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9~2000年北京和湖北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马越 陈鸿波 +4 位作者 李景云 姚蕾 张力 胡昌勤 金少鸿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5-187,210,共4页
目的:调查1999~2000年北京和湖北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 药性状况。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活性试验。结果:(1)甲氧西 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存在地区差异;(2)北京地区和湖 北地区金黄色葡... 目的:调查1999~2000年北京和湖北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 药性状况。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活性试验。结果:(1)甲氧西 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存在地区差异;(2)北京地区和湖 北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本来源以伤口分泌物和呼吸道标本为主,在呼吸道 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北京地区59.2%(161/272)、湖北地区39.9%(105/263)为MRSA菌株;(3)对于氯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和复方磺胺 甲恶唑,湖北地区MRSA的多重耐药谱主要为氯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环 丙沙星和复方磺胺甲 唑(20.6%)和氯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庆大霉素(9.1%),而北京地区则以氯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庆大霉素(14.4%)和氯 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庆大霉素(8.4%)为主;(4)北京的甲氧西林敏感 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 复方磺胺甲 唑有较好的敏感性,湖北地区的MSSA除复方磺胺甲 唑外对氯 霉素、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也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北京和湖北地区MRSA表 型多重耐药谱存在差别,MRSA和MSSA对抗生素耐药性也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耐甲氧西林 金黄色葡萄球菌 k-b纸片扩散法 多重耐药谱 甲氧西林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6~2001年内科、外科、ICU和门诊患者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马越 李景云 +3 位作者 姚蕾 张力 胡昌勤 金少鸿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7-211,共5页
目的 通过对 1996~ 2 0 0 1年 60家三级甲等医院不同科别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探讨不同科别来源菌株耐药率间的差别及变迁。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 ,用WHONET5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6年间内... 目的 通过对 1996~ 2 0 0 1年 60家三级甲等医院不同科别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探讨不同科别来源菌株耐药率间的差别及变迁。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 ,用WHONET5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6年间内科住院患者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维持在 40 % ;磺胺甲 口 恶唑 /甲氧苄啶 (SMZ/TMP)和氯霉素的耐药率从 1998年的 5 1 4%和 3 9 6%降低到 2 0 0 1年的 3 6 2 %和 2 3 6%。外科住院患者分离菌株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从 1996年的 2 6 3 %增加到 2 0 0 1年的45 9% ;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从 1996年的 2 4 6%和 17 5 %增到 2 0 0 1年的 43 5 %和 43 1%。ICU患者分离的大多数菌株对苯唑西林和环丙沙星耐药。门诊患者分离菌株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从 1996年的17 2 %增加到 2 0 0 1年的 2 4 9% ;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超过 3 0 % ;SMZ/TMP的耐药率从 1998年的 61%降低到2 0 0 1年的 3 8 3 %。结论 调查不同科别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的变迁和现状 ,对于临床抗感染治疗的经验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k-b纸片扩散法 重症监护病房 耐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科、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和同源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马越 苗佳 +3 位作者 王霞 李景云 胡昌勤 金少鸿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07-411,共5页
目的 调查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 ,并通过对鲍氏不动杆菌耐药表型的聚类分析 ,探讨临床分离株的同源性。方法 鲍氏不动杆菌药物敏感性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 (K B法 ) ,用WHONET5软件分析结果 ;聚类分析使用SPSS10 0统计学分... 目的 调查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 ,并通过对鲍氏不动杆菌耐药表型的聚类分析 ,探讨临床分离株的同源性。方法 鲍氏不动杆菌药物敏感性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 (K B法 ) ,用WHONET5软件分析结果 ;聚类分析使用SPSS10 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 ;耐药率的显著性检验用 χ2 检验。结果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82株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主要标本来源为痰 ,占 91 5 % ;从内科、外科和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分离的菌株分别为 3 7株、15株和 2 4株 ,分别占 45 1%、18 3 %和 2 9 3 %。 82株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 12 5 %、3 7 8%、40 7%和 42 0 %。重症监护病房和外科分离的菌株对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氨曲南和磺胺甲口恶唑 /甲氧苄啶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从内科分离的菌株(P <0 0 5 )。聚类分析表明 ,内科分离的菌株 762 3 3 2和 7693 17、5 4744和 2 80 81、3 0 0 73和 3 0 2 0 0 ,重症监护病房的 18681、7872 3 2、73 1161和 785 0 10、781971和 7860 90、785 2 46和 770 0 10、786110和 764 616和外科病房的 766969和 783 14 1,为分离于相同或相邻病房且间隔时间较短的同源菌株 ,其中多数为多重耐药株。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和外科分离的菌株对头孢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k-b纸片扩散法 聚类分析 同源性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科、外科、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和门诊患者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景云 马越 +3 位作者 姚蕾 张力 胡昌勤 金少鸿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37-540,U002,共5页
目的 通过对内科、外科、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ICU)和门诊患者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性分析 ,探讨不同来源菌株间耐药率的差别。方法 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 (K- B法 ) ,用 WHONET5软件分析试验结果 ;耐药率的显著性比较用 ... 目的 通过对内科、外科、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ICU)和门诊患者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性分析 ,探讨不同来源菌株间耐药率的差别。方法 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 (K- B法 ) ,用 WHONET5软件分析试验结果 ;耐药率的显著性比较用 χ2检验。结果  2 0 0 1年共分离肺炎克雷伯氏菌 2 4 0 7株。其中从内科、外科、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和门诊患者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氏菌为 1986株 ,占全部肺炎克雷伯氏菌的82 .5 %。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标本主要来自痰和尿 ,从门诊患者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氏菌 ,有 11.1%菌株来自生殖器拭子标本。各科别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氏菌检出率分别为 10 .3% (111/ 10 74 )、2 4 .2 % (10 3/ 4 2 6 )、30 .4 % (34/ 112 )、34.8% (4 9/ 14 1)和 6 .0 % (14 / 2 33) ,外科、儿科、ICU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门诊和内科 (P<0 .0 0 5 )。门诊患者 (代表社区获得性感染 )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头孢唑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氨曲南、磺胺甲口恶唑 /甲氧苄啶和四环素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外科、儿科和 ICU患者分离的菌株 ,并有统计学意义 (P<0 .0 0 5 ) ,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氨曲南的耐药率显著低于内科分离菌株 (P<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氏菌 kb纸片扩散法 重症监护病房(ICU) 耐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科、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和门诊患者分离的粪肠球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马越 李景云 +3 位作者 姚蕾 张力 胡昌勤 金少鸿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7-39,50,共4页
目的通过对内科、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和门诊患者分离的粪肠球菌耐药性分析,探讨不同来源菌株耐药率间的差别。方法药物敏感性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用WHONET5软件分析结果;耐药率的显著性比较用χ2检验。结果2001年共分离粪... 目的通过对内科、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和门诊患者分离的粪肠球菌耐药性分析,探讨不同来源菌株耐药率间的差别。方法药物敏感性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用WHONET5软件分析结果;耐药率的显著性比较用χ2检验。结果2001年共分离粪肠球菌1408株,其中从内科、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和门诊患者分离的粪肠球菌为1152株,占全部粪肠球菌的81.8%。内科患者分离的粪肠球菌的标本主要来自痰、尿和血,外科为引流物、尿和胆汁,重症监护病房和门诊主要为尿、生殖器标本。门诊患者分离的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低于住院患者的分离菌株,且差别具有显著性(P<0.01),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外科和ICU分离菌株(P<0.01),与内科之间无明显差异。内科和外科分离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高浓度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与ICU有显著性差异(P<0.01)。内科、外科之间未见明显差别。结论调查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一般住院患者和重症患者粪肠球菌的耐药率间的差别,对临床抗感染治疗的经验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k-b纸片扩散法 重症监护病房(ICU) 耐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种中药颗粒剂对5种耐药菌株的体外抑菌效果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李蔼文 沈素晶 周兵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18期2867-2871,共5页
目的 探讨黄芩等16种中药颗粒剂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5种临床常见耐药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通过对中药药源的深入调查,选用16种具有消炎抗菌作用的中药颗粒剂,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分别测量5种临床常见耐药菌的抑菌... 目的 探讨黄芩等16种中药颗粒剂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5种临床常见耐药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通过对中药药源的深入调查,选用16种具有消炎抗菌作用的中药颗粒剂,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分别测量5种临床常见耐药菌的抑菌圈大小,同时各选用一种广谱抗生素作阳性对照,采用t检验与颗粒剂进行比较.结果 黄芩抑菌效果最好,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其高度敏感,其他4种菌敏感度较低,抑菌圈直径在6~ 19mm之间;连翘、薄荷抑菌效果次之;板蓝根、金银花、菊花、土茯苓、大青叶、地丁、知母7种颗粒剂对这5种耐药菌没有抑菌效果;对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黄芩与万古霉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颗粒剂均差于万古霉素(P<0.05);对于耐药绿脓杆菌,连翘与亚胺培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颗粒剂均差于亚胺培南(P<0.05);对剩下的3种耐药杆菌,颗粒剂均差于亚胺培南(P<0.05).结论 部分中药颗粒剂对5种临床常见耐药菌有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剂 k-b纸片琼脂扩散法 耐药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女性尿标本中分离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马越 李景云 +3 位作者 姚蕾 张力 胡昌勤 金少鸿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4年第3期58-62,共5页
目的通过男、女性尿标本分离的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调查,研究耐药性分析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意义。方法药物敏感性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用WHONET5软件分析结果;耐药率的显著性比较用x^2检验。... 目的通过男、女性尿标本分离的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调查,研究耐药性分析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意义。方法药物敏感性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用WHONET5软件分析结果;耐药率的显著性比较用x^2检验。结果男、女性患者尿标本中分离的前5种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共计4 352株。占全部尿标本分离菌株数的71.5%;大肠埃希菌是泌尿道感染的最主要分离菌,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女性患者尿标本的分离菌株数高于男性患者的分离株数。多数男性患者尿标本分离的菌株的耐药率高于从女性患者尿标本分离的菌株。男性患者尿标本分离的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9.8%、41.3%和59.3%,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尿标本分离菌株的21.2%、25.8%和40.8%(P<0.01);男性患者尿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米卡星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9.3%、9.5%、32.5%、30.4%、11.5%和17.9%,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尿标本分离菌株的耐药率32.1%、4.9%、17.7%、20.9%、6.9%和10.8%(P<0.01~0.05);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氨曲南;奇异变形杆菌对头孢他啶,男、女性患者尿标本分离菌株的耐药率有显著性差别(P<0.01~0.05)。结论男、女性患者尿标本中的分离菌对某些抗生素的耐药率之间存在明显不同,耐药性分析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女性 尿标本 细菌分离 耐药性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蓝根注射液抗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元娟 杨元梅 夏之宁 《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 2008年第10期19-21,共3页
目的通过对板蓝根注射液进行体外抗菌实验,研究其抗菌活性,为其生产工艺及临床应用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方法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和试管连续稀释法。结果板蓝根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伤寒沙门... 目的通过对板蓝根注射液进行体外抗菌实验,研究其抗菌活性,为其生产工艺及临床应用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方法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和试管连续稀释法。结果板蓝根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伤寒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都无明显的抗菌作用,仅对福氏志贺菌有轻微的抗菌作用。结论应对板蓝根注射液的生产方法加以优化,尽可能多的保留原药中的抗菌活性成分,达到提高其临床抗菌疗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注射液 纸片琼脂扩散法 试管稀释法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片法在检测念珠菌药物敏感性中的应用
9
作者 于春宝 左云 +1 位作者 王海英 赵蔚明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5年第5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纸片法在临床念珠菌药敏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法国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c 32进行念珠菌菌种鉴定,用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临床感染念珠菌菌种分别为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 目的探讨纸片法在临床念珠菌药敏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法国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c 32进行念珠菌菌种鉴定,用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临床感染念珠菌菌种分别为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急落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和氟胞嘧啶5种抗霉菌药,上述念珠菌的耐药率分别为:白色念珠菌:0、0、0、0、1.8%,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均无耐药菌株,克柔假丝酵母菌:33.3%、33.3%、66.7%、33.3%和66.7%,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无耐药菌株,皱落假丝酵母菌:100%、0、0、0、0。结论显色培养基鉴定念珠菌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纸片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结果可靠的优点,在临床念珠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药敏试验k-b纸片扩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猪链球菌临床分离株毒力基因检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洪家兵 陶政 +2 位作者 黄奕雯 王萍 张学良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7-31,共5页
为了解江西地区猪链球菌耐药性及毒力基因的情况,本试验对2014-2016年江西地区不同规模化猪场疑似猪链球菌病的病例中,分离得到的62株猪链球菌,通过PCR和K-B纸片法对其毒力基因及药物敏感性进行检测。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00%的毒株... 为了解江西地区猪链球菌耐药性及毒力基因的情况,本试验对2014-2016年江西地区不同规模化猪场疑似猪链球菌病的病例中,分离得到的62株猪链球菌,通过PCR和K-B纸片法对其毒力基因及药物敏感性进行检测。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00%的毒株含谷氨酸脱氢酶(gdh)、75. 8%的毒株含溶菌酶释放蛋白(mrp)、58. 1%的毒株含纤连蛋白和纤连蛋白原结合蛋白(fbps)、54. 8%的毒株含毒力相关序列(orf2)、53. 2%的毒株含胞外蛋白因子(epf)、22. 3%的毒株含溶血素(sly)。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对四环素、红霉素、强力霉素耐药严重,分别占96. 78%、80. 64%、80. 64%;对头孢唑啉、头孢噻污、阿莫西林敏感度较高,分别占85. 49%、87. 1%、82. 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 PCR k-b纸片法 毒力基因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生物膜的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药敏试验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石宗盛 薛世聪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90-492,共3页
目的探讨产生物膜的肺炎克雷伯菌体外药敏试验的不同,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药敏参考。方法对临床分离筛选的16株产生物膜的肺炎克雷伯菌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记录24、48、72h这几个时间段的结果。然后将菌株传种数代至其不产生... 目的探讨产生物膜的肺炎克雷伯菌体外药敏试验的不同,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药敏参考。方法对临床分离筛选的16株产生物膜的肺炎克雷伯菌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记录24、48、72h这几个时间段的结果。然后将菌株传种数代至其不产生物膜,再行上述操作。最后对两次的药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产生物膜的肺炎克雷伯菌24h抑菌圈的毫米数与48、72h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生物膜的肺炎克雷伯菌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时,结果宜在48h后报告,这对于该菌的预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膜 肺炎克雷伯菌 k-b纸片扩散法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道感染细菌的耐药性分析
12
作者 韩丽霞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5年第4期44-46,共3页
目的分析泌尿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3 ̄2004年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413份尿培养标本及其分离出的株细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共分离泌尿道感染菌株227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43.2%;其次为粪... 目的分析泌尿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3 ̄2004年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413份尿培养标本及其分离出的株细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共分离泌尿道感染菌株227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43.2%;其次为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变形杆菌、粘质沙雷氏菌、无乳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于头孢二代和头孢三代耐药率低于30%,但大肠埃希菌对于左氧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于50%。阴沟肠杆菌和粘质沙雷氏菌对本次实验中抗生素的耐药率大于40%。屎肠球菌的耐药性高于粪肠球菌。未见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株。凝血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50.0%和28.6%。结论临床医师在经验用药前,应送尿培养,有利于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道感染 k-b药敏纸片扩散法 耐药性 泌尿道感染细菌 耐药性分析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合理用药 药物敏感实验 粘质沙雷氏菌 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3株B组链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申阿东 张桂荣 +6 位作者 杨永弘 王咏红 符振华 佟月娟 袁林 陈运彬 赵少飞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79-680,共2页
目的 了解我国北京和广州地区B组链球菌 (GBS)抗生素耐药菌谱情况。方法 采用标准K B纸片法测定GBS菌对临床常用 7种抗生素耐药性。结果  193株GBS菌均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敏感 ;但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中度敏感率分别为 17%... 目的 了解我国北京和广州地区B组链球菌 (GBS)抗生素耐药菌谱情况。方法 采用标准K B纸片法测定GBS菌对临床常用 7种抗生素耐药性。结果  193株GBS菌均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敏感 ;但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中度敏感率分别为 17%和 19% ;北京地区 1998年到 1999年分离GBS菌株对红霉素耐药率从8%增加到 16 % ,对克林霉素耐药率从 2 0 %增加到 2 8% ;广州地区 1999年分离的GBS菌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分别为 4 5 %和 2 6 % ,与北京地区 1998年和 1999年分离的GBS菌株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可作为治疗GBS感染首选药物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作为二线的选择药物。红霉素和克林霉素作为预防和治疗GBS感染的药物在国内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组链球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抗生素 药物敏感试验
原文传递
住院患者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比较分析 被引量:40
14
作者 马越 李景云 +3 位作者 姚蕾 张力 胡昌勤 金少鸿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2-384,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科住院患者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方法 药物敏感性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 (K B法 ) ,用WHONET5软件分析结果 ;耐药率的显著性比较用 χ2 检验。结果  2 0 0 1年共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 2 6 2 5株 ,其中内、外、儿科和... 目的 探讨不同科住院患者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方法 药物敏感性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 (K B法 ) ,用WHONET5软件分析结果 ;耐药率的显著性比较用 χ2 检验。结果  2 0 0 1年共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 2 6 2 5株 ,其中内、外、儿科和ICU患者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 16 6 9株 ,占全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6 3 6 %。标本主要来自痰、分泌物、脓、血液和伤口。儿科住院患者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庆大霉素、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 3 3%、16 1%、2 9 3 %、11 2 %、4 0 %和 14 4% ,显著低于内、外科和ICU分离菌株的耐药率 (P <0 0 0 1)。内、外科住院患者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庆大霉素、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明显低于ICU分离的菌株 (P <0 0 0 1)。结论 内、外科住院患者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低于ICU患者的耐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分离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率 比较分析 抗生素 纸片扩散法
原文传递
抑菌试验中抑菌圈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9
15
作者 谭才邓 朱美娟 +1 位作者 杜淑霞 姚勇芳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2-125,共4页
试验比较研究了抑菌圈法中的K-B法、牛津杯法和打孔法在抑菌试验中的优缺点,结果表明:打孔法操作简单、方便快捷,获得的抑菌圈质量高、重复性好,是优先选用的方法;牛津杯法获得的抑菌圈质量较高,重复性较好;K-B法则只适宜进行定性试验... 试验比较研究了抑菌圈法中的K-B法、牛津杯法和打孔法在抑菌试验中的优缺点,结果表明:打孔法操作简单、方便快捷,获得的抑菌圈质量高、重复性好,是优先选用的方法;牛津杯法获得的抑菌圈质量较高,重复性较好;K-B法则只适宜进行定性试验。在进行抑菌圈法试验时,建议使用预加菌液倾注平板法来制备试验平板,试验平板中菌体浓度应在1×10^5-1×10^6 CFU/m L,试验药物应选择适宜的浓度,加入试验药物后应在4℃条件下预扩散2h左右再放置培养箱进行培养,另外还应考虑培养基的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菌试验 抑菌圈 k-b 滤纸片法 牛津杯法 打孔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