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VARIATION OF SETTING AND STOPPING PRESSURES OF SAFETY VALVE WITH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Lee Jinho Kwangzin Valve Industrial Co ,Ltd,Korea Kim Harkbong Kim Moonsang School of Aerospace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Hankook Aviation University,Korea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7-138,共12页
The possibility of pressure control with the structural change of a safety valve is investigated Safety valve is commonly used as safety devices for numerous applications which include boilers,ships,industrial plant... The possibility of pressure control with the structural change of a safety valve is investigated Safety valve is commonly used as safety devices for numerous applications which include boilers,ships,industrial plants,and piping Setting and stopping pressures of a safety valve, p set and p sto ,are traditionally adjusted with a fine tuning of seat ring and valve ring heights, h sr and h vr However, it is not easy to achieve the proper setting and stopping pressures of a safety valve in practice The depth of inside and outside grooves in a valve, d i and d o are modified and their effects on setting and stopping pressures of a safety vlave are tested The most appropriate values appear 1 0 mm in d i and 0 5~1 0 mm in d o,respectively The valve ring height, h vr ,shows that the best results can be achieved at 2 3 mm for setting pressures of 0 1~0 4 MPa and 1 0 mm for setting pressures of 0 5~1 0 MPa The stopping pressure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eat ring height, h sr , upto certain h sr value and then becomes independent to the seat ring height This implies that there exists the optimum h sr ,which provides the largest flow rate and the proper stopping pressure Stopping pressures of a safety valve are adjusted with the seat ring and valve ring heights This study,however,demonstrated that the modification of value grooves also changes setting and stopping pressures of a safety valve Therefore,the proper selection in dimensions of the inside and outside grooves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the safety valve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fety valve compressive flow Isentropic flow theory Isentropic comressibility theory Setting pressure Stopping pressure Continuity equation Momentum equ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室温受压蠕变损伤本构模型
2
作者 郭育豪 刘刚 宋育泽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2-650,共9页
为了解决工程上在评估深潜器耐压壳体安全可靠性时不考虑拉压蠕变破坏机理产生的差异,会导致较大计算误差问题,本文提出了适用于室温蠕变的蠕变损伤本构模型。通过分析钛合金材料蠕变特性,考虑了室温环境下位错堆积造成的蠕变阻力,并且... 为了解决工程上在评估深潜器耐压壳体安全可靠性时不考虑拉压蠕变破坏机理产生的差异,会导致较大计算误差问题,本文提出了适用于室温蠕变的蠕变损伤本构模型。通过分析钛合金材料蠕变特性,考虑了室温环境下位错堆积造成的蠕变阻力,并且位错堆积的现象与时间有关。基于微分自洽法提出了适用于室温环境下的钛合金蠕变本构模型,得到受压情况下TC4ELI的相关材料参数,并将该模型用USDFLD和CREEP子程序进行定义。研究表明:对于受压结构而言,使用通过拉伸蠕变实验得到的本构模型的计算结果会过于保守,对于含V型缺口平板受压时等效蠕变应变的相对误差为168.20%。本文所提出的模型适用于环肋耐压壳结构的蠕变损伤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室温蠕变 蠕变损伤 本构模型 拉压不同 连续损伤力学 有限元法 耐压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级配矸石压缩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德辉 李辉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7-340,共4页
为了研究连续级配矸石的压缩性能,在实验室进行了矸石压缩试验,通过对压缩过程中轴压、侧压和矸石压缩量的测定,得出矸石压缩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压缩率-轴压关系曲线是一条非线性曲线,可以用指数函数来描述;侧压曲线关系式可以用线性... 为了研究连续级配矸石的压缩性能,在实验室进行了矸石压缩试验,通过对压缩过程中轴压、侧压和矸石压缩量的测定,得出矸石压缩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压缩率-轴压关系曲线是一条非线性曲线,可以用指数函数来描述;侧压曲线关系式可以用线性函数来描述;相同轴压的情况下,试验指数为0.6时,侧压系数最大,试验指数为0.3时,侧压系数最小;压缩率—应力差曲线都可以用指数函数来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级配 矸石 压缩性能 侧压系数 线性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持续负压引流和加压包扎引流的对比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曲海 陈敏东 《临床医学工程》 2013年第5期571-572,共2页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术后持续负压引流和加压包扎引流的比较,分析两种不同引流方式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0年11月在我院收治并实施乳腺癌手术的患者52例,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患者...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术后持续负压引流和加压包扎引流的比较,分析两种不同引流方式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0年11月在我院收治并实施乳腺癌手术的患者52例,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患者采取持续负压引流进行术后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加压包扎引流进行术后治疗;定期对所有患者术后身体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患者舒适例数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增多且无明显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出现。结论乳腺癌术后采取持续负压引流较加压包扎引流疗效明显,且持续负压引流过程简单,操作方便,对患者术后恢复无明显影响,对临床治疗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持续负压引流法 加压包扎引流法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压力对体外培养的人破骨细胞形态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许海燕 周洪 饶国洲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85-288,共4页
目的:探讨施加持续压力对体外培养的人破骨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从脐血中提取单核细胞,α-MEM培养液中加入RANKL和M-CSF作为诱导因子,细胞培养14d。对鉴定为阳性的成熟破骨细胞施加100kPa持续性压力,加载时间分别为1h、3h、5h,观察加... 目的:探讨施加持续压力对体外培养的人破骨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从脐血中提取单核细胞,α-MEM培养液中加入RANKL和M-CSF作为诱导因子,细胞培养14d。对鉴定为阳性的成熟破骨细胞施加100kPa持续性压力,加载时间分别为1h、3h、5h,观察加力后细胞形态的变化;对破骨细胞的2种重要功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进行染色,每组随机选取20个细胞进行灰度分析,应用SPSS12.0软件包对MMP-9和TRAP表达量进行t检验,分析持续压力对破骨细胞的影响。结果:在持续压力的作用下,破骨细胞形态由不规则形态向圆形变化发展。加力1h后,TRAP表达量(59.61±14.95)与未加力组(80.01±9.69)有显著性差异(P<0.05);MMP-9在加力5h后(60.44±8.49)表达量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持续压力可刺激成熟破骨细胞形态发生变化,MMP-9和TRAP表达量增加,说明应力能上调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破骨细胞 持续压力 MMP-9 TR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引流结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在腮腺区肿瘤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志强 王忠厚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30-32,57,共4页
目的:观察腮腺区良性肿瘤术后使用负压引流结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对涎瘘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名行腮腺区肿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负压引流结合弹力绷带压、传统橡皮片结合弹力绷带对术区进行加压包... 目的:观察腮腺区良性肿瘤术后使用负压引流结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对涎瘘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名行腮腺区肿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负压引流结合弹力绷带压、传统橡皮片结合弹力绷带对术区进行加压包扎,对比分析二者预防术后涎瘘发生的效果。结果:持续负压引流结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后的患者术后涎瘘发生率明显低于橡皮片结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的患者。结论:持续负压引流结合弹力绷带加压对预防腮腺区肿瘤术后涎瘘发生具有显著的效果,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瘘 持续负压引流结合弹力绷带加压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静压力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RANKLmRNA分泌活性的影响
7
作者 吴承琼 周洪 王晓荣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研究持续静压力(continuously compressive pressure,CCP)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s)核因子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分泌活性的影响,初... 目的:研究持续静压力(continuously compressive pressure,CCP)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s)核因子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分泌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在正畸性骨改建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组织块酶消化法培养获得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建立空气静压力加载模型,分别对细胞加载0、50、100、150、200持续静压力0、0.5、1、1.5、2、4、6、12h,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tion,RT-PCR)检测RANKLmRNA分泌活性的变化。结果:牙周膜细胞在持续静压力作用下RANKLmRNA表达增强,100Kpa加压1.5h时,RANKLmRNA的表达达峰值。结论:持续静压力可上调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RANKL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细胞 静压力 核因子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静压力对成骨细胞系MC3T3-E1金属蛋白酶解离素28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冯元 轩昆 +1 位作者 杨富生 樊淑梅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61-64,共4页
目的:研究持续静压力对成骨细胞系MC3T3-E1金属蛋白酶解离素28(ADAM28)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自制的细胞体外加载装置,将MC3T3-E1成骨样细胞分别施加50、100、150kPa的持续静压力1h,再分别培养24h、48h后,观察细胞在形态上的相应变化,... 目的:研究持续静压力对成骨细胞系MC3T3-E1金属蛋白酶解离素28(ADAM28)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自制的细胞体外加载装置,将MC3T3-E1成骨样细胞分别施加50、100、150kPa的持续静压力1h,再分别培养24h、48h后,观察细胞在形态上的相应变化,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受力作用后ADAM28的染色情况。结果:细胞受力后,其ADAM28免疫组化染色强度随压力值的增大而明显降低;加压后细胞培养24h和48h两组染色强度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大小的静压力可以影响成骨细胞系MC3T3-E1上ADAM28金属蛋白酶解离素28表达强度,进而影响骨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持续静压力 金属蛋白酶解离素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an-Ganz飘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心肺复苏中指导价值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志 林健球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3期396-399,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Swan-Ganz飘浮导管监测胸外按压时血液流动力指标来指导胸外按压的幅度及频率、呼吸频率及呼吸末正压的调整的研究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68例进入急诊抢救室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 目的探讨利用Swan-Ganz飘浮导管监测胸外按压时血液流动力指标来指导胸外按压的幅度及频率、呼吸频率及呼吸末正压的调整的研究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68例进入急诊抢救室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治疗组,B组为观察组,每组各34例。A、B两组患者在Swan-Ganz飘浮导管置入前,均采用2010指南标准进行心肺复苏术,包括气管插管、除颤、药物的使用并详细记录,A组患者在胸外按压的同时进行Swan-Ganz Swan-Ganz飘浮导管置入,B组为观察组。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和24 h存活率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82.35%,B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64.7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24 h的存活率为91.18%,而B组患者在24 h的存活率仅为79.4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Swan-Ganz飘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指标来指导胸外按压的幅度及频率、呼吸频率及呼吸末正压的调整以形成有效的右心室峰压及胸腔负压,达到理想的冠状动脉灌注压和心输出量以保证心肌细胞及脑细胞的血液供应,建立个体化的复苏模式从而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及24 h的存活率;同时,这一成果将极大的推进心肺复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增强胸外按压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n-Ganz飘浮导管 血流动力学指标 中心静脉压 连续心排血量 心肺复苏术 胸外按压 指导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机不同参数设置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树峰 陈东方 +1 位作者 陈国涛 尹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15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持续胸外心脏按压时呼吸机分钟通气量与气道高压报警值设置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呼吸心搏骤停需行心肺复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呼吸机不同潮气量和高压报警值,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n=...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持续胸外心脏按压时呼吸机分钟通气量与气道高压报警值设置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呼吸心搏骤停需行心肺复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呼吸机不同潮气量和高压报警值,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n=50)呼吸机潮气量为6~7 mL/kg,高压报警值为60 cmH2O,对照组(n=50)呼吸机潮气量为8~12 mL/kg,高压报警值为40 cmH2O,对比两组患者心肺复苏不同时间点乳酸水平和动脉血气以及复苏成功率和复苏后吸气峰压水平。结果心博停止后,两组患者乳酸和SaO2、HCO3、PaCO2、PaO2、pH值均持续恶化,心肺复苏10 min和30 min两组患者乳酸水平和动脉血气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对比(46.00%vs. 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后吸气峰压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呼吸机分钟通气量对接受心外复苏持续胸外心脏按压的患者,上调气道高压报警值效果满意,安全性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持续胸外心脏按压 呼吸机 分钟通气量 气道高压报警值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静压力作用下内质网应激对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庆源 何武林 +2 位作者 王庆 褚洪星 林海燕 《口腔疾病防治》 2019年第8期485-489,共5页
目的研究持续静压力(continuously compressive pressure,CCP)对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内质网的影响及成骨分化的机制。方法用定制圆形玻璃片对体外培养的hPDLCs施加1 g/cm2CCP,分别加力0、2、4、6 h后... 目的研究持续静压力(continuously compressive pressure,CCP)对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内质网的影响及成骨分化的机制。方法用定制圆形玻璃片对体外培养的hPDLCs施加1 g/cm2CCP,分别加力0、2、4、6 h后,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成骨分化情况,以及实时定量PCR检测蛋白激酶受体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eceptorlike ER kinase,PERK)、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2α,eIF2α)、转录激活因子4(transcription activation factor 4,ATF4)的表达情况,以加力0 h为对照组。结果hPDLCs经CCP处理后,其碱性磷酸酶染色呈蓝紫色,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加深;经CCP处理后的各组hPDLCs,PERK、ATF4表达量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且表达量随时间递增(P<0.05),eIF2α表达量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且表达量随时间降低(P<0.05)。结论机械力刺激可促进内质网应激,激活PERK-eIF2α–ATF4信号通路,从而促进hPDLCs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周膜细胞 PERK-eIF2α-ATF4通路 内质网应激 持续静压力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静压力环境下MC3T3-E1细胞的基因测序分析
12
作者 宋志靖 张浩令 +6 位作者 蒋宇航 王凯 宁浩驰 裴雪冬 陈海亮 宋敏 王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29-537,共9页
目的:通过对持续静压力环境下MC3T3-E1细胞的基因测序,筛选出Hub基因并分析其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方法: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和免疫荧光检测细胞骨架蛋白,筛选出最佳实验条件。用TRIzol法提取RNA与基因测序,通过Mfuzz聚类、富集分析、G... 目的:通过对持续静压力环境下MC3T3-E1细胞的基因测序,筛选出Hub基因并分析其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方法: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和免疫荧光检测细胞骨架蛋白,筛选出最佳实验条件。用TRIzol法提取RNA与基因测序,通过Mfuzz聚类、富集分析、GSVA分析,利用NCBI GEO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molecular signatures database数据库,分析对比持续静压力环境下MC3T3-E1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筛选Hub基因,对比分析其与骨质疏松症信号通路关联的分子学机制。结果:在持续静压力环境下,MC3T3-E1细胞增殖显著降低,在1.0 MPa处理8 h和0.5 MPa处理24 h细胞模型组的细胞骨架中,微管蛋白和肌动蛋白的抑制作用显著。通过空白组与模型组基因测序对比后发现29164个差异基因,其中14489个上调、14675个下调。这些差异基因涉及1658个GO功能,包括1096 GO_BP(生物过程),255 GO_CC(细胞组分),307 GO_MF(分子功能),MC3T3-E1细胞在持续静压力作用下受到差异基因调控的信号转导通路有305个。最后筛选出的Hub基因为BTK、CSF1R、MATK、NOS1、PDGFRB,骨质疏松症中MATK表达显著(P<0.05),与5个核心基因相对应的AUC曲线下面积为BTK(0.900)、CSF1R(0.850)、MATK(0.950)、NOS1(0.650)、PDGFRB(0.800)。通过对5个核心基因进行GSVA分析,得出MATK涉及3个关键信号传导途径:INFLAMMATORY-RESPONSE、HEDGEHOG-SIGNALING和KRAS-SIGNALING-DN。结论:持续静压力可降低MC3T3-E1细胞增殖活性,并降低细胞骨架中微管蛋白和肌动蛋白表达;MATK可能作为持续静压力环境下调控MC3T3-E1细胞成骨基因,并与骨质疏松症3个关键信号传导途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3T3-E1细胞 持续静压力 基因测序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粉体连续高压分散装置的特性研究
13
作者 袁方洋 崔政伟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88-1294,共7页
搭建了一种超微颗粒连续分散装置,实验发现纳米颗粒经连续喷射分散可被分散至初级粒径范围。为探讨该装置的机理及高压分散特性,数值模拟了纳米粉体的二级喷射分散过程。结果表明,数值与实验结果的压力动态曲线相符,颗粒数密度沿流动方... 搭建了一种超微颗粒连续分散装置,实验发现纳米颗粒经连续喷射分散可被分散至初级粒径范围。为探讨该装置的机理及高压分散特性,数值模拟了纳米粉体的二级喷射分散过程。结果表明,数值与实验结果的压力动态曲线相符,颗粒数密度沿流动方向降低,实验数据较模拟结果更低。颗粒高压分散的喷嘴不宜过长,以避免颗粒在喷嘴内流动过程中再次团聚,喷嘴长径比在2.5左右可在射流出口产生最大的剪切率,获得最佳的颗粒分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粉体 连续分散装置 数值模拟 高压分散 长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静压力对成骨样细胞MC3T3-E1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侯晋 段小红 +1 位作者 吴军正 汪卫国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4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研究持续性静压力对成骨样细胞MC3T3 -E1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已建立的细胞体外加力装置 ,给MC3T3 -E1细胞施加 2atm的持续性静压力 ,应用细胞计数 ,生化分析和放射免疫等方法 ,观察受力后不同时间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 目的 :研究持续性静压力对成骨样细胞MC3T3 -E1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已建立的细胞体外加力装置 ,给MC3T3 -E1细胞施加 2atm的持续性静压力 ,应用细胞计数 ,生化分析和放射免疫等方法 ,观察受力后不同时间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骨钙素表达量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加力组细胞增殖速度减缓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 72 .96h和 63 .3 6h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 ,但加力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持续性静压力作用 2 4h后 ,与对照组相比 ,加力组骨钙素分泌的增加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一定大小的持续性静压力在抑制MC3T3 -E1细胞生长的同时促进其分化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持续性静压力 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原文传递
动态压应力对生长板软骨前体干细胞PTHrP及细胞外基质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祁军 陈安民 +4 位作者 张虹 李贵刚 张迪 李昆朋 郭风劲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2-386,共5页
目的 研究动态压应力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生长板软骨前体干细胞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PTHrP)以及软骨特性细胞外基质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免疫磁珠分选并体外培养大鼠软骨前体干细胞,用自行设计制作的可控细胞压力加载装置对细胞进行不同... 目的 研究动态压应力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生长板软骨前体干细胞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PTHrP)以及软骨特性细胞外基质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免疫磁珠分选并体外培养大鼠软骨前体干细胞,用自行设计制作的可控细胞压力加载装置对细胞进行不同强度(30 mmHg、60 mmHg、90mmHg)和持续时间(1 h、6 h、24 h)的压应力刺激,未刺激组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PTHrP以及软骨特性细胞外基质(Ⅱ型胶原、X型胶原以及aggreean)mRNA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生长板软骨前体干细胞在30 mmHg、60 mmHg、90 mmHg动态压力培养环境下,各时间点PTHrP、Ⅱ型胶原以及aggrecan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强并高于对照组(P〈0.05);Ⅱ型胶原以及aggrecan mRNA表达水平于6h达高峰,PTHrP mRNA的表达水平随时间增加而增强,24 h仍有较高水平的表达;且压力值越大,相同时间点mRNA相对表达量越高.X型胶原表达水平较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当的动态压应力能有效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软骨前体干细胞Ⅱ型胶原及aggreean mRNA表达,PTHrP在此力学信号转导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应力 生长面 干细胞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质 细胞外基质
原文传递
横向激励多大气压CO_(2)激光器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越 朱子任 +4 位作者 白进周 叶静涵 谭荣清 郑义军 李业军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46-52,共7页
典型的可调谐横向激励大气压[TE(A)]CO_(2)激光器输出激光的脉冲宽度为100~300 ns,并伴有3~10μs的脉冲“拖尾”,在9~11μm范围内输出约100条分立谱线。针对窄脉冲和连续调谐CO_(2)激光器的应用需求,开展了多大气压CO_(2)激光器的研究... 典型的可调谐横向激励大气压[TE(A)]CO_(2)激光器输出激光的脉冲宽度为100~300 ns,并伴有3~10μs的脉冲“拖尾”,在9~11μm范围内输出约100条分立谱线。针对窄脉冲和连续调谐CO_(2)激光器的应用需求,开展了多大气压CO_(2)激光器的研究。采用高压脉冲调制电源,结合高气压脉宽压缩和光栅选线技术,实现连续调谐红外激光输出,脉冲宽度为30~50 ns。当工作电压为72 kV、气压为7.07×10^(5)Pa时,输出激光脉冲的能量为590 mJ,脉冲宽度为35.7 ns,并在10R(32)至10R(26)谱线之间实现连续调谐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CO_(2)激光器 多大气压 连续调谐 脉宽压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