文明倡议机制的价值渊源,可以从马克思主义文明交往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意蕴、中国共产党的文明理念三个方面展开。当前,全球文明倡议面临世界局势的动荡变革、西方文明逻辑的抵制、国际治理体系的不足、对外... 全面理解建设全球文明倡议机制的价值渊源,可以从马克思主义文明交往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意蕴、中国共产党的文明理念三个方面展开。当前,全球文明倡议面临世界局势的动荡变革、西方文明逻辑的抵制、国际治理体系的不足、对外传播效力的欠缺等实践困境。要构建科学完备又务实管用的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必须不断完善政党互动、理解与合作的政党机制,经济互助、互补与共赢的发展机制,文化供给、开放与交融的人文机制,话语转换、叙事与拓展的传播机制,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文明倡议 践行机制 文明交流互鉴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高校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之思
6
作者 谭莉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91-96,共6页
商务英语翻译是促进国际商务合作的基石,是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媒介。文明交流互鉴理念对于创新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商务英语翻译人才质量、推动世界各国共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为此,应加强“产学研”多主体参与,构建协... 商务英语翻译是促进国际商务合作的基石,是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媒介。文明交流互鉴理念对于创新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商务英语翻译人才质量、推动世界各国共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为此,应加强“产学研”多主体参与,构建协同育人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紧跟商务翻译市场动向,强化文化导向,以优化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结构;推动前沿技术与商务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交流互鉴理念 高校商务英语协同育人 商务英语文化导向 翻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叙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方法论审视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明 谷生秀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2,共9页
文明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核心线索,文明叙事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叙事的重要维度,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方法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厚文明意蕴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从历史纵深出发把握“走自己的路”的文明基... 文明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核心线索,文明叙事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叙事的重要维度,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方法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厚文明意蕴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从历史纵深出发把握“走自己的路”的文明基因,即从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历史传承中把握中国道路的来龙去脉及其内在逻辑必然;二是以“第二个结合”为根本方法,重塑发展中华文明的使命担当,不断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传统文明的现代新生;三是坚守文明超越理念,将新文明的建构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实践相互关联,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打破西方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形而上学抽象文明观的历史困境;四是坚持文明交流互鉴,推动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构建人类文明交往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明叙事 “走自己的路” “第二个结合” 文明交流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传统建筑看湖北恩施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
8
作者 黄柏权 黄天一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78,共8页
作为物质文化的载体,传统建筑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还具有历史、科学、艺术、生态、经济、文化标识等价值。湖北恩施位于中国中部山区,木材和石材资源丰富,传统建筑类型多样、风格各异、内涵丰富。从传统建筑的选址、布局、营造、类型、形... 作为物质文化的载体,传统建筑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还具有历史、科学、艺术、生态、经济、文化标识等价值。湖北恩施位于中国中部山区,木材和石材资源丰富,传统建筑类型多样、风格各异、内涵丰富。从传统建筑的选址、布局、营造、类型、形制承载的文化符号来看,恩施的传统建筑吸纳了中原及其他地区的建筑文化元素,充分体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是散落在恩施大地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物见证。恩施传统建筑是多维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蕴含的多民族文化元素与特殊的地理位置、人口迁徙流动、中央权力的推动、多元文化的濡染、开放包容的心态等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施 传统建筑 文化符号 文化交流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浙学研究的再出发
9
作者 何俊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124,159,共9页
浙学既呈现在深厚的历史积淀中,又体现在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回应与对未来的引领上。新时代浙学研究的再出发,需要不断深入理解浙学的内涵,同时转入现代与思考未来。浙学的内涵来自地域内学术思想的不断揭明、根源性论证和谱系性梳理。浙... 浙学既呈现在深厚的历史积淀中,又体现在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回应与对未来的引领上。新时代浙学研究的再出发,需要不断深入理解浙学的内涵,同时转入现代与思考未来。浙学的内涵来自地域内学术思想的不断揭明、根源性论证和谱系性梳理。浙学研究要真正转入现代,需要从具体现实问题出发,阐释其背后的学术思想基因。浙学的未来发展应置于广阔的文明互鉴视野之中,从东亚文明交流的历史与现实出发,进而观察与理解浙江人在世界各地的文明互鉴中对浙学的传承与创新。新时代浙学研究将在多维度中再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学 现代性 文明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视域中的《管锥编》与《管锥编》中的比较视域——钱锺书与比较文学的双向建构
10
作者 蔡熙 冯欣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5,共8页
钱锺书的《管锥编》围绕一个个在现代文明中逐渐“失语”的古代文论术语,将其置于比较视域中耙梳、举证与汇聚,以文明互鉴替代文明冲突,在尊重差异中寻求对话空间,从比较诗学的视域探寻东西方文明平等交流的可能性,寻求不同国族文化之... 钱锺书的《管锥编》围绕一个个在现代文明中逐渐“失语”的古代文论术语,将其置于比较视域中耙梳、举证与汇聚,以文明互鉴替代文明冲突,在尊重差异中寻求对话空间,从比较诗学的视域探寻东西方文明平等交流的可能性,寻求不同国族文化之间的互识、互证、互补,实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现代转换,并赋予其以新的诠释意义,为比较文学的跨文化、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可行的研究范式。从比较视域中的《管锥编》与《管锥编》中的比较视域做汇通性研究,考察钱锺书与比较文学之间的关系以及他将比较视域渗透到中西诗学与中西文化的内在深层结构的过程,可以进一步认识到钱锺书的比较文学思想在文明互鉴中的开拓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锥编》 钱锺书 比较视域 文明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各民族文化的共情性
11
作者 古春霞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9,共9页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区域孕育了不同特质的文化,具有多元一体性。各民族文化在交往实践中,既有各美其美的灵韵,丰富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内涵,又有美美与共的“通感”,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心理意识和文化基...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区域孕育了不同特质的文化,具有多元一体性。各民族文化在交往实践中,既有各美其美的灵韵,丰富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内涵,又有美美与共的“通感”,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心理意识和文化基础。各民族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是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情感意志有意味的形式表达,民族文化对现实生活的描摹和抒情,折射出各民族的心理、情感、信仰,容易形成亲和力,产生共情,折射出更深层次的情感律动,从共情中融会互通、交流互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了中华文明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共同体 文化共情 交流互鉴 美美与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交流互鉴下中国网络文学海外出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
12
作者 王一鸣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4,共7页
网络文学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主流方式之一,文章从出版学科视角对“网络文学海外出版”这一出版现象进行了概念界定,从文化主体、文化标识、文化信仰、文化创新四个维度构建了网络文学海外出版价值论分析框架,尝试建构网络... 网络文学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主流方式之一,文章从出版学科视角对“网络文学海外出版”这一出版现象进行了概念界定,从文化主体、文化标识、文化信仰、文化创新四个维度构建了网络文学海外出版价值论分析框架,尝试建构网络文学海外出版与文明交流互鉴之间的理论关联,从管理机制、标识体系、主体培育、产业体系、技术赋能等角度提出了网络文学海外出版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交流互鉴 网络文学海外出版 出版“走出去”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式男礼服在近代上海跨文化传播与流行的条件探析
13
作者 丁乾琨 贾蕾蕾 梁惠娥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39,共9页
近代上海西式男礼服的流行反映出城市化进程、中西礼仪文化交流及服装新思潮的传播等,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但相关研究较少。文章依据公元19—20世纪中英文报刊、地方志等史料,系统阐释西式男礼服在近代上海跨文化传播与流行的条件。研究表... 近代上海西式男礼服的流行反映出城市化进程、中西礼仪文化交流及服装新思潮的传播等,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但相关研究较少。文章依据公元19—20世纪中英文报刊、地方志等史料,系统阐释西式男礼服在近代上海跨文化传播与流行的条件。研究表明:其一,西方社会工业化转型、上海开埠通商及城市化进程为西式礼服的传播提供了外在基础条件;其二,西式男礼服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款式及礼仪级别,且制作工艺完备、功能性较好,具备对外传播的内在必要条件;其三,近代上海自由、平等、摩登的新思潮和文化包容性是西式礼服流行的重要引导和推动条件。西式礼服的传播经历了由颇受争议、到逐渐被吸纳、至最终融入上海各类礼仪活动的过程,为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将中国传统礼仪服饰推向世界舞台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服 跨文化传播 工业化 城市化 服装思潮 文明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中华文明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
14
作者 刘海军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2-19,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重要论述,厘清了中华的定位,阐释了中华文明的重要价值,揭示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规律,概括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重视中华文明的传承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重要论述,厘清了中华的定位,阐释了中华文明的重要价值,揭示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规律,概括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重视中华文明的传承创新。这些重要论述内容丰富、逻辑严谨、意蕴深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重要论述,从根本上是源自对中华文明的价值自觉和文化自信。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的重要论述,要坚守文化本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坚定文化自信,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要坚持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的重要论述,对于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文化自信 文明交流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华文明现代转型之“形”与“态”的当代审视
15
作者 栾林 战立群 《前沿》 2025年第1期64-74,共11页
资本主义文明长期对世界各文明行使“形”与“态”的双重霸权,日益暴露出其无法解决的严重矛盾,世界各文明在实践中对全新文明形态产生了迫切需求。在“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敏锐地察觉到了时代之声、文明之声,在马克思... 资本主义文明长期对世界各文明行使“形”与“态”的双重霸权,日益暴露出其无法解决的严重矛盾,世界各文明在实践中对全新文明形态产生了迫切需求。在“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敏锐地察觉到了时代之声、文明之声,在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正确指引下,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根植于中华文明,继承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文明基因,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于我国不断变化的主要矛盾,是对人类文明谱系的丰富,代表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独特之“形”;中华文明在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引领各文明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倡导各文明交流互鉴繁荣发展,坚持各文明和平发展和合共生,明确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引领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然之“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卓越成就,持续推动中华文明开启新的时代征程,为人类文明开辟了全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转型 文明交流互鉴
原文传递
对中外人文交流中若干问题的认识
16
作者 江时学 吴孙沛璟 《中外交流研究(中英文)》 2025年第1期50-58,共9页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加强中外人文交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无论是人文交流、文化交流还是文明互鉴,其宗旨都是为了使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同时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中...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加强中外人文交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无论是人文交流、文化交流还是文明互鉴,其宗旨都是为了使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同时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面临的现实,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外人文交流,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要不断强化中国媒体的话语力,要继续大力发展旅游业,要进一步重视学者在中外人文交流中的作用,要积极发挥海外华人华侨的重要作用,要努力使在华留学的国际学生为我发声,要积极发挥澳门地区的独特优势,要鼓励中资企业参与中外人文交流,要充分利用社交平台的作用,要鼓励民间力量参与中外人文交流,要正确处理中外人文交流的轰动效应与细水长流之间的关系,要对“锐实力”之类的奇谈怪论开展坚决有力的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人文交流 文化交流 文明互鉴 “锐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文明倡议:跨文化对话困境的破解之道
17
作者 崔发展 张宇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56-64,共9页
世界文明发展史证明,融通并进始终是人类文明交往的主旋律,人类文明完全可以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碰撞相融、和谐共生,文明的进步发展需要在跨文化对话中汲取养分,实现自我更新。跨文化对话也是人类历史进入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要求,其不仅... 世界文明发展史证明,融通并进始终是人类文明交往的主旋律,人类文明完全可以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碰撞相融、和谐共生,文明的进步发展需要在跨文化对话中汲取养分,实现自我更新。跨文化对话也是人类历史进入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要求,其不仅是各民族文化和传统共存的重要条件,而且是解决人类面临重大问题的最佳选择,然而其中也存在重重困境。本文试图以全球文明倡议为主题提出破解跨文化对话困境的可能之方。本文首先在全球文明倡议内蕴的多元视域下充分挖掘跨文化对话的堵点所在: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顽疾、“普世价值”的思想藩篱、西化主义下的自我遮蔽及单边主义的逆势而归。其次阐释了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要义: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这是跨文化对话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理解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提供价值基础与价值原则;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不同文明自身的发展提供总的原则与指导方针;拓展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人类文明指明发展方向,描绘进步路径。最后以四个共同倡导的新理念来一一回应跨文化对话的种种困境:坚持以平等、互鉴、对话、包容原则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打破对话失衡困境;坚持以全人类共同价值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知,破解对话失灵困境;坚持通过传承和创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破解对话失语困境;坚持以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打破对话失效困境。全球文明倡议的落地生根能够促进文明在多极化发展中坚持平等相待,在共同价值弘扬中坚持文明互鉴,在文明传承与创新中坚持全面对话,在交流对话中坚持和谐共生,最终推动各文明在多元互补共塑中共同成就一个全人类所期待的多元的对话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文明倡议 跨文化对话 文明交流互鉴 全人类共同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文明交流互鉴的基础性问题
18
作者 王翼 余文俊 《安康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9-25,共7页
面对人类文明交往的价值困境,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围绕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作出重要论述,形成“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文明交流互鉴”的重大理念,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深刻理解这一理念的... 面对人类文明交往的价值困境,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围绕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作出重要论述,形成“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文明交流互鉴”的重大理念,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深刻理解这一理念的价值意蕴,必然要对以下基础性问题进行追问:一是文明交流互鉴为何需要共同价值的引领?二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何能引领文明交流互鉴?三是文明交流互鉴之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意义为何?四是全人类共同价值如何引领文明交流互鉴?深入阐释这些问题,对于推动“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文明交流互鉴”的成功实践具有重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人类共同价值 文明交流互鉴 内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的核心要义及其实践启示
19
作者 王帅 王跃 《学术探索》 2025年第1期40-47,共8页
当今世界,各国命运紧密相连、休戚相关。习近平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构成了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的根本主张。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的提出建基于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文明交往... 当今世界,各国命运紧密相连、休戚相关。习近平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构成了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的根本主张。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的提出建基于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文明交往历史经验、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渊源。这一根本主张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四个层面鲜明表达了人类文明发展需要交流互鉴的观点,并围绕如何筑牢文明交流互鉴的物质基础、增进文明交流互鉴的思想共识、展现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等方面提供了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明交流互鉴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两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五载同心致远——故宫博物院与澳门地区文化机构共谱展览合作璀璨篇章
20
作者 齐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5年第4期89-93,共5页
该文旨在回顾故宫博物院与澳门地区文化机构自澳门地区回归以来展览合作历程,剖析合作成效,并展望未来合作方向。该文运用数据统计与案例分析方法,梳理了25年间双方展览合作概况。展览主题跨越古今、联结中外;展品门类诸多、珍品屡现;... 该文旨在回顾故宫博物院与澳门地区文化机构自澳门地区回归以来展览合作历程,剖析合作成效,并展望未来合作方向。该文运用数据统计与案例分析方法,梳理了25年间双方展览合作概况。展览主题跨越古今、联结中外;展品门类诸多、珍品屡现;展陈形式突破传统,借多媒体、互动体验增强观众代入感。该文还通过统计39个展览参观人次,分析展览参观人次波动变化的原因。故宫博物院与澳门地区文化机构25年间不间断的展览合作已成为澳门地区民众深刻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未来,双方应结合澳门地区特色深挖主题、创新展品呈现、跨界融合打造品牌、优化互动教育、拓展合作网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澳门地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宫博物院 澳门地区 展览合作 文化传承 创新发展 交流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