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hancing Solar Photovoltaic Efficiency:A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Analysis
1
作者 Rahool Rai Fareed Hussain Mangi +1 位作者 Kashif Ahmed Sudhakar Kumaramsay 《Energy Engineering》 EI 2025年第1期153-166,共14页
The growing need for sustainable energy solutions,driven by rising energy shortages,environmental concerns,and the depletion of conventional energy sources,has led to a significant focus on renewable energy.Solar ener... The growing need for sustainable energy solutions,driven by rising energy shortages,environmental concerns,and the depletion of conventional energy sources,has led to a significant focus on renewable energy.Solar energy,among the various renewable sources,is particularly appealing due to its abundant availability.However,the efficiency of commercial solar photovoltaic(PV)modules is hindered by several factors,notably their conversion efficiency,which averages around 19%.This efficiency can further decline to 10%–16%due to temperature increases during peak sunlight hours.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cooling of PV modules by applying water to their front surface through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The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cooling the PV module by analyz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water film thickness,Reynolds number,and their effects on temperature reduction and heat transfer.The CFD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cooling condition occurred with a 5 mm thick water film and a Reynolds number of 10.These specific parameters were found to maximize the heat transfer and temperature reduction efficiency.This finding is cruc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and efficient cooling systems for PV modules,potentially leading to improved performance and longevity of solar panels.Alternative cooling fluids or advanced cooling techniques that might offer even better efficiency or practical benef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 module efficiency water film thickness reynolds number CFD analysis pv/t renewable ener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非跟踪内聚光太阳能PV-T管聚光器的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2
2
作者 彭祖林 张首誉 +2 位作者 邓罗根 葛洪川 江希年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9-343,共5页
针对非跟踪内聚光光电-光热复合管的结构及接收器的设计需求,对管内具有特殊形状的半圆柱接收器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进行了光学设计,并利用Matlab软件对聚光器曲线和形状进行了优化与数据仿真,得到了光热复合管能够得到最大入射光... 针对非跟踪内聚光光电-光热复合管的结构及接收器的设计需求,对管内具有特殊形状的半圆柱接收器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进行了光学设计,并利用Matlab软件对聚光器曲线和形状进行了优化与数据仿真,得到了光热复合管能够得到最大入射光的聚光器的曲线方程、安装位置以及供数控机床加工所需的参数,给出了不同入射角的光线和光强分布图,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仿真结果表明,接收器满足在最大入射光下表面光照均匀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聚光光电-光热复合管 复合抛物面聚光器 半圆柱接收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透射式菲涅尔聚光器的PV/T系统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冯朝卿 王瑞 郑宏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137-3142,共6页
采用光线追踪的方法对外表面为圆形截面、椭圆形截面和抛物线形截面的3种类型的菲涅尔透射聚光器进行分析。利用光学仿真对比分析3种不同聚光器的聚光性能,分析其在聚光效率、跟踪误差敏感性以及入射光轴向倾斜对接收效率影响等方面的... 采用光线追踪的方法对外表面为圆形截面、椭圆形截面和抛物线形截面的3种类型的菲涅尔透射聚光器进行分析。利用光学仿真对比分析3种不同聚光器的聚光性能,分析其在聚光效率、跟踪误差敏感性以及入射光轴向倾斜对接收效率影响等方面的优劣。加工直径为1m的圆形聚光器样件,基于该聚光器构建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photovohaic/thermal system,后文简称PV/T系统),以砷化镓高聚光电池作为接收器,在实际的典型天气下对透射式菲涅尔聚光PV/T系统进行试验研究,测试接收装置的温度分布、系统电能和热能的输出特性以及热电综合利用率。结果表明:晴朗天气下透射式菲涅尔聚光PV/T系统中午时段的发电效率最大可达18%,冷却水得热效率最大值约为45%,在中午时段(11:00~13:00)辐照大于900W/m^2时,热/电总利用效率可保持在5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透射 菲涅尔镜 聚光 光伏/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温控功能的聚光PV/T组件研制 被引量:1
4
作者 许志龙 程龙 +2 位作者 杨星 黄种明 刘菊东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27-2132,共6页
采用热传导原理并结合ANSYS Workbench温度场分析,研制一种带温控功能的聚光PV/T组件。经实验测试,在通过聚光器获得的5倍太阳辐射强度下,该PV/T组件可有效解决聚光晶硅电池片的散热问题,其工作时光电转换效率大于12%;同时,可获得温度约... 采用热传导原理并结合ANSYS Workbench温度场分析,研制一种带温控功能的聚光PV/T组件。经实验测试,在通过聚光器获得的5倍太阳辐射强度下,该PV/T组件可有效解决聚光晶硅电池片的散热问题,其工作时光电转换效率大于12%;同时,可获得温度约为60℃的热水;聚光PV/T组件综合转换效率可达到65.8%,实现了高效和低成本太阳能光电光热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光pv/t组件 温度场 综合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水型PV/T组件结构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孙亮亮 袁艳平 +2 位作者 胡文举 曹晓玲 雷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235-239,共5页
采用归一化敏感系数法对热水型PV/T组件的主要结构参数(盖板玻璃厚度、空气腔厚度、集热板厚度、水管直径、水管间距和保温材料厚度)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了太阳辐射值、室外温度和流速对各结构参数敏感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盖... 采用归一化敏感系数法对热水型PV/T组件的主要结构参数(盖板玻璃厚度、空气腔厚度、集热板厚度、水管直径、水管间距和保温材料厚度)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了太阳辐射值、室外温度和流速对各结构参数敏感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盖板玻璃厚度、水管直径和水管间距是影响热水型PV/T组件发电量和热水得热量的显著性参数。与太阳辐射值和流速相比,室外温度对结构参数的敏感系数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型pv/t组件 敏感性分析 结构参数 归一化敏感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光太阳能PV/T空气集热器能量和(?)效率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孙健 施明恒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29-1932,共4页
文中建立了带有散热翅片的复合抛物面聚光太阳能PV/T空气集热器内部传热过程的一维稳态数学模型,对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集热器热、电、(火用)和净电效率进行了计算。分析了空气质量流量、入射光强度、风速对集热器的空气温度及系... 文中建立了带有散热翅片的复合抛物面聚光太阳能PV/T空气集热器内部传热过程的一维稳态数学模型,对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集热器热、电、(火用)和净电效率进行了计算。分析了空气质量流量、入射光强度、风速对集热器的空气温度及系统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入射光强度的增加,空气进出口温差、热和(火用)效率是增大的,而电效率则有所降低。随着空气流量的增加,系统的净电效率和进出口温度差是降低的。通过计算可知集热器的(火用)效率在18%~11%,热效率可达65%,净电效率低于2%,并明显受空气质量流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光光电/热一体化 空气集热器 净电效率 (火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涅尔高倍聚光PV/T系统热电输出性能模拟与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闫素英 吴泽 +3 位作者 王峰 马晓东 王涛 田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97-203,共7页
该文基于直通式微通道冷却的菲涅尔高倍聚光PV/T系统热电输出性能的仿真和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辐照度、聚光元件间的装配距离、入射角及热对流等对系统热电性能的影响较大;太阳直接辐照度为226 W/m2时,菲涅尔透镜与聚光元件间距... 该文基于直通式微通道冷却的菲涅尔高倍聚光PV/T系统热电输出性能的仿真和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辐照度、聚光元件间的装配距离、入射角及热对流等对系统热电性能的影响较大;太阳直接辐照度为226 W/m2时,菲涅尔透镜与聚光元件间距离增大2 mm后,功率和电效率分别下降0.98 W和7.4%,对于确定的菲涅尔高倍聚光PV/T系统,存在最佳聚光元件装配参数范围;当太阳直接辐照度一定时,冷却工质流量越大,电池表面温度下降越快,但在较高流量时,随着流量持续增大,电池表面温度下降趋势减小;当入射角由0°增大至1°后,系统得热量下降0.25MJ,在太阳辐照度达到500 W/m2时,输出功率下降6.35 W;试验系统输出性能稳定,且适用于大型系统,该文研究为系统实际运行参数调控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辐射 菲涅尔聚光 pv/t系统 砷化镓电池 热效率 电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梯度对PV/T系统热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文仪 朱勋梦 +3 位作者 刘祖明 廖华 谢建 李光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9-22,共4页
制作了一种将透明光伏组件与平板集热器合为一体的新型PV/T系统,并就温度梯度对系统热电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分布不均匀、电池排列对系统的热、电性能影响较大.
关键词 新型pv/t系统 透明光伏组件 平板集热器 热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尘形态及密度对太阳能PV/T系统的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东 俞凯 +3 位作者 景金龙 刘畅 安周建 李秉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1-177,共7页
在室外搭建太阳能光伏/热(PV/T)系统实验测试平台,研究积尘形态及密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积尘形态主要影响太阳能PV/T系统的光热效率,积尘密度主要影响系统的光电效率。与松散积尘相比,粘结积尘对系统光热效率及综合效率... 在室外搭建太阳能光伏/热(PV/T)系统实验测试平台,研究积尘形态及密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积尘形态主要影响太阳能PV/T系统的光热效率,积尘密度主要影响系统的光电效率。与松散积尘相比,粘结积尘对系统光热效率及综合效率的影响更大。当松散积尘密度从0变化至33.79 g/m^(2)时,系统的光热效率下降率仅为2.32%,而系统的光电效率下降率高达48.65%。在该文实验中,随着积尘密度的增大,太阳电池的工作温度依次为53.99、52.92、50.73和55.58℃,呈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故少量积尘不会使太阳能PV/T系统中太阳电池的工作温度升高而影响其正常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集热器 光伏组件 集热效率 pv/t 灰尘问题 积尘形态 积尘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PV/T复合系统设计讨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文仪 朱勋梦 罗玉玲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1期102-104,共3页
设计了一套将透明光伏组件与铝合金平板集热器结合为一体的新型PV/T系统,该结合模式可基本上不改变现有太阳能平板热水器的基本结构,又能很好地结合光伏组件,工艺上容易实现,价格低廉,性能上可使得光电光热效率有所提高。
关键词 新型pv/t系统 透明光伏组件 铝合金平板集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玻璃盖板对吹胀式PV/T组件的性能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乾 庞玮 +3 位作者 于洪文 严辉 宋兴斌 宋兴贞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04-1609,共6页
玻璃盖板可以有效提高光伏/光热一体化(PV/T)组件的热性能。文章分别采用超白压延玻璃和超白浮法玻璃作为盖板,设计了两种基于吹胀式集热器的多晶硅PV/T组件,并对由两种组件构成的PV/T系统进行了户外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超白压... 玻璃盖板可以有效提高光伏/光热一体化(PV/T)组件的热性能。文章分别采用超白压延玻璃和超白浮法玻璃作为盖板,设计了两种基于吹胀式集热器的多晶硅PV/T组件,并对由两种组件构成的PV/T系统进行了户外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超白压延玻璃盖板PV/T系统的电效率为13.83%,热效率为48.56%;使用超白浮法玻璃盖板PV/T系统的电效率和热效率均略低于前者,分别为13.15%和47.99%。由此可见,采用超白压延玻璃作为PV/T组件的盖板可以增强PV/T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t组件 玻璃盖板 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拟太阳辐射强度对自然循环式PV/T系统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王红岩 杨洪兴 +1 位作者 吕建 李宪莉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359-362,共4页
为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同时得到可资利用的电能和热能,对辐射强度对光伏光热建筑热电联供系统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在太阳能模拟实验室进行了自然循环模式下,太阳辐射强度对系统的发电效率、热效率以及综合效率和一次能源节约率的影响进... 为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同时得到可资利用的电能和热能,对辐射强度对光伏光热建筑热电联供系统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在太阳能模拟实验室进行了自然循环模式下,太阳辐射强度对系统的发电效率、热效率以及综合效率和一次能源节约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强度是影响PV/T系统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t系统 pv/t模块温度 自然循环 综合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玻光伏组件PV/T集热器特性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永泰 肖丽仙 +3 位作者 王建秋 李雷 杨姚华 张达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6-251,共6页
利用双玻光伏组件设计了一种新的PV/T(photovoltaic/thermal)太阳能集热器,并对其热转换和传输特性进行研究。制备了透光率分别为50%和10%的2种双玻光伏组件PV/T空气集热系统样机,并对其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透光率50%的PV/T太阳... 利用双玻光伏组件设计了一种新的PV/T(photovoltaic/thermal)太阳能集热器,并对其热转换和传输特性进行研究。制备了透光率分别为50%和10%的2种双玻光伏组件PV/T空气集热系统样机,并对其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透光率50%的PV/T太阳能集热器,其吸热板温度高于双玻光伏组件温度,透光率10%PV/T太阳能集热器中吸热板温度低于双玻光伏组件温度,其最大温度差达到30℃,光伏组件受吸热板温度影响减小,且透光率50%集热系统输出空气温度达94℃,日热效率为49.2%,光伏组件输出效率达到9.5%,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研究为PV/T太阳能集热器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玻光伏组件 pv/t系统 光热特性 光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NSYS仿真的不同跟踪方式下CPV/T系统的热电性能及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晔 张高明 +3 位作者 高峰 刘志兵 王泽昕 魏进家 《太阳能》 2020年第10期26-34,共9页
利用TRNSYS软件仿真预测了采用不同跟踪方式的聚光光伏光热(CPV/T)系统在西安、兰州和拉萨这3个地区的全年热、电性能。仿真结果显示,以西安为例,3种跟踪方式中,采用双轴跟踪方式的CPV/T系统的全年热、电效率均最高,分别为40%和11.34%;... 利用TRNSYS软件仿真预测了采用不同跟踪方式的聚光光伏光热(CPV/T)系统在西安、兰州和拉萨这3个地区的全年热、电性能。仿真结果显示,以西安为例,3种跟踪方式中,采用双轴跟踪方式的CPV/T系统的全年热、电效率均最高,分别为40%和11.34%;采用单轴东西向跟踪方式的CPV/T系统的全年热、电效率次之,分别为35.67%和10.74%;采用单轴南北向跟踪方式的CPV/T系统的全年热、电效率均最低,分别为32.19%和10.16%。从动态投资回收期的角度对采用不同跟踪方式的CPV/T系统的经济性进行了评价,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单轴东西向跟踪方式的CPV/T系统的经济性最佳,在西安、兰州和拉萨这3个地区,其动态投资回收期分别为4.84、4.93和4.81年;采用双轴跟踪方式的CPV/T系统的经济性次之,在上述3个地区其动态投资回收期分别为5.65、5.69和5.48年;采用单轴南北向跟踪方式的CPV/T系统的经济性最差,在上述3个地区其动态投资回收期分别为6.09、6.26和6.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光光伏光热系统 Cpv/t 热性能 电性能 热效率 电效率 跟踪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扁盒式PV/T组件性能研究
15
作者 李雷 洪宇富 +4 位作者 杨绍波 杨艳云 昝惠萍 汪志伟 高可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52-56,共5页
PV/T组件不仅可以降低光伏组件温度,提高光电转换效率,而且可以改善综合效率。本文使用太阳能记录器(PROVA)对独立扁盒式PV/T组件的电效率及热效率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独立扁盒式PV/T组件的电效率受内部水温影响较明显;热效率受太... PV/T组件不仅可以降低光伏组件温度,提高光电转换效率,而且可以改善综合效率。本文使用太阳能记录器(PROVA)对独立扁盒式PV/T组件的电效率及热效率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独立扁盒式PV/T组件的电效率受内部水温影响较明显;热效率受太阳辐射影响明显,热效率极差达16.80%,平均综合效率可达到76.32%,明显高于34.02%的对照组件平均综合效率。铜扁盒式PV/T组件可以有效提高PV/T组件的综合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t 光伏组件 性能研究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热管式PV/T组件综合效率提升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吕伟中 艾雄杰 安兴才 《太阳能》 2022年第6期64-70,共7页
针对PV/T组件的特性,通过从吸热导热材料特性、太阳电池特性及导热性能这3个方面进行研究,最终得出若要同时提升PV/T组件光电转换效率和集热效率,宜选用高导热系数的EVA封装材料、低温度衰减系数的多晶黑硅太阳电池,并可通过填充石墨烯... 针对PV/T组件的特性,通过从吸热导热材料特性、太阳电池特性及导热性能这3个方面进行研究,最终得出若要同时提升PV/T组件光电转换效率和集热效率,宜选用高导热系数的EVA封装材料、低温度衰减系数的多晶黑硅太阳电池,并可通过填充石墨烯填缝料增大吸热材料的热传导面积,由此研发出一种新型热管式PV/T组件,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发现,新型热管式PV/T组件达到了提升综合效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式pv/t组件 黑硅 吸热材料 石墨烯填缝料 光电转换效率 集热效率 综合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检验的光伏电站中能效异常光伏组件识别研究
17
作者 王鲁宁 王文彬 +3 位作者 姚洪鹏 陆江 高浩 袁廷璧 《太阳能》 2024年第4期101-107,共7页
由于目前光伏电站能效指标缺乏具体的应用方式,光伏组件发电效率优劣的界限模糊,且光伏电站在正常运行中光伏组件I-V特性曲线难以获取,导致目前识别异常光伏组件的方法难以应用到实际光伏电站中。基于此,利用光伏组件能效比服从正态分... 由于目前光伏电站能效指标缺乏具体的应用方式,光伏组件发电效率优劣的界限模糊,且光伏电站在正常运行中光伏组件I-V特性曲线难以获取,导致目前识别异常光伏组件的方法难以应用到实际光伏电站中。基于此,利用光伏组件能效比服从正态分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t检验的光伏电站中能效异常光伏组件的识别方法,对光伏组件实际能效比与理论能效比之差进行假设检验,并结合实际光伏电站进行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异常光伏组件,可为光伏电站的运维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光伏电站 假设检验 能效比 t检验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素对光伏组件输出性能影响研究综述
18
作者 徐明月 唐若笠 张彦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6-514,共9页
随着光伏组件大量投入使用,在役光伏组件在不同工作环境下产生各种问题,尤其是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的光伏组件,更容易产生输出性能降低的现象甚至发生故障。因此,为保证光伏组件高效平稳运行,大量学者以不同环境因素导致光伏组件性能降低... 随着光伏组件大量投入使用,在役光伏组件在不同工作环境下产生各种问题,尤其是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的光伏组件,更容易产生输出性能降低的现象甚至发生故障。因此,为保证光伏组件高效平稳运行,大量学者以不同环境因素导致光伏组件性能降低的机制为对象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归纳了环境温度、环境湿度、表面积灰、风速风向、空气颗粒物等常见环境因素对光伏组件性能影响的相关研究,总结了各环境因素作用的影响大小,讨论了各个环境因素影响光伏组件性能研究的不足之处,概述了当前光伏组件温度调节技术以及清洁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性能降低 pv/t降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S模糊神经网络的光伏组件在线健康诊断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福忠 侯奥 张丽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3-156,160,共5页
为了能够实时掌握光伏组件的健康状况,提出一种基于T-S模糊神经网络的在线健康诊断模型。首先,分析了常见光伏组件异常工况下的电气输出并选取特征向量;其次,利用模糊C均值(FCM)及自适应LM算法对T-S模糊神经网络进行了优化;最后,通过仿... 为了能够实时掌握光伏组件的健康状况,提出一种基于T-S模糊神经网络的在线健康诊断模型。首先,分析了常见光伏组件异常工况下的电气输出并选取特征向量;其次,利用模糊C均值(FCM)及自适应LM算法对T-S模糊神经网络进行了优化;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诊断方法的诊断正确率达到了94%,诊断精度与收敛速度都优于传统T-S模糊神经网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t-S模糊神经网络 模糊C均值 自适应LM 健康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倍聚光太阳能纳米流体PV/T系统实验研究
20
作者 王刚 陈翔龙 +1 位作者 林建清 姜铁骝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33-3238,共6页
本文设计并搭建了一种使用低聚光倍数的复合抛物面(CPC)聚光器的双流道太阳能光伏/光热(PV/T)系统实验装置。介绍了该双流道PV/T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验装置的组成,制备了Ag纳米颗粒和Ag/水纳米流体,并对不同浓度的Ag/水纳米流体的光学性... 本文设计并搭建了一种使用低聚光倍数的复合抛物面(CPC)聚光器的双流道太阳能光伏/光热(PV/T)系统实验装置。介绍了该双流道PV/T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验装置的组成,制备了Ag纳米颗粒和Ag/水纳米流体,并对不同浓度的Ag/水纳米流体的光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对使用Ag/水纳米流体的双流道PV/T系统的运行进行了全天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使用Ag/水纳米流体的双流道PV/T系统可以维持长时间的稳定运行,具备相对较好的日应用技术可行性。使用Ag/水纳米流体的条件下,PV/T系统稳定运行时的热效率约为56.1%,效率约为25.5%,光伏组件的填充因子和最大输出功率为0.602和74.2 W,PV/T系统的总电效率为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光伏 复合抛物面聚光器 Ag/水纳米流体 低倍聚光 pv/t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