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高分子表面增强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朱燕 余湘娟 +2 位作者 陈佳佳 梅华 江升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4,共5页
混凝土表面强度不足及开裂是导致海堤结构耐久性降低的重要因素。采用自主研制的丙烯酸酯共聚乳液为主要原材料的新型高分子表面增强剂,将其涂抹在混凝土表面进行抗氯离子渗透、抗碳化以及抗硫酸盐侵蚀试验,基于水胶比和养护时间等因素... 混凝土表面强度不足及开裂是导致海堤结构耐久性降低的重要因素。采用自主研制的丙烯酸酯共聚乳液为主要原材料的新型高分子表面增强剂,将其涂抹在混凝土表面进行抗氯离子渗透、抗碳化以及抗硫酸盐侵蚀试验,基于水胶比和养护时间等因素评估了新型高分子表面增强剂的效果。利用X衍射试验和压汞试验,从微观角度探究新型高分子表面增强剂对混凝土表面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对比涂抹新型高分子表面增强剂的混凝土与标准组,前者显著优于后者,其抗氯离子渗透能力提高约49%~59%,抗碳化能力提高约35%~40%,耐腐蚀系数提高约3%~5%;增加养护龄期亦可增强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新型高分子表面增强剂可渗入到混凝土内部9mm处,能有效减少混凝土结构中50nm以上的孔隙数量,改善混凝土孔径分布,提高混凝土表面强度及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共聚乳液 表面增强剂 混凝土 孔隙结构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共聚高介电性能聚酰亚胺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
作者 曹贤武 姚志强 +2 位作者 黄其隆 曾佩佩 赵婉婧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0,共9页
目前,能源领域不断发展,对电容器要求不断提高,兼具高温性能和高储能的电容器已成为研究热点。其中高储能密度即要求其具备高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特种工程材料聚酰亚胺(PI)因其耐高温性能而备受人们青睐,但其较低储能密度制约其应用... 目前,能源领域不断发展,对电容器要求不断提高,兼具高温性能和高储能的电容器已成为研究热点。其中高储能密度即要求其具备高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特种工程材料聚酰亚胺(PI)因其耐高温性能而备受人们青睐,但其较低储能密度制约其应用。为更好地利用聚酰亚胺的耐高温性能,从其合成原料的多样性出发,寻找优异合成路线,该研究以制备高介电常数与低介电损耗聚酰亚胺(PI),研究同分异构体2,3,3',4'-联苯四甲酸二酐(a-BPDA)和3,3',4,4'-联苯四酸二酐(s-BPDA)对聚酰亚胺介电性能的影响为目标,以a-BPDA、s-BPDA、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BTDA)、4,4'-双(3-氨基苯氧基)二苯基砜(m-BAPS)为原料,通过三元共聚制备了PI薄膜,从而验证方案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调配原料比例,探究最佳性能时各种原料配比。并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X射线衍射(XRD)分析、热性能分析和介电性能分析对薄膜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a-BPDA、s-BPDA、BTDA和m-BAPS可成功合成聚酰亚胺薄膜;合成的薄膜仍可以保持较高的热学性能,其中a-BPDA和s-BPDA分别将聚酰亚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最高提升至245.8℃和239.1℃。s-BPDA与a-BPDA对聚酰亚胺的介电性能产生不同影响,当s-BPDA与BTDA物质的量比为3∶2时,在1000Hz下sPI介电常数为4.25,介电损耗为0.0029,当a-BPDA与BTDA物质的量比为3∶2时,aPI介电常数为3.49,介电损耗为0.0023;综合对比下,s-BPDA对于聚酰亚胺的热学性能和介电性能改善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三元共聚 高介电常数 低介电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酸-聚氨酯嵌段共聚物及其热亚胺化弹性体的制备与性能
3
作者 万立祥 崔锦峰 +2 位作者 郭军红 包雪梅 杨保平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8-406,共9页
以均苯四甲酸酐(PMDA)、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原料,合成聚酰胺酸齐聚物(PAA),后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和1,4′-丁二醇(BDO)合成的聚氨酯预聚体进行嵌段,合成聚酰胺酸聚氨酯嵌段共聚物(PAA-PU),通过... 以均苯四甲酸酐(PMDA)、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原料,合成聚酰胺酸齐聚物(PAA),后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和1,4′-丁二醇(BDO)合成的聚氨酯预聚体进行嵌段,合成聚酰胺酸聚氨酯嵌段共聚物(PAA-PU),通过平板硫化仪热亚胺化,制备聚酰亚胺-聚氨酯嵌段共聚物(PI-PU)弹性体。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NMR)、热重分析(TGA)、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力学性能测试、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凝胶渗透色谱(GPC)对齐聚物PAA、嵌段聚合物PAA-PU、PI-PU及PU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拉伸强度23.8MPa的PU,引入PAA的嵌段聚合物拉伸强度提高到63.7MPa,亚胺化后的聚合物拉伸强度进一步提高到86.4MPa,聚合物最大热分解温度提高到352.6℃,残留质量上升。DMA测试结果表明,随着PI的嵌段引入,嵌段聚合物Tg由37.2℃提升至91.6℃,随着PI含量增加,Tg进一步提升至128.5℃。此外,嵌段聚合物的储能模量增大,损耗模量降低,橡胶平台变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聚酰亚胺 嵌段共聚 弹性体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灵敏、强粘附性导电水凝胶的制备及在柔性传感中的应用
4
作者 赵庭煜 邵亮 +3 位作者 姬占有 何寅坤 王广静 张涛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8-218,共11页
导电水凝胶由于优异的韧性与生物相容性,在人机交互、电子皮肤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为了得到准确响应的信号则需要更优异的粘附性和灵敏度。本工作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丙烯酰胺(AM)共聚制备了导... 导电水凝胶由于优异的韧性与生物相容性,在人机交互、电子皮肤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为了得到准确响应的信号则需要更优异的粘附性和灵敏度。本工作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丙烯酰胺(AM)共聚制备了导电水凝胶材料,该水凝胶在紫外光照条件下通过巯基攻击碳碳双键快速聚合。其对猪皮肤的粘附强度达到525 kPa,对铝片的粘附强度高达817 kPa。区别于传统的制备方法,本工作在不添加任何导电填料的条件下所制得水凝胶的电导率达到1.08 S/m,且灵敏度因子(GF)达到9.28,避免了因导电填料分散不均而导致的力学性能差且灵敏度不高的问题。此外,该水凝胶有良好的抗冻性,即使在-60℃的条件下仍能正常工作。得益于高灵敏度和强粘附性,P(AMPS-co-AM)水凝胶可组装成柔性应力或应变传感器精确地检测人体不同部位的微小与大幅度动作,具有准确响应性和良好稳定性,在电子皮肤及柔性可穿戴设备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附性 灵敏度 导电水凝胶 快速聚合 抗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材用乙烯- α -烯烃共聚物的结构及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宸 常诚 +2 位作者 顾雪萍 张才亮 冯连芳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聚乙烯(PE)管材在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上存在不足,可以通过与α-烯烃共聚改善,以延长管材在地暖系统、工业运输等应用场景下的使用寿命。“系带”分子作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片晶之间的连结链,承担着传递环境应力的作用。当管材发生应力开裂... 聚乙烯(PE)管材在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上存在不足,可以通过与α-烯烃共聚改善,以延长管材在地暖系统、工业运输等应用场景下的使用寿命。“系带”分子作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片晶之间的连结链,承担着传递环境应力的作用。当管材发生应力开裂时,“系带”分子上的短支链长度是影响裂纹增长快慢的重要因素。共聚单体类型决定了短支链的长度,对管材的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1-丁烯、1-己烯作为共聚单体时PE的结构与性能,论述了共聚单体类型对共聚PE性能的影响,比较得出1-己烯为最佳选择。对比了气相法、环管淤浆、釜式淤浆共聚工艺,气相法工艺较为成熟并广泛用于共聚产品的生产,但操作过程中易产生静电而导致结块现象;环管淤浆工艺需要通过优化反应器结构来减少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黏壁问题;釜式淤浆工艺操作条件温和、产品分子量分布易调控,选择戊烷作溶剂是其进一步发展方向,为PE管材的产品设计与工艺改进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α-烯烃共聚 管材用品 微观结构 共聚单体类型 聚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戊二烯共聚改性木质素补强橡胶复合材料
6
作者 侯世航 任顺强 +2 位作者 王司晨 张继川 樊永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170,共9页
【目的】木质素是一种中等极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与橡胶基体相容性较差,难以直接作为橡胶工业的补强填料。为降低木质素的极性并改善其与非极性橡胶的相容性,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共聚改性木质素材料。【方法】采用丙烯酰氯对木质素进... 【目的】木质素是一种中等极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与橡胶基体相容性较差,难以直接作为橡胶工业的补强填料。为降低木质素的极性并改善其与非极性橡胶的相容性,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共聚改性木质素材料。【方法】采用丙烯酰氯对木质素进行酰化改性,并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将酰化木质素与异戊二烯进行共聚合,在木质素大分子中引入长链烷烃侧基,制备异戊二烯/酰化木质素共聚材料(ALI)。然后,对改性木质素的结构变化进行表征,并分析ALI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特性以及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改性木质素材料的羟基含量降低,接触角从66.13°提高到80.16°,这表明其分子极性降低且与橡胶基体的相容性增强。当ALI的添加量为5 g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20.61 MPa,与炭黑填充样品相近;断裂伸长率为581.20%,较炭黑填充样品提高了42.40%。这表明改性木质素材料在填料-橡胶网络中分散良好,且橡胶基体得到了有效补强。【结论】本研究成功开发的异戊二烯/酰化木质素共聚材料显著改善了木质素与橡胶基体的相容性,使天然橡胶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强度和韧性,实现了对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有效补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异戊二烯 共聚 天然橡胶 补强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元共聚无色透明聚酰亚胺的制备和性能
7
作者 刘伟伟 戴培邦 张倍铭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0,共7页
采用两步法,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双酚A二酐(BPA-DA)、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BAPP)、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制备二元二胺与二元二酐(四元)共聚聚酰亚胺(PI)薄膜。... 采用两步法,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双酚A二酐(BPA-DA)、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BAPP)、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制备二元二胺与二元二酐(四元)共聚聚酰亚胺(PI)薄膜。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所得PI薄膜的分子结构,以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热重分析仪(TG)测定其热稳定性,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UV-Vis)及色差仪测定其光学性质,低场核磁共振成像分析仪(LFNMR)测定薄膜中水分布状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四元共聚PI薄膜实现完全亚胺化,热失重5%温度(T5%)高于499℃;薄膜含有少量的结合水和不易流动水,不含自由水;Tg高于210℃;相较于一元二胺与一元二酐(二元)均聚PI薄膜及一元二胺与二元二酐共聚PI薄膜和二元二胺与一元二酐(三元)共聚PI薄膜,四元共聚PI薄膜具有更好的透光率和无色性,在465 nm波长处的紫外-可见光透光率(T465nm)最高达92%,黄度指数(b∗)最低至8.58,Tg下降。四元共聚PI薄膜的Tg低于二元均聚及三元共聚PI薄膜的Tg,说明四元共聚PI薄膜的分子链间自由体积增大,是导致PI薄膜透光性提高和黄度下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无色透明 四元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Et_3NHCl-AlCl_3 Ionic Liquid as an Initiator in Cationic Copolymerization of 1, 3-Pentadiene with Styrene
8
作者 Yuan Yuan WANG Hui SUN Juan LI Dong JIANG Li Yi DAI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17-120,共4页
The random copolymer poly (1, 3-pentadiene-co-styrene) formed through cationic copolymerization using the ~ethylamine hydrochloride and hydrous aluminium chloride (Et3NHCl-AlCl3) 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 as i... The random copolymer poly (1, 3-pentadiene-co-styrene) formed through cationic copolymerization using the ~ethylamine hydrochloride and hydrous aluminium chloride (Et3NHCl-AlCl3) 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 as initiating agent in toluene was analyzed using IR spectra in conjunction with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PC). The 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 was found to have high initiatic activity for copolymer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3NHCl-AlCl3 ionic liquid 1 3-pentadiene STYRENE cationic copolymer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甲酰肼对POK熔融、结晶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孙成 付琳 +4 位作者 薛志荣 杜广策 李卫宇 扈健 薛美玲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2,共7页
为提升脂肪族共聚型聚酮(POK)管材的低温韧性,采用非合金化增韧的方式,运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制备了不同含量苯甲酰肼(BH)的POK/BH材料,通过加入低含量(质量分数1%以下)的BH对POK的结晶性能进行调控,从而实现增韧目的。同时考察了BH含量... 为提升脂肪族共聚型聚酮(POK)管材的低温韧性,采用非合金化增韧的方式,运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制备了不同含量苯甲酰肼(BH)的POK/BH材料,通过加入低含量(质量分数1%以下)的BH对POK的结晶性能进行调控,从而实现增韧目的。同时考察了BH含量对POK熔融、结晶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热分析结果表明,BH使POK的熔融过程向低温方向移动,且该趋势随着BH含量的增加而变得显著;添加质量分数0.2%的BH即可使POK峰值熔融温度下降7.6℃,熔融焓下降10.7J/g,表明少量BH的加入即可显著抑制POK结晶。BH使POK的结晶峰半高宽急剧增加、结晶焓显著下降,表明BH严重干扰了晶体的生长过程和结晶完善程度。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质量分数0.2%的BH使POK的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42.9kJ/m2,但对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的影响不大,避免了以损失模量和强度为代价的合金化增韧的弊端。结晶形态学研究表明POK晶粒呈现为熔融结晶时不常见的非球晶,且晶粒生长缓慢;BH不但使POK晶粒的可视出现时间加倍、晶核密度明显降低,且其晶粒呈现为几个晶粒花瓣共享一个晶核并团簇成花朵模样,但结晶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此外,结晶温度越低,同含量BH的POK晶核密度下降的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族共聚型聚酮 增韧 苯甲酰肼 结晶行为 熔融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hanced Anti-aging Performance of SBSMA Based on SBS Pre-swelling/Extraction Process and Blending with C9
10
作者 CHEN Wei FAN Shifa +5 位作者 HE Xingyang SU Ying YANG Chao ZHOU Han TANG Dakun DONG Bo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2025年第2期589-598,共10页
The effects of styrene-butadiene-styrene(SBS)pre-swelling/extraction process and the incorporation of C9 petroleum resin on the anti-aging performance of modified asphalt were systematically evaluated by characterizin... The effects of styrene-butadiene-styrene(SBS)pre-swelling/extraction process and the incorporation of C9 petroleum resin on the anti-aging performance of modified asphalt were systematically evaluated by characterizing the physical indexes,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rheological parameter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BS pre-swelling/extraction process and the incorporation of C9 petroleum resin improve the dispersion performance of SBS in asphalt as well as the strength of SBS polymer network structures,and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decrease the volatilization degree of asphalt lightweight components and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SBS during the aging process.The anti-aging performance of SBS modified asphalt(SBSMA)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y SBS pre-swelling/extraction process compounded 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C9 petroleum resin,and the anti-aging effect was gradually enhan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9 petroleum resin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welling/extraction process SBS copolymer C9 petroleum resin anti-aging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矿化聚乙烯醇复合膜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分析
11
作者 郑智建 张晶晶 +1 位作者 孔祥东 赵瑞波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为了提升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PVA)膜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仿生矿化策略引入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 CMC)和磷酸钙寡聚体(Calcium phosphate oligomer, CPO),通过有机无机共聚制备新型PVA复合膜材料(PVA/CMC/CPO f... 为了提升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PVA)膜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仿生矿化策略引入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 CMC)和磷酸钙寡聚体(Calcium phosphate oligomer, CPO),通过有机无机共聚制备新型PVA复合膜材料(PVA/CMC/CPO films, PCC);对PCC膜的形貌、亲疏水性、结晶性、热稳定性、流变性以及力学性能等进行表征,并分析CPO含量对PCC膜材料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VA、CMC可诱导CPO矿化形成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HAP)纤维,形成有机无机PVA复合膜材料,有效提高了PAV、CMC和CPO在膜材料内的均匀分布,提高了PCC膜的疏水性、热稳定性,并维持其良好的光透过率(85.3%);掺入24%CPO的PCC膜材料弹性模量可达33.1 MPa,断裂伸长率可达823%。该研究制备的PVA复合膜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功能材料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矿化 有机无机共聚 聚乙烯醇 羧甲基壳聚糖 磷酸钙寡聚体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低聚糖接枝弹性体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12
作者 蒋峰 陈帅帅 +1 位作者 葛重霄 汪钟凯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以纤维低聚糖(OC)、半纤维素衍生物丙烯酸四氢呋喃酯(TA)和木质素衍生物丙烯酸丁香醛酯(SA)为原料,通过电子转移活化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制备了具有不同力学性能的纤维低聚糖接枝弹性体,即纤维低聚糖-接枝-聚(丙... 以纤维低聚糖(OC)、半纤维素衍生物丙烯酸四氢呋喃酯(TA)和木质素衍生物丙烯酸丁香醛酯(SA)为原料,通过电子转移活化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制备了具有不同力学性能的纤维低聚糖接枝弹性体,即纤维低聚糖-接枝-聚(丙烯酸丁香醛酯-无规-丙烯酸四氢呋喃酯)(OC-g-P(SA-r-TA))。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热重(TG)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对其结构组成、热稳定性、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OC-g-P(SA-r-TA)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由于接枝了P(SA-r-TA)侧链,其初始热分解温度和最大热分解温度均显著高于原始的OC。通过改变SA/TA的投料比和OC的含量可以调节纤维低聚糖接枝弹性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进而实现对其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弹性回复率以及能量耗散能力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低聚糖 接枝聚合 生物基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聚和共聚聚丙烯腈基原丝在预氧化过程中结构变化规律对比研究
13
作者 杨星宇 金朝辉 +3 位作者 孙立昊 聂柱霖 张环环 鲁明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08,共4页
采用相同工艺条件对均聚和共聚聚丙烯腈(PAN)基原丝进行梯度预氧化处理,通过有机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光学显微镜分析两种原丝在预氧化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详细探讨了共聚单体的引入对原丝和预氧丝结构的影响,... 采用相同工艺条件对均聚和共聚聚丙烯腈(PAN)基原丝进行梯度预氧化处理,通过有机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光学显微镜分析两种原丝在预氧化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详细探讨了共聚单体的引入对原丝和预氧丝结构的影响,以期为碳纤维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共聚单体的引入影响了PAN分子链的规整度,降低了原丝的结晶度,增大了晶间距和晶粒尺寸,使原丝的晶体结构在预氧化过程中更容易被破坏,可以使原丝的预氧化反应变得缓和,从而使更多的PAN分子链形成稳定的交联结构,同时可以减弱皮芯结构,改善纤维的匀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原丝 均聚 共聚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农林秸秆纤维素基保水剂的制备及其保水性能对比研究
14
作者 范雨杰 岳丹萍 +2 位作者 舒毅豪 蹇昊兴 徐咏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25年第1期82-89,共8页
保水剂作为抑尘剂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优异的保水、吸水性能,能够有效减缓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速度。以9种农林废弃秸秆为原料,对丙烯酸单体通过自由基接枝共聚形成的高吸收性树脂保水剂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不同质量浓度各秸秆基树脂保... 保水剂作为抑尘剂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优异的保水、吸水性能,能够有效减缓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速度。以9种农林废弃秸秆为原料,对丙烯酸单体通过自由基接枝共聚形成的高吸收性树脂保水剂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不同质量浓度各秸秆基树脂保水剂的保水性能,并与市面上常见的3种保水剂及纯水对照组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在1.5%、2.0%、2.5%质量浓度下,小麦秸秆保水剂7 h后保水率分别为37%、40%、40%,均优于其他保水剂,且其在2.0%质量浓度下的流动性较好,有利于现场喷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秸秆 抑尘剂 接枝共聚 树脂保水剂 保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果分离蛋白-普鲁兰多糖共聚物的凝胶质构可调控特性
15
作者 秦佳伟 程巧 王耀松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8-387,共10页
首先将配制的银杏果分离蛋白(GSPI)与普鲁兰多糖(PULL)混合溶液经冻干处理,然后采用干热法(干热温度70℃,相对湿度63%)经共聚反应制备了GSPI-PULL共聚物。基于GSPI-PULL共聚物的物化性质、其凝胶流变特性和微观结构的表征和测试,在保持G... 首先将配制的银杏果分离蛋白(GSPI)与普鲁兰多糖(PULL)混合溶液经冻干处理,然后采用干热法(干热温度70℃,相对湿度63%)经共聚反应制备了GSPI-PULL共聚物。基于GSPI-PULL共聚物的物化性质、其凝胶流变特性和微观结构的表征和测试,在保持GSPI质量浓度为120 g/L的条件下,考察了PULL质量浓度(0、25、50和100 g/L)和反应时间(0、1、4、7 d)对GSPI-PULL共聚物热诱导胶体质地的影响。结果表明,PULL与GSPI发生共聚反应生成不同PULL接枝度的GSPI-PULL共聚物,其接枝度依赖于PULL质量浓度和反应时间;延长干态加热时间促使GSPI结构展开并形成二硫键,表现为疏水性提高、溶解性下降;亲水性基团降低了GSPI-PULL的疏水性,提高了其溶解性。加热时间和多糖质量浓度均能显著弱化GSPI的凝胶性且有叠加作用,致使GSPI凝胶质地从“站立性固态”转变为“半固态/溶胶态”,实现了蛋白热诱导凝胶质地的可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果分离蛋白 普鲁兰多糖 共聚反应 凝胶 食品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RE^(3+) doped luminescent co-polymer by solution copolymerization 被引量:12
16
作者 严长浩 许传杰 +3 位作者 胡红辉 王蓉 张明 邱关明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5期761-766,共6页
Bonded type RE3+ doped luminescent co-polymer was synthesized by solution free radical copolymerization. The influence of charge sequence, monomers and co-polymerized method on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s of the co-poly... Bonded type RE3+ doped luminescent co-polymer was synthesized by solution free radical copolymerization. The influence of charge sequence, monomers and co-polymerized method on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s of the co-polymers was studied. The emission intensity of the co-polymers at different RE3+ concentrations was tes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polymers of Eu-PSt and Eu-PMMA both had wide absorption peak at 200-400 nm and the strongest peak appeared at 235 nm. The fluorescent intensity of Eu3+ doped polystyrene co-polymer was stronger than that of Eu3+ doped PMMA copolymer. The characteristic emission of europium ions was observed in the co-polymers. The copolymer doped with rare earth elements showed the 'sensitization effect' for the central ions. The bonded-type rare earth copolymer not only enhanced the energy transfer efficiency, but also improved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by increasing the rigidity of main and side ch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MINESCENCE bonded-type rare earth co-polymers radical copolymerization sensitization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解、酯化法制备复合变性淀粉的研究
17
作者 王秋菊 《山东化工》 2025年第2期36-40,共5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淀粉接枝共聚的最佳条件,本课题首先将淀粉进行酸解氧化处理,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醋酸乙烯酯为单体,再对酸解氧化淀粉进行接枝共聚,最后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设计实验。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醋酸乙烯酯质量含量在80%处CE出... 为了进一步研究淀粉接枝共聚的最佳条件,本课题首先将淀粉进行酸解氧化处理,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醋酸乙烯酯为单体,再对酸解氧化淀粉进行接枝共聚,最后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设计实验。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醋酸乙烯酯质量含量在80%处CE出现最大值、pH值在3~4之间CE出现最大值,且两种因素对总体有显著影响。正交实验表明,酸解氧化淀粉与醋酸乙烯酯接枝共聚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单体与淀粉质量比为80∶100、接枝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3 h,引发剂浓度为30 mmol/L。此时接枝共聚产物的接枝效率最大为29.4%,与文献最大值30%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酸解 氧化 醋酸乙烯酯 接枝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FT COPOLYMERIZATION OF VINYL MONOMERS ONTO STARCH INITIATED BY TRANSITION METAL-THIOUREA REDOX SYSTEMS 被引量:5
18
作者 高建平 田汝川 张黎明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63-171,共9页
In this paper, the capabilities of grafting acrylonitrile (AN) onto starch initiated by Fe(III)-TU, V(V)-TU, Cr(VI)-TU, Mn(VII)-TU redox systems were compared in the presence of sulfuric acid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 In this paper, the capabilities of grafting acrylonitrile (AN) onto starch initiated by Fe(III)-TU, V(V)-TU, Cr(VI)-TU, Mn(VII)-TU redox systems were compared in the presence of sulfuric acid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It was shown that the grafting capability of Mn(VII)-TU is the highest in these initiating systems. Using Mn (VII-TU as initiator, the effects of various acids (HClO4, H2SO4, HNO3, HCl) on the graft copolymerization of acrylonitrile onto starch were discussed, and the capabilities of graft co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MMA), acrylamide (AM), acrylic acid (AA) onto starch were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order of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acids is HClO4 > H2SO4 > HNO3 > HCl, and the order of grafting capabilities of different monomers grafted onto starch is MMA > AN > AM > AA. Th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graft, copolymers were studied with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size, shape and roughness of surface of the grafted starch granules are changed after graf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ition metal THIOUREA graft copolymerization STAR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nomer reactivity ratios for fluoroacrylate and butyl methacrylate in mini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s initiated by potassium persulphate 被引量:5
19
作者 Qing Hua Zhang Zhen Huan Luo Xiao Li Zhan Feng Qiu Che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78-482,共5页
Mini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of butyl mathacrylate (BMA) with fluoroacrylate (HFMA, TFMA) was carried out at 70 ℃ by employing potassium persulphate (KPS) as initiator. Copolymer compositions at low conversion... Mini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of butyl mathacrylate (BMA) with fluoroacrylate (HFMA, TFMA) was carried out at 70 ℃ by employing potassium persulphate (KPS) as initiator. Copolymer compositions at low conversion levels were determined by ^1H NMR spectra techniques. The reactivity ratios were evaluated by employing Kellen-Tudos (K-T) methods, which yields the apparent reactivity ratios, rBMA = 0.74, rHFMA = 0.87 and rBMA = 0.73, rTFMA = 0.75, respectively, and Q- and e-values of HFMA and TFMA were calculated by the Alfrey-Price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HFMA and TFMA are more active than BMA, and the cross-propagation rate constant is greater than the self-propagation one in these two copolymeriz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oroacrylate Reactivity ratios MINI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钻井液处理剂研究进展、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20
作者 王中华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共19页
为了解我国在钻井液处理剂取得的新进展,从生物质材料改性产物、合成聚合物材料、缩合化反应产物,以及工业副产和生活废料改性产物等方面,就国内近期钻井液处理剂研制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生物质改性材料主要用于降滤失剂,以淀粉、纤... 为了解我国在钻井液处理剂取得的新进展,从生物质材料改性产物、合成聚合物材料、缩合化反应产物,以及工业副产和生活废料改性产物等方面,就国内近期钻井液处理剂研制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生物质改性材料主要用于降滤失剂,以淀粉、纤维素、木质素和腐殖酸为主,且以淀粉居多;合成聚合物材料以用于降滤失剂、增黏剂、包被剂和降黏剂的水溶性聚合物材料研究最多,并围绕提高耐温抗盐和抗高价离子能力,在引入NVP、DMAM等水解稳定性好的单体共聚物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用于封堵和降滤失剂的水不溶性材料也有了一些研究;缩合反应产物集中在用于油基钻井液乳化剂、增黏剂等,以及水基钻井液润滑剂的酯化和酰胺化等缩合反应产物研究;利用工业副产和生活废料制备钻井液处理剂也开展了一些研究。尽管处理剂研究总数量很多,也取得了较好效果,但研究的创新性、深度和覆盖面还不够,因设计思路、合成手段与评价方法的局限性,能够满足现场复杂条件下钻井液性能维护的需要或生命力强的处理剂相对较少,还存在相似或低水平重复研究现象。结合实践,处理剂研究要朝着打破传统思路,突破传统机理,围绕简化钻井液组分、降低钻井液费用、完善钻井液功能、提高钻井液质量和绿色化发展目标,强化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创新合成方法和工艺,开发综合性能好的低成本、高质量、长效多功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添加剂 生物质 合成聚合物材料 酯化和酰胺化产物 工业副产 生活废料 接枝共聚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