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X线胃钡餐动态摄影评价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赵青
金玉莲
+5 位作者
洪洋
方继良
刘志顺
景向红
喻晓春
朱兵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31期3424-3427,共4页
目的运用X线胃钡餐动态摄影评价针刺治疗1个月前后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动力与血清胃泌素及临床症状评分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根据罗马Ⅲ标准纳入17例FD患者,进行临床FD评分及胃钡餐动态摄影检查;其中8例接受针刺系统治疗1个月,...
目的运用X线胃钡餐动态摄影评价针刺治疗1个月前后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动力与血清胃泌素及临床症状评分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根据罗马Ⅲ标准纳入17例FD患者,进行临床FD评分及胃钡餐动态摄影检查;其中8例接受针刺系统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行胃钡餐动力检查、空腹血清胃泌素检测及症状评分。选择1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接受以上相同的检测。胃钡餐动态摄影主要测量指标包括胃潴留液高度、蠕动波频率、蠕动波最大宽度、蠕动波最大深度、蠕动波通过时间、胃中间横带宽度。结果 FD患者与正常人胃潴留液高度、胃中间横带宽度、蠕动波频率、蠕动波通过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针刺治疗1个月后,FD患者单项及总体症状积分显著减低(P均<0.01),胃潴留液明显减少(P<0.01),胃中间横带宽度缩小(P<0.05),胃蠕动波频率加快(P<0.01),胃蠕动波通过时间缩短(P<0.05),血清胃泌素水平上升(P<0.01),均趋向接近于正常人。在针灸治疗FD中,胃动力指数与症状指数及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具有一致性。结论 X线胃钡餐动态摄影可作为实用而价廉的FD胃动力检查方法,针刺治疗FD可能通过提高胃泌素水平、促进胃动力的提高而产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胃钡餐动态摄影
针刺疗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
血清胃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对比钡餐造影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
1
2
作者
胡辉军
沈君
+2 位作者
陈娇霞
段小慧
成丽娜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8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双对比钡餐造影的特征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放射科在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38例经手术或胃镜取病理证实早期胃癌在术前接受双对比钡餐造影X线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在检查时采用多体位、多轴位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双对比钡餐造影的特征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放射科在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38例经手术或胃镜取病理证实早期胃癌在术前接受双对比钡餐造影X线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在检查时采用多体位、多轴位观察黏膜像及充盈像,并摄片,必要时使用压迫器。结果38例早期胃癌,位于胃窦部21例,胃角8例,胃体部5例,胃底部4例,Ⅰ型11例,Ⅱc型7例,Ⅱa+c型6例,Ⅲ型14例。高分化腺癌10例,低分化腺癌6例,粘液腺癌7例,印戒细胞癌5例,中分化管状腺癌10例。11例结节状隆起型,13例表浅型,14例凹陷型。结论优良的双对比钡餐造影法是将粘膜法、充盈法和压迫法充分结合,并利用体位进行检查,它有助于检出早期胃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对比钡餐造影
早期胃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与螺旋CT对胃底贲门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
7
3
作者
洪振刚
张团委
吴开春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23期66-67,70,F0003,共4页
目的比较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与螺旋CT对胃底贲门癌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其临床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底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均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和CT增强检查,分为钡餐组与C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黏膜病变、胃...
目的比较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与螺旋CT对胃底贲门癌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其临床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底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均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和CT增强检查,分为钡餐组与C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黏膜病变、胃泡内软组织肿块、恶性龛影、胃壁增厚及食管下端变窄的检出率。结果与CT组相比,钡餐组患者的黏膜病变(χ2=21.361,P=0.006)、胃泡内软组织肿块(χ2=11.423,P=0.015)、恶性龛影(χ2=13.217,P=0.012)的检出率均明显增加,而胃壁增厚(χ2=19.124,P=0.008)的检出率减少,食管下端变窄(χ2=5.498,P=0.063)的检出率无差异。结论胃底贲门癌患者应结合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和螺旋CT检查,从而提高贲门癌的临床诊断与愈合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底贲门癌
钡餐造影
上消化道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X线胃钡餐动态摄影评价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赵青
金玉莲
洪洋
方继良
刘志顺
景向红
喻晓春
朱兵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出处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31期3424-3427,共4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2011CB505202)
文摘
目的运用X线胃钡餐动态摄影评价针刺治疗1个月前后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动力与血清胃泌素及临床症状评分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根据罗马Ⅲ标准纳入17例FD患者,进行临床FD评分及胃钡餐动态摄影检查;其中8例接受针刺系统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行胃钡餐动力检查、空腹血清胃泌素检测及症状评分。选择1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接受以上相同的检测。胃钡餐动态摄影主要测量指标包括胃潴留液高度、蠕动波频率、蠕动波最大宽度、蠕动波最大深度、蠕动波通过时间、胃中间横带宽度。结果 FD患者与正常人胃潴留液高度、胃中间横带宽度、蠕动波频率、蠕动波通过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针刺治疗1个月后,FD患者单项及总体症状积分显著减低(P均<0.01),胃潴留液明显减少(P<0.01),胃中间横带宽度缩小(P<0.05),胃蠕动波频率加快(P<0.01),胃蠕动波通过时间缩短(P<0.05),血清胃泌素水平上升(P<0.01),均趋向接近于正常人。在针灸治疗FD中,胃动力指数与症状指数及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具有一致性。结论 X线胃钡餐动态摄影可作为实用而价廉的FD胃动力检查方法,针刺治疗FD可能通过提高胃泌素水平、促进胃动力的提高而产生疗效。
关键词
X线胃钡餐动态摄影
针刺疗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
血清胃泌素
Keywords
dynamic x-ray radiography with gastric barium meal
acupuncture
functional dyspepsia
serum gastrin
分类号
R573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对比钡餐造影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
1
2
作者
胡辉军
沈君
陈娇霞
段小慧
成丽娜
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出处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8年第1期46-47,共2页
文摘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双对比钡餐造影的特征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放射科在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38例经手术或胃镜取病理证实早期胃癌在术前接受双对比钡餐造影X线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在检查时采用多体位、多轴位观察黏膜像及充盈像,并摄片,必要时使用压迫器。结果38例早期胃癌,位于胃窦部21例,胃角8例,胃体部5例,胃底部4例,Ⅰ型11例,Ⅱc型7例,Ⅱa+c型6例,Ⅲ型14例。高分化腺癌10例,低分化腺癌6例,粘液腺癌7例,印戒细胞癌5例,中分化管状腺癌10例。11例结节状隆起型,13例表浅型,14例凹陷型。结论优良的双对比钡餐造影法是将粘膜法、充盈法和压迫法充分结合,并利用体位进行检查,它有助于检出早期胃癌。
关键词
双对比钡餐造影
早期胃癌
诊断
Keywords
Double contrast
barium
meal
radiography
Early
gastric
cancer
Diagnosis
分类号
R735.2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与螺旋CT对胃底贲门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
7
3
作者
洪振刚
张团委
吴开春
机构
浙江省东阳市中医院放射科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影像科
出处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23期66-67,70,F0003,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090270)
文摘
目的比较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与螺旋CT对胃底贲门癌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其临床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底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均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和CT增强检查,分为钡餐组与C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黏膜病变、胃泡内软组织肿块、恶性龛影、胃壁增厚及食管下端变窄的检出率。结果与CT组相比,钡餐组患者的黏膜病变(χ2=21.361,P=0.006)、胃泡内软组织肿块(χ2=11.423,P=0.015)、恶性龛影(χ2=13.217,P=0.012)的检出率均明显增加,而胃壁增厚(χ2=19.124,P=0.008)的检出率减少,食管下端变窄(χ2=5.498,P=0.063)的检出率无差异。结论胃底贲门癌患者应结合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和螺旋CT检查,从而提高贲门癌的临床诊断与愈合价值。
关键词
胃底贲门癌
钡餐造影
上消化道
螺旋CT
Keywords
gastric
cardia carcinoma
barium
meal
radiography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arium
Spiral CT
分类号
R735.2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X线胃钡餐动态摄影评价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初步研究
赵青
金玉莲
洪洋
方继良
刘志顺
景向红
喻晓春
朱兵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双对比钡餐造影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胡辉军
沈君
陈娇霞
段小慧
成丽娜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与螺旋CT对胃底贲门癌的诊断价值
洪振刚
张团委
吴开春
《中国现代医生》
201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