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伏辐射板型PV/T系统的电热冷性能 被引量:4
1
作者 尹宝泉 王一平 +2 位作者 朱丽 崔勇 黄群武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4-119,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电热冷联产光伏辐射板,将起集散热作用的辐射板与单晶硅光电池组件耦合,通过辐射板管路内流体循环,降低电池工作温度,一方面提高电池发电效率,同时回收利用余热;另一方面,夜间通过辐射制冷方式... 提出了一种基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电热冷联产光伏辐射板,将起集散热作用的辐射板与单晶硅光电池组件耦合,通过辐射板管路内流体循环,降低电池工作温度,一方面提高电池发电效率,同时回收利用余热;另一方面,夜间通过辐射制冷方式,获得冷量,从而实现电热冷联产。通过实验测试分析,光伏辐射板同比PV组件发电效率可提高8%~16%,且集热效率达到45%左右,制冷能力为40~80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热联用 辐射板 光伏辐射板 电热冷联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光太阳能PV/T空气集热器能量和(?)效率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孙健 施明恒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29-1932,共4页
文中建立了带有散热翅片的复合抛物面聚光太阳能PV/T空气集热器内部传热过程的一维稳态数学模型,对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集热器热、电、(火用)和净电效率进行了计算。分析了空气质量流量、入射光强度、风速对集热器的空气温度及系... 文中建立了带有散热翅片的复合抛物面聚光太阳能PV/T空气集热器内部传热过程的一维稳态数学模型,对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集热器热、电、(火用)和净电效率进行了计算。分析了空气质量流量、入射光强度、风速对集热器的空气温度及系统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入射光强度的增加,空气进出口温差、热和(火用)效率是增大的,而电效率则有所降低。随着空气流量的增加,系统的净电效率和进出口温度差是降低的。通过计算可知集热器的(火用)效率在18%~11%,热效率可达65%,净电效率低于2%,并明显受空气质量流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光光电/热一体化 空气集热器 净电效率 (火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非跟踪内聚光太阳能PV-T管聚光器的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2
3
作者 彭祖林 张首誉 +2 位作者 邓罗根 葛洪川 江希年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9-343,共5页
针对非跟踪内聚光光电-光热复合管的结构及接收器的设计需求,对管内具有特殊形状的半圆柱接收器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进行了光学设计,并利用Matlab软件对聚光器曲线和形状进行了优化与数据仿真,得到了光热复合管能够得到最大入射光... 针对非跟踪内聚光光电-光热复合管的结构及接收器的设计需求,对管内具有特殊形状的半圆柱接收器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进行了光学设计,并利用Matlab软件对聚光器曲线和形状进行了优化与数据仿真,得到了光热复合管能够得到最大入射光的聚光器的曲线方程、安装位置以及供数控机床加工所需的参数,给出了不同入射角的光线和光强分布图,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仿真结果表明,接收器满足在最大入射光下表面光照均匀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聚光光电-光热复合管 复合抛物面聚光器 半圆柱接收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透射式菲涅尔聚光器的PV/T系统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冯朝卿 王瑞 郑宏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137-3142,共6页
采用光线追踪的方法对外表面为圆形截面、椭圆形截面和抛物线形截面的3种类型的菲涅尔透射聚光器进行分析。利用光学仿真对比分析3种不同聚光器的聚光性能,分析其在聚光效率、跟踪误差敏感性以及入射光轴向倾斜对接收效率影响等方面的... 采用光线追踪的方法对外表面为圆形截面、椭圆形截面和抛物线形截面的3种类型的菲涅尔透射聚光器进行分析。利用光学仿真对比分析3种不同聚光器的聚光性能,分析其在聚光效率、跟踪误差敏感性以及入射光轴向倾斜对接收效率影响等方面的优劣。加工直径为1m的圆形聚光器样件,基于该聚光器构建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photovohaic/thermal system,后文简称PV/T系统),以砷化镓高聚光电池作为接收器,在实际的典型天气下对透射式菲涅尔聚光PV/T系统进行试验研究,测试接收装置的温度分布、系统电能和热能的输出特性以及热电综合利用率。结果表明:晴朗天气下透射式菲涅尔聚光PV/T系统中午时段的发电效率最大可达18%,冷却水得热效率最大值约为45%,在中午时段(11:00~13:00)辐照大于900W/m^2时,热/电总利用效率可保持在5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透射 菲涅尔镜 聚光 光伏/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温控功能的聚光PV/T组件研制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志龙 程龙 +2 位作者 杨星 黄种明 刘菊东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27-2132,共6页
采用热传导原理并结合ANSYS Workbench温度场分析,研制一种带温控功能的聚光PV/T组件。经实验测试,在通过聚光器获得的5倍太阳辐射强度下,该PV/T组件可有效解决聚光晶硅电池片的散热问题,其工作时光电转换效率大于12%;同时,可获得温度约... 采用热传导原理并结合ANSYS Workbench温度场分析,研制一种带温控功能的聚光PV/T组件。经实验测试,在通过聚光器获得的5倍太阳辐射强度下,该PV/T组件可有效解决聚光晶硅电池片的散热问题,其工作时光电转换效率大于12%;同时,可获得温度约为60℃的热水;聚光PV/T组件综合转换效率可达到65.8%,实现了高效和低成本太阳能光电光热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光pv/t组件 温度场 综合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涅尔高倍聚光PV/T系统热电输出性能模拟与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闫素英 吴泽 +3 位作者 王峰 马晓东 王涛 田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97-203,共7页
该文基于直通式微通道冷却的菲涅尔高倍聚光PV/T系统热电输出性能的仿真和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辐照度、聚光元件间的装配距离、入射角及热对流等对系统热电性能的影响较大;太阳直接辐照度为226 W/m2时,菲涅尔透镜与聚光元件间距... 该文基于直通式微通道冷却的菲涅尔高倍聚光PV/T系统热电输出性能的仿真和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辐照度、聚光元件间的装配距离、入射角及热对流等对系统热电性能的影响较大;太阳直接辐照度为226 W/m2时,菲涅尔透镜与聚光元件间距离增大2 mm后,功率和电效率分别下降0.98 W和7.4%,对于确定的菲涅尔高倍聚光PV/T系统,存在最佳聚光元件装配参数范围;当太阳直接辐照度一定时,冷却工质流量越大,电池表面温度下降越快,但在较高流量时,随着流量持续增大,电池表面温度下降趋势减小;当入射角由0°增大至1°后,系统得热量下降0.25MJ,在太阳辐照度达到500 W/m2时,输出功率下降6.35 W;试验系统输出性能稳定,且适用于大型系统,该文研究为系统实际运行参数调控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辐射 菲涅尔聚光 pv/t系统 砷化镓电池 热效率 电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PV/T光储直驱热电联产系统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东 刘鹏飞 +3 位作者 刘春阳 侯刚 惠博 安周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95-2903,共9页
面对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热水和电能需求,光伏/光热(photovoltaic/thermal,PV/T)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建筑运行时的能源消耗。本文介绍了一种太阳能PV/T光储直驱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系统,为了减少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能量损... 面对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热水和电能需求,光伏/光热(photovoltaic/thermal,PV/T)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建筑运行时的能源消耗。本文介绍了一种太阳能PV/T光储直驱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系统,为了减少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能量损失,采用直流压缩机和储能电池,并在兰州地区对系统的运行性能开展了实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PV/T系统的光伏板温度相比传统PV组件温度平均降低12.26℃,平均发电效率相对提升8.1%。在将24.4~27.2℃的水加热到50.1~50.7℃的过程中,平均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可达到5.48,相比传统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提高82.1%~106.8%。平均集热效率和综合效率分别为37.30%和71.24%,PV/T系统的发电量和耗电量分别为3.33kWh和1.69kWh,发电量相比PV系统提高5.7%。太阳能PV/T光储直驱热电联产系统可以减少建筑部门的能源消耗,并提升PV/T系统的发电效率和综合效率,在晴天条件下可以实现离网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光热 直驱 热电联产 发电效率 集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INFO-Bi-LSTM模型的SO_(2)排放质量浓度预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琦 柴宇唤 +2 位作者 王鹏程 刘百川 刘祥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1-649,共9页
针对火电机组SO_(2)排放质量浓度的影响因素众多,难以准确预测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向量加权平均(weighted mean of vectors,INFO)算法与双向长短期记忆(bi-directional long short term memory,Bi-LSTM)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预测模型(改进IN... 针对火电机组SO_(2)排放质量浓度的影响因素众多,难以准确预测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向量加权平均(weighted mean of vectors,INFO)算法与双向长短期记忆(bi-directional long short term memory,Bi-LSTM)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预测模型(改进INFO-Bi-LSTM模型)。采用Circle混沌映射和反向学习产生高质量初始化种群,引入自适应t分布提升INFO算法跳出局部最优解和全局搜索的能力。选取改进INFO-Bi-LSTM模型和多种预测模型对炉内外联合脱硫过程中4种典型工况下的SO_(2)排放质量浓度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进行验证对比。结果表明:改进INFO算法的寻优能力得到提升,并且改进INFO-Bi-LSTM模型精度更高,更加适用于SO_(2)排放质量浓度的预测,可为变工况下的脱硫控制提供控制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内外联合脱硫 烟气SO_(2)质量浓度 INFO算法 Bi-LStM神经网络 Circle混沌映射 自适应t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硅PV/T系统全年运行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董深 张志刚 石珍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05-1210,共6页
用非晶硅PV/T系统的数值模型对其全年运行性能进行模拟,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可靠性。以天津地区典型年气象资料为基础,经过数值分析得出非晶硅PV/T系统全年的光电效率为4.61%,光热效率为37.00%,其综合效率为49.13%,高于非晶硅光伏系统的1... 用非晶硅PV/T系统的数值模型对其全年运行性能进行模拟,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可靠性。以天津地区典型年气象资料为基础,经过数值分析得出非晶硅PV/T系统全年的光电效率为4.61%,光热效率为37.00%,其综合效率为49.13%,高于非晶硅光伏系统的10.63%和热水系统的41.55%。分季节模拟分析表明,非晶硅PV/T系统春、冬两季有较高的光电效率,夏、秋两季有较高的综合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硅 pv /t系统 全年运行 综合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NSYS仿真的不同跟踪方式下CPV/T系统的热电性能及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晔 张高明 +3 位作者 高峰 刘志兵 王泽昕 魏进家 《太阳能》 2020年第10期26-34,共9页
利用TRNSYS软件仿真预测了采用不同跟踪方式的聚光光伏光热(CPV/T)系统在西安、兰州和拉萨这3个地区的全年热、电性能。仿真结果显示,以西安为例,3种跟踪方式中,采用双轴跟踪方式的CPV/T系统的全年热、电效率均最高,分别为40%和11.34%;... 利用TRNSYS软件仿真预测了采用不同跟踪方式的聚光光伏光热(CPV/T)系统在西安、兰州和拉萨这3个地区的全年热、电性能。仿真结果显示,以西安为例,3种跟踪方式中,采用双轴跟踪方式的CPV/T系统的全年热、电效率均最高,分别为40%和11.34%;采用单轴东西向跟踪方式的CPV/T系统的全年热、电效率次之,分别为35.67%和10.74%;采用单轴南北向跟踪方式的CPV/T系统的全年热、电效率均最低,分别为32.19%和10.16%。从动态投资回收期的角度对采用不同跟踪方式的CPV/T系统的经济性进行了评价,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单轴东西向跟踪方式的CPV/T系统的经济性最佳,在西安、兰州和拉萨这3个地区,其动态投资回收期分别为4.84、4.93和4.81年;采用双轴跟踪方式的CPV/T系统的经济性次之,在上述3个地区其动态投资回收期分别为5.65、5.69和5.48年;采用单轴南北向跟踪方式的CPV/T系统的经济性最差,在上述3个地区其动态投资回收期分别为6.09、6.26和6.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光光伏光热系统 Cpv/t 热性能 电性能 热效率 电效率 跟踪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载荷下T型管节点应力集中系数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团海 陈国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2-277,共6页
提出一种复合载荷下T型管节点应力集中系数(SCF)数值计算方法,并就SCF海冰参数影响进行研究.鉴于采用位移边界条件对管节点应力分析不能充分体现管节点交界处应力集中情况,选用载荷边界条件法计算管节点SCF;借助于ANSYS软件子模型技术,... 提出一种复合载荷下T型管节点应力集中系数(SCF)数值计算方法,并就SCF海冰参数影响进行研究.鉴于采用位移边界条件对管节点应力分析不能充分体现管节点交界处应力集中情况,选用载荷边界条件法计算管节点SCF;借助于ANSYS软件子模型技术,实现在模型中同时施加轴力、面内弯矩和面外弯矩三种基本载荷,采用外推插值法分析复合载荷下管节点交界处应力分布,直接计算出SCF.最后利用该方法研究三个海冰参数:冰厚、来冰方向和冰速对SCF的影响规律,为不同工况下平台冰激疲劳评估选择合适的SCF提供理论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 t型管节点 应力集中系数 复合载荷 子模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倍聚光太阳能纳米流体PV/T系统实验研究
12
作者 王刚 陈翔龙 +1 位作者 林建清 姜铁骝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33-3238,共6页
本文设计并搭建了一种使用低聚光倍数的复合抛物面(CPC)聚光器的双流道太阳能光伏/光热(PV/T)系统实验装置。介绍了该双流道PV/T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验装置的组成,制备了Ag纳米颗粒和Ag/水纳米流体,并对不同浓度的Ag/水纳米流体的光学性... 本文设计并搭建了一种使用低聚光倍数的复合抛物面(CPC)聚光器的双流道太阳能光伏/光热(PV/T)系统实验装置。介绍了该双流道PV/T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验装置的组成,制备了Ag纳米颗粒和Ag/水纳米流体,并对不同浓度的Ag/水纳米流体的光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对使用Ag/水纳米流体的双流道PV/T系统的运行进行了全天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使用Ag/水纳米流体的双流道PV/T系统可以维持长时间的稳定运行,具备相对较好的日应用技术可行性。使用Ag/水纳米流体的条件下,PV/T系统稳定运行时的热效率约为56.1%,效率约为25.5%,光伏组件的填充因子和最大输出功率为0.602和74.2 W,PV/T系统的总电效率为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光伏 复合抛物面聚光器 Ag/水纳米流体 低倍聚光 pv/t系统
原文传递
水基Ag-SiO_(2)纳米流体分频光伏/光热集热器功能单元性能实验研究
13
作者 刘仙萍 田东 TAYLOR Robert A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430,共6页
以纳米流体分频的光伏/光热(PV/T)集热器能使光伏和光热模块的工作温度解耦,从而获得更高的太阳能综合利用效率。以水基Ag-SiO_(2)纳米流体为分频液和集热工质,设计新型的分频PV/T集热器结构,研究在Ag-SiO_(2)纳米流体4种质量浓度和运... 以纳米流体分频的光伏/光热(PV/T)集热器能使光伏和光热模块的工作温度解耦,从而获得更高的太阳能综合利用效率。以水基Ag-SiO_(2)纳米流体为分频液和集热工质,设计新型的分频PV/T集热器结构,研究在Ag-SiO_(2)纳米流体4种质量浓度和运行条件下,分频PV/T集热器功能单元的热、电性能。结果表明:Ag-SiO_(2)纳米流体的质量浓度显著影响PV/T集热器功能单元的性能,质量浓度为0.025%时,综合效率约为63.21%,比水为分频流体时的综合效率提升约38.04%;得出水基Ag-SiO_(2)纳米流体分频时PV/T集热器功能单元的热、电效率和综合效率与不同纳米颗粒质量浓度的拟合关系式,为通过控制纳米流体质量浓度参数从而调节PV/T集热器的热、电输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纳米流体 光谱分频 pv/t 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涅尔聚光PV/T系统输出特性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史志国 闫素英 +2 位作者 王胜捷 田瑞 郭嘉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33-1637,共5页
针对菲涅尔聚光引起的砷化镓电池温度分布不均问题,本文提出水冷螺旋式微通道散热结构,冷却GaAs电池,研究微通道长度、PCB板面积和流体入口速度对电池温度、出口流体温度及太阳能电池的光热、光电及综合效率的影响,并进行结构优化,结果... 针对菲涅尔聚光引起的砷化镓电池温度分布不均问题,本文提出水冷螺旋式微通道散热结构,冷却GaAs电池,研究微通道长度、PCB板面积和流体入口速度对电池温度、出口流体温度及太阳能电池的光热、光电及综合效率的影响,并进行结构优化,结果表明,对于本文所研究单片砷化镓电池,选择面积为127×127 mm^2的PCB板,流道长度为6圈时的螺旋式微通道冷却结构换热效果最佳,且若得到可应用于膜蒸馏苦咸水淡化系统热源的65~70℃出口流体,入口流体速度应控制在0.52~0.58 m/s内,本文为菲涅尔高倍聚光PV/T冷却系统的换热特性试验研究与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t 菲涅尔聚光 输出特性 微通道冷却 结构优化
原文传递
太阳能聚光分频PV/T综合利用系统的光学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芃 刘阳 +2 位作者 张谦 陈则韶 王刚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太阳能聚光分频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聚光系统为倾斜平板菲涅尔反射型聚光器并对太阳双轴跟踪。分频器可将太阳光谱分成两部分同时实现光伏和光热高效利用。通过光线追踪法对该系统进行了光学性能分析,并对系统... 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太阳能聚光分频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聚光系统为倾斜平板菲涅尔反射型聚光器并对太阳双轴跟踪。分频器可将太阳光谱分成两部分同时实现光伏和光热高效利用。通过光线追踪法对该系统进行了光学性能分析,并对系统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聚光系统具有较高的面积利用率,聚光焦斑均匀性高有利于光伏发电;集热器对分频器反射能流的直接拦截率可达到86%。光热利用温度不受光伏电池工作温度的限制,因此有望获得更高的太阳能综合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Cpv/t综合利用系统 光谱分频器 光学分析
原文传递
多曲面槽式聚光太阳电池电热联供系统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常泽辉 郑宏飞 +1 位作者 侯静 戴静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15-920,共6页
介绍了一种多曲面槽式太阳能聚光器的工作原理,对该装置进行了三维建模,利用光学分析软件对该聚光器安装平板式太阳电池进行光线追迹分析,直观地再现了聚焦光线的分布.基于该多曲面槽式聚光系统,提出一种新型的聚光太阳电池电热联供系统... 介绍了一种多曲面槽式太阳能聚光器的工作原理,对该装置进行了三维建模,利用光学分析软件对该聚光器安装平板式太阳电池进行光线追迹分析,直观地再现了聚焦光线的分布.基于该多曲面槽式聚光系统,提出一种新型的聚光太阳电池电热联供系统(TCPV/T).该系统能够有效利用太阳辐射能量,提高太阳电池输出电功率、光电转换效率,并将太阳电池产生的热量有效回收,实现聚光发电系统对外输出电能、热能.构建了多曲面槽式聚光多晶硅太阳电池电热联供实验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在约3倍太阳聚光作用下,与非聚光平板电池、安装于同一聚光器内的太阳电池输出电功率相比,聚光电热联供系统输出最大电功率分别提高了96.4%和64.2%,系统综合性能效率达到6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pv/t系统 多曲面槽式聚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式聚光热电联供系统抛物反射面的性能参数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熙 李明 +3 位作者 王云峰 李国良 魏生贤 王炳灿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共5页
分析了跟踪方式和太阳张角对理想槽式抛物面反射镜的影响,给出了几何聚光比、相对口径、能流分布、边界角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在理想情况下,边界角δ为44.87°时,槽式聚光器的最大聚光比为212.59,此时相对口径为1.652 m。讨论了北京... 分析了跟踪方式和太阳张角对理想槽式抛物面反射镜的影响,给出了几何聚光比、相对口径、能流分布、边界角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在理想情况下,边界角δ为44.87°时,槽式聚光器的最大聚光比为212.59,此时相对口径为1.652 m。讨论了北京、上海、昆明等地单轴跟踪在全年不同时刻入射角余弦值的变化规律。采取东-西水平轴跟踪时,入射角余弦值与各地纬度无关;采取南-北水平轴跟踪时,春冬两季每天不同时刻入射角的变化范围较大,夏秋两季的变化范围较小。文章针对不同宽度太阳电池和聚光比对抛物镜面参数进行了设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太阳聚光器 光路跟踪 槽式抛物面 热电联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光伏-光热联合发电的优化运行模型 被引量:13
18
作者 肖白 王涛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3-170,共8页
光伏发电发展迅速,其间歇性与波动性使传统机组频繁处于深度调峰状况,借助光热电站可有效缓解。从光伏光热发电特性出发,建立了光伏光热联合发电模型,并对其接入后的电力系统进行优化。以光伏光热联合系统的收益最大以及跟随负荷能力最... 光伏发电发展迅速,其间歇性与波动性使传统机组频繁处于深度调峰状况,借助光热电站可有效缓解。从光伏光热发电特性出发,建立了光伏光热联合发电模型,并对其接入后的电力系统进行优化。以光伏光热联合系统的收益最大以及跟随负荷能力最大为目标,并采用权重法对目标函数进行处理,可知优化模型满足光伏光热电站的主要运行约束与传统安全约束。IEEE 30节点的算例结果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光热发电 联合系统 运行模拟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在光伏/热太阳能系统中的应用及实验 被引量:5
19
作者 肖丽仙 何永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536-2543,共8页
为研究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ompound parabolic concentrator,CPC)在光伏,热(PV/T)太阳能系统中的应用特性,分析CPC-PV/T集热器内部的热传输机理,建立CPC-PV/T太阳能系统的光热、光电能量转换理论。并对系统的光热、光电转换特... 为研究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ompound parabolic concentrator,CPC)在光伏,热(PV/T)太阳能系统中的应用特性,分析CPC-PV/T集热器内部的热传输机理,建立CPC-PV/T太阳能系统的光热、光电能量转换理论。并对系统的光热、光电转换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PC型聚光器在PV/T系统中的应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系统光热转换性能的降低,但能有效提高系统光电转换效率。另外,设计无聚光PV/T太阳能系统样机和CPC型聚光PV/T太阳能系统样机,并对2种样机的光热、光电特性进行测试及对比分析。其中,CPC-PV/T样机的热效率为39.6%、输出电效率5.4%,无聚光PV/T样机热效率为44%、输出电效率仅为4.1%,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 pv/t系统 光热特性 热效率 光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菲涅尔式高倍聚光光伏光热系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金祝岭 季杰 +3 位作者 徐宁 孙炜 李晶 黄文竹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9-75,共7页
提出并搭建一种新型的高倍聚光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实现菲涅尔式点聚焦光伏系统与PV/T系统的有效结合,并对其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户外测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直流电流与直射辐照呈正相关线性关系;在开始水箱温度低于约为40℃时,对... 提出并搭建一种新型的高倍聚光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实现菲涅尔式点聚焦光伏系统与PV/T系统的有效结合,并对其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户外测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直流电流与直射辐照呈正相关线性关系;在开始水箱温度低于约为40℃时,对输出直流电压影响小;水箱温度过高时,输出直流电压上升趋势减缓;系统峰值电功率可达12.10 kW;09:40~17:00,系统发电量为77 kWh;瞬时最高电效率高达28.90%,平均电效率为27.36%;瞬时最高热效率可达33.54%,平均热效率为30.02%;系统综合效率高达6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涅尔 高倍聚光 pv/t 热效率 电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