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uture changes in compound drought events and associated population and GDP exposure in China based on CMIP6
1
作者 Rufan Xue Bo Sun +2 位作者 Wanling Li Huixin Li Botao Zhou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4年第3期25-31,共7页
相较于一种类型的干旱,几种类型的干旱同时发生的复合型干旱事件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更加严重.本研究采用CMIP6资料,研究中国复合型干旱事件及其相关社会经济暴露度的未来变化.结果表明,西北北部,西南和华南地区复合型干旱事件频次,持... 相较于一种类型的干旱,几种类型的干旱同时发生的复合型干旱事件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更加严重.本研究采用CMIP6资料,研究中国复合型干旱事件及其相关社会经济暴露度的未来变化.结果表明,西北北部,西南和华南地区复合型干旱事件频次,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增加,而华北和东北地区则减少.复合型干旱事件的人口暴露度在长江流域南部大幅增加,在长江流域以北的东部大幅减少,其中气候和人口均对人口暴露度的变化有重要影响.由于GDP的快速增长,中国未来几乎所有地区复合型干旱事件的GDP暴露度增加,特别是在中国东部,GDP效应对GDP暴露度变化的相对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干旱事件 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 人口暴露度 GDP暴露度 相对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le of land-atmosphere coupling in persistent extreme climate events in eastern China in summer 2022
2
作者 Yue Chen Aihui Wa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4年第2期19-26,共8页
2022年暖季,中国东部地区遭受持续性高温,少雨和土壤干旱的复合极端事件.特征分析指出,在研究时段内,中国东部地区的气温,降水和土壤湿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内变化和南北差异。由1940-2022年的气候态可知,长江流域和东南地区的土壤含水充足... 2022年暖季,中国东部地区遭受持续性高温,少雨和土壤干旱的复合极端事件.特征分析指出,在研究时段内,中国东部地区的气温,降水和土壤湿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内变化和南北差异。由1940-2022年的气候态可知,长江流域和东南地区的土壤含水充足,蒸散主要受限于陆面有效能量.然而,潜在机制研究指出,2022年土壤湿度对蒸散的限制作用在上述区域异常偏强,土壤湿度与气候要素之间的强反馈可能在2022年复合极端事件的演变和持续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极端事件 陆气耦合 土壤湿度 干旱 中国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ound hot drought events in the Mei-yu region:influences from polar and tropical regions
3
作者 Huixin Li Bo Sun +4 位作者 Zhongshi Zhang Huijun Wang Yeran Zhou Jiani Zeng Botao Zhou 《Science Bulletin》 2025年第2期273-282,共10页
In the Mei-yu region,there has been noticeable increase in the occurrence of compound hot drought(CHD)events in recent years.However,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these occurrences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To address this ... In the Mei-yu region,there has been noticeable increase in the occurrence of compound hot drought(CHD)events in recent years.However,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these occurrences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To address this knowledge gap,we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study utilizing observational datasets,reanalysis datasets,and four numerical experiments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ed physical mechanisms.Our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 prevalence of CHD events in the Mei-yu region is influenced strongly by two key factors:the decline in Barents Sea ice during February and the presence of a La Ni?alike pattern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in April.The decline in Barents Sea ice generates an anomalous Rossby wave in the Arctic that propagates southeastward.The La Ni?a-like SST pattern regulates a Rossby wave over western America,propagating along the subtropical jet stream.These two Rossby waves induce northward movement and strengthened intensity of the subtropical westerly jet in East Asia.The local circulation patterns in the Mei-yu region are influenced by the position and intensity of the subtropical jet,leading to downward mo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econdary circulation theory for high-altitude jet streams.Consequently,these local circulation patterns might contribute to occurrence of CHD events.Moreover,ou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impact of Barents Sea ice and the La Nina-like SST pattern can explain approximately two-thirds of the mild CHD events in the Mei-yu region,and that the influence of each is relatively independent.This research underscores influences of polartropical systems on climate extremes in eastern A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und hot drought events Mei-yu region June-July Barents Sea ice La Niña-like SST Respective and combined influences
原文传递
中国高温、干旱及其复合事件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4
作者 祝亚丽 刘洋 +5 位作者 孔祥慧 王晓欣 张梦琪 洪晓玮 陈活泼 孙建奇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6,共11页
干旱是全球最主要、影响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随着全球变暖,干旱更易与高温同时发生,干旱与高温的正反馈过程导致极端事件持续更久、强度更强,形成高温干旱复合极端事件,对农业、生态环境等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中国高温、... 干旱是全球最主要、影响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随着全球变暖,干旱更易与高温同时发生,干旱与高温的正反馈过程导致极端事件持续更久、强度更强,形成高温干旱复合极端事件,对农业、生态环境等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中国高温、干旱及其复合事件研究进展的回顾,总结了中国高温、干旱及其复合事件的变化事实,并对影响中国高温、干旱的关键因子及物理机制进行了梳理;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系统研究海温-陆面-海冰-大气多因子、多过程协同影响中国复合高温干旱事件的必要性;最后,对当前高温干旱的预测现状进行了简要回顾,指出在系统认识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发生发展机制的基础上,亟须发展动力-统计相结合的方法,以提升其预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浪 干旱 极端事件 复合高温干旱事件 复合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草原内陆河流域复合干热气候特征及其植被响应
5
作者 张仪萱 王怡璇 +3 位作者 刘廷玺 段利民 时淑悦 刘婷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0,共1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复合干热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造成了显著影响。评估复合干热事件的严重程度,并探究植被对其的响应关系,有利于深化对极端气候事件潜在危害的认识并制定有效的缓解和适应措施。本文基于C...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复合干热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造成了显著影响。评估复合干热事件的严重程度,并探究植被对其的响应关系,有利于深化对极端气候事件潜在危害的认识并制定有效的缓解和适应措施。本文基于Copula函数联合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和标准化温度指数(Standardized temperature index,STI),构建了标准化复合干热事件指数(Standardized composite dry-heat index,SCDHI),分析了锡林河流域1982—2020年植被快速生长期(6—8月)干旱和高温的变化特征,探究了流域复合干热事件的演变规律及植被响应。结果表明:Frank-Copula函数对SPI与STI联合分布的拟合效果最优,SCDHI可以模拟干旱和高温间的依赖关系,具有标准化干旱指数所具备的多尺度时空可比、统计意义明确等特点;流域旱情的逐年变化较为平稳,而高温事件呈显著持续上升趋势,流域气候总体呈暖干化特征,复合干热事件在7、8月有轻微加重的趋势;发生干热事件(SPI<-1.0且STI>1.0)的同现重现期约为10年;此外,植被对极端气候的敏感性与生长阶段有关,处于稳定生长期的植被对气候变化的抵抗力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高温 复合事件 COPULA函数 草原植被 内陆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复合极端气候事件指标及识别方法综述
6
作者 冯扬 秦鹏程 +2 位作者 胡一阳 牛自耕 夏智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105,共11页
为全面系统地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流域复合极端气候事件的历史特征和变化趋势,对复合事件的定义与类型、指标体系、识别算法以及历史复合事件识别结果等进行了文献综述。研究表明:①复合事件具有两个或多个事件同时或相继发生,导致... 为全面系统地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流域复合极端气候事件的历史特征和变化趋势,对复合事件的定义与类型、指标体系、识别算法以及历史复合事件识别结果等进行了文献综述。研究表明:①复合事件具有两个或多个事件同时或相继发生,导致影响放大,并造成极端影响等特征,分类方式多样;根据时空分布组合,长江流域可确定4类复合极端气候事件,其中时空同步复合事件(高温干旱、低温雨雪冰冻)、同地继发事件(旱涝急转、洪水热浪)研究相对较丰富,而异地同发和异地继发复合事件文献研究相对较少。②目前国内外复合事件识别常基于某种指标运用绝对阈值法或者相对阈值法实现,常用指标共计有26种,识别方法30余种。③长江流域是复合事件的高发区,21世纪以来,长江流域频率增加最明显的是洪水热浪复合事件,其次是高温干旱和旱涝急转复合事件,低温雨雪冰冻虽然发生频次变化不明显,但极端性逐渐增强。④未来长江流域复合事件的研究和业务应继续完善监测评估体系,深入探究复合事件各因子的相互作用和关联关系,以及事件背后的天气气候系统、驱动因子和物理机制,增强未来变化预估能力;同时,加强跨学科研究以及复合事件对敏感行业和领域(如水资源、电力)的影响机理和评估方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极端气候事件 高温干旱 低温雨雪冰冻 旱涝急转 洪水热浪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a-Gaussian模型的陕西省农业干旱风险评估
7
作者 闫瀚文 粟晓玲 吴海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2,共12页
近年来,世界各地高温干旱复合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导致农业干旱风险加剧,严重威胁区域的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因此,定量评估高温干旱复合事件驱动下的农业干旱风险对防旱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分别以6个月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3个... 近年来,世界各地高温干旱复合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导致农业干旱风险加剧,严重威胁区域的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因此,定量评估高温干旱复合事件驱动下的农业干旱风险对防旱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分别以6个月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3个月尺度的标准化温度指数(STI)和标准化土壤湿度指数(SSI)表征气象干旱、高温事件和农业干旱,并基于Meta-Gaussian模型的多变量条件概率和联合概率评估不同事件组合下陕西省夏季发生农业干旱的风险。结果表明:①随着驱动组合事件变量的增多和严重程度的加剧,陕西省遭受农业干旱的风险增大(条件概率二维>0.30,三维>0.35,四维>0.50)。其中,气象干旱和高温事件条件下,农业干旱发生风险最大的月份分别为8月和6月。②随着并发事件增多和严重程度的加剧,陕西省多变量复合事件的风险减小(联合概率二维<0.30,三维<0.20,四维<0.15)。相比陕北和陕南地区,关中平原遭遇多变量复合事件驱动的农业干旱风险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干旱 多变量复合事件 Meta-Gaussian模型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长江中下游夏季极端高温干旱复合事件及陆面反馈的可能贡献
8
作者 郭祎 陈海山 董寅硕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9-244,共16页
2022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异常极端高温干旱复合事件,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为了解此次极端复合事件的发生机理,本文基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此次极端复合事件的基本特征和异常环流特征,并结合陆气耦合指数,探讨与土壤湿度... 2022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异常极端高温干旱复合事件,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为了解此次极端复合事件的发生机理,本文基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此次极端复合事件的基本特征和异常环流特征,并结合陆气耦合指数,探讨与土壤湿度相关的陆面反馈对此次复合事件的影响及可能机理。结果表明,2022年8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高温干旱复合天数高达20天,为1979年以来最高;西太副高异常西伸,南亚高压异常东伸,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深厚的异常高压控制,局地表现为强烈的辐合下沉运动,下沉绝热增温是导致近地面温度变化的直接原因。同时西风急流北移增强,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不利于水汽在长江流域辐合,导致长江中下游降水异常偏少,进而形成此次极端高温干旱复合事件。此外,同期局地土壤湿度异常偏低,陆气耦合指数异常偏高,说明此时温度异常受到与土壤干燥有关的蒸发和感热加热的影响。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湿度偏干会导致感热通量增加,有利于对流层中上层反气旋环流发展,异常高压在局地形成下沉运动,造成云量减少,入射短波辐射增加,进而导致地表增温且不利于降水的形成。回归分析的结果也进一步量化了长江中下游局地土壤湿度对温度的贡献为65.6%。陆气耦合及陆面反馈的作用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温度的升高和降水的减少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极端高温干旱复合事件 土壤湿度 陆面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日尺度的湖南省复合干热事件演变特征研究
9
作者 候明璇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3期120-123,128,共5页
复合干热事件频发,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探究湖南省复合干热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为提升区域的防灾减灾能力提供参考。利用2000—2018年湖南省每日降水与最高气温数据,计算每日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与每日标准化温度... 复合干热事件频发,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探究湖南省复合干热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为提升区域的防灾减灾能力提供参考。利用2000—2018年湖南省每日降水与最高气温数据,计算每日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与每日标准化温度指数(STI),并通过Copula模型构建每日复合干热指数(CDHI);运用游程理论提取并分析复合干热事件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每日CDHI能够有效识别干旱和高温事件。通过每日CDHI监测到2000—2018年该省复合干热事件频次为6.23次/a,总体呈上升趋势(0.012次/a);59.34%的区域频次增加,集中在北部。烈度呈下降趋势(-0.81/a),而强度表现为“先升后降再升”的特征,较大的区域集中在南部地区,未来应针对不同区域复合事件的特征采取差异化的措施,以减轻极端灾害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ULA模型 日尺度CDHI 游程理论 复合干热事件 极端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赣江流域复合高温干旱事件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慧 江善虎 +4 位作者 任立良 王孟浩 崔豪 王元疆 杨晶晶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目的】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多区域复合高温干旱事件频率与强度呈现增加趋势。系统揭示赣江流域复合高温干旱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为灾害风险防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1961—2021年的日最高温度和表层土壤含水量数据,评估赣江流域... 【目的】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多区域复合高温干旱事件频率与强度呈现增加趋势。系统揭示赣江流域复合高温干旱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为灾害风险防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1961—2021年的日最高温度和表层土壤含水量数据,评估赣江流域热浪、农业干旱和复合高温干旱事件的时空变化趋势,对比分析复合高温干旱事件与单独极端事件的特征差异。【结果】结果表明:赣江流域农业干旱事件频次呈下降趋势(-0.027场/10 a),热浪事件及复合高温干旱事件的频次呈上升趋势(0.084场/10 a、0.013场/10 a)。与1961—2000年相比,2001—2021年赣江流域农业干旱的发生频率在北部大部分区域有所下降,南部地区大部分区域有所增加;热浪事件的发生频率在全流域均呈增加趋势;复合高温干旱的发生频率在东北部有所下降,南部显著上升。与单独热浪事件和单独农业干旱事件相比,复合高温干旱下的热浪事件历时和烈度分别增加16.87%和26.25%,农业干旱事件历时和烈度分别增加10.65%和26.86%。【结论】赣江流域南部地区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发生频率显著增加;相比于单独的极端事件,复合高温干旱事件的危险性有所增强,未来应加强该区域的复合高温干旱风险防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干旱 热浪 复合高温干旱 赣江流域 气候变化 时空变化 降水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极端高温干旱复合事件变化特征研究
11
作者 卫仁娟 潘妮 +3 位作者 钟馨 赵璐 梁川 崔宁博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67,75,共9页
根据四川省川东盆地山地区、川西高山高原区和川西南山地区三个分区40个气象站1961—2022年的逐日气象数据,通过极端高温阈值、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计算研究区极端高温、干旱及复合事件的日数、强度,分析其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四川省川东盆地山地区、川西高山高原区和川西南山地区三个分区40个气象站1961—2022年的逐日气象数据,通过极端高温阈值、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计算研究区极端高温、干旱及复合事件的日数、强度,分析其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确定综合风险指数。研究结果表明:(1)高温、干旱及复合事件在三个分区上均呈现增加趋势,川西南山地区是高温干旱复合事件增加趋势最显著的地区。(2)从综合风险指数来看,时间上,整个研究区并发高温事件的年份较多,并发干旱事件的年份不多。21世纪以来,6—10月高温干旱复合事件影响整个研究区的年份较多,尤以2006和2022年综合风险指数最高;空间上,站点高风险指数主要分布于川东盆地山地区,为高温干旱复合事件防御重点区域。(3)2022年高温、干旱及复合事件异常分布具有区域一致性特性,三类事件发生日数、强度相对多年平均明显偏多。复合事件主要集中在7、8月份,川东盆地山地区是三类事件高值区的叠加中心,受高温干旱复合事件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干旱 复合事件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 四川省 综合风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IP6耦合WRF的黄河上游复合干旱热浪事件演变规律
12
作者 门宝辉 吕行 +1 位作者 陈仕豪 王红瑞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8-919,共12页
复合干旱热浪事件较传统极端气候事件破坏性更强,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黄河上游作为气候敏感区受其影响尤其突出,刻画其特征并分析未来可能气候条件下的演变趋势对事件防控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 复合干旱热浪事件较传统极端气候事件破坏性更强,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黄河上游作为气候敏感区受其影响尤其突出,刻画其特征并分析未来可能气候条件下的演变趋势对事件防控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耦合天气预报研究模式WRF的未来气象数据动力降尺度方法。识别了黄河上游不同情景下的复合干旱热浪事件及其特征,揭示了复合事件与单一事件的区别,分析了复合干旱热浪事件的未来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历史期、SSP245和SSP585情景下复合干旱热浪事件较单一事件的温度升高3.8%、13.1%、13.5%,干旱指数降低5.8%、2.6%、2.6%,极端特征更加显著。(2)SSP245情景下复合干旱热浪事件特征呈西南高、东北低的空间分布形式,而在SSP585情景下以北部、东部区域分布最高。(3)未来各情景下区域整体复合干旱热浪事件特征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SSP585的上升趋势高于SSP2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 黄河上游 WRF模式 复合干旱热浪事件 MK趋势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复合高温干旱事件的识别及其演变特征
13
作者 杨晓玲 孙旭映 +3 位作者 杨金虎 吴雯 赵慧华 陈静 《干旱气象》 2024年第6期836-843,共8页
复合高温干旱事件是石羊河流域高发的复合极端气候事件之一,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比单一的极端气候事件更为严重。利用1961—2023年石羊河流域5个气象站平均气温、最高气温、降水等资料,采用百分位数阈值法和Ped气象干旱指... 复合高温干旱事件是石羊河流域高发的复合极端气候事件之一,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比单一的极端气候事件更为严重。利用1961—2023年石羊河流域5个气象站平均气温、最高气温、降水等资料,采用百分位数阈值法和Ped气象干旱指数识别和确定复合高温干旱事件,采用线性趋势法分析复合高温干旱事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多年平均频次的空间差异较小,但各年代内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平均频次空间差异明显,且空间差异有逐年代增大趋势。石羊河流域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年频次呈先减少后增多的趋势,全流域及各地均在1996年之前减少,之后增多。复合高温干旱事件主要出现在6—8月,7月最多。石羊河流域不同等级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发生频次变化较大,随着干旱等级的升高,干旱频次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中旱频次最多,特旱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 复合高温干旱事件 气象干旱指数 识别 演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暖季极端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演变特征及其与气候和植被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昊昕 李清泉 +4 位作者 赵亮 吴星麒 沈新勇 段春锋 李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596-5608,共13页
使用淮河流域1981年至2020年的149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相对湿度数据,分析了流域暖季极端高温干旱复合事件(Compound Drought and Heat Events,CDHEs)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法探讨了CDHEs与气候和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 使用淮河流域1981年至2020年的149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相对湿度数据,分析了流域暖季极端高温干旱复合事件(Compound Drought and Heat Events,CDHEs)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法探讨了CDHEs与气候和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1)CDHEs的发生日数在年代际尺度上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并且范围扩大,频发区逐渐向淮河流域中西部移动;(2)在年际尺度上,CDHEs随时间序列呈显著的波动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上以西北部为中心向四周递减。连续CDHEs事件呈年际变化,最大2至4天的连续事件存在波动,2019年达到高峰,并且在流域内零散或成片出现;(3)在月际尺度上,CDHEs的发生日数在6月最多,其次是5月、7月、9月和8月。淮河流域入汛前的旱情和入汛后的旱涝急转都容易导致CDHEs发生,而且随着月际变化向南移动;(4)CDHEs对水热条件和大气环流具有特别的敏感性。在850hPa反气旋和500hPa显著高压异常的控制下,高温、低湿、高蒸发和降水少的气候背景有利于淮河地区CDHEs的形成,尤其是在淮河中西部地区。因此,CDHEs的发生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5)CDHEs与植被生长也存在显著关系。CDHEs与GPP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NDVI呈显著的正相关,显著地区的土地类型以耕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为主。GPP和NDVI的不同步可能是因为多种因素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而不仅仅是单一因素的影响。此外,对于GPP和NDVI来说,土壤含水量至关重要。总之,本文对淮河流域CDHEs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讨了其与气候和植被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以为该地区的气象灾害防御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极端高温干旱复合事件 气候变化 时空分布特征 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旱涝急转事件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锦浩 苏布达 +4 位作者 王东方 黄金龙 王炳炜 戴然 姜彤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3,共11页
【目的】旱涝急转事件造成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影响严重,是我国发生频繁且广泛的一种复合型事件。明确我国旱涝急转事件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地区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61—2021年气象观测数据,使用Penman-M... 【目的】旱涝急转事件造成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影响严重,是我国发生频繁且广泛的一种复合型事件。明确我国旱涝急转事件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地区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61—2021年气象观测数据,使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潜在蒸散发,然后计算逐日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daily-SPEI),分流域对中国旱涝急转事件的频次、影响范围和趋势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1)时间趋势上,1961—2021年中国受旱涝急转事件影响的范围以0.6%/10a的趋势增加,且平均每年有19.8%的范围发生旱涝急转事件。(2)空间分布上,旱涝急转事件主要分布在淮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事件发生频次在30次以上地区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63.1%、20.7%、15.0%、14.6%,事件频次最高达到53次。(3)中国旱涝急转事件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主要发生在夏季事件发生频次在5次以上的空间范围占中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其次是春季和秋季,事件发生频次在5次以上的空间范围占比均不足15%;冬季发生最少,事件发生频次在5次以下。【结论】结果表明:中国旱涝急转事件的影响范围整体呈增加趋势,中国中东部和东北部是旱涝急转事件发生频繁地区。研究结果可为旱涝急转事件的监测与应对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事件 旱涝急转事件 逐日SPEI 时空变化特征 气候变化 时空分布 长江流域 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2020年内蒙古暖季复合干旱热浪事件变化特征
16
作者 乌吉斯古冷 郭恩亮 +2 位作者 王永芳 包刚 康尧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71-1880,共10页
为了强化对复合干旱热浪事件(CDHEs)的监测,选择内蒙古作为研究区,基于115个站点数据,运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和高温相对阈值法,对该区干旱和热浪事件进行定义与识别。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复合干旱热浪强度指数(CDHMI)进行复合干旱热浪频... 为了强化对复合干旱热浪事件(CDHEs)的监测,选择内蒙古作为研究区,基于115个站点数据,运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和高温相对阈值法,对该区干旱和热浪事件进行定义与识别。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复合干旱热浪强度指数(CDHMI)进行复合干旱热浪频率(CDHF)统计,继而开展干旱、热浪和CDHEs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暖季(5—10月)不同时间尺度(1个月和6个月尺度)干旱强度皆呈增加趋势。内蒙古西部和通辽市中部干旱频发,中东部地区干旱发生频率显著增加。热浪频率显著增加、热浪期显著延长,热浪持续时间和强度呈非显著增加趋势。热浪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CDHEs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呈现显著增加趋势,特别是1998年之后。空间分布上,CDHF高值区集中在锡林郭勒盟和呼伦贝尔市,内蒙古北部地区CDHF明显增多,而高强度CDHMI分布在内蒙古东北和西南地区,增长趋势与CDHF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复合干旱热浪事件 干旱 热浪 CDH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化指数的中国东北地区复合高温干旱事件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雪玲 朱美琪 李颖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干旱和极端高温事件会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当两种极端事件同时发生时会造成更大的威胁。本文利用1961-2020年网格化的月值降水和气温数据,计算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和标准化温度指数(STI),在界定复合事件的基础上... 干旱和极端高温事件会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当两种极端事件同时发生时会造成更大的威胁。本文利用1961-2020年网格化的月值降水和气温数据,计算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和标准化温度指数(STI),在界定复合事件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干热阈值下中国东北地区复合高温干旱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探究复合事件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国东北地区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在空间分布表现出东部及东南部低、西部及西北部高的特点;分析复合事件的历史演变发现Mi-Mi以0.02/a速率上升,且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大幅度升高;总体复合事件影响面积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幅度为1.02%/a,不同类型复合事件影响面积均显著升高且在20世纪90年代大幅度上升达到峰值;复合事件的高频区聚集在西部和西北部,低频区聚集在东南部及东部。研究成果可为东北地区防灾减灾、农业规划、水资源配置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高温干旱事件 时空特征 空间相关性 SPEI ST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平原2022年高温干旱复合型极端事件的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樱歌 刘伟 高艳红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3-540,共8页
基于ERA5和ERA5-LAND再分析资料,利用水量平衡分解法,将净降水量(降水量减蒸发量,P-E)的变化分解为热动力贡献、热力学贡献和涡动贡献,分析了2022年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极端干旱事件的机理和演变过程,并将其与2013年同样发生在长江... 基于ERA5和ERA5-LAND再分析资料,利用水量平衡分解法,将净降水量(降水量减蒸发量,P-E)的变化分解为热动力贡献、热力学贡献和涡动贡献,分析了2022年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极端干旱事件的机理和演变过程,并将其与2013年同样发生在长江中下游的高温干旱事件进行对比分析。净降水量分析表明,2022年长江中下游平原汛期前期(5—6月)干旱主要由降水量减小导致,水量平衡分解分析显示,湍流涡动与平均环流变化的贡献是早期干旱的主要因子;中期(7—8月)的高温增强了地表蒸散发,尤其是裸土蒸发的增强,加剧了干旱程度,水量平衡分解显示,表征温度升高引起的水汽含量变化的热力贡献对干旱加剧的贡献最大;后期(9—10月)高温进一步引发平均环流变化导致的热动力贡献延长了干旱持续时间。而2013年的高温干旱为高温引发的热力学贡献主导,持续事件短,干旱程度弱。本文对2022年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高温干旱复合型极端事件的发展和演变过程的剖析,可为湿润区极端高温干旱事件的预测预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干旱复合型极端事件 P-E 水量平衡分解法 长江中下游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夏季复合高温干旱事件特征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泳涛 谢洁宏 +3 位作者 黄河莎 林伟彬 王周玉 叶梦茜 《广东气象》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选取1967-2021年5-10月粤东20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最高气温和逐日干旱指数(DI),基于滑动窗口计算逐日90(或10)百分位高温(或干旱)阈值,以此判别高温(或干旱)事件和定义粤东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并通过线性分析、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和EOF分解... 选取1967-2021年5-10月粤东20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最高气温和逐日干旱指数(DI),基于滑动窗口计算逐日90(或10)百分位高温(或干旱)阈值,以此判别高温(或干旱)事件和定义粤东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并通过线性分析、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和EOF分解等统计方法研究粤东夏季复合高温干旱事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粤东夏季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呈北多、南少趋势空间分布,趋势变化大值区出现在中部普宁揭阳一带,对应EOF分解的第2和3模态即南北偶极型和南北3极型,而粤东夏季复合高温干旱事件的主要空间分布模态为全区一致偏多或偏少型(第1模态);(2)粤东夏季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增长趋势显著,大致呈“升-降-升”的变化趋势,其中在1991年经历了由下降到上升的明显突变。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具有10年左右的主周期振荡和3、5年左右的周期变化特征;(3)粤东夏季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在20世纪90年代前主要集中在7-8月,之后5和9月增长趋势明显高于其他月份;(4)20世纪90年代前后粤东不同持续时间复合高温干旱事件有显著差异,之前以1 d为主,之后以2 d及持续性(≥3 d以上)的复合高温干旱事件为主,其中持续性复合高温干旱事件是粤东夏季复合高温干旱事件显著增长的主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复合高温干旱事件 相对阈值 滑动窗口 夏季 粤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ll the 2022 compound heatwaveedrought extreme over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become Grey Rhino in the future?
20
作者 Ai-Qing FENG Qing-Chen CHAO +4 位作者 Lu-Lu LIU Ge GAO Guo-Fu WANG Xue-Jun ZHANG Qi-Guang WANG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547-556,共10页
The increasingly frequent and severe regional-scale compound heatwave-drought extreme events(CHDEs),driven by global warming,present formidable challenges to ecosystems,residential livelihoods,and economic conditions.... The increasingly frequent and severe regional-scale compound heatwave-drought extreme events(CHDEs),driven by global warming,present formidable challenges to ecosystems,residential livelihoods,and economic conditions.However,uncertainty persists regarding the future trend of CHDEs and their insights into regional spatiotemporal heterogeneity.By integrating daily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observations in 1961-2022 and global climate models(GCMs)based on the 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the evolution patterns of CHDEs were compared and examined among three sub-catchments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and the return periods of CHDE in 2050s and 210Os were projected.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climate during the 2022 CHDE period was the warmest and driest recorded in 1961-2022,with precipitation less than 154.5 mm and a mean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3.4°C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of 1981-2010,whereas th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ub-catchments exhibited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In July-August 2022,the most notable feature of CHDE was its extremeness since 1961,with return periods of~200-year in upstream,80-year in midstream,and 40-year in downstream,respectively.By 2050,the return periods witnessed 2022 CHDE would likely be reduced by one-third.Looking towards 2100,under the highest emission scenario of SSP585,it was projected to substantially increase the frequency of CHDEs,with return periods reduced to one-third in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as well as halved in the midstream.These findings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changing risks associated with forthcoming climate extremes,emphasizing the urgency of addressing these challenges in regional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und extreme event Joint return period drought HEATWAVE Climate change Yangtze River Basi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