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 consistency of images and groundwater prospecting
1
作者 冯锐 马奎祥 +3 位作者 郭鸿 刘昌铨 孙次昌 郝锦绮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7年第5期93-105,共13页
In crosswell observ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 now there is no feasible way to calibrate the in situ radiation constant, while the effect of induced wave field always exists in observational data. Therefor... In crosswell observ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 now there is no feasible way to calibrate the in situ radiation constant, while the effect of induced wave field always exists in observational data. Therefore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btained by a common used image reconstruction method is only a relative value. The consistency of tomograms in linked profiles inevitably is affected seriously. An improved equation involving the effect of induced wave field and an alternative tracing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in situ radiation constant is proposed in the present paper. Based on the results from a series of parameter calibration performed in water and the experiments with rock samples, the standard meter readings of borehole electromagnetic systems, types EW—1 and JWQ—3, are accurately defined here. Additionally, frequency reduction and boundary smoothing of linked profiles are discussed. In research on groundwater prospecting in Tanggongta, Inner Mongolia, we used the above mentioned method and obtained the tomograms of linked profiles with good consistency.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in the tomogram are not only reasonable and reliable, but also coincided with the result from rock parameter measurement. The depth, extension direction and water bearing structure of two aquifers were well detected. This result correctly guides hydrologic drilling t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 in situ radiation constant instrument calibration induced wave field groundwater prospec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mplesystemofelectromagneticwavetomog┐raphy
2
作者 滕云田 周鹤鸣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6年第1期167-169,共3页
Samplesystemofelectromagneticwavetomog┐raphyYUN-TIANTENG(滕云田)andHE-MINGZHOU(周鹤鸣)InstituteofGeophysics,StateS... Samplesystemofelectromagneticwavetomog┐raphyYUN-TIANTENG(滕云田)andHE-MINGZHOU(周鹤鸣)InstituteofGeophysics,StateSeismologicalB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magnetic sounding data storage tomography electromagnetic wav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data acquis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geophysical methods in fine detection of urban concealed karst:A case study of Wuhan City,China
3
作者 Dao-han Liu Lei Wang +3 位作者 Lei Liu Jun-jie Xu Jian-qiang Wu Pan Liu 《China Geology》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17-532,共16页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livable cities faces challenges in karst areas,including ground collapse and engineering problems.Wuhan,with a population of 13.74×10^(6) and approximately 1161 km^(2)of soluble rocks i...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livable cities faces challenges in karst areas,including ground collapse and engineering problems.Wuhan,with a population of 13.74×10^(6) and approximately 1161 km^(2)of soluble rocks in the urban area of 8569.15 km^(2),predominantly consists of concealed karst areas where occasional ground collapse events occur,posing significant threats to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projects.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a comprehensive geological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Wuhan,focusing on major karstrelated issues.Geophysical methods offer advantages over drilling in detecting concealed karst areas due to their efficiency,non-destructiveness,and flexibility.This paper reviewed the kars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Wuhan and the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methods for karst,selected eight effective geophysical methods for field experimentation,evaluated their suitability,and proposed method combinations for different karst scenarios.The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geophysical methods have varying applicability for karst detection in Wuhan,and combining multiple methods enhances detection effectiveness.The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for method combinations provided in this study serve as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karst detection in Wuh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 Electric Resistivity tomography(ERT) Opposing-coils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OCTEM) Microtremor Array Measurements(MAM) Multi-channel Analysis of surface wave(MASW) Multi-source surface wave exploration(MSSW) electromagnetic wave CT(EM CT) Surfac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SNMR) Concealed karst Urban geological survey engine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颜色融合技术的综合跨孔层析岩溶探测方法
4
作者 牟晓东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6期1730-1740,共11页
单一跨孔层析成像技术具有多解性,很难准确地识别岩溶异常。为此,本文引入颜色融合技术,通过数值模拟,测试了弹性波走时CT、弹性波衰减CT和电磁波衰减CT这3种跨孔CT反演信息颜色融合的有效性,并开展了综合跨孔CT岩溶探测现场试验。试验... 单一跨孔层析成像技术具有多解性,很难准确地识别岩溶异常。为此,本文引入颜色融合技术,通过数值模拟,测试了弹性波走时CT、弹性波衰减CT和电磁波衰减CT这3种跨孔CT反演信息颜色融合的有效性,并开展了综合跨孔CT岩溶探测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颜色融合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岩溶判识的准确度。研究成果为油气管道和桥梁隧道等基础工程岩溶勘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综合跨孔探测和解释新方法,对提高岩溶勘查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探测 跨孔层析成像 弹性波CT 电磁波CT RGB颜色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勘察层析成像试验:成像效果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赵连锋 朱介寿 +2 位作者 严忠琼 刘红桂 许汉刚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32-336,共5页
在已知岩溶分布的地质剖面上进行超声波、地震波、电磁波层析成像试验,对弹性波速、电磁吸收分别成像。通过对不同的层析技术、方法及成像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在桥梁基础岩体中,进行岩溶勘察超声波层析成像效果最佳的结论,对同类工... 在已知岩溶分布的地质剖面上进行超声波、地震波、电磁波层析成像试验,对弹性波速、电磁吸收分别成像。通过对不同的层析技术、方法及成像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在桥梁基础岩体中,进行岩溶勘察超声波层析成像效果最佳的结论,对同类工程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层析成像 超声波 地震波 电磁波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跨孔雷达层析成像技术研究深部岩层特性 被引量:18
6
作者 黄家会 宋雷 +1 位作者 崔广心 杨维好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78-581,共4页
应用电磁波波速和衰减层析成像技术研究了地下深部灰岩裂隙溶洞发育、破坏程度等岩层特性.介绍了钻孔地质雷达跨孔层析成像的基本原理、野外测量方法、资料处理过程等,阐述了跨孔层析成像用于岩层特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在研究实例的波... 应用电磁波波速和衰减层析成像技术研究了地下深部灰岩裂隙溶洞发育、破坏程度等岩层特性.介绍了钻孔地质雷达跨孔层析成像的基本原理、野外测量方法、资料处理过程等,阐述了跨孔层析成像用于岩层特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在研究实例的波速和衰减层析图像上,波速和衰减分布整体规律基本一致,但不完全相同,可以区分出裂隙和溶洞发育、地下水运移良好通道的高衰减低速区,岩层完好的低衰减高速区,也存在岩层情况较为复杂的低衰减低速区.研究结果表明:电磁波联合波速和衰减层析成像技术适用于岩层特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雷达 电磁波 岩层特性 层析成像 深部岩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间电磁波CT技术在长江大堤岩溶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7
作者 李永涛 陶喜林 +2 位作者 余建河 彭新发 杨富强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09年第1期55-62,共8页
地下井间电磁波法层析技术(CT)是一门新技术,它将医学CT的原理成功地运用于地学中,依照电磁波在地下有耗介质中传播规律及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关系,反演透视剖面上的物理参数的分布,最后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长江大堤武汉段附近的碳酸盐... 地下井间电磁波法层析技术(CT)是一门新技术,它将医学CT的原理成功地运用于地学中,依照电磁波在地下有耗介质中传播规律及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关系,反演透视剖面上的物理参数的分布,最后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长江大堤武汉段附近的碳酸盐岩地区,由于地势较低和长江水位动态变化,使地下水长期作用于灰岩裂隙,往往使岩溶或破碎带更加发育,形成地下溶洞,给长江大堤和附近的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隐患和危险。通过井间电磁波法层析技术共90个电磁波CT剖面测试,发现有28个CT剖面出现异常。此次的探测,为长江大堤周边安全的防治提供可靠精确的地下地质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波CT 层析成像 溶洞探测 吸收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面电磁波高精度层析成像及其应用 被引量:21
8
作者 程久龙 于师建 +2 位作者 邱伟 程洪良 宋振江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2-64,共3页
介绍了工作面电磁波透视法(简称坑透)高精度层析成像计算原理和工作方法,并结合电磁波衰减特征和应用实际,探讨了不同地质异常的解释方法。实践证明,坑透高精度CT技术应用大大提高了资料解释的精确度和可信度。
关键词 电磁波透视 层析成像 地质构造 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化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朱晔 魏世丞 +3 位作者 梁义 王玉江 郭蕾 刘文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3-69,共7页
随着工业产品质量及服役安全验证要求的不断提升,常规无损检测已无法满足实时、在线、快速作业的需要,可视化无损检测技术应运而生。将可视化技术应用于产品质量检测与评估,具有清晰、直观、精准等优点,对提高产品检测效率和精度,实现... 随着工业产品质量及服役安全验证要求的不断提升,常规无损检测已无法满足实时、在线、快速作业的需要,可视化无损检测技术应运而生。将可视化技术应用于产品质量检测与评估,具有清晰、直观、精准等优点,对提高产品检测效率和精度,实现大规模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从超声无损检测及成像技术、红外热波无损检测及其图像序列处理技术、电磁无损检测及其信号采集处理技术、层析成像技术与三维重构方法,以及可视化无损自动检测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可视化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类检测技术的适用范围和特点,并对其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无损检测 超声 红外热波 电磁 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结构中的类兰姆波层析成像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海燕 于建波 陈先华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90,共10页
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层析成像在管道结构导波检测中的适用性。在管的两个圆周带上分别布置发射和接收换能器,形成多点发射-多点接收的几何结构。将管中绕管道沿最短路径的螺旋方向到达接收换能器的模式作为感兴趣的模式,它们看起来像在... 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层析成像在管道结构导波检测中的适用性。在管的两个圆周带上分别布置发射和接收换能器,形成多点发射-多点接收的几何结构。将管中绕管道沿最短路径的螺旋方向到达接收换能器的模式作为感兴趣的模式,它们看起来像在弯曲的板中传播,称之为类兰姆波模式。给出了类兰姆波各射线路径走时的理论计算方法,并采用联合迭代重建技术(SIRT)对走时数据进行慢度图像重建。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了管中横穿孔缺陷层析成像的输出并对健康管和缺陷管中类兰姆波的走时数据进行比较,发现穿过缺陷区域的类兰姆波因为绕过缺陷传播而呈现出更长的走时。文中也给出了两缺陷管道类兰姆波层析成像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相比单缺陷的情况,射线较少穿过区域缺陷的重建图像质量下降。研究结果为采用类兰姆波模式进行管道缺陷无损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成像 管道结构 兰姆波 接收换能器 理论计算方法 射线路径 数值模拟 缺陷区
原文传递
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在复杂地质边坡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陈昌彦 沈小克 +4 位作者 苏兆锋 张辉 白朝旭 贾辉 顾汉民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96-803,共8页
复杂的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决定了建设摩崖石刻工程的位置和规模,但边坡上发育的崩塌、坠石等地质灾害和多变的地形地貌条件严重影响了边坡地质工程勘察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勘察技术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应用孔间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探测和评价... 复杂的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决定了建设摩崖石刻工程的位置和规模,但边坡上发育的崩塌、坠石等地质灾害和多变的地形地貌条件严重影响了边坡地质工程勘察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勘察技术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应用孔间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探测和评价边坡工程内破碎带、岩溶以及岩体完整性变化等地质工程问题以及地质解释的关键技术.电磁波衰减特征及电磁波衰减吸收系数的变化趋势和异常结构特征可以有效地反映边坡岩体内节理发育带、岩溶以及场区具控制作用的溶蚀断裂带的发育深度及影响范围,评价边坡岩体完整性的垂向分带和空间分区特征,为边坡工程建造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 复杂地质边坡工程勘察 吸收系数 岩体结构复杂性和完整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雷达层析成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华 焦彦杰 +1 位作者 李富 杨俊波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63-1869,共7页
我们经常所说的探地雷达包括地面探地雷达和钻孔探地雷达.我国在地面探地雷达技术的使用和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对于钻孔雷达的使用和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目前钻孔雷达的发展状况,对钻孔... 我们经常所说的探地雷达包括地面探地雷达和钻孔探地雷达.我国在地面探地雷达技术的使用和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对于钻孔雷达的使用和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目前钻孔雷达的发展状况,对钻孔雷达层析成像技术方法原理作了详细分析,并给出了其数理实现过程.通过应用实例分析其实际应用效果,根据解释结果给出了相应的工程地质评价和施工建议.最后指出其存在的缺点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希望本文对我国钻孔雷达层析成像技术进一步的发展、研究和应用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雷达 电磁波 速度(慢度)层析 衰减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频电磁波电导率层析成象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俊兴 聂在平 朱介寿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29-332,共4页
本文论述双频透射电磁波电导率层析成象方法。设|E1|,|E2|为在远场区观测的同一电偶极天线的两个辐射电场强度。如地质介质的电导率连续变化,观测场强的辐射频率ω1,ω2之差较小,则有如下的电导率层析成象方程|E1|-... 本文论述双频透射电磁波电导率层析成象方法。设|E1|,|E2|为在远场区观测的同一电偶极天线的两个辐射电场强度。如地质介质的电导率连续变化,观测场强的辐射频率ω1,ω2之差较小,则有如下的电导率层析成象方程|E1|-|E2|=20log(ω1/ω2)+20log(e)μ/2(ω2-ω1)∫σ~(r)dr式中σ^=σ,σ为介质的电导率。双频透射电磁波电导率层析成象方法克服了长期困扰电磁波吸收层析成象的初始辐射场强计算问题,应用实例表明它可获得更精确的层析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成象 电磁波 电导率 电法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光照相中X光能谱对有效吸收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施将君 刘进 刘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09-812,共4页
研究闪光照相中影响材料有效吸收系数的两个主要因素 ,即X光的能谱效应和散射影响。用Monte Carlo方法对闪光照相系统的客体各种组成材料的有效吸收系数进行数值模拟 ;求出不考虑散射而仅受能谱影响的有效吸收系数及其空间分布 ,发现该... 研究闪光照相中影响材料有效吸收系数的两个主要因素 ,即X光的能谱效应和散射影响。用Monte Carlo方法对闪光照相系统的客体各种组成材料的有效吸收系数进行数值模拟 ;求出不考虑散射而仅受能谱影响的有效吸收系数及其空间分布 ,发现该分布类似于医学CT数的分布规律 ,在高光程数对应的位置上该吸收系数较低 ;也得到了在 2 0MeV闪光机情况下 ,客体各种组成材料的单个平均吸收系数。结果表明 :钨、铝和铁的平均等效吸收系数分别近似为 0 .830 ,0 .0 80和 0 .2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吸收系数 平均吸收系数 能谱 空间分布 MONTE-CARLO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甚高频电磁波多参数层析成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谭捍华 黄家会 +1 位作者 罗强 柳治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307-3310,3317,共5页
电磁波速度或衰减层析成像技术单独用于岩溶勘察存在多解性缺陷,降低了应用的准确性。基于电阻率和相对介电常数直接反映溶洞与周围介质存在的电性差异,以电磁波速度和衰减层析成像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电阻率和相对介电常数层析成像理论,... 电磁波速度或衰减层析成像技术单独用于岩溶勘察存在多解性缺陷,降低了应用的准确性。基于电阻率和相对介电常数直接反映溶洞与周围介质存在的电性差异,以电磁波速度和衰减层析成像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电阻率和相对介电常数层析成像理论,并应用于实例工程。通过对其电磁波速度、衰减、相对介电常数、电阻率4参数层析成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钻探验证,证明了基于电磁波的电阻率和相对介电常数层析成像技术是可行的,形成了电磁波速度、衰减、相对介电常数、电阻率多参数层析成像综合分析方法,提高了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探测溶洞及其充填情况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波 层析成像 速度 衰减 相对介电常数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套管对井间电磁测井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栗建军 孟凡顺 孟恩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3年第2期256-260,共5页
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 ,导出了过套管进行井间电磁测井问题的理论公式 ,并用低频电磁波进行了数值模拟 ,分析了套管对井间电磁测井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低频电磁波过套管测量地层电阻率的井间测井方法是可行的。该理论可为套管井井间电磁... 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 ,导出了过套管进行井间电磁测井问题的理论公式 ,并用低频电磁波进行了数值模拟 ,分析了套管对井间电磁测井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低频电磁波过套管测量地层电阻率的井间测井方法是可行的。该理论可为套管井井间电磁测井仪器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场理论 电磁测井 低频电磁波 数值模拟 金属套管 井仪器 成像技术 测井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耗媒质中任意入射角电磁波传播衰减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鑫明 刘树才 +1 位作者 姜志海 李秀晗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6-99,103,共5页
为提高无线电波透视技术的探测精度,给出了含入射角度参数的振幅衰减常数表达式。指出在工作频率和媒质参数一定的前提下振幅衰减常数与电磁波入射角度两者满足正弦关系,在0~π/2区间,振幅衰减常数的值随入射角度的增大而增大。采用改... 为提高无线电波透视技术的探测精度,给出了含入射角度参数的振幅衰减常数表达式。指出在工作频率和媒质参数一定的前提下振幅衰减常数与电磁波入射角度两者满足正弦关系,在0~π/2区间,振幅衰减常数的值随入射角度的增大而增大。采用改进的振幅衰减常数计算得到的数据进行无线电磁波层析成像,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振幅衰减常数计算得到的数据层析成像效果显著优于经典振幅衰减常数得到数据的层析成像效果,层析成像剖面图与实测地质剖面吻合较好。证明了采用改进后的振幅衰减常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无线电波透视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射角度 无线电磁波透视 振幅衰减常数 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孤石的弹性波波速和电磁波衰减特性层析成像技术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红立 潘冬明 +1 位作者 张华 胡明顺 《工程勘察》 2016年第10期72-78,共7页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常遇到花岗岩球状风化体不良地质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尤其明显,严重影响着盾构法隧道施工的效率和安全,因此,发展孤石探测技术意义重大,但目前仍是一项技术难题。本文以孤石探测技术为研究目的,提出从孤石的波速特征...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常遇到花岗岩球状风化体不良地质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尤其明显,严重影响着盾构法隧道施工的效率和安全,因此,发展孤石探测技术意义重大,但目前仍是一项技术难题。本文以孤石探测技术为研究目的,提出从孤石的波速特征和对电磁波的衰减特性进行综合探测,文中详细论述了数据处理的正、反演理论,并重点介绍了波速层析和衰减层析两种算法的高度一致性,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两种探测技术均对孤石探测存在成效,研究成果说明综合利用两种物性条件进行孤石探测可增加探测精度,成果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最后以本研究为基础展望了基于波速和衰减系数的联合反演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波 电磁波 层析成像 综合探测 孤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检测中的兰姆波层析成像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海燕 吕东辉 袁瀚贝 《声学技术》 EI CSCD 2004年第3期138-140,145,共4页
兰姆波作为超声导波 ,可以对薄板类结构实现大范围快速的检测。然而 ,从兰姆波数据中提取定量信息时对检测人员的技术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文章用兰姆波层析成像仿真实现了铝板中不同缺陷的重建图像。结果表明 :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得... 兰姆波作为超声导波 ,可以对薄板类结构实现大范围快速的检测。然而 ,从兰姆波数据中提取定量信息时对检测人员的技术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文章用兰姆波层析成像仿真实现了铝板中不同缺陷的重建图像。结果表明 :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得到的层析图像给出了关于缺陷位置和类型的信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姆波 滤波反投影算法 超声导波 层析成像 薄板 铝板 超声检测 技术人员 位置 波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回线瞬变电磁探测的一种快速解释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文波 宋建平 +2 位作者 韩俊明 曹捷 李正宇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54-157,161,共5页
分析了中心回线装置激发的电磁场在晚期与平面电磁波的传播特征,通过时-频转换将TEM数据转换成平面波场数据,构建了关于反射函数的M×N阶欠定方程组。用线性规划法解出反射函数序列qm,大量模型的反演结果与理论值误差很小。以qm为... 分析了中心回线装置激发的电磁场在晚期与平面电磁波的传播特征,通过时-频转换将TEM数据转换成平面波场数据,构建了关于反射函数的M×N阶欠定方程组。用线性规划法解出反射函数序列qm,大量模型的反演结果与理论值误差很小。以qm为参数绘制出电磁响应时间剖面图,从而实现了TEM快速成像解释。成像剖面清楚地反映了断面的地电特征。实测资料的处理结果说明了方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中心回线装置 电磁成像 解释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