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性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蔡克迪 尹鸽平 杨滔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36-338,共3页
研究了阳极催化剂及电解质膜对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DDFC)性能的影响,并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进行了比较。在低电压区,以Pt/C为阳极催化剂的DDFC性能较好;在高电压区,Pt-Ru/C的催化行为更好。DDFC的开路电压随着Nafion膜的增厚而升高... 研究了阳极催化剂及电解质膜对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DDFC)性能的影响,并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进行了比较。在低电压区,以Pt/C为阳极催化剂的DDFC性能较好;在高电压区,Pt-Ru/C的催化行为更好。DDFC的开路电压随着Nafion膜的增厚而升高,使用Nafion115膜的DDFC最大功率密度为46 mW/cm2。在低电流密度区,DDFC的性能优于DMFC;在高电流密度区,DMFC的性能较好,DDFC的最大功率密度约为相同条件下DMFC的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ddfc) 催化剂 电解质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醚在铂电极上的电氧化和吸附行为
2
作者 邵玉艳 尹鸽平 高云智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6-440,共5页
运用循环伏安法和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二甲醚在铂电极上的电氧化和吸附行为,并与甲醇进行了比较.二甲醚的循环伏安曲线显示在0.8V(vs.RHE)附近出现两个氧化峰.二甲醚在铂电极上的吸附强度弱于氧、甲醇甚至氢.二甲醚电氧化的起始电位较甲醇... 运用循环伏安法和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二甲醚在铂电极上的电氧化和吸附行为,并与甲醇进行了比较.二甲醚的循环伏安曲线显示在0.8V(vs.RHE)附近出现两个氧化峰.二甲醚在铂电极上的吸附强度弱于氧、甲醇甚至氢.二甲醚电氧化的起始电位较甲醇低50mV,峰值电位较甲醇低约110mV.气相色谱研究表明二甲醚电氧化过程中有少量甲醛生成.基于电化学和气相色谱研究结果,提出了二甲醚在铂电极上电氧化的反应机理,并认为二甲醚电氧化过程可以有多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醚 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 铂电极 电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的性能研究
3
作者 蔡克迪 尹鸽平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9-171,共3页
采用Pt/C作阳极催化剂,Nafion115作电解质膜,组装成5cm2的单体电池。研究了电池温度,二甲醚浓度和流量对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DDFC)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从30℃上升到80℃,电池最大比功率提高了2.5倍;二甲醚浓度为1.5mol/L,流量... 采用Pt/C作阳极催化剂,Nafion115作电解质膜,组装成5cm2的单体电池。研究了电池温度,二甲醚浓度和流量对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DDFC)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从30℃上升到80℃,电池最大比功率提高了2.5倍;二甲醚浓度为1.5mol/L,流量为5mL/min时电池性能最佳,其最大比功率为56m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 温度 浓度 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
4
作者 蔡克迪 尹鸽平 《电池工业》 CAS 2009年第5期337-340,共4页
介绍了二甲醚的性质及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并全面综述了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热力学基础、优势与不足及应用前景等。
关键词 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 工作原理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骞 李忠芳 +1 位作者 王素文 于如军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37-840,共4页
介绍了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所用燃料二甲醚的性质。综述了目前文献中提出的二甲醚在Pt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机理,并分析了目前二甲醚电催化氧化机理研究中存在的分歧和问题。此外,总结了电池温度、二甲醚的湿度、电池阳极催... 介绍了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所用燃料二甲醚的性质。综述了目前文献中提出的二甲醚在Pt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机理,并分析了目前二甲醚电催化氧化机理研究中存在的分歧和问题。此外,总结了电池温度、二甲醚的湿度、电池阳极催化剂以及固体电解质膜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讨论了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 电催化机理 二甲醚 电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