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tching of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Space in Shrinking C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and Demand:A Case Study of Yichun City,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Yining ZHOU Guolei +2 位作者 LIU Yanjun FU Hui SUN Hongr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3期389-404,共16页
Urban shrinkage is becoming an increasingly common phenomenon in China.The research focus has been the identification,origin,and pattern of shrinking cities.Nevertheless,attention has also been paid to the problems as... Urban shrinkage is becoming an increasingly common phenomenon in China.The research focus has been the identification,origin,and pattern of shrinking cities.Nevertheless,attention has also been paid to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urban shrinkage.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s one typical shrinking city in China,specifically the Yichun District in Yichun City.To explore the match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spaces,this study analyzes supply and demand data,electricity consumption data and multi-source points of interest(POI)of residen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ccupancy rate is not reduced in the context of urban shrinkage,and that the supply level of various commercial facilities is not in decline.Apart from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facilities,the supply levels of catering,shopping and supporting facilities for life were noted to have improved.In reference to urban shrinkage,the match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space in the 5-min,10-min,and 15-min living circles mainly shifted to a highlevel equilibrium.The match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residential space and different types of commercial spaces change in both direction and magnitud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and demand,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in the relationship relate to multiple factors,such as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buiding age pattern,public transportation accessibility,aging,and residents’willingness to move.This study provides relevant data for managing urban shrinkage.It also helps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spaces and works to optimize the layout and structure of functional urban sp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shrinkage residential space commercial space occupancy rate supply level of commercial facilities Yichun Distri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区商业空间“精明更新”:业态竞合协同与空间流态组构
2
作者 肖竞 蔡婉洵 +2 位作者 谢嫣然 齐才砚 曹珂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9-68,共10页
在空间生产动能衰减的存量更新时期和通讯、物流技术加剧城市人口与要素流动的信息时代,按传统功能主义、计划思维配建的住区商业空间面临巨大的功能重组和空间重构挑战,需通过低成本、低扰动、高适应性的更新理论指导其空间提质增效实... 在空间生产动能衰减的存量更新时期和通讯、物流技术加剧城市人口与要素流动的信息时代,按传统功能主义、计划思维配建的住区商业空间面临巨大的功能重组和空间重构挑战,需通过低成本、低扰动、高适应性的更新理论指导其空间提质增效实践。为此,从“人本响应”和“时空统筹”角度,探索建构基于业态生命周期竞合协同和经营载体流态组构的住区商业空间“精明更新”方法。该方法以“供需适配、周期演替、竞合协同”为导向目标,以“尺度传导、情境驱动、流态组构”为行动路径,以4类商业业态(餐饮服务、日用零售、生活服务、休闲娱乐)、3阶业态周期(初创、发展、成熟)、两重空间尺度(住区、商铺)、7项空间因子(商业空间配比、业态类型配比、业态周期配比、店面规模、店面区位、店铺拼组方式、主辅空间配比)为解析因子,通过对样本调研,识别揭示了住区商业业态/空间的供需适配、周期演化和竞合协同机理,并据此总结出“专零互补、摊店互促、多业联动”三种住区商业复业情境及其时空间更新响应策略,以为该类城市空间的提质增效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区商业空间 精明更新 人本响应 时空统筹 竞合协同 流态组构 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街景图像的商业街道空间品质测度
3
作者 王同文 李洪凯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8期131-134,共4页
高品质的街道空间对建设活力、可持续的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区域性中心城市——焦作市为例,从外在表征和客观物质空间两方面建立商业街道空间品质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Person相关系数探究城市商业街道空间品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 高品质的街道空间对建设活力、可持续的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区域性中心城市——焦作市为例,从外在表征和客观物质空间两方面建立商业街道空间品质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Person相关系数探究城市商业街道空间品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商业街道内的人流量在工作日和休息日有着不同的时空变化规律。(2)城市街道空间品质的外在表征与街道的绿视率和界面围合度等客观物质空间要素之间具有显著联系。(3)街道绿化既具备美化街道空间的功能,还能有效提升街道界面围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景图像 商业街道 街道空间 空间品质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综合体环境要素对亲子互动影响研究
4
作者 刘璐 李铁军 +1 位作者 韩培 吴梦莹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9期28-31,共4页
文中基于体验经济下商业综合体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生育政策的战略要求,探讨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环境要素对亲子互动水平的影响。通过分析提取影响亲子互动水平的观测因子和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要素。选取哈尔滨市四个商业综合体作为研究对象... 文中基于体验经济下商业综合体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生育政策的战略要求,探讨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环境要素对亲子互动水平的影响。通过分析提取影响亲子互动水平的观测因子和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要素。选取哈尔滨市四个商业综合体作为研究对象,判定空间环境质量与亲子互动强度,将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环境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综合体 公共空间环境特征 亲子互动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I大数据的沈阳市住宅与零售业空间关联分析 被引量:52
5
作者 薛冰 肖骁 +3 位作者 李京忠 谢潇 逯承鹏 任婉侠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2-449,共8页
城市住宅及其价格与区域商服业的空间关联性量化研究是人文-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以辽宁省沈阳市为案例,以住宅和零售业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为数据源,基于空间核密度分析提取住宅和各类零售业的空间聚类形态,量化表达... 城市住宅及其价格与区域商服业的空间关联性量化研究是人文-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以辽宁省沈阳市为案例,以住宅和零售业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为数据源,基于空间核密度分析提取住宅和各类零售业的空间聚类形态,量化表达商住空间布局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地统计方法测算房价的空间异质性及其与零售业态空间布局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零售业的整体空间聚集特征与住宅相似,呈现中心城区块状聚集、外围城区多中心离散的分布格局;零售业与住宅核密度相关系数为0.95,超市、便利店等小规模的零售业与住宅密度相关性较强,商场商厦的聚集效应落后于城市住宅,大型零售业应该在铁西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住宅密集区规划选址,为居民提供高端购物服务;住宅价格的倒"U"型空间分布模式与零售业空间密度的圈层衰减特征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大数据 城市住宅价格 商住空间关联性 沈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商业化影响下的古镇居住空间变迁研究——以周庄为例 被引量:34
6
作者 吴骁骁 苏勤 姜辽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6-36,共11页
古镇类旅游地的居住空间在旅游商业化的影响下发生变迁,居住空间的相关研究是社会空间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镇居住空间变迁的研究是理解旅游驱动旅游地社会空间变迁作用机制的重要切入点。研究以周庄古镇历史镇区为案例地,通过质性... 古镇类旅游地的居住空间在旅游商业化的影响下发生变迁,居住空间的相关研究是社会空间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镇居住空间变迁的研究是理解旅游驱动旅游地社会空间变迁作用机制的重要切入点。研究以周庄古镇历史镇区为案例地,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对周庄居住空间变迁进行调查,并展开分析,发现周庄历史镇区的居住空间形成了使用者多元化、空间功能多样化、空间分布破碎化的变迁特征,认为产生变迁的根源是旅游发展后新主体大量涌入,其基于各自的立场而对旅游商业化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评价标准,而这种源于利益考量的理解与评价的差异与变化产生了对古镇旅游商业开发的不同行为,本地社会关系在这种频繁的实践与互动过程中不断复杂化,出现新的空间,居住空间发生变迁。游客是居住空间变迁的主要依据,其好恶的变化引导了市场变化,旅游市场供给方积极响应变化,满足游客的需求;政府是变迁的主导力量;开发商通过资本优势影响政府,强化了政府在变迁中的作用;本地世居居民是旅游发展前居住空间的建构者,旅游发展后发生分化;外来旅游从业者涌入,置换本地居民,传统社区共同体瓦解,推动了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商业化 居住空间 社会空间 周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配电网居民住宅和商业负荷特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孟明 陈世超 +3 位作者 赵树军 李振伟 单保涛 蒋旻奕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7-103,共7页
负荷特性分析对电力企业经营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与实践应用价值,对同一地区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负荷和居民住宅负荷,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首先,从最大负荷变化及负荷特性指标入手,阐述了两者的年度和月度负荷变化规... 负荷特性分析对电力企业经营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与实践应用价值,对同一地区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负荷和居民住宅负荷,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首先,从最大负荷变化及负荷特性指标入手,阐述了两者的年度和月度负荷变化规律,进一步利用基准负荷比较法求取了典型月的日最大降温负荷及最高占比;其次,利用散点分布和最小绝对残差法得到的拟合曲线,从出现时刻角度分析了日最大负荷的特点,并研究了典型日负荷变化;最后,借助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法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运用最小二乘法构建的回归模型研究了气温敏感性,同时深入挖掘了南北方小区的负荷特性异同。分析结果表明,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优化配电网负荷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住宅负荷 商业负荷 降温负荷 相关性分析 气温敏感性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影响下的城镇空间转向——以甘南州郎木寺为例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录仓 李巍 《旅游学刊》 CSSCI 2013年第12期34-45,共12页
空间转向是目前社会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郎木寺镇是甘南州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郎木寺镇的整体空间序列, 依山就势, 形成三重空间, 即“神性的佛教寺院空间”、“静谧的传统民居空间”和“喧嚣的商业空间”。旅游资源的开发和... 空间转向是目前社会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郎木寺镇是甘南州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郎木寺镇的整体空间序列, 依山就势, 形成三重空间, 即“神性的佛教寺院空间”、“静谧的传统民居空间”和“喧嚣的商业空间”。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活动的介入, 打破了传统社区演替的滞缓性, 引起空间结构转向。这种转向不仅体现在外部空间形态上, 更表现在内部结构上。在多元文化和多种利益的群体性渗透、参与中, 三重空间开始了剧烈的入侵与演替。在旺盛的旅游需求推动下, 寺院空间的纯净性遭到浊化, 神圣性、主导性“塌缩”, 开始向世俗化转向, 并衍生出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的非宗教性功能, 其空间表现出封闭中的开放性, 并不断向商业空间入侵。民居空间则打破原有的私密性, 发生了功能和样式变化, 由单一的居住功能转向为居住—旅游服务复合功能。典型藏式踏板房转向为普通的平房, 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消退, 室内宗教设施明显减少, 在外部空间上表现出竞争格局下的收缩与调适。居民行为从传统的游牧经济向多种经营转型, 而浓郁的宗教信仰热情减弱, 宗教活动减少。商业空间不断向居住空间侵入, 由初期的商住一体化空间向均质性商业街区转向, 并促生了多元化的商业业态, 成为最具开放性的商业—文化复合空间。这种空间转向, 从时空维度上讲, 可以归纳为同质同类转向(1990 ~1997年):社区较少受到外界环境干扰, 以宗教和血缘为联系纽带的社区结构相对稳定, 三重空间以相对分离为主。同质异类转向(1998 ~2000年):旅游吸引力逐步增强, 原有社区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社区空间结构出现了文化基质不变, 而商业、服务类型逐步增多, 但三重空间相互侵入并不明显。异质异类转向(2000年以来):旅游需求旺盛, 旅客激增, 社区空间结构发生了适应性变化, 三重空间的侵入和渗透性加强, 演替速度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寺院空间 民居空间 商业空间 空间转向 郎木寺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街区街道空间友好性评价研究——基于居民主观测度视角 被引量:9
9
作者 周扬 钱才云 魏子雄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77,共9页
居住街区街道作为数量最多、居民日常使用最频繁的空间类型,其步行友好性的提升具有完善街道低碳交通功能和增强其社交属性的双重内涵。以南京河西地区居住街区街道为研究对象,调研步行者对街道空间环境的主观感知与街道的客体环境指标... 居住街区街道作为数量最多、居民日常使用最频繁的空间类型,其步行友好性的提升具有完善街道低碳交通功能和增强其社交属性的双重内涵。以南京河西地区居住街区街道为研究对象,调研步行者对街道空间环境的主观感知与街道的客体环境指标,提取共性评价因子,获取步行者对街道的心理评价结构为社交、空间氛围、绿植和设施四项主成分因子。在街道各项评分的基础上,对街道主观评价与客体指标作相关性分析,解析街道客体指标对居民心理感知的影响机理:界面通透系数、商业互动界面占比和服务设施数量影响社交感知;街道宽度、街道高宽比、居住区出入口密度、节点公共广场密度及灌乔木覆盖比等影响空间氛围的感知;街道宽度、边界绿化密度、隔离绿化密度及乔木遮荫率影响绿植感知;服务设施数量和商业互动界面占比会影响设施使用便利性感知。之后针对性提出利于步行友好的居住街区街道空间环境指标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友好 居住街区 街道空间 语义差别法 相关性 主观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与POI相关性的城市空间多尺度分析——以南昌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钟延芬 杜菲雨 《华中建筑》 2020年第11期132-136,共5页
城市空间与城市中的兴趣点(POI)有重要的相关性。该文借助POI大数据,利用空间句法(Depthmap)与地理信息系统(ArcGIS)中核密度估算法以及缓冲区分析,从宏观、中观与微观尺度对商业聚集与城市空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①南昌老... 城市空间与城市中的兴趣点(POI)有重要的相关性。该文借助POI大数据,利用空间句法(Depthmap)与地理信息系统(ArcGIS)中核密度估算法以及缓冲区分析,从宏观、中观与微观尺度对商业聚集与城市空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①南昌老城区的商业聚集与城市道路的全局整合度显著相关;②绳金塔区的商业聚集与区域道路空间的连接度、控制值、全局整合度都显著相关;③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分布与街区道路空间的形态变量相关性较弱;④商业聚集在宏观、中观尺度的城市道路空间中表现为强相关,而在微观尺度的街区中可能会受街区特性影响相关性,而表现为强相关或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城市空间 道路结构 商业聚集 空间句法 空间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城务工人员聚居空间与城市区位的关联研究
11
作者 顾萌 吴晓 +1 位作者 宁昱西 王慧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119,共9页
未来二三十年,大量进城务工人员仍将在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并成为推动社会结构转型、利益格局变动的重要因素;而住房作为衡量社会排斥和社会融入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这一移民群体的市民化进程。本文首... 未来二三十年,大量进城务工人员仍将在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并成为推动社会结构转型、利益格局变动的重要因素;而住房作为衡量社会排斥和社会融入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这一移民群体的市民化进程。本文首先"双线并行"地分析进城务工人员的居住空间特征、细化其居住集聚程度的定量研究,同时在大数据背景下创新城市区位条件的量化研究;其次进行"双线耦合",剖析进城务工人员聚居区同所在城市区位的"局部—整体"关联;最后提出改善其聚居区区位服务设施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城务工人员 聚居空间 城市区位 关联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空间消费文化下城市空间氛围的营造策略
12
作者 高雁鹏 崔立达 《山西建筑》 2016年第31期18-20,共3页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空间消费产生与发展的深层原因,并以沈阳市为例,探讨了空间消费文化下,城市居住空间与商业空间氛围的营造策略,为创造出充满魅力的空间环境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空间消费 居住空间 商业空间 体验式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居住区不同功能绿地PM2.5浓度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誉洁 黄天丽 +4 位作者 孙丰宾 何欢 齐锋 晏海 邵锋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39-245,共7页
以杭州市临安区林水山居为研究对象,在2017年冬季采用实地测量法对居住区内3个不同功能绿地和对照点的PM 2.5 浓度、气象因子(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光照强度)进行监测,评价绿地对居住区环境降低大气PM 2.5 浓度的作用,同时探讨环境因... 以杭州市临安区林水山居为研究对象,在2017年冬季采用实地测量法对居住区内3个不同功能绿地和对照点的PM 2.5 浓度、气象因子(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光照强度)进行监测,评价绿地对居住区环境降低大气PM 2.5 浓度的作用,同时探讨环境因素对PM 2.5 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居住区3个不同功能绿地和对照点的PM 2.5 浓度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单峰单谷”型;PM 2.5 浓度均值从大到小依次是道路绿地>宅旁绿地>中心绿地>对照点。居住区的PM 2.5 浓度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R^2=0.794 6);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R^2=0.642 5);与风速呈负相关;与光照强度呈负相关,可拟合为线性方程 y=95.3-4.7x,(0.05<P <0.1)。居住区内道路绿地应设计复层、郁闭度高的群落结构;宅旁绿地应以单一结构且郁闭度低的植物群落为主;在居住区边界设置复层植物群落结构的绿地,而内部宜采用通透、舒朗的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绿地 PM2.5 植物群落 气象因子 相关性分析 Boltzmann曲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在现代商业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14
作者 涂强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58-160,共3页
西南传统民居建筑的构造、布局、色彩和装饰,都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具有很浓郁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本文在分析西南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特点的同时,更深入挖掘这种形式下的文化意蕴及艺术价值,并进行概括与提炼,从整... 西南传统民居建筑的构造、布局、色彩和装饰,都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具有很浓郁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本文在分析西南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特点的同时,更深入挖掘这种形式下的文化意蕴及艺术价值,并进行概括与提炼,从整体上把握它的神韵,将其与现代商业空间设计理念相结合,探讨如何创造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商业空间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居建筑 商业空间设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小区空间布局形态对能耗的影响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15
作者 周波 廖元培 +1 位作者 周玥姮 冯田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23年第3期80-88,共9页
居住能耗不仅与建筑单体设计相关,与小区布局、群体组织形态同样关系密切。为研究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小区空间形态与能耗的关系,以成都市44个居住小区为例,基于4个居住小区空间形态类型、12个居住小区内外形态指标及居住小区能耗软件模拟... 居住能耗不仅与建筑单体设计相关,与小区布局、群体组织形态同样关系密切。为研究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小区空间形态与能耗的关系,以成都市44个居住小区为例,基于4个居住小区空间形态类型、12个居住小区内外形态指标及居住小区能耗软件模拟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居住小区空间形态对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点式、行列式小区能耗较低;居住小区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平均楼层等10个指标会影响小区的制热、制冷能耗,其中,容积率、平均楼层、周边建筑与小区高度比、街道与小区宽高比等4个指标尤为显著。据此,从节能减排视角提出了居住小区空间形态优化策略,以不断推动城市低碳居住小区的建设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区空间形态 能耗模拟 相关性分析 低碳住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城市商住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研究
16
作者 彭鸿坤 刘云飞 《工业设计》 2021年第11期113-114,共2页
在现代城市空间中,商业与居住为城市最主要的功能,其公共空间又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人们对于城市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合理的商住公共空间景观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文章着重探讨现代城市商住公共空间景观... 在现代城市空间中,商业与居住为城市最主要的功能,其公共空间又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人们对于城市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合理的商住公共空间景观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文章着重探讨现代城市商住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原则及思路。以期现代城市商住景观具备文化性和功能性,让城市展现出新的形象,进而推动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空间 商住 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对商住矛盾的武汉户部巷传统特色街区建筑改造研究
17
作者 陈铭 高品品 《城市建筑》 2019年第13期159-163,共5页
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分析,结合武汉市户部巷传统特色街区的现状问题,为了缓和商住结合后出现的矛盾,提出商住分离的空间梳理、以加为减的界面处理和以利益协调为核心的补偿策略,最大化地实现街区资源的共享、商与住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 商住矛盾 建筑空间梳理 建筑改造 户部巷街区 补偿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城市住区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分布特征及其与微气候关系 被引量:21
18
作者 王薇 陈明 夏斯涵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67-1376,共10页
选取合肥市政务区天鹅湖周边4个高密度城市住区的不同类型绿地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7-8月、12月针对分别在雨后、晴天、阴天3种天气状况下,主要包括空气正、负离子浓度,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分析了夏冬两季室内外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分布特征... 选取合肥市政务区天鹅湖周边4个高密度城市住区的不同类型绿地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7-8月、12月针对分别在雨后、晴天、阴天3种天气状况下,主要包括空气正、负离子浓度,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分析了夏冬两季室内外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夏季各样本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呈现雨后>晴天>阴天的趋势,冬季各样本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呈现出晴天>阴天>雨后的趋势。(2)空气负离子浓度总体夏季高于冬季。夏季4块样本绿地室外环境的空气负离子平均浓度呈现雏菊苑>丽景城>琥珀五环城>陶然居的趋势,分别为351、292、276、260 ion·cm-3;冬季呈现出陶然居>丽景城>琥珀五环城>雏菊苑的趋势,分别为296、289、259、206 ion·cm-3。(3)4种不同类型绿地中,道路绿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偏低,其中夏季最低值达193 ion·cm-3,冬季最低值达171 ion·cm-3;宅旁绿地、组团绿地和中心绿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相对较高,其中夏季最高值达405 ion·cm-3,冬季最高值达360 ion·cm-3。论文进一步对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环境因子的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结论,(1)晴天无尘时空气负离子浓度明显增大,雨后天晴时空气负离子比干燥晴天还要高,尤其雷雨过后空气中负离子浓度明显增高。(2)来往人员车辆较多不利于负离子的产生;植物层次结构丰富,能提高环境的空气负离子浓度。(3)室外绿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总体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关系不明确,与风速总体呈正相关。(4)住区内部大面积的水体与绿地有利于激发负离子浓度。(5)住区周边的乔灌草结构,对城市主干道的灰尘起到了阻挡的作用,但也一定程度上阻挡了气流的运动。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提出展望,建议整合住区内部的绿地或水体相贯通,形成整体化的绿地空间布局,同时采用郁闭度稍大的密林地或疏林地,在实现滞尘作用与利于气流的畅通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的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城市住区 绿地 空气负离子 分布特征 环境因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空间在居住/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佳 陈世民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5年第7期16-17,共2页
虚拟空间设计既提高空间利用率,又使空间满足各种心理需求,在室内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空间界面(顶面、地面、墙面)、色彩与纹理、灯光三个方面对虚拟空间在居住空间和商业展示空间中的应用进行对比分析,帮助设计师更好地了... 虚拟空间设计既提高空间利用率,又使空间满足各种心理需求,在室内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空间界面(顶面、地面、墙面)、色彩与纹理、灯光三个方面对虚拟空间在居住空间和商业展示空间中的应用进行对比分析,帮助设计师更好地了解虚拟空间以及虚拟空间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空间 居住空间 商业展示空间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代抚育背景下的城市住区户外公共空间“携孙”行为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璐 陈宏宇 李倞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6-132,共7页
"携孙"行为是中国当前城市住区户外公共空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模式。为了了解"携孙"行为的活动特征及其与户外公共空间景观空间要素的关系,选取了马号街社区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访谈法和行为观察法调查了"... "携孙"行为是中国当前城市住区户外公共空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模式。为了了解"携孙"行为的活动特征及其与户外公共空间景观空间要素的关系,选取了马号街社区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访谈法和行为观察法调查了"携孙"行为主体的基本情况、行为活动特征、社区公园景观空间要素特征,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携孙"行为的行为主体之一的(外)祖父母在这种活动模式中占主导地位。(2)住区户外公共空间中,分离型"携孙"行为远多于互动型"携孙"行为,分离型"携孙"行为的活动内容以休闲类活动为主,互动型"携孙"行为以康体类活动为主。(3)活动场地的景观空间要素对"携孙"行为类型(分离型/互动型)无显著影响,对"携孙"行为的活动内容(通过类/康体类/休闲类)影响显著。活动场地的遮阴程度越高,场地中康体类和休闲类"携孙"行为的人数越多,活动场地的服务设施越丰富;休闲类"携孙"行为人数越多,而服务设施的丰富度对康体类"携孙"行为人数无显著影响;本研究中其他景观空间因素对"携孙"行为均无显著影响。在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住区户外公共空间设计提出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区 户外公共空间 “携孙”行为 行为特征 景观空间要素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